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祖信仰与莆田地域文化
妈祖信仰与莆田地域文化
莆田地濒大海,耕海牧渔是一千多年来莆田人民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妈祖本是渔家女,她以慈悲爱民、舍己救人的崇高人格赢得了百姓的敬仰,并进而成为了海上保护神,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蓝色海洋文化组成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莆田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因。
莆田与台湾一衣带水。借助祖先的风帆,妈祖信仰依托无数蓝色的航线,传递中华海洋文化纯朴善良勇敢决绝的优秀精神火光。台湾与我们地缘最近、血缘相近、习俗语言相通,自然成了妈祖精神最为繁衍发达的地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福建省、莆田市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保护、发掘、倡导、扶持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对弘扬妈祖文化,推进海峡两岸交流,繁荣莆田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妈祖文化工作的肯定,又为进一步弘扬、研究和宣传妈祖文化指明了政治方向。妈祖诞生在莆田,源于莆田,走向世界,成了莆田地域文化在世界精神丛林中的一张美丽名片。作为妈祖乡亲,我们要立足莆田、面向天下,紧紧把握追求祖国和平统一、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的历史性机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妈祖信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做好妈祖这一大文章,为促进和繁荣莆田地域文化作贡献。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国内国际妈祖学术讨论会,我们系统地梳理出妈祖信仰的精神内涵,整理出版了一批历史文献和资料,出版了一批专业和普及的哲学、宗教、历史、伦理学、民俗学的妈祖文化学术专著和资料读物,为进一步深化妈祖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要建设一支妈祖研究队伍,深化和扩大妈祖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科带头人,朝着妈祖研究的系统化而努力,致力于妈祖学形成独立的学术体系。
在文艺创作中,我们陆续搜集整理创作出版制作推出了一系列以妈祖为题材或以妈祖故里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形式包括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电影剧本和民间故事)、戏剧(歌剧、舞剧、越剧、莆仙戏)、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影视作品等,各种艺术门类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我们要进一步动员组织和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严肃的艺术态度创作出艺术精湛、内容丰厚、知识渊博的妈祖题材的作品,形成繁花似锦的文艺繁荣局面,使妈祖文化成为我们建设港口城市的文化灵魂。
在社会大文化的各个行业,要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的巨大辐射能力,推动宣传、史志、对台、对外、侨务和旅游工作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湄洲岛和贤良港的特殊历史作用,提升其在妈祖信众、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搞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文化品位,优化美化人文环境,使其真正成为莆田优秀地域文化的明亮窗口。
第二篇:莆田妈祖文化[范文]
莆田妈祖文化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她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妈祖牺牲之后,移动图片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名诗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为缘,莆田两岸交流近几年渐入佳境。近年来,莆田市通过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如妈祖纪念庆典、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等,强化了妈祖文化在两岸同胞中精神纽带作用,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谊。妈祖文化不仅推动了莆田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更吸引众多台商到莆田投资兴业,推动两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很多,但无一不是她热爱劳动、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莆田人民,是莆田人民的共同信仰。莆田人民也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妈祖文化的发展。
第三篇:莆田湄洲妈祖文化
莆田湄洲妈祖文化
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康辉旅行社欢迎各位团友来到莆田。我是你们的导游员
,大家可以叫我“
”,为我们开车的是刘师傅。刘师傅开了十几年的旅游车,技术娴熟,所以大家可放心乘坐我们的旅游大巴。我和刘师傅非常愿意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在未来几天里,各位如果有需要我们的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最后,衷心祝福大家旅途愉快愉快。
各位团友,今天,我将带你们去游览享有“东方麦加”之称的湄州妈祖祖庙。湄州妈祖祖庙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
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这句话吗。话中的“灵妃”就是指妈祖。妈祖出生于湄洲湾畔港里村,由于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为“默”。其父林愿是当时的海上巡检司,使妈祖得以博览群书,特别是海洋气象方面的书籍,而且有机会随父亲出海,渐渐地她学会了掌握水性,观测天象,能够预测海上的气候变化,告诫出海的乡亲们逢凶化吉,还经常奋不顾身的抢救遇难的渔船。她精通医理,经常到悬崖峭壁采集草药,为人治病。只可惜,天妒英才。在一次抢救海难中,年仅28的林默献身了。
为纪念这位助人为乐、救苦救难的姑娘,人们在岛上建庙供奉,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后来,随着妈祖信仰影响的扩大,供奉妈祖的祖庙得到不断重修扩建,规模渐为壮观。
好了,现在请各位朋友随我去游览妈祖庙。
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祖庙的大牌坊,在这里可以仰望整个祖庙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全貌。看,这是寺庙的第一道门,叫山门。他是皇家城阙形制,造型独特。这是因为妈祖的封号是天上圣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女神。山门内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神明。传说“千里眼”和“顺风耳”原来是海上的妖怪,被妈祖收伏后,自愿永远效命于妈祖驾前。
沿着山门上来,我们来到了仪门,由于上面有个写着“圣旨”二字的竖匾,所以,这道门又称“圣旨门”,这也喻示着妈祖娘娘曾受到历代帝王的褒封。仪门内的这个大广场,是祭奠时大型乐舞表演的地方。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平时,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每到祭祀节庆活动时,鼓响三通则祭典开始,敲钟则礼终。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殿是妈祖庙的正殿,又叫“太子殿”,这是因为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姚启圣,把座落于此的原朝天阁改为正殿,并进行重修,因此,后人 1 便称其为“太子殿”。原本,他想用此殿作为正殿,但民间习惯上只认定旁边这座寝殿才是最原始的正殿。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这里就是妈祖亿万信众心中的圣地了。看那满屋的烟雾和信众,大家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虔诚。这就是殿内。大家可以抬头看一下,这座殿堂分上下殿,中间以天井相连。正梁悬挂的“神昭海表”匾额是雍正皇帝的御笔。殿前端坐的这尊妈祖像,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一般称它为“出巡妈祖”,为木雕软身,也就是说她的四肢是可以活动的。在出巡妈祖像后还有一尊妈祖像,为木雕硬身的镇殿妈祖。当软身妈祖出巡时,镇殿妈祖就留在庙中接受信众朝拜。大家看左右两边,它们全是妈祖的陪神,被称为十八水阙仙班。其中,有的是古代其他地方供奉的海神,有的是被妈祖收伏的海妖水怪。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传说中妈祖升天的地方—升天古迹,这里也是最早立庙供奉妈祖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里烧烧香、拜拜妈祖。
拜完妈祖,让我们继续前行。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朝天阁。这里是中轴线的最高点,请大家仔细观察,里面供奉的妈祖,看看它们与其他殿里的有什么不同呢。对了,细心的团友都发现了,就是这里的妈祖面像都是黑的。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当年台湾信徒把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在海上航行了数月,日夜焚香膜拜,虔诚的烟火熏黑了妈祖的脸,于是台湾妈祖宫庙里供奉的妈祖全是“黑面妈祖”,因为这座朝天阁是台湾鹿港朝天宫捐建的,所以里面的妈祖也只能是黑面妈祖了。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要到山顶去看妈祖的石雕像。
你们看,前面就是“妈祖公园”了。现在我们就进去里面参观游览。你们看,随处都是栩栩如生的石雕群,讲的都是妈祖的一些生平传说。参观完妈祖故事石雕群,相信大家对妈祖有了近距离的感受,对妈祖文化也有了更深地了解了吧。
各位团友,我们旅途将至。这期间,感谢各位团友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分开之际,我为我工作中的疏忽再次向各位致以诚挚的道歉,同时,也请大家相信,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是最努力的。最后,祝大家快乐。
第四篇: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姓名:黄丽萍 【摘要】
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海边姑娘,因为洞晓海上天气,熟知水性,懂得海上暗礁,所以海里遇难船只得到他的帮助都能化险为夷。因为她的出生和去世都带有传奇色彩,在世时期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是海上工作者的保护神。因此,人们将她神化了,颂扬他的功德,进行褒封,被称作“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信仰遍布世界各地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崇。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自宋至清,妈祖就受到历代的褒扬诰封。妈祖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正是由于妈祖传说因此给莆田带来了文化上,经济和政治的益处,对莆田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关键字:
妈祖传说
乐善好施
文化发展
经济繁荣
两岸关系
【引言】
发源于莆田的妈祖传说有着不同其他信仰的特质,具有很大的流传性。因此有着一批批坚定不移的妈祖信徒,也正因如此落户于莆田的妈祖祖庙对这些信徒有着特殊的情结。妈祖积极行善的行径让人由衷佩服,因此朝拜祖庙的行为是妈祖信仰的最高理想,也因此带动了莆田的发展。
【概论】
一、妈祖生平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其父希望再诞一麟儿,因此早晚祈求。他的行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因此托梦给他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室内,并且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世。因为妈祖生的奇异因此家人对她疼爱有加,但是妈祖自出生后一个月不曾啼哭,也不苟言笑,因此其父将其命名为林默,人们又称她林默娘或者默娘。默娘天资聪慧,读书可以过目不忘,自己通晓其义,而且好善乐施,而且她精读医书,经常为人们治病消灾。她为人顺和,热心,只要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她都乐意去做,因此她的善行被人广为称颂。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妈祖熟谙水性,也深知海峡边的礁石,因为经常观察天象,因此还懂得天文气象。每当人们要出海捕鱼,贸易都要询问她是否天气允许出航,因为她的未卜先知,所以人们称她为“龙女”“神女”。为了专心于她的慈善公益事业,妈祖决定终身未嫁,因此人们对她更为尊敬。
然而在987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人说“我好清静,不愿居于凡尘世界。重阳要去登高。”家人们以为她要去登高远眺,不知她将要成仙。次日妈祖便早起诵经为祷告,告别家人。然后前往湄峰最高处,此时这里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了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湄屿飞升的传说1。虽然对于妈祖升天还有一个说法是妈祖是在济世救难是不幸牺牲的,但是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护国佑民的事迹却比比皆是。因此人们给她建起了祠庙,虔诚供奉。
二、妈祖传说带来的文化
妈祖不仅是海上人们的守护神,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因此,在人们的对她的赞扬和美誉中出现了种种的文化迹象,如楹联文化,祭祀文化,封号文化比比皆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一)各地的楹联文化
由于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信仰与尊崇,因此妈祖庙宇遍布了世界各地,而妈祖庙的楹联却是妈祖庙中的点睛之作,妈祖庙的楹联涉及得内容多,数量多,品位高,艺术成就突出,堪称是楹联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楹联又称对联,一般是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宋至清,妈祖历代受到褒扬,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其地位由人及神,妈祖的神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妈祖庙的楹联显示了妈祖的显赫崇高的人文地位,是人们表达对妈祖的敬意之情。以下就列举一些例子:
1.妈祖祖庙即莆田湄洲祖庙楹联是:顺风天意涉川利,济险神功护国灵。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赐“顺济庙”额,故此联冠顶“顺济”二字。这是赞扬妈祖济世救人,护国护民的美好品德。
2.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是: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这里赞扬了妈祖遍施慈爱,天下同体,因为妈祖内心纯洁广降福宁。3.泉州天后宫的楹联是:浯浦汇流,门迎德济,神名昭海甸; 湄洲降世,庙立温陵,灵誉播闽台。这是指妈祖的乐善好施,因此香火不断,圣名远传。4.北京莆阳会馆天后神殿的楹联是: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这是指妈祖的在海上保驾护航,保护海上航行人员的平安。对于妈祖海上救世济人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想要渡海,海边船只没有桨没有船篷,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叫人将草席做船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船只乘风破浪,飞驰而去。因此在我们莆田现在还有人称妈祖会乘席救人2。
5.莆田平海天后宫的楹联是:一勺甘泉,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这是赞扬妈祖的显灵即甘泉济师,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领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向妈祖祈祷,没想到一股甘泉涌出,官兵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这井水从此常涌不竭。施琅认为这是神赐甘泉并且亲自书写“师泉”二字3。
6.广东省樟林天后宫楹联: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这里是赞扬妈祖法力无边,使得四海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颂歌妈祖深恩厚德。
7.山东烟台天后楹联是: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刻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两句言简意赅的描写了庙宇所在的奇丽景象,行宫是海市蜃楼,琼玉仙山,祖庙是蓬莱仙境。
妈祖楹联反映了妈祖的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护国庇民之神,受四海民众的爱戴。同时反映了因为妈祖法力无边,因此人们祈求妈祖赐福。各地庙宇的楹联各有特色,文字精湛,言简意赅,寓意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楹联的世界中,妈祖庙宇楹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妈祖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妈祖的祭祀文化
在我们莆田妈祖的节日庆典,妈祖的诞辰日,妈祖升天大典以及元宵节等都有对妈祖进行供奉朝拜,祭祀妈祖,以此来表示对妈祖的感激尊敬和祈求安康。
一般祭祀的时候,信徒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参加仪式的时候,要求沐浴更衣后才可以,女的例假期是不允许出现在圣驾周围,甚至要躲开。祭祀妈祖的祭器与仪仗是十分讲究的。民间供奉妈妈祖的主要群体是渔民和船工。因此人们用日常的海产品祭祀如用一些罕见的大蛤壳、海螺壳,大龙虾壳等,作为贡品陈列在案。大小节日庆典,另外人们还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祭品,然后染上颜色,摆在供桌上在许多宫庙中还藏着为数众多的船模,这是航海者和船工们奉献给妈祖的供品。祈求其航船能受到妈祖的护佑顺风顺水。妈祖庙中的神龛,供桌及烛台、香炉、钟磬、鼓号和其他祭器,都是要求是漆金木刻工艺品。供桌的制作,不仅雕工精细,构思奇巧,且金光闪烁,令人世间炫目。至于供奉妈祖的各种祭器,如盘龙烛台,果盒、馔盒等也都是漆金木刻的珍品。在这些宫庙中,妈祖神像的装饰也极为华丽,有精镂细雕的银冠、铜冠、绚丽多彩的龙袍、霞帔、珠靴及朝珠、玉圭等。
如果遇上周年的庆典,妈祖出游,这时场面更为壮观。此时祖庙内秘须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后才正式开演节目。祖庙内还清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而经师和尚还得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表礼”。庙外的人们身穿特定的服装佩戴饰物,其中有刺绣人物、花卉、龙虎图案的清道旗;还凉伞、凤辇;漆金木刻的香亭、銮驾、鼓亭、伙食担、香火担;龙眼木雕的硝桶、黄杨木雕硝角、起马牌;斩怪刀、驱妖牌、龙头牌、龙头仗及“天上圣母”衔牌,“肃静”“回避”牌等;铜号、铜镜、雪花槌、大刀、钺及鲤戟、犀角画戟、凤凰牧牡丹烛屏等铜器。此外,还有大小灯笼、火铳及其他器物。每当妈祖出巡或谒祖进香,所有这些仪仗器物由著装打扮的侍神、中军、文曹、武判、随人等各色人物或执肩或抬,按一定的顺序相间排列,前呼后拥,无异是妈祖民俗文物大展示。然后抬着妈祖神像开始走街串巷,每到一处都是鞭炮连声不断,在屋旁点起旺火,意思是迎接圣驾。人们手拿着点燃的朝拜了妈祖后,去交换香炉里面的香,寓意是互相传递平安,迎祥接福。当游完了街头巷尾后,意为妈祖恩泽广布,施恩布泽,平安吉祥,然后妈祖的神像又会被抬回祖庙,人们便在祖庙上进行朝拜,往往朝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人们怀着虔诚的心,行五体投地大礼。礼毕了人们把已经包好的红包,或者打造好的金锁银锁挂在妈祖的脖子上,表示对妈祖的孝敬和对祖庙的修缮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很有民间气息的妈祖祭祀活动,反映了信众们对妈祖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对妈祖这种海神(实际上是对妈祖其人)的敬仰、尊崇,或寄托某种愿望。妈祖的圣名远近闻名,朝拜的人们蜂拥而至来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莆田祖庙,由于信仰人众之多,朝拜景象之盛,因此又有“东方麦加”之称。随着社会心理的需要,信仰的内涵得到逐步发展和扩大,妈祖信仰属于民间信仰范畴,它兼有儒、佛、道、巫各方面的色彩,是自然神崇拜一类。妈祖信仰最精华最有生命力在民俗方面。很多民俗活动都来自仿效古人的习惯,或纪念古人的礼俗,或根据神话传说而产生,久经盛传后,就赋予这些民俗以强烈的民族气息,丰富优美的文化内容。
三、妈祖传说拉动莆田经济发展
妈祖的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由于历代船工、海员、商人、旅客和渔民都把她奉为共同的神祗,把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妈祖信仰由来已久。借助妈祖的传说带动了湄洲的经济发展。朝拜时期众多人来到祖庙,人们的衣食住行,使得当地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一)妈祖传说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发展。在有利政策下实现了三通,使得台湾妈祖信众渡过海峡前往莆田进行妈祖朝拜。因此这个有利政策使得湄洲不但是个朝拜圣地也是个旅游胜地,人们慕名来到“南国蓬莱”之乡。其中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园、升天古迹等等,都是美丽的景区。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7月,台湾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还有随性的150名记者; 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330名信众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队达1000团次(不含散客及非接待游客);2006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牵头的台湾妈祖联谊会50个宫庙4300人及在大陆的部分台胞信众共7000人组成的台胞谒祖进香团赴湄洲进香,在海峡两岸引起重大反响。
(二)妈祖传说带动莆田会展业的发展
莆田市一个工艺城市,有着许多的工艺美术作品,有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有闻名遐迩的红木家具,有“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中国摄影之乡”因此借助妈祖传说,利用文化搭建的平台,政策的支持,加上来莆田的游客相对集中,而且以消费能力相对比较高的台湾游客为主。这种情况下,旅游团的团购规模比较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也就比较明显。每年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大批香客以组团方式出现,使得湄洲岛乃至整个莆田的酒店经常出现床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莆田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此举也带动了民间资本兴建酒店、饭店,修建道路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妈祖的传说带动的不仅是旅游业和会展的发展,还有餐饮业,文化创意产业,建筑业等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因此妈祖传说带来的妈祖信仰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
四、妈祖文化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
台湾群众大多数是从福建省移民过去的,因此两岸人民有着血肉联系。妈祖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坚定不移的地位,因此对促进两岸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如两岸实现三通,海西建设的进行等等都有力的推进了两岸的关系。
妈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延续传播已久,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未曾有过的,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但是按照比例划分台湾是除了莆田外信徒最多的一个省,台湾岛到湄洲分香的妈祖庙就超过2000座,信徒有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5。可见妈祖对台湾民众影响之大。妈祖是台湾民众的寻根文化,和平文化和美德文化。妈祖传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是将祖国和台湾紧密相连的感情纽带,有着很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为两岸人民搭起个沟通的平台。两岸人民通过妈祖的感召超越了世俗党派,政权政治,是相互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灵寄托。促进了两岸人民日益紧密的联系,相互沟通,拉近彼此距离。
【结语】
作为保驾护航,护国庇民的妈祖,以她的慈悲赢得世人对她的尊重和信仰。而且妈祖传说更是给莆田带来巨大的有利之处,不仅是妈祖带来一系列文化丰富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妈祖还带动了莆田经济的发展,借助妈祖传说打造了莆田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妈祖传说更是作为两岸沟通交流的有利纽带,为祖国的统一贡献了功不可没的力量,有着独特的对台优势,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和平途径。妈祖信俗更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妈祖传说代代相传,把妈祖善良,积极向善的事迹广为传颂,还要把妈祖的各种价值开发出来,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湄洲屿志》 2.《天后志》 3.《天妃显圣录》
4.《妈祖文化产业与莆田经济发展》 5.《台湾地区神明》
第五篇: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陈宜安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具有长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作者陈宜安,1955年生,福建省台盟副主任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妈祖信仰是一种自发产生于民间的、组织外壳虽不够坚硬,却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民间信仰,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活跃的“活态文化”,在闽台两地和海外侨胞中有众多的信徒。在妈祖信仰的发展进程中,其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灵应和保佑人们航海安全外,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神纽带,或说一种心理积淀。特别是从19世纪以来,妈祖信仰作为文化纽带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宗教学的角度认识和解析这一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由点到面加深对宗教信仰与社会互动的认识,同时也会使我们更深切地体悟当下的妈祖信仰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中的作用。①
一、活态文化:妈祖信仰的长期性与群众性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载,妈祖为福建莆田湄洲人,姓林名默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终身未嫁。《福建通志》说她“8岁从塾师读,悉解文义,10岁余喜诵经礼佛,旦暮不少懈。有老道士玄通者往来其家,曰:若具佛性,授以玄微秘法。遂悟诸要典。16岁窥井
① 民间信仰在组织形态上具有原生性宗教的基本特点,它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的,即不是像创生性宗教那样有独立于社会组织之外的教会或教团,而是与既有的社会组织二位一体。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时(如春耕、秋收),节庆(如春节、五月初五等)和人生礼仪(生、死、婚、成年),以及重大的灾难危机(如瘟疫、旱灾)等重要关节,一般是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村社组织举行相关的民间信仰活动,有时可能会有临时性的“工作班子”(如组织赛龙舟、社火等),但不是常设的宗教机构。民间信仰是一种民众的信仰,与国家宗教相比较,它没有那种“政教合一”的强迫力量和财政支持;与民族宗教相比较,它没有血缘的全民性(虽然有家族祭祖,但不是一回事)。即使在一个地域形成某种全民性,但若考虑到社会分层,只能说它具有很强的民众性。这种组织结构上的松散性,也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开来。民间宗教是扎根于民间的另一种宗教形态,它与民间信仰相比较,有着比较“坚硬”的组织外壳。从共时性的结构角度说,民间信仰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不是主导文化,甚至也不是主流宗教。参见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108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①得符,灵通变化,驱邪救世,乘席渡海”。从历史记载看,自宋代以来,因妈祖有灵异之能,救渡之功,不仅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敬仰和崇拜,而且得到历代中央政府的鼓励和褒封。
②
我们关注妈祖文化,不仅因为它作为民间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因为这种信仰不是一种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妈祖文化在环太平洋的华人圈里,特别是在中国的闽台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仅台湾一地,妈祖宫庙就有四五百座,信徒则有1400多万人。
妈祖的诞生地莆田港里,成为我做田野调查的地方。据我观察,莆田湄洲妈祖祖祠的春/秋谕祭仪式,除了按10步程序祭祀和由主祭宣读祭文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于整个过程的那种气氛和亲情。在整个祭典仪式过程中,气氛庄严而又肃穆。妈祖祖祠小而人众,却井然有序,并无一点嘈杂声、喧闹声。所有参加祭祀者神情都显得格
①③④ ② 她死后不久,即在宋宣和五年(1123)得到朝廷所赐顺济庙额。绍兴二十五年(1155)封为夫人,昭另据徐葆光的《天妃灵应记》所载:“天妃姓林氏,莆田湄洲人,宋都巡检愿第六女,以建隆元年庚申3月23日生,弥月不啼,名曰默。生而神灵,少与群女照井,有神捧铜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骇。自是屡显灵异,常乘片席往来海上,或驱檐前铁马渡江,人咸称为通贤灵女,或称神姑。一日方织,忽据机瞑坐,颜色变异,母蹴问之,寐而泣曰:父无恙,兄殁矣。顷之,信至,父与兄渡海舟覆,你若有挟之者,得不死,兄以柁摧,救不获。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升化。室处28岁。时显灵应,或示梦,或示神灯,海舟获庇无数,土人相率祀之”。
熙元年(1190)封为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为天妃。至明代,封号则由天妃上升为碧霞元君。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被封为天后。雍正十一年清廷又下诏全国各省已建天后宫行春秋二祭,未建的择稍有规模的仪典遵旨施行。
全体肃立、上香;
4、鸣锣十三响;
5、行三跪九叩大礼(奏乐);
6、由主祭者宣读祭文(全体跪拜三叩首);
7、三献礼开始(礼乐)。全体跪拜(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
8、焚祝文、焚宝帛(起吹);
9、鸣炮(鼓乐齐鸣);
10、礼成。天后祖祠春/秋谕祭祝文:
维
太岁新千禧2000年九月初九日
本董事会合领四海香客信徒,谨以薄礼致祭于祖姑敕封天后之神,曰: 大地之大 惟海为特 波涛际天 风云不测 唯我祖姑 实禀水德 总司海若 阳候水伯 出国使者 远洋估客 遇难得救 红灯历历 历年逾千 受奖逾百 荣及乡里 光昭史册 和平之神 中国之杰 五洲信徒 不限肤色 万里平安 风樯浪舶 天下子民 同族同脉 恭逢秋祭 献爵奠帛 以祝圣寿 以祈福泽 告洁告虔 趋跄拜谒 千秋万春 声灵永赫 ③
1、鸣炮奏乐(鼓乐齐鸣);
2、祭典开始(主祭者、陪祭者、参祭者就位)。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
3、④伏维 尚飨!
世界宗教研究
2003年第3期
外虔诚而神圣。正式祭典仪式完成后,进香的民众手执香火,秩序井然地列队在妈祖的祖牌前进香祭拜,并购买香袋、香纸、香火和有关妈祖的书籍等,带回家中(许多是台胞)留念;有些信众还瞻仰祖祠和观看纪念节目,给妈祖祖祠捐款等。妈祖祖祠的当地民众则为进香的外来民众(包括台湾民众)准备好了丰富的午餐。而就餐的地点,充满了中国传统式的大家庭气氛,大家不分天南地北,就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桌边,一边共进午餐,一边同叙手足同胞之情。
这种观察和感受使我认识到,作为活态文化的妈祖信仰,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信仰、一些程序化的行为,在祭典和进香的整个过程中,妈祖祖祠已经成为人类学家所说的“寓意丰富的纽带象征,它们将领袖与被领导者、高贵者与低贱者维系在一起,共
①同生活于这个社会世界之中”。在祭典过程中,人们等级之间、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消失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认同的关系凸显了。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团结”,而且在“建立一种绵绵不断,一种永恒”。
②
二、多重功能:社会变迁中的妈祖文化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看,不同的功能还处于兴衰消长之变化中。“妈祖”信仰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下层民众自发形成的。但是自它形成之始,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内容上,它与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成互动,逐渐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所注重的慎终追远、惩恶扬善、忠孝信义、慈悲怜悯、崇德感恩等因素包含于其中。在信众方面,参与信仰和崇拜活动的原发主体,固然是沿海的渔民和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水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信仰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不仅有下层民众,有名士乡绅,而且还有朝廷命官。
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虽在福建莆田,但在其形成之后,便迅速向南(广东)北(江浙)方向传播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信仰妈祖的民众越来越多,流布的地域越来越广,而且这种信仰的文化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据朱天顺先生研究,历代王朝对妈祖信仰的关注点是不太一样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妈祖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延伸:元代统治者是为着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主要在进行南粮北调的大规模海上漕运方面扶持妈祖信仰,明代统治者主要是在出使外国和对外贸易方面扶持妈祖信仰。与此互为印证的是,元代的妈祖信仰因漕运而更多地向北方传播,明代则在南京及长江下游和闽、浙、粤等贸易港口和出使经过的港口一带兴盛起来。到了清初,妈祖信仰又与东南沿海的军事活动联系起来,成为海上战事的保护神。台湾的汉族人口由清初的20万人,猛增到清末的290万人(其中13%的祖籍在广东,87%的祖籍在福建,而漳泉两地又占其中的80%)。
就官方方面说,约200年间台湾地方政府受福建管辖,公务联系频繁,大小官吏都由大陆派去,其轮换来往都要经福建横渡台湾海峡⋯⋯平时驻台班兵的轮换、军需供给等,都使闽台间的来往非常频繁⋯⋯为了开垦台湾,在清代有千百万人来往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当时渡台船只小,台湾海峡多风,又有几处漈流,船难常有发生。所以渡台垦植都
① 要祈求妈祖保平安,垦民出门之后,家属也要向妈祖祈祷亲人安抵目的地。自19世纪以来,妈祖信仰在功能上又为之一变:官方扶持的力度减弱,妈祖信仰更加平民化;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大轮船大货船的安全性大大增强;随着出国谋生者增多,身居海外的华侨同乡会为了满足侨民的信仰和思乡需要,先后在各地建庙祭祀。妈祖信仰的海上保佑功能虽依然保存,但作为心理积淀、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功能开始② 凸显。妈祖崇拜自宋时起盛行至今,妈祖祖祠香火不绝。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更是香火鼎盛。妈祖祖祠就像中国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众竞相朝拜,其中以台湾民众为最。每年妈祖的诞辰、升天等重大纪念日,进香谒祖的朝拜队伍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胞每年都有10万之多。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巡台湾100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 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民间交往。
本来在台湾,也有许多妈祖庙,妈祖信徒们进香朝拜,自然很方便。他们为什么④
③从台湾辗转来湄洲谒祖朝拜,参加祭典仪式呢?这要从理论上加以认识。特纳在范根纳普对过渡仪式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他的仪式过程理论,认为仪式在最深的层次上体现了价值,人们在仪式中体现了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而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最早的文化是从原点慢慢扩散出去,跨越空间,就像涟漪一圈又一圈推动一样,文化终于传播到世界各地”。湄洲的妈祖文化就是台湾妈祖文化的原点,台湾的妈祖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正如妈祖研究的著名学者蒋维锬先生所言:“台湾民间妈祖信仰是伴随大陆移民渡海开发宝岛而发端的。故俗称早期的妈祖庙为‘开台妈祖’”。早期福建移民渡海,交通工具简陋,海上形势恶劣,其艰辛与危险非语言所能表达。因而人们需要有某种精神上的寄托,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第一批移民去台湾开荒时,船上就安放着妈祖海神像,身上带着妈祖的护身符。遇有风浪,就连呼海神娘娘,顿时海上风平浪静。移民到台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祖建庙,感谢她一路护航,保佑他们平安到达。他们把大陆的妈祖信仰带到台湾。在台湾的妈祖庙都是大陆传播和移植过去的,它们都不过是湄洲妈祖的分身、分灵、分香,属于妈祖的分支分系。莆田湄洲的妈祖诞生地,在台湾同胞看来才是正宗和本源。因而,他们自然要来大陆追根寻源,认宗认祖,认同中国大一统。
妈祖崇拜最早存在于民众心里,是一种生存意识。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学说来看,就是一种生存需要。而今已延伸和发展为历史认同的需要、文化认同的需要、社会认同的需要。妈祖祭典仪式也就成为大家认同的一个符号、一个代码、一种象征,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一个重要的话语权和阐释权”。谁通过了这个仪式,谁就获得了认同,可资取证。就像通过成丁仪式一样,从此获得了加入成年人社会的资格和权利。仪式参与者在这里就找回了一种原籍证明的身份,得到一种正宗的名分。正像特纳所说的,他们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从一种身份转变为另一种身份。所有通过仪式者都
③
②①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身份认可的自豪感,找回了以往所缺失的东西,了却了一个心愿,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来莆田湄洲参加并通过妈祖祭典仪式,就是要取得一种身份认同(即文化认同,CultureIdentity)。正如庄孔韶教授在《银翅》里所指出的,“中国人的自我实现与宗族集体的认同精神(集体意志之实现)需要互相依赖。保持宗族制度及其理念是族群和个人整合的最重要基础”。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经几百年不变而形成的妈祖文化现象,不因族群迁徙而变迁,也不因外族侵略而改变。近代史上,台湾受荷兰侵略,被日本统治50年。“日据时代,日寇为奴化台湾同胞,后期实行日用品配给制度,用作胁迫台湾同胞更名改姓,藉以摧毁台胞之民族意识,期达同化为大和民族之目的”。但是,就拿我们家族来说,我父亲及其弟兄都生活在日据时代,他们和许多台湾人一样以“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为信条,拒绝改名换姓。作为“皇民化”运动的另一项内容,日本人企图毁灭各种庙宇,以便摧毁台湾人的民间信仰。“台湾人民冒着严厉处罚的危险,将部分神像藏匿他处,对各种神明仍按时祭祀,祭祖、敬天、拜神明的信念和热忱不曾稍改和稍减”。①因此,就连日本当局也不得不承认:“本岛人的民族意识问题,关键在于汉民族系统。汉民族向来以五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为荣,民族意识牢不可破。属于此一民族系统的本岛人,虽已改隶40多年,至今风俗、习惯、语言、信仰等各方面却仍然沿袭旧貌”。②可见,台湾同胞极其珍视自身的文化情怀,珍视自身文化的原点,形成一种返本归根的心理态势,不因外族野蛮侵略而有丝毫的改变。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割不断的组成部分。妈祖情结已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心中。
⑤
④
三、妈祖文化: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妈祖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信仰,在历经沧桑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综合体。作为民间信仰,它是分散的,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信众,并形成各有特色的民俗。③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产物,它又有着大致相同的信仰模式。④除此之外,历代的妈祖信仰场所还积聚了相当丰厚的有形文化,构成中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山东长岛天妃宫里所排列的船舶模型多达一二千只,其数目之多,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辽宁明代新城天妃宫的壁画,反映了北方沿海渔业及贸易的生动景象。莆田天妃宫的明代星图,提供了研究古代天文学的珍贵资料。而在各地的天妃宫中,历代立有不少碑记,记述了一些重大的航海事迹,为航海史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字史料(例如,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时间,就是根据江苏太仓刘家港[今浏河镇]和福建长乐的天妃宫碑记的记载确定的)。此外,天妃宫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古建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我们已经走进新世纪,在继往开来,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重任,这就是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一方面,妈祖文化在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中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最近召开的福建省人大会议上,卢展工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指出,“继续开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妈祖文化的交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为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依照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来看,个人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的认同,对于共同祖先的认同,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个人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两岸认可的文化传统,它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改变,而且充分表现出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已成为沟通海峡两岸亲情的纽带。另一方面,妈祖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亟待加强。妈祖文化经历近千年的传播和发展,已经遍及全球各地。历代关于妈祖的文献分散于各种历史记录之中,同时分散于民间的关于妈祖的口头传说也极为丰富。尽管有关妈祖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资料在其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人为的祸乱或自然的毁坏,许多文献或实物焚毁散失,不少文献已成孤本、残本或仅为抄本,且散存于全球各地的图书馆、相关庙宇或个人之手,难以交流。有许多相关文献包括图片、实物等,因历史久远或保管不当,已经质地酥脆或遭虫害而残损,不堪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及时地抢救妈祖文化的有关载体,保护和继承妈祖文化并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妈祖文化的研究水平,极有必要对关于妈祖文化的各种资料加以广泛的搜求、整理、编辑、出版,形成系统的、便于查阅和引用的综合文献。只有加强妈祖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才能使妈祖信仰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强劲的文化纽带更加充满活力。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学人理应承担的学术课题。(责任编辑王子华)
① 朱天顺:《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肖一平等编《妈祖研究资料汇编》,福建人民出 ② ③版社,1987年,第54页。
直至当代,这种纽带作用依然如故。如1970年,移居巴西的华侨(多为台湾人)特地由台湾北港朝天宫迎去分身神到圣保罗市奉祀。
台湾各地的妈祖信仰活动很多,其场景如台湾新编《苗栗县志》卷二,第七节“妈祖诞辰”所载:“旧历三 月之二十三日,相传为妈祖诞生之期。先期,本县各乡镇赴北港进香者,数以万计。事先,由发起人组织筹备委员会主持其事,凡进香男女,概报名参加,谓之进香团,或乘火车,或骑脚踏车,旧时且有步行者,皆分别编队,由队长率领前往。一路浩浩荡荡,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参杂其间,皆服装整洁,标帜鲜明,虽行军之盛,无以过之。既至,则焚香礼拜,请其神灵而归,置于乘舆之中,鼓乐前导,环游街市。然后置之于庙,群备牲醴,顶礼膜拜。一面则搭台演戏,以酬谢神灵⋯⋯之恩。家中则治肴设
酒,宴会亲朋。其盛况数日犹未已也。”④ 出生于德国的著名民族志和民俗学家范根纳普(ArnoldVanJenep,1873-1957)被称为仪式研究之父。他以研究各种文化的“过渡礼仪”著称于世。1909年,他“撰写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过渡仪式》”,并把这类仪式定名为“过渡仪式”。美国人类学家特纳(VictorTurner)认为,范根纳普的《过渡仪式》“对仪式的研究向前迈了一大步”。(特纳主编《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范根纳普把“过渡仪式”定义为“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和年龄每一次变化的礼仪”。(VictorTurner:TheRitualProcessStructureandAnti-Structure,CornellUniversityPress,1966.IthacaNewYork,p.94)换言之,这种“过渡仪式”就是在人的一生中决定性的转折点上举行的礼仪。如出生、命名、婚礼、社会地位变更等等。过渡礼仪是人生中“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从一宇宙世界或社会阶层过渡到另一宇宙世界或社会阶层”(范根纳普《过渡仪式》,伦敦:路特里奇出版公司,1960年版,第13页)。从一个
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标志着受礼者获得了新的社会地位。
①汪毅夫:《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页。②见《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转引自汪毅夫《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③妈祖信仰的流传,在莆田民间形成很多民俗,较有特色的如:
1、诞辰禁捕:湄洲岛渔民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后几天,不下海捕鱼或垂钓。
2、悬挂菖蒲:端午节时,莆田人必在大门上悬挂菖蒲,认为可以辟邪。
3、泛槎挂席:莆田沿海渔船出海,常在桅杆上挂一帆草席,以保顺风。
4、挂旗龙舟赛:莆人在端午节常举行龙舟赛,龙舟上放有妈祖像、挂“天上圣母”旗,用于驱邪和保护龙舟平安。
5、半截红裤:湄洲岛中老年妇女,常仿效妈祖穿一条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的裤子。
6、帆船发髻:湄洲岛中老年妇女,仿效妈祖生前梳的发型,这种发型是船帆状的。
7、香袋辟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祈求香袋,供子女戴挂,以保人身平安。
8、尾晚元宵:莆田妈祖元宵节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二十九晚或三十晚),元宵过后,龙灯集中起来烧掉,以保平安。同时有,在妈祖元宵节那晚,大宫小庙都要在宫庙前广场,用铁或木头制成的高低不等的排架,在排架上插上蜡烛,称“烛山”的民俗,象征妈祖在海上显神光,之后将蜡烛带回家中继续点完,以求一年平安。④妈祖信仰活动各地大致相同,以湄洲祖庙最为典型,概绍如下:
1、大醮:大庆典的纪念活动,整个庆典活动规模大而隆重。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
2、清醮:常年的纪念活动:①妈祖诞辰日和妈祖升天日的纪念活动。②妈祖元宵活动:妈祖元宵的正日在元月初十日,人们敬请妈祖庆赏元宵。③八月十五日庆贺中军生日活动:即在中军殿庆贺妈祖属下中军生日的活动。
3、出游:求卜择日请妈祖巡游全境,扫妖护民。
4、分神:外地妈祖庙执事人员到湄洲祖庙请香火(即“分神”或“分灵”)回去的活动。通常是该地妈祖庙有什么庆贺活动或节日时进行,请回的“香火”不再送回。
5、“回外家”:妈祖“回外家”与“分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