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山区农村女干部培养的思考
加强山区农村女干部培养的思考
经过2011年村“两委”换届,每个村委会都按上级要求配备了一名女干部。但在换届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山区农村女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对乡镇的调研,目前山区农村“两委”女干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女干部人选不足。农村女干部平均年龄偏大,整体素质欠佳,在换届中只能“矮子里挑高子”。以某镇为例,村委会女干部平均年龄为44岁,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毕业,有少数人低于初中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二是大多充当配角。农村女干部主要被安排做村计生专干和妇女主任,或仅仅是充当村委会的卫生管理员,能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不多,而做到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女干部全市仅有1人;三是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女干部对村“两委”工作规划献言献策少,在村集体重大决策中大多附和其他老干部的意见要求,比较缺乏自己的主见,对自身发展的期望值偏低,工作上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和消极心理。
二、山区农村女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山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不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空巢现象”。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如只有小学水平,个别人甚至还是文盲)的妇女,普遍热衷于传统农耕,对农村女干部工作缺乏认识;二是村“两委”对后备女干部的培养重视不够。村“两委”干部大多能连选连任,自认完全有能力继续胜任本职工作,对换人换岗、培养接班人特别是女干部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力;三是受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思想观念影响,抑制了妇女工作水平的发挥。农村女干部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热情不高,其对社会的期望值远小于对家庭的期望值,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坐冷板凳”或“远离政治舞台”。
三、加强山区农村女干部培养的建议
(一)要着力提高认识,抓好落实。一是要提高对培养农村女干部的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瞻远瞩,切实增强对做好农村女干部培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实施农村固本强基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培养农村女党员、女干部的实施方案和近中长期规划,对培养目标和任务提出硬性要求,督促镇村干部多用发
现的眼光,多从思想品德较好、文化程度较高、致富能力较强、务工见识较广的农村妇女中挖掘后备干部力量,大力实施农村女干部“培养工程”,努力把女党员培养成女能人、把女能人培养成女党员、把女党员能人培养成女村干部、把优秀女村干部培养成女村党组织书记。三是要强化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当地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两委”的考核方式,将培养农村女干部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引导村“两委”重视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和管理,重视尊重女干部的权利和意见,对表现优秀的女干部要大胆重用,鼓励女干部肯学肯干、攻坚克难,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要着力加强培训,育好苗子。一是坚持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党校、夜校、职业学校、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学习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后备女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中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她们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素质,并通过脱产学习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文凭。同时积极组织女干部参与计划生育、邻里纠纷调解、防汛抗旱、土地征用、重点工程、突发事件等各项急难险重工作,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走向成熟。二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根据农村女干部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优秀女领导、女专家、女能人到镇村上
课指导,组织农村后备女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互通有无,开阔视野,拓宽学习渠道。三是坚持发展产业与学好技术相结合。结合当前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把产学结合放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村妇女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通过发展生产、勤劳致富,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形成积聚效应,进而影响和带动一批人,为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奠定基础。
(三)要着力健全机制,搭好平台。一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打破行业、身份、性别、年龄等的界限,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农村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将之纳入乡镇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计划中,为优秀女村官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探索选聘招录女大学生村官,明确优惠政策,使她们安心在农村工作,并通过她们带动和培养更多农村女干部。二是抓好党建带妇建工作。以开展农村巾帼“两组织双建设”工作为抓手,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同时做好妇联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结对帮扶,不断增强农村妇女的“双联双带”能力,发挥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扩大她们在群众中的影响,促使她们尽快成为农村女能人,进而发展成为女干部,切实增强农村女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落实好农村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步骤有方法
地采纳女党员、女干部的好意见、好建议,保证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女干部的政治地位和工作热情。三是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儿童保护法》、《选举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农村妇女充分认识和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结合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对农村女干部在工作上多关心一分,在生活上更厚爱一层,指导和帮助她们排忧解难,形成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农村女干部的工作环境。同时注重挖掘农村女干部的先进典型,通过举办女干部创业宣讲会、工作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宣传,树好导向,激发广大农村妇女自立自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服务农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尊重女干部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乐昌市云岩镇政府彭道城)
第二篇:新形势下女干部培养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女干部培养工作思考市医药化工产业办——孙健 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不仅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做好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女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她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如何去培养女干部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女性参政的良好氛围
从世界范围看,女性参政议政,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大力宣传党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政策及其重要性,宣传各界优秀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宣传女干部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中展现的领导才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认知度,努力营造性别平等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
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建设女干部队伍的重要主题。要把握女干部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多途径、多形式地培养女干部。把女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突出特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使广大女干部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业绩日益突出。健全完善女干部教育培训措施,通过集中学习、出外考察、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女干部进行政策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本领的教育培训,提高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女干部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组织女干部学习经济、管理、科技、法律等各领域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更新她们的知识结构。当前,要把女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学习十七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女干部进一步掌握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三、建立健全制度,锻造完善的女干部使用机制
培养选拔女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把它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应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制定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总体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使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切实做到有规划、有措施。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自觉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选拔女干部。改变过去仅仅为了结构需要选拔女干部的作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从专业需要、工作需要和现实需要出发培养选拔女干部。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启用同等条件下女干部优先原则,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形成培养、推荐、输送优秀女干部的工作机制。积极为女干部搭建平台,创造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努力营造机遇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让优秀女干部及时走上领导岗位。
四、倡导实践锻炼,形成科学的培养方法体系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女性群体在社会上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没有必要的政策倾斜,女干部选拔上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女干部,敢于把她们放在关键岗位上去锻炼和考验,关心和帮助她们克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创造机会,开展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活动,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丰富女干部的工作经历和阅历,提高领导决策水平,使她们在工作中逐步走向成熟。要打破常规,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讲资历而不唯资历,进一步提高女性参政比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大胆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女性人才选配到合适岗
位锻炼,有效利用女性人才资源。同时,广大女干部应抓住实践中的各种机遇,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勇于承担重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不断提高统揽全局能力、宏观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丰富的实践经验,靠突出的工作实绩,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五、加强人才储备,提供优秀女干部后备资源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做好选拔充实女后备干部工作。要把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配备女干部的目标要求,精心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女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中来。在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女干部,并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领导班子合理分工的需要。
女干部在培养和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两性差异对于女干部成长的现实影响。
据现代科研究,男女两性存在着生理差异,并由此形成心理、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由于生理因素和社会分工,女性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及个人事务,处理社会事务的时间和精力较男性较少,而且在心理、性格上,女性多倾向于内向、服从、保守,而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有魄力、有胆识、敢创新的性格特征的同志,这就造成了男性特征优于女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参政的问题上,妇女是弱势群体,必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在教育培养上突出针对性。
二实际工作中选拔使用女干部的观念存有误区。
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培养选拔女干部上仍然存在许多思想障碍。有的部门和领导甚至认为培养提拔女干部,只是为了完成市里的指标,达到要求的结构比例,单纯地为选拔而选。再就是个别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存在应付思想,甚至存在“凑数”、“点缀”观念。
三培养锻炼女干部的环境仍不宽松。
由于各种原因,各方面还存在“女干部能力差、难相处”的错误思维,这对女干部培养使用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担任处室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女干部影响更是明显,因为她们常常需要独立与社会各层次协调处理问题,很容易成为人们关注对象,处理不好容易造成额外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女干部的培养成长。
总之,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女干部的成长,热情帮助女干部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女干部成长的步伐才会加快,女干部的队伍才会不断壮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不断拓展女性参政议政的途径,着力提升女性参政议政的水平,使一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为女性平等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妇女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女干部培养选拔
泗阳县四步工作法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泗阳县坚持从选“苗子”、扩“路子”、压“担子”、搭“梯子”四个环节入手,认真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使71名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乡科级领导岗位,327名妇女进入村“两委”班子。
一是选“苗子”蓄才。建立女干部后备人才库,每年结合干部考察和常态考察,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推荐等多种方式推荐女干部,并将80名优秀女干部优先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根据基层女干部配备需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镇科级后备女干部工作,共选拔产生19名女干部后备人选,平均年龄31.5岁。
二是扩“路子”育才。把女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在县内举办女干部培训班7期,在清华大学等院校举办女干部培训班2期,受训女干部500余人次。根据岗位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抓好乡镇女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计生、农林、土地等政策法规的理解,抓好村级女干部带头富、带领富本领的提升,深入开展结对帮带活动和 “巾帼创业行动”等特色活动,不断提高女干部综合素质。
三是压“担子”炼才。组织实施女干部“五个一线培养工程”,分期选派260名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到县重点工程 1
一线、招商服务一线、城市管理一线、信访稳定一线和新农村建设一线培养锻炼,增强女干部实践能力。加大女干部换岗交流力度,把一大批表现优秀的女干部从党务部门调到经济部门、从单一型部门调到综合管理部门,让她们经受全面的锻炼和考验,全县共有17名经过实践锻炼的女干部因实绩突出被提拔到乡科级领导岗位。
四是搭“梯子”用才。在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前提下,做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逐步提高女干部比例。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全县共配备乡科级女干部36名,其中党委书记2名、镇长1名,16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女干部,配备率100%;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采取村妇代会主任100%进“两委”班子、女党员交叉任职的方式,使327名女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保证了全县250个村(居)全部实现“两委”班子各有一名女干部。(泗阳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党章第三十三条中指出,“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___市鼓楼区委立足区情实际,坚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不断推进女干部的成长
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_市鼓楼区科级领导干部队伍中女干部85人,占干部总数的24,其中正科级女干部20人;副科级女干部65人。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达到27个,占区直部门班子总数的71,其中担任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女干部7人,占正职领导干部总数的20。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配备率100,其中4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2名以上女干部,个别街道办事处配备了女“一把手”。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女干部参政比例不够高。由于过去鼓楼区女干部的比例一直较低,而科级干部总体基数又较大,所以要提高女干部的比例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另外,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女同志潜意识中把自我交属于家庭,淡化了自己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比较安于现状,从政意识不强。第二,女干部分布不够合理。一些部门在选拔女干部时,不同程度地存在求全责备的倾向,对其不信任、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出现了副职多、正职少、低职多、高职少,基层多、中高层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的“四多四少”现象。第三,妇女后备干部队伍还比较薄弱。过去有的部门领导对女干部的培养重视不够,后备力量不足,选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来,由于人员编制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优秀女同志来源匮乏,妇女后备干部队伍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导致女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区委对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非常重视,针对女干部的现实状况,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一是制定规划。印发《2002-2005年鼓楼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确立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配套措施和倾斜政策,为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二是落实政策。区委责成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全区科级女干部花名册、全区女党员花名册等,对女干部每年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培养和使用女干部提供了准确的素材。三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女干部、优秀女性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妇女进取精神,同时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认识,努力形成社会关心和支持女干部队伍建设的局面。
拓展渠道,加强女干部人才储备。加强人才储备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的重要措施。为确保后备干部中的女性比例,区委采取多种渠道,把各类优秀女性人才吸纳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一是在招考录用公务员时,坚持男女平等,不搞性别歧视,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女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二是在考核中,及时发现掌握女干部中的优秀分子,了解她们的现实表彰和学习情况,把考核中发现的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的女干部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入选女干部人才库。三是在每次调整充实后备干部时,要求各单位推荐上报的后备干部初步入选中必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从而拓宽女干部的选拔视野,及时发现储备女性后备人才。
加强培训,促进女干部素质提高。根据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区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提高理论素质。区委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女同志和女后备干部参加青干班、妇干班等培训班,指导各部门合理选送年轻优秀女同志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强练内功,提高素质。二是注重学历培训。区委、区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女干部参加各类学历达标学习,通过采取在职培训、自学函授和选送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女干部的文化素质。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培训,现有的女干部的文化素质。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培训,现有的女干部大专学历达到95以上,拥有本科学历也超过70。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对缺乏基层锻炼的年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女干部,优先选派到基层伤职或下派挂职锻炼,对工作经验丰富、缺乏领导能力的优秀女干部优先选派参加各种工作队,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女干部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岗位交流,使她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接受锻炼,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才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鼓楼区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外派到苏南等挂职锻炼、下派到基层社委会挂职锻炼。
择优使用,提供施政平台。
第五篇: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达到48%,荒山绿化率达到85%,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结合镇村和民情实际,立足山区,分析优势,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实现“发展模式”及“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变,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突出成绩和效果,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核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9年,全镇财政税收达到37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比去年增加135元;居民存款额达到1.2亿元,突破亿元大关。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采取镇党委、政府补助,村自筹的方式,三年来共完成硬化路面、上山路192.8公里,新建大中小桥梁12座,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全镇道路网络得到进
一步完善。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镇内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由2006年的26家发展到目前的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已形成奶牛养殖、花生油加工、花生米筛选出口、假发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集群。
二、存在的问题
1、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山区传统种植业所占比重大,农民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耕种土地,山区土地相对贫瘠,农业用水相对困难,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大多停留在农产品初期加工阶段,农产品产业链单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思想观念的保守与文化知识匮乏让科技推广进行缓慢。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传统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播种、收获及其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几乎全部为人工作业。
3、农村信贷体制单一,经济发展受制约。目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主体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单一主体,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村财力有限,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的力度,满足不了山区农民生产资金的正常需求。
4、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在山区是一个薄弱环节,特色加工项目和加工企业很少,且规模小,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5、民营经营与手工作坊经济没有较大发展。虽然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但全镇民营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三、工作思路
1、创新产业结构,向土地要效益。面对山区农产品品质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的实际,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及有机无公害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办、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民营经济,向企业要效益。充分发挥镇村丰富的劳动力及外出务工人群的优势,支持其利用手头资金及技
术在镇、村内开办作坊及企业。如开办玩具厂、假发厂、花生米筛选及深加工等中小规模企业,吸收民间资本发挥最大效益。
3、开展招商引资,向项目要效益。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真正作为“天字号”工程抓在手中,不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加快社区建设,向民生要效益。突出山区小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城镇。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促进地区发展的大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主要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以优质资源为载体,以县开发区为平台,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全镇新建、续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督促项目进展情况,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全面代理制、大项目领导联系制等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2、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经济,打造产业基地。探索积极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把农户单一种植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解决规模小、无龙头企业带动的难题。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3、依托优势,鼓励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以资源为纽带,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较强辐射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做强、做大。
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做好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村庄整治,道路硬化,不断提高村庄的美化程度,进行景点创新,积极争取政府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引导社会投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山区提供就业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收入来源。
5、合理布局,科学规化,加大镇村居住环境的完善与提高。把新农村建设与群众生活水平的自我改善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拿方案、土地置换引资金、群众参与得实惠的办法,解决村居建设土地浪费大,新农村建设难度大的问题,调动镇、村、户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6、加大科技投入、示范带动,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加大对文化阵地的投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镇村农家书屋及科普宣传栏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为群众提供先进的种养技术及较为发达及时的市场信息。建设一批优秀的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结合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村级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致富带头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
8、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致富增收手段。切实抓好贫困村农民专项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提高经营水平,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自身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带领和引导当地贫困农民群众发展一些投入少、风险低、市场前景好的经济项目,使大家早日走出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