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共5篇)

时间:2019-05-13 14: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

第一篇: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懂得核心知识技术、掌握核心资源、具有卓越管理才能的企业核心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很多企业一般习惯于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受教育程度和自我意识、自身素质不断地提高,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过度注重“法”与“制”的功能,没有针对核心人才的特点与一般员工进行区别对待,而是对他们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这样一来,不但起不到良好的管理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其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心理契约作为联系企业与核心员工的心理纽带,是企业对核心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重要工具。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特征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Lavinson等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首次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一概念,认为“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持有的,用来表明企业与员工之间隐含的相互期望的总和”。随后,Kotter进一步研究认为,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一种“内隐性协议”,该协议用来能够反映彼此关系中双方所期望的付出以及对对方回报预期这两方面内容。上述对心理契约的权威诠释都认为心理契约是企业和员工对彼此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精神内涵,体现于以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较之与相对稳定的正式经济契约,心理契约处于一种不断调整和变更的状态;二是暗含了对彼此期望的属性以及对双方义务的承诺和互惠,表现为:打破期望会让对方失望,而打破义务则会引起对方愤怒。

(二)心理契约的主要特征

根据对前文所述的中外学者们对心理契约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心理契约有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非期望特征。

研究者早期在对心理契约界定时,往往把它视为双方的期望表达。从现在来看,更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契约不仅具有期望的特征,而且还包括对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和互惠,其主要内容是员工相信他们自己有资格得到且应该得到的东西。尽管期望和心理契约都属于期望的范畴,但期望不全是心理契约,这是由于期望没有得到实现,主要会引起失望的情绪,而心理契约一旦被违背,则会导致一种更加强烈和消极的情感反应,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核心是一种愤怒情绪,从而进一步促使员工个体重新评价自己和企业的关系,并最终对自身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人才流失均产生消极作用。第二,动态性特征。

企业和核心员工之间的正式契约通常以书面形式确定,这种契约相当稳定,并且很少变更。而心理契约却是双方之间“不成文”的规定,并且,任何有组织的工作方式的变更,不论是物理性的还是社会性的,都对心理契约具有影响,因此会导致心理契约经常处于一种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并且,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核心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期望和义务的隐含内容就越多,从而变动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第三,主观性特征。

心理契约大多数是非正式的,并且是隐含的,而不是公开,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主观认识。从员工层面而言,心理契约是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没表现为员工个体对于组织责任的认知。由于个体对自身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因此,个体的心理契约可能与雇佣契约的内容不一致,同时也可能与其他人或第三方(如组织代理人)的理解和解释存在误差。

第二篇:会展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结构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会展业虽发展迅速,日益完善,但是在整个中国经济中仍处于新兴行业的地位。与德国、新加坡、英国等会展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会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会展的发展方式主要是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中外结合,取长补短。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对组织和员工心理契约关系的研究。在其会展发展中,也非常注重对会展企业及其员工心理契约的平衡,在会展企业管理中注重人本思想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意识到“人”的重要性。其他行业对心理契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研究对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在中国(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会展行业发展仍不成熟,在会展法律、会展品牌建立、会展保险、会展企业管理等很多方面与成熟的会展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就会展企业建设方面而言,中国会展企业心理契约结构研究较少,德国、美国、英国等会展国家由于其会展产业起步早,发展迅速以及其社会背景等原因,很早就开始致力于会展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会展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结构,主要是为了了解员工隐性需求,寻求企业与员工心理契约的平衡点。本次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一些调查和分析中研究上海会展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结构,为上海会展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一些意见,通过满足员工心理要求,发挥员工主观能动力,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文化机制,加强企业的凝结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本次研究能帮助会展从业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和自身需要,更好的构建自身心理契约结构,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和责任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事会展工作。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外研究

Argyris(1960)就采用“心理工作契约”这一概念描述企业与员工之间,或者上上级与下属之间的隐含关系。Levinson(1962)将心理契约定义为:未书面化的契约,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期望的总和,它被用来强调产生于双方关系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未曾表述的期望。其后又有Schein(1982)把心理契约定义为:每一组织成员与其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一组不成文的期望。他又在后来的研究中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部分。Kotter(1973)则个体和组织之间一方希望付出的代价和另一方希望得到的回报的隐含关系具体化。

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一种隐含的非书面化的契约。角度不同,导致两个主体对心理契约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这样就造成了心理契约研究的学派争论。一种是相对广义的定义,也被称为“古典学派”,主要以英国学者Guest、Conway、Herriot 和Pemberton 等人为代表, 强调遵循心理契约提出时的原意, 并认为这是雇佣双方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兼顾员工和企业的心理契约。另外一种则相对狭义,被称为“Rousseau”学派,主要以美国学者Rousseau、Robinson 和Morrison 等人为代表, 强调心理契约是雇员个体对双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 只强调员工的心理契约。

综上所述,国内外一直非常重视心理契约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采集样本不同,角度不同又会给研究成果带来新的发现。会展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其员工和企业都与之前研究的生产类企业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性的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会展企业心理契约结构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为会展企业管理带来更具用实践意义的效用。

1.3.2 国内研究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何燕珍和张莉在2004年从员工角度分析心理契约破裂与心理契约违背的产生过程,对影响员工知觉到心理契约破裂的因素和什么情况下这种契约破裂的知觉会转化为契约违背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防范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所指导。

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的莫吉鸿先生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

业的核心资产。但许多企业的员工却放弃优厚的待遇去寻找另外的岗位。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的员工,工作着,却郁闷着,心不在焉,并不快乐,也谈不上全身心的投入。有的随时准备走人。他的研究主要偏向如何去营造一个环境,让大家能够安心工作,快乐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的去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从“心理契约”建设角度,从必要性、适应性、现实性上,就如何构建和谐的人力资源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

会展、酒店等行业比较类似,同为典型的服务产业。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玉梅,成都大学管理学院的从庆以四川省星级饭店的管理层员工为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组织承诺、工作满意作为中间变量的模型, 较系统地探索了饭店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是如何通过这些中间变量影响其离职意图的。他们的研究显示:饭店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中对饭店责任的认知不仅直接影响其离职意图, 而且还通过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满意与组织承诺变量之间的关系间接影响其离职意图的产生。本研究揭示了饭店管理层员工的心理契约对于解释其离职意图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于2007年针对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运用思维科学的逻辑方法,对现行心理契约定义进行了修正,揭示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指出现实中的心理契约关系存在六种基本类型,并进一步阐述了主体地位差异对心理契约关系的影响。最后,构建了达成和履行心理契约的动态循环模型,对目前学界研究较薄弱的心理契约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暗示”在心理契约建立和履行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徐虹在研究国外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心理契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中, 既要充分考虑到雇佣契约与心理契约的交互作用、对员工实行全面契约管理, 更要关注激励理论与心理契约的融合问题、建立有效统一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绩效考核机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

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职业的有效管理》,施恩著,三联书店1992年6月版)

犀利契约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心理契约是个人愿意向组织做出的贡献及要求组织满足的隐形需求的平衡。

1.4.2 心理契约结构

从国内外一些心理契约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心理契约结构主要是指心理契约因素在主体心理契约中的重要性排名和因素组合对整个心理契约平衡的影响程度。心理契约结构暂时没有确切的定义。在本课题中研究的心理契约结构指心理契约各种构成要素在整个契约构成中的地位和关系。对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心理契约各种需求的研究。

1.4.3 会展企业

目前国内一般将会展定义为MICE(Meeting、Incentive、Conforence、Exihibition),指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会展活动的完成需要多方协作,并经历事件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为会展活动的完成,势必有从事各种工作的企业、团体加入,例如场地方、会展运营、展台设计、展台搭建、物流服务、信息服务。

结合本次课题,本文中将会展企业定义为将会展业务作为唯一或主要业务活动,对会展活动成败有重要影响的企业。这一定义是对本次研究中会展企业范围的限定,与在会展活动中提供物流、餐饮、设备的一些企业明确分开,这些企业一般不以会展为主要业务。

定义会展企业,选择较有针对性的会展企业员工进行信息收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

第三篇:员工关系管理:心理契约

员工关系管理:心理契约

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1、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我们会在南充销售招聘了解更多类似信息,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

上海培训的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很多关于类似的信息湘潭销售招聘有介绍,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2、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我们会在株洲销售招聘了解更多类似信息,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

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招聘中贵阳销售招聘很多关于类似的信息,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我们知道的大部分信息在重庆普工招聘都有详细介绍,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第四篇:企业如何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管理实务 P.072 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目前企业大多重视通过与员工建立劳动契约关系来 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关系,而对于以心

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不能与员工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能与企业同心同德。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如何建立以心理契约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劳动契约 心理契约 劳动关系

一、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即是一种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也就是群体或他人认为,承担某种角色的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中应当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一般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伴随着正式契约或协议建立的同时,双方存在的一种不成文的心理约定,这种约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对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预料和期待双方将会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这种心理契约规定了劳资双方的期待。比如,企业期待员工认真工作,忠于企业,听从指挥等;员工期待能公平对待自己,合理分配任务,提供工作条件等。心理契约大多隐藏于人们的心里,有待双方细心体察、领悟和估测。当员工心理契约中所蕴含的角色期待不能满足时,就会使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受到消极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必须满足员工对企业的角色期待,即要建立和实现彼此的心理契约。

二、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的意义

企业通过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吸引,员工愿意接受企业的目标并为企业贡献自我的能力。

1、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如果和员工建立了心

理契约,企业与员工之间了解彼此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员工一方面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明确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认识到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之间应建立共同的愿景,在此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和承诺关系,从而增加对企业的认可度和认同感,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2、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加。心理契约的存在,使员工 认识到企业的命运和员工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若员工自 我的表现符合企业的要求,那么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才能实

现。因此员工会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并根据企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保持和企业的良好关系,从而增加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3、使员工明确努力的方向。心理契约的建立使得员工明确

企业对其角色的期待,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并且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员工会和企业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与企业建立起信任和承诺关系,使员工实现自主管理。最终个人和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三、如何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1、通过招聘传递企业真实的信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 础。

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就应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员工在获得这些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招聘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现状和发展以及企业的结构、产品特点、工资待遇、员工的工作内容、工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遇、发展前途等都如实介绍给应聘者,让员工对企业有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员工感觉到企业的诚信。这样也可能会降低应聘者的接受率,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值,不至于到了企业以后感觉到上当受骗,增进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2、良好的企业规范是心理契约的保障。企业规范是企业

所确定的、企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企业规范意味着企业成员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方式的期望和潜在的约束。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是影响和控制员工行为的手段。企业良好的规范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承诺有了制度性的保证,让员工感觉到他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能够得到认可并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良好的企业规范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实现的重要保障

3、企业要言而有信,提高心理契约的可靠性。企业虽有

规范但不行之有效地执行的话,那么规范则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企业只有做到有令必行、言而有信才能让员工真正相信企业,彼此之间才能建立相互的信任感,使得双方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有了可靠的保证。比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承诺的一些条件就必须在员工工作过程中逐一兑现,否则员工就会感觉上当受骗,工作态度就会消极,甚至会选择离开企业。

4、公平的报酬体系,建立心理契约的机制。报酬政策及

其兑现情况是否公正、明确,是否与员工的愿望一致,是使员工是否满意的重要保证因素。员工所期望的报酬不仅仅是指工

企业如何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王蕴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资,还有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培训机会和晋升的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员工体验公平感觉的来源。当员工认为这些是以公正公平为基础的,他们就会从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从而满足了对企业的心理期待,因此会更加信任企业,心理契约会更为牢固和长久。

5、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保证心理契约的实现。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支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软环境,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硬环境,即舒适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对员工来说意味着社会交往的满足,因而友好和谐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会提高工作的满意度。研究表明,与上级的人事关系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当直接上级能善解人意、友好公正的话,员工会更为满意,会对企业更为信任,与企业会有感情承诺,不愿意离开企业。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关心,既是为了个人舒适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研究证明,恶劣而危险的工作环境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工作效率,也会产生离职的行为。

6、及时沟通,保证心理契约的动态调整。由于劳动契约在签约期内相对稳定,而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心理契约则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劳动契约签订后,伴随着员工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发展,员工对企业和自我的认识逐步加深,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心理契约内容的改变。如果这些改变没有被及时认识和重视,就会产生误解。轻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忠诚度和满意度下降。重则会造成心理契约的破裂,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因此,必须重视双方心理契约的动态调整。由于企业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和人们对心理契约的理解歧义,心理契约违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发生心理契约违背时,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心理契约进行修补。首先要做及时沟通,如企业确实因为各种困难无法兑现当初对员工的承诺时,管理人员不能推诿或遮掩回避,而应当及时地向员工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求得员工的理解和谅解。其次,尽可能采取补救或补偿措施,减轻心理契约违背的负面影响。

7、榜样式的人物,增强心理契约的说服力。榜样式的人物有着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当员工了解某些成功 的员工发展轨迹后,会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员工们首先会对企业的承诺充满期待,其次会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使其对企业更为信任,对自我更有信心,从而使企业与员

工的心理契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约束力。参考文献: [1] 张一纯.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宗蕴章.人力资源管理.北京:[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詹姆斯•赫斯克特,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 的原因及对策

田敏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一分局

摘要:本文从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三个方面对人才流失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电企业 人才流失 原因及对策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在现代化人本管理中强调人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水电施工企业中也不例外,人力资源是最具创造力、最具影响力的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在科技创新、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前提下,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抢先占有了市场。近年来,纵观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并不可笼统概括。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条件艰苦、薪酬偏低,导致人才流失。水电施工企业由于所从事工作的工作性质,决定着他们长年与大山相依、与流水相伴,枯燥无味的艰苦生活磨灭了人的工作热情,尤其是与发电行业、公路桥梁、水电施工开发商、设计、监理等单位相比,薪酬相对要低很多,这让许多人才感觉到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就会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久而久之,导致人才流失。

2.谋求更为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知识分子走上了工作岗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毕业前所期盼的美好憧景相距甚远,他们不甘心事业被埋没在水电建设行业中,羡慕、向往曾经为之奋斗目标而努力学习的都市生活,所以在新朋、好友的赞同下,毅然离开了多年所学,去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3.一部分人才只把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工作经历作为今后谋生的垫脚石。这些员工在初入水电行业之时就没有想把这份工作干得长久的打算,他们只是在积攒资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等到把水电行业的基础专业掌握之后,就会跳槽到理想的单位。

4.其他原因。水电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一部分到适婚年龄的男女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面对现实以及长辈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不得不离开工作已久的单位,选择稳定、适合员工安居乐业的职业。

二、人才流失对水电施工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073

第五篇: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激励手段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激励手段研究

李永昌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对公务员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针对当前公务员在激励中存在着激励手段单

一、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激励手段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通过应用心理契约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手段,建立多样化、高效的、动态的激励手段。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契约需求激励手段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ased incentives of civil servants

Li Yongchang

Gansu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Qingyang 745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civil servants, namely, physiological needs, security needs, social needs, esteem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needs.Incentives for the civil serva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incentive, incentives, lack of relevance, lack of flexibility of incentives and other issu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centives, establish a more diverse, efficient, dynamic incentives.Keywords: Civil;psychologicalcontract;needs;incentives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公务员的界定

公务员这一词,在西方国家一般是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行政工作的人员。各国对公务员的称谓不尽相同,范围也不完全一样。在英国称“文官”,指所有不与内阁或选举共进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文职人员,他们无过失可以常任,又叫“常任文官去”。在美国,公务员叫“政府雇员”他们是受雇于政府的官员,表明公务员与政府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在法国称“公务员”去掉了封建等级官位色彩,更具现代法律平等性。

我国公务员依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机关工作人员”。根据这一规定;我国的公务

员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二)、心理契约的概念、特点及内容

1、心理契约的概念

心理契约即对雇员和组织双方责任和义务的交往关系的感知和理解。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契约的概念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Morrison&Robinson观点,指出心理契约的定义为“一个雇员对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这些信念建立在对承诺的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但并不一定被组织或其代理人所意识。”另一种是以英国学者Argyris为代表的“古典派”所提出的心理契约定义为“雇佣双方,即组织和个体对关系中所包含的义务和责任的理解和感知。”

2、心理契约的特征

根据心理契约的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工作合同而言,心理契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蔽性

心理契约大多是费正式的、并且隐含的、为书面的,它本质上是主观的。

(2)、不确定性

相对于正式雇用契约的内容、职责、权利都是明确的,不能随契约一方的主观意愿改变而改变,而心理契约是双方对承诺的感知、理解和期望,它会随着工作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心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心理契约具有不确定性。

(3)、双向性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双方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的感知和理解。这既包括组织对员工权利和义务的感知和理解,也包括员工的组织权利和义务的感知和理解。

(4)、动态性

心理契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它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这就要求心理契约双方根据环境变化来确定心理契约的内涵。

3、心理契约的内容

从心理契约早期的研究来看,大都从雇主和雇员两个角度展开,Rousseau于1990年对即将赴任的129名MBA毕业生所作的调查[],既从员工责任又从雇主责任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结果发现了7项雇主责任和8项雇员责任,其中雇主责任

有:提升、高额报酬、绩效奖励;培训、长期工作保障、职业发展和人事主持。雇员责任有:加班工作、忠诚、自愿从事职责外的工作、离职前预先通知、接受内部工作调整、不帮助竞争对手、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以及在公司至少工作两年。

二、当前公务员的激励手段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存在着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灵活性等问题。

1、激励手段单一

强调和重视物质激励。随着公务员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现实采取依旧是津贴、奖金、分房、配车等物质激励手段为主,并且以之为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唯一选择,这使得公务员更加功利,甚至迷失方向。

忽视精神激励。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精神激励失去其原有的强大的激励作用。而精神激励往往更持久更有效。有学者认为有七种有效地激励因素,但重要性依次排列为:成就感、认可、挑战性、兴趣、责任感、晋升、工资和福利。[]

2、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

在当前公务员激励中存在着薪酬设计与公务员需求不匹配,晋升职位与公务员能力不匹配等问题,这样一来大大挫伤了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薪酬设计与公务员需求不匹配。我国当前的薪酬设计过于功利性,不能合理正确诱导公务员的价值导向。就公务员的工资来说,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四部分。应该灵活处理其关系,同时引入绩效工资和能力薪酬等措施。

晋升职位和公务员能力不匹配。当前我国公务员晋升缺乏统一、明确、具体的衡量标准,上级在晋升中其决定作用,而不是更公务员的能力挂钩,不论是否具备岗位职职务能力,只要上级任命,下级就接任。再加上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熏陶,公务员过度偏好职位晋升,不管自己是否具备相应能力,一律都想晋升。根本在于我国公务员晋升背后的巨大的利益关系,晋升不仅是权利的扩大,而且工资、福利、奖金也相应提高,使得公务员晋升的动机发生扭曲。

3、手段缺乏灵活性

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过去心理契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在逐渐变弱居于次要地位。而一些新的内容在心理契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激励手段依然采取过的方式;即使同一时期,在心理契约中的激励因素也会因人而异,而激励手段却采用统一手段。

三、公务员的需求

需要因发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则指向目标,目标达成便满足了某种需求。在不同组织中,引发不同的需求、动机、行为和目标,人们也会根据环境太哦正自己的需求、动机、行为和目标。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应的有不同的需求。针对公务员的需求;确立相应的激励因子,才能使每个公务员产生满足内在需求的动力,为组织创造价值。职业的内涵,不仅是职业的社会声望的评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评价指标,包括权利、财富、声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

1、物质需求,公务员作为人,就有动物性的一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1)、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休时间、基本薪酬、住房福利、交通福利、饮食福利、医疗保障福利等。(2)、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劳动保护、失业保障、退休保障、人身保险个人财产保险、福利薪酬等。

2、精神需求,由于公务员自身职业的特点,再加上公务员自身素质的特点,公务员更需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1)、社交性需求,主要包括良好的人群关系、融洽的组织关系、组织归属感等。(2)、尊重的需求,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社会名誉、个人权利、社会责任感、社会认可度等。(3)、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包括富挑战有性的工作、个人价值观的实现等。

四、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激励手段

(一)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目前,公务员激励中大多采用物质激励为主,缺乏对精神激励的挖掘利用,同时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

1、加强精神激励的手段,促使工作丰富化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和工作的动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公务员有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更有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保障基本需要满足的情况下,更要着眼于高层次需要的实现和满足。这就要求平等公正的参与职位竞争,获得晋升机会和较高职位环境条件的创造。

工作的丰富化就是改善个人工作的激励因素,特别是获取成就、常识、责任、进步和成长的机会,具体对公务员的激励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工作丰富化:a、在决定工作方法、工作速度、工作程序等方面给予下属更大的自由,或让他们自己决定接受还是拒绝某些材料。

B、鼓励下属参与管理,促进组织人际交往。C、引导下属对其个人工作产生责任感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相结合对公务员的激励既要采用物质激励满足其基本层次的需要,更要采用精神激励手段来实

现公务员对其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手段

为了更好的激励公务员,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设计更具人性化薪酬方案,设计更具弹性的晋升方式。

1、设计个性化的薪酬方案

任何一套方案,除了整体上要系统设计,对组织成员具有统一性外,还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状况,提供个性化方案。如果采取统一化的薪酬方案,不但不能有效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其产生不公平感。实际上,职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会带来个人追求的变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年轻的公务员头脑灵活,精力旺盛,赋予他们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热情。中年公务员需要的是工作的稳定,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达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可能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2、设计弹性的晋升方式

为了解决职务常任制和只上不下的晋升方式所带来的惰性和僵化,应该依据公务员的能力和功绩来晋升公务员,调动其主动性和工作热热情。同时采用能上能下的升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人尽其才、能者上庸者下的岗位流动机制,使能力与岗位要求相一致,来提高公务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三)建立动态的激励手段

公务员在不同职业阶段,激励因素会发生变化,过去的激励因素不再是有效地激励因素,根据激励因素的变化建立动态的激励手段。

1、充分保证沟通渠道畅通。

由于心理契约具有动态性特点,为了保持融洽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和公务员之间有必要保证畅通的沟通渠道。

2、长期跟踪激励因素的变化。

组织和员工应该经常保持沟通往来,既增进组织 和员工的感情,又可以了解公务员新的需求和期望。

3、及时调整激励手段。

当组织发现员工心理契约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作出应对,调整激励手段,否则心理契约违背会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被背叛的感觉,进而导致对工作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组织应该及时调整激励手段,以避免类似情况蔓岩。

下载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方式(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研究 作者:宋超英 孙广兵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摘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实现绩效目标和稳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员工激励一直是企业重视的问题, 尤其是小型企业对人员管理较困难, 需要激励员工来持续组织战力, 因此此文可做为参考一、给下属描绘“共同的愿景”企业的“......

    企业员工的荣誉激励方式选择[大全五篇]

    企业员工的荣誉激励方式选择荣誉激励:如发奖状、证书、记功、通令嘉奖、表扬等。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

    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的理性思考

    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的理性思考2009年05月23日 星期六 09:05摘要: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核心员工的流失已成为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同样也将企业可能面临的严峻挑......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保持核心人员的稳定性?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保持核心人员的稳定性? 为了保持核心人员的稳定性,企业应采取哪些激励制度? 如何适当激励人才,提高核心人员稳定性? 引言:核心人才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他......

    商业银行核心员工培训激励探讨

    国家职业资格全省统一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商业银行核心员工培训激励探讨姓名:高美艳身份证号:***609准考证号:所在城市:山东省菏泽市......

    浅论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共五则)

    浅论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学生姓名:孙迎春学号:20085011030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摘要: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起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重要作用。建立......

    企业员工激励之我见

    企业员工激励之我见[文章字号: ]目前,许多企业活力不足,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在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