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9-05-13 16: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方正三中:赵卫华

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初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都是对前人发现、研究所积累成果的传播和再现,没有什么创新性的任务。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要创造一定条件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发现相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活动。为此,做为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产生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潜在能力,也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可以用集颜色、状态、气味、光和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来强烈地刺激视觉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用加入指示剂之后的酸碱中和反应、镁条燃烧、喷泉、爆炸等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这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侯德榜发明制碱法等化学发展史来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动机。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幽默大方的言谈举止等因素都会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教师、不盲从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氢气性质”时,教材上用纸筒来收集氢气,然后点燃氢气引起爆炸来证明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由于实验的成功取决于收集的氢气,也正是难于直观地判断氢气的收集量,有时很难保证爆炸成功。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还有其他相对简单,实验比较明显的方法”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改变用纸筒收集气体的方法

去讨论和思考,自行得出“可用密封性较好的小食品塑料袋收集氢气”的答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是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一些问题来改变传统的做法和学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创新精神。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也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后,可布置课外家庭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来验证指示剂在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又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简单装置,装置可以参考教材来设计,但要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说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学习中的小型科技活动开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课外小型的科技活动。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创新活动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并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实际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更重要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工作总结

方正三中:赵卫华

第二篇:创设情境,培养中学生自主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中学生自主能力

一、案例背景信息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千古悬念》。本课是在上一节课“科学之谜”的基础上,以“千古悬念——金字塔之谜“专题为切入口来介绍如何插入新幻灯、设置超级链接及幻灯片切换效果。由于我是将该课作为一节独立课去开课同时对学生也不太了解,所以我就以即将来临的清明节作为切入口来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人忽视或遗忘,直到2006年国家才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制定出《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来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制作清明节的演示文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食俗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回答我们为什么将会有三天假期,自然的引出即将来临的清明节。在处理“超级链接的设置”这一教学难点时,让学生详细地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食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然后提出怎样快速的从总介绍转到相应的内容引出超级链接的设置。整节课上学生们兴趣高涨,乐于操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在已有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新的幻灯片;初步掌握设置指向网页的超级链接,进一步理解超级链接的涵义;掌握幻灯片的放映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快速地确定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增强探索和自学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超级链接的设置,深入了解清明节;在信息的收集及处理过程中,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逐步养成爱国主义精神。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

容。本课是在上节课“科学之谜”的基础上,以“千古悬念——金字塔之谜”专题为切入口。由于学生未曾学过第六课的内容,所以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清明节作为知识载体来,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掌握在原演示文稿中插入新的幻灯片,实现幻灯片与其他资料之间的链接等,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定方法,学会放映幻灯片。

(三)学生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向该班的任课老师了解到,第六课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学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非常的强,同时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一门课程。

新课改中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这一知识点是全新的,学生在Word中未曾接触过,因此可以比较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究新知渴望新知的原动力。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讲练法。

2、资源准备

(1)关于教学任务说明的PPT。(2)关于如何介绍清明节结构图的PPT。(3)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文件夹。(4)多媒体网络教室。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新课引入——说说清明

师:接下来我们将会有三天的假期了,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假吗? 生:清明。

师: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来看一下清明是怎么来的?

广播播放清明节的来历视频。

师:清明节,我们会做哪些特殊的事情?即在清明节的时候你会干些什么事情?

生1:扫墓。生2:放风筝。生3:踏青。生4:插柳。

师:展示已做好的清明节幻灯片,介绍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我们还会吃一种特殊的食物——清明果。古时候还有很多诗人做了有关清明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计意图:对即将来临的清明节的讨论来增进师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插入新幻灯片——介绍清明

师:有关清明节的内容这么多,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内容记录在PPT中,展示给大家看。一张幻灯片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吗?那该怎么办?

生:不能,插入幻灯片。

师:对,我们可以插入一张新幻灯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呢?

学生自主探索之后在让学生上来演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任务一:请同学们打开 “清明节.ppt”这个文件,根据“学生材料”这个文件夹所提供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制作一张幻灯片。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文字要简洁,中心要突出,构图要明快。

提高题:制作好的同学可以制作多张有关。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插入新幻灯片,并充实新插入的幻灯片。PowerPoint与Word在界面及操作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让学生先自行尝试,遇到问题后教师再作适当的提示和辅导,最后对其进行总结。考虑到学生对Word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不同和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设置了分层任务。

(三)设置超级链接——理清清明

师:都做好的吗? 生1:好了。生2:没有。

师:没做好的同学没有关系,大家先听这里。老师教大家一种节省时间的秘密武器可以让你们很快的充实新幻灯片的内容。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看过的“清明来历”这个视频就可以用来扩充清明节由来和传说这一块的内容而不需要在我们再插入一张新幻灯片来介绍清明节由来与传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清明来历和清明节由来和传说联系起来呢?

生:超级链接。

师: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会设置超级链接啊?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在旁协助指导。

师:怎样才能看到我们设置的超级链接有没有成功呢? 生1:不知道。生2:放映。

师:对,我们可以在幻灯片“放映”状态下来查看超级链接是否设置成功。实现幻灯片放映有4种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查看放映”命令

2、按键盘上的F5。

3、直接单击演示文稿窗口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

4、按键盘上的shift+F5。

师:这四种方法实现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

生: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实现的效果是一样的,第三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实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是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放映,而第三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都是从当前所在的幻灯片开始放映。

任务二:对自己制作的清明节幻灯片设置相应的超级链接。(温馨提示:在设置任务二中的超级链接时,我们要选择“本文档中的位置”这个按钮,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超级链接,所以在设置超级链接

时,我让会操作的学生上来教不会操作的学生。让学生过把做教师瘾,进行角色的互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讲解幻灯片的放映时,让学生知道实现目标可以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幻灯片的切换——展示清明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来看一下你们的演示文稿在放映的时候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生:„„

师:老师的每张幻灯片都是闪亮登场的,老师对每张幻灯片都设置了幻灯片的切换效果。那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的幻灯片能够闪亮登场呢? 生:想。

师:想的话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认真的阅读30页和31页的内容。等一下老师要叫一位同学来示范一下你是怎样实现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

任务三:将清明节演示文稿中的第一张幻灯片设置为“水平百叶窗”的切换效果,切换的速度为“中速”。

学生演示。教师讲解:我们首先要选中要设置切换方式的幻灯片。然后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单击“幻灯片切换”命令,这时右边就会出现幻灯片切换的任务窗格,在“应用于所选幻灯片”中选择“水平百叶窗”,速度这里选择“中速”,这样就设置完成了。谢谢。

师:我们刚刚的设置只实现了一张幻灯片的切换,假如我想让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方式都是水平百叶窗该怎么办?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 生:应用于所有幻灯片。

师:对,我们可以选择应用于所有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个有切换效果的演示文稿和没有切换效果的演示文稿,让学生体会到设置切换效果可以使幻灯片切换时更美观。让学生看书去实现幻灯片的切换让学生知道信息课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仅只是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其实看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

(五)作品展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2、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在评价环节,我设计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三个环节。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新建一张幻灯片:新建幻灯片主要有四种方法:从插入菜单中选择新幻灯片命令;单击工具栏的新幻灯片按钮;在视图区中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幻灯片;在视图区中单击,当出现一条横线的时候,按回车键。

2、设置超级链接。将要设置超级链接的文字或图片链接到原有文件或WEB页和该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

3、幻灯片的放映。实现幻灯片的放映有四种方法: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选择”观看放映“;单击演示文稿窗口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按F5或shift+F5。

4、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随堂练习: 想一想:

利用“动作设置”实现动作设置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跳转。跳转顺序按照第一页中的标号。

怎样“隐藏”文本框的线条?怎样将艺术字变成排文字?

设计意图: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石。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境十分重要,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情境要真实、有趣味,最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

最初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一直在犹豫:到底是直接用课本创设的千古悬念——金字塔为情境,还是以清明节作为情境来进行教学呢?经过再三考虑,我觉

得学生应该会对即将到来的清明比较关注,但是学生并不太了解清明节具体的来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创设清明节这样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弘扬中国的名族文化。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还没有上过第六课的内容,但是学生已经接触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所以在插入新幻灯片之后,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怎样根据提供的框架来充实幻灯片的演示文稿的内容。根据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弱设计了分层的任务。在设置超级链接时,我让学生根据在Word学到的超级链接的设置探索出PowerPoint中超级链接的设置,然后让会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讲解幻灯片切换这个知识点时,我通过展示一个有切换效果的演示文稿和没有切换效果的演示文稿,让学生体会到设置切换效果可以使幻灯片切换时更加美观。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去探索如何实现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快速积极地融入课堂中。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引导、启发、点拨上下工夫,通过学生多种思维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发挥,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初中语文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反思

——浅谈音乐、绘画、书法、朗读等艺术手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运用

去年上半年,我县教育局在全县开展了教学标兵和教学能手评比竞赛活动。经过各校初赛选出来的选手,再集中参加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业务考试和即兴说课五个环节的比赛,最后依据总分评选出全县十佳教学标兵和百名教学能手。本人侥幸以初中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县人事局、教育局联合授予十佳教学标兵光荣称号。

反思比赛过程,在课堂教学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中,我讲授的是范仲淹的历史名篇《岳阳楼记》,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臵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 1

致。‛

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活‛呢?

笔者认为,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力求营造轻松愉悦、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享受快乐,是能把语文课教‚活‛的最好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现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音乐、绘画、书法、朗读和表演等艺术手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运用。

一、优美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且效果远远胜过多媒体和录音机。例如,我教《岳阳楼记》时,讲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在介绍洞庭湖时,我随口唱出了《八百里洞庭鱼米香》中的‚洞庭呀……湖上哟……好风光 2

哟……‛简短而抒情的两句民歌提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黄河颂》时,我会深情地唱上‚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高亢嘹亮的歌声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河的勇敢、坚强和伟大。

二、简笔绘画刻画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愚公移山》时,我用一副简单的‚山水太阳图‛,使学生对文中‚阴‛‚阳‛的含义易于理解且记忆深刻;在讲述《核舟记》时,我会结合课文的讲解很快勾出核舟的模样、手卷的样子、佛印的姿态等,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三、多体书法板书情境

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我在教《岳阳楼记》时,用楷书板书课题,用隶书和行楷板书课文知识结构,到快下课时,我要求学生一边 3

看我用草书板书、一边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四、感情朗读描绘情境

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海燕》、《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老王》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五、短剧表演塑造情境

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臵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找三个同学,一个扮演其中的主人公‚我‛,一个扮演其中的‚父亲‛(找一个 4

个子稍微矮一点的同学扮演),一个旁白(朗读课文)。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学生们看到‚父亲‛挪着肥胖的身体(用讲台作为站台)艰难地为‚我‛买橘子的场景,看到‚父亲‛在临行前对‚我‛的细细叮咛,学生仿佛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父亲对‚我‛的那种深挚的爱。又如,在教学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把故事节的高朝部分——‚见于勒‛一节,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还有《范进中举》、《最后一课》、《变色龙》、《狼》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情境中迅速把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加分析、理解课文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远不止以上几中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等。但无论怎样,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

2010年7月12日

第四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创新质疑交流想象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

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如教学组合图形体积时,有这样一题,如图所示:学生的解题思路几乎都是圆柱体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这时教师启发:“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圆锥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求?”这时一个学生小声说:“这个组合体积是上面圆锥体积的4倍。”这个学生的发现是智慧的闪光点,是创造性的想象。我及时鼓励他大声说一遍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1/3×3.14×(20/2)2×15×4。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想象。一个学生抢着说:如把这个组合体看作一个高为30cm的圆柱体,它的体积可这样求:3.14×(20/2)2×(15+15)-2/3×3.14×(20/2)2×15。还有一解法更有趣,假如可以像揉橡皮泥一样把圆锥的高缩小3倍,把它想象成一个高为15÷3的小柱,这样组合体就可以看作一个高为(15+15÷3)=20的圆柱体了,它的体积:3.14×(20/2)2×20。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第五篇:如何创设情境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小编推荐]

如何创设情境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湖北省沙洋实验小学:杜礼玲

【摘要】:《新课标》强调“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培养他们写话的兴趣,提高写话能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从而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 以说促写 动手实践 评价激励 强化动力 说写能力

我们沙洋实验小学是一所窗口学校,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从乡镇转到我校读书。他们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学生,有的是寄托在托管点,有的是托靠亲戚……有的家长不识字,有的家长忙生意,没时间顾及孩子,加上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生活经历、阅读积累、识字写字都有限,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离题万里,有的学生语言干巴,还有的学生说话时千言万语,而写话时却写不出几句话,有的学生往往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文不对题的话,或是从某些书上抄几句。我认为低年级写话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还没有入门或者是刚入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时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写话能力。究竟怎样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搞好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写话方面进行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教材选入的内容非常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美妙动听的童话、故事,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而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欲望,老师要保护、珍视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表达。写话课上我先请学生就一个内容海阔天空地说,有了这样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学生们乐于动笔表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只要他们敢写、有兴趣写,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多鼓励他们,而不能急于求成。如教学《笋芽儿》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笋芽儿在春雨姐姐滋润下,雷公公呼唤下,妈妈百般呵护下,太阳公公照射下,终于钻出了地面。她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春色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我便趁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写下来,送给爸爸、妈妈,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这个倡议得到孩子们地热情回应,由此拉开了他们学习写话的第一幕。此时,不要让孩子对写话有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怎样说就怎样写。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善于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情感,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尝试写,在不

知不觉中爱上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教材为凭,以说促写

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便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的情境。

如在学习课文《找春天》一课时,让学生反复品读,学生体会到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走进生活,到野外实地观察,找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此时,我激励他们将自己在春天里独特的发现写下来,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笔表达着自己的发现,效果非常好。有的写到:我发现一片小草刚从土里探出头来,须扒开黄草叶才能看见小草的全身,黄黄的、弯弯的,还没挺直腰杆;也有的这样写:我发现月季花的叶子刚露出紫色的小脸,东张西望……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材中的语言叙述方式很巧妙。我便让孩子多进行模仿创编,这样不但能学会写的技巧,还能培养写的能力,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巧妙地用书中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仿照中掌握了写的方法,知道了该如何写。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训练写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生活为源,提供平台

《新课标》 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教材的写话训练题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努力保护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我经常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积累,写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使写话有血有肉,不空洞。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烈日炎炎、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各种节日也是写话的资源,如怎样欢度“六一”儿童节;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春节是怎么过的?等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我还经常与学生一起玩“丢手绢”、“贴鼻子”、“网小鱼”等游戏,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最后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后写一写……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把写话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我班的高晗悦用自己的巧手,用卡纸拼了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我便在班内展示了她的创作,大家都投去羡慕的目光。我便立即提醒她:“你把拼图的过程写下来,把这个方法教给大家好吗?”她自信地拿起笔,专心地写着,她写得细致、精彩。我还在班上给她机会介绍制作经验,让大家向她学一手,同时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写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写出水平,激发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语文资源。

四、放大亮点,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学生提到作文课就有点皱眉头,不怎么乐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阅历浅,没东西可写。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写作的形式过于单调,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要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因此,每次对孩子们的写话内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为了鼓励每一个同学,每周我都表扬一些有进步的同学,并奖给他们小红花,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从而更加喜欢写话。同学们每次交上来后就盼望着快点发本子,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老师跟他说些啥。本学期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我们把“天天一句话”提高到“天天一段话”并规定写话本每周交一次,星期五早上交,老师批阅后,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讲评,并由同学们选出本周的“小小作家”,颁发奖状和奖品,孩子们的写话兴致大有提高。

五、积累材料,培养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除要引导其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让其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丰富词汇,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教学中,我尤其

重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具体做法是:

1、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精美的小笔记本,起名为“采蜜本”,专门收集优美的词汇或句子,引导学生在学到或看到优美的词汇或句子时就记录下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2、组织读书会。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我还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我们班在开学初就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把自己家中的图书拿来交换阅读。这样一来,学生读物增多,读书的兴致也自然增强。每当下课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到图书角认真而又开心地读起来,掀起了“比谁读得多”的热潮。学生的词汇丰富了,上课发言、看图说话、写话时,经常滔滔不绝、新意凸现。在同伴的表扬声中,在师长的赞许声中,学生就更有信心去写话,写好话。

六、评议激励,强化动力

刚进行写话训练时,孩子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有的写成流水账,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错字却很多。我想这可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这也可以称是孩子的处女作了。我没有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了,能写几句或一段话了。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专找进步之处。如用得恰当的词语,写得

通顺的句子等,我都用波浪线划出来。凡句子完整,符合要求的,均得“优”,比优更好的是“优五角星”,五角星有一颗、二颗、三颗。我很少打“良”。如果说这篇文章实在很糟,我就给朵红花加上“加油”二字以资鼓励,再找到这位小朋友当面告诉他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让他重新写一遍,然后再打“优”。就这样,我小心地呵护他们写话的自尊心,让他们明白“我能行”。孩子写完话,我总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他们的“杰作”,这在孩子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

我班在学习园地中设了“我是小作家”专栏,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诗热情。课下,他们围在专栏前欣赏、交流,享受着写话带来的乐趣。当学生写话有了一定的基础,还应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在说话、写话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随着学生写话兴趣的提高与写话自信心的加强,随着学生自己学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加上教师耐心引导和激励学生,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从惧怕写话转变为爱上写话,乐于写话。我坚信,只要孩子们“对说话写话有了兴趣”,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一定能在说话写话的天地里描绘出五彩的生活来。

下载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丽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论文: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赵保英 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大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0401郑颖04501045 选题性质:应用研究 选题目的及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米强荣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钱学森生前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如何解答?前哈佛大学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步是必然的。但创新又是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学院院名XXX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 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