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1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

第一篇: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

2012年下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答:1.对他人的认识 2.对权威关系的认识3.对友谊的认识 概念: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相互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4、认知风格概念及类型

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答:认知风格又被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变现既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类型: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1940)产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对知觉的研究。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一个场。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的诞生。1632年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879年冯特建立了一个心理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实验室 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发展历史: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2、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认知风格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和准确性。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

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求,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心理学》教科书。

3、教育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

赖于教育

第二章

1、儿童按时入学(6岁~6岁半)的身心发展依据 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答:

1、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2、儿童身心发展应依*

3、同时性和继时性: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的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加工的风格。继时性认知风格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答:因为儿童到6岁末时,几乎所有的神经传导通路都已髓鞘化。(髓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鞘由包围在轴突外层的髓磷脂构成,具有绝缘作用,能够防止神经冲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根轴突,保证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传导;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小能。同时性和继时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而是认知方式的差异。学阶段是儿童脑和神经系统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到小学末期各项指第三章

标都基本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这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提

1、学习概念及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供了基本保证。

2、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阶段

答:皮亚杰把人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儿童主要依靠感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觉、知觉和动作来适应和探索周围世界,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对事物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直接感知,离不开自身的动作。第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段主要特征是儿童头脑中出现了象征性表象,能够摆脱具体事物和动教心学学习含义解释: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作进行表象性思维。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主要特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征是儿童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出现内部“运算”。“运算”具变化。

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第四:形式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运算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儿童的思维能够摆脱具体

1.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动物学习是消极、被动的(态度)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运用假设、逻辑推理、归纳

2.人类学习的方式包括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动物只有直接学习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小学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特点(方式)3.人类以语言为中介进行学习的;动物是靠自己的本能答: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和模仿进行学习的(手段)

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他与个体一般认知

2、桑代克学习定律及其教育实践意义

能力发展相适应。答: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的学习观点是刺激反应之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间形成联结,所以被称为联结主义。答: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

他认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尝试与错误逐渐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等方面。

间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常识错误的过程。

形成的三原则,就是桑代克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率。答: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狭义:在各类学校

桑代克联结主义教育实践意义:结合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用实主要来源,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验证明,可以发现,学生开始学习时,如果学生有准备进行学习应。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就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就会感到满意;如果学生有准备却不能进行学习活动就会感示范者。4.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为教育中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到失望;学生无准备而被强制进行学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并且学以及教学演示等行为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学习是人们行为习得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于是修改为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观察学习中,范者对学习者来说具有举足轻才能增强联结。而桑代克的效果率则认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重的作用。示范不仅仅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因素,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桑代克强调刺激与反应影响下,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许多东西。5.在说明强化形成的一切联结都以应用和满足而增强,以失用和烦恼而减弱。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时班杜拉指出,与其等待对榜样的模仿出现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两条主要的学习定律。教师应当了解有效的后才给予奖赏,如事先让观察者预测选择榜样的行为会带来益学习必须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喜悦上。有鉴于此,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教师应当先将作业中的乐趣讲给学生听,或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儿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对积极、正确的榜样的观察童的准备;要仔细地规定和严格地控制反应的顺序,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行为会给他们带来益处。即增加学生对观察学习良好行练习,最终形成所需的习惯;要注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疲劳为的自我强化,以促进他们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厌倦;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可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5、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因而导致气馁。

3、强化、程序教学概念

发现学习: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意义学习: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

答:就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凡是能提高操作反应的刺激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就称之为强化刺激。强化分为正强化(奖励表扬)和负强化。通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过操作愉快或不愉快的 来改变行为的过程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是指在呈现新学习采材料之前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的作射。(学习通过自身的某种操作改变行为的过程叫做操作性条件用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能够对环境发生一定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6、奥苏贝尔关于学习动机的成分分析

程序教学: 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答:他认为学习的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其中基本思想主要包括:

1、小步呈现

2、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掌握知识、技能的需要,它是自定步调

5、提高效果

4、观察学习概念、过程及其教育实践意义 即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

来源于学生自身需要的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指向社会地位,力量来源于外部,是

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长着或权威的赞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三个成分在动机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学生年龄、性别、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他主张在本质:学习者(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而产生许和认可的需要,它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是一种外部动机。

1注意:注意过程是对观察对象的特征、活动进行探究和知觉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采取先行组织者的教学过程。2保持:是将头脑中关于行为的现象转化为表象、符号等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心里表征,并进一步进行编码,加以储存。3复制:将头脑中关

第四章

于行为的表象、符号等转化为适当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是学

1、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表征的概念

习者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执行某一行为的知觉】4动机:是在外界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刺激的激励下,决定观察某种行为并进行模仿,也就是学习者要表征:是指信息被记载和表示的方式

模仿某种行为的原因。【班杜拉不仅同意有直接强化,还提出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标“怎么样”的问题。

准观察自己,通过自我强化或惩罚,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使其达到应有的标准。】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路和图示的形式来表征。

教育实践意义:1.班杜拉在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中提出了人类程序性知识主要是用产生式实现的。(以如果—则,如果---那么的观察学习模式,并且,班杜拉在论述观察学习过程中反应信息的形式来进行编码的规则,它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的传递时指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

2、概念同化的形式及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答: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是人脑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2.班杜拉的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自我效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开发学概念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子、概念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促进学生积极的自属性。

我意识发展起到了町低估的作用,对于探讨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概念的种类:

1、日常概念(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2、具体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3班杜拉在论述创造性示范的影响时指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4、难下定义概念和出:接触多种榜样的人更具有创新性,观察学习是创造性行为的易下定义概念

概念学习: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包括:

6、“为迁移而教”的依据与贯彻原则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就叫做概念形成。

依据: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是这种影响能起到的促进作用,就成为学习的正迁移;反之这种

概念形成: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凡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影响到抑制或消极的干扰作用,就称为学习的负迁移。迁移规律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是教育心理学解释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奥苏贝尔认为,“为迁移

概念同化学习类型: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而教”的实质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从教学技术、教习)、并列结合学习

材内容及教材呈现等方面,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于迁移。知识与技能虽然是能力结构的两种基本构成要素,但获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得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类化,才能成为稳定的心理结构,才能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3、采用直观教学的依据和直观形式

成为能力。而知识与技能的类化,必须通过学习的迁移才能实现,即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将获得的不同个体经验不断地加以整

答:直观教学的依据:(1)运用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与知识密切合,使之一体化,成为一种概括性高、包容性大的网络型心理结相关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得到概构。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全面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着念。(2)小学生形成的概念水平,与掌握感性材料的多寡有密切的联系。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对教师而言,(3)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为迁移而教”。而学习的迁受制于许多因素,不能自动发生。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应用学习迁移规律,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才的概念,并且记忆比较牢固。

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 3.言语直观

4、迁移概念及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能提高教学成效,真正实现能力本位的教育。贯彻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答:迁移,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的形成的影响。(新旧学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

5、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懂得指导

第五章

迁移的分类:

(一)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二)正迁移和负迁移

(三)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知识的迁移:即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

1、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分析

形成产生的影响,其中不仅包括顺向迁移还包括逆向迁移,不仅包括答:问题,是指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正迁移还包括负迁移。

知识的应用一般包括一下三种形式:

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问题的成分:1.问题情境 2.已知的知识、技能 3.障碍 4.方法

1.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课堂练习、家问题解决的含义: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庭作业等;

2.利用已有知识完成一些操作任务;

3.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问题解决的特点:

1、遇到的是新问题

2、是一个思维过程

3、解决了问题,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采用依据的不同方法分为两种:1.常规性问题解决 2.创造性问题解决

答: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问题解决的过程: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础知识和基本机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另一方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了解问题是什么

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

2、寻求解答的方案:两种一般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上是依赖知识的迁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移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5、定势概念及作用的心理准备状态又称学习定势)

际中

4、对结果进行检验 :解决某个问题方案后,对其结果进行检

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培祥

答:定势,由于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的状态。(学生在上述四个阶段里,问题的表征阶段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定势的作用: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学生对问题正确表征的能力。消极的阻碍作用。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情境因素、个人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情境因素:

答: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创造性的解决。我们认

1.知觉情境 :越简单、越显著,问题之间关系越容易被直观感知

5、如何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到,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反之亦然。

2.定势 :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 :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为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能否灵活运用物体的不同功能,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从小学儿童的教育实关键在于个人在新问题情境中,能否灵活运用思维,发现和建立际出发,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对于小学儿童的创起问题情境和物体之间的新联系。善于解决难题的人的最大特征造性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克服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观就是能突破功能固着,针对需要,恰当地改变物体固有的功能,念,如过分追求高分、不鼓励学生提问、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善择手段达到目的】4.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产生一定的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创见的思影响。一个人学到的概念越是基本,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研究表明,开阔思路有利于发展创大,迁移范围就越大。知识概念水平越高,迁移范围和可能性越造性思维。也就是说一个人思路越开阔,越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大;知识概念化水平越低,则迁移越难。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其创造力越高,反之亦然。因此,要促使小学儿童学会开阔思路,遇到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以提高小学儿童的创造力。

1.有关的知识背景: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想象力。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不可缺少解答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的心理因素,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奥斯本提出的快速联想策3.个性倾向性和气质、性格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略不仅是问题解决中使用最广泛的策略,而且研究表明,创造力兴趣、理想、信念等】 2.倒U型曲线及其指导意义:

越高的人越能进行快速联想。因此,培养一个人快速联想的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快速联想要与中止评判策略结合起来,倒U型曲线即个性倾向性中的动机,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即在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方式批评。应该对小学儿童“自由放动力,它对问题解决的作用是明显的,动机的性质和强弱影响到任”,让他们想什么就提什么,重点在数量,质量是次要的,这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而动机的强弱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则用倒U样才不会打击小学儿童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4.多利用原型启发,型曲线表示。【适度】

发展类比推理。所谓原型启发是指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现代

指导意义:动机过弱,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科学中普遍应用的一些方法,如类比、模型、模拟等,也都是以内,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也随之增加,直至达到一个最高人们头脑中贮存的相似现象和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利用原型启点。超过最高点,动机强度的提高,反而 会造成问题解决效率发,注重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5.头脑风的降低。研究表明,处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暴法。头脑风暴发,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问题解决的最佳水平。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也影响问题解决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的效率,另外还有酝酿效应;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多种多样的,无论是问题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它们都不是孤立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头脑风暴法就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地影响问题解决。

3、创造性思维概念、特征、构成是采用班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能拓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范

创造性思维概念:是指在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被联结围。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的因素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是遥远,就叫做思维过程就具有创造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小学儿童性,就叫做创造性思维。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构成: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发散性思维及特征的人格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其创造性人中培养创造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注重小学生所学的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非常有意义。例如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在小学课程中是比较多的课程,小学语

创造性思维特征: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流畅性、变通性、格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7.在学科教学

答: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文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中,在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小学不同独特性

科目中都可以培养小学生不同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章

1、技能概念及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

行为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发射的基础上,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反应,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

技能概念: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而变成第一,从基本结构看,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激—反应来解释人的行为,特别重视用强化概念来说明有机体行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技能是对知识为的塑造、保持与矫正。

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认知,所以认知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第二,从输入输出看,知识是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学习必须有感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来表达清楚;技能是相对动态的,通常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韦尔福德用动作技能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第三,从意识控制程度看,知识的意志形成模型来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他将动作分为三个连续阶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技能段:感觉接受阶段、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阶段、效应器阶段。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第四,从学习速度看,知

4、动作技能培养的一般方法

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答:动作技能可以通过分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有计划的快;技能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练技巧的程培养。

度。技能的保持也比只是要牢固得多。第五,从记忆贮存看,知

(一)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识的贮存呈现网络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知识的(二)示范与讲解(动作技能形成的分解和怜惜定位阶段)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技能的贮存呈现模块性,技能的迁移

(三)练习与反馈,任何复杂的动作技能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形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2、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概念及二者关系

成,最后达到熟练程度,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想使练习达到较高效率,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掌握正确的练习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方法2.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 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练习方法类型:实地练习法、程序练习法、动作—时间分析法、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心理练习法、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法。分散练习可以避免长时间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有区别也有联系,表现在以下

练习所产生的疲劳或厌烦情绪,效果较佳。

高原现象:动作技能的成绩随练习而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总

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有时甚至出现进一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就要做“高原现象”。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变现为从外部

5、智力技能形成阶段及分析

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第二,活动结构答: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与动作技能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形成不完全相同。

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

(一)★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减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第三,前苏联注明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活动的反应,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应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方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实现。分成五个阶段:握一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1.活动的定向阶段(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系统。

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模型等进行学习;它们的关键是展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开和概括)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智力活动已经摆脱实物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或实物模型,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4.无声外部言语活动阶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段(特点是,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技能的支配着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的,如心算)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智力活动的最后阶段,主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3、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分析

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二)认知理论关于智力技能的产生式系统的理论

答:动作技能形成主要有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和作用,把知识概括为陈定位阶段、自动化阶段。分析: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达到熟练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两类。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一般程度。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化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做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力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6、智力技能培养的一般方法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因此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1.形成程序性知识【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程序性知识。为促进学生形成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生教师可以编制产生式例题,让学生进行样例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通过这些方法来促进学生将应用条件与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程序性知识,为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产生式知识是由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的规则组成的知识。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以使产生式知识达到十分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如用口语报告法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4.科学地进行练习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第二篇:教技8班实习情况汇报

教技8班实习情况汇报

截止2012年9月6日,普洱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技8班参加教育实习的同学反馈的情况如下:

1、在普洱市内参加教育实习的同学有28人,分别在普洱一中、三中、四中、六中,思茅

一小、四小、六小,16人则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教育实习工作,并且已经到自己的实习学校报到,正在参加着教育实习的工作。

2、由于4个同学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得考试,并且在普洱参加培训,所以要在9月底才

能参加教育实习的工作。通过深入的了解,这4位同学已经联系好了实习的学校,并保证9月底一定回到自己联系好的学校参加教育实习。

3、通过近期的了解,我们教技8班的所有同学将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好实习教师

应该做的,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堂当中,做一个同学们心中的好老师。给自己的指导老师留下良好的映象,让学校的领导记住自己。

第三篇: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

第六章

1、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A.元认知计划B.元认知监视C.元认知调节D.元认知体验 查看答案:B

2、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A.举例B.类比C.提问D.划线 查看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查看答案:B

4、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查看答案:A

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具体方法B.动作技能C.复杂方案D.学习工具 查看答案:C

6、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D

7、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谐音联想B.举例C.列提纲D.阐释意义 查看答案:C

8、组织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A.新知识与新知识B.新知识与旧知识C.旧知识与旧知识D.都强调 查看答案:A

9、精加工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A.新知识与新知识B.新知识与旧知识C.旧知识与旧知识D.都强调 查看答案:B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C

11、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模式

A.指导教学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

查看答案:D

12、复述策略适用于()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a和b都适用D.a和b都不适用 查看答案:C

13、划线是一种常用的()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A

14、概念图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C

15、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应用性原则、()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和监控性原则

A.学科性B.个性化指导C.通用性D.全体性 查看答案:B

16、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选择安静的环境,这是()策略 A.监控策略B.调节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E.可逆性 查看答案:D

17、陈林在等公交车时,不断回想下午所学的英语单词,这说明陈林很擅长()策略

A.自我监控B.自我调节C.时间管理D.环境管理 查看答案:C

18、小王发现自己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效果不佳,他及时调整了记忆方法,这说明他很擅长()策略

A.调节策略B.监控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查看答案:A

19、小明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问,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他在应用()策略

A.元认知计划B.元认知监控C.元认知调节D.元认知管理 查看答案:B

20、小云非常喜欢通过口头讲解,课堂讨论和其他听觉刺激进行学习,这说明她的优势感觉通道是()A.视觉通道B.触觉通道C.听觉通道D.动觉通道 查看答案:C

第七章

1、创造性存在于哪些人身上?()A.多数人B.所有人C.少数人D.极个别人 查看答案:B

2、选择题中的单选题是训练学生的什么思维?()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动作思维 查看答案:B

3、随机应变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独创性C.流畅性D.综合性 查看答案:A

4、空间想象能力一般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A.脑干B.小脑C.左半球D.右半球 查看答案:D

5、创造性高的人智力会怎么样?()A.高B.中等C.低D.不好说 查看答案:A

6、创造性一词由谁首先提出?()A.布鲁纳B.皮亚杰C.吉尔福特D.班杜拉 查看答案:C

7、整齐划

一、遵守常规对创造性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A.积极的B.消极的C.没有影响D.不好说 查看答案:B

8、对教师而言,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做法是()A.不让学生提问B.及时解答问题C.不急于评价D.考试竞争 查看答案:C

9、不经过一步一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与理解属于()A.形象思维B.逆向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 查看答案:D

10、头脑风暴法是谁首次提出的?()A.奥斯本B.吉尔福特C.斯腾伯格D.桑代克 查看答案:A

11、在一个问题中,朝向目标努力方向的操作或活动称为()。A.问题的初始状态B.问题的目标状态C.问题的路径D.问题的种类 查看答案:C

12、问题解决者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明确问题的结构,属于问题解决的()。A.明确问题与条件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D.预期结果与实施 查看答案:B

13、问题解决者首先明确目标,不断分析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将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而后选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达到子目标,缩减差距。()

A.算法式B.手段——目的分析法C.类比思维D.问题表征 查看答案:B

14、在数学中常常采用验算的方法来评价解答。如:以减法验算加法;解方程时,将答案带入算式等,这属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A.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B.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C.预期结果与实施D.回顾与监控反思 查看答案:D

15、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中,结合各门学科来培养问题解决策略和思路,称为()。

A.具体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B.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训练C.类比思维D.行为训练 查看答案:A

16、在一个问题中,给定的信息与情境,称为()。

A.问题的初始状态B.问题的目标状态C.问题的路径D.问题的种类 查看答案:A

17、当选择了某种解决方案后,执行计划,尝试解答之后的问题解决步骤是()。

A.明确问题与条件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C.预期结果与实施D.回顾与监控反思 查看答案:D

18、从目标开始往回走,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叫做()。A.算法式B.逆向反推法C.类比思维D.问题表征 查看答案:B

19、在一个问题中,期望达到的结果称为()。

A.问题的初始状态B.问题的目标状态C.问题的路径D.问题的种类 查看答案:B

20、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第一步是()。

A.明确问题与条件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D.预期结果与实施 查看答案:A

第八章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 查看答案:B

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A.品德B.意向C.态度D.技能 查看答案:C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查看答案:A

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A.道德情感B.道德行为C.道德观念D.道德意志 查看答案:B

5、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 查看答案:D

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查看答案:B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A.0~5岁B.6~8岁C.8~10岁D.10~12岁 查看答案:B

8、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查看答案:A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查看答案:B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查看答案:C

1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查看答案:A

1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查看答案:D

1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查看答案:B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查看答案:D

1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查看答案:A

1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 查看答案:C

17、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 查看答案:B

18、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A.得到他人认可B.试图与榜样一致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查看答案:B

19、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 查看答案:C

2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 查看答案:B

第四篇:重庆教师资格教心学总结

教育学学科建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法国卢梭:自然主义教学理想;德国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瑞士佩斯泰洛奇:师范教育的奠基者,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英国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学校制度的演变: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苏格拉底三步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它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它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其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两方面来实现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它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它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它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它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呢为重点的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培养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课程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有七个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整体性、层次性、递进性。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社会、学科的研究

课程文件的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与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教学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一般任务:1.授受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发挥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巩固性原则(1,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循序渐进原则(1,按教材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则(1,对学生进行有区别教学;2,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学习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中学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7,启发法 8,研究法 9,案例教学法 10,活动教学法—英语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11,交际教学法 12,体验式教学法(老师创造情境,引起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表现为做卡片,学英文歌,游戏,role play)13,问答法(重视提问的质量和价值,提问要精心设计形成严密的逻辑序列,围绕教学材料提问,提问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提问注意有效性)

教学方法实施步骤1,引起动机 2,呈现教材 3,举例说明 4,归纳概括 5,布置作业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策略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德育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体谅模式理论特征:1.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发展需求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

班级管理功能: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说来有3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民主,放任

领导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个人,群体关系,学习,生活环境)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协调指导班级团队活动,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力量)

教育心理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心理活动随意性显著增长 4,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5,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高中时期阶段特征:1,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化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2,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3,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4,不仅能比较客观看待自我,更能明确表达自我,敏感防卫自我,珍重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5,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和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放纵,民主)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认识成分-自我认识,情感成分-自我体验,意志成分-自我监控。发展经历从生理自我(3岁成熟)到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自我意识飞跃的第二个时期)

认知差异教育含义: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性格特征差异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程序教学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 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 3,反应后有即刻回馈 4,尽量低的错误率 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成败归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班杜拉将强化分为3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最主要因素 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事实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回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意义学习的条件(奥苏贝尔)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学习所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就只是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得到改善,获得新知识。

1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迁移的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 相似性,主要指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与相似性2 原有认知结构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1 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学习的作用:1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学校主要任务之一2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的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 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知识的获得通过直观(事物、模象、言语直观)和概括(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两个环节实现的。10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4 培养学生观察力5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的地进行知识概括1 配合使用正例和反例2 正确应用变式3 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行进行概括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 深度加工材料2 有效应用记忆术3 进行组块化编码4 适当过度学习5 合理进行复习操作技能培训要求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定向)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模仿)3 充分而有效的回馈(整合)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熟练)心智技能培养要求(高中)1 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使用正确言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视、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学习环境、努力、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传统讲授法)、程序化训练模式(按步骤)、完型训练模式(提供不同完整材料)、交互式训练模式(教师与若干学生一组总结-提问-析疑-预测)、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体;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治时间的联系。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 提供各种怜惜机会4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培养: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好奇心,解除恐惧心理,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非逻辑能力,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推测与假设,自我设计,头脑风暴训练。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 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正处在迅速社会话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2 自我意识能力差,抗腐蚀性能力弱,易受到外部条件诱惑和熏染3 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阶段,易受群体影响重感情,易激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模仿的心理,理智控制能力不足。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良好态度和品德培养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心理健康的6标准:对显示的有效直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心理健康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习日常教学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有关课程;开活动课;其他学科中渗透;班级团队活动;个别辅导咨询;小组辅导。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阀、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改善学生认识的方法;艾理斯的ABC认知理论。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威客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磨练,向优秀教师学习,内省慎独

教师法第39条对教师申诉制度的内容: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出处理。

教师法14条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19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其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证的;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5年

义务教育法34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法37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关解聘教师的规定 1,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Teaching Plan

Topic title;class type(new class);class hour(40min);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aims:1.Knowledge objectives(to introduce;to master the new language points, words,expressions, grammar)2.Ability objectives;3.Moral objectives Teaching focus;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procedure:Step 1.Lead-in/warm-up(conversation)Step 2.Pre-reading(introduction)Step

3.Fast reading(skimming/scanning)underline difficult points;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exchange ideas Step 4.Comprehensive reading Step 5.Reading aloud Step 6.RetellingStep 7.Discussion(report:choose a speaker, role play)Step 8.PracticeStep 10.Homework(read the passage again;finish the exercise on students book;write a summary of the article)

第五篇:2014年春季教心学培训考试通知

关于2014年春季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需要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补修的有关人员: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重庆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精神,报考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相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修学成绩合格条件,为满足广大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人员的需要,经研究,决定举办2014年出春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补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修对象

大学期间未修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或修学后成绩不合格者、或修学层次低于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层次者。

二、补修使用的考试大纲

(一)申请认定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补修使用的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申请认定中学(初中、高中以及相同层次)教师资格补修使用的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补修安排

(一)报名

1.时间:2014年3月20日~4月18日

2.地点:开县教师进修校(开县教育委员会内)220办公室

3.程序:(1)3楼财务室缴费

(2)2楼220办公室登记报考相关信息

3.材料:身份证和近期1寸正面免冠照片1张。

(二)补修、考试

1.时间:2014年4月19日~4月25日

2.地点:开县教师进修校

五、联系电话、联系人:

52231256 王蜀明老师

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下载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级8班教心学考试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线电A级考试

    1、“ITU分区”是IARU的活动计算通信成绩的基础。我国所属的“ITU分区”有:42、43、44、50 2、“发信机”的业余无线电通信常用缩语是:TX、XMTR 3、“频率”的业余无线电通信......

    如何应对英语A级考试

    如何应对英语A级考试: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面向高职高专层次全国性教学考试,本考试以《高职高......

    英语A级考试作文

    作文一:假设您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David Wang,给总经理写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包括:1.本人参加了美国纽约电子产品展览会,为期一周; 2.本公司设了3个展台,产品深受客户欢迎; 3.有5家美......

    大学英语A级考试单词

    A abandon 放弃,抛弃 ability 能力,智能,才能 aboard 在船(飞机,车)上 absence 缺席,不在场 absolute 绝对的,完全的 absolutely 绝对地,极其,完全地 absorb 吸收 abuse 虐待 academic......

    大学英语A级考试单词

    大学英语A级考试单词 大学英语A级词汇 a(an)art. (非特指的)一(个);任何一个;每一(个)A.D.n.公元 A.M.ad.上午,午前 abandonv.放弃;抛弃,离弃 abdomenn.腹;腹部 abidev.(by)坚持;......

    B级考试 作文(精选五篇)

    B级考试 作文范文 考生想在25分钟内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文体要求、格式要求、字数要求、内容要求; 2)构思。考生应围绕题目要求,将要......

    201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试题

    201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试题(二)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述不正确的有【BDC】 A.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制订的财务报告所属期间利润分配方案......

    2017年江苏安全员考试A级

    安全员考试试题 (A级A卷) 一、单选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新工人分配到班组后,开始工作前的教育。下列内容不属于班组安全教育内容的是(B) A、本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