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17: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

第一章

1.1

学习:学习是个体与环境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拒绝对学习者内在的学习过程进行推测,只研究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只适合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认知主义:探讨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构建一个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思维模型。学生很少以来教师的帮助,更多的是利用资源,依靠自己的认知策略进行学习。构建主义: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积极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发生在个人经验的情景之中,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信息,是创建情景,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信息。社会心理学:研究课堂中的组织结构对教学的影响。

使用教学技术与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不是相互对立的,或者共存,或者呈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经验之塔:自底向上,媒体表达越来越抽象,表达的信息越来越浓缩,呈现的信息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解读这些抽象符号的背景经验和知识,在信息中节约的时间,将被浪费在理解的过程中。

布鲁纳建议,教学应当从动作性经验,形象化表征,最后采用符号化表征。

语言文字符号化表征

视觉符号

录音带/磁带/静态图像

电影形象化表征

电视

展览------

参观旅行

示范

演示的经验动作性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教学方法:指所选择的教学过程,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内化习得的内容或信息。教学媒体:指在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讨论,协作学习,游戏,模拟,发现,问题求解。

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演讲,示范,练习,辅导。

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和设备,教学环境,人。

教学系统特征:单向接受式,双向接受式;同步式,异步式。

第二篇:媒体事件读书笔记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对其进行了定义,可概括为两种范式:

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②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为“假事件”之列。

范式二: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③这种范式下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D·戴扬和E·卡滋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的解释,按照他们的观点“媒介事件”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④即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他们的笔下“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叙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征服”“加冕”。它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竞赛”强调竞争双方的对抗性,如奥运会比赛、总统竞选等;“加冕”则是游行,完全是仪式,如皇室婚礼、总统就职等,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征服”,指人类巨大飞跃的电视直播,“征服者”通过自由意志的行为实现对已知极限的超越,以超凡魅力为结果,如宇航员登上月球,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等。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其1992 年出版的《媒介事件: 历史的现场直播》中提出。

《媒介事件》开书第一句话:“本书讲的是对电视的节目性收看, 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因此, 对于媒介事件而言, “电视+ 直播”是研究和叙述的原点, 从此出发, 戴扬与卡茨将媒介事件建构为一个狭义的操作化概念, 即直接界定为重大事件(国家级的事件)的电视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实际上可以用“电视事件”替换。同时, 他们还将这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乃至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区分开来, 前者主要用来指称那些具有仪式性的电视直播事件, 它们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 观众被“邀请”来参与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后者或以冲突为主题(“日常新闻事件”), 或讲求偶然性与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媒介通过组织关于政治、体育、大人物的“节日性”收视活动, 目的是为了整合社会秩序, 巩固既定的社会规范。

第三篇:新媒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二、全文框架

研究缘由

事件背景及过程

案例分析

研究结论

三、逻辑线索

(一)研究缘由

风险的知识建构是一个知识争议的过程,知识争议涉及话语表达。风险界定特别有赖于专家知识的鉴定,专家是知识争论的核心角色,普通公众对风险的判断虽往往依赖於具体的日常经验知识,但最后总是通过自身的经验知识与专家提供的科学知识相验证,信任与其经验知识相一致的专家意见。公众社会参与和表达的扩大是改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优先选择之一。如何扩大公眾意见表达的渠道,这实际意味着公众话语权如何实现,这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路径

(三)案例分析

特仑苏(omp)**与知识争议回顾

1.特仑苏之争话语文本分析

4.网名信任表达中的专家话语权

四、结论

五、心得体会

(一)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1.广泛的搜集材料,抽取科学合理的样本,然后有序、有目的组织材料;

2.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合理的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保证逻辑清晰,论证严谨;

3.论证过程,可以多学科知识交叉,保证论证的全面性。

(二)关于“风险的知识构成”一点思考

这种过程,伴随着争论和探讨,是科学知识下放与民众的实际感知相结合的一个过程。而整个知识的构建,也建立在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由于人的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风险的知识建构也不代表着就完全科学正确,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当下对风险的认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是谬误的风险。风险中知识的建构,是科学知识与民众意识想结合的一个产物。

(三)关于论文不足的一点思考

《解码新媒体》读书笔记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这个词在大家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以前的印

象中,提到新媒体首先就会想到手机和互联网,但这本书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

出的为初识新媒体的读者介绍了当今的新媒体的种类和典型代表,也纠正了我一直以来对新

媒体片面的了解。

结构梳理:

1.绪论:

第一部分,从最早的东方的算筹算盘,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计算钟计算器,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的第四代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作者从源

头详尽挖掘了如今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计算机的家族历史。第二部分,文字和书写工具以及现代印刷术等的发明,使人类传播的范围和效率都大

大提高,而互动性则几乎为零。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发展起来的网络传播则引

起了传播的回归——“大众化”传播向个性化传播回归,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回归,中

央集权的传播向自由平等的传播回归。

2.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

首先,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抽象的因特网定义,即基于tcp/ip协议基础之

上的用来连接全世界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服务。接着,介绍了因特网为了适应冷战需要而被设

计的初衷,直到1990年冷战结束,因特网也完成了从战争机器到为全世界人类服务的通信

平台的转变。

在计算机网络从军事科研领域走向大众的过程中,usenet即新闻组功不可没,我觉得

当时的usenet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网络论坛,俗称bbs的雏形,面对新闻组带来

的海量信息,网络用户怎样来组织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呢?万维网的诞生为网络用户快

速获取信息提供了条件;而yahoo!和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发明,让用户从信息的汪洋大

海中找打自己所需的内容变得易如反掌,直到今天,yahoo!和google仍然是广大网络用户

常用的搜索引擎工具。

在网络大潮席卷世界之际,中国在1994年也终于正式接入因特网,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向全社会开放因特网服务,从此中国的因特网进入了市场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网民数

的开发成为网络上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

因特网走入中国,传统媒体也开始张开怀抱拥抱因特网,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成

立,在新闻报道上充分彰显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让传统媒体感到了压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

体借鉴了商业网站的做法,同时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采编力量优势,进一

步与网络传播融合,中国的网络新闻一步步走向成熟。

3.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数字高清到超高清;从背投电视到平板

电视,作者从技术发展方面详细地讲述了电视机的发展历程,预言了电视机的发展趋势,即

大型化和微型化,充分说明了电视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电视机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依然

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印证了默多克在上世纪末所说的:“新媒体的崛起

4.新兴电视技术——数字电视

首先,通过比较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制作传输方式的差别,体现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信号不易受到干扰,稳定可靠,传输质量较高的优点。然后就数字电视在全世界的发展做了

详尽的介绍。

接下来介绍了数字信号发展至今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技术——流媒体技术,它把实时性、交互性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媒体特性带给了电视。常见的流媒体应用主要有:视频点播(vod)、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等。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网络电视(iptv)的发展,目前人们大致用两种方式享用iptv,一种是利用上网的个人电脑,一种是通过网络机顶盒加普通电视机。

数字化电视的卫星传输,使得dmb技术,即移动电视的的大发展,“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如今全国各地的公交车上已经开播了移动电视,全新的数字技术,最终把我们从实践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5.手机带来移动新时代

由手机电视引入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手机。由最开始的有大砖头之称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到如今又轻又薄的触屏智能手机,短短二三十年,无论从外壳还是功能手机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手机之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都变得无比的便捷,只要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联系通话,而手机短信功能的开通更是成为了当代中国极具特色的一种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不仅可以作为通信手段,联络载体,而且可以成为公共事务的发布平台,成为广播电视受众参与节目表达自我的途径。

“第五媒介”,手机不仅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平台,它还能把每个人变成传播者。人们能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彩信,网络等载体发送出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原本由传统媒体一手掌握的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改变着“新闻”的定义和“传媒”的生态。

6.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网络媒体互动性特征的应用。在游戏里你可以当一个反恐精英或者恐怖分子,一个没结婚的玩家,在游戏里可以体验恋爱婚姻甚至生儿育女。游戏与网络紧密相关,许多游戏都是依托于因特网或局域网,游戏玩家可以在网上支付相关费用,在网上进行游戏装备交易,在网上体验爱恨情仇,在网上成就人生理想。同时,游戏也是用户忠诚度最高,排他性最强,用户同质性最高,用户资料最易获取的媒介之一,所以将网络游戏作为广告发布媒介,是许多广告商的选择。

作者提到了“教娱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严肃游戏,就是把属于娱乐的电脑游戏真正应用于教育医学训练宣传国防等领域,同时保持游戏的娱乐性。

7.web2.0时代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读书笔记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2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0 什么是新媒体?关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

美国《连载》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物质形态的诞生。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当下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其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受到关注的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则属于新的硬件、新的媒体软件或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从传播学视角看,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改变传播形态为主要诉求点,强调体验和互动,内容生产日趋分散化和个性化。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广,达到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上的“新媒体”可以作如下界定: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

中国是全球性互联网热潮的践行者。早在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中国提出了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网络信道开通,首次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开始踏上互联网的征程。

互联网真正开始向社会大众推广始于1995年之后,并且据统计,国内互联

网用户数在1996年底达到10万。1997年,我国开始引入门户网站的概念,互联网成为一种趋独立的新媒体。总之,在1994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萌芽探路阶段,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网络媒体逐渐成型。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受全球互联网高热亢奋的影响,国内互联网空间异常活跃,各类网站开始兴起,中文网站建设和网民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新闻网站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1999年至200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跃进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个人的计算机运行安全,而且组织乃至国家的信息运行安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通常有以下五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黑客与红客的入侵、网络技术殖民主义、利用网络盗取国家机密和利用网络从事恐怖活动。在网络中,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恶意传播有害信息,主要是指黄、赌、毒等信息,尤其以色情信息为主;二是修改健康信息,包括故意增加无用信息和有益删减有用信息,从而使健康信息难以辨认甚至失真。篇四:新媒体笔记

(三)网络电视

youtube成立初期面临着众多版权侵犯争议,从音乐人普林斯到维亚康姆都向youtube提起诉讼。为了平息这些争议,···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监控视频文件,撤下视频,以及对视频上传实施长度和大小限制。

(四)一夜成名

尽管互联网已经催生了诸多超级明星,但依旧很难想象哪家网站能比youtube更能令人一夜成名。“免费拥抱”

问题:youtube的另一重政治真实

版权问题

鼓吹社会不良风气:种族问题,屏蔽和过滤功能

(七)推动全民记者化

国内视频网站的反思

视频网站的盈利

视频网站的最新发展 直播频道,挑战电视行业

视频分享网站的传播

(一)病毒营销 比喻营销内容的渗透力大

成功推广的秘密 相近视频链接

(二)六度分隔理论 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 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小世界”现象 广泛应用

互联网与“六度分隔”理论

11月29日

第五讲 播客

作业:小组作业

播客的定义 发展历程 类型 案例分析 传播学解读 监管

(一)定义

2004年英国卫报的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podcasting 即播客的概念

维基百科定义 这个词源于ipod与broadcasting的合成词,之一种利用互联网发布音频和视频文件,允许用户自主订阅,自动下载,同步播放的技术,也是web2.0体系中的典型传媒形态。

2004年 播客倡导者dave shusher 提出三要素

一必须是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 二发布格式是rss2.0 三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王威认为mp3不是播客,能下载固然不错,但能自动出现供你播放而无需你关照才是关键。

(二)播客的外延

指那些实用rss格式的网络音频文件

播客是一种新型的、以传播音频视频文件为主的传播方式 基于网络传播并使用rss 不同于传统的广播和网络上其他的音频视频文件传输

2也指制作好的音频视频文件

播客代表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一类人

播客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他代表的是内容可定制,可点播。可携带的趋势(布隆伯格)

使用发布的简单流程

将节目录制成音频视频 传到网络

二 播客的发展历程

(一)简史

19997 dave winner 发明rss 2000年亚当库力提出将音频文件附在rss上传递 2003 2004年戴维帮助美国波士顿公共电台立顿只做了关于2004年美国大选的专访,并获得灵感

2004 听觉革命

2004 8 13 世界上第一播客网站 每日源代码 被认为是播客正式形成的标志

2004 9 波士顿广播电台

2005 6 itunes4.9 2004nian 10 井喷式发展

2005 10 雅虎 正式进军播客业

2005年 成为网络世界的新潮流

2004年底至2005年传入中国

2005年 土豆网诞生

二 网上存在形态

综合性门户网站播客频道

播客服务提供商 如派派网 爱播吧

独立播客 整个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播客 对制作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反波 播客胖大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

播客搜索目录网站

播客研究网站

三 播客的类型

(一)中西播客类型比较

digitalpodcast podcast alley 播客天下

西方播客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内是个人化的表达和娱乐消遣的工具

国外侧重于谈话 日常化 国内是一般人的倾诉,偏日常化 国内加了视频内容

(三)西方主要播客节目分析

2005 美国《商业周刊》评出播客前五

it conversations 科技类型的播客 专业权威 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

daily source code 每日源代码 世界上第一个播客 没有广告

存在原因 节目内容丰富 拓展眼界

节目制作方式 优秀的播客不会用呆板的方式

雄厚的创造力量

四 播客案例

代表人物 1 有一说二(胖大海)最敏感的话题 最辛辣的评论 最鲜明的风格 最独特的视角 最真实的声音 请不要选择沉默,请跟我一起有一说二

反波(平客 飞猪)我们吐沫横飞说音乐 心领神会说传媒 百无禁忌说段子 我们只说彼此听得懂的真心话

(三)主流媒体播客

(四)我国播客发展的瓶颈

标准化播客网站具备特征

用户自主注册个人频道 上传播客节目

2为每一位播客的个人频道生成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识别标准rss订阅地址

3节目源文件采用rss2 标准格式进行封装 不加密

4节目可以在线欣赏 也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订阅 自动下载

声音传播 媒体格局 市场格局 用户习惯

没有订阅的习惯 主要原因 播客功能了解不够透彻

播客的移动接收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

播客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的注入,但过度商业化,可能改变播客的本质

全民参与性是建立在零技术门槛的基础之上的,但同时播客又并不排斥精通剪

五 播客的传播学解读

播客与传统媒体的范式比较

(一)传播主体 1 解构传统传者 2 个人传播的建立 3 理想的传者非中心化

(二)传播流程 1 打破传统大众媒介的时间和空间的线性结构限制---定制信息

在播客的传播中传播和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 传受实现瞬间角

色转换

把关人理论重新阐释

(三)传播内容多样化 非主流化

播客内容形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收听或收看没有避讳和封杀的内容的需要 这些言论大多是不会出现在传统广播上,包括了许多来自社会最底层最草根的声音

(四)传播形式的变革 1 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2传播形式多点对多点 双向互动 3 播客传播人群的全球化趋势

(五)媒介的汇流

传统广播节目成为网络播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播客不仅仅是单纯的关于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集合,播客对于主流媒体内容的延伸体现在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取值于主流媒体的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自己的视角为受众提供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传统广播频率增加“播客”节目

(1)播客使对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补充

(2)播客在报道角度上是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延伸

(六)播客的影响

年轻人与播客

播客的拯救效果

播客的弊病

六 播客监管

国家广电总局 在2001年颁布

七 播客的将来

播客的专业化 收费播客 播客的商业用途 播客与广播多媒体平台的应用

专题研究 英国广播多平台接收方式的最新现状

2012年12月6日

第六讲 社交网络

什么sns 发展简史

传播学解读

理论基础

商业价值

传统媒体

互联网经历了早期信息网络化

到网络资源个人化的发展之后,已经走上社会关系网络化道路

马克思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认知人在社会普遍联系结构中的位置,也就认识人的本质形态。

一 什么是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社交网络服务 他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web2.0之后

(二)分类

facebook 开心网人人网 纯sns平台

三 sns的本质

核心 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由现实社交到

虚拟社交

再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

sns时代

克莱舍基 未来社会是湿的 湿、基于社会化 互联网化的分享、对话、合作和行动。未来社会将突破干巴巴的社会关系,变成湿乎乎的人人时代,人与人要靠社会软件连接,人与人之间可以凭借一种微妙的关系。相互吸引,相互组合···

二 发展简史

早期概念化阶段 sixdegrees 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

结交陌生人阶段 friendster 帮你建立弱关系 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理论

娱乐化阶段 myspace 创造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理论

社交图阶段 facebook 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

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

(一)我国的应用

三大类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目前带动sns市场的主流力量

一是休闲娱乐为主的 开心 51 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 在服务模式 盈利模式 模式创新方面有突破

三是商务沟通交友 如联络家xing网

保洁和sns 天际网 国内最早介入社交网站的职业网站

(二)主要sns框架比较

facebook 真实姓名 头像+私密空间+公开空间+公开论坛+开放应用平台

twitter 姓名是否真实无限制+公开空间 +开放应用平台

腾讯空间 ·········+私密空间+有限自制应用

人人网 开心网 :和facebook基本类似 但人人网社区局限于同学关系,开心网的社区缺乏白领文化,逐渐没落

(三)利与弊

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

沉溺于大众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降低积极参与现实社会实践的热情

将注意力和兴趣“绑架”在同一个议题上,由此形成了“集体无个性”,丧失自我,视野变得狭窄。

三 sns的传播学解读

(一)以用户为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都是用户自己生产的,而诸多sns网站只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平台,他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具有社区性质。

(二)内容生产的同时形成人际网络

从结构上来说 是一种网状的结构,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编制自己的人际网络

对每一个成员来说 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扩展人际关系的可能。

第四篇:《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读书笔记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工作的实用教材。看完后,我深受启发。

毛泽东同志讲:共产党靠枪杆子和笔杆子打天下坐江山。

邓小平同志讲:舆论是社会稳定的思想中心。

江泽民同志讲:舆论驾驭得好是人民之福,不好是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讲: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共产党根本的原则。

习近平同志讲: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一、让政府的媒体形象亮起来

政府需要“形象”,需要“梳妆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的“梳妆台”,对政府形象具有重大影响。政府的媒体形象,主要涉及理念、行为和视觉等方面。在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方面,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和巩固政府形象,实现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科学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目标。

领导干部也要重视自己的媒体形象。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人格化。我们应该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之光,不只是外表,最为根本的,是来自于他们内在的人格之

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主要表现在穿着形象、职位形象、工作形象、会议形象、视察形象、言语形象和危机形象等。我认为,在这方面,领导干部要学习周恩来总理,从外貌、衣着、语言、行为等多个角度讲,他堪称“天生的外交家”。

二、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媒体工作的不断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想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遵从以下“黄金原则”:党管媒体原则,以民为本原则,敢于面对原则,以诚相待原则,注重礼仪原则,充分准备原则,主动引导原则,坚持学习原则,接受监督原则。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小到影响其本人的形象和影响力,大到影响其领导的地方的工作效能、经济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媒体,主动和记者“做朋友”,获取最大的舆论支持,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运用媒体做宣传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善于运用媒体造势,通过媒体实现“上情下达,民意反馈”,这是做好宣传的有效途径,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体现。做好宣传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较好的口才与演讲艺术、较强的媒体策划能力以及巧妙的接受采访的技巧等。通过学习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时期成功的外交家、演说家的演讲,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从容回答各种记者提问,写出妙笔生花的宣传稿,从而提升自身的领导魅力,引导媒

体做好宣传工作。

四、运用舆论,转危为机

突发事件对于一个组织和政府来说,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在突发事件潜在期,如果媒体能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存在的前兆,向政府传递潜在危机的信息,就可能防范突发事件的爆发。在突发事件突发期,如果运用媒体得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在激发公众情绪中,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在设臵舆论焦点中,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从而实现转危为机。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如果选择沉默或者封锁信息,就会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流言和谣言无限的传播空间。“非典”时期,面对“非典”的初起,媒介的表现居然是“失语”。直至流言飞布,人心波动,抢购潮涌起,媒体才开始正式介入并展开大面积报道。如果政府能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人们就没有想象空间,流言、谣言也没有传播空间。汶川地震中的媒体报道就非常客观、及时、生动。灾难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当中,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一致赞扬。

五、政府也要做“网民”

网络大潮,汹涌澎湃。政府要将令自己既喜又忧的网络引导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臵身其中,自己

也来做“网民”。2008年胡锦涛同志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成为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触网”,网友称胡锦涛为“中国第一号网民”。此后,温家宝总理也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实时交流,回答了网友的提出的各种问题。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体现了中央乐于听取民意,尊重民意,重视来自网络的声音,是亲民尊民的生动体现,更激发起民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同时,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加强“网络问政”和“问计于民”,把“网络问政”保护好、发挥好、引向深入,在涉及民生的诸多问题上能够大胆“问计于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相关水平和驾驭能力。

总之,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敢与、乐与、擅与媒体打交道,不仅反映的是坚定的党性,更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能力。只有敢与、乐与、擅与媒体打交道,学会在媒体监督中工作,给予媒体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使党和政府、媒体以及群众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宣传工作的公务员,我深感媒体策划是宣传工作的生命。在宣传工作中,只有运用媒体搞好策划,通过对媒体和信息资源的开发、解构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出炉的作品才会更真实、更优美、更深刻,因而也更可读、可信,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五篇:媒体技术得力助手

媒体技术得力助手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古浪县第四中学徐连山 朱雪琴

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导入新课、解疑示惑,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培养学生思维,分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作用不可忽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各个课室,多媒体系统集语音、图形、文字、数据、动画等为一体,与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脑并用做练习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同时启动、和谐运转,极具感染力。多媒体系统的交互作用,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特别是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1、媒体导入,课堂生辉。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景上,如果用平淡的“上节课我们讲了„„,今天我们要讲„„”这种老一套方式导入,很难引起学生对新授课的兴趣。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为了使学生对新课题发生兴趣,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声、色、画刺激学生各个感官,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引起极大兴趣和充分关注。如在讲初一《思想政治》“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大量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伤亡的真实画面,这些触目惊心血淋淋的事实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深厚兴趣。

2、解疑示惑,效果显著。

教学难点一般是指相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而言比较抽象、复杂且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发生错误的内容,它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障碍。教学难点不突破,便会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来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囿于理论的演绎,将会出现“教师头头是道,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学生就很难理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了一句空话.而利用多媒体处理信息方便快捷,教师精心选择好、设计好流程,合理解释和演示,通过其声、画、形把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同时就能牢牢掌握,在教学中也就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课中解放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初一《思想政治》下册“不良诱惑‘法论功’的本质和危害“内容时,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对“法论功”的所作所为很陌生,很难理解“法论功”的本质和危害,我就把从报纸、网上收集到的有关揭批“法论功”的图片、视频资料,经过剪辑加工整理,展示这些惨不忍睹的实例,“法论功”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本质昭然若揭,看清了“法论功”邪教组织秘密结社,暗中串联是与我国现行法律严重相违背的,看清了“法论功”的组织者歪理邪说,极力对他们的信徒进行教主崇拜灌输,其目的是为了动摇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实行精神控制的险恶用心,看清了李洪志妖言惑众,煽动不明真相的人到天安门闹事,把矛头直指党和国家的反动本质。运用多媒体课件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3、拓宽教材知识层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融知识性、理论性、实用性的综合学科,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息、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思想品德课缺乏平等气氛,窒息了课堂活力,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现在,多媒体自身的无穷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建立表象并引导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政治课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给政治课注入了活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结合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缴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极大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例如,在初三教学中讲“集体与个人关系”时,用动画形式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三个和尚的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传统思维模式,但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能否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三个和尚可以更便捷更多更好的喝水”的局面呢?这一发问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问题,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4、因材施教,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掌管”信息输出,就会出现教师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或者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又只能有所选择地进行讲解。政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了较完备的资源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若老师提供的资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资源链接或搜索网站进行更大区域的选择,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效解决常规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优生“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实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保护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种全新教育,它要求营造很好的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无反馈、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接受学习”模式。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按自己意愿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实现理想的师生互动。教师能根据学生当场学习情况,迅速做出反映,灵活控制视听信号的强度,呈现时间的长短,反复的次数,并可以调节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分开或同时传输,不断修改、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而学生也能直接参与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相互讨论,或直接演示,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师生对话、人机对话模式演变,使学生由传统、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总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过分迷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效果,而忽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透彻的剖析,以及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和启发。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因地制宜、讲求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注意质与量的问题和主体与主导的问题,才能把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应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为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服务。

下载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技术与媒体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球媒体:品牌、技术与知识经济

    环球媒体:品牌、技术与知识经济----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首席执行官马乔里· 斯卡迪诺(Marjorie Scardino)爵士北大演讲2004年9月1日下午,古典辉煌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

    读书笔记《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姓名:朱明薪 学号:10411037第12章 信息处理概述 12.1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12.1.1信息的概述: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1 2。信息是知识;......

    数字媒体技术教案

    数字媒体技术教案 授课人:计科系1102班马俊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数字媒体技术 二、教学内容分析 1、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数字媒体技术,并能加以应用。 三、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 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第三章、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数学系07级1班余晓国学号:20071021107 1、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级学习资源的含义是什么? 答:(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载体和......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精选五篇)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代码::::590222(湘)) 一、【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读书笔记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读书笔记 华南农业大学 车辆工程2 陈树郁 201131150501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阐述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概念,介绍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

    密码学技术读书笔记

    关于密码学技术读书笔记 一.密码学的介绍 密码学(在西欧语文中,源于希腊语kryptós“隐藏的”,和gráphein“书写”)是研究如何隐密地传递信息的学科。在现代特别指对信息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