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龙凤湖学校张丽敏
一看到《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的题目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什么是好老师呢?怎样才能当好老师呢?这是我一直的困惑。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我要从这本书中吸取营养做一名好老师。
好老师会换位思考。
好老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好老师的心永远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好老师永远不说累,不怕苦。
好老师永远被孩子们喜欢!
好老师一点也不寂寞!
好老师甘心奉献,乐为人梯!
„„
好老师在这里!
品味书中的每一则故事都很感人,值得深思。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一些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
而传统教学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站在讲台上经常摆出没有任何情绪的严肃样子。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然就远了。美惠老师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能和学生用同样真实的感情面对世界,她让师生有真诚的互动,从而创造出优质真实的教学环境。
掩卷沉思这个事例,我感触到今后要在学习生活里的琐碎小事中一步一步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们在幸福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向好老师学习,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第二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书心得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一位位出色的好老师闪现在了我眼前,尽管他们各具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优秀。书中介绍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平凡、质朴,却用自己的智慧、生命、满腔的爱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为学生灼灼地燃烧着。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虽然不一定保证能让每个学生都长出自己该有的自信和风采,但至少不会“非得要小草也开出杜鹃不可。
林文虎写的《好老师在这里》中,一则则故事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引起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做老师,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当然显而易见,而好老师就能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可能会经历种种困苦曲折,但最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
其实,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学会”静“等花开。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对发生在杜老师的书法课堂中的故事最感兴趣:杜老师的书法课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写诗涂鸦都可以。写书法,不可以说话,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对得起每一张纸”是杜老师给孩子的自我要求,这通常能产生很精彩的成果,孩子的创作常常让人动容。不过,有一节书法课,坐在最后的阿焜整节课都没有动笔,直挺挺地坐了整节课,收作品时,杜老师看到阿焜送来的空白纸张,问道:“怎么没写?”阿焜很自然地回答道:“老师不是说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吗?”老师点点头没说什么,收下了空白的宣纸。
第二个星期的书法课,杜老师偷偷地留心阿焜,发觉他还是一样安静地在座位上坐了一整节课,杜老师没有打扰他,一样任由他枯坐到下课,一样收下了他那空白的宣纸。第三周书法课,杜老师还是暗中观察阿焜,阿焜终于有动作了,他在纸上涂涂写写,杜老师则压抑住兴奋与好奇的冲动,让整节堂课按平常的节奏进行。下课时,阿焜终于交上来一张写满文章的宣纸,那是一首感人的童诗。杜老师回到宿舍批改完作业后,拿起阿焜的童诗谱了一首曲子。隔天上课时,他邀请孩子们唱起了这首新谱成的歌曲。几星期前写不了几个大字的作文的阿焜,在这首歌曲产生的“很有感觉”中完全改观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等待”的艺术,而且需要学习恰到好处的表扬的艺术,需要学会寻找能触动学生的那根弦。从故事中,我也由衷地感受到,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泉涌的机会。
夏丐尊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支撑那些好老师“不会累”、“不觉苦”的就是对孩子们的爱,是他们用真心换真情。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最后就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激勉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2015年8月
第三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2)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做个“三心”好老师
初次拿到《好老师在这里》这套书时,印入眼帘的封面色彩清新淡雅,插图简单又不失内涵。然而这第一好印象却没能吸引我足够的眼球去翻阅它。总觉得简单的外在下必定藏着不简单的内容。说不简单,无非是指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枯燥又不具操作性。可这样的书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才不会偏离航向。于是,图书馆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安静且清凉,总不知为读不懂而烦躁了。
找个好位置,气定神闲地开始阅读。这一读,便把我带入书中而“无法自
拔”。它真是、细腻、深度,鲜活的例子层出不穷,每一个例子都配有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个见解都不相同,却又感觉都是好老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每读一篇,我的思潮总忍不住起伏:我和学生之间有过这样的互动吗?这位老师的做法我可以借鉴吗?我在教育创新上做过努力吗?……
也许,好书就是这样,初读时是琐碎的,而再读时在脑海中留下便会是更多的精华。一遍下来,发现书中有很多关于做好老师的建议和方法,在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令我满腹困惑:难道做个好老师真有这么难吗?也许确实琐碎,也许会有更加简洁却也是更有深度的方法。于是,第二次阅读便扬帆起航。这一次为我带来的是全新的感受,思路更为开阔,渐渐地,也整理出了一些头绪。以下便是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收获。
一好老师要有一颗关爱的心
记得启蒙老师是位慈祥的老妇人,有着很长的教龄,甚至我的父亲也曾是他的学生。但凡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啧啧称赞的,为她的好态度,也为她的好脾气。就像《好老师在这里》中所介绍到的所有老师一样,不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上也无微不至。每当双休日,总有三五个学生被邀请至她家中,品尝她亲手做的菜肴和点心。当她和学生促膝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的画面被印进脑海的时候,想当一名小学教师的愿望也被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田,期待发芽长叶的那一天。虽然,和学生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当好老师的全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都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要知道,当个好老师,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对于老师老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唯有打开彼此的心门,沟通才会更加畅通无阻。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启蒙老师为榜样,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快乐成长。虽然我和她的师生关系只维
持了两年,但她的言谈举止却影响了我一生。我也想和我的启蒙老师一样,把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态度传递给我的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好老师要有一颗专业的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始终都认为教育中是“爱大过天”,只要老师付出一片真心,而学生也能感受到的话,教育便会水到渠成。可让我困惑的是,虽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是真心诚意,可学习成绩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优异。知道看到美伶老师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并在教改的浪潮中反思觉醒,我也彻底明白:学生因为喜欢那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也不会学的扎实。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不但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的新颖独特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来处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期让学生得到
最好的发展。教学的本身也许是枯燥的,但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循序渐进的引导;生活化的场景;简单又富有情趣化的……诸如此类颇有用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学习真正的喜爱也许就此开始了。
三好老师要有一颗发展的心
这套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观点是:交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即使不教,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习得。而有些知识,老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一旦踏入社会便毫无用处。所以,一个好老师除了要会教教材之外,还要会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杜守正老师主持举办的演唱会让学生学会了感动;过年时写春联让学生学会了传承;“走唱”则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而根据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树木家族学习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四百来种树木的名称及特征。这种创新的学习方法又何尝不适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种种技能 的习得呢?
确实,“身教”让孩子学会人情世故,“境教”让孩子爱上自己所学,而哪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教教室。梦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努力就会跟到哪里。只要我们忧心,相信会离“好老师”也来越近。
第四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读了林文虎的《好老师在这里》,感到的确如引言所说真实又有营养,美惠老师的体贴入微,杜老师那种属于生命的教育,美伶老师“讨论与操作”的教学成效„„,一件件真实的案例深深打动了同在一线教学的我,这里的老师为什么是好老师,他们好在了那里,也许,老师的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做到了“用智慧启发智慧,用生命体验生命。”
杜守正老师说:先做好自己才能教了出去。这需要智慧,需要爱的智慧。非常欣赏书中的率性论:每个人天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特质,天性,顺着自己的天性,特质,长出自己该有的神采风貌,这叫率性。也就是小草长成小草,杜鹃花长成杜鹃花,大叔长成大树这无关生命的长短,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小草要长成杜鹃花,大树也要长成杜鹃花,这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适时的给予养料,引发学生内在本有的生命力,让其长出该有的自信和风采。无疑书中提到的几位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示范,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印象最深的就是美伶老师的如履薄冰的改变教材和教法,形成了讨论学习模式的班风,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酝酿出抽象化的能力,学期过半,学生已经具备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才是高层次的智慧。
教育,什么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然后真的去做,很认真的做,很笃定的做,很温和的,教育就在里头。
第五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文虎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