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时间:2019-05-13 17: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第一篇: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首次拿到此书,看到的是作者,日本人佐藤学,肯定有的老师觉得日本人的东西学着心里不舒服,有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可以研究和学习,为什么非要去学日本人的呢?!但实际上,好东西都是值得被吸收和借鉴的,不分国籍。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本书入选“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top10。看到书名,引发思考:这是在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更有利的问题,是在尝试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问题,为什么取名字——教师的挑战,我的观点: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过程中,最难完成的可能就是教师思想的转变,因为老师们已经习惯了安静、有序的被动式课堂,打破宁静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对教师来说却是巨大的冲击。就像刚刚推行271课堂时一样。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怎样的学习才能得到较高的质量。而所谓的学习又是什么?“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和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和对话,同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学习是有三种对话实践构成的。它是作为一种“活动、合作、反思”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同教科书的相遇和对话——自主预习、自纠,框架构建等等;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和对话,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合作探究,我们的学习超市中的互相学习,同自己的对话自然让我想到学生的每日反思、满分答卷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基本符合这一挑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正在进行自我挑战。

书中的几个核心词,尊重、倾听等。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之外,要培育相互倾听关系别无他法。这让我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给小学教师读本,小豆豆,是个很特别的姑娘,在正规学校不被认可和接受,被迫转学去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呵护之下,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而小豆豆在转入巴学园的第一天,她见小林校长,校长问她有什么可说的,小豆豆就开始说,一直说,说完校长就问,还有别的吗?就没有其他可说的了吗?整个过程中没有打哈欠,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一直是向前谈着审题,专注地听着。她一连说了四个小时。校长是一个会倾听的老师,她也自此取得的小痘痘的信任,小豆豆觉得,有校长先生的地方就是安全的、温暖的,这种被倾听、被尊重、被满足的感觉,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被另眼相看。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确实缺乏了最基本的耐心,动不动先想到怎样用严格的措施去惩罚学生,而没有想到应该更多的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有些时候,孩子的言语背后都有原因,及时是在撒谎,也有在那里情境之下她想掩藏的东西,或许我们应该弄明白,但不一定要试图改变他们。不过当学生感觉被理解的时候,大家也亲密了一些。

感受,比较繁杂,凌乱无序。不过看完最大的思考还是在我们当前的学习超市上,我们的学习超市更是宁静课堂的革命,

第二篇: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3-04-08 访问次数:154 字号:[ 大中小 ]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王明珠

记得第一次听到佐藤学的名字,是在7年前听华师大李季湄教授的讲座时,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由她翻译的书《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正是佐藤学。同时,李教授也讲到了书中的许多观点。如: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要致力于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等等。在当时大家都在致力于课堂改革,探索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背景下,佐藤学教授带来的这些“课堂中静悄悄的革命”,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让人心潮澎湃。于是开始关注佐藤学,回来后,就上网搜索《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可惜没有买到,只能断断续续地通过网络、杂志上阅读、收集一些书中的段落,摘录一些主要观点。去年,拜读了教授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次寒假,又学习了他的另一部力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很钦佩佐藤学教授,在阅读中不断感受着这位来自日本名牌大学东京大学的教育学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作为一个研究者、教学实践者的为学本色。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佐藤学教授亲临几千所学校,踏进一万多间教室,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把自己融入校长、教师、学生中,融入到学校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使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有力的支撑”。

所以,看《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第一感觉就是清新、鲜活的实践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真实、生动的“课堂革命”的案例让你感觉身临其境,看得欲罢不能。书中能引发共鸣的“经典语录”随处可见,不时引起我写下来、记下来的冲动。我一直认为,读书的乐趣有很多,比如:你平时想说又说不出来的东西,被作者说出来了;你心中一团乱麻的东西,作者帮你梳理清楚了;你原来的思想、观点,被作者打破了,引发了你重新思考的兴趣。读这本书,我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下面,结合书中一些我认为值得咀嚼回味的话语,谈谈自己的感想。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activity)、“合作”(collaboration)、“反思”(reflection)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P4)

感想:“学习”的定义有很多,用“相遇”、“对话”来描述什么是学习是非常直观和确切的。学习本质上是经验的自我建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点,任何学习只有靠个人自己来达成。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与物、与人“相遇”与“对话”的条件,引发、促进、达成学生的学习。正因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所以它要通过“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来实现。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如下三个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发言是文中的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教师一旦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P5)

感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如何“倾听”,如何通过“倾听”辨别、发现儿童发言中的真实意图和意义,从中找到合适的应对(回应)策略,为“串连”提供依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课堂上“倾听”儿童,但只是表面上的“听”而已,“听”过也就算了,没有更深的思考,导致没有回应,或者回应很不恰当,“倾听”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对教师来说,“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解读儿童的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P6)

感想:在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里,“倾听”、“串联”、“反刍”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三个关键词。实际上这三个词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要从倾听开始,倾听要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倾听意味着我们对儿童的尊重,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并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反应;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会倾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反刍”,即要求教师停下脚步,耐心等一等,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把新经验纳入个人原有的经验系统,这样还可以照顾到班级中那些“走”得慢的孩子,最大限度保障班级全员的学习。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景。这是在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P7)

感想:正如书中所说,“学习共同体”是彰显“21世纪型学校”愿景的概念。这个学习共同体应该包括: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P26)

感想: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或者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照顾到这些学生,以这些“边缘化儿童”为中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这些儿童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书中介绍了小林老师执教的一节题目为“比例”的六年级算术课。当一个叫绫子的学生能解出答案但解释不了时,小林老师说“可以稍微等一等”,绫子在小林老师的鼓励下终于解释清楚了;面对健治的“我完全不懂”,小林老师采取的策略是同伴帮助同伴,“谁能代替绫子给健治同学解释一下”引发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虽然该环节准备花3分钟时间,最后却花了20分钟,但这个时间的“拖延”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看到了课堂中充满生命力的合作学习,看见了学生思维的轨迹和学习的过程。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回味。

●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过是占了三成而已,剩下的七成就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感情;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引发每一个儿童潜在的可能性。(P34)

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真正尊重、信任儿童,真心地接纳每一个孩子,不论这个孩子能力强弱、智商高低;不能认识到每个儿童的潜能和成长的可能性,那么,他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再丰富,创造教学也是一句空话。

●如果不以“任何儿童的发言都很精彩”为前提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生成。„„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P38)课堂上没有“好意见”和“坏意见”的区别,而是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很棒的。尊重所有学生的思考是老师教学的基础。(P72)

感想:很多时候,教师会以自个人的、或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的发言扣合教师的“思路”时,会被教师认为是精彩的发言;而当学生的发言“偏离标准”或不着边际时,教师就会感到沮丧。这是缺乏“倾听”意识的体现。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必然会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儿童的发言不应该区分“好”和“坏”,所以,教师对任何儿童的发言都要重视和认真对待。

●黑板上“巨型教科书”海报纸已经填得密密麻麻、一片漆黑,„„课堂中的每一个儿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满满当当地填入“巨型教科书”的海报纸,这本身就是他们已获得阅读快乐的证明。„„把儿童的发言和别人的思考“串连”起来。(P38)一进入教室就看见海报纸。„„尚未理解的儿童可以自由地走到黑板前面仔细研读海报纸上归纳的发言要点,从而鼓励儿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P49)

感想:书中很多案例都提到了“巨型教科书”海报纸的运用。“倾听”是教师活动的核心,而海报纸则给教师的倾听、课题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学生的想法和问题、阅读心得、发言要点、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场景等都可以写入海报纸,海报纸清晰地记录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一次次学习,通过一张张的海报纸呈现出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倾听”、“串连”、“反刍”的机会。

●菅野老师的教学是以每个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合作学习为核心而展开的。一般教师会将儿童学习的成功看作自己指导的结果,而将儿童的失败看作儿童的性格、态度和家庭环境的结果。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儿童的学习除了受到教师指导的影响外,还受到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的强烈影响。(P57)

感想:菅野老师上五年级的“水的膨胀”这节理科课,学生观察到了水的膨胀现象(开水沸腾会溢出),但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并非易事,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气泡把水挤出来了。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菅野老师不急不躁,安排学生4人一组,两两合作做实验。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交流、讨论、思考的机会,这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虽然实验中学生还是没有放弃“水泡使水位升高”的说法,最后还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冷却试管”实验建立了新的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自然展开。

●我们常常是为了“儿童的将来”来规定学习,或者说“为了儿童的发展”来规定学习。但是如果不能实现当下的学习、不能感受当下生活的快乐,那么将来的学习也不会幸福。(P65)

感想:教育要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幸福的。就像书中所举的案例中,原田老师用200块拼布做成10块地毯布置教室,把原来杂乱的教室变成了一间像研究所一样的一尘不染的“润泽而安定”的场所,孩子们安定下来了,环境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幸福。原田老师还接纳孩子们的建议,孩子们自主种菜、买菜,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开放性学习不仅培养的孩子的责任感和合作交往能力,而且他们逐步养成了对现象细致观察力和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其发现与思考的表达力。

●只有那些在儿童们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提出的问题才能成为这节课的核心。(P67)

感想:教师要把教学问题“变成”孩子最感兴趣的、最想探索的问题。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所以,创造性的教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P74)

●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是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够进行学习的选择,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中困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学习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是我们发现和给予每一位儿童的尊严和信任的过程。(P85)

●生活、音乐、绘画、家庭、体育等科目都采用“文章记录”的方式来评价。„„这一改革的旨趣在于以“理解”为目的的语文、社会、算数、理科不同,生活、音乐、绘画、家庭、体育等科目应以“喜欢”为最优先考虑的原则。(p90)

感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滨之乡小学的“通知书”(学生评价书,类似于我们的汇报单)改革,这里特别提到了上述生活、音乐等科目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取消了分数的评价。没有了分数的约束,没有了不一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的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了发挥的空间,作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也更喜欢这些科目的学习了。所以说,分数评价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非要评判出优劣的。

●“学校最重要的是倾听儿童的心声”(p103)(美狄波拉.玛雅)“教的活动在于倾听,学的活动在于言说。”(p104)

感想:这是美国波斯顿一所小学校长狄波拉.玛雅在著作中说的一句话,它道出了在学校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学生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

●在安静与平稳中产生了教室中交流的柔性与密度,这与对教室环境的周到考虑密不可分。学校教室的桌椅腿都是用就网球像袜子一样套上。„„虽然只是吃零食时间,但是这里学到的却是社交礼仪。(p111)为了使所有的儿童专注和挑战学习,学校就必须是舒适的。(p113)

感想: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环境中的细节时时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小心思能带来大成效。

●学习是与物相遇、与他者相遇、与自己相遇的经验,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展开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学习者重新建立了与对象世界、与他者与自己的关系,并重新建构了各自的意义。这种意义与关系的重构就是学习。„„儿童们一各自的意义来重构文章内容的方式令人叫绝。学习的展开首先将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形成意象,每个人的意象互相影响从而形成概括性意义的过程。„„通过“粘虫”、“抓抓将”、“苍耳”这三个名字,这种果实的称呼和意象更加多样而丰富,与儿童之间产生了全新关系的过程才应该成为学习。(p123)„„一般上课,特别是语文课,常常限定于教材文章和语言的认识,很少将实物带到教室中来。„„但这节课上,通过把牛漆草和苍耳种子拿到教室里,儿童通过与真实种子的相遇与对话真切感受到了“种子的不可思议”,实现了真正的学习,这正是生活语言的学习。(p124)

感想: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语文课中,教师一方面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苍耳的俗称),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苍耳,于是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们欢呼雀跃——“好像亿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刺是弯的”、“宇宙的魔屋”,这样的学习经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而且这样的课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受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生命存在的美丽状态。所以,多给学生一些真实的事物吧,让他们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体验学习的旅程。

●学习中发挥作用的是语言的对话性格。(p124)尽管对学校来说“对话”是无比重要的,但学校里却到处充斥着教师的独白。不把这种独白式转换成对话式,就不能实现对话性沟通,就不能把学校重建为共同体。(p146)

●教育不是“服务”,而是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须借助对儿童的教育责任的关系确立起来。(p144)

●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是校长责任的核心。(p124)„„教师的工作是以高深教养为基础的知性工作,是需要高度专业知识与实践智慧的复杂工作。在“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中,不能认为借助教师的教学技术的改进就能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冲刺与挑战性的学习”。(p147)

第三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对于教师来说,在经历一个学期的辛苦教学工作后,暑假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让人轻松一下的假期。每年暑假我都会到全国各地走走,或是在网上挑几本书看看,沉浸其中,作一番身体和心灵的旅行。今年暑假我选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是佐腾学教授写的。我在之前曾经看过他的《学校的挑战》后,很有感觉,于是常留意他的其它的著作,看到这本书就决定买下了。这本书还入选“中国教育报2012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第10名。

佐腾学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他写了很多书,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的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教育改革的设计》,《变革课堂,学校改变:从综合学习到学校课程的创造》,《教师的挑战》等;中译本有《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静悄悄的革命》等等。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学专家。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编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之外,要培育相互倾听关系别无他法。佐藤学先生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教师的课堂行动。在这些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师在“倾听”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倾听”着同伴们,如此和谐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让每一位老师和孩子都感到无比快乐。在课堂里构筑相互倾听关系,其出发点在于教师自身甘愿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书中,胜沼老师每走进一个儿童的身边,弯着腰,以同等高度的视线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对于不同的学生,比如需要帮助的儿童,他就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那些已经习惯发言的儿童则会稍微拉开一点距离,胜沼老师的倾听总是和孩子们一样看着教室的中心,站在发言儿童的斜侧面,老师始终是作为儿童的代表来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的。最令人感动的是,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发言,胜沼老师都没有区分好与坏,他认为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无比的精彩,用这样的态度,像采撷珠宝那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正是这样,让往日不太愿在人前表达自己思考和情感的治夫和爱子也加入进来。当然,倾听,不光是听到孩子们说出来的声音,对于那些缄默不语的孩子,我们怎么才能了解他的想法和声音呢?在书中,我读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令人难以忘怀。佐藤学先生观察到的志村老师对俊树的“倾听”,俊树就是个缄默不语的孩子,他“多少年来,他在学校里一直都未曾开口说过话”,但是志村老师为了给他一个发言机会,用按照学号点名回答的方式来上课,但这样并未达到让俊树开口的目的,只是让别的同学代替俊树念出了他写下的答案,但这样已经能让俊树“连连点头,大声‘嗯’了一声”;最精彩也是让我最感动的是在最后,志村老师关注的不仅是俊树的发言与否,更重要的是他关注的是俊树的内心,在教学环节中,他借用了一首诗,与全班的孩子们一起探讨,目的在于“在黑暗时代的内心郁闷的高见顺先生诗歌的境界与常年缄默不语、饱受煎熬的俊树的内心世界之间看不见的联系,相信这首诗可以引发俊树的内心深处发生强烈的共鸣”,整个课堂看似悄然无痕,可是当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俊树“目光炯炯的点头微笑”,我想这时候,志村老师应该也是满心欢喜吧,因为他真正找到了倾听俊树声音的方法,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这种倾听却直达学生的心底,此时倾听的力量如此强大,让学生从心底里与老师相遇,也与他们自己相遇。

我们的课堂上,也经常能看到那些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孩子,但我们真的愿意弯下腰来,耐心而又仔细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吗?对我们来说,这也许也是个挑战,因为我们面对的全班大多数孩子,多年来一直“缄默不语”的孩子可能只是极少数,但“倾听”面对的不是大多数,而应该是百分之百,一个也不能少。

走到孩子身边,孩子才能将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我们每一个老师一起行动吧。只有我们老师首先学会倾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同样学会倾听,才能在宁静的课堂上,彼此的思考与情感的微小变化被他人敏锐地感知,才能越学越谦卑,越学越深沉,越学越知性,越学越安宁。

第四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后感

我阅读了日本著名教授佐藤学的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一、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

作者作为知名教授,他是付诸于行动的研究者,亲临一万多间教室,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的“小事”,以现场素描的方式记录了老师的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多彩的生活。如:“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了”。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教师,身边有如此丰富的资源,案例,可很少去观察、思考研究过这些小事,每天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心情最好时是班上学生作业都清了,如此而已。我被佐藤学治学精神感动,也被他文笔中鲜活细腻教学案例感动。

二、这是一本对我具有启迪价值的书

先看一下我的真实课堂素描。上课预备铃声响了,走进教室,依然没有看到安安静静的充满求知的眼神,有学生急急忙忙找书,还有人趴着看似准备好了,却无聊的手上摆弄这节课的玩具——橡皮、小尺、计算器,还有个别学生忙着处理课间活动留下的“人际纠纷”。这样的情景我已经习以为常了,通常这时我会明知故问“刚才是什么铃声?你准备好上课了?”总要需要一句话压一压他们。

数学课堂上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先尝试解答,但是总有1-2人会耐心的等待一直到黑板上有了正确答案才会动笔。我也常会让学生交流讨论,当然一般只是同桌,可是我发现多数学生只是表达,缺少思考和辩论。回答问题时,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人,不点名了就不发言或者不作为。一节课,很多同学只当了听众,还是不走心的听众。这样的情形似乎如影随行了,老师学生都在煎熬,一种焦躁、郁闷的情绪藏在心灵的深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时我习惯上会把问题全部归责与学生:为什么不写作业?怎么不动脑筋?举手发言有那么难吗?讲了多少遍还不会?

我知道现状需要改变,但很无力觉得无处着手,直到看到这本书,让我有了点方向。

书中讲到了令几乎所有老师着迷的课堂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每一个人互倾听彼此的心声,每个人的细腻思考得到细致的交流教学。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绝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文化革命。

改变从哪出发?具体怎么做?走向哪里?

1、改变观念。

现在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在没有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之前这只是空谈。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过占了3层成而已,剩下的7成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和感情,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潜在可能性。所以,老师要对所有儿童有成功的期待,摘下“能” 和“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的学习情景,才能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

2、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

先看看“佐藤学”对倾听的解读

“倾听”一词的本意是接收他人语言的过程,是一种被动的动作,但这种被动性恰恰形成了特别的主动性。首先倾听是对别人的关注,让发言者产生信赖感,拉近两人的关系。其次无论意见多么活跃,没有倾听,就不可能从别人角度思考,进行深入学习。

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非常不容易,起点是老师要作一个出色的倾听者。回顾自己平时教学,时常打断学生的发言,只在意“好的”发言,对错误的回答只会“不对,再想想”,很少细微观察,像这样自己都没好好倾听,更别说带给学生一个润泽、安全的言说环境,所以出现一开始的情形。当然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远不止这些。

3、真正的合作学习

现在的课堂希望学生不吝惜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积极接受他人的观点追求合作学习。因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讲,他们的学习与交流比教案更重要。合作学习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在课堂上,我也会有所谓的合作学习,多数只是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组。可是我没注意到,同层次学生的交流看上去活跃,实际上是相同意见的重复,而不是学习。而差异过大可能交流都无法形成,只由一人支配,所以合作的效率很低。合作学习是个大课题,我没做研究,但相信那是高质量课堂需要探寻和实践的方向。只有思考远远不够,行动才能说明一切,愿意去努力!

第五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期待已久的国庆七天假如约而至,同行的还有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最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宁静的课堂革命”这几个字,我的内心便不由得充满了疑惑——既然是革命,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吗?在我的理解中,“宁静”和“革命”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直到我认真读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革命,原来也可以静悄悄!

从这本书中,我首先认识的是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先生,他走访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密切合作,看课、听课、评课、磨课到最后的参与其中,他时而为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着急流汗,时而为八木老师的教学抱怨而感到遗憾,但更多的是为很多老师的进步而高兴!虽然我没能身临其境,但我已然感受到佐藤学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工作的细致入微!就像我们中国的陶行知先生,就像我们身边的何炳章先生,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再实践,周而复始中,静悄悄的推动着教育的改革!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三个词汇:信任、合作和倾听。

信任可以体现为书中的“坦诚相见 ”、“直言不懂的课堂”、“与家长共同创造教学”和“信任的共同体”四节内容中。简言之,就是要不折不扣的接纳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不管他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孩子,老师都应该摘掉有色眼睛,像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相同的权利,给

予他们平等的机会,给予他们公平的对待!信任,在老师的工作中不仅仅体现为信任孩子,信任家长也是一门必修课。是啊,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及时交流、沟通,互通有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合作是新课程标准一直都在倡导的目标,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前后位讨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合作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那样极力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书中第57到59页是这样阐述的:儿童的学习除了受到老师指导的影响外,还受到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的强烈影响!的确,就像我们常言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就一定会摩擦出绚丽的火花!

那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呢?倾听!“倾听”这一行为最初虽然是被动的活动,但是对于创造性的教师来说,却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为最为能动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一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课堂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教学的行为是借助与交流进行的。学会倾听是教学有的放矢、有意调节、有效互动的前提。作为教师,学习一些倾听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是必要的。教师如果要求学生会听,自己首先要会倾听;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演讲者,更要做一名倾听者。认真、耐心地倾听将是教师的一种素养。教师不仅要自己会听,哥哥要指导孩子学习倾听,互相倾听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相互倾听是合作的基础,是信任的表现,是这场宁静的革命的源泉!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静悄悄的革命更有力量,更有韧性,更有生命力!

屯小本部丁云云2013年10月8日凌晨完

下载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模版)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带着挑战的心理,在这个十一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虽然没有特别仔细的阅读,但是也算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读完......

    蒋涛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最近读了日本教育学教授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受教颇深。所谓“宁静的革命”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学习方式上的......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读后感《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由佐藤学编著,书中“从相互倾听的关系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让我有感而发,我觉得,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至关重......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共5篇)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是佐藤学教授《学校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姊妹篇。《学校的挑战》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

    宁静的课堂

    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

    课堂的革命

    课堂的革命 ——我校开展“1+1”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回顾2008年山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校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基地校,这样的大教育改革背景及平台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和创......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解析中科院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新科技革命先兆显现 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交响的课堂

    交响的课堂——读《教师的挑战》有感陈雅伦有时候,人就是需要逼一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嘈杂的生活琐事之中,静下心来,好好沉淀。阅读,便是最合时宜的事。读之、思之、记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