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
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
2006-12-8 8:39 贺湘 叶媛秀
摘要: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领域出现的诸如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实践中必须逐步建立与该项制度的适配机制,从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外部环境治理及完善相关人员管理等方面综合推进。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会计委派制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目前此项工作试点已在全国范围有序稳步展开,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层面对会计委派制推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委派制提出与推行的直接驱动因素
会计委派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会计委派制的提出与推行提供了直接的驱动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经理人员拥有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并且完全控制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在“内部人”的控制下,有的企业随意篡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严肃性,误导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带来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并进而出现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可以说,这种会计秩序的混乱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源头。加之目前社会宏观调控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尚未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警察的作用,法律制度的建设也相对滞后,约束和惩戒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有序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已迫在眉睫。为此,中央政府决定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入手,试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为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问题,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向国有企业派出国有资产人格化代表并据此从内部约束和规范企业会计和经营行为的一种制度体系。
(二)产权主体虚置是会计委派制产生的根源
会计与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向经营者让渡财产使用权而产生了受托责任,会计是与受托责任的计量和报告相伴而生的。可以说,产权是联结会计与受托责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正是由于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代企业必然产生严守制衡机制、以委托代理关系为主、体现特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权关系,即“公司治理结构”。会计所要明确和解释的就是能体现产权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所表现的委托关系。因此,从产权角度来挖掘会计委派制产生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财产所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于构造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监督委托权,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权利以满足自己获取经营者是否按照“契约”的规定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国家或政府作为经济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减少社会矛盾冲突,消除腐败现象,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过渡经济是导致会计委派制的现实土壤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转变政府职能和转换经营机制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制度变迁的方向总是为改善资源配置而设置,制度变迁不仅会强制性地改变产权界定或利益格局,有时还会导致少数服从多数的公共选择规则,从而在本质上具有利益冲突的内涵。过渡经济完成的是从一种制度安排换到另一种制度安排的过程。我们将会计委派制的研究建立到过渡经济这一大环境下是有因可循的:第一,推行会计委派制触及到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制度,因而它以过渡经济为背景;第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变革,其核心是通过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会计是产权各方籍以有效沟通的商业语言。可以说,过渡经济是孕育会计委派制的现实土壤。
(四)会计委派制的出现是政府监管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与市场是互补的而非替代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不仅包括宏观经济调控,还包括微观方面对市场的规制。所谓规制是指政府利用法规对市场进行制约,它一般分为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前者是通过司法程序实施,后者是通过行政部门实施。政府在会计市场的规范方面也分为两种方式: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直接管制就是政府干预企业会计行为;间接管制则是政府借助于一些必要的手段,间接地介入企业会计行为。在转轨经济时期,会计信息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决定出最优化的供给和需求,这时候政府的介入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二、会计委派制在我国的实践
为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贪污受贿、避免国有资产流失,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2000年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以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推行会计委派制结合起来。2000年9月,财政部会同监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对试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二OO三年六月,全国已有二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百二十五个地(市)、四百九十四个县(区、市)进行了会计委派制度试点,直接或间接委派的会计人员已达六万余人。
自1998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相继试行了会计委派制,委派方式五花八门,从各地的试点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主要是行政单位和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如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二是对一些实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零户统管制度,主要是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制度;四是在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五是实行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六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村帐乡(镇)管(审、监)制度;七是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
综观各地试行的效果来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推行会计委派制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解决目前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有效举措。它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职能地位,发挥了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规范和加强了预算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而且,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真实化,促进会计自身水平的提高。实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促进了依法理财水平的提高,强化了勤政廉政建设,遏制腐败现象的日益泛滥。促进了效益财政建设,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
三、国有实行企业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法律依据和相关的行为规范,这种做法与现行的许多法律法规相冲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违背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有权建立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第五十八条规定:“任何机关和单位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不得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不得要求企业设置机构或者编制人数”,《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公司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从以上有关规定可以看到,法律赋予了公司、企业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以自主配备其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因为这是其内部事务,是公司、企业的基本权利和职责。而实行会计委派制,由政府机构向其委派会计人员,与相关法律有冲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违背。
(二)会计派出机构的权威性不够,会计监督保障力度不足
笔者认为,会计委派制的委派主体应该是财产的所有者,在实践中,应依具体情况而定。国有企业应由当地资产管理公司委派会计,股份制企业由其董事会委派会计,行政事业单位由同级财政部门委派会计,总之,谁是企业所有者的全权代表谁就是会计的委派部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国有控股企业成为国家的产权代表,体现在会计委派制度中的表现是:国有控股企业的某个部门成为会计派出机构,管理下派的会计人员。下派会计人员的直接上级为产权单位的部门负责人,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则直接由产权单位负责人领导。这种派出模式使会计派出机构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出现了由内部人管内部人的现象,可想,会计监督的力度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企业内部法人结构不合理,会计监督支持力度不足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而现有国有企业经营者一般都由政府任免,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经营者往往集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既是董事会决策者,又是经营班子的领导人,同时又控制了监事会,权力过于集中,使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财产监督的力度明显不足。
(四)企业经营者与下派会计人员责权分配不均
企业的经营者接受行政任命后,在很大程度上便拥有了所在企业的人、财、物等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及分配的权力,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的代表,这些权力明显大于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督权力挫群雄。会计人员在接受委派后,受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要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监督责任。在责权利的分配中,责任明显大于权力和利益,这样,在缺乏有效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失衡的权责分配容易挫伤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所存在问题的化解思路
会计委派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市场经济无法自我调节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中,发挥政府监管的职能,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以会计监督为核心,政府与市场相互作为的监督约束机制。它
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与该项制度的适配机制,使会计委派制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监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外部经营环境的治理
1.建立与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协调行为规范
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具有政府经济职能和行政权力兼容的特征。政府在对市场行使经济调控职能的同时,必然会融入行政监管的手段,从而产生政府经济行为的非市场依托性,政府法规模糊性以及相互之间缺乏稳定性、配套性和层次性等复杂的现象,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市场运行秩序紊乱、影响社会资金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会计委派制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非协调现象,比如,《企业法》、《公司法》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任免权,《会计法》第36条也有此类规定,其中只是强调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总会计师的任免权在国务院。因此,亟待制定与之配套的制度,把委派会计人员对委派单位和受派单位应尽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与受派单位的关系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并要考虑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和配套性。
2.改革产权制度
产权的明确界定,是会计工作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现行产权制度的最大弊病是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无事实上的所有者。这种产权真正主体的缺位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留下了很大的权力空间,无论采取何种监督方式,都会使监督力量显得单薄。因此,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后,有必要改变竞争性产业的一元化产权结构,变一元化格局为多元化格局,使产权主体真正能行使所有者权力。
3.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终身制,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经营者加强法律约束,强化执法力度。
4.培育职业经理人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上岗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国有企业干部行政任命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改变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痼疾。
5.尽快培育会计市场。
建立如会计公司等会计人员市场,促进会计人员合理流动。如对国有企业聘用的财务总监,由产权部门在会计公司招聘,在聘用期间,按能力大小获取报酬,一旦解聘,又回到会计公司。
(二)内部法人结构治理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市场能敏感地对公司的会计信息作出反映的情况下,企业代理人会自愿接受监督,披露信息。因此,根治公司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是从产权角度考虑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政府花大力气进行监管的非市场化成本。
1.规范董事会建设
在一元化的国有企业内部,董事会是最高领导机构,但董事会、总经理一人兼任或经营班子成员多是董事会成员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董事会徒有虚名。因此,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2.加强监事会建设
由于监事会成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需在服务企业支取等原因,监事会在一些企业实际上已是一个摆设,并不能按产权单位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督,与日常的会计监督也不能相互支持、配合。因此,必须改变监事会人员组成与薪水支取方式,真正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3.明确界定委派人员的权力与责任
从制度上保证委派人员深入企业各个环节,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从激励机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督人员的责任与经营者的责任,使责权利相匹配。
(三)建立和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
从目前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情况来看,会计人员由原来的单位负责人完全领导转变为由所有者或政府领导,这样有利于保护财产所有者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但为了保证有效执行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委派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因为会计人员作为经济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难免产生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行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机制:一是建立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并使报酬与会计人员正确履行其职能的风险对称;二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正确完成受托任务;三是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会计人才的良性流动机制。
(四)建立外部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它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方式进行。如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会计委派人员监督效果的有效评价尺度,通过外部审计为会计委派效果的评价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这样做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是现有会计委派制度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加大监督力度,深化监督深度。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只要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国家作为公法人所导致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置的问题依然存在,会计委派制就可行并会继续存在下去。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见效快、费用省的好办法。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计委派制将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
[2] 王满等。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经济学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0)
[3] 袁晖。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2.(5)
[4] 浦战兵。我看会计委派制[J].北京财会。2003.(8)
第二篇:关于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
关于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
【摘要】 本文从军队会计委派制概念入手,分析了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阐述了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基本内容,最后给出了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应建立配套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军队 会计 委派制
军队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总部财务管理机关或由其授权委派机关向其所属单位统一委派财会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培训、考核、奖惩等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财会人员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军队财务监督和管理,客观、真实地反映军队各级单位的经费管理情况,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军队会计在军事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从目前军队会计现状看,由于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影响了会计在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导致部分单位会计基础薄弱,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不够准确。鉴于此,有必要从管理体制上对军队会计进行改革,在军队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
一、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会计委派制既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在军队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加以采用,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且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其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使单位人员遵守财经纪律
(1)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从源头上堵塞经费管理的漏洞。由于各级财会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能中不受所在单位控制,对涉及财经违规违法问题,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加以制止,从源头上为维护国家利益把好经费收支关口。
(2)可以从机制上解决会计监督不力的问题。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的行政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所担负的职责更加明晰,不仅为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良好环境,并且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普遍性的完整监督体系。
(3)便于财经法规和财经制度的落实。实行军队会计委派制,加强法治,切实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充分发挥处罚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从法律上对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单位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派任会计的有效牵制,不仅可以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正建设,还可以促进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有利于促进军事经济效益的提高。
2、有利于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过去基层单位上报的会计报告或多或少地掺进了基层单位领导的主观意见,谎报、虚报收支的现象时有发生,上级部门通过汇总的会计资料不能全面、真实地掌握整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从所在单位独立出来,以宏观管理主体代表身份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其个人升迁进步等切身利益不受所在单位左右,受上级部门委派,对上级部门负责,因此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将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管理状况向委派单位进行汇报,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委派人员会利用各种时机和方式,把上级党委的理财思想宣传到所在单位,从而提高宣传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发展。
3、有利于财务收支管理,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的收支方面重拨款、轻监管,管理方式习惯于收支管理事权分割,监督方式主要是突击性、阶段性、专项性、抽查性的事后检查。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有关自身利益的任免、提升、奖惩等由派出机构统一协调管理。这必将促进会计人员更好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客观核算,建立理财权威,促进财务法制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净化财务管理环境,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普遍性的监督;严格收费票据的发放,规范预算外经费收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军队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基本内容
目前,我国会计委派制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就军队而言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因此,我们应在借鉴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复杂性,根据解放军自身的特点,推行有解放军特色的会计委派制。
1、军队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形式
(1)单位范围。被委派的单位主要是各级单位,包括部队、院校、医院、研究院(所)等。由于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中的新生事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地方经验,可选择先在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努力增强会计委派制方案的可操作性。
(2)任职周期。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的任职周期以2―3年为宜(按会计计算),以利于会计改革手段的落实和会计队伍的稳定。
(3)人员来源。一是由原单位产生;二是从上级单位现有财务人员中选派;三是从其他单位选拔。
2、军队会计委派制的管理方式
(1)业务管理。被委派财会人员的业务工作受上级财务部门直接领导,代表军队办理受派单位的财务工作事务,要对军队整体利益负责,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维护所在单位的利益。按《会计法》、《会计规则》独立完成日常会计工作,每季度向上一级财务部门报告一次所在单位会计管理情况,年终写出述职报告。会计委派管理机构还要与组织、干部、审计部门联合,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
(2)人员管理。被委派财会人员由总部财务主管部门或总部授权的所属财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派遣,他们的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绩效考核、任免晋升、工作调动等由委派单位管理、决定和统一办理;薪金工资、生活补贴、给养被装、医疗保健等事项,依据被委派财务人员的职级和相应的标准,由受派单位按照现行管理办法供应保障;日常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由受派单位负责。
3、军队会计委派制的操作程序
(1)拟制委派计划。上级财务部门结合所属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状况和实际需要,每年制定委派计划,并与干部部门共同对拟委派对象进行任职能力考核,统一思想,取得共识,征求本人及被委派单位意见后按计划实施。
(2)组织财务审计。委派前,上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要对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单位财经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上级财务部门将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统一格式建档留存,以便掌握会计人员的绩效、任用及变动等信息。
(3)党委研究任命。上级财务部门提出具体委派意见,包括被委派单位和委派财会人员的确定等,报同级党委研究审批,然后按组织程序由有任免权限的机关正式承办。
4、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能权限
(1)主要职能。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纪,贯彻执行军队的财务法规;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高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参与单位经济事项的决策,考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所在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保证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为单位开辟财源、增收节支;监督所在单位执行国家、军队财经纪律情况,对违纪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2)主要权限。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各项财务工作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审核所在单位向上报送的会计报表,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经费分配方案、决算方案;审核单位项目预算及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等重要业务经济事项;对重大或数额较大财务收支项目,在听取单位党委意见的基础上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审核,统一意见后联签批准。
三、实行军队会计委派制应建立的几个配套制度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政策性强,涉及内容多,并且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有直接联系。为正确协调各方面关系,加强对委派人员的管理,要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委派、分期任免、定期换岗”的办法,实行由总后勤部统管的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委派单位不仅要制定《会计人员委派制试点实施方案》,还要统一制定委派方案、考评办法、工资奖惩措施等一整套完整的、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约束管理制度,使会计委派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1、会计任免制度
明确被委派会计的职务任免条件、任免权限。对被委派会计的任用,主要通过单位推荐,进行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的考试考核,择优录取。具体来说,对单位主管会计的任免,由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考核,同级党委研究审批;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和同级党委共同考核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委派会计人员在被委派单位任职期满、被免职或进行轮换时,要进行离任审计。一旦发现委派会计人员有违法违纪现象或对违法违纪行为低调处理、未及时或没有报告处理,监管不力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或追究其刑事责任,或吊销其从业资格。
2、综合考评制度
考评是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作用的前提,没有有效的考评制度,就无法客观评价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考评内容与委派会计人员职责相联系,紧密结合受派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果等情况,委派单位采取定量和定性的办法每年应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一至两次的综合考核,并对单位或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通过保持与有关单位密切的信息沟通,定期不定期地征求受委派单位的意见。通过以上方法全面评价委派会计人员职责履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奖惩。
3、激励监督制度
为防止委派的会计人员滋生安逸思想和新的腐败行为,要保证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到被委派的单位积极工作,除了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外,还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制度的内容包括奖惩的对象、奖惩的条件、奖惩的确认、奖惩的实施等方面的规定。委派单位实行将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职责履行、考评成绩等情况与其工资、奖金等经济利益挂钩制度,从而调动起委派会计人员理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及时汇报制度
委派会计人员除了经常向委派单位反映思想、报告工作、进行述职外,由于委派会计人员是受主管部门的委托,代表今年对办理受派单位财会工作事务,要对军队整体利益负责,因而他们还必须对所在单位发生的侵害国家或部队经济利益、违反财经纪律、侵犯自身权益等事项,及时向委派单位进行汇报。同时,委派会计人员还要定时向所在单位党委和首长反映经费收支和管理状况。
第三篇:会计委派制分析论文
目前在我国湖北、四川、山东、深圳等地为加强会计监督,反对腐败等目的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且在全国各地有“星火燎原”之势。我们认为对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不足取,应慎行。因为“会计委派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悖,存在以下十大矛盾与问题:
1、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价值取向,独立的法人财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现代企业依靠独立的法人财产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使现代企业不服从行政权威,而服从于市场权威,使现代企业对行政命令产生了“抗逆机制”,以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客观、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要求是“会计主体”(现代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因此,不能将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职能机构——企业会计与会计机构独立。会计委派制割裂了会计与企业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水火不相容,是会计委派制最根本的缺陷。
2、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关系,将会计人员置于“两难”的尴尬境地。衡量一种企业制度是否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关键的一点是看这种企业制度是否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本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认为:一个人或组织不能接受来自于两个以上的命令来源。因此,会计委派制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国家与企业的双重领导能够一致,形成事实上的一个命令来源。会计委派制一方面意味着权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的外倾化,另一方面意味着动力结构基本内倾化。权力结构和动力结构的脱节,必然导致企业会计人员责任与权利的脱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与国家在利益分配、目标、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矛盾,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矛盾时,委派的会计人员怎么办?偏向国家就可能被“炒鱿鱼”或“穿小鞋”,偏向企业又与会计委派制的初衷相逆,必将置会计人员于两难境地。
3、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提出会计委派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监督乏力。其实,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主要是衡量和评价其它管理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会计监督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会计本身,而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的认识程度、利用程度和信任程度,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会计监督体系由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组成。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司法机关对违法会计案件的判决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会计行为依法进行。如对“琼民源”聘用的会计人员班文绍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司法判定。(2)行政监督主要是政府的有关机构通过服务和支持等方式,约束规范会计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监督上。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职业人员和自律性组织通过业务活动来矫正会计行为,从而起到维护会计秩序的作用。形成我国目前会计监督不力的根源在于社会监督承担了部分行政监督的职责,这种“错位监督”常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为加强会计监督而进行会计委派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最多是一种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
4、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会计机构本身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职能部门,企业财会人员应是企业职工,其工作诸如会计核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应是企业财务范畴,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会计委派制意味着会计机构中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不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政府或者政府职能部门的委派人员。企业财会人员就由企业的“内当家”变成了企业的“外管家”,他们的工作范畴属企业财务,身份却变成了准国家干部或委派的监督人员,属国家财政的范畴。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其他人员必然对委派会计怀有戒备之心,工作将很难协调。
5、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企业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属于企业财务的范畴,企业经济效益有好坏之分,则其所属的会计人员待遇也有差异。如果委派人员按原标准执行,则工作相同,待遇不同,不合理;如果按折衷标准进行,则原经济效益好的会计人员不愿接受委派;若委派人员的开支纳入国家预算,统一收取,势必倒退回到以财政代替财务的尴尬境地。若要以行政手段强制“均贫富”,按统一的标准执行,则委派会计人员势必吃“大锅饭”,无法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分配原则。
6、机构设置庞大的问题。实行会计委派制后,财政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就是直接管理,会计干部的考核、提拔、设置、培训、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班子和人员负责,原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必然增加,这与当前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大气候不符。
7、委派人员的考核和考评问题。委派的会计人员是由委派单位提供证明,写出鉴定,还是由会计局直接考核;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考核和考评成绩优秀或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如何奖惩等问题,很难确定科学的方法与措施。
8、会计委派制忽略了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会计监控服务体系。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拿薪水的“经济警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1998年的会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9、会计委派制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为实现财政监督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取消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13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这种直接监督形式。正如财政部纪检组长金莲淑指出“取消大检查,不是取消或弱化财政监督,而是调整财政监督的方式,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4)有些人认为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就得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是错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已经转变为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会计法规,颁布会计准则;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支持与约束;对会计案件的审判等手段来完成。)
10、“会计委派制”还存在以下问题:(1)割裂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的内在关系;(2)为加强会计监督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那么,为加强统计监督是否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委派?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是否需要对厂长、经理们进行委派?(3)会计委派制缺乏推广的法律依据;(4)与国际惯例不协调,其他国家的政府没有介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职务、待遇、升迁等由企业自行确定。(5)
会计学家王世定指出: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和会计人员“回归企业”之争,归根到底是对会计职能理解上的差异。如果正确全面地理解会计的两项职能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这种争论将很容易统一到所有者任命会计主管这一结论上。因此,我们认为“会计委派制”仅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村级单位,不适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代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因为他们是天然的无主管企业。可见“会计委派制”不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
值得指出的是: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根据《公司法》应属于委派监事,不属于委派会计人员的范畴。
第四篇:会计委派制浅析
[摘要]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负责人腐败等问题,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实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实行会计委派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但不可否认,在会计委派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着重从我国当前形势出发,分析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探讨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其所属单位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制度。会计委派制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直接管理、统管统派,使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所有者负责,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善性、可靠性,维护财经法纪,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规范委派会计的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一)会计委派制度来源于基层实践,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当前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失控,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一些单位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甚至贪污贿赂,侵吞公款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为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就势在必行。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控制工程论文http:///kzgclw/”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避免或减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会计监督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包括经济上的独立和工作上的独立,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能够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和支配。如果缺乏这种独立性,则会计监督就会形同虚设,而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会计委派制没有固定模式,可依各自的实际情况、受委派单位的性质、特点采用不同的委派方法;既可以将委派人员纳入财政局视同正式干部直接管理;又可以将委派人员编制控制在财政局,其它方面均在原单位,工作上接受财政局监督的间接管理;或是将委派人员的编制、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其工资性经济收入纳入财政局统一发放,不参与原单位的人和经济分配,接受财政局和受委派单位的双重领导和监督等等。会计人员解除了受委派单位的依附关系,能排除干扰,消除顾虑,行使会计法规赋予他的权利,对违反财经,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人和事作坚决的斗争。
(三)“会计委派制”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善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严格考核,并且与其劳动报酬挂钩,籍此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严格按照财政法规、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四)“会计委派制”对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实行会计委派制,对委派会计多采用招聘、考试选拔等形式竞争上岗,这就有效避免了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不高导致记账不规范、帐务处理混乱、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等现象发生。
(五)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的保证
各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后,政府采购资金可以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制服,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克服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既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实行会计集中核
算后,清理、撤销各单位所有在银行帐户,由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统一帐户,能保证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各项资金按性质合理分流,预算内收入进金库,预算外收入进专户;各单位不能直接收款,这能防止收支不入账、应缴不缴、坐支挪用、“体外循环”等现象。
会计委派制的可行范围
会计委派制的本意是政府委派,是一种行政管理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可行范围为:
各级行政机关。
所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对国有大型企业已由国家派驻“稽察特派员”的,可由行业主管总公司下派理财专家,协助监督和理财,审计也应列为审计的重点范围。
对中型国有企业,若属于垄断性的,可视同国有大型企业对待,未派“稽察特派员”的,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财务总监”;若属于非垄断性的,应和国有小型企业一道,经改造改制后分别情况对待。
对经营性的、财政也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可划分两类:
一是具有“准政府”职能,有罚款、收费权力的,或具垄断、稀有性质、由预算外收入的,可由财政部门委派财务总监;二是无特权、无非常收入的纯经营性事业单位,对大中型的这类单位可由行业主管部门下派理财专家参与领导班子;对小型的也可不下派。
对国家控股公司,应按公司法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下派董事长及理财专家(可任副董事长),并经董事会委任总裁,财务副总裁,由财务副总裁任用子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全体会计人员。
对国家参股公司,也应执行公司法,按股权派董事,其中应有“国资”部门下派的理财专家,出任正或副董事长或常务董事。
其它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
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
除以上九项外,其余非国有、非集体的企事业单位,一般不宜搞委派制
第五篇:银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实行会计委派制
强化财会管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用来比喻当今社会再恰当不过。换句话说,你要在当今社会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你首先
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而后才是生存主义市场的道理,个人是这样,企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位置均在逐步转变,“企业”地位已初步确立起来;这种转变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同时也是一种“巨痛”的转变:动辄以亿计的不良信贷资产、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时有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这些都使国有商业银行为这一转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的付出虽然与原计划经济所固有的弊端息息相关,但更多的是由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种种矛盾所造成的。集中表现为转变过程中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出现道德危机、会计管理体制陈旧、会计监督乏力。
1.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提高网点的核算质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在商业银行系统,会计人员常常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会计人员除少数挂冠而去,大多数则是随大流。特别是在领导负责制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对领导几乎是惟命是从,或是逆来顺受,结果造成利润不实、不良资产大量出现[本文转载自范文大全-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大全]。实行会计委派制,由于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委派会计人员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委派会计人员可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严格把好网点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说,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保障委派人员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防止因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防止网点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会计人员。
2.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加强银行业务的会计事前、事中管理,强化会计监督,一定程度地防范和化解网点的经营风险。实施会计委派制,受派会计人员可加强对受派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设置的管理,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还可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监督、检查,减少违章操作现象,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第二道防线”作用,强化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防范案件风险的能力
3.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强化对网点领导人员监督约束机制,促进廉政建设,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因委派会计的行政.工资关系由上级统一管理,减少了受派机构负责人对委派会计的影响,使委派会计站得住又顶得住,保障了委派会计依法行使职权。
4.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调动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由于委派经理是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同时,委派会计经理可享受一定的待遇,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营业网点营造一个“学业务,比先进”的良好气氛。
实行会计委派制,这是财会监督机制的重大改革,是确保会计监督独立性,进一步从源头加强内控制、防范会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大举措,是全行实施“基础管理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