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子兵法札记及读后感想
孙子兵法札记
一、计篇:
1、战争的地位: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庙算”决策:
五事:道:令民与上同意
天:时机
地:场合;
将:智、信、仁、勇、严!
法:制度。有时候生活规律和习惯就是一种制度!
3、兵者诡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诡道十二法:能-不能;用-不用;近-远;远-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4、势:因利而制权!
二、作战篇:(战争准备)
1、兵贵神速: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凡事讲究速战速决,时间拖的越久,不确定因素越多,原本简单的事情都可能变复杂,原本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变成需要移山之力才能解决。
2、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三、谋攻:
1、谋攻之法: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不顿而利可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用兵之法:因利而制权。这个利就是军事力量的对比!人际之法:根据对方实力因转随化。
3、君王三忌:不要縻军;不要干预行政管理;不要干预作战指挥;什么样才算合格的领导者?首先,要知人善任(能够独挡一面);其次,信任部署,进行有监督的放权;最后,善用人者为之下。一个人际原则:如果你的身份比对方高,那么用谦卑的态度,往往损之而益;如果你的身份比对方低,一定要不卑不亢。
四、形篇:
自保而全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五、势篇:
1、分数:治众如治寡;形名:斗众如斗寡;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虚实:兵之所加,如以锻投卵。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2、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
3、势: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4、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择人而任势。
六、虚实:
1、致人而不致于人: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3、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备人与使人备己;
4、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七、军争:
1、军争:知迂直之计,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2、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3、用众之法:一人之耳目。
4、用兵之法: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治心,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治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治变,勿击堂堂之陈,无邀正正之旗;
八、九变:
1、穷则思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2、全面考虑:智者之虑,杂于厉害!
3、将有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所以不如做水,因物赋形!
九、行军:
1、处军:善于利用地形,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
2、相敌:善于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准确判断敌情;兵非贵多,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3、对待士兵: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十、地形:
1、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十一、九地:
1、将军之道:静以幽,正以治;
2、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投之亡地然后生,陷之死地然后生!
3、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十二、火攻:
主不可以努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十三、用间:
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无穷的智慧
——读《孙子兵法》有感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放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对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根本素质上的要求。试想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懂经营,不知趋利避害,那么这个企业绝对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必需在人才的搜罗选择与使用上有深刻的认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我们选择与使用人才,现在都讲究以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用人之道,必需因人而异,因才而用,以适当的人选去承担适当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才能因这些人才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而得益。同时,企业领导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选人用人的技巧,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将者、智、信、仁、勇、严”。“智”能发谋:有智者,当能多谋善断,抓住机遇,做出战略安排,使企业这艘船能沿着正确航向驶向发展壮大的目的地。“信”能赏罚: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每个运行环节,有功者赏,有错者罚,赏罚严明,达到“治众如治寡”的境界,那企业团队精神合一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增。“仁”能服众:治理企业,当以诚信,公正待人处物,这样才能使同事员工心系企业,共同努力工作,言与行服从于企业的利益。“勇”能果断:现代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时真的容不得优柔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然也不能“勇”字挂胸前,不审时,不度势,胡乱决策酿成错误。“严”能立威:现代企业,靠的是规章制度的框架支撑,但并非
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要靠严格的执行去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而且领导人的“严”,还体现在处事公正,不因亲疏远近而处事有别,这样的“严”才能立“威”,才能保证威信的建立与运用得当。我觉得上述这些“将”的素质要求同样可以作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追求。
“商场如战场”,这是现代商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其实商战与兵战是有同也有异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襄括了兵战之中各重要方面的问题,以朴素的辯证分析了兵战中应采用的方式与方法,其中形成的系统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来,兵法提出军争中应对道、天、地、将、法,“五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相等于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综合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等相一致。孙子的“道”列首位无异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需符合客观实际。企业综合要素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兵法中提示的“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这些系统的观点,完全与现代企业参与商业竞争时所必需具备的人才、智慧、诚信、谋略,对商业形势变化的掌握和准确分析等综合要求一致。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企业和领导人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第二篇:孙子兵法 读后有感
读《孙子兵法》有感 韩信对孙子兵法的运用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 《吴孙子兵法》 《孙子兵书》 《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
《孙子兵法》是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祖籍齐国乐安。
提到了孙子兵法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兵仙韩信。韩信,刘邦大将,汉初三杰之一,熟读《孙子兵法》。在汉初战争中,曾以《孙子兵法》中“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理论为依据,背水列阵,诱敌出营,结果大败赵军,斩陈馀,活捉赵王歇。随后,又用李左车之计,先声后实,“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不战而下燕城,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战例。韩信对《孙子兵法》中的诸多原则,不但谙熟,而且多有创造性的运用。
唐朝时期,太宗问李靖,韩信学的是什么兵法。李靖没有半点犹豫的回答,孙子兵法和司马法。的确,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
孙子兵法自成书之后自汉,实际受称道,实际上学的不多,原因很简单,太空。哲学化的东西操作性不强,但是这一点也是他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比如今天的军人,他学军事实际上学的是条令和操典,指挥官实际上通过战例研究来学习。
春秋战国时期操典性质的兵法,应该是司马法,这个面太广了,几乎有记载的都有学司马法。但是,同样的,由于太具体,后世没流传下来。原因很简单,适合用长矛的军阵,不见得适合刀盾,不见得适合骑兵,不见得适合火枪。具体的条令和当时条件是相挂钩的。时代变了也就没有价值。
孙子的流传,韩信有大功,自他之后,将领开始大量的引用孙子,韩信为孙子做注的行为也被后人模仿也学习。韩信的军事思维和孙子一脉相承,所以除了战道,在商道上应也有可建树,这是人们一直关注其作战特点的一大重要原因。
孙子兵法只对韩信这样的天才有用的,因为对他而言,计算,规划,配置等,都不是问题。所以注意力转到大的构思方面。韩信用兵,非常干净,环环相扣,看起来非常险,这只能是计算的结果。比如谁敢凭孙子中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就背水列阵的,背水阵如果崩溃,训练度底的士兵也可能投降的,如果战力评估错误,正面早一段崩溃,大局就去了。
秦国系统的兵法和孙子是区别明显的,按照现在的说法。秦国系统的兵法应该走的是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的路子。恰恰是孙子所忌讳的。而为什么说韩信明显走的是孙子的路子呢。也是从特色来分析的。孙子独树一帜的地方首先在于,把战争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来分析,把民心背向等政治纳入军事思考,是孙子当时独有的。韩信支持出关中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约法三章,汉中对考虑的是军事问题,但是条条讲的都是政治。孙子兵法作战先问,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等。韩信的汉中对,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第二,孙子非常反对残酷用兵,讲究因敌制用,韩信所称的项羽所过无不残灭,他也是反对这点的。为什么项羽大军攻齐不下,韩信的北伐,少数的军队连灭三国,席卷北方如此轻易。韩信吸收投降力量,和当地合作,都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孙子重野战,强调歼灭,不喜攻城,这点在韩信身上也有体现。韩信作战有一个重大特点,特别擅长扩张,一旦确立优势之后,他全面压制的功夫非常可怕,用这种方式避免的攻城。白起一生作战论杀伤,数量比韩信更大,论得地,一生七十余城,也就是一个齐国的大小。
这个是总体战的弱点。当然他的敌人根基更坚固也是原因之一。韩信作战一般都能抓住个有利的机会,完成主力决战。这个很多人都了解。但是决战之后的利用胜利,快速扩张,让对方无法翻盘,是容易忽视的。孙子其实描述的军事的正理,但是孙子难以运用也是明摆着的,当孙子变成战例之后会是什么样,韩信做了完美的演示。
无论孙子还是韩信,他们的很多东西在今天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但是直到二战前,估计全世界的认识都还不那么清晰。秦国系统的作战,基本都是依托国力,讲究动员,军队强调的是后勤和组织。这又是另一个种作战了,非常可怕,但是需要条件。这种总体战,利于挖掘自身潜力,但是也容易强化对手抵抗。但是孙子兵法也有个弱点,孙子讲究军政并举,达到作战目的。战果也很容易超出军事范围。从李左车,齐国的辩士蒯通看以看出,韩信其实已经取得了北方地方的基础力量的支持。这些人是韩信征服的,慑服的是韩信的威而不是刘邦的,同时韩信的怀柔也取得了效果。一个比楚汉更强大的军政一体的庞然大物其实已经在胚胎中了。这恰恰成就了韩信后来的悲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王慧婷
第三篇:学《孙子兵法》感想
学《孙子兵法》感想
12112115 侯玮康
从小就一直听说孙子兵法是一本如何如何厉害、怎样怎样必读的书,但从来都没有拜读过,直到本学期选上了孙子兵法这门选修课,才亲自读了读孙子兵法,也真正体会到了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
首先介绍一下《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春秋吴国孙武后学所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不仅阐述高度概括的兵法理论,而且在行军、火攻、用间等篇章中提出多种具体的战略战术,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作为数千年前的古代兵书,其中很多作战方式早已不适用现代战争,但是它的思想和基本原则,却在生活中常青。现在的社会,无处不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诸如篮球足球围棋象棋等各种运动和竞赛、残酷的商业竞争、利益争夺的外交谈判、针尖对麦芒的法庭辩论,以及各种求生存求发展的地方。有战场,就有兵法的用武之地。人们读兵学圣典,就是想在各种战场中百战不殆。所以我们要将兵书中的思想原则古为今用。
由于被分到了“九变篇”这一组,并且自己也亲自参与了“九变篇”ppt的参与制作和上台演讲,所以我自己现在对“九变篇”的理解和感想比孙子兵法的其他篇章更清晰和深透,所以下文就主要以“九变篇”展开来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九变篇”主要论述了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孙子认为,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设法威胁、挫折和困扰敌国,以利诱敌,才能常备不懈,使敌无机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据具体情况,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九变篇”虽然不长,但却蕴含了深厚的道理。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孙子说: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考虑到“利”,能够充分估计到顺“利”的一面;考虑到“害”,能够预先解除祸患。要通过“害”迫使诸侯屈服,通过繁杂之事役使诸侯忙乱,通过“利”诱使诸侯上当。
上述就是我所讲ppt中的原文,这其中就包含了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趋利避害的一条重要的用兵法则,那就是“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这句话说明了战场上的利与害是一对矛盾,从静态角度看,两军交战,对己方有利,对敌方必然有害;反之也是如此。从动态角度看,利与害又互相缠绕,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互相转化。这个思想十分重要,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中,更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觉得这就像我们明平常在生活中常说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双刃剑一样,“利”和“害”就是这把剑的两面刀刃,观察所有的竞争和对抗,一切变化都是围绕着“利”与“害”而展开的。把握住这两者,就知道如何变,朝向哪个方向变。这个思想虽然听起来简单易懂,但做起来十分难,难就难在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利”,不知道什么是“害”,甚至将“利”视为“害”,将“害”视为“利”。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清晰的头脑来分析当前的形式,来分辨眼前的“利”与“害”,争取做到趋利避害甚至是将“害”转换为“利”,举个例子,1994年英特尔公司出现了最大的困难,当时英特尔公司把数以百万的存在着不大不小问题的芯片送往世界了各地,刚开始的时候,公司还抱着侥幸心理,但后来事情被媒体曝光,事情也越闹越大,作为当时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格罗夫却并未因此就惊慌失措,反相反的,他准确的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经过一夜的商讨决定有公司出资4.75亿美元更换所有的问题芯片,如果用户嫌麻烦,英特尔公司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用格罗夫的话来说:“这是一次血的教训!”虽然格罗夫这样说,但是我觉得他一定因为自己能够准确分析当时局势并快速做出相应正确的对策而感到欣喜,最起码我为他能做出这样的决策而感到佩服,最后坏事最终变成了好事,英特尔公司的声名大震,而顾客们对英特尔公司所做出的承诺也感到非常满意。在本案例中,格罗夫可以说表现出了一名出色的领导者所应做的一切,他在面对危机时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准确的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与他的团队经过一夜的商讨后做出了时候结果表明的正确的决策,而最令我佩服的是,他能将当时的“害”--问题芯片,转变为最后的“利”—为公司造势,仔细想想,如果格罗夫并没用遵从趋利避害,利害转换的思想,而是一味的只知赔礼道歉或者更甚将责任全部推到技术部门身上,那么现在的英特尔公司可能就会是另一番境地或者根本就早已不复存在了。相似的案例还有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怒砸问题冰箱的事件和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的处理等。
在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来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北京金隅终于于上周日3月30号在客场艰难的战胜了新疆广汇汽车,最终以总比分4:2击败新疆获得了CBA总冠军,我在这里想说的呢就如我在课上讲ppt时所说的一样,那就是我认为在篮球场上孙子兵法的运用。观察金隅与新疆的比赛,大家可以知道在每次暂停时,闵鹿蕾闵指导都会不停的给大家讲解布置战术,闵指导不停变换的战术不是根据别的,就是根据场上形势和场上的人员来布置的。我记得闵指导因为第三场输给新疆队19个篮板球而输掉关键的第三场所以在第四场的时候,特意强调一定要保护好篮板,可是新疆队的大中锋唐振东、苏伟等人均比北京队的中锋张松涛、吉喆等人身高臂长,所以当场上有这些人抢篮板的时候,闵指导就要求张松涛、吉喆等身高较高的人卡住位置将对方抢球队员卡在身后,而让队中个子不是那么高的队员去抢篮板球,因为身高不是太高的球员身体都比较灵活,当队中大个儿卡住位置令对方不容易起跳的时候,就只能看谁先跑到球所掉落的地点才能抢到篮板球,虽然这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是这确实运用到了孙子兵法,我觉得这里正是用到了“九变篇”中所说的趋利避害,利弊转化,闵指导通过这一战术巧妙地避开了球员身高矮小的这一弊端而将他们的优势速度快身体灵活的这一利端表现出来,实现了趋利避害,利弊转化,事实也证明就连队中身高最低仅有1米76的李学林都抢到了好几个篮板,所以在比赛中北京队掌握了关键的篮板球,最后也自然赢得了第四场的胜利。
上一段讲了很多现在的案例及趋利避害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其实在战略对抗中,趋利避害的思想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统兵打仗中,将领若有稍许的错误就可能令战局完全改变。我觉得与商业和现实生活不同,在战场上,“利”与“害”的实际结果不是马上就可以显现的,再加上一些人为操纵因素,和以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巨大压力之下,率兵将领很容易混淆“利”与“害”的界限。很多主观上的“利”,实际上是“害”;很多主观上的“害”,实际上却是“利”。很多眼前的“利”,从长远上看则是“害”;很多眼前的“害”,从长远看则是“利”。所以说,这些“利”与“害”的辩证关系,没有清醒头脑和长远眼光的战略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战略家门更应该分清“利”与“害”的关系,才能保证他们掌握全局。
举个古代战争的例子。西晋末年,河间王司马颙割据关中,他派部将张方讨伐长沙王司马义。司马义奉晋惠帝之命与张方战于洛阳城。交战开始时,张方部队望见晋惠帝乘坐的车子,于是向后稍退,可是一退之后张方竟然无法制止,其部众被打得大败,死伤累累。张方率领余众退守十三里桥,部队由于严重受挫,已经丧失固守再战的决心,多数人都劝说张方赶紧乘夜逃走。但张方却说:“作战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可贵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能转败为胜。我们现在要采取迫近敌人构筑工事的办法,让他们无法想到,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出奇制胜的方法。”于是他率众乘夜秘密前进,直抵距洛阳七里的地方构筑营垒。司马义因为刚打了胜仗,便对张方部不再介意,突然获悉张方营垒已经筑成,就匆忙出城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
从上述例子中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张方利用敌方的疏忽令自己在交战初期大败的“害”转变为了最后出奇制胜的“利”,而司马义只因自己交战初期的小胜而疏忽了对全局的掌控,忘记了要时刻注意趋利避害这种思想,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大败而归。
所以正如我上文所说“在战略对抗中,趋利避害的思想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统兵打仗中,将领若有稍许的错误就可能令战局完全改变。”历史更是无数次见证了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学期上孙子兵法虽然只是主要了解了下九变篇但是收获依然颇丰,所以我决定在课程结束后依然要继续了解孙子兵法,以上就是我对孙子兵法的一些体会以及对九变篇的一些小小收获。
第四篇:感想读后
笔墨情深
——观昌黎县“五一”书画笔会有感
2014-5-12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碣石山畔,春风荡漾。
今年“五一”期间,由昌黎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笔会在昌黎电大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昌黎县书画界精英,规模之大,氛围之浓,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大家观赏作品,品味艺术,相互交流,共叙友情。初次观展,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书画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居功甚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涌进展室,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只见展室里一幅幅书画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几十位来自昌黎各界的书画爱好者们屏息凝声,视线跟随着大师手中的笔在宣纸上游移,看大师潇潇洒洒用墨,挥挥点点着彩,艺术大师们的构思、布局以及精雕细琢跃然纸上。有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行书,有端庄疑重的楷书,有清晰秀丽的蝇头小楷,笔笔生辉;还有那一幅幅的山水景观、花鸟树木、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道是“梨花渐欲迷人眼”。前来参观的人徜徉于展室中,或驻足欣赏,或请教学习,或忙于影像留存。在我看来,这种现场观摩较之于单纯欣赏一幅作品似乎更能让人有所感悟。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讲到:“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它也许可以是淡淡的水,却可以升华成美丽的甚至是一滴露水,平中见奇。看起来
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和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从这些老师们大局观的构思、审慎的笔墨中,我可以感知看出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这种激情与灵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真实。每一幅字画无不是这些大师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这些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之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有幸因此次笔会结识了一些书画界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寿登八十八岁高龄的申玉德前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众多书画爱好者的求教,悉数指点,不吝赐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敬仰。
在书画笔会上偶得“国栋书画培训学校”主办的《昌黎书画报》,更让我感受到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从报中领略到昌黎众多书画人的风采,深受鼓舞。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因为自己不懂书法绘画,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唯有学习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的人生境界,“心向往之”。
本文不当之处,承蒙修改,深表谢意!
拜读,学习,点赞,拍手叫好!
非常高兴王校长能应邀投稿,如此佳作,书画报之极品也,通篇给人惠风和畅、余音缭绕的感觉。像您欣赏书画一样,我只能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欣赏学习您的佳作,如您不嫌,诚恳拜师学艺。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共同关注书画报的发展,让昌黎的这份文化星星之火不息燃烧。
第五篇:读后感想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作者:刘鹏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0-12-29]
浏览次数:
24598
“Yes,Sir!”、“No,Sir!”是我们看美国军营大片时经常听到的,其回答时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士兵们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这与《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表达的自我负责、勇于担当、不找借口、全力执行等理念不谋而合。“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正因为如此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借口掩饰的是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掩饰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掩饰的是我们不敢对自己负责。当我们没有勇气告诉别人我不行,也不愿听到别人说自己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会去找原因,用它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引到看似符合变化逻辑的轨道上,于是,就有了“借口”,这个得以让我们脱身的金蝉。
借口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它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对待“借口”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坚决的摒弃。通过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责任是做事的根本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能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是个神圣的字眼,它不是轻佻随意的承诺,而是人们立下的誓言,付诸的行动。社会中有一张隐形的关系网络将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责任要去承担。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种责任。就工作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竭尽全力去完成,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为集体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开拓进取,永无止境,是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对集体的一种责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有责任意识的人,无论处在什么职位,都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当的责任。有了自觉地责任意识之后,在自己的眼中,小事不再是懈怠的借口,困难不再是退缩的借口,就会绷紧自己的神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产生积极的、圆满的工作效果。
二.相信目标的力量
当前,许多人每天都被例行的杂事、琐事淹没,疲于应对,混混沌沌,庸庸碌碌,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漫无目的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被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被目标和梦想牵着走,这种生活注定远离精彩,远离成功。
正如书中所说,“在塑造人生的过程中,确立目标比拥有才华更为重要”。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群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目标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方向。书中所描述的巴顿将军,自7岁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清晰地目标:成为一名陆军准将。每天早上都像士兵一样向父亲行军礼,如饥似渴的阅读伟大军人的传记,研究战争部署和谋略,无比执着的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最终成为美国陆军总指挥。他的成功没有靠任何人的恩惠,每次都是靠诚实、努力、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
宏观的人生目标之于成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样,我们也需要诸多的小目标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内心的梦想和渴求,近期内想要达成的状态,比如,自己平时的文字性工作较多,自己略感吃力,想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终日办公桌前坐着,身体缺乏锻炼而日益臃肿,想得到一个强健的身体和有形的身材,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内心真切的愿望和需要。明白了这些,那就把这些目标列入近期的计划当中,每天安排什么,每周安排什么,把目标写在纸上,更要写到自己的意识当中,用毅力打败懒惰和借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三.提升态度和热情
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着多日不变的工作环境,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多数人会产生一种厌倦,从而身心感到疲惫不堪,影响到工作热情和效率。书中说道:一份工作很有乐趣或很烦人,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而非任务本身;在工作中,是你的态度而非能力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积极地态度和高涨的热情会保护和加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热情像火,它能点燃人身上的潜能,让所有的智慧和优点充分发出光来,人有热情就有了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就能产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做。一个人在做“我要做”的事情时,会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开动脑筋想办法,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克服一切困难去达成目标。
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多对自己和他人一些微笑,学会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用一种新鲜、阳光的色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有了这样的一种人生基调,就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生活中的精彩。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在困难重重时,在焦躁不安时,在失意彷徨时,我们不妨读一下《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体味书中的行事哲理,做一个勇于担当、目标明确、饱含热情的人,完美的成功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