第一篇:诵读,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诵读,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在学习《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时,我聆听了专家刘占泉的讲座,感触很深。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专家所讲的周益民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片段。这是“美读型”的诵读课,周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涵咏天鹅精神与猎人情怀,使教学涌向了高潮——在品读“老天鹅带头破冰”的场面时,周老师把课文的描写用诗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用诵读去感受这动人的情景,去感悟这感人的诗篇,去歌唱这壮丽的命运交响曲。真是匠心独运!而在解读“众天鹅凿冰”这一个场景时,周老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这么简单的象声词,孩子们也能通过想象,解读成各种意思的语言乃至一首歌!周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太了不起了!虽然未能亲临现场听到这一节课,但是,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那“克噜——克哩——克哩”的天鹅的叫声,会长久地烙在我的内心里。感谢国培,感谢刘占泉教授,感谢周益民老师,让我知道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可以这样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第二篇:张扬个性,放飞梦想
张扬个性,放飞梦想
——让课堂回归孩子的世界
四川省武胜县普兴学校罗青莲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国外,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放学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认识open的O了。”可妈妈听了并不高兴,反而气愤地把那个老师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老师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个妈妈认为她的孩子的思维应该是丰富的,如果不是老师,孩子会把这个O想象成很多东西。这个例子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深省吗?孩子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今,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县大力推行,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做好一下几点尤为重要。
1、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天性、爱好,往往以单纯的传授让学生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在新的课堂上,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们找回童趣,重新获得学习的快乐的人。语文课上,让孩子在山间画上云彩,在小河里添上小鱼„„多有趣呀;在数学课上,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多轻松,多快乐呀„„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学,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看法。
2、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这一硕大无比的空间,让孩子们占有后,他们就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就能在自由的空间里浮想联翩,孩子们的能量也就得到了释放,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对孩子要少一点束缚,多留给他们一份想象的空间。为了让孩子们能大胆地、自由地表现,我在学习园地里、教室墙壁上贴上“张扬你的个性,创造美好人生”、“勇于创新,敢于展示”、“学习的课堂,展示的舞台”等标语,让孩子们自己真正成为课改的主人。
3、放飞孩子的梦想。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束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走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放飞梦想。语文的世界是广阔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打破“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观念,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新课程反对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得到培养。老师尊重学生个性,采取不批评策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学生的潜能尽情发挥,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总之,我们只有对孩子要少加一点束缚,让课堂回归孩子的世界,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个性得到张扬。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趁着课改的东风自由飞翔。
第三篇: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小编推荐]
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书中一个个真实生活的记录,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都是原汁原味的,都是用事实在说话,使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正如前言中袁振国先生所说:“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是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这种信仰越是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这种追求越执着,越有成果。”在书中,李希贵先生也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也正是这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造就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而体现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书中一篇《无事可做的班主任》给我印象极深,书中的那幅照片更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
怎么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第一,要转变教学模式;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两者其实是统一的。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师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满堂灌”,学生专心致志地做笔记,然后机械地死记硬背,已成为多年来形成的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消极被动,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而效果不佳。语文教师为此深感头痛,因为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但教学效果不佳。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解决以上问题一剂良药。下面,我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问题。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其实这样只会阻碍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深入与体验,阻碍学生发展创新,学生也接受不过来。这里我有深深的体会,有时一堂课我怕遗漏了知识,提出各种问题跟着滔滔不绝地分析给学生听。一节课下来,我是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着实是学呆了。过后我再问学生们这些问题,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一脸茫然。学生的反应使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第六册语文《荷花》一课时,课文描写了荷花生长的各种姿态,语言丰富优雅。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描写荷花生长姿态的句子。2分钟后不少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自己认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进行体会。有的找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找出“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把这三个特点都找出来了。学到这里,以前我会急着分析课文,告诉学生这里作者用排比的手法进行描写荷花的三个特点的。现在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是怎么描写荷花的。通过朗读有的学生体会到课文写了荷花有三种姿态;有的学生体会到作者是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荷花的姿态的。有的还体会到“饱得马上要破裂”这个短语用得好。有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在你一句我一句的鼓动下争着举手回答。从而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读课文找句子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感受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
强制式地要求学生记知识,学生不仅记得不牢还会厌烦。所以要让学生乐于去记。我根据学生个性不同,积累的内容会有所不同;能力不同,积累的方法也有不同这两大特点。就《荷花》这篇课文,当学生体会到课文描写荷花的三种姿态后,接下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荷花的姿态这么多,作者写得这么美,你们觉得那句值得积累?可以用哪些方法去积累?学生运用各自喜爱的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词句。这时有学生即时表演自己画画本领把荷花的各种姿态画出来,把荷花的姿态记住了;有的学生当场把描写荷花姿势的一个排比句大声地背给大家听;有的把自己以为比较有价值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将摘录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上。这样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学生自然学得有味,记得牢固。
三、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
古人有句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在教学中有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体验,总比教师反复地讲理解体会得深。如课外阅读《画杨桃》一文,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课文讲到在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杨桃。“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但有些同学却说不像”根据课文内容相信很多学生也象课文中的“同学”一样有这样的看法。因为他们都没有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想到这一点,于是在上课前,我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让学生进行写生,并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还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座位实际观察,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现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果然,上课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容易得多了。因为通过亲身实践也为进一步领牾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所以当学到课文内容老师说的这句话“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当我问到有谁知道“老师”的话的意思时,有的学生就说:“老师的话告诉我做事情要求实际”有的学生说:“当别人的做法、看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着说对不对,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学生们争着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从而可以看出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也就不用在课堂上听更多的理论也知是否了。
四、适当布置自主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布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交给学生一些资料让他们阅读并整理,把自己的作文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当评委,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做好必要的组织引导,让学生体验。自主的学习才是快乐地学习。
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成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十年之久,对语文教学我也尝试做了很多,可仍未找到语文教学最本真的教学方法。李希贵老师的“语文实验室计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项实验最大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其实与我们经常倡导的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碍于领导的检查与监督,顾虑于考试与成绩的压力,不敢真正地去实施。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真的需要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我坚信书的力量,因而在班级里,大力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鼓励学生写日记、编故事、缩写、续写,为学生提供一切自由学习的机会
教学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做起,开始了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他在书中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面对这种情形,他大胆实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种开放式的阅读和写作,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身为一名教师,我也感同身受,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又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一直都采取了“值日班长”制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制度的制订者,又是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集体的管理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同学的相互了解,加大班集体的凝聚力。具体做法:
(一)凡本班学生都有权利当“值日班长”;
(二)“值日班长”负责好本班当天的“一切”班务:A、佩带好“值日班长”袖标;B、填好“值日班长”记录;C、做好“值日班长”交接工作;D、协同卫生委员督促班上的清洁卫生工作,队巾、校服穿戴情况(并做记录);E、协同体育委员作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情况记录;F、配合语文课代表作好当日的成语故事讲解;
(三)每周全班投票产生“称职”值日班长;每月从“称职”“值日班长”中投票产生“优秀值日班长”并通报在黑板报上的“光荣榜”里,并作为学年奖励记入学生档案中的奖励栏内。
该项制度推行之初,学生都感到有困难,经过第一轮,大部分学生对值日班长制度信心大增,都暗自下决心,肯定希望自己下一次能做得更好。在一位同学的感受中写到“„„从中受益匪浅,„„因为第一次手中有了那么大的权利,所以显得很兴奋而紧张。„„我的值日报告已作了两次了,而且都很成功,让我的能力得到锻炼。„„我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素质得到了提高„„我的纪律也规范了,因为班长要提醒并管好他人,那么首先就要管好自己„„”王旋同学在感受中写到“„„只要你在别人当班长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你在当班长时,我相信他们也会作好自己的事。”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30本书”征文
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铜山县何桥镇袁寨小学 李猛
第四篇:个性张扬
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答:陶行知先生说道:“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个性飞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益处多多。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典范,孩子是有情之人,他们易感染,易动情,我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许多草原的图片,还没讲新课时就让他们欣赏草原的美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二、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带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取更广阔的知识。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孩子们收益岂能不多?
三、学习方式的多样,让课堂活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比赛读,赛背,小组报,演课本剧,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然后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活灵活现的表演引得了阵阵的掌声,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的个性怎么能不飞扬呢?
总之,孩子们个性飞扬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法在乐学中,学习知识,个性飞扬。
第五篇: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快乐抒写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日记教学中的应用
李士峰
最近,布置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显出极高的兴趣,但日记一交上来,就令人极度扫兴,因为每个孩子都根据老师的提示,寥寥数语写出了家乡的地理位置,芒山,上河城等景点。虽然每个孩子的说话水平高低不同,但内容却是千篇一律,无论见没见过土豆,去没去过芒山,知不知道何为“书法之乡”,每个孩子按着老师的提示都交上来了。看着毫无个性的日记,我陷入深思。
六年级孩子本该是好奇心,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为何对家乡的了解这么漠然,是我的错?如果老师课前不要提示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夸家乡,而是先让学生经过调查家乡,尽情的把自己的自豪之情抒发出来之后,老师再按照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点评与相应的指导,孩子们的日记可能就会有炊烟袅袅的农村生活,会有熙熙攘攘的村镇街道,还会有充满乐趣的游乐园了,就不会这么勉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写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表达方式,畅所欲言,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乐,写自己所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因此,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那么,对学生怎样进行个性化的日记教学呢?
一、内容要精彩纷呈,才能张扬个性
1、写真实日记,千姿百态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层面不同,所体验到的生活也千差万别。因而,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我要求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心灵的窗口,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体验旅游和游戏的乐趣,了解周围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乡村变化等。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写作的聚宝盆。(1)写自然景观
例如:校园里新栽的几棵银杏树的变化,门前的一棵茂盛的小树,公园里一朵漂亮的花,街道上穿梭的车辆,山上流下来的清亮亮的小溪,夜幕下闪烁的星星,春天飘下的绵绵细雨等,也就是说:雷电风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蔬菜禾苗,四季变化,建筑物游乐场所等都是可以捕捉的写作点。任意抓住其中的某个写作点,三言两语,或长或短,写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感想就可以了。(2)写生活空间
例如:帮妈妈洗衣洗碗,拖地,买东西等家务劳动,以及学校运动会,歌咏比赛,假期旅游,手拉手等公益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点。写清楚过程,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其次也可以写自己的玩具天地(如给芭芘娃娃换装、百变金刚等),学习用品,家用电器等。可以从它们的外形,颜色,作用,玩法,功能等方面来描写。还可以评价这些物品的优劣,标新立异。(3)写人和动物
例如:“我的妈妈”,“爱哭的妹妹”,“我的同桌”“我的老师”等,也就是说老师、同学、亲朋、邻居、路人等都可以写。抓住他们的外貌、语言、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工作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写。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流浪猫,流浪狗之类的,有时也会到学校来,这正好成为写日记的资源。还有鱼、蚂蚁、蝴蝶、小鸟等,地上走的爬的,天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那些可爱的自己熟悉的小动物,都可以写一写。
通过这样引导,丰富了他们的日记源头。日记的内容就广泛而鲜活了。学生就有话可写,不再写空话假话套话,不再无病呻吟了。
2、写特色日记,绚丽多彩
(1)想象日记: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是它的特点。远古时代,人们编织的神话故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许多想象中的神话已成为现实。所以,我抓住小孩子想像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孙悟空,想像成噢特曼,想像成白雪公主等等,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日记,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摘抄日记: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收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所以,我一个星期只布置一到两篇日记。愿意自己写的就是自己,不愿意写的就摘抄。但一定不能整篇抄,只选某段精彩的部分抄。使日记成为以后写作时取之不尽的“宝库”。
(3)读写结合日记:读写结合是丁有宽研究的经久不衰的写作模式。而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这样。比如:学了“蜜蜂引路”后,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学了“我为你骄傲”后,让学生写“我的留言条上写的是什么”等等。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突显学生个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保证日记的个性化、时效性,我争取在第一时间对学生日记进行批改、点评。主要有以下两点做法:
1、激励性评价:认真看学生日记,对学生的日记写好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那怕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好,也要作上记号和写上批语。切记轻易否定学生的日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人。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表达欲望。要让他们把日记当着是和老师作书面的心里交流。
2、多讲评展示:每周三、五(因为第一节课是语文,所以暂不收日记)上课前用十五分钟时间随机叫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并让全班同学对日记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当然我及时教育孩子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别人。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都争先恐后的要求自己读日记,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学及老师的肯定,这样也很好的遏止有个别偷懒的学生不完成日记的习惯,可谓一举三得。一位哲人说:“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撒播的是激励的种子,而孩子们收获的是自信,快乐,激情”。所以,让我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写作氛围,让孩子们张扬个性,快乐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