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的一些注意点
气管切开是正中切开颈段气管前壁3一5环,放人适合的气管套管,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不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的阻塞和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广的急救手术,使许多呼吸衰竭的患者的吸呼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脑外伤的治愈率。随着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术后护理也成为各科护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1临床资料
1998年1月一2001年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116例,重型颅脑损伤68例,脑出血患者48例。行气管切开前均有111“以上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处的软组织吸气期凹陷明显,脉搏加快;术后呼吸困难均得到改善。2护理
2.1保护呼吸道通畅
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为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我们主张使用圆头侧孔吸痰管,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0.2一0.3cm为宜。吸痰前给患者翻身、拍背或气管内滴人抗生素稀释物,均可有利于吸出粘稠的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30秒,以免妨碍患者的呼吸。呼吸道湿化: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气管内滴药:一般情况下采用庆大霉素8u和生理盐水IOml加a一糜蛋白酶smg交替滴人,滴入的次数及量根据痰液粘稠度决定,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必要时将痰易净配成5%的溶液,每次0.sml,每日2一3次滴人。雾化吸人:根据患者病情及痰液的粘稠度决定雾化吸人药液的种类及吸人次数。对Io、111“痰液,多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a一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对llo粘痰,则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3%痰易净水溶液3ml加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4小时1次,每次20分钟。
2.2严格无菌操作
内套管的处理:内拿管每日清洗煮沸消毒1一2次,取内套管时操作要轻,以适量棉球清洗,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如果内套管取放过程不畅,说明内外套管间的分泌物粘连,本组5例发生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的患者,均及时拨出内套管,在消毒内套管的同时,立即雾化吸人,并彻底吸痰、避免了窒息的危险。切口的处理:每次清洗消毒内套管时,更换切口处敷料,切口周围及外套管口周围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然后垫以无菌剪口纱布垫,发现切口处分泌物较多或有感染时,在开口纱布垫上滴敏感抗生素,以治疗和预防感染。吸痰管的处理:及时清洗和严格消毒吸痰导管,减少气道及肺部感染,我们采用煮沸后吠喃西林液浸泡法消毒,吠喃西林溶液每日更换1次。现在大多数是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后毁形浸泡于0.1%的“8.4”消毒液中。
2.3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套管有无随动脉搏动等。呼吸音变化的观察:准确判断呼吸音,正常情况下应是管性呼吸音,当有痰时,则出现痰鸣音,当套管下端有伪膜覆盖时,会随呼吸听到“避拍”的声音,当套管下端被痰痴堵塞时,呼吸会变得尖而费力。严格无菌操作在成功地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过程中,起到了保证作用。仔细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体会到,在脑外科尤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中,呼吸道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更科学的作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皮肤护理一例
受累肢体瘫痪,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比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瘫痪更容易发生褥疮。现将我科收治的不例患者之皮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荣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自感腰痛、酸困七日,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受限,排尿困难一日收人院。人院后症状继续加重,发展为腰以下运动、感觉完全障碍。经综合检查确诊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人院半月左右,经常规皮肤护理后,仍出现双侧髓部、骸尾部的皮肤异常干燥巨无弹性,表皮似乎与皮下组织游离,皮肤色鲜红、欲破,但无水泡,后经特殊护理,2周后皮肤恢复正常。
2护理
2.1一般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瘫痪肢体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而且病程长,不但容易发生褥疮,且一旦发生褥疮后恢复困难,所以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无论患病前皮肤条件多么好,患病后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论文格式每日床上擦浴一次,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澡,并且不受外力刺激。翻身间隔不超过一小时,必要时30分翻一次。翻身后涂正红花油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禁止吸烟饮酒。因烟酒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从而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液供给。瘫痪肢体要经常做被动活动,每日给予被动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籍此改善皮肤自身条件,消除褥疮发生的各种因素。
2.2特殊护理
人院半月左右,双侧髓部、骸尾部的皮肤出现异常干燥且无弹性,表皮似乎与皮下组织游离,皮肤色鲜红、欲破,但无水泡时,我们采取了给患处涂红霉素软膏,既可以湿润皮肤,又可起到消炎作用,每半小时更换体位一次,更换体位后将受压的患处用荞麦皮缝制的小枕头悬空,保证患处不再受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2周后皮肤逐渐恢复正常。此患者住院长达四个月,经全体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一直未出现褥疮。
第二篇: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一、常规护理
病室安静,温度湿度适宜,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物及用品。观察病情变化,维持下呼吸道通畅,术后语言受限,护理周到。
二、术后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低效;
2、有气体交换障碍的危险;
3、舒适的改变;
4、语言沟通障碍;
5、感染的危险;
6、有发生潜在并发症的可能;
7、家庭应对无效
三、手术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1、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表面以干纱布覆盖,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分离致病菌株指导临床用药,伤口局部有感染者,可用高敏抗生素。
2、对于经严格堵塞后拔管者,以蝶形胶布封闭手术瘘口,于第三天再次以蝶形胶布加固,多于拔管后第四到五天全部愈合。
四、术后留置物的护理
1、更换外导管时,带管时间较长者,每4——8周更换一次,在2周后换管者,组织间隙已闭合,假道一形成,即可较易拔管。
2、防止套管脱出,套管系绳打死结,松紧适宜,随时调整。
3、套管内壁应每日至少早晚清洗煮沸消毒一次,管口上覆盖两层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打湿过的纱布,以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坠入气管内,纱布应定期更换。
4、套管下的纱布每日更换两次或根据情况随时更换,更换纱布时可用3%双氧水或75%酒精擦洗创面和周围皮肤,同时应检查纱布上分泌物的颜色和创面的清洁程度,以判断感染的情况。
5、拔管:对于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喉梗阻已减除者,做拔管前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管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完全堵管,观察24到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情况,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直接拔管。
6、加强吸痰:每2小时翻身拍背,吸痰一次,吸痰应轻柔。正确的吸痰方法非常重要,选择吸痰管的直径为气管套管直径的1/2,成人一般选择14——16号吸痰管,插入深度为10---15厘米,轻轻送人气管内,当达到深度后旋转提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负压为10.6——16.0Kpa严禁动作粗大,以免损伤气管内膜。吸痰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管一次一换,进入气道内吸痰,一经退出气管套管外,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进入气道的吸痰管绝对不能被污染,如疑似污染应立即更换。吸引器的连接管和引流管应每日更换。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气管内滴入
第三篇: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⒉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⒊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⒋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⒊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⑴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⑵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⑶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⑷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⒋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⒌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⒍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⒎保持内套管通畅(金属导管):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⒏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⒐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⒑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
㈢指导要点
⒈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⒉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⑴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⑵沐浴时防止水渗入气管套管内,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清洁消毒内套管的方法,告诉患者气管切开术迟发性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第四篇: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徐艳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段,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然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呼吸,随之发生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把握及熟练操作的一项技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护理措施
1、病房的条件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22摄氏度,湿度保持50%-60%。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室内禁止吸烟,陪护人员应戴口罩。
2、体位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小时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床头可抬高15-30度,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养。
3、定时气囊放气气囊可每2-4小时放气一次,5-10分/次,以避免长期压迫导致黏膜糜烂,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放气前充分洗净鼻咽分泌物,避免流入下呼吸道。
4、气管切口的护理切口周围的纱布垫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更换2-3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减少污染的可能,气管套管垫一般用4-8层的无菌纱布较为合适。
5、气道湿化主要方法:(1)超声雾化吸入:临床上多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加入相应药物雾化,一般用5%碳酸氢钠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日雾化4次,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
(2)气道内给药:湿化液常用0.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庆大霉素16u+地塞米松5毫克+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药,每1-2小时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正确有效的吸痰根据气管套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浅,抽吸时动作要轻柔,吸力不宜过大,吸引压力小于6.7KPa,吸痰管应左右旋转式吸痰,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抽吸不必太频繁,一次吸引不超过3次,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
7、气管套管固定和松紧度的调整气管切开术后应选择牢固的布绳固定套管,不可选用松紧带或有伸缩性的纱布条,套管系带要打死结,以免滑脱,每天及时检查固定带松紧度的改变,并随时加以调节,一般以带下能伸进一指为宜,套管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可导致颈部血流障碍。
8、加强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胃粘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棉球擦拭口腔2-4次/天,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9、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气管食管瘘、气囊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细心的护理
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抢救措施,其护理要点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及防止呼吸道感染。因此,护士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气道通畅,保持病室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毒,口腔护理,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
第五篇: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
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
摘要:我院ICU自1997年8月至2001年8月护理毕业论文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26例,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ICU 应用机械 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脑干损伤3例,电击伤烧伤呼吸骤停4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5d。成活3例,2 呼吸道管理体会
2.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部舒展。据统计,机械通气时9~70%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其原因与吸入胃内容物有关,取半卧位可以防止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1]。
2.2 套管的管理:①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以放入1指为宜;②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③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边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要适度,采用最小漏气技术,2~4h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器官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2.3 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保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③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在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
2.4 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0℃,湿度60%~70%。近端气道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0%,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2],使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2.5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正确的排痰程序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保证,临床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程序,即:一吸、二拍、三吸。一吸:既通过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溶解、稀释干燥痰液,使痰液变稀易于吸出;二拍:既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患者翻身、扣击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既吸痰,由于危重患者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消失,不能有效排痰,应给予吸痰。吸痰指征为:①呼吸机高压报警。②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听诊肺部有罗音。③血氧饱和度下降。为防止吸痰时导致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在吸痰前后可加大吸氧浓度。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1次1换,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2.6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①保持ICU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0.5%的过氧乙酸拖地2次,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提高空气湿化效果;②加强口腔护理,充分吸引套管周围的分泌物,以免含菌的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③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专用,严防交叉感染;④避免冷凝液吸入,由于气管套管附近存有大量细菌,致使机械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液内有细菌定植的可能[3]。为了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及时弃去积水阀内的液体。⑤呼吸机各管道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更换。
2.7 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性脱离呼吸机反应,应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支持,告知患者脱离呼吸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