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权益保障案

时间:2019-05-13 15: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嫁女权益保障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嫁女权益保障案》。

第一篇:外嫁女权益保障案

外嫁女权益保障案.(2001)1

案情简介:2001年10月,某村20多名外嫁女分别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村村民委员会付清1997年至2000年(不等)的股份分红款,并要求确认原告2001年后的股权。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梁某作为世居村民,属于村集体的一分子,对于1988年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后的补偿款,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权利。尽管原告于1989年出嫁,但其户籍仍未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关精神,原告结婚后应与其他村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款及村集体财产有同等的权利。1994年,被告根据村股份合作制章程,以原告已出嫁为由,剥夺了原告获得股份分红的权利,该草案既没有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因此被告依据上述草案规定,剥夺原告股份分红权益的理由不成立,被告理应向原告发放同等的红利。由于原告梁某对1999年以前分红权利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法律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不受法律保护;且2001年的股权要等集体资产的股份制改造和重新确权工作完成后再确定。故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付清1999年度及2000年度的股份分红2400元给原告梁某。此案判决后,原被告均没有提起上诉

分析参考:平等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和价值之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在法律上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才能够从底线的意义上充分体现出对妇女的肯定,也才有可能在“形式上的公正”基础上实现“事实上的公正”。中国妇女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拨妇女干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新中国陆续颁布了《婚姻法》、《选举法》、《继承法》、《民法》、《刑法》等十余部基本法,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了40余种行政法规与条例,地方政府制定了80余种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现在,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对平等的内容平等的实现都作出了规定,如果平等受到破坏,法律就会对不平等的现象得以纠正和恢复。

要使法律的价值得以实现,就需要在具体的权利层面上要作出实质的确认和救济性规定;在歧视妇女和侵害妇女权益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具备到位、通畅、有效补救渠道。

另外,该案还涉及到我国乡土社会民俗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问题,当民俗和法律不一致时,应以国家法作为判断是非的准则。1本案例资料摘自于: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第二篇:《佛山市外嫁女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摘要

附件四:调研报告参考样板

《佛山市外嫁女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摘要

张开泽

《佛山市外嫁女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是2007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立项项目(课题编号为22-2-1)。课题组成员历时两个多月,走访了市及禅城、南海、顺德三区、镇三级妇联、法院、农办(委)、信访等部门,尤其是南海区作为调查重点,与部分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嫁女进行了交流,并借用现成的调查资料(主要是2006年9月中共佛山市委员会对佛山五区所作的佛山市出嫁女权益情况调查)。掌握了我市外嫁女权益权益保障的基本情况,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处理纠纷的困境,然后通过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社会学分析方法与法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一、主要内容

(一)外嫁女及佛山市外嫁女权益纠纷的基本情况

1、外嫁女的概念

外嫁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外嫁女”专指与村外人结婚、户口仍留在本村或户口迁出后又回迁到本村的妇女,其对象仅为妇女,即前文所指的“标准型的外嫁女”。广义的“外嫁女”,除上述妇女外,还包括上述人员计划内生育的子女。本文所用的外嫁女概念是广义上的。

2、佛山市外嫁女的基本情况

据2006年佛山市五区向中共佛山市委员会提供的《关于维护农村外嫁 1 女及其权益情况的汇报》分析,户口未外迁的外嫁女人口所占比例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关系密切,呈现收入越高,所占比例越大的规律。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外嫁女户口外迁的重要因素。而顺德、禅城、南海三区外嫁女问题解决得较好,原因与该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起步较早、改革较成熟有关。但禅城、南海两经济较发达的区完全未享有村民待遇的比例仍较高,显示了外嫁女问题的复杂性。从全市看,我市的外嫁女权益保障任务仍十分艰巨。

3、佛山市外嫁女权益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形成路径

外嫁女权益纠纷有如下几种法律类型: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和宅基地分配权纠纷;二是征地补偿款分配权纠纷;三是股份分红权纠纷;四是村集体福利纠纷。

而外嫁女权益纠纷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产生:一是借助村民大会通过的股份章程(即所谓的村规民约)剥夺外嫁女的权益;二是通过村民大会临时对某一具体的分配事项进行表决而剥夺外嫁女某项权益;三是直接由村委会负责人或村民小组组长临时自行决定取消外嫁女某项具体权益,其依据一般是村民长期形成的某方面的传统而不是明确的村规民约。

(二)外嫁女权益纠纷的成因分析

鉴于目前社会上人们对外嫁女权益纠纷成因的认识较为模糊,如对外嫁女权益纠纷成因不深入,其结果自然是不能对症下药。故本课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作了深入分析,概括为几方面:

1、传统观念是外嫁女处于弱势地位的思想基础。因“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外嫁女的弱势地位使其无法行使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其权益 2 被排挤、被剥夺,外嫁女权益纠纷问题由此而生,但在现代行政和现代司法可对传统观念产生强烈克制的社会背景下,“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与外嫁女权益纠纷问题的生成并不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2、法律救济手段不足是外嫁女法定权利克减为法益性权利的表层原因。从我市情况来看,对外嫁女权益保护,存在行政救济途径效果不佳、司法救济途径遇阻情形,外嫁女法定权利并未受到法律规范的系统保护,所以可将外嫁女的权利称为“法益性权利”。外嫁女们的法定权利被克减为法益性权利,决定了其救济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直面与外嫁女相关的法律制度性冲突问题。

3、法律制度性冲突:外嫁女权益纠纷产生的深层原因

一是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理解存在两种集体观的冲突。多数村民主张适用的是“集体所有的集体观”,这种集体观所反映的是政治特征,而不是民法特征:所有人资格的取得是基于宪政的原因或政治上的决定,“所有人”无需对等付出,而取消所有人的资格也无需对其进行对等补偿或赔偿;外嫁女主张经济利益的背后则是一个“全体村民共有的集体观”,这种集体观具有显著的民法特征:妇女在出嫁前在本村的土地上有其一定的份额,妇女外嫁离开该集体时,她就有权要求分割,任何人无权凭空剥夺其所有。

二是现存的农村户籍制度存在市场经济与宗法社会身份界定规则的冲突。农村农民的成员资格不是单纯的血缘、情感的联系,而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户口、村民待遇。如果类比宗族,上户口有些类似上族谱,村民待遇好比宗亲待遇,但由于实行集体经济而有更多的经济内涵。为村集体或全体村民所担忧的是,如果依现行法律任由妇女婚后户口不迁走,则经济相对 3 发达地区的村集体成员必然会急剧膨胀,村集体的发展前景受到威胁。因此,女方所在的村集体来说,它所承担的不完全是一种法律义务,实质上它更是一种“区际共富”的国家义务或政治义务。

三是农村集体财产分配制度出现按劳分配变为按身份分配转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村集体的财产和利润是通过按身份分配的方式分配到村成员手中的。因此外嫁女们的身份问题却成了村集体或村民与外嫁女们之间争论的焦点,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缺陷使得身份之争通常会超出法律的框架范围,争论的结果也就往往会视村集体或村民与外嫁女们之间力量对比而有所不同,而在个别已经通过村规民约明确外嫁女不能参加村分配的村集体,争论的焦点也就演变为应如何界定外嫁女的问题,即使村规民约甚至是地方政府对外嫁女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外嫁女们也会对该界定的合法性提出异议。

四是村民自治制度存在自治的自由与制约的冲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大会极大的自由。在村民大会上,人数比例占多数的村民凭借村民自治制度赋予他们的自由,按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村规民约”(章程),“合法”地剥夺了人数比例占少数的外嫁女们村集体收益的分配权。村民自治制度的运作出现了与该制度设置的初衷相违的结果,但可以肯定,问题不是出现在村民自治制度本身,而是在村民自治制度的运作上。

五是有关农村外嫁女权益的立法制度存在规则制定的统一与分散的冲突。《土地承包经营法》、《物权法》、2005年修改后《妇女权益保障法》以确权性的规则,明确了农村妇女尤其是外嫁女的各种法律权益,充分体现了 4 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但1994年9月通过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确立了外嫁女合法权益保护的双重必要条件:“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确权性规则也就转换成限制性规则。虽然2007年广东省重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废除了对外嫁女权益的限制性规则,但我市各区政府原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尚未及时清理,其对外嫁女权益限制性而非确权性的规则仍在生效,客观上为外嫁女权益的实现增加了障碍。

(三)处理外嫁女权益纠纷案件应遵循的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要求在围绕着农村外嫁女问题的立法设计上,不以男、女性别的差异作为权利设置的标尺和界限,当实体权利没有区分男、女差异的必要时就应该不突出男、女性别差异,否则就构成性别歧视。所以,在外嫁女的问题上,法律性文件的偏颇规定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措辞不当,而是对宪法理念和立法原则的错误理解所致。

2、尊重村民自治与依法监督审查相结合原则。村民自治是我国一项带有重大宪政改革色彩的宪法原则,它确立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但尊重村民自治并不等于不能监督、审查自治的具体内容,自治是有限度的。只有对村民自治作合理限制和监督,才能既保证村民拥有真正的自治权,又可防止村集体滥用权利。

3、按法律基本原则和立法本意保障外嫁女权益原则。在对外嫁女权益纠纷进行行政执法和司法时,针对外嫁女权益纠纷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阶位的法律法规的效力,按法律基本原则、立法本意,对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矛盾的法律依据进行有鉴别、有针对性的适用,确保外嫁女的合法权益。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因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外嫁女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农村外嫁女权益纠纷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在处理中必须贯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佛山市农村外嫁女权益保障的三大思路

鉴于外嫁女权益保障问题的复杂性,本课题研究不企求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而是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从三方面作务实的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一是对现实已经出现的外嫁女权益纠纷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应对?二是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减少外嫁女权益纠纷?三是未来的外嫁女权益保障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1、主张国家权力的全面介入,建构外嫁女权益保障体系

一是发挥市、区两级人大机构的监督指导作用。审查、清理政府、村集体有关外嫁女权益不适当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村规民约。尤其是对村规民约,可考虑形成人大审查核准生效制度:规定规范性文件通过前报人大审查指导,通过后报人大核准备案生效。而在该制度实施前,可由市人大牵头,市信访、民政、农业、妇联等部门组成执法检查专责小组,对村规民约、股份制章程、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以从源头上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

二是健全行政保障机制,加强直接式的行政保障。可争取在我市对外嫁女案件的司法运行程序进行改革试点,由市人大、行政、司法多个国家机关联合发文,对外嫁女案件的司法救济制定法定程序,即:行政裁决-―法院两审终审制。具体可参照《劳动法》的设计:外嫁女权益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裁决,行政裁决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 6 不服行政裁决的,在法定期限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以民事案件受理。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至于行政裁决机构,可考虑由市信访、民政、农业、妇联等部门联合组成。

三是司法救济机制

在目前情况下,对农村外嫁女应实行有限保护,即人民法院并非一概保护,而是根据各地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现行地方性法规、人们的可接受度等因素,实行有限保护。村规民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纯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分配性质的村规民约;二是在经营、分配性质中包含了社会管理性质在内的村规民约;三是单纯的社会管理性质的村规民约。法院对外嫁女案件的受理仅限于针对第一种村规民约。对于第二、三种情况则不属外嫁女民事纠纷案件的范畴,而应由行政机关结合国家法律和地方规范性文件协调处理。

2、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外嫁女权益保障一种创新与探索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应是解决外嫁女权益纠纷的历史性机遇,然而,由于处于探索阶段的农村股份合作制仍然是一个折衷的产物,它是多种权益综合妥协平衡的结果,所以股份合作制推行的前几年,我市外嫁女权益纠纷呈现出爆发迹象。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只要是进行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并且改革较完善的地区,外嫁女权益纠纷就少,只要没有进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或改革不完善的地区,外嫁女权益纠纷就多,这说明农村股份合作制与农村现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我们应充分肯定农村股份合作制对外嫁女权益保障的积极意义,推行前期外嫁女权益纠纷增多的原因不在于农村股份合作制本身,而在于农村股份合作制作为新生事物存在一个不断完 7 善的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对全市农村作全面调查,摸清外嫁女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涉及外嫁女权益的内容,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政策,作出统一的原则上的规定。

3、农村城市化可彻底化解外嫁女权益纠纷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市民化;二是加强城市规划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的统一管理;三是改革原有的农村福利制度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四是改革村委会管理体制为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此外,解决好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封闭性问题:明确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份公司的法律地位,实现对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工商登记注册;创造良好的股权流转条件,培育健全的股权流转机制,建立规范的股权流转管理制度,确定合理的股权流转范围,逐步实现股权的资本化、社会化。

二、理论创新

农村外嫁女的权益纠纷现象是一种由社会观念、经济利益、法律保障不足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外嫁女权益法律保护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观念对外嫁女权益的排斥力仍很强,本课题首次提出,外嫁女权益实质上仍属一种“法益性权利”,即是一种“难以甚至有时是不能获得法律保护的法定权利”。

前沿性:目前农村外嫁女的权益理论的研究,多从观念或从加强地方立法的角度入手,尚未有人从制度的视角审视来外嫁女问题以及通过制度创新来消解外嫁女权益保护问题。

创新性:强调外嫁女权益保障体系的建构,包括立法规范机制、行政保障机制、司法救济机制;肯定了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制对外嫁女权益保障的创 8 新与探索;指出农村城市化是一种彻底化解外嫁女权益纠纷的思路。

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在实践上,通过对佛山市农村外嫁女的权益保护实践的调查和研究,为市委和市政府完善和处理农村外嫁女权益问题提供妥当、合理、合法和可行的决策参考意见

在理论上,研究探索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普遍性的规律,概括出对我国外嫁女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在观念上,促使我们从制度的视角正确认识外嫁女权益保护问题,改变人们过去普遍存在的两种极端片面看法:一是指责村、村委会、甚至指责政府、司法部门违法漠视外嫁女权益的看法,二是指责农村外嫁女无理取闹的看法。以一种冷静、理智、改革的心态看待、研究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的制度问题,无疑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本报告于„年„月被市委宣传部首次采纳

作者简介:张开泽,1968年„月生,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第三篇:欢迎外嫁女致辞

热烈欢迎东山沟外嫁女回娘家致辞

凤凰回乡夏增色 群花聚首醉东山!

大家好!我作为蔡家沟党支部书记以东山沟全体父老乡亲代表身份热烈欢迎我们东山沟嫁出去的大姑大姐、小妹小侄女们回娘家,祝福你们阖家安康,家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酷暑已近,热浪袭袭,但是热浪挡不住我们的思恋,在今天这个好日子里,我们终于把大家盼来了。在此,我代表东山沟村的父老乡亲,向你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东山沟村欢迎你们的回来,而且是永远欢迎你们回娘家!

故乡是一杯茶,总是带有那么一点甘甜,却不会愈冲愈淡;故乡是一种习惯,就像是吃惯了的家乡饭,远远胜过酒店的大餐;故乡让我们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就像我们会在端午节想起东山沟的粽子,看到路边的山羊会想起小时候的放羊;故乡是我们永远属于那一方土地的印记。古代诗人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谢同时也欢迎大家回家一聚,看看你们牵挂的爹娘及亲人,看看养育你们的故土,看看我们东山沟的变化。我们有血溶于水的亲情,我们是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与时俱进,谱写出我们东山沟村朴实和谐的乐章!

在东山沟村你们早已远去的青春岁月里,有过金色的年华,也有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还有着和谐优美的旋律,我希望大姨大妈姐妹们要和东山沟的家人,常沟通,勤来往.有喜同贺,有难同帮,把我们东山沟共同营造成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亲情永驻的乡村,让我们以有东山沟村这个大家庭而骄傲。

今天,大家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做着什么工作,都在百忙中来参加此次聚会,你们虽然离开东山沟村,但你们却时时刻刻想念这里,这就是淳朴地,浑厚地,一生也不忘怀的亲情。

我希望大家把我们东山沟优良的传统精神,仁爱、孝顺、团结,自强不息,传播到你们婆家,并在那发扬光大。我也希望我们东山沟嫁出去的大姨大妈、姐妹们在他乡孝敬好公婆、扶持好丈夫,照顾好儿女,做一个好婆婆、好母亲、好妻子。

生身养育功恩大,聚会祝福表爱心,最后我以蔡家沟书记和东山沟村代表的身份,祝你们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快乐永远伴随着你们!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因为这里是你们永远的快乐娘家。

谢谢大家!

蔡家沟村委党支部书记:张部义

2018年7月20日

第四篇:人力资源外包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

人力资源外包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

【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于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将一些岗位进行外包。我国的劳动法和劳务派遣制度逐渐完善,但是现实中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根本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

一、人力资源外包和劳务派遣的定义

人力资源外包,指企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基础性,重复性、通用性的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进而对外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内降低用工成本以及完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的一种制度。

劳务派遣,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也叫员工外派,是指派遣劳工与劳务派遣机构订立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作为劳动者并不在派遣机构工作,而是被派遣到用工单位,按照约定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这种用工不同于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它涉及三方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员工来说,都是与以往不同的。

在许多企业、事业单位,由于成本的控制、编制的限制,一些基础的岗位,如保安、保洁员等会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这里的外包就涉及到劳务派遣的知识。一方面各企业单位用工是否规范,另一方面作为派遣员工,他们的工资是否达到相同或者类似岗位的基本水平、社会保险的缴纳是否及时等。

二、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工作岗位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temporary(临时性)、auxiliary(辅助性)以及alternative(替代性)。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工只能在这三性的工作岗位上。最初的《劳动合同法》颁布时并没有明确规定何为“三性”岗位。目前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这样规定,临时性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工作岗位指非主营业务所设立的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在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属于替代性工作岗位。在现实中,许多企业都存在大量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现象,处于相对弱势的劳务派遣工,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很难通过有效的途径,得到法律的帮助。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资分配的原则,即遵循按劳动多少进行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点得,对于同工必须同酬。实现劳动平等的基础是同工同酬,也是劳动者付出劳动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劳务派遣制度中,作为劳动者付出劳动力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工资,同样应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现实中,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益根本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很多人工资被克扣了。

当然这不仅仅是我国的现状,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最主要的是这类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市场环境比较杂乱,用工法律法规不是特别完善的今天,劳动者维权的进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的总结

(一)法律不完善、监管机制欠缺

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政策实施后,相关的法律政策进程缓慢,这一块的法律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方面,在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上,作为外包的双方,他们的权利及义务法律关系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目前也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很难找到明确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缺乏第三方监管,没有第三方的监管,企业、单位在用工不规范的时候就得不到制止和惩罚。

(二)用工泛滥,权益难保障

近几年人力资源外包发展比较迅速,尤其对于一些竞争能力较差,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严格控制人力成本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积极采用外包的政策,使企业内部管理得到改善。

根据调查,企业使用的被派遣劳工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百分之十,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严重,更不要说对员工实施福利政策。派遣员工维权意识淡薄,另外他们维权的途径也有限,多数派遣员工并没有加入企业内部的工会,即使加入也并没有多大用处。工会的职能很多,但是在现阶段工会组织并没有发挥它本应该有的功能,工会的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四、维护劳动者权益,提出若干条建议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虽然目前《劳动合同法》重新修订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已经实施,而今对于解决滥用劳务派遣制度问题,这两部法律规范的规定所涉及到的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和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对劳务派遣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

1.对劳务派遣机构进行一定的限制,通过采用新的方法例如用保障金制度来淘汰一些非正规的劳务派遣机构,改善外包的大环境,进而保护劳工的合法权益。

2.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的权利,细化同工同酬的标准,尽管劳务派遣工是非正式用工,但企业不能对他们有所歧视而克扣他们工资,减少相关的福利,逃避相关的税费。

3.劳务派遣制度设立很重要,对其监督管理也不能松懈。只有在透明的监督管理体制下企业才会规范用工,劳务派遣机构才会正常工作,劳动者的权益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另外如何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4.实地调研采访劳务派遣工,深入了解各企业的现状,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和反馈,适时出台新的政策和规定弥补现有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进而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企业各项用工制度的规范

1.同岗同工,规范用工

作为企业,用工的第一条就是符合法律规范。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务派遣用工要遵循三性,企业存在同岗不同工是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若企业存在这样的情况,应当制定方案做出改变。可以将非正式用工改为正式用工,不然企业很有可能存在用工风险,受到一定的惩罚,引发不必要的劳动冲突。

2.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比例

劳务派遣有关规定明确表示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公司,其用工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超过这个比例企业应当在2年内做出调整,使其比例降低到10%以下。否则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大多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远超过这个比例,要想在2年内大幅下降,一方面需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减少需要使用派遣劳工的岗位的岗位,另一方面可以对劳务派遣工进行考核,筛选出优秀的员工,进而转为正式用工。

3.薪酬方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派遣劳工有权获得同种报酬的权利,因此企业应当落实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本单位所使用的派遣劳工,其工资水平与同类岗位其他员工应当相同,另外要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事先约定好,在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时,被派遣劳工的社会保险缴纳相关手续由劳务派遣单位为其办理。企业和劳动者都要积极的关注薪酬的各项实施的落实,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实现。

4.各项协议和合同的签订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和规范

各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首先要审核一下所走的程序是否合法,另外相关协议合同内容也要合法。在选择劳务派遣单位时应当选择符合规定、依法设立的单位,与派遣劳工及时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协议条款进行详细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也要特别明确。

5.依法降低用工比例,妥善处理后续问题

在劳务派遣用工降比过程中鼓励用工单位对服务类岗位及其他辅助性岗位进行业务外包,减少劳务派遣用工,依法处理后续转移接续工作。

(三)劳工意识觉醒,积极加入相关组织

1.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注意收集证据,向有关部门反映。

2.积极加入工会。工会会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入工会,会给员工多了一重保障,工会会代表员工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

五、总结人力资源外包下派遣工的劳动保障现状以及对企业的建议

派遣劳工工资不高,社会保障水平低,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缴纳费用基数低,甚至不缴纳。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应当改变刻板的观念,人力成本不应当只是作为一种费用,也是一种特别的投资,在未来企业中,人才才算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实施外包政策可以节省费用,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企业应该培养自己的优秀人才。所以不是什么方法降低成本就好,适合自己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忠实的员工和凝聚力的企业才会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孟娣,高栋梁.河北省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06:322+324

[2]刘英琴,高立中.基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企业法律事务外包[J].中国商贸,2011,20:6566

[3]姬养洲.开辟派遣员工维权绿色通道[J].人力资源,2011,11:2427

[4]任家桔.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J].中国劳动,2014,01:1316

[5]宗磊.《劳动派遣暂行规定》与国企应对之策[J].华北电业,2015,06:6667

[6]葛奕舒.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思路[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02:8688

[7]侯文斌.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局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第五篇:老年人权益保障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立法概述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立法宗旨有三:一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二是发展老年事业;三是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三个立法宗旨揽括了《老年法》的所有内容。

第一,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老年法》总则里第一条指出:本法的目的在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把弘扬我国赋有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作为本法首肯的立法精神。在分则方面,《老年法》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顾老年人。”《老年法》特别突出了家庭赡养与扶养。子女关心和照料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包括了经济赡养、情感慰藉和生活照料多个层面。

第二,发展老年事业。老年事业泛指从物质、精神、医疗保健、照顾服务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提供保障而采取的制度措施,建立的设施以及为此而形成的管理服务机制。老年事业主要包括:(1)为老年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医疗保健制度和社会救助救济;(2)建立老年福利设施,如敬老院、福利院等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老年人医院、康复中心等疾病护理康复保健设施;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3)实施照顾服务;(4)完善老年事业的管理机制和科研机制。

第三,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法》第三条对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下称:“五个老有”)。

“五个老有”是实现本法的宗旨也是前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老年人社会保障目标的内涵,这是本法立法的精髓所在。老有所养是指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包括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老有所医是指老年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得到保障。老有所为是根据老年人的精力、专长和兴趣,继续发挥作用,使其能为社会做贡献。老有所学是老年人为自身健康发展而获得对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继续学习的机会。老有所乐是指通过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为实现“五个老有”,对老年人实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基本上包括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本内容,解决好“五个老有”就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二、宪法、法律关于老年人保护有关规定

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以及劳动法等重要的法律规范中,都对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9条第3款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民法通则》第104第1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

《婚姻法》第2条第2款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21条第1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该条第3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继承法》第7条规定遗弃和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者丧失继承权;第10条规定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劳动法》第70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权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1、退休;

2、患病、负伤;

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4、失业;

5、生育。

此外,《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61条第1款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

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作了规定:离退休、生活待遇、优抚安置、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老年设施建设规范和税收、社区服务、社会参与和老年体育以及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内容。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所收录的实用老年法律法规汇编中,有 190 多项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行政法规,这些法规、规章为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就遗产、继承、追索退休金等疑难案件所做的批复,总共有十几项司法解释。

四、《老年法》内容

按照《老年法》规定的老年人应享有的特殊权利和利益,从目前各省市的立法实质内容来看,主要对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赡养扶助的权利、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劳动权利、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等几方面作出了规定。

第一,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各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地方法规都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离退休老年人的养老金领取;孤寡老人的社会福利救济;交不起医药费时可减免;请求法律援助、减免诉讼费等内容是各省提供给老年人具体的物质帮助。

第二,受赡养的权利。老年人为子女操劳终身,为社会辛勤劳动,贡献毕生的精力,在它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理应在生活上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安渡晚年,这既是社会的职责,也是家庭的功能。目前中国的国情有80%是农村人口,缺少相应社会福利保障,主要依靠家庭承担养老任务。各地方法规关于家庭赡养的章节都设置了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受赡养权的规定。第三,婚姻自由权。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权指老年人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自主自愿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排除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强制与干涉。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时常受到不法干涉。因此,各地方法规基本上都重申这一权利,加重对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的保障。

第四,财产所有权。老年人享有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所有、收益、处分等权利,是老年人确立其社会地位的物质保障,许多养老纠纷的发生就是老年人没有充分享有财产所有权。各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地方法规都涉及到老年人对个人财产的权利的保护。

第五,房产权。由于住房紧张,老年人住房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住房经常被挤占,从大房到小房、到厨房甚至被挤到牛棚、猪圈,更严重的被挤出家门。人到老年,活动范围缩小,住房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一旦受到侵犯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老年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如何保障老年人房产权。各地在老年法的基础上对房产权进行规定,部分地方对老年人变更房屋所有权设置了相对复杂的程序。

第六,继承权。老年人有劳动能力时,曾为维持家庭生活和抚养子女辛勤操劳。到晚年丧失劳动能力时,需要得到子女的赡养、扶助,愉快地安度晚年。当其子女先于自己死亡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致降低。《继承法》规定了老年人有权继承子女的财产;《老年法》第十九条强调保护老年人继承权。各地方法规规定在分割遗产时,应当优先照顾老年人的利益。当老年配偶间发生一方死亡的事实,生存方 享有配偶身份的继承权。

第七,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社会不断发展,知识需要更新。离退休老年人愿意继

续受教育,国家与社会应支持与帮助。各地基本上重申了《老年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第八,劳动权利。老年人虽已离退休,但是他们的劳动权利并没有丧失。特别是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进步,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提高,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中蕴藏大量的宝贵人才,存在巨大的创造潜力。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劳动就业的机会,创造条件使他们为社会做贡献。各地方法规具体规定老年人的劳动权。

第九,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老年人可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等。各地方法规明确规定这种权利。

五、修订的《老年法》新增内容 1、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4、在老人赡养方面,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5、该法还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六、广州地区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

1、《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具有本市行政区域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待。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的职责和义务。第三条 本办法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加大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凭《广州市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进入定点公园和文化馆、纪念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有月票的,按现行优待办法购买;没有月票按次购票的,享受半价优惠。乘坐市内线路公共汽(电)车、过江轮渡和地铁,享受半价优惠。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享受前款各项的免费。第六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进入市内各体育健身场所、电影院活动或者观赏的,享受半价优惠。

第七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可以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第八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乘搭车、船、飞机可以优先购票并优先检票进站,上下车、船、飞机。

候车、船、飞机室应当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

第九条 市内各医疗机构,应当专设老年人服务窗口,对持《优待证》的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

有条件的医院应当设置老年人家庭病床。

第十条 邮政、电信、银行等部门应当为老年人专设服务窗口或者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对持《优待证》的老年人应当优先办理用邮、领取养老金及其他相关业务。第十一条 孤寡老人和虽有赡养人或者扶养人,但赡养人或者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租赁并居住房管部门管理的公产房,免交租金。

离、退休干部、职工租住公房(以租赁登记承租人为准)的,租金按现行优待办法收取。

第十二条 商场、饮食、维修等商业、服务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服务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优先、优惠、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不缴纳各种集资费。第十四条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社区助养为老服务工作,建立方便老年人的便民服务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第十五条 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优待证》,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每月发给不少于200元的长寿保健金。第十六条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法律援助。

公证机关办理扶养、助养、赡养老人的协议公证时,免收公证费。

第十七条 本市老年人优待证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统一制发和管理。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老年人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老龄工作委员会申领本市老年人优待证,经区、县级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审核后,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核发。

第十八条 对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区(县级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责令其改正,并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2、广州市有养老机构在2006年推出《亲情协议》,入住时,子女向父母保证“每周至少探望一次,至少致电问候一次”,如子女不常探望父母将被列入“不爱爸妈黑名单”,不断收到院方以短信、电话、电邮等方式发出的“快来看老人”温馨提示。今后,广州市将在养老机构推广,《亲情协议》提醒老人子女及时尽孝。

3、广州市老龄委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制订广州的地方细则。广州市老龄委撰写专门调查报告,然后将该报告呈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吁请市人大组织全市部分人大代表进行《老年法》的执法检查,在此基础上制订广州市贯彻《老年法》实施细则。

4、《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

《条例》体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即《条例》实施之前已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仍按原规定10年执行,《条例》实施后首次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调整为15此外,《条例》还明确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实现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基金统筹。

下载外嫁女权益保障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嫁女权益保障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主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嫁而导致的土地承包权和相关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农嫁非农、嫁入外村但户口仍留在本......

    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

    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浙江万里学院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是鄞州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法学院合作成立,是鄞州区消保委12315热线联络站,成立与2005年。 我们的宗旨是:对商品和......

    警察权益保障(含五篇)

    警察权益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应该说警察的执法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并非处于一种完全良性的状态。抗拒、阻碍公安民警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有......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

    摘 要 在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使广大农民工成为地地道道的“二级公民”,造成这样情况既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

    员工权益保障管理制度

    员工权益保障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维护员工在安全生产的权利,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身体健康,依据《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

    妇女权益保障法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 (2008年1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职工权益保障协议

    职工权益保障协议第一条 职工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依法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市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