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母亲洗脚
当今社会,许多子女都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为我们操劳,我们不但不理会,还说他们很烦,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晚上,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一下就坐在沙发上,什么也不想动,我看到妈妈这样真的心痛,于是我就想帮妈妈洗脚,让妈妈的精神恢复一下。我在洗手间拿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水,放在妈妈的脚下,然后帮妈妈脱鞋、袜,把妈妈的脚放进热水里,只见妈妈那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看到妈妈这样,我很高兴。我先用手轻轻地帮妈妈搓着脚面和脚掌,然后搓脚跟和脚踝,最后再搓脚趾。我就这样仔细的搓着,搓来搓去,搓来搓去……直到水脏了,妈妈的脚也干净了。于是我又帮妈妈把脚擦干,最后才倒去脏水。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妈妈呀,我的好妈妈,全世界只有您最疼爱我,想到小时侯跟您吵架,其实都是我的错,您为我付出自己,而我有时却不知珍惜。
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得一点也不假,妈妈请您原谅我从前的一切不是吧!请保留此标记今天起,我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您,我再也不要您为我担心了,我一定好好孝敬您,让您笑口常开,长生不老。
想着想着,我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从惊奇中反应过来,高兴地笑了,笑没了脸上的皱纹,妈妈亲切地说:“妈妈只要你好好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回报了。”我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妈妈笑了。
是洗脚,让我懂得了做父母的辛苦,是洗脚,让我给妈妈带来了欣慰,是洗脚,让我知道了我只要好好学习,就是对妈妈的最大回报。
妈,我不会再辜负了您对我的希望,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来报答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要忽视长辈对我们的爱,我们也要去关爱他们。
第二篇:给母亲洗脚
给母亲洗脚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应聘,老板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给母亲洗过脚吗?
是的,在茫茫人海中,给母亲洗过脚的人又有几多?我更是非常惭愧,我也为人母,就连前几天想给母亲买双鞋子,而在鞋柜面前,面对售货员的询问:“你母亲的脚穿多大尺码的鞋?”我却不知所措,我只好摇头,拿起手机打电话回家,找母亲来问。
唉,母亲已是年过半百、花白头发年龄的人了,我作为长女却从来没有看一下母亲的脚,更不要说给她老人家洗洗脚了。看到上面老板提出的问题,我不仅心里酸酸的,欲哭无泪的感觉,让我脑海里翻腾着的、肠胃里翻滚着的全是关于母亲的故事:
那时一个寒冷的冬天,外面下着大雪,我从外面归来时,棉布做得棉鞋都湿透了,两只脚冻得通红通红的,而当时的农村是不生火炉的,妈妈心疼的把我的脚捂在她怀里,硬是把我冻得红萝卜似的脚捂得暖暖和和的。
又是一个冬天,我的脚生了疮,需要去看医生,体贴的母亲在我去看医生的晚上烧了一大盆热水,把我大半冬没洗的脚泡在了盆里,小心翼翼的给我洗脚,我记得母亲的手很粗,手面上还裂了很多小口,渗着好多血丝丝,我感觉母亲给我搓得脚很舒服,我还记得我的脚很黑,上面长满了厚厚的老灰,而母亲一点儿嫌恶的表情也没有,而是细心地给我洗着脚,用软软的布给我轻轻地擦着脚,当母亲端起那盆乌黑的洗脚水时说了一句:“看你的小脏脚。”母亲的面容是慈爱的,母亲的话里没有一点儿不情愿的意思。我当时是十二岁,我还撒了娇。现在想想,母亲裂满了血口的双手泡在我那黑黑的洗脚水里,是一种怎样的钻心的疼,而当时我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脚很舒服,感觉到很幸福。
日月如梭,我求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忙忙碌碌到了三十多岁了,总是理所当然的接受着母亲的爱和给予,而对母亲最好的回报便是偶尔的回家,或者是在周末的时候给母亲打个电话,这母亲已经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了。
我感谢这位老板,他让我懂得了很多,他让我更爱我的妈妈。他让我懂得了爱妈妈的方式,不是回家拎的大包小包,不是给她一月几百元的钱,而是常回家和她在一起拉拉家常,听听她的絮叨,帮她梳梳头发,剪剪指甲,多牵牵她的手。
我感谢老板,让我懂得了爱并不只是物质上让他们满足,更是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抚摸。
第三篇:给母亲洗脚的感受
丈量时间的爱
—给母亲洗脚有感
上大学以后每年在家里待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向家里的问候也渐渐的少了,对母亲的内疚也越深。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两年前春节所发生的事情。
大年初三那天母亲不小心扭伤了脚,晚上的时候母亲要洗脚,我帮母亲把水倒好后,准备帮母亲洗脚,母亲执意不让我洗,在我一再的坚持下,母亲拗不过我,最终还是让我帮她洗脚。母亲的脚因为常年的劳动脚底上有厚厚的老茧,以前经常看到母亲每次洗完脚后都会剪掉老茧,总是觉得有点夸张,但是真的看到后,才知道母亲这一辈子走过的路,干过的活。母亲的脚比较干燥,在水里泡了一会儿,但是在搓脚心的时候还是很磨手。脚踝因为以前扭伤过显得比别人的大,母亲告诉我这是原来在老家的时候晚上加班因为急着回家照看我在路上不小心摔倒后扭伤的,因为没有去医院看医生留下的后遗症,现在每到下雨刮风的时候母亲的脚就钻心的疼,虽然母亲平时开玩笑说自己就好像一个天气预报员,比央视的天气预报都要准确,但是其中的疼痛只有母亲自己知道。母亲用这双脚背着我去外婆家,用这双脚踩着自行车带我去上学。她用这双脚陪我走过了二十年,让我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帆风顺。他用那并不高的身躯在上学的路上替我挡风遮雨,是她用那并不宽广的背背着我走过千山万水,用那粗糙的双手为我缝补衣服。感觉到了母亲的不自在,抬头看到母亲脸上尴尬的表情。“妈,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小时候你给我洗脸洗脚,现在我大了,帮你洗脚这有什么好尴尬的。”年过半百的母亲双鬓上已添了许多白发,脸上也开始有一些皱纹。
洗完脚后,我发现母亲的脚趾甲长了,便说:“妈,指甲长了,我帮你剪剪吧。”“不用,不用,我自己剪。”母亲忙拒绝。“妈,你的脚扭伤了,不方便,而且,你不是说你眼睛有点花吗?能看到吗?”
扶着母亲坐到床上,扶着母亲的脚,由于脚指甲又厚又硬,我只能从边上一点一点的剪。母亲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以前因为劳动身体有很多的病痛,现在都开始慢慢显露出来,就害怕有一天突然的走不动了,连累你们。”我沉默不语。
母亲,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是你在忙里忙外,如今我已在外生活,儿子也已经长大,但是我知道,你还是在不远万里的家乡为我担心。每次离开家的时候你都是很担心我,让我带着各种吃的,生怕我在路上饿着,我总是推辞。打电话总是问着问那,我总是无所谓的表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也许现在的我还不是很能体会到吧。你说:“娘老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他人父,那时候的我们也许会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牵挂。
人生短短的几十年,父母陪我们也只能走过半百的岁月,但是我们在父母的身边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应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为父母做点事,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第四篇:感恩母亲作文--给妈妈洗脚(推荐)
感恩母亲作文(推荐)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每当望着妈妈筋疲力尽的模样,我想:妈妈太累了,报上说泡脚能驱疲劳,不妨我也来帮妈妈洗洗脚,让她解解乏吧!小时侯,无论我的脚有多脏,妈妈都会帮我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该是我感恩的时候了。于是,我便做起了为妈妈洗脚的准备工作。我先烧了一壶开水,拿来洗脚盆与毛巾,把滚烫的开水倒进盆里,又加了些自来水。紧接着,我又往盆中洒了些花露水,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把一盆洗脚水端到妈妈面前,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吧!” 妈妈疲惫不堪的面容里显出了惊讶:“你怎么想到要帮妈妈洗脚?” “妈妈,《三字经》里不是有句话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能帮父亲温席了,我都十一岁了,难道还不能帮你洗脚吗?” “噢?那可谢谢你了!” “谢什么谢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我长这么大,你不知道帮我洗了多少次脚,我这一次算什么!”我说着便帮妈妈脱下鞋和袜子,让妈妈的脚浸入水中。妈妈的脚冻得通红,显得又瘦又小,脚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茧,有好几个指甲灰白灰白的。我捧着妈妈的脚,从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复搓洗着,并用手捏揉。妈妈的脚经过一番按摩,渐渐地热了起来,水渐渐凉了,我又加了些热水,继续搓揉着„„。过了一会儿,我把毛巾拧干了,把妈妈的脚擦干净。爸爸妈妈对我恩重如山,这情、这债,我是永远无法还清的!我只有平时做个有心人,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关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帮父母做些家务。这些情感回报,对于我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们对我的付出,这,显得太单薄、太渺小了!
第五篇:给父母洗脚
给父母洗脚月的华中科技大学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院 2003 级的学生夏琰感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微妙的变化——自信和快 乐。
夏琰觉得这种变化和寒假里的一项作业有关。在这个寒假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院 2003 级的四百多名新生被要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夏琰完成了她的作业。“太别扭了”,为母亲洗了脚的夏琰这样描述她开始时的感 受。
不只夏琰有这样的感觉,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男生们。“大男人干这事总是不好 意思的”,说话的男生低头垂目的样子,充分注释了他的“羞涩”感受。
“当我在班上传达顾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班里突然静了几十秒,接着大家就窃笑 起来”。曾任一班之长、现任年级团干部的徐亚威回忆,当时大家的感觉一是出 乎意料,二是难以接受,觉得这个作业太形式化,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了。
“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要求,随着顾馨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父母的一封信和 四百多名回家过年的学生,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家庭。年级辅导老师、作业的布 置者顾馨江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半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寒假作业做了吗?”返校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句问话,但回答一般只有“做 了”或者“没有”。“没什么可交流的。不管是洗了的还是没洗的,大部分人觉得 那种感觉不太正常,蛮别扭的。”夏琰说。
尽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脚作业”还是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在一次主 题团会上,诉说的闸门因为某种气氛而打开。“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 时候都哭了。”团干部徐亚威说。洗和不洗就是不一样“他们真的是很害羞的那 种。”黑龙江女孩孙微这样形容她的父母。
同样,孙微和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很“害羞”的。“我一直想给他们洗一次 脚,从放假回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惦记着这件事,但就是开不了口。”
直到那封信的到达。信到家时已经是大年初二。看到信,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推辞。
“晚上 9 点的时候我又提出来了,我说‘妈妈,你看这是学校留的作业,我必须 完成,我得给你洗一次’,她就同意了。”
孙微打来水,母女之间突然什么话也没有了,电视独自响着。妈妈的脚放入水中,孙微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那一瞬间,孙微触到了妈妈脚上粗糙的老皮,“我 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的妈妈真的老了很多。”
孙微说她很久没有和妈妈这么近地接触过了。她从高中开始就住校,学校离家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高三时回去的就更少,回家也只是问父母要钱或拿点日用 品。
脚洗了大约 10 分钟,母女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当时使劲低着头,没敢看我妈,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子连心,我想我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
“我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的很多。我爸爸特别喜欢吃臭豆腐,但我就是闻不 了那个味道,所以我在家时,他再想吃也没吃过一口。洗脚那天,我爸不在家,后来我就走了。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给他补洗一次。”
这个当年高考时发誓东北三省所有大学都不上、一定要离家远点的女孩,忽然觉 得有种和父母亲近的需要: “我返校的时候,他们来送我,我看着他们,眼泪不 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夏琰说,洗过一次觉得好多了,下一次回家再洗的时候,就会觉得舒服很多。她
认为,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需要特意去做的那种,和父母多交流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尽管如此,夏琰在给妈妈洗脚的时候也没敢抬头,她怕自己感情失控。上初中时,老师布置过一个作业:回家对父母说“我爱你”,“当时我觉得怪怪的,我们平时 从不这样表达感情。”憋了很久,夏琰终于在一天晚上突然对正看电视的妈妈说 “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吓了一跳,马上说“我们也爱你。”
“我突然大哭起来,有一种火山爆发的感觉。他们也觉得很突然,很感动。”
可能是不习惯这样的感情表达,或者害怕突如其来的感情冲击,夏琰的爸爸在夏 琰给她妈妈洗脚的时候,飞也似地“逃”到床上。夏琰没能给爸爸洗成。
“洗了以后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作业那么简单,洗和没洗绝对是不一样的。也许 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形式,但如果他们真正为父母洗一次,他们就不会这样说了。” 完成作业的同学如是说。洗脚太做作了
另外一些洗了脚的同学并没把这事看得那么重。尹俊俊说,回到家的第一天就和 妈妈说了,第二天父亲先让他洗了,洗了之后发现很舒服,就每天都让他洗。父
亲是个体户,看到儿子懂得孝敬父母很高兴。尹俊俊的妈妈平时和儿子无话不谈,觉得洗个脚也没什么。
而没有完成洗脚作业的同学有的说是忘记了;有的说是父母认为没有必要,自己 也就没有坚持;有的是自己和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来自湖南岳阳的傅维炎说,没给父母洗脚,是觉得洗脚太做作,太形式化了。自己粗枝大叶的,不会因为洗 次脚就和父母的感情增进多少。
有的同学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个坎儿,将来挣钱了,可以给父母买很多 好吃的,可以照顾他们,但洗脚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
江苏连云港的张家灿反对用这种方式和父母沟通。他说,这个作业他是故意不做 的,而且下次还不会做。因为它太刻意了,对父母的爱不该通过这种强制的方式 来表达。
和张家灿同宿舍的两个男生都赞同他的观点。
“如果到了给父母洗脚时才发现对父母的爱,那这个人就白活了。”张家灿告诉记 者,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父母是做水产生意的,每天披星 戴月,特别辛苦,寒假张家灿每天都去摊位上给父母帮忙。
“对父母的爱应该在平常的小事中体现。”这位个头有 1.90 米的小伙子说。
张家灿说,他和父母应该能够体会对方的情感。他每个周六都给家里打电话,电 话总是响了一两声就通了,他明白那是妈妈守在电话旁等他。农村的和城里的和同学的访谈进行到十多位时,一条规律似乎就显现出来: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 里的学生更难完成作业。让农村的孩子与父母表达或交流情感似乎有点奢侈,或 者说,上了大学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更多隔阂。
来自安徽太和农村的刘栋材没完成作业,因为他一直想找个只有他和父亲在家的 时间,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说出口,但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一直找不到这样的机 会。
父亲在他的印象里是威严的: “小时候没少挨打,所以我从来就不敢和他沟通”。
“对我爸来说,最好的孝顺就是学习好,将来能有出息。我爸希望我们走出农村,所以拼命地让我们上学。”
刘栋材家里还有三个兄妹在读高中,两个在读初中,大哥去年考得不好,今年仍 在复读。刘栋材家是临近几个村惟一一个所有孩子都在上学的家庭,而且所有的 孩子都在远离父母的异地读书。家里十多亩地,劳力只有父母两个,“他们一年 到头都很忙”。
刘栋材有点后悔没有给父亲洗脚。
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借钱读书。他现在读大学完全靠贷款支撑,第一学期贷了五 千多元。平时父亲不让他往家里打电话,怕花钱,但父亲上学期突然来了一趟学 校,走时留下一句话: “你的成绩单是对我最好的孝敬。”
来自湖北房县的席炎炎给当农民的父亲洗了脚。三五分钟草草洗完之后,父亲说 “谢谢”。“谢谢”,是这对父子间绝少使用的词。
“当时我流泪了,觉得很久没有和他那么亲近了。”席炎炎说,“我爸学历低,人 也比较严肃,我和他说不到一块儿。我尽量避免回家,放假我总是最晚离开学校,又最早回来。今年我年初五就回校了。”
席炎炎十多岁丧母,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觉得家里容不下我”,无论什么事,高兴的还是烦恼的,第一个想告诉的决不会是父亲,“我和我爸没有共同语言”。
尽管席炎炎说今年“五一”和暑假都不打算回家,但他其实还是很想爸爸的,也 知道爸爸很想他。“上中学回家时,我爸总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但两个人总也 热闹不起来,实在不行我就用当时的国内外大事来打破僵局,但他对这个也不太 感兴趣,他和我说农村的事,我也没兴趣。”教育似乎彻底改变了这对父子的关 系。
席炎炎说家里常年只有父亲一个人,很孤单,但他还是不想改变和父亲的关系,因为两人都习惯了。
“如果顾老师让我们再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还会给他洗;但要是不布置,我不会主动去洗。”席炎炎说。
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和父母亲亲近很多。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和父母无话不谈。如果觉得有些事父母会不同意,他们一般采取的策略是软磨硬泡、慢慢同化或者 干脆不说。
城里的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文化背 景。已快 20 岁的这些大学生们,不少人在家里还和父母撒娇。一位同学说他不
好好吃饭,都上高一了,妈妈还常常把饭端到他跟前,“就差亲自喂了”。一位家 住武汉的男生,到现在还让妈妈钻进被窝帮他挠痒痒。一位来自贵州的女同学说 她出门上学父母像丢了魂似的,每天不知道做什么好。
而农村家庭的学生更多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显得懂事成熟。他们大多数从初中
开始就在县中学寄宿,很多人七八年没怎么和父母接触,对父母 “敬” 更多于 “亲”。
“洗脚”与人格教育空档
辅导员顾馨江洗脚的想法来自一则广告:一位母亲每晚给老人洗脚,感染了自己的 孩子。当然,受感染的还有顾馨江。2001 年的一个晚上,他坚持给父母洗了脚,那 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突然回家,发现父母的餐桌上只有一碟小萝卡、一碟小 白菜。他突然体会到父母供他上大学的不易,心中有一种愧疚,也有一种责任感。那次洗脚是一次报答,但他也从中找到了一种“成人”的感觉。
“人老脚先老,我给父母洗脚才发现他们确实老了,自己应该挑起家里的重担了。我想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父母双脚的粗糙,从而有所触动。”
顾老师认为,目前的应试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空档,缺乏对学生品格、成人意识、责任感、自我设计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夏琰的母亲任淑玲说,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 她的要求就是学习。“这也?
荒芄趾⒆樱茄把沽Φ奈侍狻!闭馕荒盖姿怠?
任女士承认,夏琰上高中的时候,自己把她管得特别严,好让她一条道奔高考。母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曾经“冷战”达一个星期之久,每天做好饭摆上桌,夏 琰就出来吃,吃完了一推碗就走,谁也不理谁。
但高考成绩优秀的夏琰却在大学第一学期出了问题: 学习跟不上,同学关系紧张,情绪焦虑,心理极不稳定。任女士认为,这是因为以前忙于高考,孩子根本无暇 学习与人交往和应付社会的技巧。
刘栋材的父亲刘炯对孩子的逼迫更近于“残酷”,要求 6 个孩子都必须考前三名。孩子不听话,他就用家里包着铁皮的棍子打。
刘炯说孩子们都挺懂事,上高中时人家的孩子一学期花三四千元,自己的四个孩 子还花不到一千。四个人在县城租了个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平时吃的粮食、青菜 都从家里带,红薯叶子炒炒就是一个菜。刘炯认为,农村孩子的路只有高考,除 了成绩之外,其他的都顾不上了。
新生在人校时都被要求做了心理调查,调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 生普遍觉得活得比较累,不适应大学教学方式,与同学、老师沟通上存在障碍,有严重的失落感。
顾老师说,对有问题的学生,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能起的作用很有限,只能指出 某某学生有心理问题,但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他认为,学生父母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是不应该缺席的。他举国外学校在学生毕 业典礼时邀请父母参加的做法为例,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终身性。他希望更 多地和家长们联系,让孩子和父母情感互动,参与到大学教育中来。在学院四百 多名学生中,有 60%的家庭供养大学生极为艰难,在这种状况下,让孩子体察父 母的艰辛,能够促使其树立成人意识和责任感,而成人意识和责任感正是学习的 动力。
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陈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马加爵”这个 名字。他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现在大学生的封闭和冷漠,认为这种冷漠情绪对培 养高素质人才是很不利的。他觉得,洗脚本是一份很正常的作业,在学生当中引 起这么大反响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关注,本身就说明了某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