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一、领导干部对媒体认识上的误区
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
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
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
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二、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种种表现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
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
3、怕媒体、躲媒体。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
4、堵、盖、封,施压制止媒体报道。
5、应对技巧欠缺。有的领导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头、过激的话,而被记者原封不动地放到报道里,导致出丑。
6、新闻礼仪欠缺。面对媒体人员拍摄时,有的领导干部缺少配合意识,使其在身体语言上暴露出不佳的公众形象。
有学者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本来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他们却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还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不愿面对媒体,甚至讨厌舆论监督。具体表现在:
1、使用令媒体和公众反感的语言。有的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沟通时往往使用“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明令禁止”、“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是把媒体看成一个合法存在的社会工具,而是在能够利用的时候利用,不需要利用的时候就“积极预防”,一旦出现了“负面情况”,便“主动公关”,甚至直接找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制止报道。
2、出了问题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正面报道多多益善,负面报道严厉封杀。甚至有一些地方三令五申,没有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采访一律不予接待。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区内“活动”,要严密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力图把盖子捂住,不让事情曝光于公众眼前。
3、与媒体对抗。以老大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千方百计阻挠推诿,粗暴干涉记者采访,甚至发生殴打记者的恶性事件。
三、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媒体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政府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指挥媒体,不存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所以,在以往干部培训中,没有专门教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课程,尤其是没有一门学科可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媒体的内容,新闻学是教如何当编辑记者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出本领危机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1、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领导干部中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数量很少,大量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进过高等院校,更没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了。因此,出现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认识上有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时读不读报纸、听不听广播、看不看电视,对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时也偶然听听广播和看看电视,但感兴趣的常常又不在新闻。有些领导干部对于“第四媒体”因特网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其好处和作用了。
3、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得有时
间关注媒体。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时间花在迎来送往上,忙于应酬,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琢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事了。
四、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如下七个原则:及时原则,即应向媒体传递最新的信息,否则会失去时效性;真实原则,即信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胡编乱造;统一原则,即信息要保持前后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主动原则,即要能做到有所准备与计划,不能过于被动;效果原则,即信息发布是要达到良性的社会价值,应以公众利益优先;合法原则,即信息流程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适度原则,正反信息的披露要把握尺寸,不能有失偏颇。
也有学者认为,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应掌握五种原则性方法。其一,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只有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才能抢占有限的宣传阵地,使负面的消息、不良的消息减少。同时还要注意口径的一致性。其二,尊重记者,热情大方,以诚相待。因为记者也是人,如果受了冷遇,或是受到不公正、不礼貌、粗暴的对待,那么记者就可能把这种怨气带到所写的稿子中去,就会激化矛盾。其三,牢记立场和角色,不信口开河。作为领导干部,位置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好恶、个人观点来左右工作。任何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都必须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注意保守工作中的秘密。其四,恰当运用外交辞令。对于敏感问题或是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而一时又无法或不能提供的,一定要表现出一种谦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得到记者的理解。其五,熟悉内情,掌握大局。在接待记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该掌握的情况,一定要烂熟于心。要用语准确,恰如其分,让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
五、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实现途径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强化开放意识,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三要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四要强化民本意识,五要强化礼仪意识。
有学者认为,提高媒体应对能力有如下几个有效方法:一是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二是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三是提高危机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提高应对记者的能力,五是提高应对采访的能力,六是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七是提高塑造媒体形象的能力。
还有学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深化和普及“政府新闻学”学科。还有学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和管理互联网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读书笔记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工作的实用教材。看完后,我深受启发。
毛泽东同志讲:共产党靠枪杆子和笔杆子打天下坐江山。
邓小平同志讲:舆论是社会稳定的思想中心。
江泽民同志讲:舆论驾驭得好是人民之福,不好是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讲: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共产党根本的原则。
习近平同志讲: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一、让政府的媒体形象亮起来
政府需要“形象”,需要“梳妆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的“梳妆台”,对政府形象具有重大影响。政府的媒体形象,主要涉及理念、行为和视觉等方面。在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方面,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和巩固政府形象,实现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科学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目标。
领导干部也要重视自己的媒体形象。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人格化。我们应该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之光,不只是外表,最为根本的,是来自于他们内在的人格之
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主要表现在穿着形象、职位形象、工作形象、会议形象、视察形象、言语形象和危机形象等。我认为,在这方面,领导干部要学习周恩来总理,从外貌、衣着、语言、行为等多个角度讲,他堪称“天生的外交家”。
二、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媒体工作的不断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想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遵从以下“黄金原则”:党管媒体原则,以民为本原则,敢于面对原则,以诚相待原则,注重礼仪原则,充分准备原则,主动引导原则,坚持学习原则,接受监督原则。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小到影响其本人的形象和影响力,大到影响其领导的地方的工作效能、经济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媒体,主动和记者“做朋友”,获取最大的舆论支持,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运用媒体做宣传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善于运用媒体造势,通过媒体实现“上情下达,民意反馈”,这是做好宣传的有效途径,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体现。做好宣传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较好的口才与演讲艺术、较强的媒体策划能力以及巧妙的接受采访的技巧等。通过学习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时期成功的外交家、演说家的演讲,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从容回答各种记者提问,写出妙笔生花的宣传稿,从而提升自身的领导魅力,引导媒
体做好宣传工作。
四、运用舆论,转危为机
突发事件对于一个组织和政府来说,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在突发事件潜在期,如果媒体能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存在的前兆,向政府传递潜在危机的信息,就可能防范突发事件的爆发。在突发事件突发期,如果运用媒体得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在激发公众情绪中,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在设臵舆论焦点中,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从而实现转危为机。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如果选择沉默或者封锁信息,就会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流言和谣言无限的传播空间。“非典”时期,面对“非典”的初起,媒介的表现居然是“失语”。直至流言飞布,人心波动,抢购潮涌起,媒体才开始正式介入并展开大面积报道。如果政府能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人们就没有想象空间,流言、谣言也没有传播空间。汶川地震中的媒体报道就非常客观、及时、生动。灾难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当中,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一致赞扬。
五、政府也要做“网民”
网络大潮,汹涌澎湃。政府要将令自己既喜又忧的网络引导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臵身其中,自己
也来做“网民”。2008年胡锦涛同志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成为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触网”,网友称胡锦涛为“中国第一号网民”。此后,温家宝总理也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实时交流,回答了网友的提出的各种问题。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体现了中央乐于听取民意,尊重民意,重视来自网络的声音,是亲民尊民的生动体现,更激发起民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同时,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加强“网络问政”和“问计于民”,把“网络问政”保护好、发挥好、引向深入,在涉及民生的诸多问题上能够大胆“问计于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相关水平和驾驭能力。
总之,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敢与、乐与、擅与媒体打交道,不仅反映的是坚定的党性,更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能力。只有敢与、乐与、擅与媒体打交道,学会在媒体监督中工作,给予媒体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使党和政府、媒体以及群众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宣传工作的公务员,我深感媒体策划是宣传工作的生命。在宣传工作中,只有运用媒体搞好策划,通过对媒体和信息资源的开发、解构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出炉的作品才会更真实、更优美、更深刻,因而也更可读、可信,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三篇:领导干部如何同媒体打交道(范文)
当前,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日趋凸显。然而,某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当前网络传播的规律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还习惯于“宣传部把关”,结果导致“小问题引发大热点”,最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切实提升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势在必行。
首先,要适应形势发展和传媒出现的新变化,着力提升与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当面对记者时,必须克服轻视记者、蔑视媒体、回避采访、盲目应对等错误做法,要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记者。要及时回应记者的来电来访,尽力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利用事实来抓住记者的注意力,以事实为基础答复记者。要尽量不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公开表达自己的偏见。尽量吸引记者的注意力,激发记者报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次,要正确看待媒体的监督报道,着力提升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舆论监督实质上是正面宣传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任何地区和单位都无法确保不出问题。重要的是出了问题要能够科学运用媒体,正确处理问题,这样不仅不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成为“扬名立信”的契机。对于媒体的监督采访,越公开、越透明,就越能减少或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果题材、时机、背景、分寸把握得当,舆论监督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正面宣传产生的效果。
在面对负面报道时,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查找问题,努力改进工作,与媒体合作;必要时可与媒体协调,通过媒体挽回影响。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支持与合作,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消除影响;面对媒体,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有责任,就老老实实地认账,认真负责地处理,千方百计地纠正www.和补救,换取媒体和公众的谅解。事实存在,就必须承认,必须正视;向媒体提供报道的新闻素材,必须是真实的;向媒体提供报道的事实材料,必须尽可能完整。出现问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试图欺骗媒体,欺骗公众。切记,千万不要狡辩、推脱。否则,就会造成更大的被动。
再次,要注重策划,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工作和重要成果,着力提升对外宣传能力。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在这样的传播环境里,准确权威就是影响力,时效时机就是影响力,高度深度就是影响力,手段方式就是影响力。如果不注重策划,要达到全面准确文秘杂烩网宣传一个地方、一项工作的目的,是难以做到的。对于正面报道要力求有亮点,突发事件报道要突出权威、时效,热点报道要重在正确引导、重在把握时机,舆论监督报道要利于推动工作,典型人物报道贵在走进人物内心。报道的选题要在党和政府想说的、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把眼睛向上与眼睛向下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产生社会共鸣效应。同时,要注重舆情分析。了解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这对提高我们报道“不跑靶”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策划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策划者价值理念的体现过程。(
第四篇:领导干部如何同媒体打交道学习心得范文
领导干部如何同媒体打交道学习心得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一、领导干部对媒体认识上的误区
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
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
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二、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种种表现
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 1
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
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
3、怕媒体、躲媒体。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
4、堵、盖、封,施压制止媒体报道。
5、应对技巧欠缺。有的领导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头、过激的话,而被记者原封不动地放到报道里,导致出丑。
6、新闻礼仪欠缺。面对媒体人员拍摄时,有的领导干部缺少配合意识,使其在身体语言上暴露出不佳的公众形象。
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本来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他们却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不愿面对媒体,甚至讨厌舆论监
督。具体表现在:
1、使用令媒体和公众反感的语言。有的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沟通时往往使用“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明令禁止”、“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是把媒体看成一个合法存在的社会工具,而是在能够利用的时候利用,不需要利用的时候就“积极预防”,一旦出现了“负面情况”,便“主动公关”,甚至直接找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制止报道。
2、出了问题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正面报道多多益善,负面报道严厉封杀。甚至有一些地方三令五申,没有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采访一律不予接待。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区内“活动”,要严密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力图把盖子捂住,不让事情曝光于公众眼前。
3、与媒体对抗。以老大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千方百计阻挠推诿,粗暴干涉记者采访,甚至发生殴打记者的恶性事件。
三、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政府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指挥媒体,不存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所以,在以往干部培训中,没有专门教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课程,尤其是没有一门学科可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媒体的内容,新闻学是教如何当编辑记者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出本领危机的重要原因。
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1、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领导干部中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
育的数量很少,大量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进过高等院校,更没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了。因此,出现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认识上有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时读不读报纸、听不听广播、看不看电视,对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时也偶然听听广播和看看电视,但感兴趣的常常又不在新闻。有些领导干部对于“第四媒体”因特网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其好处和作用了。
3、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得有时间关注媒体。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时间花在迎来送往上,忙于应酬,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琢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事了。
四、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的原则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如下七个原则:及时原则,即应向媒体传递最新的信息,否则会失去时效性;真实原则,即信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胡编乱造;统一原则,即信息要保持前后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主动原则,即要能做到有所准备与计划,不能过于被动;效果原则,即信息发布是要达到良性的社会价值,应以公众利益优先;合法原则,即信息流程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适度原则,正反信息的披露要把握尺寸,不能有失偏颇。
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应掌握五种原则性方法。其一,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只有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才能抢占有限的宣传阵地,使负面的消息、不良的消息减少。同时还要注意口径的一致性。其二,尊重记者,热情大方,以诚相待。因为记者也是人,如果受了冷遇,或是受到不公正、不礼貌、粗暴的对待,那么记者就可能把这种怨气带到所写的稿子中去,就会激化矛盾。其三,牢记立场和角色,不信口开河。作为领导干部,位置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好恶、个人观点来左右工作。任何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都必须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注意保守工作中的秘密。其四,恰当运用外交辞令。对于敏感问题或是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而一时又无法或不能提供的,一定要表现出一种谦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得到记者的理解。其五,熟悉内情,掌握大局。在接待记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该掌握的情况,一定要烂熟于心。要用语准确,恰如其分,让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
五、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实现途径
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强化开放意识,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三要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四要强化民本意识,五要强化礼仪意识。
有学者认为,提高媒体应对能力有如下几个有效方法:一是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二是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三是提高危机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提高应对记者的能力,五是提高应对采访的能力,六是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七是提高塑造媒体形象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深化和普及“政府新闻学”学科。还有学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是要提
高领导干部运用和管理互联网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如何与上级打交道范文
如何与上级打交道
在职场中,有的人总到自己不受重用,有的人默默无闻而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有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上级视而不见„..如果你留身边自己的同事,可以讲多数人不愿意天天受人管,事事受束缚。有少数极端分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为所有上级都是贪得无厌、不学无术、平庸无能。在职场中,这种心态的人时常伴随的是抱怨、消极和上级的鄙视。
客观来讲,上级的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主观上讲,职场中人应该反省自己,如何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学会如何与上级交道。
我个人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从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工作过,其中生产型、贸易型和科技型都有,而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与上级打交道都有共同要遵循的技巧。
一、千万不要轻易拍马屁
人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上级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你常用这招,只能管一时,久而久时在上级心中你是虚伪的,会贴上不可信赖的标签。
二、上级交办的事接受
这句话,有点武断,不合理不合法,但在职场生涯中,服从是必须的。上级只会用听自己话的,天天与自己唱反调谁会用?员工都指望上级大度,能容不同意见或者不同表达方式的人。其实不然。上级也是人,表面它能容忍,但从此有了心结,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什么话可听,什么事可办,这需要智慧和方法。
听话的人,会把你看成奴才。不听话的人,会把你看成叛逆。简单服从与拒绝都不可取。我们做部属的,要做到好像听话又好像不听话,说不听话好像又听话。简单的讲,你认可的事,提点启发性的建议,补充和完善地去执行。对于不认可的事,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提出一点“建议”,这种建议表面依然还要执行上级的决定,其它在执行中就改变了上级交办的内容和结果。
总之,上级交办的事要先接受,再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改。上级通常会喜欢并重用这种与自己同心并能够完善自己构想,避免失误的员工。
三、难言之隐一笑了之
刚才我们讲了,上级交办的事要接受,前提自己能办、可以办、并且通过自己努力能办好的事。对于不好讲、不好办、不能办的事怎么办呢?不做,也不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不能说,就是因为你认为这件后果不好,率先拒绝和抵毁,无论以后结果会如何,你都死得惨。因为后果严重,是你咒的结果。如果后果良好,你的消极行为反差会更大。
不能做,也是因为你判断后果会很严重。不做的结果是什么办?事情顺利,你的判断失误,小职员嘛,当然不如领导有远见也属正常,大不了说你保守。如果事情后果非常严重,与你无关。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四、请求要有方案 有职场中,我们常遇到这几种事。办不了事,或者执行中有问题怎么办?及时告诉上级,将问题交给领导,无论领导如何决定,后果不必你来承担。反之,如果捂着盖着,事情越来越严重,超出你的掌控能力之外,被动的让上级知道,上级将陷于两难的选择,对你都有怨气。
上月,供电公司通知临时第二天停电一天,行政文员遇到老板就问:“明天停电,是不是通知大家休息一天?”老板回答:“这天算不算工资呢?”文员噎得够呛,一时无语。事后来告诉我经过。
这类小事,文员本应来找我汇报,越级汇报本来错误,加之方法不对,今天无论她是否通知大家,都是错。于是,她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
平时这类的事,我直接处理就是,但事情复杂化了后,当然我要请求老板。“王总,明天停电,我准备调整作息时间,换休一天,可以吗?”老板只有一种回答结果:“可以啊,你决定就行。”
同样是停电休息一天,汇报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至于这天发与不发工资,都不重要,因为大老板不会计较这些。如果每天将诸如此类的小事都交老板决定,老板请这么多员工做什么?
五、与上级保持沟通
许多员工很不喜欢与上级打交道,却认为上级高高在上,不关心员工,避而远之。久而久之,认为上级没有看到自己付出,职位、升薪、授权与自己无关,好像自己在一个被人遗忘有角落。
四川有一句话:要公道打颠倒。也许我们换们思考一下,其实问题出在员工自己的身上。
假如这个企业只有100人,如果管理者每月都要花半小时了解工作情况,需要一上班就谈话,谈它十天半个月,这样管理者只配当书记,重要事情都延误。
所以如果让上级知道你的工作情况,特别是你的工作业绩,需要方法。比如,楼道上遇见上级通常会问你在忙什么,你可以借机汇报。比如,上级通常都会注意你精神状态,如果遇见关心一下,无论的脸色是好是坏,你都可以借关心之时,顺便说你们在为某一件工作发愁或者干劲十足。如果上级与你见面少,隔得远,你可将工作情况或者建议用邮件发出,上级回复与否都不重要,重要是他知道你的工作情况,引起他的关注就行。
所以与上级的沟通很重要,不必等到领导来找你,机会总是厚待有心人。那怕逢年过节,上级个人遇到重大事情,发个关心问候祝福短信,远比当面拍马屁效果更好。
六、察言观色
许多人在职场中打拚许多年,从不认为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其实有的员工可能因此而在上级心中改变其形象,多年的光辉形象也毁于一旦。
02年我一家在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理,当年与客户签订了一批标设备,合同额达七百万元,准备在美国和德国选择供应商,当时美国人民币报价每套三十五万,而德国报价每套三十万。有一天,一位采购经理与美国代表谈判,我与德国人谈判提出批量采购应下浮15%。采购经理突然走进谈判地点,我示意他,有事一会儿谈。他却不知趣的说:“我只担误你一分钟时间,是想告诉你美国人一分钟钱都不降。”说罢转身离去。
最近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公司因此损失近百万。老板承诺这批单做下来员工加薪二成也泡汤了,这位老采购员因此搞得自己灰溜溜地,老板员工都埋怨,所以学会察言观色很重要。
如果你细细观察,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