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堰市妇联关于对妇女劳动就业状况的调研
十堰市妇联关于对妇女劳动就业状况的调研 温家宝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就业,是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促进妇女就业,帮助女性积极应对挑战,顺利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近日,十堰市妇联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召开妇女座谈会、走访妇女典型和相关单位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失地女、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女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十堰市下辖五县一市两区,女性人口160多万人。根据调查,我市妇女的劳动就业形势越来越好。
1、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为促进妇女就业,我市各级政府把妇女就业始终放在心上,采取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把一些适合女性的岗位和公益性的岗位留给女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创造条件提高女性创业、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拓宽就业领域,开辟就业渠道,对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办法,使妇女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市城乡就业人数202.3万人,其中妇女就业87万人,占总数的43%。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8万人,女性12.2万人,占总数的36.1%。
2、下岗女工再就业效果明显。各级各部门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培训、开辟基地、开发岗位、鼓励自谋职业等形式,帮助了一大批下岗女职工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岗位,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培训城乡妇女9万多人次,2.3万农村妇女参加了“阳光工程”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千多名农村妇女取得了农业技术员证书,1.4万余名下岗女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1万余名在岗女工参加了岗位培训和技能比武,5千余名妇女干部参加各类党校干校的岗位培训和各类学历再教育,提升了能力,展示了素质。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巾帼”创业示范基地35个,就业指导中心19个,巾帼劳务转移基地40个,涌现出了一大批女企业家、致富女能手、“巾帼建功”标兵和“三八”红旗手。
3、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全市13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4.3万名女性城镇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予以保障,占城镇低保对象总数的48%;5.5万名农村困难妇女纳入了农村低保,占农村低保对象的46%;7450名女性五保对象实施了集中供养;政府设立了100万元医疗救助基金,目前共救助困难妇女4万多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就业领域中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妇女尤其是城镇妇女在就业和再就业中处于弱势。据统计,全市城乡从业人员中女性为87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4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只有12.2万人,仅占其城镇就业总人数的36.1%。表明在我市城镇妇女就业难度要高于男性,同时也高于农村妇女。
2、妇女就业和再就业的面窄,且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低的服务性行业。在市场化条件下,女性就业和再就业面临的性别和年龄歧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女性上岗难,下岗易的矛盾依然突出。
3、城郊地区的失地妇女就业难。失地妇女的文化程度一般都很低,也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就业还要要求离家近且能保证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主要是上要孝老下要顾小,象这样的就业要求是很难有就业岗位的。
三、原因分析
1、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妇女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重任,而社会没有将妇女肩负的人类再生产纳入是社会责任,而认为生儿育女是妇女个人和家庭的事,虽然国家正在实施生育保险制度,但目前实施的面还很窄,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不愿招用女
性或不签订长期劳动合同,这是性别歧视的根本原因。
2、女性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技能单一或低下,难以适应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岗位。
3、部分妇女的就业观念落后。有的妇女存在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等惰性思想,还有的妇女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总想找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工作和风险小、收入高的单位,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就业岗位定位不准。不愿从事收入低、脏乱差等低层次的工作领域和岗位。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制环境。
2、拓展妇女培训经费渠道,建立专项基金。加强对妇女的就业、转业、转岗的各种技能培训,转变妇女的就业观念,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提升就业的能力和水平。
3、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落实促进妇女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帮助女工就业创业。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妇女充分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待遇,提高社会保障率和覆盖面,解决妇女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十堰市妇联关于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十堰市妇联关于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农村妇女赖以生存发展和实现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的土地承包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妇女从中深深受益。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虽然《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部分地方还存在着歧视、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象。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探索充分保障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途径,减少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发生,全面促进和谐十堰建设,近日,十堰市妇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市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现状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落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对我市的张湾、茅箭两区的2个街道1个开发区的6个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街道、开发区的情况回报,召开了6个村负责人和部分妇女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查看了街道、村两级土地二轮延包资料,走访了部分农户。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落实情况较好。
1、妇女群众对土地承包政策的贯彻落实较满意。各级政府严格依法依规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特别是自1996年国家出台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后,各级均成立了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工作专班,市县乡村各级妇联组织均参与了土地延包工作,妇女群众对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的知晓率较高,对政策的落实基本满意。
2、程序规范,土地矛盾纠纷少。被调查的乡镇、村,在开展完善二轮延包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依法规、按政策办事,较好地坚持了民主协商、公开公平公正和男女平等的原则。各地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工作方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对于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按照三分之二以上农户的意愿,在民主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因村制宜进行了微调,有效地化解了部人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婚嫁妇女的土地承包权。
3、土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延包工作完成后,各地依托地域优势确定了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统三分战略,全市形成了以烟叶、蔬菜、粮食、药材、畜牧等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充分调动了农村妇女依托土地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存在的问题及主要表现
我市各级政府在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工作中,都较好地贯彻执行了“男女平等”原则。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非农建设性需求不断增大,城市周边土地被大量征用,而在土地利益格局的分配调整中,歧视和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象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因婚姻的变化而丧失土地承包权
一是因结婚丧失土地承包权。农村女性出生后,按照土地承包政策,由其户籍所在地分给土地,一般都能享受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利,而在结婚后户口会迁移到男方家庭,由于农村实行 “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乡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过程中都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或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农村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就很难取得承包地,同时也无法带走在娘家时分得的承包地,从而丧失了土地承包权。
二是因离婚丧失土地承包权。土地不同于一般财物,无法迁移转走。所以农村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土地权益进行争取,法院判决离婚时一般也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使对土地进行了分割,也很难执行。致使农村妇女在离婚后土地承包权难保。
三是丧偶妇女土地权承包权危机重重。最好的情况是:丧偶妇女年龄较大,在夫家生活时间长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子女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妇女在夫家及家族中的地位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土地权益在这股力量的庇护下得到保全。而最常见的情况则是:妇女丧偶时,子女尚小,自己改嫁的可能行较大,原家庭或家族对其感情逐渐淡化,土地有可能被村集体收回,也可能被夫家兄弟分割;或者是丧偶妇女平常就与夫家家族摩擦不断甚至有纠纷,丧偶后,则完全没有了在婆家继续居住、安定生活的可能,不得不离开婆家的居住地,土地承包权也相应失去。
(2)征地补偿款分配权得不到保障。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非农建设性需求不断增大。土地征用补偿金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日后生产生活之需。在分配土地补偿金时,虽然县、镇街道两级政府都明确要求要实行男女平等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村的“村规民约”存在着歧视妇女特别是“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的现象,往往在操作结果上剥夺了这一妇女群体的村民待遇,不分或少分土地征用补偿金。有的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财产分配时,嫁到外村的出嫁女或离婚妇女通常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款。
(3)因人口流动而丧失土地承包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是税改前,土地需缴纳农业税,对于外出打工者的土地,或抛荒或由村级收回后转给他人耕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农户法律意识不强,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一旦发生纠纷,土地承包者尤其是女性的土地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二是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在外结婚后村里便把她们当做“城里人”,将她们的土地收回转包,当她们返乡安家时,又很难得到应有的土地承包权。
三、原因分析
1、资源缺失造成的利益分配矛盾。当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当地一般都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而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迁往城镇。长此以往,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地关系压力逐年加大,利益分配矛盾加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是“出嫁女”、“离婚妇女”分走了“蛋糕”,本村自身的利益被剥夺,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离婚妇女”等边缘人群。
2、传统文化对女性权益的忽视。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仍留有残余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在农村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部分村民重男轻女观念十分顽固,法律意识也很淡薄,认为“嫁出去的女儿”理应不和当地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这是诸多损害“出嫁女”权益的村规民约得以通过的思想基础。男性是“顶门立户之人”的观念在农村得到极为普遍的认同,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农村几乎户主都是男性,女孩往往只被看作家庭的暂时成员,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结婚,就不得再享有娘家的权利,当然包括土地权益。妇女出嫁后只有依靠丈夫在夫家及其家族中取得财产和继承权,从而使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的争取上永远只能处于依附地位。
3、法律及政策保障的缺失。从一些法律政策的条文上看是中性的,但是由于立法者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给女性带来不利。如我国现有的土地法律法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基于不同性别利益上的差异,忽视了由于婚姻关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的权益,造成对出嫁女、离婚女土地权益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承包法》
第30条规定,如果出嫁女在新住地没有分得土地的话,其原住地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是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承包给家庭的土地是否应作为共有财产进行分割,使出嫁女分割娘家或夫家土地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
4、法律法规对“村规民约”的监管力度不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村过分强
调“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村规民约很多,什么事情都用村规民约来规范,却忽略了“依法”的限制。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政策方面,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侵害甚至剥夺作为少数人的农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的土地权益,出现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
5、保障措施不力。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农村妇女在找村干部解决问题时,村干部往往以村规民约的规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对而无能为力;找镇政府或街道解决,他们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是不能强制执行的。起诉到法院,由于法律条文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难度很大。即便妇女胜诉,执行起来也很难。因此系统性的保障措施乏力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最重要原因。
四、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土地权益困境,涉及到农村户籍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农民内部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现有的社会保障程度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之下,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特别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护,需要有效的司法救助,需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和监督。我们根据十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三是要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她们充分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2、正视性别差异,完善法律条文。各地应尽快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土地补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都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将妇女个人的土地承包权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从婚姻中剥离出来的合理有效方式。
3、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当前农村,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妇女进入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农村权力机构的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在农村重大事务的决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往往是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决定,妇女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出台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中妇女应占有的一定比例,保证农村妇女在农村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
4、加强和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规范政府监督和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确保村规民约与法律的一致性。
5、政府协调支持,多渠道解决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
第三篇:对十堰白浪汽配城的调研
调查白浪汽配城,了解目前汽车贸易企业的规模、产品组合、定价、促销情况并写份调查报告。
一、白浪汽配城概况
白浪汽配城位于湖北十堰市白浪经济开发区,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腹地,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1.65亿元。汽配城已经建设了12000平方米的汽配广场,供举办大型活动和展销车身、车桥、车架等大型配件使用,是一个多功能用途的广场。从2004年11月开业以来,市场内进驻了浙江固安集团、十堰嘉南车身、远浦电器、广东威克散热器、浙江亚佰兰电器、河北富奥集团、山西大同齿轮、陕西法士特齿轮、十堰正和车身、武汉阳光货运等来自全国各地和十堰本地的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物流企业数百家,经营产品也覆盖了商用车、客车、农用车的整车配件。
二、调查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白浪汽配城,这次我针对了十堰佳鑫旺工贸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十堰佳鑫旺工贸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是一家从事商用车车桥、散热板、中冷器、冲压件、燃油箱等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和营销,为东风云汽、楚风汽车、汉阳汽车、大地汽车等汽车主机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在2005年年初在白浪汽配城设立了自己的门市部。不仅对零散客户进行零售,同时对各种大中小型的汽车改装公司提供配件。
三、产品组合佳鑫旺工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商用车车桥、散热板、中冷器、冲压件和燃油箱以及各种零部件小件等。产品组合长度长,对于各种型号,不同规格、式样和价位的产品都有。产品组合深度深,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有各种的规格、型号、样式、花色以满足和吸引更多消费者。
四、定价策略
由于生产厂家和销售厂家居多,市场竞争力也比较强,对于销售群体各有不同,其中以中小型改装厂家为主,零散的个体商户为辅的销售,所以采用随行就市的定价策略。
五、促销情况
每年在十堰白浪经济开发区的汽配城都会召开的经销商大会,届时会有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这里谈判采购,公司对于这样的大型商会都会有大幅的优惠促销措施。此外,对于长期合作的配件厂家都会有长期的促销,比如购买量达到10万以上,就会优惠2000块钱或者提供免费的售后服务。
六、存在问题
虽然佳鑫旺工贸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大型的
第四篇:市妇联妇女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上水平
XX市市辖两个县级市、六个县、六个区、5个开发区、1个管理区,总人口690万,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共226个乡镇,5964个村(居)。2005年,全市GDp完成1295亿元。近年来,我们按照全国妇联及省妇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本着“强基础、求发展、增活力”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
一、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
经过五年努力,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基层组织形式多样化,妇女工作者队伍多员化,妇女工作社会化、两地建设实体化的新格局,使各级妇联组织成为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众组织,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得到健全。到2005年底,我市村、居妇代会及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建率均达到100%。全市拥有乡镇街妇联228个,村妇代会5677个,社区妇联141个,居委会妇代会146个;个体劳协、私企协及专业市场妇代会47个;乡镇企业妇代会24个,其它乡村企业和街办企业妇代会45个;农村和社区各类妇女组织942个;市、县直及事业单位妇委会544个,女知识分子、女企业家等联谊组织7个。在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络化妇女组织。
——妇女干部队伍得到加强。村、居妇代会主任素质不断提高,村妇代会主任90%年龄在45岁以下,100%有技术员职称,10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中专以上学历占49 %;全市乡以上妇联干部9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居妇代会主任进党支部比例分别达到89%和100%。村、居妇代会主任待遇达到村、居领导副职水平。
——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市、县妇联自办妇女儿童阵地17个,乡、村也基本建立了活动阵地;巾帼法律服务中心9个,巾帼社区服务中心17个,各种服务网点1100个,这些阵地和实体增强了妇女工作的活力和实力。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多样化的基层妇女组织
五年来,我们本着适应新的形势、满足群众需要、纵向抓巩固、横向促发展的思路建设基层妇女合作组织,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在农村,我们采取三种形式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纵向巩固健全传统的按属地组建的妇代会组织。将妇代会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设一名专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班子,经济上享受正职的80%。二是在横向上打破传统的组织形式,组建起185个跨村、镇、县的多种类型的妇女专业协会,成立了女能手协会,定期组织市级农口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三是在乡镇企业发达的村由妇代会改建起了妇联,由原来按属地划分的小组改按车间工种成立妇代会,妇联组织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巾帼建功活动。
在城市,结合社区建设,以市委办公厅名义转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妇女工作的意见》,将社区妇联组织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一并考虑。在组织形式上由原来的妇代会改建为妇联,在工作机构和内容上增加了维权、家庭指导、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内容,在人员的配备和工资待遇上采取有偿与无偿、全额开支与适补助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妇女工作夯实了基础。
在市、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妇委会(其中市76个)。同时,注重充分发挥这些单位高层次知识女性和女领导干部的作用,成立了XX市“巾帼苑”,下设教育、卫生、科协系统的三个联谊会和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及女法官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六个联谊组织,现有542名会员,成为推动我市妇女事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我市正在进行高校妇女组织建设试点工作:
在非公有制领域,与工商局、个私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私、协系统建立妇女组织的意见》,到2005年底,全市在非公经济领域建各类妇女组织136个,为从业妇女撑起了保护伞。XX市女企业家联谊会的36名会员全部是私营企业者。
(二)、坚持机制创新,不断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
面对基层妇联人少事多的状况,我们创新三种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妇女工作者队伍。
一是建立岗位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将执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下达,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做到三挂钩,即与评先挂钩、与妇代会主任工资挂钩、与推荐输送干部挂钩,激发了妇女干部的工作热情。广泛开展妇代会“六达标”活动和创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先进县活动,将全市5677个妇代会分为三类,一类抓争先创优,二类抓促进提高,三类抓整顿转化。我们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通过名牌带动、帮扶推动,使每年倒排5%的妇代会得到治理转化,妇代会年创优率保持在35%。同时注重发挥乡镇妇联龙头作用,实施强乡带村战略,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二是建立竞争机制。从1999年开始,在XX县进行基层妇代会主任直选的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竞争方案,明确了竞选标准和方法。竞选妇代会主任要经过妇联业务知识闭卷测试、就职演讲答辩、妇女群众投票三关,最终以总积分高低决定是否被聘用。被聘用者试用期一年,经考核能胜任的,由乡镇党委发聘任书。妇代会主任直选得到了各级党委和妇女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举获得成功。2005年,在XX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时我们在全市推广了迁西妇代会主任经验,全面推行这项工作。迁西县417个村全部实行了妇代会直选换届,2835名妇女报名竞争,有的村还出现了25名妇女竞争妇代会主任的热烈场面,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专门作了专题节目。这次换届全市共有1978名有知识、致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妇女经过竞争脱颖而出进入了妇代会班子,妇女进两委的比例平均达到89.3%,其中迁西县达96%,城市居委会妇代会坚持按期换届,那些政治思想好、热心为妇女服务、善协调、会管理、群众拥护的妇女通过竞争被选进妇代会班子。
三是建立持证上岗机制。对乡镇(街)村(居)妇女干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即乡镇(街)妇联主席持三证,村(居)妇代会主任持四证(技术员证、绿色证书、中专或高中学历证、岗位业务培训证)。到2005年底,乡镇村妇联干部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
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兼职妇女工作者作用,在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她们的同时,制定了碰头制度、汇报、培训、列席执委会议、评比表彰等制度,使她们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妇女工作。另外,我们还发展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现拥有志愿者3500名,成为妇女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坚持组织协调,努力为妇女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培养推荐基层后备女干部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加强对妇女干部的培训。贯彻落实省妇联教育培训规划,以岗位读书活动为载体,举办业务培训和各种竞赛,掀起了学业务、强素质的高潮,每年市、县、乡都分别组织村、居妇代会主任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全省妇联系统岗位读书活动中市妇联荣获最佳组织奖。千余场次的培训及各种竞赛活动,有效提高了基层妇女干部的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向党委和组织部门推荐妇女干部。妇联组织每年定期充实后备女干部人才库,有针对性向组织部门推荐后备女干部,将优秀妇女干部纳入组织部门的视野。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召开女干部座谈会,与组织部门开展使用女干部发展女党员的联查,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五年来,有2000多名基层妇女干部纳入人才库;全市副县(局)级以上女干部119人,县级后备女干部100名;科(处)级女干部1261人;市县乡三级共有137名妇联干部得到交流,76人得到提拔重用,使妇联组织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摇篮和基地。2000年,市妇联荣获河北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荐才奖。
三、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妇联工作不断跃上新水平
五年来,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全市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石,使妇联工作全面开花,“双学双比”、“巾帼建功”被评为全国先进协调组织,儿少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标兵市,维权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基层组织建设为妇女工作注入了活力。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星级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在广大农村和社区得到很好开展;妇联和妇女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市、县、乡、村党委对妇女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保证和支持,加大了工作力度;广大妇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了素质,开拓了眼界;妇女干部素质得到加强,仅去年换届,全市乡级妇联干部提拔的就有23人、交流的有34人;妇联和妇女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不断加强,增强了妇联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五篇:空巢妇女状况调研方案
团10#社区开展全区城乡空巢高龄
女性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加速了工作变动的频繁以及人口的流动,家庭结构也正在由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空巢”高龄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根据上级下发的全区城乡空巢高龄女性状况调研方案,我社区开展空巢高龄女性调研活动,对于空巢高龄妇女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服务、情感需求、权益保障等现状进行摸底。“空巢”家庭存在的问题“空巢”普遍存在孤独感,她们过得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与子女的分居,子女减少了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回家探望的频率低,时间短,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同时,由于老人与他人交往能力逐渐削弱,活动范围和交往圈缩小,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因此产生了孤独感,甚至有的出现了悲观情绪、抑郁症。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压力等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负担。因此对高龄,独居,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来说,“空巢”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构成了直接威胁。
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一)建立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随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
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二)推动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社区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新模式。要求党支部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坚持每天走访,了解老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基层社区认识到“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策和建议 :
(一)加快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二)加强为老服务的队伍建设在增加社区卫生站、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等老年服务设施的同时,要不断壮大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
(三)发展多层次的老年服务事业,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最怕精神孤独、寂寞,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为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四)注重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开展敬老爱老服务、连环联谊、义演义画、定期举办老年歌咏、戏曲、时装表演、摄影等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度和关爱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尊老助老风气 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
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
团10#社区
2012年4月19日
团10#社区开展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下发《关于开展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方案》,我社区通开展了妇女维权工作及平安家庭的创建活动,妇女维权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维权工作的矛盾日益尖锐,也给社区妇联维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妇女维权工作基本情况,加强机制建设,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我们在发挥社区妇联信访网络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利用司法、律师事务所的资源,已在社区建立了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站),形成法律援助网络;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社区妇联按照资源共享和群众需求的原则,以妇女维权站为核心,不拘一格地组建了一批各有特色的维权机构,建立教育型、活动型、服务型的妇女维权点,开发婚姻家庭指导、心理保健指导、再就业指导、妇女法律援助等功能,为社区妇女群众服务,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拓展了妇女维权的内涵和外延,使妇女群众得到了切实的服务。
二、坚持普法教育,提高妇女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妇女维权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是要提高妇女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我们坚持每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以送法到社区和“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制宣传月等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深入社区,大力宣传《宪法》、新《婚
姻法》及司法解释、《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大大提高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社区妇联还利用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服务、案例研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法律知识真正进社区、进家庭,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全社会尊重妇女、爱护儿童,自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
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文明楼”活动,动员市民“做文明人,建文明城”。一是不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正家风,重家教,邻里亲,公德好”为主题开展的家庭文化建设,有效引导了全市广大家庭弘扬传统美德,倡导了社会良好风气。以“邻里情深,温馨万家”为主题的周末义务服务活动得到了城乡众多家庭的响应。社区妇联组织的家庭文艺汇演、家庭运动会、家庭烹饪大赛等活动多姿多彩,推动了全市“家庭文化热”的蓬勃兴起。以“家庭美化,阳台绿化,楼道净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楼创建工作,从引导楼栋居民养成卫生习惯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倡导广大家庭适应时代要求,提升生活品位,在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团10#社区
201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