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第 10 课 《论语》十则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 的一部书,共 篇。(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 . . . 殆(. 恕(.))凋(. 焉(.))诲女(.. 是知也(.)())弘毅(.)
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 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 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 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 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 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⑵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⑻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 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
乎?”《泰伯》()⑼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⑽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分)(6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2.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分)(3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分)(3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 分)5.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 分)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分)(4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分)(4 8.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分)(4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 分)10.翻译下列句子: 分)(4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4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勤奋好学。二)拓展
展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 《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 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3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简答:重视“修 身”和主张“兼爱” “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四、心得
。
第 10 课《论语十则》参考答案:
一、3、A
4、D
5、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 不亦乐乎;择善而从;死而后已;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 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 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 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 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曾子曾经说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 ” 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三、一)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3.学习方法;学
第二篇:《论语十二则》学案附带答案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论语〉十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2.反复诵读,背诵前六章。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3.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自主学习】
(一)积累词语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生词、难字,特别关注字词的读音与解释。)
A字音、字形:(看拼音写汉字)
不Yùn(愠)wǎng(罔)dài(殆)不亦yuè(说)乎 三xǐng(省)一dān(箪)huò(惑)yú(逾)矩 曲gōng(肱)dǔ(笃)志 Chuán(传)不习乎 hào(好)之者 zhòu(昼)夜 斯fú(夫)
第1页
2.结合注释,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并写在下面。明确:“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
“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
“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
“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圈出三类字:
a.通假字,如“说”“有”。
b.古今异义字,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 “传”“故”“新”“乐”“饭” c.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等。
2.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略。【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疏通前六则文意,并记忆重点字词句的解释。明确:
第一章:子曰:“学而⑥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③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⑦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③朋:古代以同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知”后省略“之”,译“我”。愠(yùn):生气,发怒。⑤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⑥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这里“然后”“之后”的意思。
⑦而:连词,表示转折。“却”
第2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第二节: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为③人谋而不忠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⑥不习乎?”(《学而》)注释:
①日:每天。
②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③为:替。
④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⑤信:诚信。
⑥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第三节: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注释:
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ǔ):法度。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理解:
第3页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第四节: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②为师矣。”(《为政》)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②可以:可以凭借。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第五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②殆③。”(《为政》)注释: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则:连词,表结果,相当于“就”。③殆(dài):疑惑。翻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脉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六节:子曰:“贤哉①,回也!②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④其⑤忧⑥,回也不改其⑦乐。贤哉,回也!”(《雍也》)注释:
①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②贤哉,回也:判断句与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为“回,贤哉”。③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④堪:能忍受。⑤其:代词,这种。⑥忧:忧患,忧虑的事情。⑦其:代词,代他自己。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4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当堂训练】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2)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5)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6)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不亦说乎(通“悦”,愉快。)(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后六章。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2.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疏通后六则文意,并记忆重点字词句的解释。明确:
第七节:子曰:“知①之②者③不如好④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⑤之者。”(《雍也》)注释:
①知:懂得、了解
②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③者:代词,“‥‥‥的人” ④好(hào):喜欢,爱好。
⑤乐(l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翻译: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理解:
第5页
这里,孔子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第八节: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③而富且④贵,于⑤我如浮云。”(《述而》)注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义:正义,正当。④且:和,表并列关系。⑤于:介词,对,对于。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理解: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第九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②善者③而从④之⑤,其不善⑥者而⑦改之⑧⑨。”(《述而》)
注释:
①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
②其:代词,他们的。
③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④
④ 从:跟从,学习。⑤之:指代“善者”。
⑥不善:不好的地方,缺点,不足。
⑦而:表承接关系。⑧之:指代自己的缺点。
⑨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省略“择”,发现。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学习态度)
第十节;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注释:
第6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①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理解:
讲时光易逝,一定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节: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②夺:改变。
③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理解:
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斗,矢志不渝。
第十二节:子夏曰:“博学而笃志①,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注释:
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而,并且,表并列。切,恳切。③仁:仁德。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理解:
讲儒家增进学业、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
2.《论语》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十二章中,哪几句是讲学习方法?哪几句是讲学习态度?又有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7页
学习态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明确: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治学态度: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 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 • 温故知新 • 不舍昼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逝者如斯 •
匹夫不可夺其志
【当堂训练】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第8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文言词语用法、意义及特殊文言句式总结; 3.《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合作探究】
(一)请将本文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 古:指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今:数词,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词类活用:
明确: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第9页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快乐 4.一词多义: 明确: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5.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⑵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论语》有什么写作特点? 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说新语》之类的轶事小说,乃至禅宗和宋明理学的《语录》。2.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当堂训练】
完成语文书课后习题一、三题。
第10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第11页
第12页
第三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11课 《论语》十二则 【文海拾贝】: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2、《论语》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_________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
______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4、积累成语、格言。
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课堂研讨重点学习1-6则。
(一)课文内容 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二)重点记忆
1、完成加点字注音,请填空。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四十而不惑()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曲肱()而枕之 不舍昼()夜 ..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小题。(1)、解释重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阅读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小结】
1.《论语》十二则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
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达标检测】
1.当堂背诵前六则。
2.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___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
3.《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4.《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4、5。
【学习过程】:
一.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问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论语》十二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有的谈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的谈_____________。二.重点学习后六则内容。
(一)课文内容
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重点记忆
1.解释重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
择其善者而从之()...子在川上曰()
博学而笃志()..2.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朗读吟咏,积累反思。
1.请从《论语》十二则中积累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做人修养的的名言警句,并说明此句告诉了你怎样的道理。
用“我认为_____________与学习方法(态度、修养)有关,这句话告诉我___________的道理”这个句式说话。
如:我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学习方法有关,这句话告诉我要学思结合的道理。
你的收获是: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有关,这句话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生活中为人们广为使用。如:温故知新。请你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一归纳。
出自《论语》的成语:
温故知新、不舍昼夜、乐在其中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四.多少年过去了,《论语》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永久的生命力。找出文章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略
【学习小结】
泱泱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至今仍光芒四射。在对《论语》的吟诵流连中,我们唇齿留香,我们获得了多少精神的滋养?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自豪感?
本科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4.传不习乎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5.饭疏食饮水 与零数之间)饭:名词-动词,吃饭
(二)古今异义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不亦君子乎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四)一词多义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为: 2.可以为师矣 可以为师矣
(当,做)古:可以、凭借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知 古:粗劣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今:疏通、疏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而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5.匹夫不可夺志也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古:普通人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其 古:多次 仁在其中矣
(它的)今:数词,三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三)词类活用
(四)特殊句式 1.学而时习之 省略句: 时:名词-状语,按时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吾日三省吾身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判断句: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贤哉,回也!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达标检测】
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课外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后反思】
第四篇:论语四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论语》四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会读“女、知、敏”等字,理解“子曰、善、其、从、诲、女、知、敏”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
疏通文章,理解《论语》四则的内容。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快乐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五经” 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基础知识
(1)辨字组词
诲()故()必()论()悔()姑()心()伦()(2)解释下列字词:
子曰:
善者:
从:
诲:
女:
知新: 敏:
温:
故: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读出层次;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融情入境,情随文动。
三、【合作探究】
1、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三人:
其: 焉:
善:
从:
句子释义:
2、学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
女:
知之:
为:
是:
句子释义:
3、学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者:
好古:
敏:
求: 句子释义:
4、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故:
可: 以为: 句子释义:
四、【拓展延伸】
思考:课文哪几则是谈学习态度的,哪几则是谈学习方法的?
五、【课堂检测】
1.本文中“子曰”的“子”指的是_____,名_____,字_____,_____时 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 始人。
2.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应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中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后反思】
第五篇:10论语十则导学案
10、《<论语>十则》导学案
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
一、预习内容与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小结。查资料了解作者和《论语》的有关知识。
2、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结合“白板”出示的字词,扫清课文的字词障碍。
4、用自己的话简洁总结每一则大意。
5、做《课堂训练》第一课时。
附重点字词
(一)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二)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二、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2、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孔子:
2、《论语》:
三、自学提纲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示:借助课下注释,时间为5分钟。)
四、目标回顾
五、当堂检测
《课堂训练》第一课时做完。
六、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一部书。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语.
传().陬()邑()愠()三省().... 殆()罔()凋()...
3.看注释,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学习提纲
1、学习提纲一:
说一说,本课的成语有哪些?
(要求:用成语“”出自“”这一则的句式来回答。)
(提示:大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时间为3分钟。)
2、学习提纲二:
全文的思想都包括哪些?
(要求:用全文包括方面内容,分别是,第则讲的是方面的内容的句式来回答。)
(方法: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采用小组讨论2分钟,利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识其方面的内容。)
拓展延伸
以“读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的句式练习,谈谈自己的感悟。
回顾目标
四、达标检测
:“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见贤思齐
士不可以不弘毅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复习的好处可以怎样表达:
7、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是:
8、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的句子是:
9、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