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爸爸妈妈洗脚[大全]
给爸爸妈妈洗脚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为母亲尝三年汤药的汉文帝,有为母亲冬天能吃上鱼,躺在冰上用体温把冰化开取鱼的王祥„„他们各个都是仁孝之子。而今人们逐渐淡漠了,所以给我们留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为父母洗脚。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给父母洗脚。我打开水龙头,等到水热后,拿了两个盆接水。我既怕水太热,又怕水太凉,试了好几次,才把水温调好。我又拿了些玫瑰花瓣和一些盐,分别放进两个水盆里,然后端进屋。“爸爸,这是盐水浴,给你泡脚的。妈妈,这是玫瑰花浴,给你泡脚的。”然后让他们把脚放进水里,我拿起香皂,给爸爸洗脚。我用了很多香皂,生怕洗不干净。爸爸笑着说:“我这香皂打算用一个月,照你这么个用法连半个月也用不到了。”我看到爸爸脚后跟有一块茧子,可能是爸爸为承担家庭负担,多年在基建工地上工作的印记,我不禁心里好似有一股暖流流窜周身,好感动。洗完脚爸爸说:“真舒服,要是天天能这样就好了。”我给妈妈洗脚时,妈妈说:“你的小手好嫩呀,真舒服。”妈妈的脚虽然没有爸爸那样粗糙,但是我也能从她的脚上看出她为我的成长付出的辛劳:用这双脚抱着我多次往返在妈妈上下班的路上;领着我在公园里游玩;和我一起在运动场上锻炼身体„„
给爸爸妈妈洗脚,是让我们会感恩,会孝敬父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爸爸妈妈请放心吧,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的恩情。
第二篇:学会感恩作文----给爸爸妈妈洗脚
题目:为爸爸妈妈洗脚 作者:郭立兴 单位:培元小学四年级
给爸爸妈妈洗脚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仿佛听到了那首美丽的童谣,只不过,对于这首童谣,我已经不感到迷惑和费解。现在,我已明白了这首歌的深深含义„„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
那是一个下雨天,爸爸妈妈顶雨去田里收菜。等他们收完菜回到家,雨水已经把他们身上的衣服淋透了,裤腿上和鞋上沾满了黑糊糊的泥巴。看着爸爸妈妈那样子,我忽然有一种想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的想法。我想了想,觉得应该给他们洗一次脚。
说干就干。我先让爸爸在椅子上坐下,打来一盆水放到爸爸脚边,接着开始脱爸爸的的鞋子。这时候,我惊讶地发现,爸爸的脚上裂了好几条口子,看了让人的心直颤。我轻轻地把爸爸的脚放进水盆里,生怕弄疼他。我一边往爸爸的脚上泼水,一边问他热不热。爸爸微笑着说:“不热,不热。正好。”我轻轻地揉搓着爸爸的脚,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又用毛巾轻轻擦干。
接下来,我又给妈妈端水洗脚,本以为妈妈的脚跟爸爸相比肯定会好一些,可是我想错了。我脱下妈妈的鞋。发觉袜子已经湿透了,边上还沾上了泥土,湿漉漉、黏糊糊的。我小心翼翼地替妈妈脱下袜子,发现她的脚已经被雨水泡得脱皮了,惨白惨白的。看着这双脚,我的泪水不禁夺眶面出,一滴一滴落到水盆里。想想:我的父母虽然只有平凡的事业,但是,对我们的爱却是伟大的!从小到大,如果没有了爸爸、妈妈,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吗?我们自己的父母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最疼最爱我们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我一边想一边轻轻揉搓着妈妈的双脚„„
第三篇: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
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1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不错的,母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我的母亲虽然工作辛苦,但却任劳任怨,努力奋斗着。她慈爱,善良,美丽,在我心中我的母亲是最伟大的,是世上最伟大的。
记得在五年级一次考试,我的成绩非常差,只有70多分,我回到家准备接受父亲的惩罚,但我的母亲回来了,她看着我的成绩说:“你尽力了吗?”
“我尽力了。”我沮丧地说。
“恩,去写作业吧,以后要把字写好,你很多题都是因为字烂才丢分的。”母亲安慰着我说。
我的眼里闪着悔恨的泪水,其实很多题都是我没搞懂,才把字写的很烂,甚至让人看不清,希望混过去,没想到……
谢谢您,母亲,您没有像父亲那样不管别的,只看分数,而您是看我的错处,分析我出错的原因。谢谢您抚平一个孩子心灵的创伤。我的母亲是慈爱的。
还有一次,我们从西安回家,下车后,有一个乞丐向我们乞讨,但我想起父亲说过,以前的'乞丐是真乞丐,而现在人们都想不劳而获,所以有80%都是假乞丐。我就拉母亲走,而母亲却拿出10元钱递给乞丐,我小声说:“妈妈,你干嘛给他,说不定他是假乞丐呢!”
“亏你还有同情心,给他们点钱我们也不会饿死,而他们有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笑着说。
过了一会,我看见他在一个面包店里,身边多了一个小男孩,乞丐用钱换了几个面包给小男孩吃。我非常感动,对母亲说:“妈妈,我去给他们捐点钱。”
母亲说:“去吧。”
我急速跑过去给了乞丐我仅有的5元钱,又回到母亲的身边,母亲微笑着。我的母亲是善良的。
母亲呀,您是大树,我是您脚下小草,你教给我许多人生道理,您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我长大后会好好报答您,谢谢您母亲!
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2妈妈对儿女的爱都不一样,就像大树对叶子一样,每一片都不同。有的母亲是温柔的爱,有的母亲是严厉的爱,还有的母亲是默默的爱。而我却不明白妈妈对我的爱。
我才8岁的时候,妈妈就让我独自一个人出门,每次外出都如同考验。慢慢的,我长大了,家中的家务都是我和姐姐做,衣服也是我俩自己洗。我明白,妈妈是想让我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妈妈对我的爱是严厉的。
去年寒假在老家时,我由于水土不服,身上长了很多小痘痘,又疼又痒的睡不着觉。妈妈也陪着我没有合眼。那个晚上,天气很寒冷,我不停的在打喷嚏,“咕—咕—”这时,我那不听话的肚子也开始闹了。我弱弱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妈妈听了,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套上一件外套,准备去厨房给我做饭。我看到妈妈冷的直搓手,心疼的说:“妈,我不饿了,你别去做了。”妈妈却执意给我做夜宵。没过一会儿,妈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竟然一口一口的喂我吃。我入睡了,可当我醒来的时候,妈妈还睁着眼睛抚摸着我的头发……妈妈对我的爱是细心温柔的。
妈妈对我的爱永远不止这些,她对我爱的方式也有更多种。
记得有一次,我们语文考试,我考的很差,不敢告诉妈妈。回家的路上,花儿无精打采的低着头,小草背对着我弯着腰,连鸟儿都停止了歌唱,好像都在无声的指责我:你看看,你考的多差!我心里更加忐忑了。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才考了89分。”“什么?你是怎么考的?”我以为妈妈要骂我了,这时妈妈却说:“你错在哪?是粗心还是不会,是课外题还是课内题?这次既然没考好,下次努力就是了。”我看,妈妈对我的爱,还有包容的一面。
这就是我的母亲,拥有多种表达爱的方式的妈妈。我也爱她!
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作文3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民。她很普通,普通得一走进人群,就再也辨认不出她了。母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爱。这种爱,既广阔无边,又深刻细腻。我每次想起来就不能不激动。
我家有俩个女孩。当姐姐出生时,爸爸觉得有点希望,当又一个女孩降临到这个家时爸爸完全“放手”了。
在我大约9—10岁时,爸爸和妈妈每个月要打一两次架,年幼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长大了,12岁时,当妈妈告诉我时,千般怨万般恨立刻永驻我的心头:为什么我不是男孩?
虽然,我不是男孩,但我不怪任何人,爸爸喜欢男孩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虽然我有一个喜欢男孩的爸爸,但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妈妈的爱让我感到太阳的温暖,春风的和煦,清泉的甘甜。记得有一次,妈妈有病了,连站都站不起来,又何谈做饭,干家务事。
第一天,爸爸很晚回来,妈妈饿了,我把饭热了,放上炕桌,和母亲一起吃饭,可是母亲却连坐都坐不起来,我立刻扶妈妈躺下。看到病魔缠着母亲不肯离开,我心如刀绞,日不忍睹。看到母亲吃不了饭,我悄悄地
走到母亲身旁喂母亲吃饭,母亲看到我好懂事,眼泪从眼角流了卜宋。我和母亲抱在·了一起。这时,我才体会到母亲在我生命中是多么重要。
过了些天,母亲看我好可怜,就从阎王爷中逃了出来。母亲可以做饭了,但还是不行,母亲走了几步就晕了,我看到了母亲的样子,就像雨中的小草一样柔弱的时候,我再次伤心地哭了。
又过了几天,母亲用一种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我的母亲,父亲。让我的父亲明白,女孩也有顽强的一面。
啊!母亲,您是世卜最美丽、最伟大、最高尚、最值得尊敬的母亲!!
第四篇:我给爸爸妈妈洗脚活动方案
《我给爸爸妈妈洗脚、穿鞋子》的方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能用自己的行动为表示对妈妈的感恩之心。
2.能向妈妈说一声感谢的话,以此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绘画的妈妈图像,音乐《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过程:
一、幼儿老师发言:
小朋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我们抚养长大、搀着我们学走路、教会我们学说话、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开展《我为您洗脚穿鞋子》的活动,我知道有的小朋友很好奇,为什么要开展这个活动呢?首先,我们这一主题是《我为您洗脚穿鞋子》在这一主题中我希望你们能知道:
1、父母长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能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尊重和体贴,懂得长大后要回报长辈的养育之恩。
2、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关爱长辈、关系帮助同伴。
3、乐意做大家的小帮手,积极为大家服务,为集体做好事。
根据主题要求觉得给爸爸妈妈洗脚穿鞋子的活动能给幼儿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孩子们分享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小故事,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三、孩子们分享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四、老师提出要求:回家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脚穿鞋子。
五、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陈集小学幼大班
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第五篇:给父母洗脚
给父母洗脚月的华中科技大学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院 2003 级的学生夏琰感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微妙的变化——自信和快 乐。
夏琰觉得这种变化和寒假里的一项作业有关。在这个寒假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院 2003 级的四百多名新生被要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夏琰完成了她的作业。“太别扭了”,为母亲洗了脚的夏琰这样描述她开始时的感 受。
不只夏琰有这样的感觉,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男生们。“大男人干这事总是不好 意思的”,说话的男生低头垂目的样子,充分注释了他的“羞涩”感受。
“当我在班上传达顾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班里突然静了几十秒,接着大家就窃笑 起来”。曾任一班之长、现任年级团干部的徐亚威回忆,当时大家的感觉一是出 乎意料,二是难以接受,觉得这个作业太形式化,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了。
“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要求,随着顾馨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父母的一封信和 四百多名回家过年的学生,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家庭。年级辅导老师、作业的布 置者顾馨江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半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寒假作业做了吗?”返校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句问话,但回答一般只有“做 了”或者“没有”。“没什么可交流的。不管是洗了的还是没洗的,大部分人觉得 那种感觉不太正常,蛮别扭的。”夏琰说。
尽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脚作业”还是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在一次主 题团会上,诉说的闸门因为某种气氛而打开。“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 时候都哭了。”团干部徐亚威说。洗和不洗就是不一样“他们真的是很害羞的那 种。”黑龙江女孩孙微这样形容她的父母。
同样,孙微和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很“害羞”的。“我一直想给他们洗一次 脚,从放假回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惦记着这件事,但就是开不了口。”
直到那封信的到达。信到家时已经是大年初二。看到信,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推辞。
“晚上 9 点的时候我又提出来了,我说‘妈妈,你看这是学校留的作业,我必须 完成,我得给你洗一次’,她就同意了。”
孙微打来水,母女之间突然什么话也没有了,电视独自响着。妈妈的脚放入水中,孙微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那一瞬间,孙微触到了妈妈脚上粗糙的老皮,“我 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的妈妈真的老了很多。”
孙微说她很久没有和妈妈这么近地接触过了。她从高中开始就住校,学校离家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高三时回去的就更少,回家也只是问父母要钱或拿点日用 品。
脚洗了大约 10 分钟,母女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当时使劲低着头,没敢看我妈,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子连心,我想我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
“我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的很多。我爸爸特别喜欢吃臭豆腐,但我就是闻不 了那个味道,所以我在家时,他再想吃也没吃过一口。洗脚那天,我爸不在家,后来我就走了。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给他补洗一次。”
这个当年高考时发誓东北三省所有大学都不上、一定要离家远点的女孩,忽然觉 得有种和父母亲近的需要: “我返校的时候,他们来送我,我看着他们,眼泪不 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夏琰说,洗过一次觉得好多了,下一次回家再洗的时候,就会觉得舒服很多。她
认为,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需要特意去做的那种,和父母多交流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尽管如此,夏琰在给妈妈洗脚的时候也没敢抬头,她怕自己感情失控。上初中时,老师布置过一个作业:回家对父母说“我爱你”,“当时我觉得怪怪的,我们平时 从不这样表达感情。”憋了很久,夏琰终于在一天晚上突然对正看电视的妈妈说 “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吓了一跳,马上说“我们也爱你。”
“我突然大哭起来,有一种火山爆发的感觉。他们也觉得很突然,很感动。”
可能是不习惯这样的感情表达,或者害怕突如其来的感情冲击,夏琰的爸爸在夏 琰给她妈妈洗脚的时候,飞也似地“逃”到床上。夏琰没能给爸爸洗成。
“洗了以后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作业那么简单,洗和没洗绝对是不一样的。也许 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形式,但如果他们真正为父母洗一次,他们就不会这样说了。” 完成作业的同学如是说。洗脚太做作了
另外一些洗了脚的同学并没把这事看得那么重。尹俊俊说,回到家的第一天就和 妈妈说了,第二天父亲先让他洗了,洗了之后发现很舒服,就每天都让他洗。父
亲是个体户,看到儿子懂得孝敬父母很高兴。尹俊俊的妈妈平时和儿子无话不谈,觉得洗个脚也没什么。
而没有完成洗脚作业的同学有的说是忘记了;有的说是父母认为没有必要,自己 也就没有坚持;有的是自己和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来自湖南岳阳的傅维炎说,没给父母洗脚,是觉得洗脚太做作,太形式化了。自己粗枝大叶的,不会因为洗 次脚就和父母的感情增进多少。
有的同学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个坎儿,将来挣钱了,可以给父母买很多 好吃的,可以照顾他们,但洗脚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
江苏连云港的张家灿反对用这种方式和父母沟通。他说,这个作业他是故意不做 的,而且下次还不会做。因为它太刻意了,对父母的爱不该通过这种强制的方式 来表达。
和张家灿同宿舍的两个男生都赞同他的观点。
“如果到了给父母洗脚时才发现对父母的爱,那这个人就白活了。”张家灿告诉记 者,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父母是做水产生意的,每天披星 戴月,特别辛苦,寒假张家灿每天都去摊位上给父母帮忙。
“对父母的爱应该在平常的小事中体现。”这位个头有 1.90 米的小伙子说。
张家灿说,他和父母应该能够体会对方的情感。他每个周六都给家里打电话,电 话总是响了一两声就通了,他明白那是妈妈守在电话旁等他。农村的和城里的和同学的访谈进行到十多位时,一条规律似乎就显现出来: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 里的学生更难完成作业。让农村的孩子与父母表达或交流情感似乎有点奢侈,或 者说,上了大学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更多隔阂。
来自安徽太和农村的刘栋材没完成作业,因为他一直想找个只有他和父亲在家的 时间,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说出口,但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一直找不到这样的机 会。
父亲在他的印象里是威严的: “小时候没少挨打,所以我从来就不敢和他沟通”。
“对我爸来说,最好的孝顺就是学习好,将来能有出息。我爸希望我们走出农村,所以拼命地让我们上学。”
刘栋材家里还有三个兄妹在读高中,两个在读初中,大哥去年考得不好,今年仍 在复读。刘栋材家是临近几个村惟一一个所有孩子都在上学的家庭,而且所有的 孩子都在远离父母的异地读书。家里十多亩地,劳力只有父母两个,“他们一年 到头都很忙”。
刘栋材有点后悔没有给父亲洗脚。
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借钱读书。他现在读大学完全靠贷款支撑,第一学期贷了五 千多元。平时父亲不让他往家里打电话,怕花钱,但父亲上学期突然来了一趟学 校,走时留下一句话: “你的成绩单是对我最好的孝敬。”
来自湖北房县的席炎炎给当农民的父亲洗了脚。三五分钟草草洗完之后,父亲说 “谢谢”。“谢谢”,是这对父子间绝少使用的词。
“当时我流泪了,觉得很久没有和他那么亲近了。”席炎炎说,“我爸学历低,人 也比较严肃,我和他说不到一块儿。我尽量避免回家,放假我总是最晚离开学校,又最早回来。今年我年初五就回校了。”
席炎炎十多岁丧母,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觉得家里容不下我”,无论什么事,高兴的还是烦恼的,第一个想告诉的决不会是父亲,“我和我爸没有共同语言”。
尽管席炎炎说今年“五一”和暑假都不打算回家,但他其实还是很想爸爸的,也 知道爸爸很想他。“上中学回家时,我爸总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但两个人总也 热闹不起来,实在不行我就用当时的国内外大事来打破僵局,但他对这个也不太 感兴趣,他和我说农村的事,我也没兴趣。”教育似乎彻底改变了这对父子的关 系。
席炎炎说家里常年只有父亲一个人,很孤单,但他还是不想改变和父亲的关系,因为两人都习惯了。
“如果顾老师让我们再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还会给他洗;但要是不布置,我不会主动去洗。”席炎炎说。
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和父母亲亲近很多。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和父母无话不谈。如果觉得有些事父母会不同意,他们一般采取的策略是软磨硬泡、慢慢同化或者 干脆不说。
城里的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文化背 景。已快 20 岁的这些大学生们,不少人在家里还和父母撒娇。一位同学说他不
好好吃饭,都上高一了,妈妈还常常把饭端到他跟前,“就差亲自喂了”。一位家 住武汉的男生,到现在还让妈妈钻进被窝帮他挠痒痒。一位来自贵州的女同学说 她出门上学父母像丢了魂似的,每天不知道做什么好。
而农村家庭的学生更多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显得懂事成熟。他们大多数从初中
开始就在县中学寄宿,很多人七八年没怎么和父母接触,对父母 “敬” 更多于 “亲”。
“洗脚”与人格教育空档
辅导员顾馨江洗脚的想法来自一则广告:一位母亲每晚给老人洗脚,感染了自己的 孩子。当然,受感染的还有顾馨江。2001 年的一个晚上,他坚持给父母洗了脚,那 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突然回家,发现父母的餐桌上只有一碟小萝卡、一碟小 白菜。他突然体会到父母供他上大学的不易,心中有一种愧疚,也有一种责任感。那次洗脚是一次报答,但他也从中找到了一种“成人”的感觉。
“人老脚先老,我给父母洗脚才发现他们确实老了,自己应该挑起家里的重担了。我想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父母双脚的粗糙,从而有所触动。”
顾老师认为,目前的应试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空档,缺乏对学生品格、成人意识、责任感、自我设计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夏琰的母亲任淑玲说,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 她的要求就是学习。“这也?
荒芄趾⒆樱茄把沽Φ奈侍狻!闭馕荒盖姿怠?
任女士承认,夏琰上高中的时候,自己把她管得特别严,好让她一条道奔高考。母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曾经“冷战”达一个星期之久,每天做好饭摆上桌,夏 琰就出来吃,吃完了一推碗就走,谁也不理谁。
但高考成绩优秀的夏琰却在大学第一学期出了问题: 学习跟不上,同学关系紧张,情绪焦虑,心理极不稳定。任女士认为,这是因为以前忙于高考,孩子根本无暇 学习与人交往和应付社会的技巧。
刘栋材的父亲刘炯对孩子的逼迫更近于“残酷”,要求 6 个孩子都必须考前三名。孩子不听话,他就用家里包着铁皮的棍子打。
刘炯说孩子们都挺懂事,上高中时人家的孩子一学期花三四千元,自己的四个孩 子还花不到一千。四个人在县城租了个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平时吃的粮食、青菜 都从家里带,红薯叶子炒炒就是一个菜。刘炯认为,农村孩子的路只有高考,除 了成绩之外,其他的都顾不上了。
新生在人校时都被要求做了心理调查,调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 生普遍觉得活得比较累,不适应大学教学方式,与同学、老师沟通上存在障碍,有严重的失落感。
顾老师说,对有问题的学生,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能起的作用很有限,只能指出 某某学生有心理问题,但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他认为,学生父母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是不应该缺席的。他举国外学校在学生毕 业典礼时邀请父母参加的做法为例,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终身性。他希望更 多地和家长们联系,让孩子和父母情感互动,参与到大学教育中来。在学院四百 多名学生中,有 60%的家庭供养大学生极为艰难,在这种状况下,让孩子体察父 母的艰辛,能够促使其树立成人意识和责任感,而成人意识和责任感正是学习的 动力。
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陈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马加爵”这个 名字。他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现在大学生的封闭和冷漠,认为这种冷漠情绪对培 养高素质人才是很不利的。他觉得,洗脚本是一份很正常的作业,在学生当中引 起这么大反响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关注,本身就说明了某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