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高校岗前培训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指个体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从而获得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以发展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即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功能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互相交织;自我调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控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强烈;业化 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1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3.大学生自我教育措施:自我认识:通过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他人对自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习效果的好坏。同时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学习动机。这样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相互促进,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则
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积极
意识:是指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的知识,即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体运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科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校这一特定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信息加工的过程,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监控能力: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学习就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
认知—结构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或认知——结构理论。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与学习材料有关的引导性材料。
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讲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
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形成恶性循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
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转化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发生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评价与调节的策略,包括计划、调节、监途径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24.态度和品德的区别和联系 控策略三种。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语言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加工的策略,是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等方法为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已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组织策略: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于学习和理解的一种策略。问题解决:是由一般情境引起的,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满足,间接转化途径考虑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1.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我们在总结归因时
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中西的想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他们的结构式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区别: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 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只有涉及社会道
尽可能要归因于不稳定、可控制的因素。德规范那部分稳定的内容才能称为品德;1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相似价值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成为个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策略;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的态度时,才能称为定势作用。品德联系: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13.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使习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也使习得的知识、技能和道
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他们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25.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价值观辨析论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关键,以及这些价值观念和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
定势: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4.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现实自我:个体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看法
投射自我: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我的看法 理想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的自我的希望。
2.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 学科特征:反映高等教育专业特色;为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所提供的; 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高等学校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3.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15.大学认知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认知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三个方面:感知发展的特点: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感知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敏锐性、系统性;深刻性和相对稳定性;记忆发展特点: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
高;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2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
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思维发展的特点:处特点:平等意识强、感情色彩浓、富于理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度阶想化、喜欢异性相交。段;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
原则: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主动共情、注重沟通
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5.影响知识记忆的因素:材料的性质和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量;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对材料意义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感觉分析器协同作用;觉醒状态;识记信心
17.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 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的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1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
有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4.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组织,狭义上讲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一般来说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知识领域内的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行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织。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工作的情绪。
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6.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
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习理论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第一、激励法。第二、从失分找原因
第三、从学生的主观态度分析第四、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目标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9.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
首先,稳定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
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教学监控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题解决的主要策略:111111
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
成就动机: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极其重要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问题解决的训练: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
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趋势和愿望。是在的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教学活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教授学生分析问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人得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动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制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评小.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宜而有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考虑影响解决问题功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效的教学方法。的因素;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予以反馈; 姿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
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该领域中典型问题
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
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解决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问题解决时
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训练这些策略时,教
.最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
基本需要有五种,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师应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当氛围,以利于问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占主要地位;题解决。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自我实现。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21.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效能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人们对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形式上: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形(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学习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认调控;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
义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
另一种学习或其他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理自我;自我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知识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第接受和理想自我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2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
第二篇:山西高校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
1.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意识:是指能被个体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2.心理学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的意识经验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不断流动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与构造主义不同的是,机能主义强调实用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若想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沿着自然科学的路线来构造自己,即考察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即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广义指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狭义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使用计算机模型、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 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人的认知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的方法来代替分析和实验法,他们采用“以人为本”的研究路线,运用“整体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主张改善环境以促进人性的充分发挥,以达到自我实现。
3.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化对其它变量的影响。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和书面调查(问卷)两种。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个被试者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 2.高等学校学习心理 3.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4.高等学校德育心理 5.高等学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角色:亦称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1.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的角色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者
2.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工作时的情绪
3.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验证阶段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4.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即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及时作出灵敏反应,并能采取妥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机智影响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学机智表现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1.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内容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较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2.意义学习即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1)呈现先行组织者。阐明课程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指向学习任务;呈现陈述性或比较性组织者。(2)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维持学生的注意,材料要有清晰的组织。(3)认知结构的加强。促使学生把新学习的具体材料与教师最初提出的组织者中的上位结构达到融会贯通。
3.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派别:联结派和认知派。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学派认为:一切的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过程,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刺激和反应联结中,个体学习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者类似的刺激情境一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就会自动出现。
认知派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建构主义理论 该学派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通过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习惯所支配。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3.注重合作学习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关系。
成就动机理论: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1.海德的归因理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与控制环境的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2.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归因论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部环境。
自我实现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指出,各个层次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分,只有低一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产生。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结果期望以外的另一种期望———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测。
1.学习迁移:简称为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举例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1.相似性;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除了以上因素外,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迁移的产生。
学习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1)使得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
(2)不仅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也是习得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4.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2.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针对学习迁移进行一些官能训练,即注意、直觉、记忆、想象、意志等官能的提高有助于学习奸的迁移。
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两种学习能发生迁移是因为两种学习时间有共同的成分。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概括说:强调原理、原则的概况对迁移的作用,不否认两种学习之间共同的成分对发生迁移的作用,但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系转化说:认为“顿悟“是学习迁移的决定性要素,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种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发生。
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最关键的因素”,迁移的发生是通过影响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间接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
经验整合说:经验整合的实质是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并提出整合是一个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和重组来实现。
1.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①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②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③感知具有敏锐性和系统性。④感知具有相对深刻性和稳定性。
(2)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②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有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的遗忘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
复习是巩固知识最基本的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1 复习时机适当2复习方法合理3.复习次数适宜
4.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2语音听觉编码;3语义编码;4语言中介编码。影响知识识记和信息编码的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的编码5多种感觉分析器协同作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5.智力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或者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知识理解:指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某类食物本质特征与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由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回忆或是记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多次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语言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对学习的材料进行深入加工的策略,它是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想象等方法为学习的新材料怎讲相关信息,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包括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和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
组织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
2.元认知策略:即监控性的学习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评价与调节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三种。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调节策略学习者头脑中有明确的领会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根据此目标调节学习过程,包括寻找重要细节,找出要点等。
监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包括阅读时对自己的注意状态和理解方法进行追踪等,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有效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教学措施
根据元认知的构成,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训练。
1.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的知识
2.增强元认知体验
3.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1.问题表征: 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 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定势: 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和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3)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3.创造性思维: 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流畅性(2)灵活性(3)独特性(4)精密性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分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的评估方法:1.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入手,编制创造性思维测验;2.编制关于人格方面的问卷,以考察被试的人格特征是否具有创造倾向。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1.自我意识: 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看法.投射自我: 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理想自我: 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自我的看法.2.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述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措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方面.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自我评价功能增强, 但仍有片面性, 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 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自我体验方面.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敏感性和情境性, 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自我调控方面.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1.态度和品德的关糸
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1)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些部分稳定的内容,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2)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
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值的最高水平是价值的“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的和谐的糸统,使之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只有价值观念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的态度时,才能被称为品德。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道德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即第一水平,儿童10岁以前在约都处于这一水平上。
2.习俗水平,即第二种水平,13岁以后一直到青年、成年都属于第二种水平。这个阶段个体着眼于服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3.后习俗水平,即第三种水平。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束缚,达到了完全自律的境界,至少16-18岁以上,人格成成熟以后,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年人也只是少数人可以达到。
道德价值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是人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
辨析的基本形式是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它的根本点就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并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许多态度或行为,并不能通过其行为的直接经验获得,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为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替代强化:即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1.丛众:指人们在实际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产生的与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服从:
模仿: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行为类似的行为。模仿有两种1.有意识的模仿2.无意识的模仿
感染: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或行为。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平等意识强2.感情色彩浓3.富有理想化4.喜欢与异性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1.彼此尊重2.真诚相待3.主动共情4.注重沟通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
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相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1.心理上的正常状态2.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能建设性地有效发展和完善个
人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
4.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教育5.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环境变迁2.学业期望3.自我认知4.心理冲突5.生活事件6.家庭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主要从个体和学校两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应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完善的人格,投身社会实践。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学生咨询模式。
1.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
一方面,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将结果予以数量化),而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教学评价则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这种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客观描述为依据。教学测量则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不通过评价,测量所获得的结果就没有实际意义。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有段,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老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功能
2、激励——动机功能
2.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是测验的最重要质量指标。效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测验的信度也叫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3.项目难度是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就是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不同测验的题型计算方法不同。
项目区分度又叫鉴别度,是考核被试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测试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不同题型,计算也有区别。
4.命题的一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具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题应彼此独立
学绩测验评分应注意: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结合评分相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第三篇:山西高校岗前培训教育学重点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
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2.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可分为如下类
型:(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
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
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济的需要。其次,要以综合化为基础来调整科类和专业结构,合并相近专业避免重复建设。最后,科类和专业的调整应当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总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既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也与学科、专业自身的规律相关,所以在具体调整中移动适当适度、稳妥,不可盲目废立科类专业。4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面临问题,首先,普通高等学校与成人高等学校相互割裂,各成一体,造成成人高等学校分布点过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低下。其次,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没能形成与中等职业教教育最传统、也是最本质的功能。9.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首先,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第二,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第三。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在其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首先,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和团结协作、和谐一致的民众育制度创新的保障。15.通才与专才教育。
1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首
先,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其次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是核心,要结合起来。第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完全不相容是一种误解。
17.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
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
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的方法的反映。
(4)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
域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3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面临问题:我国的三级高等教育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型”结构。具体表现为:第一,专科层次偏小,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比较薄弱,没有特色,缺乏竞争力。第二,本科层次的教育规模仍然偏大且扩展过快,造成本科层次的师生比过大、生均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质量下降。第三,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但与本专科教育相比,比例仍然偏小。创新内力薄弱,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解决方法:针对层次结构失重的弊病,我们首先要将“腰鼓形”的层次结构变为“金字塔”型,也就是向两头延伸,扩大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为经济的发展配置合理的人才结构。其次,要根据各层次教育的重点提高各层次教育的质量来引导层次结构的调整。在本科教育上,要着力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教育竞争力的一流大学,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科教育中,仍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规模的同时,还要调整培养目标,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总之,我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应该是规模与质量同步调整与提高。
3.我们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面临问题,第一,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严重,部分高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人才质量的低劣。第二,一些应用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第三,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较少。第四,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
解决方法,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应当由“对口性”转向“适应性”,从而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具体说,首先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要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知识经
育相衔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的系列,没有创造出一整套与职教目标相匹配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再次,公办高等教育规模占绝对优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缓慢,社会力量办学明显不足。总体来看,各类型的高等学校个性不突出盲目的升级或盲目的求大求全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解决方法: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调整,需要从以下思路着手:第一、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层次和形式的分化。第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第三、通过立法,理顺民办大学、私立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承认民办大学,私立大学的产权,使产权界定明晰,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第四,各类型的高校都应当以“特色作为生存之本,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论证,探寻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4.我国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
面临问题:首先,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日益加大,优质资源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缓慢,质量不高。其次,区域高等教育的优势不足,没有从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最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针对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以及高新技术的转型,适应性和调节性还比较差。
解决方法;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分布结构的现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社会状况和发展的趋势,然后国家统筹协调。首先,要加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在高等学校分布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可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5.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仍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
6.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是高
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7.高等教育功能的类型。第一种类
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为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第二种类型,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高等教育基本功能是文化功能。第三种类型,从哲学角度出发。学者徐辉归纳6个功能。(1)保存问题(2)传授知识(3)传播知识(4)增进知识(5)应用知识(6)社会批判与监督。
8.高等教育功能的本质:育人是高等意识,以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健全的责任。其次,表现在它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方面,而这一点,又是以民主制度为保障。再次,表现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会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有力地促进社会各要素和谐、平衡地发展,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在科技发展、社会生产现代化和人们的教育观念演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首先,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其次,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一,文化传承和传播。第二,文化选择。第三,文化的批判。第四,文化创新。10.大学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11.大学职能的整合(三大职能的统一
关系):从根本上来看,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相互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它们的手段互补,需要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再次,大学兼备三项职能。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
(一)教学、科研职能的重新整合与扩展。科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学对科研也有促进作用
(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创新。科学研究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其次,社会服务服务是科学研究的来源和走向。
12.高等教育制度:就是根据国家的性
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分为:教育根本制度、教育基本制度、教育具体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宏观和微观制度
13.高等学校体制:体制是关于高等学
校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应的制度的静态的一面。14.高等教育的制度如何创新?
(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
(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18.大众教育:从量的角度来看高等教
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教育阶段。从质的角度来说,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19.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
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0.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须遵循的原则:(1)速度要适中(2)以内涵发展为主(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21.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也包含一定数量的英才教育。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完全否定和忽视英才教育的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者不可偏废。未来的社会离不开高素质的大众,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精英。我们应该两者并举并重。
22.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
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23.人文教育: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
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只在于追求不同、着眼点不同。区分在于教育思想与方法。是教育的一体两面
2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一).整合的必要性:(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二).整合的可能性:(1)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2)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3)两者互根互用。
(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途径(1)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2)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
本路径(3)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
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
(4)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
化产物。
25.高等学校教师角色的类型:(1)教书
育人(2)研究者(3)社会服务(4)管
理者
26.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1)静
态理解,从静态角度来看,高等学校教
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教师真正成为一个
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
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
会的普遍认同。(2)动态理解是指高等学
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分门别类地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从三方面理解(1)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2)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3)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35.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36.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1)培养方向(2)使用规格(3)规格与要求。37.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
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
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过程。
27.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
专业发展的自主性。(2)专业发展的阶
段性和连续性。(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28.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
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作
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
育和教学任务,必须具备一些列内在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感。
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
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专业
技能包括(教学技巧、教育和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道
德包括(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
则,甘于奉献。)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
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29.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岗前培训(2)业务进修(3)教学
导师制(4)设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4)
实施反思性教学。
30.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职业
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它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有效的安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31.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1)高等
学校学生是人(2)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3)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4)高等学校学生是以
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32.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基本信念
(1)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来认识
看待。(2)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3)
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安排
教育活动(4)要相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都能获得发展。
33.高等学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1)
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2)
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3)
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4)理论与
实践有机统一。(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34.高等学校专业的基本内涵: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间的有机结合。课程间的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38.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39.专业划分一般遵循的原则:(1)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2)职业适应性原则(3)独特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40.。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整。具体讲,专业设置是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41.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42.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的目标一般包括两方面(1)优化专业结构(2)提高专业水平。43.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44.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1)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是适应市场化需要的产物。(2)品牌专业建设是适应高校专业调整改革的需要。(3)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4)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45.品牌专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2)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3)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4)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46.广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部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即指课内也指课外的。47.狭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48.高等学校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49.精品课程:是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篇:2013岗前培训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 X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的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简介: 1)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 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 某种动机,它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 2)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的华生和斯金纳: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 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采用客观实验的方 法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环境 塑造人)3)认知心理学派(S-O-R)1967 美国奈赛尔《认知心理学》标志着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马斯洛和罗杰斯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 心理学规律。学习是教育和发展的中介、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发 展的基础是教育。4.▲什么是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人格威信。前苏联心理学家施巴林斯基教师威信对教学效果 的影响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威信效应 2)名片效应 3)“自己人”效应 4)好感效应 5.★如何维护与提高教师威信?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6.●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哪些? 1)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 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力分配力; 2)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言语 表达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育机智 7.▲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哪些? 1)尝试式教学 2)因循式教学 3)策略式教学 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教学观摩 2)微型教学 3)教学反思 9.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 学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都有 其独特的见解。皮亚杰、斯腾伯格、科尔伯格 1)知识观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知识 给我们提供的方法不可能对任何活动和任何问题都 适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 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2)学生观 构建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 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3)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构建的过程,(纳入原有)同化 和顺应(调整原有)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
第五篇:2011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_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1.个人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时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8.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心理发展
9.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10.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11.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12.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13.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晚期和成人早期。
14.佩里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三段论: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15.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5.青少年友谊关系发展的六大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第三章心理差异
1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7.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
16.社会价值类型的排序: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
18.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19.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20.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论。包括:智力的情境亚理论、成分亚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获得成分)和经验亚理论。21.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四大类: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和生理性要素。我国常常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划分。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场依存与场独立)、情感(内控性与外控性、控制源)和意动三个方面。
22.知觉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23按照焦虑水平把学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焦虑者。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焦虑对学习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过敏性焦虑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引起的。
24.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在智力上,男女的智商存在着差异,但不明显。学习迁移
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在许多特殊能力方面,性别差异明显。4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和负迁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根55.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第四章教师心理
据迁移的层次不同,把学习迁移分为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24.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顺关键。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序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表象系统为和态度模式。
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以分和图式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对教师角色的期待:知识的传播者和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产生式和产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42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生式系统。
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早、最系统的研究。
5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43.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有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员。
贾德提出的。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25.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一下三“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典实验。
奥苏贝尔提出三类有意义学习机制:段、角色信念阶段。
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6.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教师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57.奥苏贝尔将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业的积第六章学习动机
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学生极情感。
4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水平上高于27.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新学习的观念。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4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尔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这两者之间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28.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概念或命题时产生。并列结合学习是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教学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29.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46.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的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学习58.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别 :定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题、创造性的洞察力。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形式不同、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习得
47.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与遗忘速度不同。但是学习过程中以第五章学习心理
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队多种放式相互作用。
30.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59.变式练习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从四个方面理在的推动力量。
60.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陈述解P114。狭义学习P11
448.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学习分类31.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分为到20世界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学习策略
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需要。
策略性知识分为认知策略(精加工策识的理解、巩固、应用。(2)技能的49.当前最重要的成就动机理论有:麦略、组织策略、重复策略)、元认知策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韦纳的学业求助策略)
32.布卢姆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61.元认知策略包括三种:计划策略、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目标能感理论。
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包括知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50.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总的62.关于问题的成分不外乎三种即问评价;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 原因题初始状态,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值判断、组织、性格化;动作技能目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1986年韦要获得的两者之间的通路。标包括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纳提出“期望原理”,对未来成功和失的外显反应等。
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3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63.问题的三个成分:(1)给定(2)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
目标---问题的答案(3)障碍
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问题解决活动包括思维搜索策略:算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法式和启发式
意义学习。他的接受----发现和机械所谓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有意义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他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的们之间是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不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能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或发现学习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与有意义学习等同,这两个维度的每判断标准是新颖性与适用性
一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在它们之间64.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还有过渡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意义的言语学习。
态。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的多样功能固着是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性(自学为主);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基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础理论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发现该事物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设计或毕业论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65.情绪和动机状态在一定限度内,情(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性);学习组织的主体性(有强烈的独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34.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被认效率。
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66.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刺激-反应S-R
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35.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发展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5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向学生提元认知、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发展创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定律。
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的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3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37.班杜拉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的成功、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要适当、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他提出观察学习理论。
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当地开展竞赛活67.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38.观察学习的实质又称替代学习,是动、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52.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这种行为对观察者来说是新行为),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脑风暴小组成员人数应在5至10人之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间,理想人数通常是6人或7人。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识。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7个)P247 程。
53.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839.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个)P2
52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和动机过程。别和辨别事物。
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4个)P256 认知学习理论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68.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40.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好的学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习方式;(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54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
和倾向。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及区别P26
369.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
70.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儿童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P267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首先的价值不决定于自己和准则,而由外在的要求决定。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并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们的意向进行判断。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遵从别人和社会的期望。3)后习俗水平,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包括两个阶段:第五阶段,默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班杜拉的品德发展理论---抗拒诱惑实验、模范学习实验
70.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在道德认知上,在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和社会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普遍形成了比较自律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和信念,具有更为突出的独立性和现实性,基本上能够独立而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道德动机行动,不容易受他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也比较全面,越来越向现实方面发展。2)道德情感方面,表现出了理智性特点,社会交往的情感体验比较深刻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个性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感情丰富敏感,因而情感又具有不稳定性,容易走极端。3)道德意志方面,发展不够完善,有的较为薄弱,自控力差,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有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诱惑。4)道德行为方面,已经获得了较为成熟的道德行为方式与技能,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71.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方法:学习、立志、躬行、自省。
72.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群体必须是一群人。(2)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3)群体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73.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74.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遵守集体规范。还具有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75.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作用。76.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77.根据成员的主要需求不同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建立在包容需求上的人际关系、建立在控制需求上的人际关系、建立在感情需求上的人际关系。按交往对象不同可分为 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友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要与性格互补、个性品质、外表
78.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认知上的偏差(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定、自我认识)、个体心理上的缺陷、79.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积极的自我暗示、赞赏别人、喜欢对方、记住对方的名字、善于表露自我、注意口头交往的技巧、善于运用非言语手段、合理运用批评。
80.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有下述六个方面:
(一)环境应激问题: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
(二)自我认知失调。
(三)人际关系障碍。
(四)情绪情感不稳定。
(五)性适应不良。
(六)紧张和压抑。81.P314心理咨询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
康的动态性;c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掌握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认知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思维的特性来看,其独立性、合理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也有了很大发展。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最能体现他们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如下: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相应的发展和提高。③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在培养大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潜在的能力,做到知其所长,引发其长。总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认真培养和能力开发。(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教学的要求,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生入学后开始分专业,在某个专门领域内进行学习,因此专业化程度很高,职业定向比较强。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往往包含一些有争议的、尚没有宝座的学术问题。尤其到了高年级,许多内容处于本学科的发展前沿。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需要、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为依据组织的,这些构成了大学生学习的基础。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可以自主地选择选修课。总之,大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真正做到为迁移而教,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习动机:(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技术有三种:自由联想、移情、梦的分析 论述 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对高校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方面的信息的处理、调控与改造能力。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⑴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针对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a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大学时期是个体智力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大学生的思维辩证性成分增多、创造性程度提高,能够更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这些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针对这些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b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特点的理解。大学阶段,个体主动关注自我,出于自我的探索和确立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可把握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起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技能。c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大学生的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⑵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上而言,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成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决于对这些变量和过程的操纵和控制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a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 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c 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评价和反思能力。
⑶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对高校教师而言,能否把握其角色以及能否胜任各种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师权威的建立、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新把握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意识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⑷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a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b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心理健映。它并不否认事物自身的统一性,个人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统、计但认为这种统一只存在于差异和对立算机辅助教学等。1)掌握学习。掌握之中。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有着学习既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明显的不同。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方式。掌握学习是将精选的、结构化迅速发心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许多个小目标,根关;此外,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据这些小目标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们所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的学习单元。2)个别指示教学。它的产生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需要特点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他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发展的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详细诊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需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结果要发展辩证思维。同时,大学生自身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度,保证每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知识经验的积一个学生都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3)累,也为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个人化教学系统。要求教师讲课程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大学生为许多独立的单元,然后为每一单元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辩证逻辑思维准备相应的书面材料和学习指导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的4)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比其他现代教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学手段更完善、更灵活、更能适应教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就大学阶段学的各种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的思维发展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大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同时也要注意率。培养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2.在常规
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四.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速发展。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 大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殊形式,与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特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殊与一般的关系,它有一系列的、独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特的特点。正确分析和掌握大学生的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对于教师有效地授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课、学生顺利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经验,其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有思维。但同时,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以下几方面: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是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能力。这既是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创造力发要学习方式。因此,大学生需要较强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阶段是创造性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高等学校也为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自己查资料、做笔记、写摘要,学会条件。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独立地获取知识。此外,大学生还要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参加各种集体活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不仅包含个体对动、实践活动,协助教师从事科学研认知的认知,而且包含个体怎样支配究,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讨论,到自己的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文献。除了校内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的多种学习途径外,大学生还不断地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意识与校外联系,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各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种咨询服务,参加志愿者活动,从社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会实践中获得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3)大识。总之,大学生既要重视课程表上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及意义,而有的学习活动,也要积极参与课程表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能够在头上没有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以各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学习,不断地丰富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自己、发展自己。2.学习过程的阶段
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
三、1、大学生的能力差异
2、大学生这一阶段,大学生主要学习本学科、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相
1、能力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①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文理渗透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②认知能的基础知识。2)专业课阶段。这一阶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③一段主要学习本专业、本学科的主要专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的业课和实践课,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水平差异①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异②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科的最新科学成果。3)毕业设计或毕主要表现在数学能力、空间能力和言业论文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已学知识语能力三方面。
和技能的综合运用阶段,是走向工作(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岗位前的一次预备“演习”,也是对自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己大学学习结果的检验。大学生在指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导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进行科学研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究和解决问题。上述各阶段的划分是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相对的,各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归结为以下几个在一定的交叉、渗透和相互联系,构方面:①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3.学习内容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主导作用。教育还能通过知识和技能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的传授,促进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②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大学五.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正急剧缩短,旧的知识正被迅速淘汰,而新的知识、信息又不断产生。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促进迁移的理想方法,积极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 相同要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的成分,特别是共同的原理造成的。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前面的学习才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基础,后继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前面学习的结果。另外,还要注意学习情境和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应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
(2)提供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②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③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因为指导有利于发现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但并非所有指导都对学习迁移有促进作用,只有指导得法才能对学习有益。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使学生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的太对,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讲授一门课或一节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目标和要求、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所占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学习过程的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样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想问题提问题,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动机既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尽可能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以成功来培养成功。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组织课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是要避免过高要求、急于求成。(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
(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使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学校中适当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促进作业。因为在竞赛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竞赛中只有少数人获胜,因此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注意:不能过多进行竞赛;要采取适当的竞赛方式,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机会;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教育,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七.论述教学中应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包括如何安排教学事件的先后顺序、如何选择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有关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以下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努力使学生相信在陈述性知识的建构意义及其与记忆的关系方面下功夫的话就能有效、充分地理解学习的知识,以促成学生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最好告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以唤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
(二)注意选择策略。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十.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专家一般在解决自己擅长领域的问题时较为出色,而不是在所有的领域。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专家之所以能更有
十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要素。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1)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的对策:①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等内容。大学生尚处于创造能力的开发阶段,教师应重视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其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十七.简答题: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注意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如把重要的概念用黑体字印出,把课本中要阐明的观点用小标题列出,把说明的逻辑层次用第一、第二等列出,这样使材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得到了强调。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4)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建立,即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三)意义构建策略。意义构建策略泛指帮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对新学知识产生恰当理解的各种措施。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准确、灵活、多样化的表征。
(四)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3)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
八.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⑴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的策略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可能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的知识化倾向,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⑵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生问题,就要教会他们进行补救。研究表明,即使是优等生也不能自觉的监控自己作业的质量和过程。所义学多实践者非常重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控制。⑶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这样才能使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更有效地实现概括和保持。⑷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鼓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因此,研究者强调掌握策略性知识是对相应动机的激发和维持。⑸在具体情景中教授策略。如果把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具体的应用情景,并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掌握造成混淆。毕竟这类知识的应用离不开具体学科内容的支持。⑹长期教学。一些简单的策略可以很快学会,但复杂的信息加工所涉及的许多策略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从现有的策略教学来看,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效果。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九.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措施: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技巧);激发创造性动机(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创设创造性环境(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效地组织信息,是因为他们能将信息转换成为更大的、可以利用的信息单元。他们能将当前有意义的信息加工成为自己熟悉的图式,而对于加工无意义的信息,则并不一定比新手好。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由于专家在以前已解决过大量的类似问题,积累起来的这些经验能使专家记住类似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且能够仅凭极少努力就找到合适策略。他们已将一些基本技能的执行完全自动化,而且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就能进行直觉推理。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专家在解决问题时观念和行动的产生往往是高度自动化的。这种自动化操作能够使专家以更有效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短时记忆。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专家通常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属性上,而不是问题的表面特征上。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专家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确认和表征问题,而一旦问题得到了理解,在选择解题策略时就耗时很少。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专家在解决问题之前更可能产生其他的假设,在解题过程中更可能迅速抛弃不恰当的解决方法。他们能更为准确地判断出问题的难度,在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能始终保持反思,给自己提出一些恰当的疑问。
十一.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创造性地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⑴帮助学生获得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一个领域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在该领域表现出创造性。⑵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术和方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创必要。⑶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资源、环境和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二)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⑴确立目标和意图;⑵ 激发好奇与探索;⑶鼓励自我竞争。
(三)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的人格特征。因此,教师也可以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入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抓住适当的机会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但又要注意把握尺度,防止学生过于自信而走向自傲。⑵确立创造的信念。信念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创造性通过努力是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的,并且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使自己的责任。
(四)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⑴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学生创造潜能能否得到发挥,与教师对学生不同意见的态度有密切关系。⑵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这是教师创设创造性环境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从事自己想干的事情。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3)道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几个途径:⑴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4)道件,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力量,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为的外资表现。
(二)品德心理结构的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通过丰富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多彩的校园文化活提高大学生的各种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是各成分相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丰富精神世界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统一体。(3)品和情感生活,增强社会适应性,并使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4)品生活更有趣。⑵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德心理结构是各成分具有层次性(5)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⑶开设心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和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连续性(6)品德心理结构中各成分的⑷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7)品德心理服务.⑸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8)品德心理健康知识.⑹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结构发展的多端性。品德的形成与发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的形展可以有多种开端。
式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十三.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②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康。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⑴树立正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括:①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指教师为⑵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这是因为如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果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理节律而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都会给滋生的健的对象,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开来不良影响。因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此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首动方式。②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先,学习负担要适量。大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能混文凭,也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不可过于疲劳。其次,生活节奏要合判断能力,包括:a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理。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能力b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c教学既可以放松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又设计能力d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可广交朋友,体验到愉悦。这种积极格特点的判断能力③教学操作能力,状态,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能量,增强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节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a奏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言语表达能力b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到最佳的适应。再次,用脑要科学。的能力c课堂组织管理能力d教学评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学会科学用脑。价能力e科研能力。(③中的五点也称既要做到勤于用脑、合理用脑,又要为教师基本功、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适度、有节律的用脑。⑶保持乐观向因素)。
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①教学组织能力②教学认知能力分要。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应该做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到两点:培养个人的幽默感。这是因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为有么对减少愤怒和不安情绪具有非学习准确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常明显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培养自③教学操作能力语言操作能力;选己的幽默感,以便使自己不论面临什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④教学监控么情境,都能以幽默的态度来应付,能力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增强生活适应十四.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方法
能力。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适应品德修养是一个自我品德培养的过能力强的人能从容适应,适应能力弱程。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提高个的人则无力应付,以致长期陷于情绪人品德修养。1.学习。学习是为了获波动状态之中,甚至还会导致身心疾取道德知识,懂得哪些行为是道德的,病。因此,大学生应增强生活的适应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能力,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情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2.立志。李绪。
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十六.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
道德的人的愿望的品德修养方法。愿答: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望是行为的动力和开端,也是品德形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立志是学习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的结果,是学生通过道德认识而是道一般能力是指完成某项活动应该具有德有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要、愿望和理想的过程。3.躬行。躬力。特殊能力是个人完成特殊活动所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需要具备的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应该具备以下能力:①自学能力:是学习是品德形成的指导,立志是品德指大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经形成的开端,而躬行才是品德形成的验,独立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唯一途径和过程。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它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必式:一是与人共处时按照道德规范来要条件,是适合各专业学习活动的综做事;二是以人独处时仍旧按照道德合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研究能规范来进行做事。两者中,坚持后者力的必要基础。②表达能力:包括口才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它头、文字、图标以及数理计算等方面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大学生的表达能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包括对力必将影响其未来的社会实践水平及自身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其效果。③操作能力:是指完成学习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检查。经过自身的,活动、文体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活可以使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道德认动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主要特征是动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手。④适应能力:是指随外界环境条知道自己实际上是否是合乎道德的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改变自己的人。知道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思不道德的。这样修养就有了依据,可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的能力。以有的放矢的去恶行善、自我完善,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从而自觉地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力。⑤创造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自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己积累的知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的。
新形象,提出新见解,以及产生新事十五.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物的能力。它包括敏锐地发现和提出
(一)、教师的知识水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无疑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这些水平知识包括有(1)关于客观世界的众多背景知识(2)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性知识(3)问题本事的专门知识(4)把知识进行分析、选择、归纳和总结的一般方法的知识。
(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三)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
(四)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十八.简答题:专家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有什么区别?(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它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也就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与非专业型教师相比较,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