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数学学习的五个不良学习状态
高一数学学习的五个不良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第二篇:高一新生四个不良学习状态
高一新生四个不良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第三篇: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
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的这种学生可不少,对于学生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状态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和学生周围的环境有关
学生所处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家庭环境。我们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学识、修养、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及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区别,所以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个孩子从小处在一种温馨和谐的充满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那么他也将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以后学习中也很少会处于不良学习状态中。反之,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缺少爱心或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肯定会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康,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在他的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生活中他会自卑,忧郁,甚至会仇恨周围的人,严重的还会走向违法犯罪。学习上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问题退缩,厌学甚至逃学。
2、社会环境。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也是越来越多。青少年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如果不能分清是非,可能就会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据我这几年来的观察,上网吧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看不健康书籍和音像制品的学生简直成为普遍现象。记得去年我在八年级上课,在讲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这一框题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说,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人看过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音像制品?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男生接着说:“现代社会哪个没看过这些东西呀?”我着实吃了一惊,朝这个男孩望了望。男孩好像觉得我不相信似的,又说:“老师,不信你可以问问张义、李浪、王一凡、还有„„ ”被提到名字的男生诡秘的笑了笑,我才发现问题挺严重的。可以说受到不良诱惑的孩子,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所处学校和班级的环境。我教的是思想品德课,每学期至少要带五个班级。在这五个班当中,总会发现有的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较好,班风也正。有的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较差,上课乱糟糟的,一个班认真听讲的学生还不到一半,令老师们头疼不已。究其原因,这既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管理有关,也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周围同学的影响有关。本学期,我发现九年级有个男生,在八年级的时候上课经常讲话,不讲话的时候就睡觉,作业从来不交。老师说他,他就油嘴滑舌,还死不悔改。可是,现在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上课不讲话了,也交作业了。原来是因为本来的班级打乱了,重新分班了,又换了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对学生很严格,做事雷厉风行,学生很怕他。而且男生本来的同党----几个好讲话、调皮的男孩子又分到其他班级去了。他到了这个新的班级里,环境变化了,他的学习状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所以,在一个好的班级环境里,一个本来不爱学习的孩子会受到正面的影响,他会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这个班级合拍。
环境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很多的时候是多重的。当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时候,孩子更会受到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因而,这时孩子处于不良学习状态中,就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造成的。
二、和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水平有关
平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经常不在状态,既使学了,也是三分钟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有时他们也很烦恼,总是管不住自己。我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例,今年刚上六年级,孩子的老师经常跟我说,小家伙挺聪明,挺机灵的,可上课总是会走神。在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多大关系,等到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将来也不会有所作为的。反之,智力平平的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话,他也会取的令人骄傲的成绩。我的一个学生,今年已经上大学了,在上初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在学业上不会有什么前途,认为她笨的要死,全班的学生都能听懂的问题她听不懂。但是,这个女孩天生就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对于不懂的问题,她不吃不睡也要把它搞明白。上课时她全神贯注,下课时,是她活跃在办公室的时间,她穿梭于她的每一位任课老师之间,不停的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她就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了她的愿望。现在提到她,老师们都是赞不绝口,她也成了我教育其他学生的榜样。
三、和学生的计划协调能力有关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所处的学习状态和学生计划安排学习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学生能科学合理的,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可是成绩却总不如人意,每次考试过后他们都很苦恼,认为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没有进步的希望了,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热情,学习状态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学生彻底放弃了,中途辍学。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这种方法适合这个孩子,但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孩子。因此,学生计划协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
第四篇:高一新生不良学习心理及矫正
高一新生不良学习心理及矫正
陈龙文
重视学生心理方面的衔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心理的矫正,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是确保学生由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自然过渡的保障。那么,如何对学生不良学习心理进行矫正呢?
一、更新观念,爱护学生,消除“自卑感”和“失落感”
高一新生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的原因非常多。如在初中一些学生曾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老师也很偏爱,但是到了高中,由于竞争激烈,几次考试成绩又不尽人意,似乎有“失宠”的感觉,“自卑感”和“失落感”由然而生,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引导不当,群体心态不正,对部分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等均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而他们的智能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加上可能存在的成绩压力,部分班主任在认识上过分相信学生的入学成绩等等,无形中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压抑、伤害,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这些学生理所当然要落后,长期以往就会养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因此,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必须对学生全面了解,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对有“自卑感”和“失落感”的同学要及时了解,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多找他们谈心,编座位时要给予照顾,安排他们与学习成绩稳定的同学坐在一起,及时配合任课老师找出他们存在的弱点,分析落后的原因。
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考试和反馈练习,以消除学习情感上的“脆弱”和“不平衡”。
后进生的情感是极其脆弱的,由于成绩差而怕别人嘲笑他们,对成绩好的同学又敬而远之。同时内心希望自己成绩能一天天好起来,但由于以前所学知识的缺陷,能力的缺陷、心理上的缺陷,即使有任课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一时也很难奏效,而作为正常教学手段之一的考试和平时的反馈练习照常进行。这样,落后生可谓日子难熬,加之家庭压力或“面子”等诸多问题,有可能使他们在考试或做作业时“想办法”。然而,所得的成绩终究不是真实成绩,又不甘“沉沦”,故而“心情复杂”,处于矛盾之中,事实上班主任必须教会后进生“实事求是”,分析现状,帮助他们从自己真实水平中寻求“安慰”,不要怕“丑”,考得再低也不伤心,鼓励他们认真对待,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终究会有收获的。教育他们,必须有踏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1
心态才能克服心理上的“脆弱”和不平衡。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孤独”和“盲目”高中学习计划性、目的性均很强,同时强调学生要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准确地讲,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往往无目标,更无计划可言。一些同学因怕问教师和同学故而不懂装懂。有时不知所措,有时行为孤独,常常处于压抑之中,头脑中虽有一些知识,但张冠李戴。班主任一定要在学习环节上“善待”他们,可指导他们一个简单的学习程序。
建立一个有序的学习程序是让他们能学的保障。可试一试晚息前花5分钟时间让他们上黑板讲一讲今天上某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后进生在心理上与班集体产生“兼容”。或请一些学习有一定进步的同学谈一谈学习体会,使他们也能“感受一番”,从而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学习倾向,减少学习中的“盲目”和“孤独”。
四、巧用他们在学习中的依赖性、变被动为主动。
后进生由于长期受挫,学习行为上的依赖性是较为突出的,有些同学希望教师或同学将现有结果告之于他们,省得他们动脑;当他们思想不顺畅时希望教师马上找他们谈心,有些同学如果一段时间教师不找他们,他们成绩必然会下降,个别学生已达到了迷信的地步。他们不思考、不总结,似乎总在等待,观望甚至空想。长期的“固化”确实养成了他们头脑僵化的学习习惯。但另一方面,就“依赖”性本身确实也存在某些有益的一面,如学生依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班主任依靠班级中“指挥链”来实现班级的调控管理。从人际关系来看,依赖性越大,关系越易协调,越易交流感情,倾吐心声的机会越多。班主任巧妙利用后进生这一层面上的依赖性,多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可以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
第五篇:浅析高一数学学习障碍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会更大,解题会更复杂。因此,在开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一些高一新生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而且这种状况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两极分化,即能够适应的成绩会保持原有水平,不能适应的会一落千丈。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如何度过适应期呢?
原因之一是: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一)首先,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就严谨严格得多了。如对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中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而在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函数的定义是:如果在某一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x的函数,也称y是因变量。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定义,较之初中就更为严格,也更抽象。其次,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就是这样处理的。
(二)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而高中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和逻辑用语语言,后面还有函数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学习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原因之二是:高中思维的节奏较快,高一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一时难以适应。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证线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于这种机械性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
谈谈怎样解决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障碍
一.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
二。提前学习高一内容,适应高中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提前学一下高一的知识,适应一下高一的学习。高一是基础,如果高一学不好,到高二就更难了。高一上册学习的集合和函数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很多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上完了才知道如何学高中数学,再补习效果就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