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妇联工作基础
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妇联工作基础
基层妇女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多年来,我镇党委重视党建带妇建,不断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强化妇联组织职能,提高妇女干部素质,不断摸索新形势下开展妇联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新载体,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巩固扩大党的群众
基础,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做法是:
一、在“带”字上下功夫,形成党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多年来,我镇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基层妇女组织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做到领导重视到位、妇女组织建设到位、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镇党委把妇联组织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联和妇女工作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工作上指导,建立健全了必要的工作制度,与党建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建设,把妇女工作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党委定期听取妇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镇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妇联和妇女工作,原创:www.xiexiebang.com政府明确一名副镇长联系妇联和妇女工作,经常参加妇联和妇女工作会议和活动,带头联系妇女群众,帮助解决妇联和妇女工作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是组织建设到位。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我们注重在妇女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上科学定位,统一部署,共创共建,使党组织建到哪里,妇女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目前我镇14个村居、6个服务中心、各中小学校、所有定报企业都成立了妇女组织。2004年底,我镇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巩固完善基层妇女组织,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组织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镇村妇女组织网络。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为促妇联工作有效开展,我镇将妇联的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比例,近几年,下拨的专项活动经费都在万元左右,为开展妇女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我镇还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列入基层党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明确规定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合格的村居、单位的党建和组织工作不能评优,形成了党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在“管”字上花力气,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的工作机制
制度先行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规范妇联和妇女工作,我们建立健全了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妇联制度体系,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建立了妇联议事制度,切实加强集体领导。二是建立学习制度,促进妇联成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建立组织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通过建制度、强机制,使妇联和妇女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下大力气抓好阵地有形化、活动有形化建设。镇村两级妇女组织有牌子、有办公场所;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各村居妇女工作“五簿一册”(来信来访登记簿、“五好文明家庭”登记簿、会议活动记录簿、联系妇女登记簿和执委花名册)齐全。
三、在“培”字上做文章,提高妇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妇女人才队伍是做好妇联和妇女工作的重要保证,我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妇女人才的培育工作:
一是选优配强村妇代会主任。严格妇代会主任选任条件,注重让那些年纪轻、文化高、懂技术、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妇女事业的优秀妇女担任妇代会主任。并特别注意从女农民技术员和外出务工又返乡创业的人员中挑选妇代会主任。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妇代会主任的选任之中,通过竞选,把那些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妇女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优秀女性选拔到妇代会主任的岗位上来,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妇代会主任的素质结构,增强了妇代会服务妇女、带领妇女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在村“两委”班子调整时,注意把妇代会主任选进班子。目前,我镇14个村居的妇代会主任全部配备到位,全部进入“两委”班子,并在村里享受副职待遇。
二是大胆提拔使用妇女干部。近三年来,我镇通过公推直选方式先后选拔了12名妇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会计、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青年书记等职。目前,我镇14个村居109名村干部中共有妇女干部27名,占村干部总数的25,其中担任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16名,青年书记5名,村会计辅导员2名,村党组织副书记2名,村党组织书记的有2名。两名女村党组织书记是通过公选产生的,都是非常年轻的,一名28周岁,一名34周岁,她们在带头富的同时,能带领全村共同致富,而且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村工作不断登台阶,受到了广大干群的广泛好评,这也是我镇注重培养女干部结出了硕果。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妇女人才。我镇除积极安排妇女干部到县以上部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外,还充分依托我镇的远程教育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知识、《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等。去年以来,全镇农村妇女参加远程教育学习达2400多人次,8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今年又有521名妇女参加了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学习。今年有14名女同志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全部培训合格。我们对各类教育培训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女性人才,积极做好再培养工作,把致富能手、工作
强手纳入后备女干部、女党员的培养目标。我镇的女能人黄翠玉,她原是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我镇党委积极做好引“凤”还巢工作,2004年她回乡创办了杰力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解决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乡镇财政收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三中村妇代会主任严亚芳,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养鸡本领,年养鸡在6000只以上,纯利超10万元。她还带动本村近百名妇女、贫困户养鸡,致富了一方群众。
四、在“实”字上求成效,增强基层妇女组织的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是农村妇女的娘家人,是农村妇女的依靠。只有基层妇女组织的在农村妇女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妇女同志的半边天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我镇的做法是:
一是服务妇女群众。我镇妇联、村妇代会能把倾听妇女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办好事、实事,作为妇女工作的重点来抓。原创:www.xiexiebang.com针对农村大量的富余女劳动力,镇妇联与人力资源中心协同办好缝纫、绣花等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积极鼓励和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或自主创业。针对农村妇女弱势地位,我镇妇女组织重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增强了妇女依法维权意识。针对农村妇女对自己是半边天的自信心不强问题,我们在每年都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大力宣传女性的优秀事迹、感人故事,培养女性同志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各自劳动岗位上展现女性风采。
二是开展各项活动。配合县妇联积极开展爱心妈妈助春蕾活动,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共选拔爱心妈妈13名,全镇26名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儿童已全部得到资助。实施“巾帼致富工程”、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及评比“五好文明家庭”等,发挥了妇女组织在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扩大了妇女工作覆盖面,提高了妇联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全镇广大妇女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妇女群众普遍认为“妇联能够为妇女说话办事”。
三是重抓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新经济组织涌现出来,新经济组织的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妇女工作的薄弱环节。我镇妇联以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始终坚持围绕党建、工建抓妇建,从四方面入手:即从女性密集的企业入手,从党建基础扎实的企业入手,从业主为女性的企业入手,从率先组建企业工会的企业入手,逐步筛选确定具备组建条件的单位列入组建工作重点,把建立妇女组织与工会组建同步进行,以此扎实推动新经济组织妇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镇历来重视妇联和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妇女工作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开展妇女工作好的工作方法,理清妇女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妇联和妇女工作。
第二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主要思路:创新党员队伍管理模式;用新的视野拓宽农村文化生活。党建方面:支部的发展,党员队伍的壮大
非公企业党支部的发展和创新管理
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
农村无职党员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党建创新工作促农村统筹发展
精神文明方面:卫生创建工作的继续推广
加强村“关工委”自身建设,大力关注村“留守儿童”
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海镇成德联合中心村共有党员223名,其中正式党员218名,5名为预备党员。在年龄层次上,35岁以下党员29名,36岁至45岁党员15名,46岁至60岁党员68名,60周岁以上党员104名;在学历结构上,具有本科学历的党员9名,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9,中专、高中学历的党员42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154名。近段时间来,中心村党委在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中,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创新管理模式,使得全村党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支部的发展,党员队伍的壮大
截止到今年10月份,党委直属党支部人数17人,成德社区党支部43人,成星社区党支部52人,海镇社区党支部28人,和平社区党支部32人,威源公司党支部7人,中通饰品厂党支部2人,电热器厂党支部2人,现代农业党支部27人,靖江市东星冷拉型钢厂党支部2人,靖江市恒迅气缸体厂党支部3人,靖江市天旭新型阀门厂党支部2人,靖江市三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2人,靖江市明珠宝石冶金制造有限公司支部3人,靖江市东兴汽车锁配件厂党支部2人。
各级党组织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党总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质量重于数量,严格党员标准,完善工作程序,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
注重在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使大学生党员、青年党员数量稳定增长。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注重源头建设,使申请入党人数日益增加,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壮大。各级党支部注重选苗育苗,扩大视野、拓宽渠道,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提高整体素质。
非公企业党支部的发展和创新管理
今年8月份,我村增加了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各党支部名称以及党员名单为:①靖江市天旭新型阀门厂支部,支部党员分别为王桂平、陈美、刘元茂。支部书记为王桂平(兼);②靖江市三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支部,支部党员分别为孙冬梅、曹习琴、孙金荣,支部书记为孙冬梅;③靖江市明珠宝石冶金制造有限公司支部(靖江市明珠宝石冶金制造有限公司、靖江市华强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支部党员分别为季益茂、朱秀成、梅金山,支部书记为季益茂(兼)④靖江市东兴汽车锁配件厂支部(靖江市东兴汽车锁配件厂、靖江市千喜日用器皿厂),支部党员分别为王茂平、殷纪林、秦金凤,支部书记为王茂平。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各提供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而我村新增的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属于“两新”党组织。
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我村党委准备采用鼓励各非公企业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来深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个性化系统工程。党建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发挥政治导向作用,是在新时期发展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知道企业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并向深层次发展,应当着力推动企业文化内涵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展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层面。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保证了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又为企业文化创新与保持先进性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思想工作的优势在于人才的优势,依照“把企业骨干培养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的工作思路,吸引优秀职工向党组织靠拢,进而扩大党建文化、企业文化在广大职工中的影响。
三、加强制度建设,让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具体的规范。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力,是软性的;而企业制度是刚性的,具有强制性,要求全体人员都必须遵守。通过制度建设,就真正保证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企业党建工作要更好地与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相结合,必须找准角色,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等优势,认真学习,加强团结,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一支粘合剂,将全体员工粘合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
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营造提升自己、促进和谐的浓厚氛围。
目前,农村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数还极少,我村应积极探索适合的运行模式,以关爱空巢老人、老党员、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以党员为带头人,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志愿关爱行动,在全村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以后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列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把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年终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年终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之星”、“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等评优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吸引更多的党员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农村无职党员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农村无职党员是本村党员的主体,无职党员作用发挥的好坏,在群众中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村利用无职党员上岗,充实到结对帮扶、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一系列事务中。近期,无职党员还协助村委会做好秸秆禁烧禁抛工作。
无职党员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本村困难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帮扶、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通过这一系列的帮扶,达到以先进带动后进,优势带领劣势的良好效果。
我村无职党员自觉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深入群众,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定时到计划生育中心户家中了解情况,询问计划生育工作细节;走访流动人口,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敦促流动人口妇女做好婚育登记工作。
在民事调解中,我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到情况调查、座谈询问、解决纠纷等一系列的工作中。着实为村民排忧解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近期的秸秆禁烧禁抛的工作中,我村无职党员也积极地配合人员有限的村委带领村民做好秋收工作以及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禁抛政策,跟村民解说焚烧秸秆的害处;一旦发现火情主动扑灭制止。
我村无职党员在生活工作中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并监督党务村务公开。无职党员把为群众服务变为自觉行动,在办好事解难题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了有困难找党员的可喜局面。
党建创新工作促农村统筹发展
以创新思路谋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联建、帮建、选派干部、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农村基层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农村潜在的发展能量释放出来。
首先,以企业党组织为龙头,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格局。目前我村共有5个企业党支部,分别为威源公司党支部、中通饰品厂党支部、电热器厂党支部、东星冷拉型钢厂党支部以及恒迅汽缸体厂党支部。另有4个新建的非公企业党支部。此项工作不仅扩大了农民就业,促进了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者是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党组织为龙头,带动区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我村现代农业党支部共有27人,主要负责产业结构调整。党组织发挥纽带作用,强化与农户的联系,扩大覆盖面;并在党组织的统领下,发挥专业技术、市场优势,引导区域农户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田园观光等产业。
另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我村积极着力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卫生创建工作的继续推广
今年的卫生镇创建工作已于10月结束,我村圆满的完成了创建工作,受到了省、市、镇领导的一致好评。我村在检查过后积极地继续推广卫生工作。
为使村民健康教育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村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整洁,美化绿化家居”。全面治理农村脏乱死角,完善农村环卫设施设备,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工作,提高全市农村的整体卫生水平。在改厕方面继续投入管理,对于旧的厕所进行整改,对于新建的厕所进行妥善管理。认真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的管理,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工作,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的面貌。
加强村“关工委”自身建设,大力关注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村自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以来,对我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关怀,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内心健康。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亲情,普遍缺乏良好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由此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我村积极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关爱教育,使他们走出内心阴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
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的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这些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这些监护人一般很少关注。所以我村与农村学校密切配合。在教育工作中,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道德思想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另外在周六周日成立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课外兴趣,让留守儿童可以有意义地度过周末。
我村“关工委”曾受到泰州市的表彰,这样的荣誉进一步增强了我村各基层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村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得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生机勃勃地新局面。
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过去,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直缺乏创新,效果总是不理想。一方面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不够,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村组集体经济薄弱。所以在近年来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我村一直注重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培养农村文艺人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用新农村文化大餐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我村的播放室每周固定两天播放戏剧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艺术团每月到村排练节目,吹拉弹唱加上伴舞,非常热闹。我村农民艺术团还多次获得镇“最佳演出奖”,他们的节目表现了原汁原味的农民本色,体现了农民美好的生活愿望。利用村农民艺术团来丰实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创作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群众摒弃旧的庸俗习惯,尤其是农村赌博、迷信活动,引领村民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我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农民艺术团的演出,让全体农民都能体会到农村文化生活的乐趣。
我村现有数字电视用户达90%,村民都能够顺利接收并收看电视节目。我村还坚持把电影下乡作为丰富农民的“夜生活”,实现文化惠民,严格实施每个生产队每一部电影下乡活动,在全村31个生产队放映电影,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将一大批优秀故事片、科教片等文化大餐送到农民群众身边,以满足农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娱乐和科技需求。让农民群众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学法律,懂知识,长本领,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审美观,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让先进文化惠及农村群众。
在我村综合服务中心,还有小型图书馆开放,来培养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小型图书馆书籍资料十分丰富,有专业技术类、文学故事类、生活工作类、休闲娱乐类等等,可以满足群众多种不同的需求。
到每季度疾病多发季节,我村组织人员在小黑板上编写生活防病小知识,进行公示,让村民了解当季多发的传染病和季节病,做好预防工作。
我村门前也有宽大的篮球场地,提供给群众广大的空间锻炼身体。在节假日,也有不少青少年组队来打篮球。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多多提倡这种强健身体的活动。而在我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有乒乓球室和琴室,可以提供群众打乒乓和弹琴的娱乐设施。该服务站常年开放,群众都可以来进行锻炼和练习。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以农村文化阵地为平台,开展移风易俗、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塑造一批能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文明农民,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我村对于未来拓展农村文化阵地的新希望。
第三篇: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妇女事业发展
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妇女事业发展
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强基固本”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妇联工作全局,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于党建,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全地区妇联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健全、巩固和加强,为我地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地区
个乡镇、街道,个社区,个村100%成立妇联组织,村妇代会主任
%分别进村、支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大多是社区或支部成员,其中同时进两委的达
%。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营造妇联组织建设良好环境
一是认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做到了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手,推进党建带妇建工作。将党建带妇建工作纳入对基层党建考核目标,对基层妇女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督查、同步考核。
二是领导到位。争取地委重视出台了《
年毕节地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把我地区妇联组织建设纳入了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明确了有分管妇联工作的领导,妇联组织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每年都要专门听取妇联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妇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支持妇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选配妇联干部时,充分听取上级妇联的意见,任免、调动妇联干部时事先征得上级妇联的意见,把妇联组织作为培养女干部的重要基地。
三是配合到位。地区委组织部、地区民政局对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村委会换届中,民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明确规定“至少有1名女性进入村支委”,在去年的社区换届中,地委组织部、地区妇联、地区民政局三家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导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工作,为基层妇女组织的整建和巩固提供政策保障。2007年,地委组织部、地区妇联联合制定《关于开展“争创先进妇联组织、争当优秀妇联干部”活动的通知》,在全地区基层妇联组织中开展“五有”“五能”活动。2008年,地委组织部、地区妇联又联合行文在全区妇联基层组织中,组织评选“争先创优”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基层妇联组织网络
1、抢抓机遇,建立组织。其一,抓好社区妇女组织建设。2007年在全区村居换届中,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把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规划,以党建带妇建,统一部署,使之与社区建设同步进行。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妇联组织建设,实现了妇联组织从区属到区域转变。在去年的社区换届工作中,我们抓住机遇,争取以党建带妇建,社区妇联组织同时进行了换届,社区妇联主席实行高配,绝大多数由女书记或女主任兼任。一批高学历的选调生也被充实到社区妇联工作。其二,在农村换届选举中,推进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一批政治思想好、致富能力强的女能人担任了村妇代会委员。
2、探索新的组织模式,扩大网络覆盖面。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原则,基层各级妇女组织创新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妇代会联系妇女、联系家庭、联系社会的“联”字优势,创建了“妇代会+协会”、“妇代会+公司+基地”、女能手协会、巾帼志愿者队等新的基层妇女组织形式,提高了基层妇女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了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双覆盖。
三、提高能力,着力打造精干的基层妇联干部队伍
——以换届为契机,优化妇联干部队伍结构。在近年的农村和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中,适时地对妇联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批思想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女干部被充实进来。全地区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45岁以下的占
%,高中以上学历占
%。
——以培训为核心,提升妇联干部素质。一是重点培训基层妇干。2007年我地区制定了《
—
年毕节地区妇联干部教育规划》,对妇联干部的培训任务、目标都提出要求,对培训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和要求,对基层妇干的培训实行分级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地区妇联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期妇联系统干部岗位培训班。区县(地区)妇联对村(社区)妇干进行培训。二是选送年纪轻、潜力大的基层妇干参加各级党校培训。三是结合业务进行培训,举办各种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组织妇干实地考察学习。为配合村级换届,地区妇联对全地区女村长(书记)全部进行了两轮培训,为她们赢得新一轮的竞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实行妇联组织规范化管理。结合新时期妇女工作新特点,在改革和完善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宣传教育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地区妇联对基层妇联连续五年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基层,使妇联组织真正实现了以制度规范管理、以管理树立形象。每一位妇联干部感到肩上有压力、心中有动力,工作作风日益优化,工作水平日益提高。
——以典型引路,充分调动基层妇联干部的积极性。近年来,地区妇联召开了全地区妇联系统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纳雍县妇联、毕节市妇联等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先进经验,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制定了当地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并将创建活动纳入了当地的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在创建活动中,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妇联组织和基层妇联干部。
四、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各级妇联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找准妇女工作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妇女工作,在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多渠道提升妇女群众发展能力。健全了以妇女学校为依托的妇女培训体系,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跨地区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普法宣传等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送课下乡和巡回报告活动,义务送课到村(社区)
多堂(次),提升了基层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和水平。促进妇女群众增收致富。组织
个巾帼文明示范岗与
个村结对,为当地妇女提供产品销售、技能培训、岗位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和支持。开展“发展休闲农业,建设新农村”女能手竞赛。成立农村女能手协会,引导其发挥龙头作用,培养品牌,形成整体优势,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各级妇联组织仅去年就输送10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了跨地区就业。
2、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文明创建活动。与地区文明办联合开展以“满意在毕节,巾帼在行动”为主题的千村卫生大扫除活动,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动员上万户妇女参加了“清脏、清乱、清障、改水、改厨、改厕”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村、社区成立了妇女腰鼓队、健身队、舞龙队等多种形式的妇女组织,参与乡村(社区)文化建设,宣传健康娱乐新风;围绕全地区创“平安毕节”、“文明毕节”的工作大局,参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创建,“无黄、无毒、无赌、无家庭暴力”等社区的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级妇联组织把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妇联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认真开展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争取有关职能部门对出嫁女的宅基地、拆迁户妇女的征地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特困妇女、儿童开展爱心救助,组织妇女参加防癌保险,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村、社区妇联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虽然有组织,但活动开展不经常、影响力不大,个别地方一年只有“三·八”一次活动;基层妇联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开展活动的经费只能靠妇代会主任去自筹;基层妇联干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体制的制约,基层妇联干部自身问题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得不到解决。
基层妇联组织担负着推动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总结过去在组织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克服困难,积极作为,积极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下面,就进一步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积极争取党的领导,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整体规划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的重视,以党建带妇建,把妇联组织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统一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考核。二要加强汇报沟通,多请示,重大活动请领导参加,让领导心目中有妇女工作的位置,靠过硬的工作品牌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针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取得重视和支持。三要将妇联干部的培养纳入基层干部的培养发展规划,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一些政治素质高、文化层次高、工作热情高的“三高”妇女选配到社区妇联、村妇代会工作岗位上。
二、从妇女群众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
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妇女群众为宗旨,立足基层,面向广大妇女群众,从妇女群众的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竭诚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妇联基层组织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带领妇女干部和广大妇女群众,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战场,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妇女群众科技致富。在农村,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以发展各类种、养、加示范基地和家庭创收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具有特色的各种经营项目活动,大力开展种、养殖竞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配合农业、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女能人,培养科技带头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扩大劳务输出,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城地区,以创办社区服务实体为重点,面向妇女儿童、面向家庭,开展教育、培训、咨询、职业介绍、家教、健身、娱乐等适合妇女儿童需求的社区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妇女学校为阵地,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千村大扫除”活动,教育广大妇女“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腰鼓队、秧歌队、合唱团、健身队等组织和活动中来。
三是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妇女维权。在妇女群众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关注基层妇女的生存生活问题, 农村妇代会要重点关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和权益保护问题,社区妇联组织要特别关心下岗失业妇女、特困妇女和外来务工妇女的生活和权益保护问题。一是要关心她们的衣食住行,将生活困难的妇女纳入帮扶整体规划,通过发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志愿帮扶、结对帮扶,帮助她们度过生活难关,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和妇联组织的关怀。二是要抓好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开展好就业政策宣传、信息指导和岗位援助服务。三是要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向她们宣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鼓励她们克服自卑心理,用勤劳双手创造新的人生,不仅在家庭中扮好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角色,还要以自立、自强的形象撑起家庭的半边天。
三、主动协调,在整合资源优势上做文章
发挥“联”字优势,健全参与社会协同机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积极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整合多方资源,借助外力开展工作,在社会协同中寻求新的突破口,拓展新的工作空间,促进妇女发展。要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上级妇联要为下级妇联做好与地方党委的沟通、协调服务工作,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密切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努力营造妇联组织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把系统内操作、财政“化缘”的传统方式与地区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使妇联工作从单一的内循环走向社会化开放式运作,建立“社会化格局,地区场化运作,品牌化定位,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机制,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增强有效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保证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壮大。争取各级财政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保障活动所必需的资金,使妇女工作落到实处,妇联职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层组织,我们的工作就会断层断线,妇联组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各级妇联领导要高度重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思想统一到“抓基层、打基础、促规范、上水平”的要求上来,摸清底数,找出差距,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加强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加强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为撑起和谐社会“半边天”提供人力保证。各级妇女干部是妇女工作的引导者、率领者,是妇女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切实提高妇联干部的能力,尤其是“双五能力”建设(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加大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与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在基层妇联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教育引导基层妇联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把基层妇联干部培养成项目骨干和致富带头人,使基层妇联干部队伍日益充满活力。要依托各级党校和妇女活动阵地,采取分层次、分类型、有计划教育培训,实行培训目标达标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将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相结合,使基层妇联干部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需要。
二是要积极创新妇联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工作方法。在工作机制上,立足基层,面向广大妇女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作风上,强化服务意识,自觉积极地做好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方法上,注重点面结合。大力宣传推广、学习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先进妇女组织和优秀妇联干部的典型事迹,弘扬基层妇联干部爱岗敬业的精神,充分发挥她们的感召力和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是要加强阵地建设,整合开发资源,争取多方支持,改善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实力。充分利用村(社区)载体资源,建立妇女活动阵地,为加强妇女群众的思想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平台;加强与辖区内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辖区内单位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积极依托妇女学校、妇女文化广场、妇女之家、读书室等活动阵地,开展读书竞赛、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维权咨询、才艺展示等活动,做到妇女活动有资源、有阵地。积极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村(社区)品牌活动,使之成为团结、组织、宣传、凝聚妇女群众的有效载体。
同志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给全地区各级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希望各级妇联组织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进一步夯实基础,激活基层,全面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为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毕节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妇联加强“两新”妇女组织建设工作
妇联加强“两新”妇女组织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广大妇女在“两新”组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着“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原则,河北沧州市妇联不断加大“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力度,努力推动全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妇联组织广覆盖、全覆盖。
一、创新组织建设模式,做好农村妇代会和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双向”妇女组织建设
一是创新“妇代会+协会(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采取由村妇代会牵头领办、参办各种专业协会的形式,以特色经济为纽带,以妇代会为依托创办各类经济协会组织。
肃宁县妇联以“妇代会+协会+基地”的模式,大胆开展工作,更好地组织、服务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成效喜人。肃宁西付佐村党支部书记兼妇代会主任的杨文敬在妇联组织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了肃宁县珍稀皮毛动物养殖协会,把村妇代会成员和养殖女能手吸纳为会员,形成了“妇代会+协会”的工作新模式,“妇代会+协会”的成立,不仅加强了妇联与农村妇女的联系,而且在妇联组织与女能手、女能手与妇女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联谊之桥,广大妇女取长补短,共享各种信息与技术,实现了共同发展。
按照“妇代会+协会”的这一工作模式,肃宁县积极探索,协助“妇代会+协会”更好的为协会会员服务,为广大农村妇女服务。截止到目前,肃宁县由妇代会牵头成立的珍稀皮毛动物养殖、果蔬种植、针纺各类协会12个,参与妇女达12000余名,涌现出西付佐兰狐协会、西辛庄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官厅针纺协会等影响大、带动力强的特色协会,她们不仅吸收本村妇女入会,还把周边村的种养大户、女能手、女经营户吸收进来,使一大批农村妇女从中受益。
盐山县常庄乡反刘村妇代会主任张秀平建起了“妇代会+益民养牛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组织模式,吸收社员126人,其中妇女社员78人,在全县建立10个高标准黄牛改良站,免费为社员提供品种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技术培训等项服务,辐射带动妇女养牛100余户,年培训农村妇女500余人,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推行“协会(合作社)+妇代会”的组织建设模式,在妇女集中的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妇女组织。
青县以妇女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为了加强农村妇女进军市场的能力,青县以村定情,突出区域特色,把从事种、养、加工业的小家小户组织起来,成立以妇女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并在专业合作社中成立妇代会,妇代会成员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保证了合作社的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妇代会”的组织建设新路子。在妇代会的组织和引导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以
利益为纽带,与会员结成经济共同体,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不仅帮助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还引进了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妇女发展的互动、联动,使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和体现。青县先后成立了王牌庄辣椒协会、罗店苜蓿协会、金牛镇双庄科种植协会、曹寺乡蔬菜协会、盘古乡獭兔协会、上伍乡养鸡协会和清州镇耿官屯村农村合作社等56个,其中有妇女领办的8个,辐射带动农户千余户,入社社员达到5000人,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盐山县孟店乡西小卢村“康梦蛋鸡养殖协会+妇代会组织+蛋鸡养殖基地”的工作模式发展会员60户,妇女会员32人,对会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进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发展蛋鸡养殖60户,年存栏蛋鸡30万只;千童镇石寨子村“新祥生态葡萄种植协会+妇代会组织+生态葡萄种植基地” 的工作模式发展会员26人,妇女会员22人,免费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预计可辐射带动50名妇女发展生态葡萄种植。吴桥县安陵大成养鸡合作社、中草药种植协会、于集女能手养殖协会、工艺品加工协会等已具备条件的协会和合作社组织也已建立妇女组织,采取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在主管业务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妇联的业务指导。截止到目前,全市建立农村妇代会和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双向”妇女组织69个,这些组织的成立为促进妇女进步和
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拓宽组织建设领域,做好非公企业中的妇女组织建设非公经济的发展,使得非公企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中,妇女从业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组织发挥好她们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沧州市妇联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妇女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全市各级妇联层层摸底,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妇建工作档案,为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组建妇女组织提供参考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全市妇联系统进一步加大力度,因企制宜,灵活设置妇女组织。今年 6月,孟村县妇联先后为孟村信誉商厦、沧州正一产业有限公司、大成万达(天津)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妇委会挂牌,这标志着孟村县又新添了三家外埠企业妇委会,孟村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已由行政、事业单位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与拓展。今年以来,全市组建非公企业妇代会111个,进一步促进了妇女组织对非公企业妇女群体的有效覆盖。同时,为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妇女工作,在各妇联组织的指导下,企业妇女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了工作、学习、定期联系、教育培训、评比表彰等制度,切实保证妇女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第五篇:夯实执政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xiexiebang推荐)
尉犁县夯实执政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尉犁县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抓机制,强班子带队伍。一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周六接待日”制度,今年以来,各乡镇党委书记共接待来访群众364人,解决各类问题350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积极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在发展党员时向农村一线倾斜,较上年增加10%,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培养村干部。进一步加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力度,今年有6个村实现了“一肩挑”。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选聘30名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努力造就一支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选派11名优秀年青干部到村进行为期三年的实践锻炼,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强化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廉洁自律、财务管理、经责审计、述职评议、实绩考核等制度,推行实施“双述双评”制度,将述评结果公示。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村干部实绩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奖惩挂钩。完善在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障、合作医疗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等制度,落实村干部报酬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三老”人员生活补贴达到3000元。
二、抓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加强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组织33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州级的培训;组织164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副科级领导、后备干部、一般干部参加县委党校培训。采取干部自学、帮带结对、实践锻炼、考核评比等多种方式,使汉族干部过少数民族语言听、说关,少数民族干部过一般汉语听、说、读、写关。加强督导检查,按照干部“双语”水平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颁证。二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安排16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18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到自治区进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对党员干部进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三、抓规范,强化村级阵地建管用力度。按照村级阵地建设“六起来”和“室外五有”、“室内六有”的要求,切实规范村级阵地建设,想方设法,采取上级补一点,财政拿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的办法,投入84万余元改扩建1个、维修20个村级阵地,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场所面貌。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重点,修改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一事一议等制度,设立公开栏,定期公开党务、村务以及财务收支、重大事项等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便于群众监督。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动计划,村各配套组织坚持每月认真组织开展一次活动,丰富党员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使村级阵地成为基层组织的办公中心、农村党员的活动中心、农民群众的议事中心、农业技术的培训中心,努力实现村级阵地建、管、用的有机统一。
四、抓项目,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对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逐个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全面论证,共商对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选准、选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丰的项目。尉犁镇墩买里村利用上级补助资金的2万元,开发16亩土地,以每亩每年600元承包给农户经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9600余元;古勒巴格乡、喀尔曲尕乡利用上级扶持资金,购买108只博格达种山羊,承包给有养殖经验的农牧民进行养殖,极大促进本地山羊品种的改良,确保山羊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实现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对2006年以来确定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始终坚持勤指导、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整改。对上级补助的经费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建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尉犁县加快推进达西新农村实验区建设
尉犁县达西实验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整治村容村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实验区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合计14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34.06元。
一、抓产业结构调整,夯实经济基础。一是坚持棉花主导产业不动摇,优化品质,促进棉花增产憎效,提升棉花产业效益。今年实验区计划完成棉花种植4.91万亩,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55万亩。二是继续扩大林果面积,根据实验区生产情况,重点发展以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2009计划年新增香梨种植面积517.4亩。三是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在政策、资金、用地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新建家庭式高标准养殖示范点,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区,在各村建立兽医服务点,技术人员及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力争2009年末牲畜存栏达到17684头(只),出栏率达到75%。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物质基础。一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断扩大库尉引水工程管网的覆盖面,已有三个村并入库尉供水管网,解决了1248户、6296人饮用洁净水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柏油化。2008年完成21公里柏油路,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村主街道和别墅区条石彩砖铺设、路灯节能灯安装和绿化带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新修道路51.5公里。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计划修建防渗渠道20.8公里,新建桥涵70座,修建配套建筑物13座,开挖、清淤排渠90公里,新打机电井83眼。四是抓好抗震安居工程,计划新建抗震安居房97套,推进农牧民住房抗震化;计划新建农村沼气示范池9座,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化。
三、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农闲时节举办“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班,把电脑操作及互联网使用技术及时传授农牧民,引导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国家政策、科技知识及农业市场行情。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实验区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让农牧民普遍掌握2-3项实用致富技术。累计举办各类科普培训活动19期,培训实验区农牧民4485人次。三是适时开展现场培训。根据棉花、香梨的管理需要,及时召开棉花春播现场会(双膜栽培及高标准节水灌溉)、香梨冬剪、病虫害防治、夏季修剪等现场会,通过现场会的召开督促农民及时开展各项田间管理。
四、整治村容村貌,展现新农村面貌。一是严格规划。严格按照乡村规划,对农民住宅进行合理建设,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实验区内逐步实现村庄建设整齐划一,整洁美观。二是加大“三清四化”工作力度,清理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现象,清理庭院堆放物品,继续在实验区内增设垃圾箱,将垃圾处理纳入县城垃圾处理系统,实现统一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成立卫生评比小组,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工作,坚持在节假日组织村民进行大扫除,实验区有874户村民获得了“卫生文明户”。并在全村开展戒烟活动,戒烟率达30%。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倡导文明风尚。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加快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培育农村文化户。目前累计建设文化室、活动中心1220平方米,投入6万元配套设备25套,新建1个标准化篮球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快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着力改善卫生院办公环境,更新医疗设备。2008年新建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常用必备的医疗设备。三是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实施医疗助困减免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100%。
尉犁县扎实推进新农村达西实验区建设
按照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部署,尉犁县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达西实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实验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9.9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0433元,比去年增加1944.4元。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验区有关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等项目的可研报告,加紧做好与国家、自治区和农业部的项目对接工作。二是加大补助力度,用好国家的支持资金,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上,使实验区不仅在全县而且在全巴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措施,动员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义务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道路、渠道、绿化带、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坚持棉花主导产业不动摇,优化品质,促进棉花增产憎效,提升棉花产业效益。今年实验区完成棉花种植4.91万亩,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55万亩。二是继续扩大林果面积,根据实验区生产情况,重点发展以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新增香梨种植面积517.4亩。三是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在政策、资金、用地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新建家庭式高标准养殖示范点,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区,在各村建立兽医服务点,技术人员及设备全部配备到位。2009年末牲畜存栏达到17684头(只),出栏率达到75%。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一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断扩大库尉引水工程管网的覆盖面,已有三个村并入库尉供水管网,解决了1248户、6296人饮用洁净水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柏油化。新修道路51.5公里。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修建防渗渠道20.8公里,新建桥涵70座,修建配套建筑物13座,开挖、清淤排渠90公里,新打机电井83眼。四是抓好抗震安居工程,新建抗震安居房97套,推进农牧民住房抗震化;新建农村沼气示范池9座,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化。
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园艺、家庭养殖,统一规划建设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生产效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发挥城郊村的优势。实施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鼓励农牧民积极从事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三是抓好实验区科技培训及科技项目扶持工作。通过“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科普培训活动19期,培训实验区农牧民4485人次。四是发展特色旅游业。发挥城郊村优势,大力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大达西乡村游”旅游带,新建一批民俗风情、农家乐接待点,逐步将“达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园区、观光旅游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教育科普基地。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评活动。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生活。村党支部、村委会,配备多名同志兼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和农民运动会,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评比,寓教于乐,活跃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注重投入,繁荣农村文化。累计建设文化室、活动中心1220平方米,投入6万元配套设备25套,新建1个标准化篮球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快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着力改善卫生院办公环境,更新医疗设备。新建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常用必备的医疗设备。四是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实施医疗助困减免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100%。
且末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且末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县、乡、村总体建设规划;坚持发展生产,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绘制新农村宏伟蓝图。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具有且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以县城为中心,突出中心城市功能,做大县城,合理规划村镇,推进人口内聚和牧民下山脱贫,促进人口和资源向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集聚,建立起“组合型中心城市—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四级城乡等级体系,形成了具有且末特色的“绿洲模式”。二是在新农村规划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结合,乡村规划与生产发展相结合,住宅小区与庭院经济及民族风俗特点相结合,新产业开发与传统的粮棉生产相结合,行政管理意志与村民意愿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三是坚持抓好四大项目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搭建有力平台。全力推进塔什萨依新农村实验区建设,计划分三期生态移民508户1610人。依托丰富水土资源,建设“四个草料基地”。借助兵团农二师在莫勒切河、喀拉米兰河流域新建38团的机遇,建设2万亩人工饲草基地,实施生态移民。将托格拉克勒克乡加瓦艾日克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高标准、高质量予以建设,实现县城的增容。
二、发展生产,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调优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进一步调优种植业结构,“保粮、稳棉、扩枣、增草、促畜”的工作方针初见成效。严格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和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农民积极交售爱国粮、集体粮,圆满完成了粮食生产和收储任务。全县小麦种植面积达5.47万亩,总产达23879吨。合理规划种植区域,适当压减棉花种植面积,皮棉总产达22546吨,增长13.8%。推进红枣产业发展,红枣种植面积达7.6万亩。按照“内调结构、外建基地”的思路,加快推进英吾斯塘乡、苏塘地区、塔什萨依实验区和车尔臣河西岸大渠四个草料基地建设步伐。现代畜牧业稳步推进,牲畜最高饲养量达48万头(只)。二是增加农牧民耕地占有量。依托丰富水土资源优势,加大车尔臣河灌区改造和喀拉米兰河、莫勒切河开发步伐,力争到“十一五”末人均增地一倍,人均耕地达到6亩,人均枣园2.5亩,实现第一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三是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逐步建立,劳务创收稳步增长,实现创收1942万元,人均增收161.6元。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00公里,通达率达95%,通油率达76%,新建农村公路203.6公里;新修防渗渠58.54公里;建成户用沼气2000余户;坚持水电、天然气发电同步建设的思路全面加强电力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电网改造成果,确保农村正常用电。五是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州率先建立了牧区寄宿制学校,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将全县35所学校整合为23所,投资550万元更新补充教学设备,投资198万元建成园丁公园。积极整合现有的远程网络教育、科普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病有所医。将在校学生、低收入老人、残疾人、低保对象及子女、城镇无固定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纳入医保范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达95%;新建37个村卫生室,碘盐普及率达85%。住有所居。积极争取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建成抗震安居房5557套,2万余人喜迁新居,实现困难家庭住有所居,被自治区评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老有所养。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57户,参保人员3291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152万元;56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756万元。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做到有人管事。大力选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好,乐于为民服务的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坚持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党员和致富能手,形成了村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相互转换的任用机制。将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选拔到村班子中来,提高村干部理论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把政治靠得住、抓发展有本事,勇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具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的“双强”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进一步加大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工作力度,全县35个村实行村“两委”班子“一肩挑”,占总数的64.8%。二是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到有钱办事。因地制宜,依托水土、光热、林地、牲畜等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区每个乡镇有300亩的集体林地,每个村有100亩的集体林地;确保牧区乡、村集体都有一定数量的牲畜。坚持申报项目、挂靠项目,通过项目拉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进一步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县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的村23个,10万元以上村7个,分别占总数43%、13%;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乡8个,10万元以上乡5个,20万元以上乡3个,分别占乡级总数73%、45%、27%。三是拓展民主管理新领域,做到有章理事。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突破点,不断拓展事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统一规范乡(镇)村务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对村务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格式等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定。稳步推进村级组织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行民主恳谈制度,深入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实现村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做到有场议事。投入基层阵地建设资金360万元,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乡级阵地11个,村级阵地43个,有效解决了“有场议事”的问题。利用村级阵地解决了干部食宿问题,大力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加快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尉犁县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好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尉犁县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好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理论信念教育,坚持科学思想武装农民
一是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农民深入学习十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土地承包法》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全县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及有关惠民政策。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农民学习观看《喜看尉犁新变化》、《引水情》、《总书记来信了》、《达西盛开文明花》等电视专题片100余场次。三是开展科技培训。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民农、牧、林、渔、养殖、经商等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现代农民,今年举办培训班194 期,培训15966人次。四是开展“双思双富”学习教育活动,即开展富而思党恩、致富思进取;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学习教育活动,以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工程作为活的教材,激发农民热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二、树立道德新风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召开村道德评议会42次,52个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命名活动和评选团结模范、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二是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教育农民,文明村公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其它村达到50%以上。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农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村农民知晓率达到80%,其它村达到50%。四是广泛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引导教育农民修养个人品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积极支持和参与县上的经济社会建设。
三、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大力开展“三清四化”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在每个乡镇2-3个“三清四化”试点村,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二是制定文明村庄规划。以村两委办公室和每村3-5户文明示范户为龙头,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家庭洁化、道路硬化活动。三是建设乡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郊乡镇村设置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166个,实行“户投、村收、乡镇运、统一处理”办法;建设农村小型文化广场 1个、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52个,建设完善乡镇村综合文体站9个、图书室52个、农民自办文化场所19个。
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一是建设好一支民间文艺演出队。组建乡镇村民间文艺演出队9个,利用农闲开展“村村乐”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引进外来优秀文艺团体下乡入村演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二是成立乡镇书法、绘画、摄影、雕刻、剪纸等协会,在乡镇文体站的管理指导下,鼓励农民进行艺术创作,年底参加县上主办的“农民艺术作品展”。三是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开展乡镇农民运动会和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四是鼓励农民学习实用知识。积极引导农民订阅党报党刊及其它科学报刊杂志,举办农民读书知识竞赛活动,选树党报党刊征订村2个,推动农民学习知识的热情。五是深入开展文明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文明语言、文明生产、文明做人的农村“三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目前,已创建四级文明村(社区)12个,其中国家级1个。
五、各行各业齐动手,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引导各行各业关心和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部门积极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筹资金、跑项目,各包乡住村单位也主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资金,办实事。二是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活动。每年年底组织有关单位深入乡镇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活动,为农民送去需要的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开展 “四进家”活动,即党的政策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习惯进家。放映受农民欢迎的影片、科教片和公映片达100场次。三是积极创建自治区体育先进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农民运动会,引导农民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创建自治区体育先进县积极创造条件。四是鼓励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及有专长的大中专学生投入农村文化建设,引入先进文化项目。
六、从制度机制入手,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多渠道投入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奖励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三是抓好激励机制建设。实行文明村(社区)的创建由乡镇申请,乡镇管理,县文明委检查、推荐、命名的管理体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单位、个人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