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美

时间:2019-05-13 14: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自然的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自然的美》。

第一篇: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的美

向元静雯

天山巍峨雄壮,草原一碧千里。天山草原是家乡的骄傲,人民的自豪,我,一个普通的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叹大自然的四季和美景。

春天,南方百花盛开,妩媚多姿,可以大草原却别有特色。积雪覆盖着快要醒的小草,高出的小冰雪初融,嫩草的小草探出了头,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山上,白雪和绿树搭配得那样和谐,那样妙不可言。山脚下,雪水江成,一条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和阳光照在未融的积雪上,闪出七色光华;大自然的青天真美,我为你感叹。

夏天到了,草原上的草长高了,随风摆动,连绵不断,以大海浪浪起伏,更美的是到处都是各色的小野花远望去,像碧绿的大地上得毯子镶着五彩缤纷,大草原到处翠色欲滴,好一派迷人的夏天,天山上更是别具一格,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脚下有一潭蔚蓝的池水,传说哪里王母娘娘的洗脚盆,远处就是古老的巴里城,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顺着皇族的山路向下走去,地上纤细翠绿的小草和小野花时隐时现,像顽皮的小孩在眨着眼睛,松树发出动人的清声,令人陶醉!

秋季,天高气爽,草原上没膝盖高的草儿被人割下来,光秃秃的一片,但清澈的河水还在哗哗的流淌着,待竖立的春天,小草顽强地蹿出头,还草原一片生机,这时松树苍翠一片,给天山穿上秋日盛装,使天山更雄壮了,长得像巨龙,高得如巨人,冬天,雪花像晶莹透明的小精灵,调皮地翻着跟头飘落在山腰上,落在大地上,草原上白雪皑皑,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一颗颗苍松像绿油油一片,只是上面挂满了蓬松松的雪球儿,风儿佛过,美丽的雪球簌簌的落下来。天山在白雪中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天山和草原四季都是那么具有透人魅力。我要尽情放歌;大自然真是美啊!

第二篇:生命自然美

生命 自然 美

早春的红杏

沾染着晶莹的露珠

各个含苞欲放,朝气蓬勃

不曾有人为她涂脂抹粉

但为何依旧美丽动人

那是自然的力量

造就了她的自然之美

生命的自然之美

初生的绿芽

享受着甘甜的雨露

丝娇气可人,青翠欲滴

不曾有人为她整理妆容

但为何依然清翠可爱

那是自然的神奇

显示她的平凡之美

翩飞的彩蝶

携带着鲜花的芳香

时时翩然起舞,无拘无束

不曾有人为她选购嫁衣

但为何始终惹人怜爱

那是自然的杰作

方显她的高雅之美

灿烂的天空

闪烁着奇妙的光彩

颗颗流光四溢,星光闪耀

不曾有人为她扑粉遮瑕

但为何一直光彩闪耀

那是自然的伟大

展示她的大气之美

… …

生命

因自然而诞生

更因自然而美丽

强加在自然美上的“美”

只不过是一种片面的

不切实际的美

惟有自然之美

才是真实,自然的

无所谓季节的变迁

无所谓时光的流逝

无所谓春去冬来,周而复始

无所谓……

但只追求生命的自然

第三篇:自然美教案

一:导入

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想想它是咱们学过的哪篇课文里的内容,大声告诉老师

通过刚才的回顾,大家觉得大自然怎样,还想继续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吗?那好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课文,课文都读熟了吧?文中有没有让你喜欢或让你感动的地方想跟大家分享?

二、片段分享

1、四人小组分享。

在与他人分享时请告知你的伙伴:请看到哪篇课文第几自然段。如能简单说下自己喜欢的理由会让大家与你的感受更靠近哦,可以是语句优美,也可以是表达生动具体……当然也可以不用说理由,就单纯的喜欢。

2、全班分享。

三、精彩赏析

(一)、总结学法,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刚才孩子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也忍不住想与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文章。愿意让我加入你们吗?谢谢孩子们的盛情。在开始之前,咱们一起来回忆下读书都有哪些方法好吗: 生答师板书:勾画、批注

师:哪咱们读好的文章可以从中去学些什么呢:

板书:积累优美词句。感悟作者情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二)、《草叶上的歌声》,1、这是一首写得很优美的儿童诗,对于这样的文章咱们首先得明白文中都写了哪些事物?

2、带着自己的理解美美地读

3、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呀闻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可真会想象,你们知道吗?想象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板书:想象)可以让你眼前的文字变得生动,变成一部只有自己才能看见的电影,而你就是导演。如果有人要我从电视电影、同名小说中选择一种方式了解故事的话,老师则偏向于选择读小说,因为人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4、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美感。

5、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块什么样的草坪呢?师引导出主题词:生机勃勃

(三)《雾在哪里》

师:让我们踏着生机勃勃的草坪,听着草叶上的歌声,来到这美丽的仙境,(出示关于雾的图片)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1、对,雾,你们读了课文《雾在哪里》,现在知道雾都出现在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事?

2、运用刚才老师教你的想象的方法去默读下课文,看看哪里让你觉得最美或是最有意思?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批注。

3、汇报,师引导着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4、你觉得文中的雾给你个什么印象?引导出主题词:淘气顽皮、美

小结: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刚才这两篇课文在写法却是有共同之处哦,(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会让文章中的事物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更贴近读者的心灵,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四)《一碗水》 师:孩子们刚才读得多么认真,觉得口渴了吗?那老师就领你们去喝甘甜的泉水如何?还记得“珍珠泉”它的特点是从潭底冒出小水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串串珍珠,因此得名。

1、那课文《一碗水》又因何得名啊? 泉水很小很小,只有一碗那么多

2、就这么小小的一碗水却给山里的人们和动物带了许多的快乐,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快乐吗?

3、是啊,多快乐,多幸福啊,怪不得山里的老人说它是一眼灵泉,阿哥说它是大山的乳汁。咱们来想象一下,山里的老人喝了会变得——;孩子喝了会——;山里的小鹿会——;受伤的动物喝了会——„„那咱们喝了会怎样?

4、这么美好的灵泉是哪儿的呀?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一碗水了吗?引导出主题词:感激热爱

(五)《沧海日出》

孩子们,在山里呆了这么一会儿,疲劳及干渴全被那一碗水扫光了。老师带你们去看日出怎么样?(出示日出课件)美吗?其实课文《沧海日出》写得更美,在欣赏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提个小问题:如果让你来写写画面中的日出,你打算怎样写?„„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峻青是怎么观察怎么写的,好吗?其实这也是咱们在读文章时要注意的一点。

1、你觉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沧海日出的呢?(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2、能给大家说说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让感受到了日出时的美丽呢?

3、请用个词语形容下沧海日出的景象,引导出主题词:美丽壮观

4、是呀,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多么美丽壮观的日出景象。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美吗?(善于观察,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述)你们学会了吗?

小结:感谢大家辛勤劳动和坚持努力,这棵珍贵的大树终于被我们培育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我们来回顾下这节课所学到的读书方法:勾画、批注、想象、学习写法、感悟情感„„

四、主题拓展——我为自然美做代言 这节课,老师与孩子们一同聆听了草叶上的歌声、沐浴了神秘顽皮的浓雾、品尝大山的乳汁、观看了美丽壮观的日出,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大自然可真美啊,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终日与大自然为邻,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

前几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上美之眼睛,举起手中的相机去到山水间寻找你心中的“自然美“并为这幅图片做个代言。完成了吗?指名交流。

第四篇:李白诗歌的自然美i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浅谈李白诗歌的自然美

李白是唐代最有成就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和汉魏时期的“建安风骨”,以及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精神,产生了他“想落天外”、“横被六合”的优秀作品,表现出他推陈出新的创造力。王安石曾说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的确,无论是他的山水诗,他的咏怀诗,还是他的赠友诗,他的抒情诗,都是那样的自然,令人感觉到非常的清新爽心。

李白诗的“清水芙蓉”之美,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上,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毫无掩饰吞吐之语和矫揉造作之情。后来有人评论他是真豪放,是思想性格的自然流露、真感情的自然抒发,不是故作风雅、扭捏作态。比如和李贺、李商隐相比,李白诗歌的感情确实明了得多,外露得多。李贺、李商隐常常给所要抒发的感情蒙上一层又一层烟雾,让它在烟雾中忽隐忽现,它是那样一种美:如食橄榄,让人在咀嚼中回味;如游江南园林,九盘十八曲,别有洞天。李白的诗的感情美,却是那样一种美。例如,《古朗月行》中,明月和儿时的回忆连在一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天真烂漫的感情洋溢诗中,直率可爱。在《静夜思》中,明月和思乡相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故乡的思念深挚真诚,诗的意蕴异常丰富,有许多潜台词,而又十分素朴自然。这就使得读者读李白诗,就好比和一个胸怀坦荡、率真质朴又远见卓识、文采飞扬的老朋友谈天,无拘无束,如坐春风,不觉壮思飞动,飘飘欲仙。

李白诗歌的“清水芙蓉”的美,还表现在他的诗歌语言上。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即使是那些高度夸张的诗,也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大多写得明白如话。白居易的诗歌,平易到“老妪能解”,被传为千古佳话。把李白的诗和白居易的诗作个比较便会发现,青莲居士诗歌的平易处可谓并不逊色于香山居士。李白的诗很少用生僻字,所用的典故绝大部分是人们熟知的,组句口语化,思路很清晰,读者容易理解。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仿佛口语,写来毫不费力,仿佛他不是在写诗,而是在说话,他的许多诗都是如此。再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就像是相对话别,浓郁的诗情非常自然地蕴含在明白如话的诗的语言中。这种语言表面上朴素无华、毫无修饰,而实际上通体光华、珠圆玉润。此外,李白不愿受诗歌形式和格律的束缚,不屑于细微的雕琢对仗,不肯殚精竭虑地“为了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用自由的诗笔,淋漓挥洒,在诗中尽情涂写着心中的印象和情感,其中《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作品完全冲破了格律的束缚,热烈、奔放、自由自在,把种种法度都抛向了九霄云外。神奇莫测,出人意表,变化多端,同时又显现出那么不可思议的美妙:句式参差不齐而显得自然,音韵速变而显得顺畅和谐;在似乎绝无规律之中,又显示出流畅的节奏和生动的气韵之美。

李白诗歌的“清水芙蓉”美在与其题材的选择有很大关联,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白日、金樽、玉阶、碧草、白露等,给人清纯圣洁之感。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诗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那么他的诗歌语言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的自然境界呢?我们对李白生活的时代和李白个人的生活道路创作历程进行探讨就不难看出个中原因。

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对作家作品有着重大影响。李白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产生了强大的国力,培育了作家昂扬奋发的精神、造就了作家开阔的胸襟和健全的魄力。其时南北文风交融,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空前的唐文化氛围。李白生活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和其时其他作家一样自然地受到它的影响,他的诗具有盛唐诗歌的辞采绮丽、刚劲质朴的特点。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具有别的诗人不具备的才华和人生经历,因而他的诗就有另一番风味和特色。

李白出生在商人家庭,长期过着“混游经商”的生活,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他热爱祖国河山,同情底层百姓,政治上有着远大抱负,对权贵势力和一切封建压迫持叛逆态度。这一切集中地表现在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上,形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触。他自由地驾驭纯熟的诗歌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情。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创造性地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特色,特别是乐府诗歌的语言。他的《长干行》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孔雀东南飞》和《西洲曲》。诗中采用年龄序数法。“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偿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这和《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极为相似,因而它也具有乐府民歌清新质朴的语言特色。不同的是李白在继承学习乐府民歌这种叙事方法时,有了创造有了发展,不像《孔雀东南飞》那样平面罗列时间,单纯叙述交待,缺乏具体描写,而是选取了极为生动的富有特征的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充实每一段时间的生活内容,显示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诗的后半部采用四季相思法,学习了南朝民歌《西洲曲》,但并不用四季景物转换来抒发离别之情,而是通过这种写法刻划女主人翁对爱情的忠贞执着,把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笔调清新自然,毫无雕饰的痕迹,像出水芙蓉,清丽可餐。

正是对乐府诗歌的学习和创造,李白的诗歌语言才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他的《子夜吴歌》很大程度上模仿《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写的仍是思妇,仍似乐府民歌笔调,非只如此,综观李白的诗篇,绝大多数诗歌都有乐府民歌语言的特色,即天真自然的风致。

除了乐府民歌外,李白还对楚辞进行了学习,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把他所学的一切在自己的思想里进行锻炼、熔铸,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诗歌语言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诗歌的清新自然美,显示了他的天才抒发、本色天成,但更显示了盛世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显示出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反对世俗丑恶,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需要。我敬重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但更欣赏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第五篇:论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自然美定稿

目录

前言 „„„„„„„„„„„„„„„„„„„„„„„„„„„„„„„„„„„„„„„„„

11、浓厚的亲农意识之自然美 „„„„„„„„„„„„„„„„„„„„„„„„„„„„„„„„2 1.1、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悠然自得心境 „„„„„„„„„„„„„„„„„„„„„„„„2 1.2、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作者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2 1.3、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作者生活的贫困„„„„„„„„„„„„„„„„„„„„„„„„„„4

2、自然为陶渊明思想之本 „„„„„„„„„„„„„„„„„„„„„„„„„„„„„„„„„6

3、陶渊明诗歌美在自然 „„„„„„„„„„„„„„„„„„„„„„„„„„„„„„„„„„8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田园诗自人类开始就有了,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以田园生活为描绘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的却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具有浓厚的亲农意识,表现在:一是大量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对农村、对土地的深深热爱之情。二是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谊。三是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田园诗充满了对官场世俗丑恶的鄙视,与官场彻底决裂的思想,并全身心地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1、浓厚的亲农意识之自然美

1.1、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悠然自得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这时的他隐居的决心已定。新生活安顿下来,诗人对比往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在这首诗中,他想我们一一介绍了: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好象诗人带我们到了他的田园里参观了一番。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边显得那么有活力,给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话反映了他早年的性格,从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他在诗歌中写自己如同被束缚的鸟依恋一切生活过的树林。表达出他在不自由的官场中向往着田园生活。诗中的描写如同一幅画卷,仿佛引领我们置身其中,看到整齐的茅舍院落,绿树成荫,院落中有各种果树,远处的村庄和人家烟囱里冒出缕缕炊烟。还有那深巷中的狗叫声,清晨桑树端上鸡啼叫声。诗中远近结合,以动写静,极其形象的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宁静。陶渊明的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与官场的那种污浊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家乡的山水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加上诗人细心的观察,才能用如此贴切的语言来描写田园比喻自己的生活。

他的诗歌中并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诗中所写的都是他个人的悠闲生活,那时的他从官场回到田园,带着对官场的厌恶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去观察和体验田园生活的。能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悠然自得心境的诗歌还有:《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写虽居住在人世间,但没有世俗的交往,因此没有了车马的喧闹之声。诗人自问自答,只有内心远离俗尘杂想,居住之地才能显得偏远。采菊东篱下,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象到了傍晚时分越发可爱,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返回。用飞鸟飞向天路经受了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比喻自己的生活轨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诗中描写了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欢聚,他都感到愉快。

在现实生活中,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绝望后归隐,平日饮酒、采菊,其实都是一种内心矛盾的掩饰罢了。诗人的内心是矛盾的,既然远离了官场,诗人就不愿意再次踏入那污浊的氛围。他写的那些田园诗陶冶了他的情操,在那里我们看不到官场上那种虚伪欺诈的面孔,看到的都是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劳动人民淳朴的情感。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而要谋衣食就要劳动,陶渊明就主张人人劳动。

1.2、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作者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

陶渊明远离了官场生活归隐田园,通过长期的参加劳动,逐步接近了人民。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乡间普通老百姓,和他们建立了不带功利的亲密关系。《归园田居》(其二)所写“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与村里的农民时不时地披草一起出去劳动,亲切交谈,他们所谈的内容并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庄稼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跟劳动人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了自己共同的语言。在 《归园田居》(其一)(其二)中都有描写。他与劳动者互相交往时的情景:走过门前互相打招呼,有了好酒便一块儿喝,农忙的时候各自回去忙农活,闲暇时间便登门探望,一起开怀畅饮,畅谈,高兴的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

他写的诗歌中,表现他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归园田居》(其三)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天违。”诗人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者从早忙到晚的情景;劳动者一大早便扛起锄头到南山下的豆地里去锄草,农田里的草张的比豆苗还要茂盛。早上很早就出发了知道夜晚才披星戴月和,扛着锄头准备回家。但是田间的小道很狭窄,两旁茂盛的草木把路都给遮盖起来了。草木上沾满了夜晚的露水,露水沾湿了衣服,多么淡雅素静的田园风光啊,若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细心观察,诗人是不会写出如此贴切的文字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夏季的精心料理才会有秋天的收获。曾经的士大夫,抛弃了官场的荣华富贵,隐居于农村,丢掉了权势,也抛掉了安逸,过起了那个年代、那个阶级最下层的贫困生活,为了生存,他扛起了锄头与农民一起早出晚归的劳动,虽然他的内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被以劳动为耻这种思想所束缚,他的这种思想突破了儒家鄙视劳动的观念。“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先师忧道不忧品贫的遗训太高了,人生不谋衣食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谋道了,既然达不到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写出了劳动是何等艰苦,和忙碌一个夏天收获后的喜悦。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他已有了更深的体验:“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刚到春天便开始治理田地耕作,一年下来的收获勉强可以。早晨从事轻微的劳作,太阳下山后才扛着农具回家,山中的霜露很多,天气也渐渐变冷。“田家岂不苦?”这是诗人的反问,劳动难道不辛苦吗?紧接着诗人又写道“弗获辞此难。”但再辛苦也不能推辞这艰难的劳动。的确,在晋宋易代的时期,矛盾尖锐,争权势、夺政权。时局动荡,最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劳动者辛苦劳动了一天,四肢疲劳,一年下来收获仅仅是可观,那时的陶渊明通过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他接近了农民,与普通老百姓的认识和感受已基本相通了。并和农民建立了感情。如在《葵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写到“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的这种不鄙视劳动的观念与其他人相比,可以说是进步的,做为一个隐逸者,他的劳动所得并不需要交给地主剥削者,他有门生,归隐时有人迎接,在刚开始有农民为他担负主要的工作,虽然诗中说“聊为陇亩民”,但并不是真正要做农民,而是做一个躬耕的隐士。他归隐后在农村认识的知心朋友并不是农民,而是一些小官吏或隐居的知识分子。即便是他接近了农民,但是士大夫与农民的界限,他并未能突破,虽然他隐居后过起了农民的生活,亲自参加劳动。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但他们之间见面只是谈谈庄稼的生长情况,其他的喜怒哀乐,他并不愿意与农民朋友分享。因为他知道农民最关心的还是农事,对他的心事并不是十分理解,国家大事是那些有权势的人的本职,其他人酒足饭饱后的谈资。基本是他把自己的 心事与那些农民朋友说了,他们也不能帮他解开心结。说不定他说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后,农民朋友会说他是庸人自扰,以后会疏远他。只有与那些小官吏聊聊国家的近况,与那些隐居的知识分子一起登高赋诗,欣赏诗文,表白自己的志趣,与他的农民朋友并不能做到这些,他与农民建立的感情也只能是互话家常、农事。

1.3、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作者生活的贫困

陶渊明离开了喧嚣和污浊的官场,来到了农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亲自参加劳动与农民朋友一起互话家常,共同讨论庄稼生长的情况。那时他眼中的田园生活是多么美好,尽管只是“开荒南野际”但田园的优美和宁静还是让他的心情很舒畅。然而时局的动荡并不能让最底阶层的人过平稳的生活。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贫困。以前还是忙碌一年收入可观。现如今是农村生活凋敝,晋宋易代,战争连续不断,昔日的诗人笔下那么优美、恬静的农村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在《归园田居》(其四)中写到:“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归园田居》(其一)中那茅舍院落整齐、树木成荫。炊烟缕缕,时而还有狗叫、鸡鸣的优美的画面,在这首诗歌中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杂草丛生,挡住了行人的去路。村落已经荒废了,徘徊于墓地之间,依稀还可以看出那是从前人们居住的地方。水井和灶台还有遗迹,桑树竹子还残留着枯朽的枝干。看到砍柴的人,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本住在这村子的人经过战争的洗礼,死的没有剩下几个人了。想想战争之前,诗人与农民朋友聊天共话家常,而现如今,物是人非,“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想想这些不由感慨人生无常。

在《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也有写农村战后的荒凉景象:“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这首诗写诗人自己的生活,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使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民不了生。在诗中写了:酷热的太阳屡次晒死庄稼,害虫在稻田里肆无忌惮的作恶,风雨又接连不断,辛苦一年下来收获还不足供一家人生活。夏天常常吃不饱,冬天寒冷的夜里没有被子睡觉,一到了晚上就想着天亮,到早晨又希望太阳快落山。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人民苦不堪言,纷乱的战事让贫困的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苦苦劳作一年,不想生活却日益贫困。诗人归隐初期那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局面越来越难维持了。

诗人原本是厌恶官场的生活,弃官归隐田园,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饮酒、赋诗、体验劳动者劳动时的辛苦,亲自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烦恼时喝酒解闷,与劳动者一起谈天论地,无忧无虑。而现在就连他所想的那种生活也是一种奢侈,自己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生活日益贫困不堪。他自从辞官后生活就一日不如一日,在田园他经历了长期的劳动,生活由刚开始的“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到如今的“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他的思想有所转变。一个乌托邦式的生活理想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一个人人劳动,人人平等,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更是一个绝对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从生产到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精神面貌诗人都有全面细致的描绘。他所写的桃花源并不仅仅是隐士的小天地,也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心中所向往的乐土。《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他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他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诗中所描绘的近乎仙境,他否定了现实的社会秩序,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君主,没有政权的理想社会,诗中写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这是诗人写捕鱼人忘记了道路,闯进的一块场地所见到的情景: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边排列,中间并没有其他的树木显的特别整齐,草儿旺盛,五彩缤纷的花多美啊!仿佛眼前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捕鱼人划船在水中轻轻漂过。下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向往:“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纔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捕鱼人继续划船前行,看到前方有一座小山,山有小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小船,从洞口进去。想看个究竟。刚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眼前的情景让渔人想不到: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渔人闯入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来这里的人也是忍受不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和战事连连随祖先里到这里的,率领一家老小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去,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问他们现在是哪个朝代,他们连汉代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是魏晋了。他们逃离了战争,生活中少了战事的打扰,他们的生活过的很安逸,对外面人所说的事情都感到很新奇。秦王朝时乱了纲纪。对百姓实行了残暴的统治政策,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措施:焚书坑儒。秦王朝以暴力治理天下,使阶级矛盾不断加剧,人民不堪忍受残暴的统治,从而激起强烈的不满反抗。有志者都避乱隐居。“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逃入桃花源的逐渐淹没,桃花源的路渐渐荒废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生活中多了许多欢乐,使他们祖祖辈辈忘记了战争所给他们带来的困苦。即便是没有了与外界的往来,他们的生活也一样过的安逸、舒心。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诗人本以为归隐田园,不再踏入官场就能安逸地度过余生,谁不曾想,生不逢时。战争接连不断,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今天不知道明天的生活。诗人虽是士大夫隐居,生活比普通老百姓好。可**的时局让他的生活也日益贫困,归隐时恬静、安逸的美好生活也被战争的硝烟弄得烟消云散。他开始想像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更不用为交纳国家赋税而发愁的生活,那里的农民丰衣足食。他所描写的桃花源正是当时农民所渴望过而又不可能得到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能得到的自由,只能通过想像来安慰自己,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表现出的那种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作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败的斗争中都从陶渊明身上汲取了力量。

2、自然为陶渊明思想之本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谈到:“„„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盖主新自然说者不须如主旧自然说之积极抵触名教也。又新自然说不似旧自然说之养此有形之生命,或别学神仙,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因其如此,虽无旧自然说形骸物质之滞累,自不致与周孔入世之名教有所触碍。故渊明之为人实外儒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者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及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生命之本真、原始、自然而然的状态。如《移居二首》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重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南村并非为了“卜其宅”,而是为了“素心人”。所谓“素心人”,逯钦立先生解释为:“心地淡泊的人”,无独有偶,颜延年在《陶征士诔并序》中也曾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陶渊明追求与“素心人”为邻,旨在能与他们“抗言”相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遥承质朴宁静的自然社会。换言之,“素心人”为其毗邻之所居,“桃花源”为其理想之社会。陶渊明有此淡泊的人生理想,必有此平淡的诗歌特色。此种淡泊的人生观,造就了他高情远韵的人格风范,亦造就了他萧散冲淡的诗歌风格和平淡简运的诗歌意境。故而人们常将其平淡与自然联系起来加以论述陶诗之风格,亦或常常强调然”的特性。所谓“质而自然”正是个性特点、人物风范于诗歌之中的具体体现。返回自然是陶渊明总的思想倾向,在人格修养方面陶渊明以“抱朴含真”为奉行原则,所谓“朴”即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朴素的人性。“真”即为天真。在陶渊明看来,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保持真想,就能独立于污浊的会之外。“抱朴含真”同时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上古生民是最真淳、朴素的。自给自足、自然自得的桃源,便是陶渊明理想社会的体现。陶渊明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腐败、黑暗和虚伪,他厌恶这个社会,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他认为“智巧萌”、“大伪兴”是社会腐败的根源,只有用“自然”之义去净化人类的道德,方可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又表现为对自然化迁的委顺。渊明认为“化”是规律,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人亦如此。他的态度便是“纵浪大化”,以一种恬淡的心情顺应自然的规律。此种崇尚自然的思想赋予了渊明自然的人格美。苏东坡称赞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抠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无论做何事,皆以本心为准,自然而为。他虽隐居田园,但不似许由、巢父般孤高自傲、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自自然然地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田园居五首》之一)不难看出:陶渊明生来就有一种随顺自然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质性,由于生活的困顿及入仕思想的驱动,他离家入仕。当他第五次入仕时,彻底看清了政治的腐朽黑暗,并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喊:虽有“修、齐、治、平”之志,但决不能同流合污。他没有以“识时务者为俊杰”来压制自己的心声,与统治者沆瀣一气。亦不似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写到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看到无可救药的统治仍心存力挽狂澜之志,向往辅助君王,匡正政事以期河清海晏之时再乘一 叶扁舟退隐生活。更不似范仲淹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渊明以真心为标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官场的生活违背了自己过自然生活的初衷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另择它途,过另一种自自然然、平平淡淡的生活。他热爱自然田园的生活环境———对身边的“南山”、“平泽”、“斜川”、“山涧”;对“秋菊”、“青松”、“幽兰”、“林竹”;对“余蔼”、“微宵”、“泠风”、“微雨”等自然景色等,均表现出深深的爱慕。他对诸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带有人迹化的田园风物是那样亲切,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生活、自由的环境的追求。陶渊明出仕后,虽“形在魏阙之上”,但“心存江海之下”,内心热切地渴求自然之生活状态,为己自然质性之扭曲而惭愧。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将军参军使都经饯溪》中云: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又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云: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素襟”“真想”与“自然”之义相同,由此可见陶渊明处庙堂之高时仍不改其质性,归田后,在仕与隐的问题上他也矛盾过。如《饮酒二十首》之十二中写到: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兹道,世俗久相欺。《咏贫士七首》之五中写到: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关于此何去何从的问题,我们可于《饮酒二十首》其九中找到答案: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据《宋书·陶潜传》载:义熙末年,朝廷曾征召陶渊明作著作郎,婉拒。此诗大概就是用寓言的形式来反映自己拒召一事的。本篇仿《楚辞·渔父》中屈原与渔父之问答而作,“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两句,将渔父劝屈原“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之语略加改动而成,陶渊明对田父劝仕之回答充分显示出《楚辞·渔父》中屈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的意志。“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不仅反映出他与仕途一刀两断之志,亦反映出他内心仕隐交战,隐胜于仕。

3、陶渊明诗歌美在自然

陶诗之美在于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态度及为人完全吻合。“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1)《饮酒》序中写到:“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五柳先生传》中亦云:“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由此我们可知陶渊明为文作诗仅为自娱自乐,是率真自然之所为。“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2)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证之以陶诗之创作与艺术特色,则两位所评中肯贴切。陶渊明执著于“质性自然”。寄身田园,无怨无悔,取象其中,乐此不疲。正如宋施德操所言:“渊明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则说竹,更无一毫作为。”(清·姚觐元《北窗炙輠录》手抄本卷下)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于义熙元年冬弃官,《归田园居五首》约作于次年春夏之间。本诗写亲理稼穑之事。“种豆南山下”此为农事中微乎其微之事,渊明将其置于篇首。结果“草盛豆苗稀”,故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从而感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篇即为一幅农耕之图,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勤于力耕的农夫形象。诗中所写之“种豆”、“草盛”、“苗稀”、“荷锄”等皆为田园生活中司空见惯之物,相信每一位有过农事经历之人都不会对诗中取象感到陌生。然这些平白无奇的事物构成了淡味的诗句,一句句似述农事之语在渊明笔下组成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篇。诗句皆极质实语,然写出田园生活场景,极见真切,韵味深长。我们看到,尽管农事辛劳,草盛苗稀,陇亩荒秽,但对于渊明而言,皆不足忧,因他之所重在于“但使愿无违”此于《归去来兮辞》中“因事顺心”为达致精神舒畅而不惜付出代价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本篇首述寻访故人不得,诗人步履蹒跚地植杖返庐,途经草木丛生的崎岖小道,又以涧之清澈浅露浴足,只鸡斗酒,荆薪代烛,酒逢知己,彻夜长饮。此诗似友人在讲述一日之事。在渊明笔下,“濯足”、“漉酒”、“只鸡”、“荆薪”都可入诗且皆显得那样亲切,如叙白话,却兴趣盎然,日常生活中之寻常事物似添了一份灵性!再以寄情山水之谢灵运来看寄身田园之陶渊明。谢灵运以其富艳的才华,极其精细的笔触描绘出奇秀的山水风貌,于是大量的山水景物,各以其鲜异的姿容,散见于他的诗篇之中,如: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山水景色于谢灵运笔下显得光彩夺目。他所游历的山水各以其瑰丽的姿貌呈现于读者面前,读其诗篇,宛若欣赏一轴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他描写山水景物的特点,乃依据他游历时的真情实感,以自己独创的词汇,加以精刻摹绘。故而自然山水在谢灵运笔下所呈现出的乃为客观的独立的存在于人境之外的状态,不似陶渊明将诗篇与自己的 生活融为一体!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渊明以平淡的笔触,似在白描一幅田园秋景图,旨在表现从自然景物的感受中所产生的悠然自得之趣,至于南山之状,山气日夕之景,皆需读者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想象补充。而“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虽是通过作者主观的美学评价摹写而来,但它乃是客观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具体明确的物状!其笔触精细,极尽描摹之能事,似在浓墨重彩地描绘油画。陶谢之诗异于:陶诗取象于平淡质朴的物象且语词朴素,语言自然。似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为生活中普通至极的景物,简约而不简单,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是一幅灵动的画面。谢诗取象于宏大之物,且语词华美,语言精工。似李煜笔下之“雕阑玉砌”与寻常人一定距离,虽富贵逼人却呆板呆滞,毫无生趣!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谢所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陶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抒情方式平淡清新,其素淡之味乃纯真所致,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刻意而为。如《和郭主簿二首》之二: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此诗作于深秋,首二句由春之和风细雨转入秋之清萧威厉,这不仅暗含渊明之所处时势,更欲通过远处奇崛秀逸的山峰上凌霜卓立的芳菊,挺拔屹立的青松来自况自赞。自酌时想起古之隐士,他们矢志不渝地坚守着松菊之品性。诗人向挚友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决心,突出了身处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劲进品格。此诗真淳朴素,感情真挚,若不经意之所为,实则肺腑中油然而生,表面平淡而内容丰富,读来亲切有味。再如《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结论:

前人对此诗已作过无数精当的品评,然每每读及此诗,我总会感受到那种恬静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平淡言语中所含纳的自得自乐;那种身居尘世却又一尘不染的自矜自赏;那种辽远的空间所孕育的无穷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的流演„„似乎都随着这些平淡无奇,浸入我们的心灵。正如苏轼对陶诗之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评韩柳诗》)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陶渊明以自然、朴素及淳真所赋予诗篇的魅力,决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作品所能企及。综观我国古代文学史,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因或在于他“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故“而声名自传于后”吧!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一版。[2]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8月出版。

[3]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第一版。[4]徐震堮:《世说新语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11月 第1版。[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6]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7]李华: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并序》《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3月出版。[8]李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9]韩传达:《古代文学作品选》,北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1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北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下载大自然的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自然的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要关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大全

    要善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 -----沈从文作品赏析 [内容提要] 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有很多,有纯写景的,有写人文风俗的,把二者融会贯通的,作品惟妙惟肖的,体现得如身临其境般的感......

    自然美——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自然美——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完了这本书,我便被书中所描述的自由、舒适、悠闲学院给迷住了。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是我的身边也......

    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 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6 月 目 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品味《边城》之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社会美)

    品味《边城》之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社会美) 品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后,我深深陶醉于那里面所展现的自然美和在这自然美之上而孕育的人性美。这自然美包含在湘西纯朴的自......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一稿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撰写者姓名:王琪 导师姓名:杜吉刚 内容摘要:《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

    2013湖北公务员面试:女生参加公务员面试化妆如何突出自然美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扫描我 公考小助手(微信号:huoffcn) 实时提供公考动态 湖北中公教育15万助学基金等你来拿! 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各省市的公务员......

    自然美燕南SPA生活馆开业流程6

    深圳未来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0755-61348809 http://www.xiexiebang.com/ 开 业 方 案 08:00 工作人员为即将开始的自然美燕南店开业程序做准备工作。 09:00 音响准时播放,礼仪......

    自然美燕南SPA生活馆开业流程6

    深圳未来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0755-61348809http:/// 开 业 方 案08:00工作人员为即将开始的自然美燕南店开业程序做准备工作。 09:00音响准时播放,礼仪小姐迎宾,帮助来宾签到,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