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先人 孔子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伟大的先人孔子”
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报告
上埠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兴趣小组
调查主题:伟大的先人——孔子
调查目的: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事迹、有关故事、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调查组成员:彭悦、王黄凌儿、刘柳、林玺振、曾祥旭
指导老师:朱安萍
调查时间:9月14日~9月30日
调查步骤:
1、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孔子的相关情况。
2、收集资料。
3、我们眼中的“孔子”。
调查方法:
1、阅读课文中关于孔子的介绍。
2、上网搜索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3、向父母长辈了解他们眼中的“孔子”。采访同学,了解他们对孔子的认识。深切了解孔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调查对象:同学们、老师、家长
调查过程:
一、进行问卷调查,完成《你所熟悉的历史文化名人调查问卷》(见附件1)。本次问卷调查,共完成100位受访者,其中80位同学,10位老师、10位家长。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发现:所有的受访者都知道孔子,由此可见孔子对我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二、查阅课文资料(见附件2).三、查阅网上资料。
1、个人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孔子格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1984年经中央批准,由政府拨付专款支持的全国性乃至有国际性的文化学术基金组织,基本宗旨是:通过社会支持,多方募集基金,积极组织和推动孔子、儒学及中国传统研究工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推动人类和平、团结与进步事业服务。
★建会二十余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先后在海内外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研讨与文化交流活动,使孔子、儒学广泛传播,学术研究领域深入发展;加强了基金管理与募集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社会文明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受到中央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5、相关新闻
★张立文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
★2004年9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文化月”启动仪式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会议”上,张立文正式呼吁把孔子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四、我们眼中的“孔子”
★如果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谁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影响最大、最久远,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孔子。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由于他的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前广收弟子,曾有学生3000人。孔子不仅用他的言行教育着弟子们,也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教诲。
★孔子,的确值得我们称作“至圣先师”!
★我们要永远纪念他!
附件1
你所熟悉的历史文化名人调查问卷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西班牙,你可能会想起斗牛士;提起巴西,你会想起足球。当我们对别人说起我们中国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先进行一下基本的了解吧。
你知道哪些伟大的先人?请在你熟悉的历史文化名人下画“√”.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附件2
第二篇: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孔子)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至圣先师孔子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课前准备:(1)让学生问周边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对孔子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并做好记录。(2)搜集一些古代人物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代的伟大先人,用心感受这些先人身上所给予给我们的财富。(板题:伟大的先人)
(二)课中研讨:
活动一: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
(1)课件展示古代的伟大先人的图片,让学生认知。(2)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说说古代还有哪些伟大先人。活动二:了解至圣先师孔子。
1、师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说的呢?
(孔子)(板书:至圣先师孔子)
2、汇报学生课前统计调查结果。引发思考: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的人知道他,纪念他?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说说。(2)欣赏影片孔子简介内容说说。
(3)看P63两句格言,说说它的含义,结合《论语》以“孝”为点引发学生结合实际说说。
3、有谁还知道孔子的一些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学生说,老师作总结)课件出示:动画片《孔子拜师》的故事。
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在孔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孔子著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孔子的画像、雕塑。
4、课件出示孔子在国内的各大孔庙及国外的雕塑,让学生欣赏。课件视频:《永远的孔子》(体会孔子的影响力)
活动三:试着写一写“古代人物传”。(1)师出示诗仙李白的小传,让学生欣赏。(2)小组合作完成人物传。
(3)各小组汇报展示。并说说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活动四:说说自己家乡的先人。
(三)在《孔子之歌》中结束本课。
第三篇: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伟大的先人-孔子说课稿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伟大的先人:孔子》--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伟大的先人。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第一课时是介绍伟大的先人-孔子。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语文学科接触过孔子这个人物,对《论语》一书也许并不陌生。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也会背诵几句,但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许认识得并不深刻,对于《论语》中所揭示如何做人的道理也许认识得也比较肤浅。由于《论语》中是文言文叙述,学生阅读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有译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由于缺乏生活的阅历而只限于文字表面,不会触类旁通。
三 教材处理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由于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开课时要有单元的特色。在导入环节,我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人物的引出做好铺垫。本课介绍了“孔子”这个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论语》这部著作以及他对中华乃至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依据品德课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情景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孔子这个人物,在名言中品悟孔子的思想。本课意图让学生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照格言反思自己的言行,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同时在学法上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探究孔子思想,名言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他们的主体人格,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
让学生知道“吉林文庙”也是纪念孔子的地方。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深远影响。难点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六 教学准备
《论语》书,“孔子”画像和“文庙”幻灯片,“孔子”一生简介课件。
七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在师生“快速抢答”中拉开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的序幕,引出孔子这一伟大历史人物。“孔子因为什么而伟大?后人对他如何评价?”这些问题的抛出让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就能接住。“孔子长得什么样?”相信学生也会很感兴趣。这时播放幻灯片:孔子的各种画像,让学生对孔子本人有了更真实的了解。借助课件的帮助,他的一生也很好地展现在了屏幕上。届此学生对孔子有了完整,全面而又真实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合作交流
首先介绍代表他思想的著作《论语》,让学生背诵《论语》中经典的名言。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自己喜欢的名言是什么意思并给名言分类。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依据学生小组汇报给名言分类并板书提炼语言概括。教师适时提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依据名言来做?结合自己[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同时扩展:“今后我们该怎样来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明理导行,加强认知与实践的结合。拓展空间
我适时开发本地教学资源“吉林文庙”,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孔庙”并不遥远,家乡就有的骄傲和自豪:让“爱中华”和“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一体的共融。
4、品味感悟
为了纪念孔子,世界各地都建有“孔庙”。“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呢?”让学生再一次品味《论语》名言的真谛,感悟孔子思想精髓的伟大。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课后延伸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课后布置学生看《论语》每天一篇。做到坚持,学习才会有成效。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在40分钟内把孔子的思想阐述清楚,把《论语》的内容做到一一分类。本课是第三单元学习的开始,更多有趣的话题还在等待着他们。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把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业余时间。相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会陪伴他们终生,让其终生受益!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liaoning/
第四篇: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2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小河子乡寄宿制小学 高进瑞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古迹受损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意识。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不可能涉猎很多,主要选择了三个层面:
1、伟大的先人,他们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提倡和传承的人文精神。
2、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联系。
3、我们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华。他们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为我们生活带来美和乐趣。我们力图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
《伟大的先人》是开篇一课,我们在教学时,要避免就人物说人物,在展示人物的同时,注意挖掘其身上和思想中表现出的、支撑我国数千年的民族精神。第一课中选取了孔子和司马迁两位代表人物,安排了一个活动天地。考虑到教材的组合运用,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是教学“孔子和司马迁”,第二课时是活动天地,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课前,要提醒学生搜集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忍不拔方面所具有的共 性精神。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活动天地,让学生探究更多的体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类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孔子、司马迁等其他伟人的事迹,感受伟人非凡的品质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2、通过搜集、分析与整理孔子等名人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学习孔子等先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关注人物,重要的是要透过他们的事迹,关注他们的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以情感人,以事感人。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孔子、司马迁等名人的资料。
2、搜集《论语》的经典名言,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的事迹或者成果。
五、教学步骤: 走近至圣先师——孔子
一、谈话导入,感受孔子
1、我国有一位伟大的先人,他虽然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但他的思想和文化至今影响着全世界。他是谁?联合国教科组织已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此时,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情?
3、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孔子的塑像。如:山东的孔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孔子的故乡。(教师先播放山东曲阜孔庙的整体图片,相机介绍它的规模,大成殿的名字由来【因宋徽宗赵佶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
4、安庆也有纪念孔子的地方。你知道吗?近圣街的名字也是与孔子有关联的。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安庆一中孔庙大成殿接见学生代表。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视察过的一所中学。孔庙规模宏大,气势如云。位于其北的近圣街,就是因临近孔庙而得名。现安庆一中校史陈列室,是1989年在原孔庙建筑遗存上改建的。)【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的时空距离。同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入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渡:为什么孔子会受到世人如此的景仰呢?
二、开展活动,了解孔子 活动一:孔子生平
(一)孔子生平
1、你了解孔子吗?看看课件资料。
2、请同学们说说所了解的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
(二)孔子故事
1、学生代表讲述一两个孔子的故事。
2、课件播放“因材施教的故事”,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看了小故事,你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否有更深的了解?孔子确实为我们的教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我们可以看看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老师的“《论语》解读”,那里有很多故事值得我们思考。
【设计意图:注重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互相结合,通过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展示资料,了解孔子生平,丰富学生的感知,提高其认识与表达能力。】
过渡:孔子的思想精髓都在《论语》这本书中有体现。你知道《论语》吗? 活动二:了解《论语》。
1、学生说说所知道的《论语》。
2、让我们看看孔子都说过哪些话?这些话是什么意思?(看课件显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这些做人、学习的道理,现在,我们还常常听到老师、家长给我们讲这些道理,可见,孔子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大。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化主流就是儒家思想,孔子是其代表人物。
3、你还知道哪些名言呢?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小结:这些名言我们多读读,多想想,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总结:回顾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孔子因为其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要纪念他,吟诵其经典名句,体悟其中的深刻道理。【设计意图:从人物到思想,从一般性认识到深入的探究,教学逐层深入。学生了解《论语》的过程就是进一步走进孔子,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会油然而生。】
过渡:孔子的“子”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先人: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
走近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
三、交流想象,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追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上还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汉代的司马迁。让我们来看一看司马迁的资料。(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被囚禁多年,前后用了18年时间坚持写完了《史记》,你能想象他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吗?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
有人读过吗?学生说过后,看看课件对《史记》的介绍。
4、了解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5、除了《史记》,还知道中国古人写了哪些历史书籍?(见附录)可以上网查阅
【设计意图: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逐层深入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从而感知他的史学家的深厚,文学家的精彩和思想家的久远。】
超越教材,走出课堂
四、总结拓展,延伸课堂。
如:李时珍花了27年时间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写了《资治通鉴》;贾思勰花了10年时间写了《齐民要术》这部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书。
思考: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2、课件播放范仲淹、李时珍、文天祥、李世民、赵匡胤、祖冲之、张衡、等的资料。
3、课后活动要求:希望大家课后查阅更多的历史人物,像老师提示的这样分类(伟大的诗人、著名的皇帝、科学家„„),或撰写人物小传。
总结: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一本本书都承载着我们伟大的先人思想和智慧的光芒,透过书籍,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我们要感谢这些伟大的先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设计意图:从司马迁拓展到更多的伟大先人,既自然又使课堂容量增大,引发学生更多更深的思考,从而让课堂延伸到生活,把学习与体验,动脑与动手,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社会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
伟大的先人
孔子 《论语》 司马迁 《史记》 源远流长 „„
让
中华文化
第五篇:典故里的中国:孔子先人的故事
典故里的中国:孔子先人的故事
孔子讲学图
(文/邢哲夫)
如果有人问“孔子是哪里人?”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当然,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以祖父辈以来定居的地方作为籍贯,这样的回答并不算错。但假如把眼光放得更远看,孔子是曲阜人的回答其实并不全面。
据《礼记•檀弓》篇记载,孔子临终前曾说“丘也,殷人也”,并交待弟子要按照商朝人的丧葬方式埋葬自己。殷人就是商朝人。商朝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傅斯年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重要论文《夷夏东西说》中认为,商朝与夏朝、周朝等中原华夏民族政权不同,商朝先人是发源于东北和山东,生活在山东、苏北等地区的游牧民族。与属于“西系”的中原华夏民族不同,商朝先人与东夷族属于“东系”的“野蛮”民族(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殷商人本身便是东夷族)。傅斯年先生的观点,后来也被一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一部分。总之,商朝是一个东部“野蛮”民族建立的政权,商朝人文明程度相对于中原华夏族来说是较低的。和中原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不同,商朝建国后仍然一度处于游牧时代,比如多次迁都就是一个证明。而商朝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也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残余。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还表现在商朝占卜书籍《归藏》中先“坤”后“乾”的顺序,和《周易》先“乾”后“坤”的男权话语相反。而商朝人注重祭祀鬼神的生活方式,更是被司马迁评价为“小人以鬼”。而孔子就是商(或东夷)这一支“野蛮”民族的后代。孔子先祖的历程至少给孔子两点启示,第一、野蛮的民族只要愿意向先进民族学习,也可以成为先进民族。商朝在入主中原以后,也开始了文明化的进程,比如定都于殷之后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转化,而精湛的铜器制造和成熟的文字体系更是蔚为壮观。这便是《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夷狄可进而为华夏”、“入中国则中国之”:没有永远的落后,也没有永远的先进,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发奋图强;第二、“野蛮”常常具有文明所不具备的品质。孔子虽然生活在灿烂文明的周代,却并没有为自己祖先的“野蛮”而感到自卑,恰恰相反,孔子从祖先的“野蛮”中寻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那就是质朴。孔子认为,正是由于周朝过分精致繁琐的礼乐文明,使得周朝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文弱和疲软的毛病,而解救的方法,就是商朝人的质朴。所谓质朴,就是崇尚自然的力量,敬畏天地,并弘扬人的力量,砥砺身心。可以说,质朴就是适度的“野蛮”。野蛮当然是需要克服的,但适度的“野蛮”却可以让人和社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斗志。当文明走向衰朽和没落之际,文明恰恰需要野蛮来匡救和补充。所以,孔子一直都在“以殷之质(朴)以救周之文(弱)”,目的正是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人格和国家性格,那就是“文质彬彬”。“文质彬彬”一词,现代人误以为是形容一个人文雅,其实是错的,“文质彬彬”一词中“文”指文明,“质”指质朴,“文质彬彬”恰恰指一个人既要有文明的心灵,又要有“野蛮”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甚至孔子认为质朴和文明相抵触的时候,质朴比文明更重要(参董仲舒《春秋繁露》)。正是因为孔子祖先的性格(其实也是自己的性格),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孔子思想的性格。
孔子不仅仅是商朝人的后裔,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给孔子列族谱当然不是本文的目的,但也不妨在此讲几个孔子先人的故事。孔子是商朝遗民微子的后人。微子是纣王的臣子,一次见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便察觉到商朝要灭亡了,因为君王用象牙吃饭是一种奢侈,而历史一再证明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逃不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命运。后来微子的担心果然应验。商纣被周朝灭亡后,微子等人也成了亡国奴,但周王朝为了体现“存亡续绝”的宽大,不仅没有杀死这些殷商遗民,而且还将微子封为宋国的国君。宋国位于如今河南商丘一带,正是殷商王朝的故地。我想微子的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山川依旧,物是人非,自己虽然做了一国之首长,可毕竟已成了亡国奴。这个方圆不过百里的区区宋国,和当年商朝建立的中原王朝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而孔子对于商朝亡国也同样是终究意难平,一次孔子读到“殷士肤敏,祼将于京”的诗句时,不禁废卷叹息道“善不可不传于子孙”(可参考《典故里的中国》之《善不可不传于子孙》一篇)。微子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宋襄公子兹甫。他也是孔子的祖先。宋襄公在与楚国的泓之战中躬行仁义,在楚国还没布好阵的情况下,决不趁机进攻,等楚国布好阵后才应战,结果被楚国杀得大败,自己也受伤身亡。《左传》中借宋臣子鱼之口嘲笑了宋襄公的迂腐,毛泽东早年读书时用文言写的《宋襄公论》也批判过宋襄公,并在《论持久战》中直斥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注释孔子《春秋》最接近本义的《春秋公羊传》,里却对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不乘人之危的行为大加褒奖,以至于傅斯年先生也认为宋襄公乃是“《公羊》之偶像”。其实,无论是作为孔子自己的祖先,还是作为尊重规则、恪守道义的典范,孔子对宋襄公都不可能不肯定。宋襄公身上诚然有迂腐甚至愚蠢的一面,但同样也有高贵的一面。宋襄公尊重规则,维护秩序的行为,恰恰为春秋乱世所必须,作为“圣之时者”的孔子,不会不努力发掘宋襄公身上可供救时的价值。
宋襄公的儿子弗父何,本是宋襄公君位的继承人,但弗父何却把王位让给了弟弟。所以,孔子先祖便由宋国君主变成了宋国公族。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据汉代《诗经》三家博士的说法,这个正考父乃是《诗经•商颂》的作者。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并不姓孔,孔父是孔父嘉的字。而孔子后来则是以先祖字中“孔父”的孔为姓。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他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大忠臣。孔父嘉的事迹,《左传》和《春秋公羊传》的记录并不一样:《左传》记载孔父嘉的妻子貌美,当时另一个权臣华父督看上了她,想要据为己有,于是杀死孔父嘉,后来又弑宋殇公。而《公羊传》没有关于孔父嘉妻子的任何记录,只是说华督父早有弑君的野心,但孔父嘉又是个大忠臣,只要孔父嘉存在一天,华督父的弑君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于是华督父先杀孔父嘉,再弑宋殇公。《公羊传》对孔父嘉用了一个充满赞美的词语“义形于色”。正是因为孔父嘉的“义形于色”,才使得奸臣不敢胡作非为并且必欲除之而后快。前面说过,《公羊传》是最接近孔子《春秋》本义的传记,所以《左传》里的桃色事件,我们不妨可以忽略,只按《公羊传》的说法,把孔父嘉当做一个杀身成仁的忠臣就可以了。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出生没多久,曾祖父孔父嘉就被华督父杀死,为逃避华督父的斩草除根,防叔家里的仆人便带着幼小的防叔逃亡鲁国。这便是孔子先祖中定居鲁国的开端。
踏上鲁国土地的殷商后裔们,或许并不知道,正是这片土地,曾经是他们未开化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而世事沧桑,星移物换,原来的东夷荒蛮之地,变成了“周礼尽在鲁”的礼乐之乡,实在是让人感慨。防父是孔子的曾祖父,防父生伯夏,伯夏生叔良纥。这一支宋国贵族后裔到了鲁国后,显然没有在其祖国的地位和荣耀。虽然在精神品质上仍然传承高贵,但在社会地位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叔良纥在鲁国只是一个普通武士,但是在晋鲁联军攻打偪阳的战役中,叔良纥大展神威。偪阳守军为了将攻入城的晋鲁联军一网打尽,便将城堡闸门降下来,试图来个“关门打狗”,但叔良纥挺身而出,双手举起了数以吨计的城门,让攻进城里的晋鲁联军跑出来后才松手放门。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极其罕见的壮观一幕。《水浒传》里的刘唐试图做同样的事,可惜力气不够,被压下来的城门砸成肉泥。后来一些文献传说孔子“力能举鼎”,想必是对叔良纥的故事的一个移植。
叔良纥举城门的故事十二年后,叔良纥与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圣人——孔子。不过可惜的是孔子三岁时,父亲叔良纥就去世了。孔子的母亲曾经在曲阜的尼丘这座山前祈祷,希望神灵能赐给自己一个孩子,后来果然生下了一个健壮的大胖小子。为了表达对尼丘这座灵山的感激,孔子的母亲便给这个孩子取名丘,字仲尼。仲就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孔子有一个跛足的哥哥,丧失了劳动能力,所以撑起家庭的重任,便都压在孔子身上了。这是后话。
孔子是殷人的后代。对于祖先缔造的殷商王朝,他是充满敬爱的,对于自己的祖国宋国,他也难免恋恋之情,而对于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孔子也不得不在理智上和情感上心向往之。但生活在鲁国的他,也不可能脱离脚下的大地而沉溺于思古幽情。所以,立足当下而沟通历史,让历史启示当下,让当下激活历史,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孔子的历史哲学。作为历史担荷者的孔子,他自己也在书写着历史,创造着历史。“故宋,新周,王鲁”,在孔子伟岸的“通三统”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孔子难以抑制的返本之情,我们也看到了孔子勇于担当的开新之志。心中的祖国、脚下的大地、眼前的未来,三者之间的张力,反而使得孔子得以构建了一个超越民族也超越时代的文化中国,让文化去弥合断裂的历史,让文化去重构统一的中国。以著名学者陈明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本篇:“孔子生在曲阜,但属于中国,属于东亚,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