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冷漠现代人的故事》的思考
现在的人,怎么了
现在的我还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很多时候懵懵懂懂的,整天被舍友教训,说是没脑子,容易相信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在不小心中,无论在钱财方面,还是在劳力方面,我都曾经被欺骗过,被晃悠过,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迹象存在的。我始终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我看来,人生下来都是有人性的,每个人都脱离不了人性,而人性的本质是善良的,不是吗?只是有些人不小心之中短暂的遗忘了自己的人性,才造就了社会上的那么多悲剧,小悦悦事件,我爸是李刚,官二代,富二代泛滥~~~还有刚刚看到的东莞一老外抓小偷却被小偷打致重伤,而我们的国人在干什么呢,在围观,在看好戏,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好令人心寒!老外说以后要是碰到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也不敢出手相助了,这就是我们国人给外国人的印象。冷漠到可以无视身边发生的不公平的不道德的一切,胆小到连出来说个话都不敢,打个报警电话都不敢?是什么使我们变得如此麻木?不是一直在渲染雷锋精神吗,是的,我们是在宣传,我们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吗?就是画几张宣传画,写几个好听方的标语吗?太多太多这样令人伤心的事情发生。但,回过头来想想,曾经有件事也刺痛了我们的心。一个好心的小伙子好心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后,却被冤枉成推倒老人的凶手,还被要求赔偿,惹上了一身没必要的官司。这样的事情,我们有怎样看待呢,帮不是,不帮也不是,帮是祸,不帮也是罪~~~这年头好人真是不好当!
是什么“培养”了这些“人才”,谁该负起这个责任呢,政府?确实是。起码政府要从国人的教育中改革,教育是影响一个人最深刻的方式,改变这个社会的冷漠,非教育莫属。教育国人拒绝冷漠,用爱去浇灌这个缺爱的世界。前段时间,一直在兼职某个辅导站的补习老师,只要针对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补习。每次看到他们,都好羡慕他们,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想起自己的童年都是在泥土里度过。但同时我也有点可怜他们,那么小年纪,就要背负那么重的任务,上完学校的课程,不能去玩耍,就要来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的恶补,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能这都是那些家长所信奉的教条吧。我拎起他们的书包,天呐,每个小朋友的书包几乎都有十几斤重,在一个不到一米2的小孩的肩膀上挂上这么重的书包,无疑背了一框石块。我不敢想象,以前的我们读书,从来就没有什么需要再去什么补习班的,然而现在的小孩,学完一样,还得拼命的学另一样,因为他们无论学多少,都满足不了他们家长的虚荣心,在家长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一次,一个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因为孩子的书桌有点乱,说是怕养成什么坏习惯,竟然抡起桌面的很厚的书本使劲的用力敲打孩子的头,孩子立即就哭了,那个家
长还继续着他的野蛮行为,还这么小个头,难道不会痛吗?我看着都心疼,他们家长怎么可以这么狠心,为了他们所谓的从小就要养成的好习惯,竟然使用暴力?小孩子有点坏习惯是在所难免的,不是吗?改过就好了,有必要吗?我只能在旁边无语着。
但是还有一些事过分溺爱造成的,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会懂事很多了吧,但是偏偏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旦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坏习惯的恶性循环的。他们正处于叛逆时期,思想正在开始慢慢的改变,如果没有人及时指导,他们就会很容易犯错。那个六年级的学生很调皮。作业都不肯做,和平常一样,也是他奶奶来接他,他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他奶奶用雨伞只是轻轻的戳了一下,那小孩立刻凶起来,竟然敢往奶奶的头上扇巴掌,要不是老师及时制止,他还想继续打他奶奶。我真想上去揪着那小子的头发,把他吊在空中,狠狠的抛起来。什么人他都打?是他年迈的奶奶诶,怎么可以不懂事到这个地步?想想也是,他奶奶每次都惯着他,问前问后的,每次不管刮风下雨,都跑过来接他。都六年级的学生,还要奶奶来接?我真是受不了,我一向很疼我奶奶,看到这种情形,能不生气吗?我在想,等他懂事了,他一定会很后悔自己当初做的一切,可知道,奶奶是多疼自己的人。
这段时间见的多了,自然思考的也多了,我希望这个世界真的能够慢慢的变得温暖起来!2012/5/7
第二篇:冷漠新闻的道德思考
冷漠新闻的道德思考 广播电视史 张立军 摘 要
冷漠新闻是近年来学术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揭示了新闻记者报道新闻的冷漠心态而涉及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问题。冷漠新闻的产生有新闻管理体制、新闻媒介以及记者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只要在报道新闻时把握好几个原则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关键词: 冷漠新闻 原因 原则
一、解读冷漠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记者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话题引起了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些话题涉及了有偿新闻、制造事实、新闻敲诈、媒介审判和自我推销等等诸多方面。而“冷漠新闻”因其涉及更高层面的人本精神和人性道德,成为最近一段时间里人们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只要浏览一下近年来的媒体,很容易找到像下面这样的冷漠报道:
——2005年5月9日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某记者明知路上有大坑而在路边守候,抓拍路人摔跤的惨照,以引起路人和有关部门注意。这些照片虽然忠实记录了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视觉冲击力强,也达到了警示的效果,但记者的冷漠心态也暴露无遗。
——2004年9月4日,某电视台在对俄罗斯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人质死亡人数。有奖问答竟然是猜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还列出具体的死亡人数让观众去选择。无独有偶,2004年6月,阿富汗发生中国工人遇袭事件,11人遇难,4人受伤,某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打出滚动字幕:发送短信竞猜中国工人遇害的袭击者是基地组织还是东突分子或是当地势力。在这里别人的苦难成了媒体的游戏资料,其冷漠的态度令人难以接受。
——2003年1月,长沙等地记者以漠视人性的角度来报道人乳宴的事件,在报道中抛开人性与道德大论题不理,倒去反复追问“经过食品检疫了吗?”极具讽刺意味。
——2004年9月6日,江苏某行人被农用车撞倒,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当场惨死于血泊中,该省一媒体赫然出现《骑车人今日“中头彩”》的标题,题目是够鲜活,但媒体的人性何在,怜悯何存?
——03年11月3日上午,一外省男子站在广州市广园西路通通酒店旁边的天桥上对着桥下京广铁路边的高压线撒尿,由于尿液导电,该男子当场毙命。而记者关注的是,“幸好铁路职工对事故处理及时,没有对在京广铁路上奔驰的列车造成较大的影响。”记者把一条因意外而逝去的生命说成是“烧焦的烤鸭”。记者的冷漠之心可谓毫不掩饰,直抒胸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所谓的冷漠新闻是指记者或编辑在采访或报道中,无视被采访报道对象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采用冷漠的和不尊重的方式进行传播报道的新闻。这种新闻从对社会冷漠心态的揭示上,不同于我们似乎司空见惯“冷漠”的新闻。“冷漠”的新闻是对社会冷漠事件或冷漠人格的直接报道,诸如“冷血医生见死不救”,和“流浪汉冻死在救助站门前”等。在这些报道中,记者编辑以批判报道的形式揭露社会丑恶,倡导道德正义,扮演了媒体作为道德的卫士和人性的倡导者的正确角色。这种新闻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揭示和批评也是显性的和直截了当的。而冷漠新闻或冷血报道恰恰相反,通过新闻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正是记者、编辑在报道中所表露出的道德的缺失和人性的泯灭。这种冷漠表现是隐性的,需要读者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解读才能感受到。“冷漠”的新闻是对道德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的维护和宣扬,冷漠新闻恰恰是对社会公德和人性道德的诋毁和挑战,是和公民正常的道德体验所格格不入的。也就是说冷漠新闻已经扭曲了新闻媒介“社会守望者”和“公众良心”的角色形象,从而对公民道德建设和舆论导向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冷漠新闻的原因探讨
新闻媒介种种的“冷血”表现引起读者受众的愤慨,也令业内有识之士感到痛心和遗憾。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冷漠新闻屡屡出现呢?
(一)社会意识中对个体利益的认识偏差是造成冷漠新闻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直以来人们在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理解上就有所偏差,往往认为群体利益是至上的,只要是为了群体利益就可以牺牲个体利益,个人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服从整体利益。而这一似是而非的社会心理,为一些冷漠新闻的产生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使得记者编辑往往会在警示大众的“高尚”理由下,毫无忌讳地报道个人的灾难和不幸。有些记者甚至在不幸与灾难即将来临之际“守株待兔”、“乐观其成”。例如厦门骑车人雨中摔跤连续动作的新闻照片,记者和编辑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后来者不再摔跤为了路上的坑尽快能够填平,而通过几张精彩照片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即是典型的以牺牲个别利益来维护整体利益的思想。这里有一个概念的涵盖问题,整体利益的实现必须是正当的、公正的不以个体利益为代价的,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整体利益。如果这个所谓的整体利益必须要以损害个体利益为手段而实现,那从长远来看这必然是不符合整体利益的,因为它会引起每个群体中的个体的感情排斥和道德审判而不会被社会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作为社会的良心,应该维持一种公平和正义的平衡,不能牺牲受众一方的利益来满足第三方、第四方的利益,那怕看起来这个利益要远远大于牺牲的。不应该故意或不作为来使本可避免的事故成为鲜活的反面教材,而去教益其他大多数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要通过不神圣手段才能达到的目的,就必然不是神圣的目的。警示大众的冷漠新闻正是违背了这一规律,才受到社会公众的抨击,最终吃力不讨好。
(二)业界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力,使冷漠新闻缺少了制度约束 新闻道德的培养和形成显然并非仅仅是记者或编辑个人的事,整个新闻界在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监督上可以说是责无旁贷。任何人都是潜在制度中的人,任何道德都是制度环境中的道德。道德的基本主题是恒定的,但是道德制约和规范必定受制度环境的影响。①当前的新闻道德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发达、不配套、不到位、不彻底所造成的。②对整个新闻界来说虽然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显然没有得到认真的学习和有效的贯彻。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全国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过一次职业道德意识的调查。2003年,再次进行了同类调查。结果发现,六年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意识竟然没有任何进步!③道德水准的建立当然离不开劝导和教育,但如果把道德的建设和规范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规劝上,而没有规范化的学习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罚措施,在竞争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作用下,新闻媒介出现种种道德偏失和冷漠无聊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三)新闻媒介只要新闻价值而忽略了新闻的社会价值
社会伦理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④ 一些冷漠新闻的出现恰恰是道德让位于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记者和编辑对新闻价值有了全新的、积极的理解,记者对新闻价值积极地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要忘记在新闻价值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和人性原则。不能片面追求新闻的刺激度和轰动效应而忽视了对被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因为社会公众通过接触新闻,不仅仅是要了解真相,还要从中验证自己的感情体验,完善各自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中必须首先符合社会价值而后才有新闻价值。而一些报道之所以被斥为冷血,恰恰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把新闻价值置于道德与人性之上了。例如1997年台湾媒体对影星白冰冰女儿白晓燕遭绑架后的追踪报道,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错误,媒介为了抢第一时间也为了满足一些受众的“兴趣”而置女孩的生死安危于不顾,将一些重要信息过早披露出来,使犯罪分子掌握了重要情报。一些记者还不计后果地追踪绑架犯罪嫌疑人,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惶恐,与白晓燕最终被“撕票”有很大的责任关系。最后白的尸体被找到后,媒体还将其双手反缚,全身赤裸的照片发表出来,不仅无视死者的尊严,而且对死者家属造成再次伤害。
这样为了追求新闻的感官冲击力和所谓现场感而对采访对象,甚至是死者极其不尊重。甚至由于记者的鲁莽介入造成新闻当事者或采访对象陷入更大困境,最终造成死亡,而从始至终记者对可能的危险置之不顾,显示了媒介令人恐怖的极端冷漠。媒介这样做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却因违反了道德标准而与受众的感情和人生体验格格不入,从而引起受众的反感,影响其感召力和信誉度,不利于媒介的长期发展。
(四)记者编辑自身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的不足 记者本人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严重不足,致使在对灾难性新闻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中不能自觉从人性的角度和道德的高度来审视新闻现象,用令人信服的报道思想来指导报道行为和价值取舍。例如在对一些地方新出现的“人乳宴”,记者的敏感使其知道新事物的新闻价值,却无法挖掘事实真正的内涵和最重要的价值,表现出在道德观念上令人遗憾的缺失。而另一些记者在这方面缺陷尤为不足,甚至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例如把黑的死者形容为“烤鸭”的报道,和“中头彩”的报道,和另外一则车祸报道中强调一女乘客被甩出车外时仅穿内衣等。⑤暴露出的不仅仅是记者的冷漠,更是一种无视生命尊严的无聊调侃和兴灾乐祸。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传播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需要有基本的职业精神的底线。但由于诱惑太多,以及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一些记者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想干什么,缺少职业意识,发生冷漠和调侃也只不过是“厚积而薄发”而已。
三、避免出现冷漠新闻的几条原则
先来看一篇广受业界人士关注的文章:《一名新记者的困惑》,作者是上海《新闻晚报》的记者李宁源。文中叙述了他采访一位在阿富汗牺牲的某民工家属时遇到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从而在良心上受到了拷问。牺牲民工的老母亲已经88岁,家里人为了不让老人知道儿子的噩耗,拒绝了该记者的采访,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却发现村主任陪同某一上级领导和一群记者声势浩大地闯进民工家中,并粗暴突破家里人的一再阻拦,让老人知道了真相,记者们一哄而上抢抓老太太哭天喊地的镜头,并在得到满意的新闻素材后扬长而去,显示出记者为了新闻而不惜手段的残忍与冷血。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疑问:职业与道德面前,我们记者应当如何选择?
其实这也是许多有良心记者经常要自问的问题。应该说,道德是新闻的立足之本,整个新闻行业蕴含着丰厚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属性,记者和编辑并非全是麻木不仁者,相反他们往往正是道德和人性的富有者,只是因为种种的原因使他们一时迷失在一些利益表象中。道德思想的提高和道德制度的建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前人的失误却正为后人的行程照亮了道路,从这些反面事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报道原则,用以指导后者的实践却相对快捷有效。
(一)救人第一、新闻第二的原则
对于记者,尤其是摄影记者来说,当新闻当事人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应该自觉地要求自己首先应该尽到作为社会成员的救助责任,再去履行自己作为记者的职责,去拍照、摄像和去访问。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新闻实践,这一原则逐渐深入到新闻从业者的内心,许多记者在实际中也都是这么做的。例如江西电视台五套新闻栏目《第五社区》两名记者采访一起火灾事故现场过程中,看到受灾者的女儿因为损失惨重一时想不开,爬上了窗台,想要跳楼,紧急情况下记者抛下摄像机冲上去把人救了下来。这个过程中记者已经不是客观的记录者,而是抢救者,很好地遵守了这一原则。
(二)人本主义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体现人本精神,在实际采访报道中不仅要关注新闻事件,更要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考虑人在新闻事件中的喜怒哀愁。把记者自己的感情体验投射到新闻当事人的身上,进行感情上的换位思考,不仅可以避免产生冷血的新闻语言和新闻镜头,而且往往可以探索到人性中坚强、乐观和宽容的一面,使反面事例有了更为深刻的正面意义。比如在选择图片时,应尽可能从保护所有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只是从做新闻强调视觉刺激的角度出发。
(三)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新闻分为不同的题材,适用于不同的内容,一定的内容要求一定的形式。报道形式,包括文章的标题,结构,语言,语气一定要服务于报道的内容。不应产生太大的落差,而使读者受众感到难以接受。在一些娱乐新闻和无伤大雅的社会新闻可以使用一些轻佻的标题以吸引眼球,用调侃的语气来放松神经。但对一些严肃的话题,一些悲惨的场面,还是尽量保持庄重和严谨,还生活以原貌,给受难者以同情和尊重。这样将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让能吸引眼球的新闻去吸引眼球,让有警示意义的新闻发挥其足够的警示作用,在满足公众了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教益。
(四)适可而止与持续关注原则 作为负责任的媒体,绝对不可只求完成自己的报道任务,而不考虑社会公德和被报道者的感受和生活境遇,要注意把握报道的度,着眼于揭露事实但又要谨慎地保护新闻当事人的尊严和利益,切忌不顾后果地一味穷追猛打,而要适可而止。另一方面,对陷入困境的人们或曾经遭受苦难群体的悲惨状态恰当地报道之后,也不应报完即完,应该尽可能地给以后续关注,具体何时当止,何时当续应根据事态的走向审慎把握。结 论 总之,作为冷漠新闻既有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毕竟不是新闻报道的主流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在报道中运用道德的标准和人文精神来加以衡量,遵循既定原则,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①④ 罗以澄 詹绪武 转型期新闻道德问题的制度环境分析现代传播 2005 年1期 ②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职业道德》 新华出版社 1996版 219页 ③ 陈力丹 传媒应有更多的自律 中华传媒网
⑤(成都天府大道怡丰路口5月初某日凌晨发生车祸,造成1死7伤。当地一家报纸以《面包“拥吻” 一女飞出车外只剩内衣》为标题,并在文中还特别提到“由于强大的冲击力,其中一名女乘客身上只剩下一条内裤。” 如此悲惨之事,这家报纸竟然用谐虐调侃的语气称之为“拥吻”,并津津乐道于女乘客只剩下一条内裤。)
第三篇:现代人的读后感
浅析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
---《人的现代化》读后感
(2091301 李红 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今年来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题。社会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并且促进人的现代发展,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人的现代化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他指明了人是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关键词: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理论,人的现代化感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殷陆君等人翻译出版了美,当代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的《走向现代化》(译书名《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论述了人的现代化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因素与环境等。
一、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的界定
在《人的现代化》这本书上定义了“现代的”(第17面)的含义,指新的事物,如新近流行的艺术或者思想、衣服款式等,在文中他着重强调了从字面的意思上说“现代的”是指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它不仅应用在“人”也应用在国家、政治制度、大城市,以及其他方面。在英格尔斯认为,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属性,认为是一种“精神状态”(第20页)这种“精神的“现代化关心的是人,是一种文化和观念的形态,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他在书中讲到:“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因素,也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该书还归纳了人的现代化必须具备的12方面品质和2大特征后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人素质(第22—34页)在这十二个方面的阐述的过程中,他认为由此看来,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过程,就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而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将他们能结合起来看,人的现代化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发展过程。这样,英格尔斯就以自己的方式,证实并且量化了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和和谐发展的思想。他认为人的现代化不能为西方国家所特有,而是人类的普遍的潜能,是“人类的本性的共同性和现代性的相同性。”无论在资本主义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品质的有效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本书的一章讲述的是现代和现代人,在这个章节中,对现代人给予了定义,说明了现代人的特征以及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加以论述。第二三章讲的是现代化在社会中的表现,以及进一步的阐述了家庭中的现代化问题。在第四章中讲到促成人现代化的环境和因素中,英格尔斯认为影响人的现代化有横断面因素——教育及其质量、工厂环境及现代化程度、现代大众传媒等和纵向因素——城市化生活、城市非产业性工作与生活、出生区域、家庭背景、个人现代性本能及国家现代化程度等。在对工厂和人的关系的阐述的过程中间,英格尔斯认为,人的工作经验是促成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他说:“生活经验促使人们转向现代化······在生活经验中,特别应当强调人的工作经验对于他成为现代人的意义。”英格尔斯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始终都没有脱离工业化的场景。在工厂中间,工人必须要遵守既定的组织纪律、生产规定、组织程序和生产过程。(第117—203页)他在本书中说过“我们的现代化研究必须是以普通人—新进入工业部门的农民和工人为核心(第103页),现代化的生产是一个一身二任的,高效率的流水操作,强度、高劳动生产率既能促进人的现代化,也由于重复同一个劳动、竞争和事业等对个人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和人格扭曲,甚至是人的新的异化。这些都是英格尔斯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说是他忽视了的。尽管他一再的声称他是“把现代的人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加以研究的,而不是勾画一个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定型的现代人”,但是他还是考虑和运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即成结论和事实。在本书的第五章中讲到的是农业与人的现代化。该书也指出,农村环境中人的现代化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这如同工厂一样提供现代条件和刺激等,以摆脱传统农业对思想、心理的影响,否则其现代化发展就会冻结。英格尔斯认为,农业合作社具有和工厂一样的功能和性质,“在作为促进现代化的学校时作用与工厂几乎相等”。在文章的第181页,他通过对孟加拉国的库拉米和以色列的莫沙夫农业合作社的考察,认为农业合作社为农民发展提供了组织形式、使用资源和参与形式,这是一般的农村没有并且是无法提供的。“合作的农业显然有使人现代化的潜在能力,其速度同工业工作所能产生的相差无几···,一个人在合作化的农业中会跟在工厂工作中一样,变为现代的。”在六、七、八、九、十这几个章节中分别论述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九章节第273页个人现代化的意义中英格尔斯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所有的人达到丰裕富足的生活水平,最终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没有人的现代化,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时繁荣到何种程度,也不能说明这个国家能获得持久的进步、真正实现了现代化。以为只要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就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家现代化的问题,而忽视人的现代化,结果会事与愿违。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此书的最后讲述的是个人现代化的未来,在这个章节中讲述了几种想象可预见的倾向。在本书的第302页中问题的提出以及回答来阐述现代人的选择。
三、对本书的评价
英格尔斯基本上是交叉使用“现代”、“现代的”、“现代性”、“现代化”这几个概念。他认为,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属性。而对于什么是现代性,英格尔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代性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首先,在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上,二者密切结合。现代是对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的继续和延伸”,现代人并不否定和“迷信”传统,而是“理解”传统,“更主动地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和存在形式”。其次,“现代化”应用范围包含了“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它不仅应用于‘人’,也应用于国家、政治制度、大城市,以及其它诸如学校、医院、房屋建筑、服饰仪表等”。再次,从现代化本身看,人的现代化是“精神的”现代化。现代性表现的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态度”,这种“精神的”现代化关心的是人,是一种文化和观念形态,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最后,就“现代性”组成结构与要素来说,它“是很多性质的综合体,而非某一种单独的特质”,能够在很多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中表现出来,“没有任何一项单独的性质或特征能完全限定‘现代人’”。英格尔斯测量“现代人”的相关指标是现代性基本涵义为基础加以设计的,“现代人”所具有的品质和特征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无疑,英格尔斯对现代性的描述是以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为参照系,以此衡量发展中国家人的现代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展方向与路径而言,发达国家已经作出了完善的建构。英格尔斯的现代化指标被国际社会广泛用来评价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但是,英格尔斯的现代化指标主要是经典现代化的指标,因此其现代化指标体系有以下不完善之处:①英格尔斯指标只是传统工业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的最低要求,较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近。②英格尔斯指标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外部特征,如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对于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如“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体现现代化水平的质量”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公正”,还缺乏清晰的内部逻辑依据。③英格尔斯指标,只涉及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社会水平等统性标识,而对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以及相关的竞争力、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均示提及,用其衡最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还必须中以提升。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 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的人的现代化问题 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英格尔斯指出:“个人现代性也许会作为先前资本主义殖民行为的反应而发展 ,但要根植于人们的精神之中 ,不管个人现代性的种子是否来自国外 ,它必须是本国的产物 ,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 ,“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失误及重大难题的累积 ,给中国限制了非常苛刻的改革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也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以人为本 ,在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 ,促进人的现代化。四,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考
(一)关于人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 ,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 ,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办法、政府机构管理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 ,但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还是传统的人 ,缺乏赋予先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以活力的心理基础和文化素质 ,其结果只能是 “东施效颦”,事与愿违。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已证明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心理上、思想上、行为方式上由 “传统人” 向“现代人” 的转变 ,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民主政治的引进 ,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当然 ,这决不是说 ,只有实现了 “人” 的现代化 ,才能再搞社会现代化 ,同样 ,也决不能等实现了社会现代化 ,再实施 “人” 的现代化工作。“人” 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所以必须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的。人的现代化主要的是素质的现代化。所谓的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素质现代化,就是人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等都要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他既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着,还是所有上层建筑的体现着。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客体,人是主客体的同一。人的现代化是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人的改造。作为主体,社会现代化的一切变革都是人推动的,由人创造着。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的客体,人改造社会的现代化,也创造着自我的现代化。人是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也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社会现代化最终是为了改善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的
(二)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因素 第一、社会生存环境
社会生存环境是制约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社会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传统习俗及宗教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 ,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得到的发展机会就不同 ,发展的结果也会随着不同 ,没有抽象的离开任何社会关系、任何社会实践的 “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到现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现代化属于人的发展范畴 ,也必定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的发展要受制于人所处的实际的生活条件 ,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人的现代化同样也要受制于这些条件。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 ,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这说明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的发展机会将会逐渐增多 ,发展空间将空前扩大 ,发展水平也将空前提高。当前 ,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特点 ,表现为传统 与现代同在 ,古老与超前并存。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 ,导致人的现代化程度的差距。第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生产活动而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从钻木取火的原始社会到电脑网络的现代社会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造着自己 ,使自身得以发展。每个人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 ,他们的发展也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的 ,不仅与生产什么相一致 ,也与怎样生产相一致。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生产手段更先进 ,更现代化 ,这就使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与以往大不相同 ,从而导致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从事现代化生产过程中 ,现代化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方式也随之而产生。第三、教育
教育对人的现代化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英格尔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现代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他们的调查对象中,受教育较少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只有13%左右,而受教育较多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却达49%。这说明,教育对于人的现代化有着“直接的独立的贡献。”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它是人类传递劳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规范的必要手段。现代社会的教育是和现代生产、现代经济、现代国家和现代科学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有资料表明:人的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与他所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人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他所具有的现代化品质就越多 ,现代化的程度就越高。因此 ,现代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 ,使广大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美国前总统里根认为: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 ,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也认为:只有重视教育投资 ,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 “高速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要让科学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形成人人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局面。具有科学的头脑及科学的精神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加强科学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百年大计。没有人的现代化 ,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 ,通过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实现人的现代化 ,是现代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2.邹吉君,曲卫君,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J],东岳论从,2000年 3.孙伟民,人的现代化思考[J],学术探讨,2006年
第四篇:现代人拓展旅游
现代人拓展旅游
拓展旅游又称为体验式旅游。它以旅游为依托,又不同于纯粹的旅游。是以的形式,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通过体验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刺激性的项目,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达到身心的双重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拓展旅游不局限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主要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各种人工创设的情境,让队员们在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这是一个体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过程。对游客而言,项目的参与不但能激发个人的勇气、力量和潜能,还可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默契、投入、沟通和热情,体现“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拓展旅游活动是个人挑战和团队熔炼。拓展旅游给同事间的感情交流铸造了一个轻松的平台,同时更加的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各个部门间的相互沟通。拓展旅游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福利,也是员工在工作中带给企业的一种隐形回馈。
拓展旅游活动让每一名员工都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他们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各部门间能够主动沟通、默契配合,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各层领导者呢通过与员工间的角色互换,发现了自身弱点,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艺术。
适当的拓展旅游活动,拓宽了员工的思维空间,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参训人员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增强,使他们受面对挑战和压力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拓展旅游现已成为户外拓展行业未来新的发展方向,相比较于传统的户外拓展,它更添加了趣味性,旅游的性质更多一些,相信对于很多既想使员工得到放松,又想熔炼团队,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会越来越认同这一旅游加拓展培训的形式。
烟台莱山区现代人素质训练学校现推出拓展旅游系列路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北京现代人素质训练学校”,去他们的网站看看,也可以联系他们。我想对于很多对年会发愁的企业可以参考这一方向,也算是对企业员工的一项福利。
第五篇:冷漠英语演讲稿
拒绝冷漠 in february this year, lin senhao—the perpetrators of fudan university dispenser poisoning incident was sentenced to death.there are not many quarrel between him and the victim, he kill his roommate just because he didn’t like him, and he said his poison was a joke.many people attributed his crime to his introverted personality and deficient education.in my opinion, his crime also has much to do with his and his classmates’ indifference.indifference is a terrible disease in today’s colleges and the whole society.it’s not rare that two 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together for 4 years have never spoken to each other.it’s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been absent from class for several days is not noticed at all.it’s also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sev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not cared about at all.some people may say “what the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ike lin haosen need is not care but psychotherapy.” however, when people are ill, what they need most is not only medical treatment, but also care from people around them.every smile and every caring word will bring sunshine to their life.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the tragedy of lin haosen from happening again? some people may say ‘let’s open more psychological courses in schools.’ and other people may say ‘let’s donate more money for the poor students.’ but i’ll say “my fellow student, let’s give more love and care to our roommates, our classmates and every person around us!”
拒绝冷漠 林森浩,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事件的作案人,今年2月份被判了死刑。他与被害人之间没有什么纠葛,仅仅因为对黄洋有点看不惯就痛下杀手,还说投毒是用来开玩笑的。很多人将他的犯罪归结于他性格内向和不全面的教育。但我觉得他的犯罪还跟他和他周围同学的冷漠有很大关系。
冷漠是流行于当今校园及整个社会中的一种可怕的疾病。有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了4年却从未说过话,有的同学几天没去上课却无人知晓,还有的同学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却得不到关心。
有人说:像林森浩那样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的不是关心而是心理治疗。但在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除了医生的治疗,他需要的还有周围人的关心。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阳光。
有一天半夜,我碰巧听见寝室里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女孩在轻声抽泣。为了不惊动她,我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来安慰她。第二天,他告诉我那晚她哭了是因为她的一位好朋友开生日聚会没有请她参加,她觉得自己被大家所忽视了。但我的短信却给了她很大安慰,让她觉得还是有人惦记着她的。
如何才能阻止林森浩的悲剧重演呢?有人呼吁应该在学校开设更多的心理辅导课程,有人建议应该给贫困学生更多的捐助,而我要说的是:同学们,让我们把更多的关爱带给我们的舍友,同学和身边的每一个人!篇二:3-5分钟英语演讲稿(30篇)最好英语演讲稿汇总3——5分钟英语演讲稿汇总(30篇)
六、周怡雪,19岁,上海 i believe in our future honorable judges, fellow students: good afternoon!recently, ther is a heated debate in our society.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eneficiaries of a rare privilege, who receive exceptional education at extraordinary places.but will we be able to face the challenge and support ourselves against all odds? will we be able to better the lives of others? will we be able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the cynics say we care for nothing other than grades;and we neglect the need for character cultivation.but again, the cynics are wrong.we care deeply for each other, we cherish freedom, we treasure justice, and we seek truth.last week, thousands of my fellow students had their blood type tested in order to make a contribution for the 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blood cancer.as college students, we are adolescents at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 in our lives.we all face a fundamental choice: cynicism or faith, each will profoundly impact our future, or even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i believe in all my fellow classmates.though we are still inexperienced and even a little bit childish.i believe that we have the courage and faith to meet any challenge and take on our responsibilities.we are preparing to assume new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and to use the education we have received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i believe in our future.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
下午好!最近,社会上有一场很激烈的争论。大学生是一种稀有特权的享有者,在很棒的地方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我们能面对挑战而无所畏惧吗?我们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吗?我们能够承担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吗?
怀疑论者说大学生是被宠坏的一代,一丁点挫折都受不了。但是他们错了,我所看到的大学生正在努力的学习独立生活。我们互相帮助打扫卫生,一起上街砍价购物,一起参加兼职工作来赚零花钱。
怀疑论者说我们除了成绩什么都不关心,从而忽略了性格的培养。但是,他们又错了。我们彼此关心,我们向往自由,我们珍惜公正,我们追求真理。上个星期,很多我的同学去验血,为了给患血癌的孩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处在人生分水岭的青年。我们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怀疑人生还是相信自己,每一种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们,虽然我们依然缺乏经验,甚至有些志气,但是我相信我们有勇气和自信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并承担我们的责任。我们正努力准备接受新的任务,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将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17 change the ingredients of your life
十七、王晨,20岁,安徽
change the ingredients of your life if kindness is added to a strange you will have a friend;but if hostility is added, you will have an enemy.if love is added to a pile of red bricks you will have a home, but if hatred is add to those bricks , you will have an concentration camp.so my dear friend, if faith, hope, love, endurance are added to your life, you will find the confidence to conquer your limitation and embrace new challenges.and hopefully with my speech included, you will have a fantastic speech contest.改变生活的味道
这是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对吧?可是加上点糖呢,他尝起来会有甜味;如果加的是苏打水,味道就会变苦。人生同样如此——个中滋味在于我们的选择。
善待他人,你会拥有朋友;但如果充满恶意,则会多个敌人。将爱赋予一堆红砖,你会拥有一个家;用仇恨来浇铸这堆红砖,就会铸成一座集中营。
因此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抱怨人生乏味,世间无望。不喜欢生活的味道,那就换一换生活的调料吧!
三年前,我重达100多公斤,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尴尬和挫折:体育课老是不及格,总被女孩们嘲笑,更不敢当众发表意见。幸而由于祖母的鼓励,我不在消极人生,而是充满自信。她曾经说过:“孩子,如果体形无法改变,为什么不把它看做自己独特的风格呢?” 我开始这样来审视人生,通过改变生活的视角,我信心大增地去改变我的人生,很快就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朋友们,将信念,希望,爱意和忍性溶入生命,你就会找到自信,克服缺点,迎接人生新的挑战。最后我的演讲包括在内,希望你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演讲比赛。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16
十六、杨颖,21岁,海南 when two cultures meet, there may be things in one culture, which do not fit into the tradition of the other.when this happens, we need to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customs of another culture.then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some people may not like.to this, i will say, if you do not like it, please try to tolerate it.to learn to tolerate what you personally don’t like is a great virtue at a time when different cultures mix and merge.before us, there are two river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at present, they may run in different courses.but eventually, they will converge into the vast sea of human culture.right now, i can see peopl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standing side by side, singing the olympic theme song: we are hand in hand, heart to heart, together we will shape a beautiful tomorrow!thank you!让我们共同感受东西方的融合吉卜林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二者永不相聚。但是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东西方相汇了!它们相聚在经济领域,它们相聚在教育领域,它们相聚在艺术的殿堂。有人争论说:这种融合需要我们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做出选择,但我却坚信最美好的未来在于东方和 西方创造性的融合。我们可以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变为我们自己所用的东西。我喜爱京剧和河南豫剧,因为它们经常使我想起自己是谁。但我也热衷于流行音乐,特别是英文歌曲。于是我将东方的旋律和西方的语言结合到了一起,它叫做西方版的河南豫剧。
当两种文化相结合的时候,也许一方的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不适应另一方的传统文化。当此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需要试着理解并接受另一种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然而,也许有些东西你并不喜欢,对于此,我可以说,如果你不喜欢它,请试着去容忍它。当两种文化融合的时候,试着去容忍你个人不喜欢的东西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面前有两条河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现在,它们也许正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去。但是最终它们将汇合到人类文化的海洋里。
就在此时此刻,我看见东方和西方的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高唱奥林匹克主题曲:我们手拉手,心靠着心,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大学生英语演讲稿英语风采大赛半决赛选手自备演讲赏析(大学成人组)
十五、黄扬,21,福建 farewell, indifference who was the most well-known figure in china last month? it’s ma jiajue—the college student who murdered 4 of his roommates.many people attributed his crime to his poverty and deficient education.in my opinion, his crime also has much to do with his classmates’ indifference.indifference is a terrible disease in today’s colleges and the whole society.it’s not rare that two 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together for 4 years have never spoken to each other.it’s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been absent from class for several days is not noticed at all.it’s also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sev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not cared about at all.some people may say ‘what the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ike ma jiajue need is not care but psychotherapy.” however, when people are ill, what they need most is not only medical treatment, but also care from people around them.every smile and every caring word will bring sunshine to their life.篇三:拒绝冷漠演讲稿林炎辉
选修作业 小悦悦事件
拒绝冷漠,你我心相近
每一人都有一双翅膀,一双拥有爱心的翅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露出自己的翅膀,他们恐惧,万一他们伸出翅膀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所以,受伤过后又或是看到别人受伤之后,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隐藏自己那一双脆弱的翅膀!
佛山市,一个年仅2岁的小朋友王悦,在天真快乐玩耍的时候,一俩无情的面包车将她活生生的碾过,她没有呻吟,因为她已无力呻吟。此时此刻,她只能吃力的抬起自己的小手,希望有人会看到她的哀求。但是,路人匆匆而过,却没有一个人把她抱起,又或是拨打求救电话。短短时间内,连续走过的18位路人,没有“忘记”他们看客的身份。
没有人回头,没有人抱起已经奄奄一息的小悦悦。
无情的车再一次碾过,那一颗几近无法呼吸的小心脏已经渐渐微弱。此时此刻,她想她的妈妈,想她那温暖的怀抱。终于,在最后一刻,有一位拾荒者把她抱起。但是,小悦悦却倦了这个世界,她启程了,她坚定的相信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定没有车轮碾过。的确,社会有很多陷阱,很多人害怕跌落进去。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受伤就迷失自己的善良。久而久之,敢问这个社会还会有善良,还会有爱心吗?今天,在这里我呼吁大家勇敢的打开自己的翅膀,把自己的爱心给那些正在呼吁的人们吧!相信,世界最终还是充满爱的!篇四:拒绝冷漠 演讲稿
“拒绝冷漠,传递爱心”演讲稿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你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着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着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当我们还在深情传唱充满爱与感动的歌曲; 当我们还在为电视里的某个情节落泪 ; 当我们还在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愤不平时......试问一下,如果你遇到了摔倒的老人,你会去扶吗? 如果你遇到了被撞的小孩,你会去救吗?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二岁的女童小悦悦被面包车碾过,从她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均未伸出友爱的手。对于这件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关爱和同情,更是一种拒绝冷漠的反思!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可精神文明却在后退?
这绝不是真实的我们,这只是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候,各种诱惑和陷阱使人
们渐渐迷失了自我。所以,拒绝冷漠,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见义勇为,承担社会责任,面对需要
帮助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双手,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面对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爱的传递:当我们面对小
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让我们关注路过的陌生人吧,给他们一
份温暖,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快乐。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
谢谢,我的演讲结束!
李新彦 如果你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你会去帮吗? 悦悦未曾来得及绽放的生命时,我们呼唤道德的回归与重建。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育科学学院11-5篇五:拒绝冷漠演讲稿
拒绝冷漠,发现真爱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让中国人心绪难宁。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报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进行援助。尽管如此惠而不费,那18名路人也不愿意选择,容忍的底线再低,那18名路人注定都没法通过。
作为一个讲究礼仪之邦的大国,从上幼儿园时,我们就从各个途径受到“乐于助人”美德的教育,雷锋的故事也一代代讲了又讲,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拷问,国人怎么了?
此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思与大讨论:批判者有之、悲观者有之、群情激愤者口诛笔伐?? 但透过这悲哀,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时若是自己在场,我们是不是也会成为那18个人中的一个?在碰瓷不断,诬陷不断,敲诈不断的现状下,就连“扶人”这本来一个很简单的行为都被带上了危险性,甚至被妖魔化了。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愿救,而是不敢救。要解见死不救这个难题时,我们所要解决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诚信的社会环境,先解决“不敢救”的问题,其次才是在解决“不愿救”上下功夫。毕竟,即使每个人都有救人的意愿,但是不敢救,那又有什么意义。不先弄明白这个主次关系,一昧强制要救人,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中学生,我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学习的任务,更时刻关注着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在这盛世欢歌的时代,我们不能否认阴暗与冷漠的存在,但我们看到了更多阳光灿烂、温馨美好的画面:
胡忠、谢晓君夫妇带上年幼的孩子,坚守雪域高原支教12年,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献给国家,他还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6万捐献了出去,只留下了4万元给没有收入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作为养老的费用。??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是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所有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他们,用包容世界 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这样的阳光大爱,这样的真爱付出释放出无穷的力量,不但温暖了他人的生命,更坚定了我们中学生曾经怀疑、曾经动摇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