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妈妈日志《2012》有感1500字
读妈妈日志《2012》有感1500字
读妈妈日志《2012》有感1500字
今天妈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一篇日志《2012》。
看完前半段,心里一直在后怕。从我有记忆开始,妈妈就一直在生病。经常躺在床上,一直吃很多的药;有一阵还很多人来探望她,在我们家乡,只有人病得很严重,快要过世的那种,就会有很多人来探望。那时爷爷带我去拜了很多庙,很多神仙。疼痛是无法用语音表达的,看到文字的描述时让我觉得心惊。很感谢老天爷没有带走我妈妈,让她陪着我们成长,尽管小时候我被她打惨了;很感谢妈妈那么坚强的对抗病魔,谢谢爸爸一直以为的守护,给了我们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这是我和弟弟今生最大的财富与幸福。
其实我妈还是写得太谦虚了,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是很优秀很强大的。
尽管身体不好,但是也一直做很多事,没有像写的那样家务重担都压在爷爷奶奶身上。
学会了做裁缝,很会做衣服。那时候在家给别人做衣服和绣花。
跟爸爸学会了开简单的药剂,配中药、打针,辅助爸爸的工作。
饭菜做得很好,我们大家族里做菜做得最好吃;很遗憾我没学到。
九几年的时候是个喂猪能手,那时候养猪也是一个经济来源。
虽然小时候我被打惨了,但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生着病还很强,干啥事都能干好的妈妈。
特别最近几年大发了。
学会用手机发信息,学会用电脑,使用财务软件帮爸爸做合作医疗的记账,上QQ,和我们视频聊天,玩QQ空间,在空间上写那么长的日志,文笔不错哦。她只读了四年级不到,拼音不熟悉了,只能用笔画拼字。
学会开车,5个月考到驾照。对于一个晕车严重,考理论路上吐了来回的她,我表示深深的惭愧,我还没过啊!
她变得越来越强,跟她的性格越来越像。因为要强的性格,所以小时候对我特别严,希望我像她,无奈我那时只想玩,所以讨了很多打。小时候我跟她一点也不亲,在同一个屋檐底下生活见她就像老鼠见到猫,当然不是卡通片《猫和老鼠》里的老鼠那样。她打的次数太多,我一度认为我不是她生的;我一直粘着奶奶,想着奶奶要是过世的话我的死期估计也就到了。我想那时候生病的她肯定也很烦躁怎么生了个那么爱玩又不争气的我。但是从初中开始,我们开始
懂得沟通。我考高中,为了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她每天晚上吃完饭去外面散步两个小时候再回来夜宵给我吃;那一年政治刚好转为开卷考试,她帮我在政治书上抄满了题目。我感受着她对我越来越深的爱与关怀,我们开始变得亲密,越来越多的话题。因为读的高中就在镇上,每一月才放一次假回家,三年里,每个周末她都带着在家做好的饭菜,煲好的汤送给我吃。她支持我所有有想法的决定,鼓励我尝试自己所想要做的事。现在的她变成了她一直中意的强大。她说她前面好多年都是一个性格好强却身体强不了的人,因为身体状态,因为我们,她收敛了强大的事业心,她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梦想。92年那年她想做服装市场,已经在株洲看好了店面;对于她想做的事,她聪明,有野心,有眼光,能吃苦,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的。但是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了她,好多年后她说,第几次开刀后她在病床上求老天爷,只要她好起来活下去,她就认命了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好好培养两个孩子。我开玩笑说,老天爷让少了千万富翁的妈妈,给我一个陪伴我们成长的妈妈。我觉得值。她说她以前想着抱怨老天不公平,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让这样的病魔来折磨她;现在她不这样想了。她觉得活到现在是最幸福的,她写的日志里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与自省,她变得越来越温和,沉静。让人觉得温暖。
我和很多朋友,同学,同事说起过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我最崇拜的人。她现在越来越好。
妈妈,我因为你而感到自豪!你真棒!我爱你!愿你健康平安!
以上为我一点点的读后感。
第二篇:读矛盾论有感-矛盾论读后感00字范文
读矛盾论有感-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_读矛盾论有感,以供大家参阅!
《矛盾论》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读矛盾论有感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 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这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
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
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
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不
过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己,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第三篇:读《妈妈!》有感
读《妈妈!》有感
四2)班 盛禹智指导老师:王利
母亲是生命的来源!也是能量的来源!
“母亲,是最伟大的人;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作者的父亲早早的就过世了,是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的。文中处处体现了他对母亲的赞美;他对母亲的尊敬;他对母亲的爱。的确母亲和母爱都是最伟大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以前,我总是觉得妈妈不够爱我,甚至有点烦我。小时候,我认为父母对儿女的爱应该是满足儿女的任何要求(现在我知道那是溺爱),而妈妈却不如此,妈妈总是会挑一些合理的去满足我。有时想要一个玩具也得完成一个任务才能得到。我总想着怎么去玩,而妈妈就让我去学这个、学那个。长大一点了,我又认为父母对儿女的爱是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看的衣服。而妈妈只会在过年或衣服太小时时才给我添加“衣柜里的成员”。再后来我觉得父母的爱应该是对儿女的关心。而妈妈总是对我说“作业完成了吗?”“今天读书了吗?”,我感受不到妈妈的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细想了下妈妈平时的行为。原来妈妈的爱无处不在:每天早晨,我没起床,妈妈已为我准备了香喷喷的早餐;不经意间,书柜里又增加了我喜欢的书籍;每次写作业妈妈都在旁边陪着,遇到难题,妈妈总是引导我解决的思路;每次我不舒服的时候,妈妈比我还难过,记得一次我腿上被烫伤,晚上腿上灼疼的睡不着,妈妈就不停地扇风为我去除灼热感,当我早晨醒来时,妈妈还是原来的姿势在为我扇着风„„
妈妈,原来你的爱浓浓得一直围绕在我身边,不懂事的我一直体会不到你的爱,原谅我吧!
妈妈,我爱您!
第四篇:读《啊,妈妈》有感
读《啊,妈妈》有感
宿豫区来龙初中一(5)班王芬
你的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黝黑的面孔,凌乱的头发,土里土气的衣服。虽然母亲的外表是这样,但是在她的身体中却隐藏着温暖伟大无私。从我读了《啊,母亲》这篇文章时,我感到母亲远都旧富有的,因为她有着让儿女们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
本来我对自己的母亲也很敬佩,敬佩她竟有那么多的牵挂,数不清的担心。该担心的担心于情合理,不该担心的她还是担心着,也搞不懂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唠叨,也许唠叨是母爱的表现吧。《啊,妈妈》这篇文章中使我难以忘记的一句话是:“那一分分一元元注入了妈妈多少血和汗水;那一针针一线线缝进了妈妈多少深情和厚望?”现在,在校读书的我们,学费帮我们交。上学前一天天难免带点零食,零花钱之类的,过着舒适的生活,在校的只管读书,在家也以作业为借口把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全撒手给父母,我们根本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在校我大把大把的花钱,根本想不到那是父母的汗水,精力换来的,我们这样做只是帮助父母把他们的血汗钱白白的往河里丢。体验一下父母,倘若你只干了一天父母们平时做的事,再回到你自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我很崇敬文中这位母亲。在一个带有旧社会气息的大山里,生活在那里的人都苦,尤其是女人命更苦。如果生下的是女娃,噩运就从此在她的头上降临,而孩子的母亲也就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村子中永远也抬不起头来。而作者却在这样一个充满封建色彩的小山村中出世,她的妈妈“理所当然”也成了“千古罪人”,面对村里人的白眼和指指戳戳她们没有办法只有面对。当这个娃娃长大时,这位母亲竟然又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送她去上学。我们可以想像,在封面社会中女的是没有资格,没的地位的,况且在一个小山村里。山村本来就穷,送她去上学?那
位母亲拿什么给她的女儿交费用呢。让我们想象那位母亲当时面临的困难。但是那个又孩继承了她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读完了小学,又上完了初中,最后她当离开她的母亲,向更高的学业迈进,当她向新的旅程出发的那天早上,母亲递给她一个包裹,含着泪对她说的几句话,她强忍着把泪忍住,最后一扭头把泪洒在既令人痛苦又让人温馨的热土上。这样的结局为她们造成双倍悲痛,母亲用她的大半生养成了一个孩子,可是在长成人没多久,又要为着自己的前程不得不离开她。母亲的一生剩下了苍老,无力孤独。母亲奉献出了自己无私的爱与深情,母亲的一生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色彩,她可能从来没想过做母亲的伟大,但是她却是营造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础工程!当你从母亲那双粗糙的手上接过钱的时侯,有何感想?当母亲帮你背起入学行囊的一瞬间,你可仔细端详过母亲那殷切的目光?如果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带有希望,那么我们就用母亲的希望来激自己,用学习上的进步来安慰满怀期待的母亲。劳记母亲的希望,你会懂得高尚的人最不能忘怀和是责任;劳记母亲的希望,你的心缝回会生长起一种温馨,一种拥有生活的强烈渴望!我们不仅要接受无私的爱,更要努力回报伟大的母亲。
就会充满你的生活。
第五篇:读《班级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有人这样概括教师读书三重天,一是为职业而读,二是为发展学生而读,三是为自己享受生活与人生而读。我想我大概只能属于第一重天吧。假期,经学校推荐,读了这本书,又在网上看了看有关薛老师的博客,受益匪浅。作者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薛老师淡淡的文字中,让我感受了一位一线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和家长沟通联系给孩子买书、陪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写日记的,因为薛老师的认真负责,她们班的阅读才一直持续了下去。坚持到底的结果就是,班上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每天教室都是读书郎朗。
一.读书的点灯人
她的“白色朗读”,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是从儿童本位出发的。她读书的习惯,我也借鉴过来了。一是发声读。二是好书至少读两遍。我也在班级试验过,当我第二次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还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讲故事中。我发现她的每一项好的措施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且是被验证有效的。她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上学书包里都必须装着课外书,作业完成的同学可以看课外书。她做“日有所诵”,她的学生受中外文学经典的滋养,打实了文学底子。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看云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她读的是真正的经典,经典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的根,是精神的不竭的源。看云曾经写道,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语文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一起学习语文时候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二、态度决定高度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光从这些书名上看,就能感受到薛老师的心态是多么阳光。读完她的一本书,我惊叹于她的坚持。日常工作中的琐碎,在全书中一览无余。自己读书,写心得,上课;和孩子一起听音乐,测验,和家长联系,分享学生日记;给孩子读儿童文学......这么琐碎的工作,被她写得流光溢彩,温情脉脉,生机勃勃。儿童文学的故事美感、干净的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爱“的教育,往往让我感动不已。同样是教师,我们也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可是,我们何曾有过薛老师这样充实的愉悦呢?有时,在极度疲倦时,我们心里也免不了悲观地想:“这样的劳动有意义吗?”一位有良知的老师,总是累的。想必薛老师也是累的,但是她善于调整心态,以一颗阳光的心态在享受着她的工作过程中的乐趣,她是真正地在进行着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薛老师不提倡做劳模,她一直认为“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和被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一样重要,一样值得珍视。否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她工作凭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豁达淡定的生活态度。所以,她能够在工作中、在疲劳时依然笑颜如花。
态度决定高度,薛老师以她淡定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去做一名阳光的老师。在疲倦的时候,听听高雅音乐,和孩子们一起,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心灵鸡汤。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良田一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身无长物,是一种让人羡慕的状态。也许我们本来就无须为太多的念头埋单,美丽的风景,看过就好。这就是薛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连自己也惊叹的事业。
很喜欢书中两段话:
“二年级啦,要求当然要提高!从前能的100的现在只能得90;从前能得90的,现在只能得80。本周日记,从60到100都有,想得100,就要段落清楚,书写漂亮,还要内容好。这是很难的,所以,90分就很不错了,班级这次有七位同学得了满分。”
“现在是培养提问能力的初期,现在可不是强调秩序的时候——况且,秩序应经生成,需要的时候,只要稍加提醒就行。这叫掌控之中的活跃。”
很喜欢这两段话,既对学生明确的提出了高要求,又在起步阶段保护了孩子自信,激励孩子不断进取。乍一看似乎是老师不经意的一番点评,却很值得我学习。毕竟二年级了,对孩子我们要有不一样的要求,或许一年级更加关注常规,而二年级就要在常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能力了。我想这样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首先我要清楚的知道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我要明白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然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正所谓“教师总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唯有教师先在教学中找到感觉了,儿童的学习才会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