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12年工作总结
我校位于中国”金娃娃”之称的甘肃省金昌市,于2012年秋季正式开展招生工作,通过近一年的主持学习中心工作的时间,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熟练掌握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招生、教务平台,深入了解学院最新政策,及时把最新相关信息公布在我校学生群共享文件里供学员学习,对本职工作做以小结,给日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现将2012年工作分招生管理、教务管理、平台学习三方面做以下总结:
一、招生工作:我们收到2012年秋季招生简章后,认真学习2012年招生计划,认真填写并上报了招生计划表,并在2012年秋季圆满完成招生工作。
招生期间认真解答报名学员提出的有关学位英语考试、统考、入学考试等相关问题,组织全科室人员学习招生平台、教务平台等,积极深入企业各个单位宣传招生工作,到当地学校宣传招生,让大家通过了解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我校参加学习。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符合免考条件的我们按学院规定办理好相关手续,在专升本这类学生在报名时候,我们根据学院要求,学生本人实名制在学信网注册帐号,并认真核对报名学生的所有信息,确保真实有效的证件扫描后,复印件收集齐全,填写报名表,网上报名系统填写学员信息后,在考试前2周一对一通知学生带身份证件、准考证前来学习中心参加入学考试。
二、教务工作:通知学生领取通知书后,我们帮学生在教务平台
注册学籍,帮学生选课,征订教材,按学院网站规定收取学费,通知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的平台完善个人的电子档案,核对个人信息保证准确无误,预防日后因为个人信息错误导致学生不能顺利获取毕业证书。
三、平台学习: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2012年秋季入学典礼仪式,在开学典礼仪式上,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学生平台,让学生掌握课件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填写电子档案等。
2012年是探索发展的一年,在健康稳步规范中求更好的发胀,通过以上工作总结,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更深入的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勇于探索积极发展我校的远程教育事业!
金昌市现代职业培训学校郑海青
二0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第二篇: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陕西师范大学有五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历史,是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成人教育机构的院校。195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函授部,开始举办函授教育,以培训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 1985年,开始夜大学招生;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学校函授部、夜大学部和教务处成人教育科的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为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国内继续教育崛起的形势,经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并入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成人教育学院”等称号。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陕西师范大学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同年5月成立网络教育学院。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其他行业在职人员、社会青年等。报名条件: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技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文凭;报考专科起点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文凭。
报考年龄:年满18周岁。
特别声明: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是教育实施单位,并非学历审查和鉴定机构,对报名者提供的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包括报名者提供的原毕业证书是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不具有权威认定资格,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学生必须为其所提供的报名证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对持不合格证书(如伪造证书、非国民教育系列证书、地方颁发只在地方承认的证书、未按教育部规定进行电子注册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等)或伪造个人身份的学生,无论何时查出,均取消学籍,已经发生的费用不予退还。
二、招生层次、专业、学习期限
专科
英语教育、法律事务、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学前教育、数学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事务管理、市场营销
本科
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教育学(教育管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
三、教学及学习
● 教学模式:教材自学+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学习包+课程作业+学习中心导学辅导。
●平时作业所占成绩比例:30%。
● 采用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学生可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 学院每年组织两次课程考试,学生在所属学习中心集中参加考试。
第三篇:学生处-陕西师范大学
十年坚守矢志不渝,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陕西师范大学姚崇申报陕西省十佳辅导员事迹
姚崇,男,汉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秘书、团委书记,同时兼任2014级历史学、历史创新实验班、古典文献、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5个专业(252人)的辅导员。2004年(本科四年级)至今,曾先后担任体育学院和文科基础部8届学生15个专业共220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10年里,他用爱与坚持,诠释了学生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让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学生的心里”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一线教育者。从成为辅导员的那一天起,姚崇就明白自己首先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良师益友。
刚刚留校工作,突然面对几百名学生,姚崇既兴奋又不安。在反复的尝试后,他采取了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每个学生谈话,主动走访每个宿舍。通过谈话与走访,姚崇向学生传达了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表现出了尊重、宽容与友好的态度;二是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三是真诚地投入时间精力,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善于发现并赞扬同学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而就是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熟悉并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及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他也逐渐被学生接纳,俨然成为同学们拥护的“孩子王”,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崇哥”。这不仅为姚崇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让他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经历见证付出、收获与成长,10年来,他累计谈话达3000余人次,工作笔记和谈话记录16本。
刚刚留校的三年里,姚崇一直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即使现在有了家庭,也仍然坚持每月在学生宿舍住几天,每周去学生宿舍,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他能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并与很多同学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和无话不谈的球友、棋友与网友。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姚崇总是冲在最前面,为同学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意外被刺伤,他第一时间打车将其送到医院,陪护学生直到其家长赶到;学生感情受挫割腕,他几天没有合眼,始终陪伴着学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期间,他不分昼夜为学生值班守航;2009年甲流时期,他所带学生先后有11人因发热被隔离,学生的悲伤、烦躁、家长的焦急,让他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多次看望受隔离学生并做好他们的情绪疏导工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诗情画意,然而姚崇却以自己朴实无言的行动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把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和带动着学生健康成长。
二、“大学的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
大学是学生第一次放下高考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与兴趣的时期,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太多的选择让学生遭遇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种现状,在新生入校时,姚崇就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优秀学子学习经验报告会等方式给学生传递了一种信念:“在大学,学习永远是最重要的”。
为此,姚崇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从外语学习、科研创新和读书活动三方面狠抓学生学风建设。他借鉴“井冈山三湾改编”的成功经
验,把常规的教学班分为4—5个10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学生干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姚崇所带的班级在文科基础部64个教学班优秀班集体答辩评选中名列第一;所带的学生在2013年外语四级考试中,平均一次性过级率达92%,居全校最高;其中四级一次性过级率最高的班级达96.5%,该班级600分以上的4人,雅思、托福和全国大学生竞赛获奖的同学有9人,出国交流交换和参加科研立项的同学达80%以上,学校宣传部为该班级录制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篇”的专题片,在学校主页播放。姚崇还组织起草了《文科部学生外语学习奖励暂行办法》,2013至2014年,文科部有2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 23名学生通过雅思、托福等高水平外语考试;56名学生出国出境学习;2013级英语四级一次过关率79.8%(有8个班在80%以上,600分以上16人)。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特点,姚崇组织编写了《文科基础部学生课外科研指导手册》,以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重点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学院展开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其中有17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学生公开发表文章60余篇;有5件作品在陕西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其中1件获全国三等奖);有11件作品入选我校科技作品博览会。姚崇从2010年至今指导学生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勤助科研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等15项,指导学生发表重要论文9篇,公开16篇;2013年姚崇所带的学生60%主持和参与了科研项目,创新性学习和探索式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阅读就如同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文科学生读书就如同理科学生做实验一样,这是培养一切创新能力的基石。姚崇把所带学生分成若干个读书小组,通过组织“博观读书报告会”、“美文朗诵比赛”、“图书漂流”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激发同学们爱读书、读好 书的热情,养成博览群书、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给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姚崇在继承文科基础部团学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团学工作模式,既重视通识教育,又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才。
一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依托,以重要纪念日、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指导团学组织、学生骨干开展理论学习,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在各项团学活动中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理念。一是构建“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托一个系统——心理健康导航系统;严格执行两个制度:文科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和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周汇报制度;充分利用三个平台:陕西师大文科部聆心驿站微博、博客和电子刊物《美心物语》;切实推行四级预警网络体系,即“部级领导—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舍长”;扎实做好“五个一”工作:即学工组为每个宿舍发放一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每个班级选配一名心理委员,每个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心理班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报告,每名班委联系一个宿舍。二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五个一工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五个一工程”,具体为:传唱一首阳光体育之歌,每人每天锻炼一小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每个宿舍选拨一名体育督导员,每个学生至少培养一种体育爱好。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一是打造读书类品牌活动:通过人文论坛、“经典著作导读”、“博观”读书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二是打造新生文化节品牌: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优秀学子报告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英语配音大赛、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评比大赛、迎新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三是打造特色团日活动:开展以“青春·使命·担当”、“责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四是打造校园文化载体刊物品牌:通过《扶摇》、《紫燕文学》、《文苑学刊》、《景行人文报》等自办刊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10年来,姚崇所带过的学生有的已毕业、有的即将毕业、也有刚刚步入大学的。他们中有600多人次获得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表彰奖励,原来所带的学生多人被报送或是考研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姚崇指导的学生所组成的党支部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党支部”,所带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被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评为“标兵团队”,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团委2011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团省委评为“服务世园志愿服务先进基层团组织”,团委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五四红旗团委”,文科部党校分校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校分校”而姚崇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11年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2008年被陕西省评为“优秀辅导员”,2010年在陕西省大运会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团委书记”,2014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四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三次学校年终考核为“优秀”,五次被评为军训“优秀带队干部”;还曾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先进个人”、陕西师范大学“国家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申报工作先进个人”
等多项荣誉。工作之余,他没有放松理论学习。近年来,他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完成校级社科项目2项,参与省、校级课题3项,参编学生刊物和学习材料20余本,发表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研究论文18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重要9篇,2篇论文在省级交流中获奖。2006年11月被学校选派参加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2011年5月被学校选派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生事务研修和培训,2013年10月在井冈山参加了58期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
人的灵魂深处有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突破者、探索者和引路人。多年工作中,姚崇深刻地体会到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个岗位、一种身份,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成绩是肯定,荣誉是激励,10年的历练,姚崇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在前,将一路前行。
姚崇情况简介
姚崇,男,汉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在担任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秘书、团委书记,同时兼任2014级历史学、历史创新实验班、古典文献、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5个专业252名学生的辅导员。
一、获奖情况:
工作获奖:
1.带队的社会实践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评为“标兵团队”;
2.指导的团支部被陕西省委组织部、团省委评为“争先创优、奉献世园”先进基层团组织;
3.指导的学生党支部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党支部”;
4.2012年组织的党代会知识竞赛活动获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主办的“喜迎十八大,党代会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5.文科基础部党校分校被陕西师范大学评为“先进党校分校”; 6.文科基础部团委2010、2011、2012连续三年被陕西师范大学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个人获奖:
1.2011年获全国辅导员人物提名奖; 2.2008年被陕西省评为“优秀辅导员”;
3.2010年在陕西省大运会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4.2007、2008、2009、2011年四次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5.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被学校考核为“优秀”;
6.2013年被陕西师范大学评为“优秀团委书记”; 7.2014年被陕西师范大学评为“优秀党员”;
8.2005、2006、2007、2008、2010年五次被评为军训”优秀带队干部”;
9.在评建、辅导员基地申报、社会实践和诚信活动月等工作中,多次被陕西师范大学评为“先进个人”;
10.2006年11月被学校选派参加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2011年5月被学校选派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生事务研修和培训,2013年10月在井冈山参加了58期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
二、科研成果:
主持项目: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
1.13年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的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项目编号:13A020),在研;
2.12年主持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谐文化建设与市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健康社会心态形成的分析视角(项目编号:12W51),已结项(合格);
3.13年主持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大众文化与社会心态——基于制度伦理的分析视角(项目编号:2013C077),已结项(优秀);
4.08年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研究项目: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心理因素研究及对策分析,已结项;
5.12年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研究项目《大学校园文化符号建设及育人功能研究》(项目编号:SZYB12003),在研。
发表论文:发表论文16篇,其中C刊3篇,3篇在省级交流中获奖。
1.姚崇,袁祖社.幸福的文化追问——基于马克思人本维度的分析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06),核心;
2.姚崇,陈丽芬.消费主义境遇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析 [J].高教探索,2014(03),核心;
3.姚崇,熊正英,兰继军.体育运动处方与团体心理辅导对焦虑大学生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05),核心;
4.姚崇,周欣怡.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4(09),重要;
5.姚崇,姜开元,席海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今传媒,2014(05)重要;
6.姚崇,安昱霏.手机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4(09),重要;
7.姚崇,王茜.社会化视角下的陕北民歌——以酒曲为例[J].新闻世界,2014(10),重要;
8.姚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征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重要;
9.姚崇,席海莎,张婉馨.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J].今传媒,2014(02),重要;
10.姚崇,刘维哲.大学校园文化符号建设及育人功能研究[J].新闻世界,2014(12),重要;
11.姚崇,黄尧茜,张程,王丹.新农村基层组织发展视域下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重要;
12.姚崇,朱佳明,董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建设的调查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重要;
13.李婵,姚崇.组织社会化策略视角下90后大学生管理体系的优化[J].价值工程,2013(22),重要;
14.姚崇,蔡小薇.西安市高校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2),重要;
15.奥成国,姚崇.陕西省部分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16.姚崇,宋捷.试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
第四篇:陕西师范大学硕士 申请 工作总结
2014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
姓 名: 本科学号: 本科专业:化学
申请专业:学科教学(化学)
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 2013年8月17日,我来到了米脂中学,重回母校,但却不是那时的记忆。在紧张的教职工大会之后,我踏上了三尺讲坛,作为一名新教师,真正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从喜欢化学的丰富变化的物质世界到化学世界的变化多姿,而现在感受到“授人以渔”的喜悦,虽然半年的有许多的收获,但是我知道,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不仅需要知识层面的深化,更需要从向有经验教师学习,进而不断完善自己。
化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物质世界,在物质及其变化中领略自然的魅力,也感受到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化学如今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相关,越来越先进的化学技术与工业正在以崭新的观念和方式,使人类的未来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幸福。初入门的我在这一学期的化学教学中,有得亦有失,更多的是从教学工作中收获到了很多,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随着一学期工作的结束,为了更好剖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表现,特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担负着培养祖国的未来创设者的这一神圣使命,我怀着满腔热情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平时,我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地参加了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及时记笔记。本学期进一步学习了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依法从教,以德育人。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争取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在工作上,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这半年来,我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人要不断前进,我仍需继续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来扎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个人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教学工作方面
发展靠教育,而学校则是教育重地。教学质量永远是教学的生命与核心。作为学校主导的教师,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2013-2014学第一学期,我担任高一(7)、(16)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不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要是他们有所收获,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通过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引导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少,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多次参与听课以获得宝贵经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变化,我也在不断的完善自我,当然,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对于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情
我所带的班是两个普通班,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不是太好,成绩突出者不多,所以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重在抓基础,适当让学生做一些中难题。而高一的学生现在大都十六、七岁,刚刚迈进高中的校门,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刚开学的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可是随着课业的增多,与初中的学习模式的差异是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的。高一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适应期和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适应能力强、学好了的学生,不仅会有一个好的基础,更能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把化学知识和生活中一些事情联系在一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向学生提问,及时鼓励回答对的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中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多数学生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只听课,懒得动手。化学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学科,不仅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多,而且化学计算大都涉及化学理论与知识。所以只听课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在需要的时候必须做出标记,在内容延伸的时候必须做笔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巩固,课后还可以强化,在此基础上得到提升。另外,绝大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能及时复习,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重视老师的指导。这样不能及时将本节内容吃透,如此累积循环,就会对这门学科出现“听不懂”、“好像是这样”的似是而非的结果。针对学生的惰性和较差的学习习惯,我在课上明确提出要做笔记,课时作业尽可能与内容衔接处理,并加强课堂反馈。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但是这样的效果甚好。例如十六班期末考试的成绩较月考有明显的进步。
(二)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参考书,多做随堂练习题,找准教学重点、难点,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同时,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学习别人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改进课件内容与课堂表现形式。在实际课堂上,我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把一些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来,尽量使学生学有所收获。在“学—备—教”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备课不是写教案,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真的是“台下三天功,台上四十分”。
(三)多听课,多学习
半学期的教学经验,让我觉得学习无处不在。刚开学的时候确实有点盲目,但是在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马虎,所以经常去听其他化学老师的课,下课积极跟他们交流一些知识点的处理方式,这样以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另外,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名师,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此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社会,我积极了解一些教育理论,作为理论上的指导,以此来充实自己。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跟上新的步伐,我更应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用新思想、新观念塑造自己。
(四)在反思中成长
我坚持每节课后进行课后反思,自我分析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并投入实践。另外,在本学期,我校高一总共举行了四次综合考试,两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平时也会有一些小测试,根据学生的作业及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并对学生提出表扬、鼓励与批评意见。如此循环往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进步。
时间如梭,半年的时光在紧张与充实中已经悄然而逝。回想这半年以来,有初为人师的喜悦与紧张,也有辛勤努力的快乐与汗水,还有和同事、同学在一起奋斗的简单幸福的日子。当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我会一直努力,积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
活到老学到老,教育硕士是国家和母校给予我们免费师范生的机会,所以去年12月份,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半年来的教学生涯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参加工作之前,总认为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自己已经具备一名称职的化学教师的条件了,然而真正站上讲台才发现,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将非常珍惜这次能够参加在职教育硕士的学习机会,我相信在这里,我可以进一步在理论方面得到提升,同时结合在职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综合任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我初步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学习与深化。虽然在本科期间也有学习过相关的理论,但是自己觉得仍有欠缺。有时候,虽然在理论上能较好的解释,但是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进一步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的加强学习,整合教育教学理论,能在课堂中渗透应用,形成良好的教风。
其次就是课堂的教学技能培养。在高效课堂席卷而来之际,我校并没有彻底开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真正的高效,我们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还在研究之中。课堂是属于学生和教师的,但更应该是学生的。如何实现课堂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我觉得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适当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全面、有条理性,有效的呈现出课堂组织结构,使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当然,这需要一个教师所具备的技能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教学技能,如语言表达、有效提问等,更是对课程标准、课堂的把握,如课堂整体氛围以及突发状况等。
最后则是化学专业知识素质的加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中,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教师不仅要学习已经存在在教材的知识,更要把这些融汇整合,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不应仅仅限于教学,更应致力于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接触些深层次的知识,并能学习一些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因此,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我还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读期间,我会认真研读资料,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同时,把所学到的理论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中化学老师。以上就是我的研究学习计划,如有不妥之处,请老师不吝赐教。
第五篇:陕西师范大学勤工助学项目
附件2:
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发展成才计划”
实践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高水平大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切实贯彻学校“资助中坚持育人,育人中创新资助”的资助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育人功能,进一步推动勤工助学工作的项目化、体系化建设,学校决定在资助育人“发展成才计划”中实施“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整合为项目化的运作方式,让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解决困难、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第二条 实践创新项目以院部(机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单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前提,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实践过程为重点,以激励政策为保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项目化、体系化、个性化的学生勤工助学模式,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第三条 本项目的实施实行学校、院部(机关职能部门)两级管理机制。
第四条 学校成立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政策、落实配套经费、组织项目评审、督导项目实施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第五条 各院部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处级干部为组长,学 1
工组干部和部分教师为成员的项目指导小组,机关各职能部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干部为成员的项目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单位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立项及实施工作。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六条 学校每年从勤工助学基金中预拨60万元(以学校实际划拨的勤工助学基金额度确定,以实际通知为准)设立“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实践创新基金”,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参与项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劳酬和用于支撑项目整体组织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运行开支。其中,根据各具体项目内容实际,配比最高不超过项目审批金额10%的运行经费。
第七条 项目经费实行“统一管理,一次核定,分月报销”的办法。经费统一由学校管理,项目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学生人数比例和立项申报情况审批划拨各单位的项目经费总额,各单位根据项目进度情况把握项目的经费开支,根据项目预算、推进计划及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劳酬按月报销,运行经费统一报销。
第八条 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使用科学、合理、高效。项目结束后进行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第四章项目申报、评审与管理
第九条 项目分类。项目分为申报项目和招标项目两大类。申报项目由各单位申报,招标项目由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招标。
第十条 项目等级。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级。重点项目的经费支持最多不超过2万元/年,一般项目最多不超过0.8万元/年。
申报项目以院部(机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单位,每个学院可
申报重点项目1项(文理科基础部可申报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若干项;机关职能部门不设重点项目,最多申报一般项目3项。招标项目结合项目内容另行设定。
学校每年设定一定数量的重点项目名额,根据各单位申报情况择优评选审批。一般项目不设数量限制,根据各单位申报情况和经费额度进行评选审批。
第十一条 立项原则及条件
1.申报项目须立足院部(机关职能部门)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工作特点,招标项目应立足于学生能力实际和团队特点。重点项目应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学院发展的前沿问题,能够体现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性、创新性、引导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体现院部学生工作的特色和水平。一般项目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有引导作用和实际效果。
2.每个项目必须有一名教师或管理干部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担任两个项目的导师。
3.每个项目的岗位设置中至少有50%以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
4.每个项目的岗位设置中劳务性岗位数量必须控制在20%以内。
第十二条 团队要求
1.每个项目组的成员一般应在五人以上,鼓励高低年级学生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结合,以保证项目的连续性和辐射性。
2.鼓励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项目团队,项目经费原则上只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劳酬。
3.每个项目应设项目负责学生一名,负责项目的实施统筹和立项、结项答辩等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品学兼优,上一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排名在20%以内,对实践创新项目和勤工助学工作有浓厚兴趣,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及确定
1.申报项目由院部(机关单位)填写申报书向学校报送,招标项目由学生自组团队填写申报书向学校保送。
2.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各单位(申报团队)对申报情况进行立项答辩,根据申报、答辩情况,结合学生人数比例及往年勤工助学工作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确定立项项目和资助标准。
3.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发布。
第十四条 实践创新项目每年立项一次,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学校将在学期中适时组织开展项目交流、项目检查活动,在项目实施期完成后,组织开展结项答辩活动。
第十五条结项要求
1.重点项目:项目实施期完成后,项目团队须提交在较高层次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的能够体现创新性、实践性和素质提升的成果或作品,并注明“陕西师范大学“发展成才计划”实践创新项目资助成果”。项目团队还须提供系统规范的项目总结,每位项目成员须提供提供系统规范的、能够体现自身收获和成长的参与心得。
2.一般项目:项目实施期完成后,项目团队须提交发表的研究论文或虽未发表但水平较高的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的能够体
现创新性、实践性和素质提升的成果或作品,项目团队须提供系统规范的项目总结,每位项目成员须提供系统规范的、能够体现自身收获和成长的参与心得。
第五章表彰与奖励
第十六条 结项答辩完成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项目和合格项目,汇编成果集,组织对优秀实践创新成果进行宣传展示及交流活动。评选“实践创新项目优秀组织单位”,对上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单位,奖励一定数额的经费,纳入该单位当年的实践项目预算,对未按要求和计划实施的单位,将缩减下一的项目预算。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实践创新项目中的有关勤工助学活动,按照《陕西师范大学勤工助学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