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综合实践[范文]
依托综合实践弘扬孝德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整合初探
【摘要】学校立足传统孝德教育,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挖掘本土孝文化资源,让孝文化进读本、进课堂、进活动,创新德育内容和载体,开展以孝德教育为主题的“明理知孝、感恩行孝、敬老传孝”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由此增强学校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孝文化;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没有预设教材的学科,有人称它为“没有围墙”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如果将学校德育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具体而丰富的德育内容深化到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中,既可拓宽德育活动的渠道,又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其育人效果将大大增强。
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线工作者,下面结合我校“以孝启德,以孝育人”特色校园建设活动,就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和学校德育工作整合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孝文化进读本,利用“孝”本教材渗透孝德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我校组织教职员工、发动乡贤力量,努力挖掘地方孝文化资源,通过搜集、整理,专门编写了一套《孝的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每年级一册教材,每册教材20课时,内容涉及“名人行孝”、“故土孝风”、“新生孝事”、“孝的呼唤”等,学生人手一册。同时以《弟子规》、《孝经》、《新二十四孝》、《中国孝文化读本》等课外读物充实学校图书馆及班级书橱。这些读本集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诠释孝文化丰富内涵,在学生手中“流通”,学生把它们当作“良师益友”,从中领略孝道的无穷魅力,吸取精神营养。
二、孝文化进课堂,结合综合实践课开展孝德教育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超越学科框架的课程,其不具有明显的德育内容,但是却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因此,学校依托综合实践课,合理使用孝本教
材,积极收集孝德内容,努力挖掘孝德素材,充分给予深化引导。规定每班每周至少要上好一节孝德教育课,让“孝”走进课堂,让学生阅读经典、传颂故事、感悟孝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怀孝、尊老爱幼的教育,逐步养成“孝父母、敬长辈”的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举行班队活动课,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共同开展孝亲主题教育,孩子们制作亲情卡、编祝福短信、唱孝敬歌曲、讲孝敬故事,家长谈孝敬感言、为孩子颁发孝星奖状,孩子家长互动,双方都得到教育和发展。邀请丘元发、游东日等家乡孝老爱亲先进典型来学校作专题事迹报告,会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身边的榜样力量。
三、孝文化进活动,整合三方资源拓展孝德教育
学校是孝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是孝德教育的肥沃土壤,社会则是孝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我校以孝德教育为课程实施核心,有效地整合三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展开丰富多彩的孝德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学校层面——明理知孝
学校努力营造校园孝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和发动,根据制定的主题教育方案,逐步推进和拓展孝德教育,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具体的孝德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小而实”,可以如下进行:
①访“孝”迹。组织学生寻访、参观家乡的孝义坊古迹,了解“孝子牌坊”的来历,感念前人的孝事孝德。
②观“孝”剧。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网络资源,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我的父亲母亲》、《漂亮妈妈》、《海底总动员》等优秀影片。
③读“孝”书。举办读书沙龙会,搜集有关孝德的谚语、俗语和名人名言,阅读有关孝德的书报和文章;建立亲情绿色通道,学生把写给父母的心里话读给父母听,拉近心灵距离。
④讲“孝”事。举办一场宣传孝德的演讲比赛;排演一场宣传孝德的文艺节目;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温馨的时刻,谈一谈自己为长辈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⑤写“孝”文。组织以孝爱为主题的校园征文竞赛;每星期写一篇孝心行动日记;每学期给远方亲友、自己父母或恩师写一封信。
⑥画“孝”报。组织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活动,开展以“我为爸爸(或妈妈)画张像”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开展“献给„„的礼物”手工制作活动。
⑦唱“孝”歌。学唱感念亲恩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爸爸的草鞋》、《感恩的心》等。
⑧记“孝”果。学生把每日的孝行记录在日记本上;教师采取电话访谈或家访的形式,从家长或邻里口中了解学生孝行落实情况,并作好记录;有条件的家长用文字、影像等形式,记录下个人的感受和孩子的孝行。
⑨评“孝”星。在记录学生每日孝行的基础上,学校德育处组织开展孝星评选,挖掘身边的孝行典范,进行广泛的宣传。各班每周根据学生的孝行表现,推选出3~5 名班级孝星,进行班级介绍、表彰。各班每月推荐1~2名典型学生,组织好文字材料,参加学校孝星评选。对评选出来的孝星,进行奖励,并把小孝星们的孝言孝行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宣传展示,引导大家学习。
⑩树“孝”风。在学校树立孝德之风,引导学生感激师长之恩、同窗之谊,要求学生:自觉讲文明语,主动向老师问好,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向上,为班级做些有意义的事等。
2、家庭层面——感恩行孝
家庭是学生行孝、体验孝敬最重要的基地。学校的孝德教育,最终是要落实在家庭这块土壤里。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和家长进行探讨,制定了以家庭孝行记录为主要载体的“言孝行孝十个一”活动,即向长辈说一句问候(祝福)语,替长辈捶一回背,为长辈洗一次脚,给长辈沏一杯茶,为长辈唱一首歌,陪长辈聊一次天,帮长辈做一次家务,为长辈制作一件礼物,给长辈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给长辈、老师看一份满意的作业或试卷。孝爱弥漫于家庭和亲情之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其中生活、体验、践行。
3、社会层面——敬老传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自己的长辈理所应当,孩子们容易理解和执行。但仅仅做到这点还远远不够,还不算真正的孝敬。孝敬应该走向社会,孝敬之风
应该在全社会吹拂。我们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德育实践基地——敬老院,帮助老人清扫卫生,陪伴老人聊天逗乐,搀扶老人散步活动,为老人梳头、唱歌、跳舞、讲故事、浇菜等,尽力为老人排忧解难。活动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写下所思所感,真切地感受到尊老、敬老和孝老的必要。我们还根据农村特点,以村为单位,不同班级、年段学生就近组合,结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聘请热心家长作指导老师,通过调查、了解本村老人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利用放学后、节假日到老人家中看望、慰问,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通过开展敬老行孝活动,学生既在社区服务中培养了与人沟通、调查实践及劳动技术等能力,又在践行“孝”果中磨练了不怕脏、不怕累的意志。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是弘扬孝德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孝德教育,既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与针对性。我校德育为先、以孝切入的育人之路,如“春风
第二篇:《依托综合活动 走进闽南文化》综合实践案例
依托实践活动 亲近闽南文化
---三年级校本课程之《有趣的闽南童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以校为本的研究。基于我校“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的校本课题,依托“有趣的闽南童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近闽南文化,推动课题延伸的教育教学成效。
闽南童谣、玩具及游戏等传统的闽南童玩是聪明、勤劳的闽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的发展。本着外来学生占95%左右的校情,我校开发了“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的校本课程,《有趣的闽南童玩》成了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在一二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的“闽南文化月”活动中进行学科的整合渗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选择以“有趣的闽南童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保护和传承闽南童玩,而且能分散沉迷于电玩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闽南童玩的乐趣,并在学校这块乐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案例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的活动,又往往是由搜集信息、资料查询、走访调查、总结提炼一系列过程来完成,怎样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取决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分工合作与个人任务的出色完成。通过成果的汇报与展示,能清楚学生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提升程度及活动收获,检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从而验证活动目标是否落实。
一、关注课堂生成,渗透闽南语言教学
在实践成果的展示过程中,戏谣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老一辈闽南人,结合校本课程《闽南童谣》搜集相关戏谣的信息,有的用表演的形式念唱戏谣《捻称仔》《猪八戒》《炒米芳》„„;有的则自编闽南戏谣,然后写在自制的书签上。
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写着戏谣的书签,老师相机采访其中一位同学。
师: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
生:爷爷教我编的。
师:你怎么会想要编这首童谣呢?
生:我在玩“献纸炮”时突然想到的。
师:你能现场再为我们展示一次献纸炮吗?
该生边展示“献纸炮”动作边念童谣:听着砰一声,逐个都青惊,其实你免惊,我是献纸炮,互你听!
师:哇,你真厉害,玩玩具时还能编出这么有趣的童谣,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你当小老师教大家念这首童谣好吗? „„
师:这首童谣里有一个“惊”,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
师:谁能用“惊”来说一句话? 生:今天的听课老师很多,我会惊。
师:你太了不起了,居然能用现场的情境说话,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跟“惊”相反的是什么呢? 生:唔惊。
师:谁又能用“唔惊”来说一句话呢? 生:雷嗔时,我唔惊。
师:看来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打雷时不害怕!„„
评析: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理应树立动态生成的课程意识,有效关注课堂细节,积极发挥教育机智,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敏锐地抓捕并重组各种信息,促进和利用好有效生成。在该小组的成果汇报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个同学在家长帮助下自编了很有创意的《献纸炮》戏谣,于是,我抓住这个新生成的细节,趁机让该学生当小老师现场进行闽南语教学,引导用“惊”“唔惊”学说闽南话„„这样,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童谣,让学生进一步亲近闽南文化,激发对第二故乡语言的热爱之情。
二、现场快乐游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
游戏小组成员现场展示游戏玩法。
师:你们玩这些游戏时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们平时在什么时候玩这些游戏呢?
生:下课的时候,还有阳光体育活动的时候。
师:看到同学们玩得那么开心,我忍不住想加入你们了。你们猜老师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师边展示边念童谣)
生:跳皮筋。
师:你们小组哪些同学也会玩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随机指名同学作答。
师:你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敢!
师:你真自信,老师欣赏你!
师:台下的同学随意说出一首童谣,我们边念这首童谣边跳,顺利跳完算过关一级。每晋升一级,皮筋的高度从脚踝起相应上升一个身体部位,直至头顶。
„„
师:跳皮筋时,除了可以边念童谣边跳,花样也可以自己创编,老师期待你们课后玩出更多的花样。
„„
评析: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满足人自由活动的需要,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途径。而闽南传统游戏不仅有趣,还是闽南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依托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孩子们走进传统游戏,让学生在实 2
践、体验中创新,并与学校的阳光体育相结合,实现学校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整合,且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既是对闽南童玩的保护和传承,又符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要求。
三、自制传统玩具,享受闽南童玩乐趣
师:一边做游戏一边念童谣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呀,希望同学们能创编出更多的戏谣,让我们的游戏更有趣!比游戏更有趣的还有(玩具)请你们把带来的玩具高高地举起来。
随机采访小组成员。
师:你的玩具是什么?用什么做的? 生:我用写过的废纸折成了一个纸风车。师:这个纸风车怎么玩呢?
学生现场在教室跑起来,风车转动起来了„„
师:我发现你们今天带来的玩具,制作材料都是废物利用,有的是废纸做的,有的是空饮料瓶做的,有的是毛线做的„„非常环保。同时,我还发现每个同学都有个一样的纸玩具——“东西南北”(高高举起),谁能现场教大家折,并现场教我们玩吗?
„„
评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少,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少,现代化玩具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很多传统玩具逐渐消失,孩子们沉迷在手机、电脑等网络游戏中,不仅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者还导致性格的扭曲。在该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践探索、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制传统玩具,在亲身体验中快乐玩耍,享受到闽南童玩的乐趣,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价值。该小组成员自制的玩具,如毛线毽子,纸风车,纸电话筒,铁罐子做的踩高跷„„虽然有的较为粗糙,有的非常简易,但从每个孩子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的快乐,我想这就是玩具的意义,给孩子的童年带去乐趣。
总之,在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消失在生活中的乡土童年文化与童玩,重温精彩的童年生活,还通过动眼、动口、动手体验“昔日”的童年趣味,并从中深深感受到闽南童玩的历史与传承,激发学习乐趣,使绵延千年的古老文化在一双双小手中得到传承。同时,孩子们在有趣的闽南童玩中培养了团结协作意识,在分享中提升表达、探究、合作等学习能力,激发了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之情。
【案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拟定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有趣的闽南童玩”主题活动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因此,该主题活动的实践,老师只需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整个单元主题的实践活动。
此外,“闽南文化进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则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进一步亲近闽南文化,不使非物质文化瑰宝失去传承,我们依托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利用有趣的闽南童玩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念唱几首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学会制作几个有趣的闽南童玩玩具,学会玩耍几种有益身心的闽南童玩游戏„„切身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在成果汇报阶段,各小组能根据自己 3 的探究实践成果,小组合作,自编自演,有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戏谣创编节目,或是创编新戏谣;有的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玩具选择喜欢的进行制作,或是改造旧玩具;有的实践玩耍喜欢的小游戏,或是创编新游戏„„一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也许展示的成果较普通,形式较单一,但却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劳动成果,而且每个小组在成果汇报时也各有出彩的地方,如戏谣小组能创编新戏谣制作成书签,玩具小组当场制作“东西南北”师生同乐,游戏小组把所学的闽南童谣带入“跳皮筋”游戏中,我想,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那就是学生敢于上台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培养了动手、实践、探究等能力及团结协作意识„„相信,通过本次“有趣的闽南童玩”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活动,同学们对闽南童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有趣的闽南童玩将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生活,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也将对闽南文化心存一份热爱之情。
第三篇:依托乡土文化,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之花
依托乡土文化,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之花
362261 福建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摘 要】安海,这个祖国东南沿海古镇孕育出不少文人墨客,沉淀了千年繁华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背景下,巨大的本土文化资源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依托乡土校本教材开发本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强化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路走来,已化茧成蝶,以最美的风姿出现在我们眼前,给教育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让这门新课程具有乡土文化特色,让其散发独一无二的魅力,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笔者就个人做法,谈几点拙见。
一、多种举措,采集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安海是一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历代人文荟萃,学风鼎盛,薪传不熄。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文物和遗址,为我们开发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1.利用地方文献资料
《安海志》《风雨如磐话安海》《五里桥》等这些现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人文性,均可以从中挖掘出极好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2.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安海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安平桥、瑞光塔、龙山寺、石井书院、星塔等景点均声名远扬。这些景点保存的楹联、诗赋、碑文等无疑为开发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将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方法,培养更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美食资源
安海美食丰盛,走进央视的土笋冻、远近驰名的菜?@、风味独特的咸?@、代表吉祥的碗糕等小吃让人一听就会馋涎欲滴。学生在走进美食,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可以研究美食的由来,亲自动手制作。在研究性学习中,又进行劳动技术与职业体验,既发展了能力,又深对家乡的热爱。
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二、体验互动,实施灵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亲切的,是日常的,就在自己的身边的,这样探究的欲望一定会更强烈。
1.实地体验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实地体验,乡土化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实地体验成为现实。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调查参观等活动加深其对安海文化的独特感受。如实地探访安平桥、龙山寺、石井书院等具有乡土特色的地点,了解它们的历史、传说、及相关轶闻,身为安海人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2.情景互动式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活动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如上网搜索安平桥的相关资料、拍照或拍录像记录下你的寻访过程,转贴到本班的网页中,也可同时发送自己拍的照片或写的文章,在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情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为自主地感受家乡安海的乡土文化。活动情景设计重视了,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会更丰富、课程目标更集中、活动气氛更浓厚。
当然,活动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角色变换、多媒体辅助、社会调查、科普教育、专家指导等都是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各种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定界限,它们往往是有机结合,灵活使用,交叉相融,动态生成,不断创新的关系。
三、植根需求,巧挖价值
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生乡土文化情感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有利于创建生活化的课堂
乡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认识和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更能认识到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因此,学生会越来越热爱学习,把学习与自己未来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有利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也弥补了其他课程的不足,拓宽了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课程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教室、校园,而是真正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真正丰富了学生的人生。
3.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安海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文化材料,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有利于调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自?X性,逐步自主地掌握了适合于自己进步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乡土文化为学习研究对象,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因此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崔允?t教授曾这样说过。只有适时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教师才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代。
综合实践活动之路是曼曼的,我们正上下求索中。今后,我们将依托乡土文化的风帆,擎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南针,为学生绚丽灿烂的明天勾画蓝图,奉献智慧与激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之花将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3]中华读书报[N].中华读书报社,2001年10月17日.[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张庆熊译[M].欧洲科学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5.[5]人民日报?海外版[N].2001年06月01日.第H版.
第四篇:依托地方资源挖掘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地方资源的现实情况入手,提出了活用三因,依托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策略;同时挖掘历史文化、自然地域、社会生活等多形式的地方资源为语文综合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从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角度对其效果进行论证,从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向“活动化、生活化、职业倾向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指出,基础模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职业模块,则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可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基于生活,深入生活,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依托地方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一、顺藤摸瓜,追本溯源——依托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因(一)中职学生学习被动、兴趣缺乏,需生动的载体
在中职招生录取的最低门槛不复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职校生的学习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许多学生进入职校学习是为了获取一技之长,对文化课缺乏兴趣,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课时,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知识差、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教差等这些都成了横在中职学生面前的一道道坎。
针对中职学生“学”的现状,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以“生活”为载体,以活动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当地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依托地方资源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接触地方社会、了解地方职业的大环境。
(二)地方资源生动丰富、贴近生活,有较强的实用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这些资源可信度高、寻取方便、地方色彩浓郁。如果能充分开发这些地方资源并加以灵活利用,就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生活化和情境化。如笔者学校所在的东钱湖,周围群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七十二条溪流纵横贯注汇流于湖,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素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资源,就在学生的身边,每个学生都已对其中的一部分相当熟悉,不了解的通过各种途径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与教材中一些统一而远离学生生活的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托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地方资源,能利用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活动之要,无出三因——依托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操作策略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字典中的解释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扩展到中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则是根据地方特色,依托地方资源,合理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换言之,活动的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活动的体系应开放而有弹性,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如笔者学校所在的东钱湖,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就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地方资源,先后开展了“我身边的大自然——借我一双慧眼,发现钱湖之美”、“奏响蓝色保护曲——东钱湖水资源调查”、“走进历史——东钱湖韩岭古村落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依据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这些地方资源,在形式多样、饶有趣味的活动中,学习了语文,更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
(二)因人而异
任何一次语文活动均是有主题的,主题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过程、方式和特点。但是同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段实施,其活动目标、活动深度及活动个体的程度应该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举行,学生也有差异,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些。
在依托地方资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因人而异,我们可以用“立体模式”来开展活动。即由教师和学生商量确立主题(母题),再将之分解成若干子主题,然后学生个体或者小组完成、整合子主题,从而使整个活动内容系列化,渠道立体化,方法多样化,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使得“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实践是学生的实践”。如同样是开展“我们热爱大自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其深入景点,撰写导游词;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则可以引导其将拍摄的照片制成精美的Flash等。在同一班级中,能写的则引导其用笔记录,能说的则引导其用嘴表达,能做的则要求其制成手工作品等。
(三)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在依托地方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往往会把握时间,根据活动的特点与内容,提前几周组织准备,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对过程的监控,根据学生这一“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行为,随时引导调整。因为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在实际活动中加以实施,才能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笔者在实施“我与大自然”综合实践中,事先根据学生协商讨论,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东钱湖之美(见图一,活动前分组情况),体验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情趣,获取人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处的体验。在活动中,学生利用摄影、调查等方式深入东钱湖,渐渐感受到了她的不同的美。于是,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度,笔者因势利导,将学生从原先的三个活动内容并列的组,适时调整为层层深入(见图二,活动中因势利导分组调整情况)。
三、有的放矢,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挑选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依托地方资源,无疑能突破文本的真空性,引入生活活水,使“百闻”转为“一见”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实践的平台。但地方资源往往是零散而分布范围广泛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开发,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渠道。(活动内容见表一)
(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具有长久的、多方面的影响力。地方资源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是当地的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戏曲等。依托这些资源,开展有地方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身边的语文学习素材引入语文课堂,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的距离,能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关注家乡历史文化的意识。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当地工作,他们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开展一系列有关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土文化的活动,这样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的同时,也能通过体验、领悟、熏陶,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如笔者学校所在的东钱湖,是浙东著名的风景胜地,历经沧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在她的浪漫传说中,范蠡携西施逃离了剑戟权谋,在陶公山上经营着财富与爱情;在她的山水间,衍生了左右南宋王朝百年命运的史氏家族;南宋石刻公园,肃穆的石刻记录着难以风蚀的历史记忆;小普陀的洞天胜地,曾有“千僧过堂”的大慈禅寺,是梵钟古韵的绕梁余音;繁若星辰的殷湾渔火,客商云集的韩岭古市,都是东钱湖可以一一追述的风情。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开展了《诗意的栖息》、《你好,东钱湖》、《在水一方》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山一水一故事中,体悟一人一事一精神。
(二)依托自然地域资源
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体验生活、创造生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查资料,动脑思考问题,动口沟通作探究的能力,也让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甚至获得了以后工作的“职业情境”。如东钱湖是地质时期留下来的海迹湖泊,现为浙江第一大淡水湖,它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苍郁,湖面开阔,岸线曲折,生态环境优美。作为当地的中职院校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地域资源,带领导游专业的学生来到东钱湖,引导他们面对美景,撰写导游词并进行现场讲解;我们请财经专业的学生调查分布在湖边的景点游览情况,并制成图表;我们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带回去与大家共享„„利用自然地域资源,在情境中,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依托社会生活资源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的课程资源,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生活资源,获得情境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村体验一下农民生活,去公园与来往的游客交流,走进社区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和残障弃儿。通过这些社区活动,引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置于各种生活、职业情境中,让他们从多方面接触语文、感受语文、应用语文。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经久难忘,而且能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辨证论治、形具神生——依托地方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一)从学生的角度:依托地方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地方资源的把握处理,重视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重视小组的协作,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二)从语文课堂的角度:依托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扩展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的所学都是有用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知识,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技能,这使得中职语文课堂呈现出活动化、生活化的特点。
(三)从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依托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活动,也是学生锻炼社会能力、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模拟职业情境的过程,实践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使得中职语文教学体现出职业倾向化的特点。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精髓,符合新大纲的精神,能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学科建设,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气象。
生活中的地方资源如同一地散落的沙子,需要我们用一个合适的容器来收集。地方资源的素材、语文的视角、综合实践的意图、活动的方式就构成了这个容器。依托地方资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永远是有活力的,开放的,永无止境的。在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道路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参考文献:
[1]褚树荣主编.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综合实践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知道在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吗:这些优秀人物为什么值得我们骄傲呢?课前我们都进行了调查、了解,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二、讨论交流,体验感悟 1.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课前完成任务的调查报告,介绍家乡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交流。(3)出示故事《培育良种 造福家乡》。(4)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
(5)教师小结:家乡的优秀人物,用自己的的智慧和汗水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家乡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讨论交流:怎样学习家乡的优秀人物?
(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2)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你们的打算、见解都有独到之处,老师真高兴!你们都是爱思考、有主见的孩子。
(4)做一做:填写《家乡名人风采录》
三、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1.学生谈学习的收获、体会。
2.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很好!不仅了解了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还懂了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将来会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优秀人物。
四、活动延伸,巩固效果
搜集有关歌颂家乡优秀人物的歌曲、故事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家庭变化的图片。
2、利用这些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家庭变化的图片等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过风楼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
活动二:家庭生活的变化
学生阅读p54——p59 的内容,观察图片,小组交流完成的统计表。有小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1、衣、食、住、行、用的变化。重点说住、行的变化
住的变化: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出示自家现在住房的图片)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地方也在变化呢!你发现没有?
行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①老师小时候上学,大多数时间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起床。偶尔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邻居带我一程的话,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②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③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班车来的。
(2)道路的变化
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活动三: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最美的一角,可以说一说。还可以唱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2.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真切地说一声:“可爱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这句话)
拓展延伸:
探讨:我们的家庭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呢?
(正是由于每个家乡人的努力,促使家乡的经济发展与腾飞;正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促使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师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发展变化
衣
食
家庭的变化 住
行
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奎万萍 2016.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寒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翻转课堂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家乡变化进行一个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把学过课的文可以延伸到家庭,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 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难忘的,在深钻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五、存在问题
1、汉语拼音掌握不牢固,生字词、练习中的成语记得似是而非;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理解。
3、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有一少部分,作业格式不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第一课
外出活动保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常识,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外出考察、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外出活动,稍不留意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怎么样远离这些危险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针对各种外出活动,同学们准备研究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2、小组交流想法。
3、开阔思路——外出活动保安全
如:
到野外游玩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旅游安全与防范措施
参加实践活动需注意的安全问题与自我保护
乘车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公共场所怎样保平安
……
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条件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4、确定主题
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三、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
1、调查
①同学们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大家的安全意识如何?让我们进行一次调查吧。
②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需要调查的问题编制成问卷,这样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我想了解的问题
1、你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
2、这些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你觉得外出活动会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4、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时,你会先考虑安全问题吗?
5、到公共场所活动,你会先了解安全出口吗?
6、在公园、游乐园游玩时……
③整理调查结果,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进行分析。
如:很多同学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摔伤、划伤、扭伤等安全问题
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还不强
有些地方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2、采访
到相关部门采访,了解本地区近几年小学生外出活动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和原因,并作好记录。(有条件的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或电话采访校的综治副校长)
①讨论,确定采访对象时,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最可靠的信息的人。如:
我们学校的情况可以到校长那儿去了解
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最清楚
我们可以到医院去体采访
②小组交流确定采访的内容:
事故情况
事故地点
事故原因
3、交流
通过前面的调查和采访,同学们有哪些感触?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课
学会保护自己
一、搜集资料
1小学生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伤害?出现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让我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学习小资料:书本第3页
3、全班交流
二、咨询请教
1同学们还可以咨询专业人员,或者请教教师和家长,了解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学习小资料:书本第4-5页
游泳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乘车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外出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是否做到以上的安全要求呢?
4、全班交流
三、实地考察
1、选择就近的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考察,看一看哪些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到这些地方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或让学生回忆曾看过的安全标志或搜集相关安全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
四、整理资料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还可以分类制作成资料卡片。
公共场所安全基本知识(书本第5页)
公共场所出现意外时的安全撤退法则(书本第5页)
第三课
学会自我保护
一、知识竞赛
1、在班内举办一次知识竞赛,看看同学们对外出安全的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
外出安全知识竞赛
如:和家人一起游泳时如何保证安全?(要选择有信誉的旅行社……)
2、小结,评议
二、观察分析
1、观察下面这些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如果你见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书本第6-7页6幅图片)
游泳时打闹
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扒正在行使的机动车
拿工具姿势不正确
在危房附近玩耍
逗危险动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3、同学们在外出活动中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行为?说出来提醒大家。
三、总结与交流
1交流
通过研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梳理研究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如:我知道了去公共场所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了解了制定活动安全公约的方法
以前我外出游玩对安全总是重视不够,以后要……
2收获和反思
①交流:同学们对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一定有很多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②我的收获和反思:
三、拓展
大家还有哪些想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继续研究。
如:
我想研究受到外伤怎样紧急处理
我想研究外出旅游时简易急救方法
外出活动时遇到自然灾害怎样躲避?
第四课
查找资料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需要的信息和答案。所以,查阅、整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明明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的案例,让我们和明明一起行动吧!
二、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
1、兴趣话题:近几天,明明新买了一支钢笔,但它经常不出水。后来同学对他说:“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把钢笔反复吸入肥皂水,然后用清水洗净,钢笔就好用了。”果然,回家一试,结果还真灵验。同学们,你们也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吗?那就让我们开展一次“生活小窍门,快乐大搜索”综合实践活动。
2、同学们准备了解哪方面的小窍门呢?
生活中的小窍门可多了,我们应该分头去查找。我想了解清洁的小窍门。我想了解日用品妙用的小窍门。我想了解废品利用的小窍门……
4、汇报:经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查找(节能)方面的小窍门。
明确目标:查找资料,首先要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需要哪些资料。
三、我们在行动
1、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
从哪里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这些小窍门呢?大家集思广义,把能够提供信息的渠道进行了分类。
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多选择几种途径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样获取的资料会更全面。
知情人士
老师、朋友、家长、专家… 相关单位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
印刷品
图书、报纸……
电子信息
互联网、广播、电视……
2、你还知道哪些获取资料的途径? 四小结
第五课
我们在行动——搜集资料
1、访问
访问是搜集住处最直接的方法。老师、家长、和社区的爷爷、奶奶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向他们请教一定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如:不看电视时,要把电源插头拔下来,既省电又安全。
提示——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既可以通过访问、观察、调查等方法直接获取资料,也可以通过视听、阅读等方法得到相关资料。
访问前,先要确定哪些人能给我们提供准确的资料。对于比较专业的知识,最好到相关的机构去咨询。
2、走进图书馆
(1)为了获得更全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到图书馆去,那里可是查阅资料最理想的场所。
提示——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首先要了解图书的分类,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有问题可以找图书管理员帮忙。
如:先看看图书分类介绍,然后再按类别查找——我们应该到生活百科那儿去查阅——图书馆设置了电脑查询,只要输入资料的名称或关键字,就能找到需要的书籍——《节能100问》、《节能一点通》这些书里可能有我们需要的资料。
(3)问: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后怎么做? ①浏览
找到资料后,我们先用跳读的方法快速地把资料大致浏览一遍。
提示——通过浏览可以大致了解:这是你需要的资料吗?这些资料和你研究的课题有关吗?这些资料是否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打开了你的思路?
看题目、目录和摘要——浏览、翻阅正文——看文章、段落的开头与结尾——看插图、图片、照片、说明 ②精读
找到需要的内容后,我们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并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③记录
怎么样才能把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呢?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小组成员讨论:
我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
我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了归纳
有些资料篇幅太长又很重要,我就把它复印下来
我还对资料的重点处用不同的符号做了标记
提示:记录资料主要采用笔记式,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抄录或摘录,并要记下书名、页码,便于以后核实查找。还可以在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或疑问。(3)走进网络
网络是一个大型的住处资料库。我们利用搜索引擎“百度”,输入关键词“生活节能小窍门”,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利用网络查询资料,除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还要注意准确地选择关键词,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组织学生到电脑室实践)
请同学们进入搜索引擎主页面,输入要查找的关键词,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
二、整理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很多资料,但我们发现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凌乱。我们必须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1筛选资料
我们要重新阅读所有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筛选。
如:要剔除无关、重复的资料
还要验证一下,不真实的要淘汰,不准确的要核实,不全面的要找齐补全
内容过于烦琐的资料,最好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制作资料卡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好办法——制作资料卡。我们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小窍门,分门别类的摘录下来,每张卡片记录一个内容,并且标明资料的来源。
3、分类整理
我们把收集的各种资料按一定的顺序、类别有条理的区分、归类,给同类内容加上序号,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代码区分。然后,把这些资料保存起来,这样动工便于查找和使用,又可以防止资料散乱、丢失。
分组讨论:我们组将怎么样整理资料,让它们便于查找?
小结: 分类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归纳汇总,加上标题,编上序号,再分类保存。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
搜集资料
一、复习上课内容
二、收获园地
1、经过这几次的努力,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窍门,而且学到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在今天的交流会上,希望大家纷纷介绍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让我们大开眼界吧!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小结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如:我知道了怎样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我学会了在网上搜集、下载资料,这是我建立的“清洁小窍门”文件夹
我学会了怎样整理资料,这是我做的“节能小窍门”资料卡
这是我们组查找的废品利用小窍门 ……
3、小结
通过总结,我们归纳出了查找资料的基本过程:
明确目标——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查找信息资源——记录资料——整理资料 这样的一次总结交流活动,不仅让我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让我们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回顾,尤其是总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的方法。
二、再试身手
通过活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会了有选择地加工整理资料。但针对不同的内容,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是有所区别的。请同学们选择有意义的问题,和大家继续研究。
3、我的体会与收获
三、总结反思
在今后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经常要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这实际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当大家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同学们努力吧!
第七课
粮食知多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学校浪费情况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
2、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爱惜粮食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爱惜粮食的必要性。
二、进行调查
在学校内进行观察中午吃饭时各班浪费粮食的现象,问问题等形式的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通过古诗,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学过《悯农》,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二)讲故事《七颗钻石》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要向小女孩学什么?
(三)公布调查结果,并讨论
将学生在学校内拍到的浪费粮食的照片进行展示。也将一些拍到的一些珍惜粮食的照片拿出进行对比。
公布调查结果
(四)学生上机查找有关资料
1、我国的粮食产量
2、我国现在的粮食浪费情况
3、浪费粮食的危害
4、浪费粮食的主要集中人群和地区
(五)将查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六)总结
看来珍惜粮食迫在眉睫,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粮食,不再浪费。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