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终身学习讲稿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含义。所谓终身学习,简而言之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教师,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的含义:名园教育专家关于的论著浩浩瀚,观点名异。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中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指出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法轮功事件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几十名法轮功练习者非法聚集,妄想升天圆满。在这些人的参与围观之下,法轮功痴迷者关淑云,为除魔圆满,将女儿活活掐死。
不满9岁的女孩戴楠是被以“除魔”的名义掐死的,整个事件“魔”影憧憧,另一女孩赵越也被指“魔气太大”而遭毒打,关淑云也称“魔跑到了我家”而让人掐她,另一练习者吴海霞肚子不舒服也被指“魔”转进身体而遭掐。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累计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
2.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3.职业的责任意识。是从事职业活动时遵循道德规范和工作规则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与品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
4.适应实验新教材的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许振超事件
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没有文化;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知识。
大家对此有何感想?
五、教师终身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1.终身学习的实践。培养终身学习态度与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能;学习如何学习;运用社会资源进行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1)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2)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为了学生自己学习。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思考:终身学习在人生中的作用?
第二篇: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终身学习。
世界教科文组织把“终身学习”确定为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国家政策。
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到现在,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工作的需要,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同时,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因为爱学习,匡衡凿壁偷光;因为重视学习,孟母三次搬家;因为享受学习,湖北十堰退休教师徐崇礼以六十岁的高龄考上了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学习。“学不可以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身学习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学习”。
学习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体、社会的集体行为。随手拣起一片废纸,坐在地铁上捧一本书静静阅读,都可以影响周围一片眼光。我们从理论中学习思想,从书本中学习知识,从先进中学习本领,从同行中学习态度,从长者中学习智慧,从孩子中学习真诚。我们不断学习,也用学习不断影响着周围。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促进,超越自我,组成一个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团队,建立共同学习的目标,形成共同学习的磁场,我们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去建设学习型团队。
老师们、同学们,生命是搏击风浪的船,潇洒、昂扬,学习是船的动力,耐久、激荡。让我们拿起终身学习的武器,享受学习的乐趣,用终身学习的信念缔造共同学习的集体,乘风破浪,开创人生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终身学习》读后感
《终身学习》读后感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终身学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一看到书名,便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也想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人一辈子可以有很多选择、做很多事情,但是唯独学习这件事,可以做一辈子。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深切的感受。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本书的作者黄征宇先生,他在五年里走遍全球70多个国家,花费超过50万美元,向世界上在身体健康、情绪把控、思维突破、人际关系、事业工作、财富管理这六个方面最好的老师和最权威的人物学习,并将所学自我实践后得到的收获分享给每一位读者。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用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全方位地成长和进步,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当有人问:“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恐怕没人敢给一个肯定的回答,即使幸福就是能让自己尽可能的时刻拥有好情绪那么简单。
我们不是圣人,谁都会有坏情绪,对未知总是会有莫名的恐惧、会不由自主地生气,会不自觉地陷入各种焦虑和不安,甚至自暴自弃……当意识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应该尽快分析情绪诱因,并想好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坏情绪的“死循环”。唐僧西天取经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所以偶尔的'挫折、失败算不得什么。人生中的每一次历练,就好比一次“英雄征途”,碰到的问题就是神话故事里的“恶龙”。这样想,或许问题就没那么讨厌了。还可以学习书中多次提到的托尼·罗宾斯的“15秒”原则,就是不论心情多么糟糕,只给自己15秒时间,迅速作出调整。也可以运动一下、出一身汗,看一场电影,或者来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排解、转移原本的坏情绪,坚决不能让坏情绪过夜,更不能把坏情绪带给身边的人。
黄征宇先生因为自己特别畏寒,专门报名了“冰人训练营”。肯定会有人说:“他疯了吧?”“有钱人闲得吧?”因为光听名字,就已经让人浑身不舒服,内心、身体都开始不自觉地抗拒。训练营老师给出的答案:“这是我们的大脑在过度保护我们的身体”,说法有些奇怪,但好像不无道理,最后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而且大家从一开始对寒冷的不友好,慢慢地克服恐惧,逐渐可以感受到身体释放的热量。
所以,不是我们不行,是我们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的“标签”,也许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是思维限制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行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既定思维和既定策略中,要善于、勇敢跳出自己的思维盒子,打破习惯,重塑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无限可能。就像本书最后一章第2节的标题一样,“走向未来的第一步是离开舒适区”。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幸福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好的情绪,还有不断学习、突破、进取后获得的满足感、快乐感和成就感。
第四篇: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三字经》心得体会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通过学习《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感到自豪,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诚实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要有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
所以,我觉得 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对于一个集体或是一个团队,更能够体现出它的实力.《三字经》中有很多学习的典故,生动深刻,有很多都是在自身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奋发努力,最终取得成就。俗话说人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不仅是我们生存、工作的必需手段,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和自身价值的提高.学才能有所用,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给我的启示是比较深的,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孟母确实是个英明伟大的母亲,早在几千年前就看得如此深远。有如此孟母,才会有如此有名的孟子。现在有很多当父母的双双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甚至有些放在亲戚家里,孩子不光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也不好,就谈不上要好好学习了.然而作为父母也都希望子女成才,那么在这方面,孟母真可谓是典范,值得所有人效仿。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百善孝为先”可见“孝”为一切之根本。感恩,首先要感恩于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一切。古有二十四孝,感人至深,传颂至今。无论你活在多么优越的条件中,或是你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应该尽心尽力的让你的父母过得舒适一些,舒心一些。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你孝顺你的父母,那就是给你的子女做出榜样,那么当你变老的那时候,你也会得到良好的照顾,这就是为什么孝道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依然不变的因果。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真实发生着的故事,一些特殊人群,他们和正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应该说他们做任何事都比正常人要艰难得多。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他们甚至在处于这样的条件下,不抱怨任何人和事,他们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给予的一切,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虽然有别于其他人,但是却因此得到了更多珍贵的东西,所以他们带着这种感恩去努力,去奋斗,最终取得成功,在我们看来也许并没有什么的一些小事,他们却很感谢,而且因为有这种感恩的心态,他们不会去抱怨什么,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这是一种境界。更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精神
二十四、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夏传子 家天下。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
《三字经》学习最后一课讲的是礼仪,人与人初识,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我们随时都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着装整齐仪态端庄,语言大方得体,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在外谋事也会事半功倍的。当然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人还应该有良好的修养,这就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内涵作后盾,大气的处世作风,凡事点到为止、拿捏得当。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有德有才,有益于整个社,意义深远!
通过这次学习,的确是让我获益颇多,不仅仅是对《三字经》本身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处世为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念。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
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终身学习的涵义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一、谈谈对终身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做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学习,做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学习看作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理念,补充新的技能。
认真学习耕耘,到知识的海洋畅游,会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圣洁、思想变得高尚、知识变得丰富,心胸变得开阔,生活和工作也会更顺利,这样的人生也才有意义。才会提高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终身学习是教育变革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面对缤纷的世界,特别是虚拟世界,他们每天都会有许多问题。“一桶死水”的教师无法面对学生提出的这许许多多的新时代问题,更谈不上如何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方可担当人师,从而向经师发展,成为令人尊敬的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师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教师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育是需要以品德化育品德、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崇高事业,教师要终身加强道德修养,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是对教师学识水平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总而言之,对于选择了教师职业的我们来说,终身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
二、说说教师职业的终身学习之内容选择
1、广泛阅读各种书籍。网络时代给我们教师博览群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将知识领域拓宽,面对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平坦更顺利。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技术发展新动态等,都是我们涉猎的范围。多读一些书,读得“杂”一些,这样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增加我们的底气,在学生面前,才不至于心虚。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学习,我们肯定会落伍。
2、有目的地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进行学习,更新专业知识。
做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初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当今的时代发展需要,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教师要有有意识地补充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搜集教育学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三、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终身学习,做到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记》也写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常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把自己的思考与学习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把所得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这样往复回循,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学会从自己的变化中来看待教育、思考教育,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记得几年前,我买了本凤雏写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一书,读后深受启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赏识学生,逐渐让自己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让自己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2010年9月10日
第五篇: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朱晶晶
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进入21世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速,教育的基石与精髓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强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升。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每个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应该是有道德文化的追求,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身学习的场所,课堂既是教师施展专业素质的舞台,又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次研修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态,认真学习,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求教育教学新规律,上好每一节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学识水平,并善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于好的做法积累为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改过。
2.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教师大计,师德领先。教师的师德重在自我修养。“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使我深切地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择善而教,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王雪梅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
教师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报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不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我们所学的只是“昨天”的知识,不完全适用于“今天”,与“明天”的要求距离更大。以往,一个人只要在学校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一辈子当专家。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教师要学会学习,绝不能满足于原有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原有教育经验的积累,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自身知识传授能力的同时,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幼儿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幼儿,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潜在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深切的感觉到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良好的素质并不是表现在一纸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师的能力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幼儿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幼儿学会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