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奥运会成功举办看中国的法治建设
从奥运会成功举办看中国的法治建设
濮阳县白罡乡二中 楚锡霞 中学语文 电话:*** 北京奥运会已经于2008年8月24日落下帷幕,但是奥运会却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法制遗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们申办奥运时提出的理念,而这个理念的实现依靠的正是“法治奥运”。从以下几方面看:
第一:北京奥运会有坚实的法治基础。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早在2002年1月,国务院就通过了《奥林匹克保护条例》,借此来实现对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利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专有名称,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 徽记标志等进行保护。
除此之外,为了兑现“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国务院还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反兴奋剂条例》等行政法规。北京市制定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通过 立法建立奥运会的运作规则,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这就是法治。这种转变透露出“对于公权力,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禁止的”、“ 对于私权利,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允许的”这一基本法治理念的深刻理解。
第二:北京奥运会坚持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运动员要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而公平竞争则是所有体育比赛的基本精神。历届奥运会上不乏投机取巧者,这其中最常见的是服用兴奋剂。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我国游泳选手欧阳鲲鹏被检测出服用了兴奋剂,但其“误服兴奋剂”的辩解未被认定,中国游泳协会决定给予已经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欧阳鲲鹏终身禁赛的处罚,对其主教管教练给予终身取消教练员资格的处罚。因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及《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例》第2条的规定,奥运会兴奋剂问题适用责任,即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在那样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那样严厉的处罚,多少有点“挥泪斩马”的味道。正是这样严格适用《奥林匹克宪章》及相关规则,使得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纯洁的一次奥运会。
第三: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北京市奥运会志愿者的数量超过了历届奥运会的数量,如此声势浩大的志愿服务,恐怕是组织者、管理者也始料未及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的规则意识,秩序意识、程序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遥想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时候,为改变市民“插队”的习惯,曾经倡导过排队,但最后的效果差强人意。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再次推出“排队推动日”的活动,与1990年不同,排队日渐成为的多数公民的生活习惯。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不愿意排队,喜欢插队”的习惯尽管有沉厚的历史原因,但这毕竟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公平、秩序、程序等观念的尊重。而这个习惯能够得到改变则说明:中国公民信仰规则、尊种规则、崇尚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 和主流的法律认知正在发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质变,是质的飞跃。中国公民心目中的厌法、远法等情绪正在逐渐淡化,现代化的公民法律观念正在形成。这一转变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中国社会生活法治化的结晶。
奥林匹克运动暗含的现代法治精神使得中国人民的法律观念进一步现代化,奥林匹克精神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中国公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模式。在这种意义上,体育对中国法治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大众化、娱乐化特点的体育,正在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培育转型中国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从奥运会成功举办看中国法治的优势与发展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于2008年8月24日落下帷幕,但是奥运会却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法治遗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们申办奥运时提出的理念,而这个理念的实现依靠的却是“法治奥运”。
立法:奥运坚实的法治基础
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早在2002年1月,国务院就通过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借此来实现对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专有名称,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等进行保护。
除此之外,为了兑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国务院还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反兴奋剂条例》等行政法规。北京市制定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为顺利筹备和成功举办奥运会进一步加强法治环境建
设的决议》、《志愿者服务促进条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通过立法建立奥运会的运作规则,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这就是法治。这种转变透露出“对于公权力,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禁止的”、“对于私权利,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允许的”这一基本法治理念的深刻理解。
语言:体现《奥林匹克宪章》基本精神
奥运会的语言使用规则源于《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宪章》是奥运会的总规则,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法语和英语是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在国奥会的所有会议上,必须提供法、英、德、西班牙、俄和阿拉伯语的同声传译;如果“奥林匹克宪章”和任何其他国际奥委会文件的英文本和法文本之间出现差异,应以法文本为准,除非另有明文规定。
规则:公平竞争的法治原则
运动员要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而公平竞争则是所有体育比赛的基本精神。历届奥运会上不乏投机取巧者,这其中最常见的是服用兴奋剂。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我国游泳选手欧阳鲲鹏被检测出服用了兴奋剂,但其“误服兴奋剂”的辩解未被认定,中国游泳协会决定给予已经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欧阳鲲鹏终身禁赛的处罚,对其主管教练给予终身取消教练员资格的处罚。因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及《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例》第2条的规定,奥运会兴奋剂问题适用严格责任,即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在那样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那样严厉的处罚,多少有点“挥泪斩马谡”的味道。正是这样严格适用《奥林匹克宪章》及相关规则,使得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纯洁的一次奥运会。
在跆拳道比赛中,赛后裁判对中国跆拳道选手、两届奥运会冠军陈中的改判,使其失去了晋级半决赛的机会,这种改判是史无前例的,中国代表团立即上诉,最终裁判维持了改判。在形式上,这种改判是在遵循奥林匹克体育竞赛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中国代表团尽管对改判有所保留,但还是服从了改判。但同样是跆拳道比赛,2008年8月23日,古巴选手马托斯在跆拳道比赛中因为不服裁判裁决而脚踢裁判,最终被终身禁止参加所有世跆联组织的国际比赛以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及陈中的表现不禁让人想到苏格拉底之死对法治精神的诠释。崇尚礼法并用、追求实质正义的古老中国接受了苏格拉底的理念。改判事件体现了规则至上的竞赛理念,体现了形式正义的裁判理念,而这种理念上升到法律,则是法治精神最重要的内涵。
救济:合法权益的保护
或许许多人还不了解“体育纠纷,仲裁处理”的基本救济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而国际体育仲裁院,则可以称作是奥运体育比赛的“法庭”。从1996年开始,国际体育仲裁院设立特别仲裁法庭,专门解决奥运期间及开幕前10天内出现的与所有奥运项目相关的争议。2008年7月30日,北京奥运会仲裁庭正式设立。2008年8月8日,北京律协为某国代表团志愿代理了奥运仲裁第一案,处理了该国运动员因双重国籍而导致的参赛资格问题。
2007年6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揭牌。奥运法庭主要管辖包括奥运村等地区在内的4个街乡的涉奥案件民事案件。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7月的通知,为方便案件审理和统一执法标准,在奥运会召开前夕和奥运会举办期间,凡是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发生的,因观看奥运比赛、旅游、住宿、购物、交通、餐饮、娱乐而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害、合同纠纷等涉外民事诉讼案件,统一由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而朝阳区法院研究决定,上述案件则统一交由全国唯一以“奥运”冠名的法庭———奥运村法庭受理。奥运法庭,实现了涉奥司法事务的相对集中审理,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畅通了纠纷快速解决的渠道。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170万志愿者的行动规则
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北京市奥运会志愿者的数量超过了历届奥运会的数量,对于数量如此众多的志愿者,如何规范其在志愿服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呢?2007年12月5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确定了公众志愿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完善了志愿服务统一协调机制,保证了志愿服务的有序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和城市制定
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
如此声势浩大的志愿服务,恐怕是组织者、管理者也始料未及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的规则意识、秩序意识、程序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遥想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时候,为改变市民“插队”的习惯,曾经倡导过排队,但最后的效果差强人意。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再次推出“排队推动日”的活动,与1990年不同,排队日渐成为多数公民的生活习惯。这是一个伟大的改变。“不愿意排队,喜欢插队”的习惯尽管有沉厚的历史原因,但这毕竟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公平、秩序、程序等观念的不尊重。而这个习惯能够得到改变则说明:中国公民信仰规则、尊重规则、崇尚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主流的法律认知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质变,是质的飞跃。中国公民心目中的厌法、远法等情绪正在逐渐淡化,现代化的公民法律观念正在形成。这一转变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中国社会生活法治化的结晶。
奥林匹克运动暗含的现代法治精神使得中国人民的法律观念进一步现代化,奥林匹克精神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中国公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模式。在这种意义上,体育对中国法治的作用发挥了类似基督教义对资本主义法治的促进作用。具有大众化、娱乐化特点的体育,正在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培育转型中国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青锋 袁雪石)奥运会与法治同行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这是一个令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激动的日子。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这是一个令全球瞩目的日子。几年来,北京市奥组委、中国政府
和中国人民为筹办奥运会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巨大努力,也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奥林匹克宪章与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也叫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定的总章程。第一部章
程的倡议者是法国人顾拜旦,于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是1999
年12月在瑞士洛桑由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全会通过的,自1999年12月12日生效。今年6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还修
改了《奥林匹克宪章》关于奥委会参赛资格的规定。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是约束奥林匹克活动所有参与者行
为的最基本标准和各方进行合作的基础。具体来说,第1章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运动的范围、国际奥
委会的作用,国际奥委会承认和赞助的对象和程序,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召集和奥林匹克团结工作问题,奥林匹
克徽记、旗帜、格言、标志和火炬等。第2章规定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和主席的权力和职责,国际
奥委会的工作程序、语言和经费来源等问题。第3章规定国际奥委会对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承认和国际单项体
育联合会的作用。第4章规定国家奥委会的使命和作用、组成和与本国单项体育组织的关系等。第5章包括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奥运城的选择、奥运会参赛条件和比赛项目、文化节目和奥运村的设立和礼仪等问题。奥林匹克
礼仪包括奥运会邀请信的发送、各种奥林匹克证件及持证人的权利与待遇、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与发奖仪式等。
奥林匹克运动属于全人类,只有真正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人类才能真正拥有它。因为奥林匹克宪章精神是奥林
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
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
(1)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自然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
宗旨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
旦引用了这句话,并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中明确指出:“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奋斗。”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
(2)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
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所谓“更高、更快、更强”。
(3)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
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4)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就是要通过
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以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
(5)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
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现在,国际奥委会提出,奥运会已经跳出了简单的体育运动的模式,而是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
种生活哲学。
二、奥运会与政治——从伊拉克被取消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说起
今年7月24日,国际奥委会致函伊拉克方面,知会它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被取消,其理由是政治干预了伊拉
克奥委会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两年前,包括伊奥委会主席艾哈迈德在内的4位奥委会成员被劫持,至今生死不
明。被武装分子释放的奥委会官员中有2人辞职。这样,伊拉克奥委会形同虚设。
2008年5月20日,伊拉克马利基政府以“未达到法定人数”为由,解散了伊奥委会。6月初,国际奥委会执委会
会议曾讨论过伊奥委会的命运,强调一旦伊政府恢复该国奥委会,伊拉克仍可参加奥运会。之后,伊政府方面并
无作为。因此,国际奥委会才发出通牒。
实际上,自诞生之日起,奥林匹克运动就与政治紧密相连,顾拜旦在恢复奥运会时即希望通过体育比赛来替代
国家之间的战争。2008年7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里姆分别发表声明,呼吁世
界各国在北京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
神圣休战的做法而设计的一项和平活动。
奥运会独特的政治功能,就是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民族的平等,促进国际间正常关系准则的确立等。
尽管如此,国际奥委会却始终在为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性而努力,拒绝成为任何国家的政治工具。伊拉克奥
委会事件就是最新例证。
国际体育运动的历史充满着政治干涉。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他在职期间每天处理的问题中有90%
是与政治相关的,纯体育的问题只占10%。
2008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谴责一些政治人物企图将奥运会政治化时指出,抵制奥运会的呼声是一种
虚伪的表现,运动员不应该为政治付出代价,运动员可以在奥运会期间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这一切必须在奥运村
和赛场外进行。2008年7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体育特使莱姆克在柏林发表讲话,反对强迫奥运选手发表政见。
他说,奥运会是运动会,不是联合国大会,也不是安理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持这种观点,他明确呼吁不要
让体育运动不恰当地带上政治色彩。
通常情况下,政府干涉奥运会的理由包括诸如推行外交政策、国家宣传、反对、合作、外交承认或不承认、推
进人权或经济发展、抵制等。个人或者组织如果利用体育运动挑起冲突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联合国宪章》第2
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对于东道国来讲,举办奥运会有助于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开展对外关系,吸引外来投资和经济开发。只要有关比
赛没有导致歧视或者纯粹的民族主义,国际奥委会等国际性体育组织一般都认为主权国家利用体育运动增加自己的形象是可以接受的。对参加者而言,也是宣传自己的有力方法。但是,当试图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形象的想法
与政治意识相挂钩,就是有违《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希特勒利用奥运会宣传法西斯统
治的做法就是一例。
尽管奥林匹克禁止任何形式的种族、宗教或者政治歧视,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违人权基本原则的事例还是经常出
现。例如,由于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的支持下,国际社会开始在经济和政治上对南非实行
制裁。1960年国际奥委会禁止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参加罗马奥运会,1970年国际奥委会取消了南非奥委会的会员资格,直到1992年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才获准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
抵制奥运会在历史上曾有发生。如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前,由于前苏联出兵入侵匈牙利,有些国家拒绝参加
本届奥运会;1964年印尼和朝鲜抵制东京奥运会;1976年30个非洲和中东国家抵制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美、英、德、瑞、澳等国家公开抵制或者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等。
实际上,抵制行为违反了《奥林匹克宪章》。
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体育可以成为外交的润滑剂,可以被用来作为缓和关系与发展合作的工具,中美的乒乓外交就是最为明显的事例。而冷战后期,奥林匹克运动帮助结束了美苏两国及其同盟互相
抵制对方举办的奥运会的情形。在当今世界,奥运会不仅成为了全人类的体育盛会,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外交场合之中,为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员提供文化交流和一般沟通。
三、奥运会与经济——保护奥林匹克标志
在北京申奥成功1周年之际,即2002年7月13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就明确提出要
加强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奥林匹克”是个有着112年历史的巨大品牌,作为品牌,要保护自身的利益、保
护签约赞助商的利益,不愿意被“外人”利用,不愿意被非官方赞助企业“揩油”。然而,这却遇到了极大的挑
战。圈里人要强调奥运产权、规范奥运市场;圈外人则想着“有财大家发”,这就是奥运商战的主要矛盾。
当初,北京市在同国际奥委会签订承办协议时,就承诺要制定专门规定,用以保护奥林匹克的合法权益。2001
年11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2
条规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是指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对奥林匹克宪章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达成的协议中规定的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所享
有的专有权利。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相关权利人是指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
委员会和经合法授权的被许可人。该规定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奥林匹
克知识产权人和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保障和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该《规定》实行了5个月后,国务院于2002年2月4日颁布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自2002年4月1日起施
行。条例明确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包括:(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
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2)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专有名称。(3)?
人文奥运 法治同行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2005年以来,北京市司法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的领导下,以提高市民法律素质为切入点,以“人文奥运 法治同行”为主题,全面开展奥运法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提高市民法律素质为目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和和谐社会氛围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文奥运”的重要保障。为此,北京市制定并颁布了《北京奥运法制宣传计划》及一系列部署奥运法制宣传工作文件,号召全市各级法制宣传教育主管机关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形式,全面开展“人文奥运 法治同行”宣传活动,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以“两法两条例”为宣传的重点内容,普及与奥运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奥运会筹办和举办工作的需要,有重点地确定法制宣传内容。以“两法两条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为宣传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等10余部与奥运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普及性宣传内容。通过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市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市民依法维护交通秩序的自觉性;通过宣传市容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爱护市容环境和城市风貌的意识;通过宣传社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法治环境。
以奥运场馆周边、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及重点旅游景区为宣传的重点地区。北京是本届奥运会的主赛场,31座奥运场馆分布在全市7个区,做好这些地区的法制宣传是做好整个奥运法制宣传工作的关键。我们将有奥运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的7个区、场馆周边3
5个街乡、281个社区,奥运火炬传递路线涉及的393个社区(村)及62个旅游景区作为奥运法制宣传的重点地区,组建229支奥运法制宣传小分队和法制文艺演出、法制电影放映、律师普法宣讲等5支专业小分队,深入这些重点地区,采取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赠送奥运法制宣传材料等形式,把有关奥运的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宣传计划。奥运法制宣传的范围广、内容多,针对不同人群,突出重点进行法制宣传,是增强奥运法制宣传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奥运法制宣传的对象分为四个层次,并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对全体市民进行普及性宣传;对奥运场馆、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及重点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居民进行重点宣传;对奥运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等直接参与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外游客等进行告知性宣传。
有针对性地编发奥运法制宣传品。为使与奥运会相关的法律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北京市司法局从与筹备奥运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提炼出100个知识点,编印了80万册《北京奥运市民法律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奥运场馆周边的居民,每户一册。在这100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创作了通俗易懂的“迎奥运学法律 十要十不要”,并印制了17万张宣传海报,在全市近7000个社区(村)及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张贴。文艺工作者还以“十要十不要”为内容,创作了歌曲、快板、三句半等形式的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利用交通干线、公共场所开展宣传。为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特别是发挥交通干线和公共场所的优势,形成了多形式、广覆盖、立体化的宣传声势。利用720块公交车站候车亭灯箱,开展为期6个月的奥运法制宣传公益广告活动;在地铁和城铁站台,发布奥运法制宣传公益广告;利用长安街沿线、北京站等36条主要干道的建筑工地围挡,张贴奥运法制宣传画,悬挂奥运法制宣传彩旗。
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大众传媒的优势。我们先后在北京广播电台、《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普法网等媒体上连续宣传100个奥运法律知识点。在北广移动电视开办了“与法同行”固定普法栏目,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及时学习了解与筹办奥运相关的法律法规,每天收视人群达700万人次。今年3月,我们又在北京电视台开播100集奥运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片《福娃说法》,使宣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还制作了10余部宣传奥运会标志保护、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及社会治安等法律法规的动漫宣传片,在重点地区的电子显示屏和电影加片中播出,扩大宣传效果。
利用重要时机,开展“人文奥运 法治同行”集中宣传活动。我们利用奥运倒计时500天、一周年、300天、200天纪念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机,广泛开展奥运法制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企业、进机关及法制游园会、法制文艺、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2005年举办了奥运与法治论坛,2006年在全市举办了与奥运相关的法律知识巡回展,2007年举办了全国奥运法制宣传万里行启动仪式、奥运法制宣传走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奥运法制宣传游园会等活动。特别是从奥运倒计时500天起,在51条公交线路的100辆公交车身和车厢开展“迎奥运首都公交车厢流动普法大课堂”宣传,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积极开展奥运志愿者法律知识培训。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提高奥运会志愿者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依法妥善处理有关事宜的能力,北京市司法局与奥组委志愿者部合作,将相关法律内容写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骨干志愿者培训计划》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骨干志愿者培训课程体系》。将司法局推荐的法律课录制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精品课程———法律常识与自我保护》光盘,连同《北京奥运志愿者法律知识手册》,作为奥运志愿者法律知识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督促奥运法制宣传任务的落实。要使奥运法制宣传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可操作的措施和检查办法。我们制定了奥运法制宣传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规划部署、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要纪念日、奥运宣传品等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解决了法制宣传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调动了各地各部门开展奥运法制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奥运法制宣传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并为法制宣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从崔永元对法律失望看中国法治建设
从崔永元对法律失望看中国法治建设
阳春三月,神州大地上一年一度的盛会---人大和政协会议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商国事,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言论引起网友极大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为崔永元对司法现状的失望、对法治精神的执着,以及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和魄力敬佩不已。
崔永元抨击司法不公正时这样说:“现在有多少人能靠法律解决问题呢?如果有个人打官司说要找一个好律师,有这样的想法是挺天真、挺了不起的。基本上都是找个好人脉,看哪个律师跟法官关系比较好,最重要是有个好领导,如果有个好领导给你撑腰,这官司基本上就输不了,或者会赢得特别体面。”
崔哥这番两会论法,明显是以偏概全,但也一针见血的指出目前司法工作的弊端,即领导决定官司胜败,律师只是民主的摆设,而法官则是一个傀儡。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法律人很伤心,老百姓很失望,国家法治建设和党的执政建设很受伤。
崔永元怎么说也是一个名人,名人打官司尚且如此艰难,倍感失望和困惑,广大的平民老百姓就更别提了。崔永元对法律失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司法工作的种种弊端。
弊端之一:权力对司法的干预。打官司都要找个好人脉,最 1
重要是找个好领导给你撑腰,这官司基本输不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当前权力对司法的干预已经达到了一个无可复加的地步,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成了权力遮羞布。这样,必然导致世人抛弃法律,崇拜权利,司法腐败。
弊端之二:程序不公,一个官司从立案到裁决遥遥无期。行政案件立案难;刑事案件证人基本不出庭;民事案件先行调解;每年11月下旬,为保证法院结案率,不进行立案;即使案子立了,到审结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我们司法工作的拖拉战术,拖的你没火气了,没劲头了,麻木了,没脾气了。于是,给你裁决了,让你哭不得,笑不得。
弊端之三:对司法工作者的扭曲的评价。“那法官还成了十佳法官,还拿着当经典案例到处去讲。这简直就是对法律的嘲讽,对法官队伍的嘲讽,对法律工作者评价的扭曲必然导致法律工作的紊乱,想想吧,如此法官还十佳,其他法官就可想而知了。军旅转业干部做法官,小司考选拔法官,法官队伍业务能力和素质问题是司法腐败的根源之一。
同时,崔永元对中国法治建设依然充满憧憬、满怀希望。崔哥执着这样说到:“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只认制度、不认人。”这句话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刻理解和体现。
“有法可依”是法治建设的基础。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尽管我国明确宣布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对于“形成”的理解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形成之后的立法工作更为艰巨,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将公民、企业、国家纳入一个规范完整的法律体系,改善人权,限制行政权,提高政府服务职能,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生产更加安全。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就需要依照法律行事,否则,建设法治国家就是扯淡。我们的党和政府应在有法必依方面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严格依照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行事),勿将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当做花瓶,将法律当摆设;同时也不要将两会开成一个歌功颂德、互相吹捧的会议,而应开成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盛会。企业、公民、媒体也应依照法律规定实施自己的行为,监督、协助政府进行法治建设。
“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重点。执法必严是对作为执法者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职责的要求。执法者疏于职责、执法不力,甚至以权谋私、知法犯法,又如何保证大众守法?掌握国家权力的执法者不积极推动法律的落实,法律如何能够成为区区
百姓的武器?就以广大群众关心并担心的食品安全为例,有毒食品层出不穷、此伏彼起,固然黑心生产者和经营者脱不了干系,但失于监管的执法者更是难辞其咎。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类似问题,都是由于该管的不管和不该管的乱管导致的。执法不严,必然使看似全面严密的法网实际上漏洞百出、支离破碎、瓦解虚化。因此,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是强化执法的严肃和严格性,确保法律得到认真严格执行。
“违法必究”是法治建设的保障。“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任何实施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公民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切实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没有违法必究,法律就丧失了权威和尊严,法治就得不到保障。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手中握有或大或小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执政者,只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接受法律的裁决。
只有始终坚持和认真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才能让以“崔永元”为代表的全体公民不会对法律(权威)失去希望,才能增强老百姓对法律的执着和信仰,才能保障人权,发展民主,(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第三篇: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第四篇:从饮食文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从饮食文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自小我就是一个吃货,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长大了要吃遍世界上的美食,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很是单纯,可爱。上了周老师您的课以后我知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的课很生动有趣,我们从不会感到无聊,今天我想用这次期末作业来表达我对饮食的热爱,希望可以用自己浅显的观点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饮食文化和中国社会变迁的联系。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是众所周知的。古人也云:民以食为天,所以“吃”真的很重要,我从小就立志于做一个资深的“吃货”。近几年来,有个很火的节目是关于吃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它的节目制作人说:“该节目是美食和历史的交织参拌,《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饮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一个民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其社会的根源和历史根源。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就有明显的差异。这些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饮食文化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中华饮食文化的变迁也可以说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所以,就请跟着我的脚步让我们在饮食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吧。
还记得那是在七十年代,中国人吃的像个人样,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从吃粗粮到吃细粮的变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到了八十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从这些“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来到了九十年代,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但是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就得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是吃并选择着;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病毒,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民以食为天”,随着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相信在将来会演绎出越来越多的饮食新文化,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成为真的的大国、强国!有一句话说得好:民富则国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才能称之“强国”。我们已经有了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经济、军事实力也在稳步加强,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从立顿的成功之道看中国茶叶营销
从立顿的成功之道看中国茶叶营销
摘要:立顿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世界性的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它以创新产品开拓全球市场,长期聚焦于经营红茶包,并围绕红茶包建立了行销全世界的营销模式。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是茶叶的出口却不及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在茶叶的营销方面也落后于其他产茶国。在国内,茶叶的量一直在上升,但是茶叶的销售额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国内茶叶总体的形势是供过于求,人们的消费水平在提高,而茶叶的营销观念还是过去的销售观念,新的营销观念有待建立。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取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1]。针对茶叶的营销,本文从立顿的成功之道看中国茶叶营销,同时希望茶叶营销观念能深入人心,更好地服务于茶业。
关键词:立顿,营销,品牌,茶叶发展
1.前言
“中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竟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热闹的一条新闻。这也成了中国茶人和热爱中国茶的中国人、中国茶企永远的和无法面对的痛。我们在用“中国七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警醒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立顿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学习立顿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成功之道。
世界茶叶分布
2.立顿的成功之道
我们认为立顿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世界性的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它以创新产品开拓全球市场,长期聚焦于经营红茶包,并围绕红茶包建立了行销全世界的营销模式:
2.1以茶叶拼配技术支撑的以包装茶形式(茶包)为载体的优质产品提供。
立顿是世界上第一家销售包装茶的生产商,也是茶叶拼配技术的领导者。立顿依靠茶叶拼配技术和包装创新给茶业领域带来真正的革命,它颠覆了传统的饮茶传统,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茶饮消费冲泡时间长、冲泡程序复杂、茶渣不易处理、喝到茶渣不雅等弊端,在彻底解决了茶叶作为商品必备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茶叶的优良品质。事实上正是这些问题在基础层面上阻碍了当今中国茶业原茶产品的全国、全球品牌化发展。
2.2大众化的价格扩展了大众化的茶叶消费。
在中国销售的立顿黄牌精选红茶,每袋只需要0.4元,每克只需0.2元,价格非常大众化,一般的消费者都能接受。卓越拼配技术支持下的茶包工业化大生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支持了大众化的价格。不同于传统的创新产品和大众化价格激发了追求时尚健康的年轻人的消费,这些人可能以前根本就不怎么喝茶,是立顿把他们开发出来了。立顿进入了年轻人饮茶的蓝海,促进了立顿红茶的销售。
2.3以现代渠道为主的分销体系便利了消费者的选购。
在中国,渠道问题是一般茶叶企业遇到的一个现实的第一位的问题,甚至比品牌问题还重要。没有品牌是多销售少销售的问题、或者是价格卖高卖低的问题,而渠道是决定有没有销售的问题。
由于茶叶本身的特点、茶叶消费的习惯和现代渠道进入的门槛,当前中国茶叶消费的主渠道仍然是茶叶市场和茶叶专卖店,这已成了阻碍品牌需要大规模零售渠道匹配的一大问题。但立顿茶包的产品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普通的快速消费品一样,立顿可以在任何渠道销售,而对产品品质没有影响。
要建立世界性的品牌,渠道网络尤为重要。1972年,立顿借助联合利华这个全球性跨国消费品公司的营销网络和资金实力,开始了更为强势的世界级品牌打造之路。
2.4持久而独具特色的推广。
当然除以上原因以外,立顿获得世界性的品牌成功可能还有另外两个大的背景:一是在立顿创立时,饮用红茶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高品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享受,英国已经成为了红茶王国。这样的背景加上立顿的商业创新当然极有利于立顿的发展和品牌打造;二是英国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已经开始显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当时这个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的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视,这个影响力必然有利于立顿将发轫于英国的红茶文化推向世界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3.中国茶叶发展现状及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3.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3.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可以说,国内的茶产业是“有名茶,无名牌”。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基本达成共识,即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并且行业先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4.立顿的成功给中国茶叶发展的启示
立顿红茶。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红茶作为茶行业的“航母”,在袋泡红茶市场上占有80%的市场份额。立顿品牌明白,创造集合价值有赖于全国性的市场营销以及高效的一体化分销网络。立顿是产品与渠道并重的模式,其在营销上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天福茗茶。天福是中国茶叶连锁店的老大,接近千家店的规模。天福模式的精髓乃在于,做好做强能控制零售终端的营销型企业。天福茗茶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产品的实际销售方面,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的压力,天福茗茶是完全的渠道模式。
4.1茶叶的方便、快捷化消费可能是未来世界茶叶消费的基本方向。
4.2超越原产地和品种概念,进行标准化和工业化大生产是中国茶企打造全国性和世界性主流品牌的基本前提。
4.3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可能是决定未来茶叶市场的主导力量。
4.4要打造一个大众化的主流茶叶品牌一定要定一个大众化的价格。
4.5要重视地理市场的扩展而不是产品品种的扩张。
4.6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的一般路径应该是先中国后世界。
4.7中国茶叶走向世界一定要立足于在世界上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的茶叶品种,比如绿茶等。
4.8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重要的不是卖商品或原料,而是要卖品牌,要打造强势品牌,也许这是最最重要的。
5.茶叶营销发展建议
5.1营销模式
茶叶行业的领先企业分别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摸索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现代的推广方式,打破行业困局,逐步树立起企业品牌,如果按照这些企业采取的产品和渠道类型划分,可以将行业内的品牌茶企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5.1.1自建连锁零售终端,经营多品种茶叶,打造零售企业终端品牌。
5.1.2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销售,经营企业品牌,以某一单一知名茶叶种类为主。
5.1.3仿照立顿模式,产品向快速消费品转型,通过现代超市卖场终端销售。
5.2对品牌形象塑造进行科学的规划,打造茶叶品牌。
5.3可以考虑与行业外资本合作。
5.4开发便利快捷的快速消费品茶产品,适应现代生活习惯的需要。
5.5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5.6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5.7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5.8茶叶绿色营销。
茶叶绿色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确保企业的永续性经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对其产品定价、促销、分销所进行的策划和实施过程[10]。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销售渠道选择绿色信誉比较高的中间商,产品价格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促销采用绿色宣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茶叶产品的保健功能,正如加拿大人有较强的保健观念,这可能是加拿大人选择有机茶最主要的原因[11],所以可以通过绿色营销来促进茶叶在加拿大的消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取差别优势,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相应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绿色营销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英.“明君子”以文化为底蕴的差异化营销[1].营销企划,2006,(12):54-55
[2]张橙康.广州茶叶市场情况剖析.中国茶叶加工.1996;(2):9
[3]拓伟丽.论我国茶叶内镱市场结构与芷展.中国茶叶加工.1993I(3):1~12
[4]陈宗懋.从参加第11届政府问茶叶小组会议引起的联想.中华茶人,l995;(2)15~16
[5]绦永成.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形势.中国茶叶,1996;(2):2~
[6]丁勇.试析茶叶的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J].中国茶叶,2002,(5):10—12
[7]黄志根.名茶经营与市场营销观念[J].中国茶叶,2000,(3):18—19
[8]晏资元.袁英芳,李赛君.茶叶差别化营销[J].茶叶通讯,2005,32(2):26—29
[9]茉莉.茶叶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08,(2):60—61
[10]邹广田,孙威江.茶叶的绿色营销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1999,(2):13—14
[11]游建章.加拿大茶叶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J].中国茶叶。2005,(1):20-21立顿——建立行销全世界的营销模式.
[12]销售与市场,创造品牌价值的体验营销模式,2010-11-2.
[13]中华品牌管理网,微博的“新浪式”营销,2010-10-27.
[14]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