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遗忘的记忆
1013班7号汪红华
不能遗忘的记忆
——读《伤痕》有感
有些错一旦造成,就没有回转的余地。正如你给人一巴掌,事后虽然道歉了,但在心里还是会有一个疙瘩。而历史不能抹灭的是一个人的记忆,再怎么扭曲,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对国家,对党的热爱。
除夕夜——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而离家出走的王晓华,却在不停前进的火车上,陷入深深的回忆。当宁静的车厢忽然传来小孩子的呓语而又恢复安静时,她开始觉得列车“铿嚓铿嚓”的响声仿佛是母亲嘴里哼着的催眠曲,列车就是母亲手下的摇篮。只因为远离了家人,对“妈妈’这个词也觉得陌生,但又重燃起对生活的热切期盼。
九年前,十六岁的王晓华身为“红卫兵”,但因为有个“叛徒妈妈”而被撤了,也受到歧视和冷遇,因而怀着极度矛盾的心情,没有毕业就报名上山下乡,只为与家里脱离关系。因此,认识了一个名叫苏小林的男同学,和同学一起扎根在辽宁省临近渤海湾的一个农村里。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妈妈的叛徒问题,她申请入团而公社团委却没有批准,直到第四年春天才勉强入团。在异乡的节日里无异是最痛苦的日子,但有小林陪伴总算是少了一分孤单。
但有一个下午,她去小苏的宿舍,看到他的日记,才知道因为与自己走得近,而害的小苏的工作不能外调,因而渐渐地与小苏远离。直到八年后收到母亲的来信,因为改了地址,才纳罕地拆开,才读了信。然后在那天晚上梦见妈妈了,正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心里还是惦记着妈妈是叛徒那件事,想要回家的心又犹豫不决了。直到除夕前两夜,再次收到妈妈单位的一封公函,才匆忙收拾回家去。
等到回家时,才发现早已是物是人非了,妈妈也于当天早上去世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最后的那段时日里,有小苏的陪伴。
在文化大革命时,许多忠心耿耿的革命家被判断成为叛徒,对其家人也是百般不公平的对待,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耻辱。作为时代的牺牲品,谁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夹缝中寻求光明,等到平昭的那天。
因为有阻力才会有动力,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化悲愤为力量,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而那些永不抹灭的记忆,则会时时鞭笞着自己,不能走上与历史相同的错路,才能找到正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有些伤痕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生路上的导航,指引我们去寻求真正的适合我们走的道路。
第二篇:建党90周年征文 不能遗忘的记忆
不能遗忘的记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可能有很多人都对上面这三段话感觉似曾相识,也可能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出处。时间总是会如大浪淘沙,把许多千古英雄都风吹雨打去,不留一丝痕迹。但是总有些人,总有些事,总有些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比如——雷锋。
在上个世纪几十年的时光里,雷锋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事迹勿庸赘述也都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而上面的这三段文字,就是雷锋同志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的内心感悟,也是他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真实写照。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自从这一天开始,从带动身边人感悟,到影响几代人的认知;从一个人默默地付出自己,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效仿、学习,雷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不再普通平凡,早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时代已然不同,雷锋精神早已失去了他的现实意义,变成了一句空口号。“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这样的市井传言也早已经把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贬为一种笑谈。
但是,雷锋真的走了吗?雷锋精神真的消失了吗? 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我们会看到有人在缺失井盖的下水道口做上明显的标志;在密集拥挤的公交车里,我们会看到有人主动让出自己坐着的权利;在混乱拥堵的路口,我们会看到车辆与行人之间互谅互让的礼仪……
其实雷锋精神依然无处不在,依然贯穿于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需要每一个人用心灵去感知、去发现。
身为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干警,可能并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以被四处讴歌传唱,但是雷锋精神却没有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淡出我们的记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身边每一位普通平凡的同志,多少次帮助他人,却从来不求回报;多少次忙于奔波,却忽略与家人、孩子的约定;多少次加班加点,却忘记早餐和晚餐;多少次无怨无悔的付出,却义无反顾...像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太多,无以言表。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们正在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诠释着新一代的雷锋精神,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雷锋精神,看到了时代的强音,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要作一名雷锋式的司法行政干警,并不是让我们每天刻意低头走路去捡螺丝钉,也不需要时刻准备着轰轰烈烈舍生取义,只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的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你就是雷锋。
今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司法行政干警,提倡雷锋精神,就是为了诠释一名司法行政干警核心价值观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坚定政治本色,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就要坚持秉公执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明确肩负的神圣使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在本职岗位上演绎好自己的人生,努力在每一项工作中建功立业。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这短短的十二字,不仅概括了我们传承雷锋精神的现实途径,也确定了我们今后所努力的方向。相信在这十二字箴言的引领下,更多的同志会用努力缩小差距,用激情再创佳绩,在成就属于自己的壮丽人生的同时,坚持公正廉洁、司法为民,让公平正义如每一天的温暖阳光般普照大地。
第三篇:记忆与遗忘
心理学研究方法
记忆与遗忘
——两者对学习的影响
摘要:
学习是个认知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印象、记忆、理解以及应用几个方面。其中记忆无疑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记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人们希望把学得的知识都牢牢地记住,然而遗忘则又不可抗拒地使习得的知识不断地忘却,记忆与遗忘的矛盾难以克服。我们不断的接触着记忆和遗忘,并不是得到记忆的事物就可以避免被遗忘。
简述:
作为学生这么多年,我们不断的在接受新知识。但是那些曾经的旧知识,是不是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很多同学在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把先前学过的知识统统还给了老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几个同学能流利的背下你曾背过的诗词歌赋?哪怕是高三备战高考时的知识,也许也忘得差不多了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把曾经背得烂熟于心的知识遗忘掉的呢?除了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也是整天在记忆和遗忘中度过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摆脱记忆和遗忘的双重陪伴的。下面我将从以下的内容方向来解释记忆和遗忘对我们的影响:记忆和遗忘的概念及相关著名理论,影响遗忘的因素,记忆的策略。
关键词:记忆遗忘学习
(一)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三)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记忆的相关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记忆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
2.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客体后,头脑中会残存着知觉过程的痕迹,叫记忆痕迹。
3.信息加工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大脑看成一台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装置。在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存储器。
遗忘的相关理论:
1.消退理论: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
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
2.干扰理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3.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线索-依存遗忘理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四)、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在这里,涉及到艾宾浩斯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3.学习的程度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5.识记者的态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具有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
(五)记忆的策略
组织有效的复习
1.复习要及时。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开始时较快,所以对新学习的材料要及时复习。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在时间上的正确分配对识记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复习。
3.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这样做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也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有时还可将需要保持的内容存入计算机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所识记的内容。
6.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据有关资料表明,内核糖核酸指导合成的脑蛋白分子是储备知识的仓库。核糖核酸含量与人的学习和记忆有密切关系。因此,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将使记忆力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
总结:对遗忘的因素努力克服,对记忆的策略好好把握,会延长记忆时间而减缓遗忘进程。
参考文献:
《教学与管理》——刘希平
《时事报告》——刘翔平
《思维与智慧》——盛世康
《浅谈遗忘与记忆》——常宪武
《生物学教学》——窦昌义
《现代邮政》——刘乃科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崔昌新
第四篇:不能被遗忘的美德(范文)
不能被遗忘的美德
中华民族有许多国粹,有许多被我们传承下来了,但是还是有一些被我们所遗忘,甚至丢弃,中华美德似乎渐渐远离我们了。
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令我们痛心疾首,当小悦悦被车辗过的时候,就没有人告诉他一声:“车来了,躲一下。”当小悦悦被车压过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肯过去把她拉到路边,在送到医院吗?令人失望的是,看着车辆从小悦悦身上压过的时候,都没有一个人把小悦悦抱到路边,送到医院去吗最后还是以为清洁工大妈把小悦悦抱到一边,可见当时社会的冷漠。
但是这只是少数的。中华美德还是有不少人所传承的,所亲身所做,以身作则的。
2008年那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牵动了中国亿万人的心,全国人民涌跃捐款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地赶往再去进行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很好的体现这里,白衣天使们也在这里救死扶伤冒着生命危险在这里救人。
还有一种就是自古以来的一种美德--尊老爱幼,《周易》上说:"正家而天不定一。《礼记》上说:“家齐而后治果。”《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他人。”如果知正作到爱自己的父母,那必然会一同样的心态去尊敬周围的长辈。
千百年来,寻多文化被历史磨灭,但是为中华美德很好的传承下来,可见他的博大精深,但是我们现代人所丢弃,我们不能让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手里磨灭。
第五篇:不能忘却的记忆
不能忘却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也是我们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我是市委政研室的吴姗珊,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战争是在妈妈的故事里,《鸡毛信》里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海娃,“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歌声中颂扬的王二小,还有那调皮机灵帮助敌后武工队狠狠教训敌人的张嘎子伴随着我长大。从此,他们那不怕牺牲、敢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七十载的悠悠岁月,仿若弹指一挥间。70年有多久?
70年,有两万五百多天,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0多年可以让海娃、王二小们从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而他们却永远定格在那里了,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畔的枪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夜晚,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
民族百年的沉睡,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与火铸就的抗战精神,就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对于一个人来讲,也许久了些,但对于历史来讲呢?永远是血与火的记忆!胜利的基石上洒满了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的热血!历史不必全记得,全记得就难以抛下昨天;但历史更不能全忘记,全忘记就会少很多前进的勇气。
那一幕幕用鲜血绘制的画面呈现在眼前,那是用鲜血铺成的道路……
今天让我们倾耳听,78年前的那一声枪炮再次划过我们的心灵,是的,正是那一声枪炮声响在中华大地的夜空中炸响持续了八年之久的瀚天惊雷,它穿透了一个民族的胸膛。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魔鬼的身影出现在了南京的每个角落,南京人民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带着家人,衣物,东逃西散。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竟有三十多万人惨死在敌人血淋淋的屠刀下。满地的鲜血,残缺的肢体……至今依然能听到扬子江的咆哮,依然可听到雨花台的呻吟...30余万中华民族的伤疤依然在隐隐作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被尘埃掩盖的历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八年的风雨飘遥,八年的战火硝烟,八年的浴血奋战,八年的饱经沧桑……带
给了亿万中国人长期挥之不去的沉痛。战争留给我们的死亡与毁灭,留经给我们的惨痛记忆,已离我们渐渐远去。但在历史的书页上这浓重的一笔是永远也不会被抹去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被叛”,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胜利;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那些为着民族的自由独立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先烈们。今天,让我们用行动来升华,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七十多年前,数亿华夏儿女用八年的时间守护一个梦想,最终英雄的先辈们铸建血肉长城捍卫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当这一梦想实现的那一瞬间,华夏民族获得了失去了百年的尊严!我们都应像先烈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勇敢地探索。前行或许艰难而缓慢,但正是我们每一步细致而勇敢的前行,才成就了我们的梦想,成就了我们的超越。一个小小的梦想,一次微不足道的超越,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或许过于弱小。但当无数个梦想,无数次超越凝聚在我们的民族,那将是一次凤凰涅槃般的腾跃!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再也没有了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
面对“强者自致,弱者自辱”这一血律,面对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无形交锋。祖国的强大势在必行,中华民族的腾飞势在必行!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
下了悲壮的回声。风风雨雨七十载,从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改革开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
千年的洗尘,唯独洗不掉的便正是中华魂。镌刻在基因上,流淌在血液中,代代相传。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一段历史,感受民族的强大力量与无限可能。珍惜祖国的安定团结,继承先烈的遗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用赤诚的爱国之心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成为新时代的骄子,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