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后进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
如何让后进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
拿破仑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做事情如此,学习也是如此。
调查发现:现今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有一少部分厌学了。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思考、不发言,课下不完成作业,为此老师只好专门盯着写作业,即使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无奈他自己不主动学习,到头来还是什么也教不会。
观察发现,这些孩子无论在语言表达、动作行为、思维水平等方面都和别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课下玩得生龙活虎,但一上课,一谈学习就蔫头耷脑了。家长失望:看来我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老师失望:只好学多少算多少吧。最后还真的沦为了“差生”。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哪?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扭转这种局面的出路何在?下面就孩子是否能够学会,他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如何以评价促发展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孩子是否可以学会。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当然这个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就带着的为生存所必需的学习的遗传基因。我们看到:孩子生下来就会吸吮,三个月学会了翻身,六个月学会了坐着,七八个月学会了爬行,一周左右学会了走路。两三岁学会了复杂的语言。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感兴趣,总是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没完没了。手中的玩具总
想拆开看里面是怎么回事„„。没有人为他们设定指标,没有人刻意去有计划的教他们,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中习得的。这些例子说明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应了孩子的学习天性,而不是拔苗助长,孩子是一定可以学会,而且是一定可以学好的。
二、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孩子好奇、好胜、好表现自己,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就要顺应他们的这一特点,创造机会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这些还是孩子外在的、表象的动力。孩子学习真正的原动力是对不懂的知识真正自己学会了而产生的成就感。越是最难的问题自己学会了,成就感越大。进而激励自己向更大的难题挑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苦为乐。如此循环,孩子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深深的爱的情感,会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
三、如何以评价促发展
既然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动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差生?我想原因出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上。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虽然老师的态度是和蔼的、亲切的,但如果你没完成老师的作业、课堂上没回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次、两次、三次„„再加上两三次单元检测成绩不好,老师脸上的笑容就荡然无存了,如此反复的强化,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差生从此就诞生了。
所有孩子一入学就接受频繁的考试评价,家长老师给了一个100分的标准。对这个高标准大多数学生渴望而不可及,使他们产生了自
卑心理,加上同学、老师、家长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刺激强化,使学生彻底失去了自信,厌烦了学习。
那么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呢?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在这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常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是第一要务。
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我的想法是淡化分数评价,强化过程评价。
在以往的课堂中,老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是提问。激励机制就是谁说的好得到口头表扬或奖励一朵小红花。在这个过程中,优生体验到了成功,后进生更多的体验到了失败。老师、学生、家长更看重的是阶段性的终结性的考试分数评价。而这种评价只起到了区分甄别的意义。也就是说,传统的过程评价和终结性分数评价,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入手。
我觉得按照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条可行之路。他的常规教学组织形式是让学生先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把要学的新知设计成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学情况进行讨论交流,再以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展示,学生互动生成新知。这样凡是学生能学会的教师就不必讲了,教师的作
用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改革评价方式要从强化学习小组的作用抓起。
(一)、在组的划分上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一方面便于组内以优扶差,另一方面便于组间形成竞争机制。
(二)、多以组为单位评价,少个体评价。在组内交流和班里展示过程中,要以组为单位对组内成员进行“捆绑式”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评奖的依据。让后进生知道自己的学习关乎着本组的荣辱,不学不行。让优生知道不教会本组的后进生,自己学习再好也得不到好的评价成绩。
(三)、一定要形成竞争机制。
在组内,要想让优生主动帮扶后进生,教师就要多给后进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让全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优生明白教会组内成员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是分内的事。当然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是双赢的策略。在组间,要想形成竞争的局面,教师就要有意识让组与组的成绩接近,让后进组感觉到一努力就能赶上先进组。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对组于组的成绩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落实奖励。以保证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热情。
我们说承认差别,就是允许学生在学习上有差异。虽然教学目标一样,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缩小差异,而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快乐的去学习。通过施教,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下
要保底,上不封顶。做到了这些,我们说差异越大越好。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使后进生也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积极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老师逼着学的效果。他们建立起来了自信,有了自尊,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了团结互助的幸福,体验到了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善。这些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健全的人格。正如郭思乐所说“教育不是控制生命,是为了激扬生命”。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学生人人可以创新”,“没有差生,只有慢生”。这些生本教育思想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关爱着生命的成长。我们教师要遵从人的自然意志,给学生一片沃土、一片温暖的阳光,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生长规律自然生长。我们所做的只是为其成长提共必要的营养,静待花开。这样,成长者是快乐的,耕耘者也是快乐的。
第二篇: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
勤奋工作!明天更好
我们身为自然人,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我们更是社会人,在社会中我们有各种物质和精神追求。何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与欲望,唯有参与从事工作的过程,从工作中获取我们所需。也唯有工作才能不断的改造和建设这个世界,使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
可当我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又要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呢?这个问题所有从事工作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考虑!我认为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要对工作要求和职场环境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认真思考和研究。首先在工作中心态决定一切,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硬要把如何对待工作写下来,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勤奋!工作勤奋!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为谁工作?我为什么而工作? 我为谁工作!。想必大家都看过同名的一本书。书中写道“有着宗教色彩的西方国家把工作定义是上帝的安排,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可见工作给人带来的不是俗庸,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享受。没有了工作,生活的领地杂草丛生,蔚蓝的天空变的灰朦。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是志向的展示,是理想的所在。事无大小,人有各异,来自于自然的特点,来自抽象的思维,但是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为自己而工作:现在社会的竞争极其激烈!如果在社会上立足,担起照顾父母,建立家庭,养育儿女的责任就必须得工作。工作是你让自己、家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要做到的就是有一个向上的心态。让自己永远乐观积极的面对工作.做任何事不要考虑自己会得到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给单位什么.这样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得到的更多。不必要去计较一些小的得失。其次,就是敬业。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要做好敬业就要先做好吃苦。在工作中不要怕吃苦,要知道先苦后甜。为了自己更好地成长,把在工作中的”苦”当成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再次,就是创新。如果万事都是听话行事,最终结果是工作把你淘汰了。所以,为了自己,必须不断学习,开发思维,创新地工作,只有让自己成为学校的财富,才能在学校面前更好的展示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工作不仅是挣钱的工具。要把工作看成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去重视它,珍惜它。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对现有的工作,我们要拿出高度的热情和忠诚去完成。对我们的同事,要把他当成朋友,不能因为一点不快失去一个朋友,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我为什么工作!无论我们的工作是职业还是事业,其实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薪水,更为了我们自己的追求。有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下:“一个小区院子里有一辆破车,下午一群小孩来到这玩,在车上蹦蹦跳跳吵得小区里的人休息不好。大人们说了很多遍也没用~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来到小孩边上说:‘你们蹦完我给你们每人5颗糖’,这天小孩玩的更起劲了。老大爷给了他们每人5颗糖。第二天老人每人只给4颗糖。第三天是2颗糖….5天后老人不给小孩糖了。小孩也不再来玩了,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为什么孩子们会不去玩了呢?一开始也没有糖啊!因为开始孩子们是为了玩儿玩,他们只考虑自己想不想玩。后来由于老大爷的介入这场游戏变成了工作,因为孩子们希望能从老大爷那得到糖,由于糖的数量减少直至没有相当于报酬没有了!孩子们的心理经过这一过程变化后认为自己的劳动不被认可,自然也就不去从事之前的游戏。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与工作很相似。薪酬的多少是单位对我们的认知。但反过来这个命题可以这样说明:当我们能力强的时候单位一定会更认可我们。就像果树一样,如果我们是一颗小树只能结出位数不多的果实。这时有些人会很在意这些果实,生怕别人拿去。当我们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结出的果实会让我们不可胜数。其实工作也一样,不要太在意果实,关键是成长。当我们在逐步成长的时候,我们获得的果实也会随之增加。为了自己的成长而不为薪酬工作!
工作是我们人生过程中展现自我的平台,他可以让你的过程万分精彩,也可以让你的过程极度平淡。所以勤奋的工作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勤奋的工作也是为了学校,因为学校因你而壮大是你价值的最高体现;勤奋的工作同时是为了社会,社会因你的存在而绚烂。
第三篇: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后进生
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后进生
对于班主任来说, 最头痛的就是班上的后进生.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因而,我们班主任理应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纵观被视为“差生”的学生,他们常常受到抱怨、指责、贬低, 长期在“ 我不行” “ 我是坏孩子” “ 我还没长大”的心态中成长.于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黯淡无光了,原有的志气一天天消沉下去, 丧失了自尊和自信,言行举止也就随之“笨”起来了.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在我所任过的班级,学生都知道没有优生差生之分.因为第一堂课我就告诉他们, 大家是平等的, 只要你认真努力就是好学生,知错就改更是好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轻易地采取惩罚的手段, 往往不会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你没有给他希望.我的做法是宽容,把批评变为启智开塞的钥匙.我认为,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的良机.既然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教育, 自然就应选择最佳手段, 争取最佳效果.在处理学生错误时,我首先给他们以申诉权,让他从容地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 其次, 帮助他认清错误的性质及危害.在这样的前提下, 再采取适当的惩罚手段, 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我从不让他们当着全班认错, 罚其当众表演节目出出“丑”等.必要的时候,我甚至为他们的错误保守秘密,以免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一次,一个平日表现较好的男生上网吧逃学三天,家长竟为他写了请假条,遮掩其逃学内幕.我知情后,亲自到其家中摸清底细并和家长联手批评教育,指出青少年迷恋上网的危害性, 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答应为他保密, 妥善处理了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犯错误的孩子会像枯萎的小苗儿复苏过来,他们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因此可以说,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其实,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教师时时都要在心灵深处信任孩子, 宽容地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让这些” 后进生” 得到爱的滋润, 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 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第四篇: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党校学习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党校学习
全市年轻干部培训期间,市委组织部领导高度重视,并强调年轻干部在培训期间做到“三看”即看学习期间的表现、看大家认可度、看对班级态度;“五不看”即: 不看学历、不看资历、不看身份、不看光环、不看年龄。其实质就是年轻干部的心态问题。
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祖国建设、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强,则国强,因此,年轻干部承担着重任,尤其,我市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弯道超越期,我们年轻干部大有可为,也更应以本次全市年轻干部培训为契机,摆正心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本次培训。将本次年轻干部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重新审视自己,抛弃学历、身份和光环,在这里,人人都只是学员。因此,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抢抓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我。
二是以谦虚的心态去学习。始终牢记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成就未来,要有知识上的饥渴感,能力上的危机感,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三是以虔诚的心态去完善自己。人无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培训期间,要以身边的每个同学为镜子,来反射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和修为。
四是以敬畏的心态热爱集体。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入集体才无穷尽,年轻干部在学习期间,应主动融入集体,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增强团队意识,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第五篇:如何对待后进生
如何对待后进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书中提到: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恐怕没有一位老师是不肯赞同的。之前我做过一份家教,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那个孩子就应该属于后进生的代表了,他无法专心的去做完一道题,读完一篇文章,他会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去走神,当时我感觉非常的无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后,很受启发。
作者列举自己成功教育学困生费佳的事例,让我们明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读了苏老的第六条建议,我明白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对待“后进生”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爱心。转化一名“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我们最容易感到有成就感的。有人说:后进生是水,优生是鱼,鱼儿离不开水。也有人说:后进生是我们的依靠,优生是我们的骄傲。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既合理”。关键是我们用一颗什么样心、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改变一个差生,使学生取得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错误行为也会出现反复现象,作为教师必须有一颗耐心,多份宽容,良好的心境对于学生和自己都是有好处的,一位温文可人的老师肯定比一位气急败坏的老师要受欢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