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第一篇: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内容摘要:孔子儒家思想中许多重要范畴,如,民本思想、礼治思想、和谐思想、中庸思想、以义取利的义利观、民无信不立的信誉观等,在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完全可以,而且已经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被吸收到企业经营中,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从而丰富发展了利民惠民的经营理念,情、理、法相结合的管理原则,企业经营的适度原则,增强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实了企业义利共生的盈利观和诚信至上的信誉观,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全球化语境下有中国特色和各自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孔子思想;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Abstracts: Confucius in Confucian thinking of many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people of this thinking, thinking at the governance, a harmonious thinking, moderation thinking, just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nefits of justice, the letter did not introduce legislation without the credibility of view, in the 21st century modernization drive today, Can and have as a code of ethics to be absorbed in the business, adjusted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 modern economy in harmony.So as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idea of riding out the operation Huimin, intelligence, reason and law with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 appropriate business principles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collective sense, and the team spirit and enrich the enterprise-symbiotic benefit of the profit and integrity above everything else Blue concept, these are the modern corporate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al absorp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rich the rich and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business enterprise culture.Keywords: Confucius ideology;Confucianist culture;Business management;Enterprise culture

引论

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突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世界也备受推崇。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在传统社会,人们重视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伦理之道。在当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孔子的儒学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对塑造、提炼企业文化同样发挥着重要影响。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倡导“经济道德合一说”,并著书《论语与算盘》来宣传自己的经营之道。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著则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可以说,日本对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和应用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本文主要讨论孔子以仁爱思想① 1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打造现代企业文化精神的意义。应该说,孔子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以

阐述做人道理为主,它和现代企业文化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1、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仁爱思想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而民本思想是孔子儒家仁爱思想在政治目标上的体现,其直接目的是得民心,最终目的是求稳定。孔子主张仁爱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上就

是要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从而达到更好地统治百姓的效果。《论语·颜渊》篇很能体现这种意图,鲁哀公因为收成不好,问有若有什么办法解决用度不足,有若建议他实行十抽一的税率,哀公说,十抽二,我都不够用,怎么能十抽一呢?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就是说,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这样的小溪小河,大江大河就成了无源之水。孔子在《论语·尧曰》

篇中这样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是根据民众的利益而去做,这不就是施恩惠而不花费吗?选择可以役使人民的事情和时机来役使人民,还有谁

会抱怨呢?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在回答子张的提问时也曾明确地说:“惠则足以使人。”也

就是说,给民众以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这都很典型地说明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就是优先考虑

人民的利益,给人民以好处和恩惠,最终达到更好地役使民众治理民众的目的。

民本思想就其实质就是人本思想,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注重人的因素,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中

心地位。因此,“以人为本”便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李宗红在她的《企业文化---胜

敌于无形》中指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是世界500强企业文化的共识。” 孔子的民本思想对于现

代企业文化建设有两点借鉴意义:一是对于内部管理来说,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

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日本企业管理者就很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尽量为

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积极地参加生产劳动。这样,职工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带动

企业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待遇的提高。二是对于对外拓展市场来说,如何体

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最优化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千万不能过于短视,在产品性能设计、价格优惠、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

者所急,充分考虑消费者利益,真正把消费者当做上帝,当做“衣食父母”。②

2、孔子的礼治思想与企业情、理、法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礼治思想是孔子仁爱思想在政治手段上的体现。礼治思想实际上是德治思想、仁政思想。首先,在孔子时代,“礼”实际上包含了满足宗法社会需要的政治制度,所以,依礼(制度)办事是其基本

要求。其次,礼治强调管理上的道德力量,要求为政者正人先正己,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引导百姓

向善。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就

是说,道德的规约比起法律的威慑更重要、更有效。在今天市场经济和法治的条件下,孔子的礼治

思想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更要提高公民道德水

准,我们现在提倡以德治国不就是孔子礼治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对法治的一种有益补充吗?

具体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就是企业的情、理、法的管理原则。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讲有点牵强附会,事实上,现代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从来自受孔子所创始的儒家思想长期影响的东方日本的管理实

践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说企业文化中体现孔子的管理思想是顺理成章的。

孔子的礼治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一方面要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讲原则、讲正气,另一方面,要讲人情味、讲人性。在《论语·八佾》篇中孔子是这样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

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人如果没有仁爱,哪还讲什么礼乐。也就是说没有内在心理情感为真正

凭依,哪还谈得上外在形式的礼乐。虽然在这里谈到的“仁爱”的情感度深一些但它终究还是在谈

人情人性。“理”在这里是说道理,是做事情要合理。我认为这“理”是由过去的“礼”拓展来的。

孔子特别提倡“礼制”在《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是这样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礼”是孔

子对人对事的重要衡量标准。对这句话朱熹是这样注解的:“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也。

毫厘有差,则失其中。”依朱熹的注解这里的“理”和“礼”是相通的概念。都是人们长期生活过

程中所形成的习俗和所认可的道德标准。“法”在这里是法则、法规的意思。公司员工的行为以及企

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要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允许的范围之内。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认为:中国的企业应当“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人”,坚持走使人自

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而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的资源对我们的企业建设便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④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显得至关重要。要体现情、理、法相结合的管理原则,除了讲人文关怀,关心职工、能让职工充分发挥各自才干外,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

《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在回答季康子的问政时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谁敢不正?”

意思是说政治就是端正。你率先端正自己,谁敢不端正?他认为为政者以身作则才能获取信任,进

行管理和统治。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你搞政治为什么要用杀人的办法?你如果想做好人,老百姓

也就跟着好起来。君子的道德象风,老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随风倒。在此篇中孔子还提到“举直错

诸枉,能使枉者直。”就是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歪邪的人上面便能够使歪邪的人也改正过来。《论语·子

路》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路问政时说:“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就不疲倦。

另外在此篇中,孔子还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自己行为正当,不

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也没人听从。在现代企业,领导者自身行为端正,积极

作出表率,以身作则率先成为企业精神的体现者,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

3、孔子的和谐思想与企业的协作精神

孔子主张“和为贵”,《论语·子路》篇还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为贵”就

是劝诫人与人和睦相处。现在我们常说的“和气生财”大概就有“和为贵”的意味吧!现在很多企

业也很重视企业内部的“和”并煞费苦心地维持企业内的亲密和谐气氛。比如:企业经常举办一些

联谊会和集体旅游之类的活动。他们的目的在于使公司职员、同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精诚团

结。从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力去与竞争对手较量。这在日本企业界称之为“内和外争”。在此,“内和”

是手段,是前提,“外争”是目的。“内和外争”的终极目的则是为了企业的“争胜”,赢得企业的生存发展。由此可知,“人和”决不是终极目的。在管理中求和,不是为和而和。一个企业要想在市

场竞争中取胜,离开了“人和”是无从谈起的。孔子思想的魅力,在这里又一次体现出来了。包晓

闻在他的《企业文化》一书中认为:“中国白色家电业的代表荣事达公司就是领会了儒家的“和”字

在商业中的真谛才能从众多的家电企业中脱颖而出。”利用经营技巧来管理具有感情的人,并运用

感情使他们处于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这样公司员工就会积极工作,企业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创

造企业的未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气氛。但企业氛围是因人而异的。采用严厉管束的企

业内,让人觉得企业气氛沉闷;只注重提高利润的企业,企业内部总是“杀气腾腾”的。只有当头

脑灵活的人成为经理,才会企业内部的既紧张又轻松的气氛。当然,“和”的气氛不仅需要企业领导

者的组织和策划,同时还需要员工们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技巧。这是一门大学问,在这里我就不再做过多的说明。我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和为贵”的精神内涵已经被现代企业充分吸

收并得以巧妙运用于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使职工具有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从而使企业成员形成共同接受的价值观,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⑤

4、孔子的中庸思想与企业的适度原则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论语·雍也篇》记孔子的评论说:“中庸之为德也,甚于矣乎!民鲜久矣。”就是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了。人们很久没拥有了。在这里孔子以“至

德”评定中庸但从他对中庸的理解和运用看,实际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度量分界和矛盾构成及其转

化的认识。那么究竟何谓中庸呢?关于“中庸”,后人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

中是这样解释的:“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并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庸。”“庸者,天下之定理。”在这里,他把“中”解释为“适当、正好”。把“庸”解释为“平常”。

但综考《论语》中孔子的有关言论“中庸”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即以中为用的意思。这

中间包含着丰富的辨证的观点。例如:孔子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等。总的意思是“过犹不及”。这都体现了他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另外在《论语·雍也篇》中,对人才,孔子这么答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超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死板。文采和质朴结合均匀才是君子。在这里孔子对质朴和文采进行各种各样巧妙地调节。使其变得完美。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也是

孔子对政治、经济领导人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我们今天的创业和变革时代,“中庸”也是选择企

业领导人的基本准则。不管什么企业,都会有长期经营战略和短期经营战略的预测,这两者有时是

相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人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两者的矛盾,使其最终达到理

想的结果。在这里他们运用的就是中庸思想,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其有更通俗的认识———适度原则。

意思就是做事做人都要恰倒好处。在这里,“适度原则”不仅是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讲,公司员工同

样应该运用这一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坚持中庸原则。抑制感情,掌握分寸,不可以意气用事,⑥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时又要讲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因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领导和职

工的同心协力,共同参与。

5、孔子的义利观与企业的盈利观

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根本看法。是人们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

质的集中体现。《论语·子罕》篇中有孔子“罕言利”的评价。《里仁》篇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提倡仁义道德的孔子是不谈“利”的,甚至以“求利”为耻。事实

并非如此。《论语·里仁》篇中孔子曾经这样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可见,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利”,只是他强调必须以“道”求“利”,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利益。

在《论语·述而》篇,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就是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财富取

得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般地遥远而又无缘。由此可见孔子是主张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

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完全可以的。

将孔子的这种观点运用于现代商业中,就充实了现在的盈利观。企业建立的目的就盈利。涩泽

荣一在其《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说道:“世上的商业、工业都是为了图利,不必多言。如果工商业没

有增加利润的效能,工商业就毫无意义也没什么公益可言。但所谓图利,如果全为一己之利,根本

不顾他人,那又不然了”。企业经营就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但是追求利润必须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正当和合法的手段取得。通过利润取得的富贵和名誉也是件光荣的事情,这就是我们

商业界所提倡的取利以道的盈利观。因此,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应弘扬儒家的传统义利观,树立正确

企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⑦

6、孔子的民信观与企业的信誉观

“信”是孔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泛指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品德。讲信用、守诺

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说,人无诚信,就好比车没有车辕前的横木,无法行走。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无法取得别

人信任的,或许短期可以蒙混过去,时间长了终究会被人识破而无立足之地。对于普通百姓是这样,对于管理百姓的政府更是这样。所以,《论语·颜渊》篇孔子明确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就是说,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论语·子张》篇又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意思是说统治者得到人们的信任后才能统治他们,如还未得到人们的信赖就役使人,则人们会认为政府虐待他们。《论语·尧曰》篇中“信则民任”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对于现代企

业而言,“信”就是信誉。取信于民,企业就稳定、就能发展;失信于民,企业就难于有立足之地,甚至出现危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样,信誉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是立业的根本。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重要。

涩泽荣一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认为:“《论语》与算盘的结合,就是道德与经济的结合。”⑧

企业的道德形象、社会信誉和管理效益之间有着必须的联系。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是

靠企业的诚信来支撑。即商品要货真价实、质价相当,经营要恪守信用、履行契约、遵守承诺、不

弄虚作假、不坑蒙欺诈。诚信既是一个企业和经营者的经济生命,也是不断提高其竞争力的根本途

径。现代经营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口号,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服务(包括物质

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最有效的方式。

当今,良好的信誉已成为企业开拓并巩固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神秘砝码,对于企业的发展壮

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众多著名的大财团和跨国公司都是“以信为本”,靠信誉占领市场、扩

大市场。重诺言、守信用,言而有信,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怎样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如何在市场上赢得公

众的信赖和赞誉。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固然需要从许多方面加以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吸取

孔子管理思想之精华来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则是赢得优势、谋求发展、走向辉煌的关键一招。李嘉

成、霍英东、曾宪辛等儒商利用儒家思想进行企业管理,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国内一批有眼

光的企业家也开始注重发崛儒家资源运用于企业管理而初见成效,他们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孔子思

想的现代价值。可以肯定地说,孔子思想中有着企业管理可以借鉴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因为时

代的变化而丧失其恒常价值。

结语

孔子倡导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吸收

其精华对于建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有利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

“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企业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儒家文化重人、重信、重义、重情。企业应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

中,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铸造团队精神,搞好协作,设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爱员工,重视“感情投资”,使其产生“报效企业”的感情和信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管理工作中突出精神因素,其核心是建立企业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而领导者以

身作则的企业精神体现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十分重视人的因素,把人放

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认为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以人为本”便成为现代企业

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儒家的人本思想,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为企业在改善领导、团结员工、开发人才、服务顾客、营造良好的企

业内部氛围、协调内外关系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迪。

注释:

①涩泽荣一(日).论语与算盘 [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②李宗红朱诛著.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7页

③李泽厚.论语今读 [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41页

④汤一介.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J].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⑤包晓闻.宋联可编著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347页

⑥李泽厚.论语今读 [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166页

⑦刘小华.向孔子学管理 [J].网易商业报道.2006年9月29日

⑧涩泽荣一(日).论语与算盘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76页

参考资料:

[1]贺绥世.论语新识 [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孔健.孔子的经营之道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3]潘乃樾.孔子与现代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4]蔡希勤.半部论语治天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5]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北京第1版

[6]李泽厚.论语今读 [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7]扬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8]侯宪林.孔子经济思想初探[J].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9]毛钢.孔子的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J].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总第21期

[10]刘小华.向孔子学管理 [J].网易商业报道.2006年9月29日

[11]余秀江 张光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刘林平等译.领导哲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14]王恩来.人性的寻找[M].北京: 中华书局.2005年4月北京第1版

[15]孔健.孔子的管理之道[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16]崇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1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1版

[18]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增订第2版

[19]涩泽荣一(日).论语与算盘[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20]Lyons,J.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1] F.De.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2.

第二篇: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大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研究现状: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古往今来都没有中断过。从研究文献看,大部分将理论联系实践。学者的研究主要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教无类”体现出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众多研究中阐述了“有教无类”在两千多年前的含义及作用。“有教无类”提倡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就存在阶级性、垄断性,孔子这一思想很快便打破了这些束缚。当今我们倡导“教育公平”,呼吁人人接受教育,是“有教无类”的继承和发展,然而新的时代存在新的问题。“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这么简单。面对现今社会的贫富差异、地区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我们应当将“有教无类”赋予新的含义,重新理解教育公平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六艺”来体现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研究学者们阐述了“六艺”的内容以及设立每一个部分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指导于当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当今教育中日益凸显的某些问题而展开的,如今的“应试教育”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味的讲求卷面分数,学生因升学考试带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热爱的学科。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以及创造力,阻碍了他们将知识带向生活的道路。如刘秉泰、刘春颖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张湘萍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相待阐述》明确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在教育原则及方法上,孔子主张则是多方面的。从搜集资料看,主要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方面来分析的。“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其主要手段的了解个性,针对性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两千多年前还是当代教育中,因材施教都是重要的教育原则,教育不是为了按照统一的模版培养人才。它在主张“有教无类”的基础上承认差异的存在性,针对差异性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既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保留学生的天性及差异性。“启发诱导”则是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对知识产生强烈兴趣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在很多课堂上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课堂气氛枯燥、死板。“启发诱导”是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方式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感知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环境中所担当的角色,把握课堂气愤大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4、孔子在德育与教师修养方面也提出了要求。研究中提到孔子十分注重德育,德育是一个人做人的先提条件,但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宽泛、教条,甚至有少数的老师本身缺少德育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否则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德育的开展环境不止是学校,社会、家庭,处处都可以开展德育教育,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德育教育的范本,这就要求全体公民都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也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及自身修养,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提高了,才能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德育引导。孔子要求教师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且孔子就是亲自实践的。研究中多次提到孔子的教学经历,他毕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都应谨记“学而不厌”,这与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如出一辙,知识是无边的,学习是无尽的,我们应时刻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师,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还应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目前,存在很多教师打骂学生、教学倦怠等情况,都值得我们深思。“诲人不倦”应做到拥有耐心、爱心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并且能够做到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知道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孔子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多,但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冯文全、焦彥蕊所著《孔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一致与冲突》、林忠、林楠的《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都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这部分文章主要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启发性原则等的一些具体操作,更多的学者则是从单方面着手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如应艳兰所著《孔子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王雪峰、高畅所著《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丁华平、王睿、周怡所著《浅析孔子教育学的思想》。有些研究则是利用孔子思想的很小一个点来引发现代教育的思考。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实践的每个角落,范围之广是我们无法在一篇文章中全部涉及的,但也不能因此原因就对其泛泛而谈。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孔子教育思想,分析它与现代教育的一致与冲突,理性的批判和继承。将会有更多的学者不断的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问题,但相同的是我们可以在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思考中得到启发,找到答案。孔子教育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长期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因此,我觉得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三篇:浅析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

摘要: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德育,探索并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来自实践,不仅全面、系统,涵盖了教育理论的各方面和各环节,而且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如他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这份遗产,对于促进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孔子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孔子重视德育,意图将老百姓引上德治的轨道,实现社会的“和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孔子认为需要统治者“为政以德”,同时,被统治者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认为,礼是道德的外化,不存在礼之外的道德,这种道德是以宗法伦常为核心的血缘人伦道德。虽然他推崇周礼,对周礼的评价甚高,其“礼”的本质也仍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秩序。但是,他那里的“礼”是在对周礼的批判继承中得以发展形成的,与周礼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在周代,“礼”只适用于调节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内部关系,与此相反,孔子将“礼”下达到庶人,告诫人们要以“礼”作为德行的标准。可见,孔子对于道德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对统治者的要求范围之内,同时也是对全老百姓的要求。从根本上说,这一点也反映出了孔子教育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即“有教无类”。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他五十余载的教育生涯中,“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①如何从其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古为今用,使我们 ①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现今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孔子德育内容的脉络梳理

孔子贵“仁”,“仁”是他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是他要求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美德。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如上所述,礼是道德的外在体现,而仁则是道德的内在核心。根据这一核心,孔子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孔子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孝”是指孝敬父母;“悌”是指同辈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孝悌”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植根于中国特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家族社会之中。孔子认为,人类的“仁爱”精神始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可见,他将“亲亲”作为“仁”的一条根本原则,强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是人与人关系中最真实、最根本的感情。“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敬爱父母兄弟,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并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是在“孝亲”基础上的递进,每个人只有处理好了与父母兄弟的关系,才能处理和协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孔子将骨肉亲情引向了政治统治,体现了孔子道德教育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特征。

其次,孔子以“爱人”作为“仁”的核心。“仁者爱人”,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于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但同时也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西周时期重视祭祀鬼神的事宜,而孔子的“爱人”中却体现着人贵的思想,“季路问事鬼神。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乎?’”可见,孔子是把人事放在首位的,对鬼神采取了怀疑的态度。孔子的“爱人”不仅仅是要求人们只爱自己的家人,而是将爱扩及到全社会,要求为政者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做到“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必须认识到的是,孔子的“爱人”并不是爱一切人,更不包括奴隶,他所讲的“仁爱”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强调的人道原则即肯定人的尊严,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仍有进步意义。

最后,孔子以“忠恕”作为实现“仁”的途径。曾子提出:“父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所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单地说,忠就是积极为他人;所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即忖己度物,不加害于人。孔子正是通过这样推己及人的方式来实行“仁”。在西周时期,“父权与君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家能够做到对父兄的孝悌,就能够在政治上对君主尽忠。”①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把治家之情、之理迁移到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之中,从而形成了后世“移孝作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取士传统。

总的来说,孔子的道德思想是以“仁”为精髓所在,孝为出发点,由近及远地向外扩展仁爱之心,通过将心比心的、推己及人的方法,① 丁祯彦.中国古代哲学史教程[M],2007.19.求得忠信于君主、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虽然,孔子的言论中存在着一些封建愚昧的思想,但是,我们应将他至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予以评析。抛开孔子一些具体的适合于当时历史环境的德育思想,就整体而言,将他的“孝悌”、“爱人”、“忠恕”的德育内容批判地继承下来,仍然是我们现代德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在物质的洪流中逐渐迷失自我,对于德育内容的研究也更是重中之重。

二、孔子的德育方法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我们新时代道德教育的宝库,它不仅为现代德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方法。即使过了两千五百多年,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就德育方法而言,笔者认为孔老夫子给我们的启示不在少数,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的归纳: 1.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品行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主要凝结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的弟子众多,背景环境以及智力、性格都各不相同,而孔子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异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根据受教育者思想水平、接受能力施教。二是根据不同的性格施教。”①如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季氏)也就是说,人的智 ①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2006.69 商有高低的差别,从智能上分为上、中、下三等,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告诉高深的理论,至于中等以下的人,则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再如,子路问孔子:“听到的事情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听到了就去做吧。”公西华对此感到疑惑不解,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意思是,冉求胆小,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子路好勇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所以我要给他降温,让他冷静。2.愤启悱发的德育方法

启发式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优良传统。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倡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现代教育学中的“启发”一词就来源于此。“愤”是指学生积极思考,想弄通却没有弄痛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即是“启”。如果不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一味“填鸭式”地“满堂灌”,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孔子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求通、口欲言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育。此外,孔子的举一反三的方法也是启发式教育的一种,亦称迁移启发。他在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在他的教育下,颜渊能“闻一而知十”,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陈亢能“问一得三”。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使我们历史上珍贵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3.审美教育方法

“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古今伟大的教育家都注意借助美誉进行道德教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孔子是道德教育中自觉倡导礼乐教育的第一人,他以“ 六艺”教育学生, 其中大部分内容如诗、礼、乐等都体现了审美教育主题。在他看来,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过程是“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秦伯篇》)。他主张用符合古典伦理和美学标准的礼乐制度治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继承这一传统,,他在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 明确提出“: 纯粹之美育, 所以陶养吾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而使人我之见、利己

①损人之思念, 以渐消沮者也。”这一段话写出了审美教育的与道德教育的内在一致性,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教育实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的,道德教育则往往靠理性的自我克制与约束,因此,两者相比较,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审美教育。

以上是笔者对孔子的主要道德教育方法的一些了解和归纳,无论是孔子的德育思想还是方法都是孔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史上对于这些文化瑰宝的曲解或者僵化,使得这些被扭曲的思想阻挡了社会的进步潮流。事实上,孔子的启发教育、个性教育以及审美教育方法对于当代的德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的德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发掘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借鉴孔子的德育理论、德育原则, 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大力加强德育工作,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 蔡元培选集(上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参考文献:

[1]黄钊.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2004.[2]包俊娟.孔子教育观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 [3]杨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和谐教育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朱东根.论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丁祯彦.中国古代哲学史教程[M],2007.19.[7]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2006.69

第四篇: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孔子现在又大热了,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地扎根成长,这是为什么,这种现象又能持续多久,要搞清楚这个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为什么是仁学思想,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这种话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这只是表面,所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看法。

儒家思想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最大特征就是——仁。孔子强调血缘纽带是“仁”的最基本含义,我认为这没有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首先要爱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然后再把爱推广到众生,即是“仁”。

孔子心中的“仁”的内涵,后人把它归纳为了四点。1.治国治民的基本原则,做到“恭、宽、信、敏、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2.“仁”在众德的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仁者一定是具备了其他品格的,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这也没错,但是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是假,孔子深恶痛绝,但真也不一定讨他喜欢。嘴上没把门的人,情绪激动的人,如仲由,心直口快,和巧言令色有区别,孔子也不喜欢。现在的人认为他更喜欢的是不说话或少说话的人———闷葫芦式的人。“巧言”的反面是“讷”,“讷”是言语迟钝,话都说不利索;“令色”的反面是“木”,“木”是面无表情,好像木头疙瘩。他喜欢的是木讷之人,认为木讷之人才近于仁。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但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孔子这种想法并不对,木讷之人即为反应慢不善交际(说话)的人,那种人不只是现在,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也是不适应社会的,孔子自己也不是那样的人,仁者必然是会说话艺术的。3.仁是最完全的人格的内涵。4.仁是人道之根本,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理念。

孔子强调,仁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主观的认同,只要向往它,在行为中追求它,它就在我们的面前,具体说即是从眼前做起、从最亲的人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是很认同这点的,首先他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否认任何一个人都要成为仁者的可能,这对建立和谐社会也是有益的。

但是孔子的仁学思想不可避免的有很大消极作用。他认为礼是达到仁的手段,要求用周礼来约束人们的一切行动,他要求人克制自我,使视听言行符合礼的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他强调“正名”要求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使人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之网的位置,控制自己的欲,他认为这有利于消除争乱,但狗逼急了会跳墙、兔子逼急了会咬人,总被人压迫总居于别人之下,人民也是会起义的。我很认同李零的看法,他说:“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换句话说孔夫子的礼并不能消除争乱。总结一下他的消极作用就是极大的限制、摧残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在严格的社会名分的重压下,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形成了压抑私欲、因

循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东正教。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特别是缺德的乱世。我们现在不是乱世,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但飞速发展的是经济,飞速倒退的是道德,孔夫子再次被推到道德丢失的风口浪尖,当然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再次认真学习。

总的说来我是认同孔子及其仁学思想的,毕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道德规范,在现在他的很多思想尤其是仁学思想对中国以致世界都很有借鉴意义。很多学者说中国需要一种信仰(不等于宗教),儒家思想很多年占据了这个位置,但近代以来的批判完全动摇了其地位,人人都觉得孔子的思想这有错那有错,但没了孔子,什么“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重新认识孔子及其现代价值成了很重要的事。

1.孔子倡导和平,孔子学府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有利于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中国的崛起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

2.孔子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创造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孔子的快乐学习理念、师生相互摄养的理念和有教无类的理念都是值得学习的。

3.孔子的民本思想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有重要意义。

4.“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是这个道德日益败坏的社会非常需要的东西。弘扬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应该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挖掘孔子思想的精髓并加以利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并加以发扬光大。不管社会怎么变怎么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精髓总是适应社会的,就要看我们怎么学习利用发展了。

第五篇: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主要思想有:仁、礼、孝、中庸之道、君子人格的塑造、教育、天命、治国安邦等思想。

1、仁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但“仁”具体指的是什么?孔子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概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

(1)、“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仁”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准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爱,以教化的方式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2)、孝悌。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3)、“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同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总之,从统治阶级,到家庭,再到个人修养,“仁”无所不在。体现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圣人的仁德之心是随时随地都会流露出来的。孔子还认为,每个人都有为仁的愿望,“仁者,人也”。为仁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礼

(1)、“礼”的内涵: “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孔子告诫统治者要依礼行事,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达到和谐的“礼”治境界。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孔子认为,“正”就是合礼,在日常生活中,就算细小之处也要讲究合礼。如“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2)、“礼”与“仁”。礼的内核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德基础上的礼,讲制度、讲规范,都是为了坚守伦理道德。

(3)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从而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仁政。

3、孝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1)、孝与仁的关系。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一个人只有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外才不会犯上作乱,做出悖礼的事情;只有敬爱父母,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关爱他人,实现“仁”。孔子认为,“仁”是由“爱人”,即家庭的孝悌关系开始,逐步扩展的。(2)、如何做到孝?

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指子女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和情感上去慰藉、尊敬和善待父母。因此,孔子在“孝养”的基础上提出了“敬”、“爱”、“顺”的观点。

“敬”指的是子女要发自内心尊敬父母,和颜悦色侍奉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爱”指的是子女关怀、体贴父母和温暖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顺”指的是子女要承顺于父母,尽量不触犯父母,但孔子同时强调“顺”不是对父母毫无原则盲目顺从。“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4、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①强调处事有“度”,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③主张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变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但要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

④要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普遍的意义。⑤“中庸”与“和”的精神实质:“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要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社会安定。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有借鉴意义。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得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不同于折中主义。

5、君子人格的塑造

(1)、“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2)、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

(3)、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君子有九思”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4)、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君子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教育

(1)、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2)、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①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

③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

(3)、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

7、天命思想

“天命”即尊天信命。孔子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他认为人的一切全在天地掌控中,人须秉持天道而行,不可胡为妄作。“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把“畏天命”当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

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心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另外,孔子赞成敬鬼神,但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8、关于治国与安邦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主要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3)、治国的基本方法在于“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孔子强调在卫国这样一个众多人口的国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再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4)、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他认为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人可以通过学习、教育等修养过程达到道德境界。

2、“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君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主要体现在养民、教民两方面。

孟子认为养民首先要制民恒产,使百姓拥有土地;其次,还要使民以时,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做到“不违农时”。养民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教民则是解决百姓的道德问题。“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另外,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3、理想人格: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载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思想[★]

    1、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 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2、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3、 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

    《论语》读后感:感悟孔子的“现代”思想

    《论语》读后感:感悟孔子的“现代”思想 《论语》读后感:感悟孔子的“现代”思想 最近,有机会略读了以下《论语》,从中我实实在在领悟到了很多东西,本想认认真真写上一篇我的“旷......

    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内 容 提 要 “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最热门话题,“企业文化”理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遍布中国大地的新兴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已经产......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黄林2008301510052电气五班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风靡全球。人们发现,精神文化就像企业机体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有专家预言,2......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摄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和接纳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眼光、新的精神,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策略,为职......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关系

    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方式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全新管理方式,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企业文化作为珍贵的“泊来品”进入我国......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思想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思想李凤亭不知不觉的时间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有五年的时间,虽不敢说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有了什么样的造诣,却也是收益非浅。五年里接触过的100多家......

    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内容摘要: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育和融合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巅峰,儒家、道家、法家等等百家争鸣,加上后来汉朝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