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重点

时间:2019-05-14 02: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岗前培训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岗前培训重点》。

第一篇:岗前培训重点

教育学

题型:

5个名词解释 6个简答题 1个论述题 答题时按章、节、点层次进行展开

主要是后面的习题

第二章 思考题第 2、3题

第三章 名词 书院 中世纪大学 增地书院 院系调整 加一个 科举制 思考题第 1 题 加一个 德国柏林大学的洪堡模式

第四章 名词 大众化 终身化

思考题第 1 题 第五章 思考题第 1、2 题 第六章 思考题第 1、2、3、4 题

第七章 名词 高等教育结构 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思考题第 2 题 第八章 思考题第 2、3 题 第九章 思考题第 1、4 题 第十章 名词 教学 教学过程

思考题第 1 题 第十一章 思考题第 1、2、4 题

第十二章 名词 课程 隐性课程 课程结构

思考题第 2 题 第十三章 名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思考题第 4、5 题 十四、十五两章不做要求 第十六章 思考题第 1、2 题 第十七章会出一个大题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2.2 2.3 对象与任务 3.2 重要意义 第二章 第 2、3 节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第三章 第 1 节 学习的概念

第四章 第 1 节 学习动机的概念 第 4 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 第 4 节 学习迁移能力的促进 第六章 第 3 节 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指导 第七章 不做要求

第八章 第 3 节 创造力的培养 第九章 品德的概念 第十章 什么是自我意识

第十一章 群体凝聚力 影响因素 培养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 3 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 4 节 4.3 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与措施

第十三章 不做要求

第十四章 教师角色的含义 1.4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与培养 第三节 什么是教师威信 形成与维护

第十五章 什么是有效教学 理念与意义 15.4 教学反思是什么

第二篇:山西高校岗前培训教育学重点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

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2.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可分为如下类

型:(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

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

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济的需要。其次,要以综合化为基础来调整科类和专业结构,合并相近专业避免重复建设。最后,科类和专业的调整应当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总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既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也与学科、专业自身的规律相关,所以在具体调整中移动适当适度、稳妥,不可盲目废立科类专业。4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面临问题,首先,普通高等学校与成人高等学校相互割裂,各成一体,造成成人高等学校分布点过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低下。其次,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没能形成与中等职业教教育最传统、也是最本质的功能。9.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首先,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第二,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第三。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在其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首先,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和团结协作、和谐一致的民众育制度创新的保障。15.通才与专才教育。

1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首

先,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其次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是核心,要结合起来。第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完全不相容是一种误解。

17.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

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

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的方法的反映。

(4)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

域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3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面临问题:我国的三级高等教育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型”结构。具体表现为:第一,专科层次偏小,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比较薄弱,没有特色,缺乏竞争力。第二,本科层次的教育规模仍然偏大且扩展过快,造成本科层次的师生比过大、生均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质量下降。第三,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但与本专科教育相比,比例仍然偏小。创新内力薄弱,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解决方法:针对层次结构失重的弊病,我们首先要将“腰鼓形”的层次结构变为“金字塔”型,也就是向两头延伸,扩大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为经济的发展配置合理的人才结构。其次,要根据各层次教育的重点提高各层次教育的质量来引导层次结构的调整。在本科教育上,要着力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教育竞争力的一流大学,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科教育中,仍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规模的同时,还要调整培养目标,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总之,我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应该是规模与质量同步调整与提高。

3.我们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面临问题,第一,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严重,部分高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人才质量的低劣。第二,一些应用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第三,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较少。第四,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

解决方法,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应当由“对口性”转向“适应性”,从而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具体说,首先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要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知识经

育相衔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的系列,没有创造出一整套与职教目标相匹配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再次,公办高等教育规模占绝对优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缓慢,社会力量办学明显不足。总体来看,各类型的高等学校个性不突出盲目的升级或盲目的求大求全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解决方法: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调整,需要从以下思路着手:第一、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层次和形式的分化。第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第三、通过立法,理顺民办大学、私立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承认民办大学,私立大学的产权,使产权界定明晰,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第四,各类型的高校都应当以“特色作为生存之本,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论证,探寻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4.我国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

面临问题:首先,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日益加大,优质资源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缓慢,质量不高。其次,区域高等教育的优势不足,没有从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最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针对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以及高新技术的转型,适应性和调节性还比较差。

解决方法;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分布结构的现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社会状况和发展的趋势,然后国家统筹协调。首先,要加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在高等学校分布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可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5.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仍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

6.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是高

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7.高等教育功能的类型。第一种类

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为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第二种类型,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高等教育基本功能是文化功能。第三种类型,从哲学角度出发。学者徐辉归纳6个功能。(1)保存问题(2)传授知识(3)传播知识(4)增进知识(5)应用知识(6)社会批判与监督。

8.高等教育功能的本质:育人是高等意识,以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健全的责任。其次,表现在它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方面,而这一点,又是以民主制度为保障。再次,表现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会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有力地促进社会各要素和谐、平衡地发展,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在科技发展、社会生产现代化和人们的教育观念演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首先,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其次,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一,文化传承和传播。第二,文化选择。第三,文化的批判。第四,文化创新。10.大学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11.大学职能的整合(三大职能的统一

关系):从根本上来看,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相互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它们的手段互补,需要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再次,大学兼备三项职能。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

(一)教学、科研职能的重新整合与扩展。科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学对科研也有促进作用

(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创新。科学研究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其次,社会服务服务是科学研究的来源和走向。

12.高等教育制度:就是根据国家的性

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分为:教育根本制度、教育基本制度、教育具体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宏观和微观制度

13.高等学校体制:体制是关于高等学

校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应的制度的静态的一面。14.高等教育的制度如何创新?

(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

(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18.大众教育:从量的角度来看高等教

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教育阶段。从质的角度来说,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19.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

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0.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须遵循的原则:(1)速度要适中(2)以内涵发展为主(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21.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也包含一定数量的英才教育。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完全否定和忽视英才教育的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者不可偏废。未来的社会离不开高素质的大众,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精英。我们应该两者并举并重。

22.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

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23.人文教育: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

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只在于追求不同、着眼点不同。区分在于教育思想与方法。是教育的一体两面

2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一).整合的必要性:(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二).整合的可能性:(1)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2)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3)两者互根互用。

(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途径(1)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2)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

本路径(3)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

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

(4)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

化产物。

25.高等学校教师角色的类型:(1)教书

育人(2)研究者(3)社会服务(4)管

理者

26.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1)静

态理解,从静态角度来看,高等学校教

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教师真正成为一个

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

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

会的普遍认同。(2)动态理解是指高等学

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分门别类地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从三方面理解(1)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2)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3)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35.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36.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1)培养方向(2)使用规格(3)规格与要求。37.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

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

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过程。

27.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

专业发展的自主性。(2)专业发展的阶

段性和连续性。(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28.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

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作

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

育和教学任务,必须具备一些列内在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感。

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

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专业

技能包括(教学技巧、教育和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道

德包括(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

则,甘于奉献。)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

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29.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岗前培训(2)业务进修(3)教学

导师制(4)设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4)

实施反思性教学。

30.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职业

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它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有效的安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31.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1)高等

学校学生是人(2)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3)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4)高等学校学生是以

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32.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基本信念

(1)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来认识

看待。(2)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3)

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安排

教育活动(4)要相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都能获得发展。

33.高等学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1)

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2)

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3)

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4)理论与

实践有机统一。(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34.高等学校专业的基本内涵: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间的有机结合。课程间的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38.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39.专业划分一般遵循的原则:(1)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2)职业适应性原则(3)独特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40.。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整。具体讲,专业设置是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41.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42.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的目标一般包括两方面(1)优化专业结构(2)提高专业水平。43.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44.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1)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是适应市场化需要的产物。(2)品牌专业建设是适应高校专业调整改革的需要。(3)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4)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45.品牌专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2)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3)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4)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46.广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部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即指课内也指课外的。47.狭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48.高等学校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49.精品课程:是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第三篇:2012华师岗前培训考试重点

一、自我意识(红)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是一种具有一种意识性的自我觉察活动,这种意识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二、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

1、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着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

三、挫折

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和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有出现挫折的可能。作者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有三个条件:

1、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行为动机是强烈的。

2、个人认为目标原本是可能达成的。

3、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人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四、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最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成就动机包含三点含义:

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

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

3、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分离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五、归因

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时,一般会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外部原因指环境因素,内部原因指个人本身的因素。

六、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人解决生产难题,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都属于问题解决。

七、认知-发展说(红)

认知-发展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长期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不怒那阐述了他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提倡发现学习法: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教学部应当使学生处于悲痛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应当让学生自己吧事物整理就绪成为发现者。

八、人格障碍(红)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而且对环境适应不良,经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于社会发生冲突,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严重的人格障碍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

九、需要

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呗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余姚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需要的对象则常包含着客观事物与现象。余姚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

十、从众

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都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从众有两个基本要素:规范压力和信息压力。从众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方面讲,从众对个人适应社会非常重要。但是传统中某些有小鸡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禅师社会压力,使人从众。这种从众就是消极的,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个体是否有从众行为瘦下述因素影响:

1、群体的一致性。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人特征。

十一、定势(红)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有时会促进问题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解决。

十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这一模式强调各人从其经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室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一个个独特的情景展示给学生,是他们不离校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学习的片面性。案例教学有如下优点:

1、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十三、心理冲突(红)

心理冲突,又称心理失衡,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矛盾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半个月之内,反应强度也不太大,没有对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十四、动机斗争 在动机发生斗争时,人们往往要反复考虑彼此矛盾的动机的是非和优劣,以及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动机斗争有时非常激烈,可以使人心情紧张、行动迟缓。直到作出行动决定以后,这种由动机斗争引起的紧张状态才会消除。动机斗争的过程,是人们权衡动机的轻重、评价动机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人们克服在困难的过程。对非原则性的动机斗争,人们一般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但对于原则性的较强的动机斗争,人们往往持慎重的态度,一是自己的意志力得到磨练。一般来说,动机斗争的最后解决不仅受行为目标影响,同时受人的个性品质制约。

十五、气质类型说

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配合比例不同,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约五百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去顶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1、胆汁质(兴奋型)。胆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而不平衡。

2、多血质(活泼型)。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

3、黏液质(安静型)。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

4、抑郁质(抑制型)。抑郁质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特点是弱且兴奋过程更弱。

十六、激励的要素

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而需要的满足则是激励过程的完成,即激励是一个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激励的基础。需要只有转化为动机才能真正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就成为激励的中介机制。诱因是促使需要产生和形成冬季的外部条件。实现目标是激励的最终环节。行为是个体积极性的外部表现,是激励的必经环节和影响目标实现的反应变量。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包括诱因)是激励的四大基本要素。

十七、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多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先天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和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控制个体行为的力量。

十八、创造性的心理结构(红)

创造性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方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动机因素和人格因素等方面。

1、认知因素:知识,创造需要知识,但知识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思维,创造活动需要多种思维成分参与。创造性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性也是知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性还是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有机结合。

2、动机因素:一般来说,认知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动机是任务中心,不是目标中心,是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

3、人格因素:智力,创造性和智力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好奇,好奇是创造的萌芽,在创造活动中有出发催化的作用。冒险,冒险和创新是孪生兄弟。因为创造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活动,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自信,自信是创造的保证,创造性高的人都很自信,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长处,有效地避免自己的短处,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顺利地开展工作,他们信心百倍、朝气蓬勃,相信自己有能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冲破困难、勇往直前。

十九、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培养的任务是:培养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形成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对学生反应和教学策略的敏感性。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角色改变。

2、教学反馈。

3、现场指导。

二十、知识的分类(红)

1、根据知识的意义,可以将知识分为主管知识和客观知识。主观知识是由某些天生的动作意向以及某些意向和获得和改变组成,或者说,是由一定的方式行动、相信一定的事物、说出一定的事物的意向组成。客观知识是由理论、推测、猜想的逻辑内容构成。

2、根据知识的表征形式,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务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二

十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红)

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务状况的知识。可以归结为“6W”: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re(在什么地方)、when(在什么时候)、how(怎么样)。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因此,程序性知识既可能涉及人们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运动技能,也可能涉及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科学原理的认知技能,或者涉及使用已经获得的认知资源的认知策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陈述性知识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述,而程序性知识却很难被人意识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既存在着差异,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与互动的。二

十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说明了人格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2、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3、整体性。一个人的人格绝非只有一两个特征,而是由多个特征综合而成的整体结构。

4、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由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

5、功能性。人格具有功能性。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活力,支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当人格功能发挥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甚至人格变态。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

十三、记忆的分类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

2、按记忆的目的分类: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3、按记忆的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按记忆的知识性质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二

十四、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1、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动机。

2、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行为。

3、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动机占主导地位,成为主导性动机,有的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属性动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动机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动机体系。人多行为往往不受但一定动机支配,而是动机体系推动。二十五。教师威信的变化

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教师威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或继续发展或提高,就是教师威信的变化。引起教师威信变化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如社会变迁、学生发展等,又有主观因素,如教师的知识面、生活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等。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知欲弱。

2、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3、随年龄增加教育观念变得消极,教育歹毒变得冷淡。如果教师不是经常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行为表现不合乎教师角色要求,威信就有可能降低或丧失。教师想要恢复已经失去的威信,要比最初获得威信困难得多。因此,教师需要注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

二十六、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租金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设立明确的目的,让知识的感知过程更清晰。

2、合理地安排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让对象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差异律强调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对学习的影响。组合律强盗刺激物本身的结构是分出对象、产生清晰感知的重要条件。活动律强调对象活动对感知的影响。

3、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使感知更迅速、更完善。

4、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二

十七、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将如下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之中。

1、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

5、有效的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二十八。教学反思的作用(红)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通常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学反思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2、教学反思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3、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及培养(红)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情境因素:问题本身的一些因素影响问题解决。(1)、刺激模式、(2)、问题的信息量、(3)、问题的具体性。

2、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生活经验、定势、功能固着。(2)、情绪与动机因素。情绪、动机。(3)、人格因素。智力水平、人格特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二、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方法:

1、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复习。(2)、多样化复习。(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4)、阅读和长时回忆交替进行。(5)、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6)、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

2、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大学生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有时还可以将需要保持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等。

三、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及道德行为的培养(红)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心理解剖特点,其中脑的特性尤其重要。

2、环境和教育:(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期望、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2)、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校风和班风、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民族文化、3、主观因素: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物理环境是客观环境,行为环境是个体意识到的环境,因而是主观的。

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可以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两方面着手。

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道德行为的具体规则和步骤上,是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选择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

2、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2)、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3)、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4)、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有意练习中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大学生激励中的应用 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这种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自信有关,但两者并不相同。自信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属于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一种积极态度。自我效能感则是人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特殊的事物或工作的判断,是人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估。人都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了人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具有如下功能:

1、决定对活动的选择。

2、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型。

3、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

4、影响人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映。自我效能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例如,“艺高人胆大”。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敢于冒险尝试。学生偏科的现象,亦可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去解释:凡是偏科的学科,都是学生有高自我效能的学科量贩式学生不愿学的学科,学生在该学科中自我效能也差。所以,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高自我效能感为目标。

五、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因素,有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个人因素,又包括环境因素。

1、个人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躯体缺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2)、认知因素:自我评价偏差、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信念(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得很)。(3)、人格因素。

2、环境因素:(1)、学校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因素。

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适应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大一新生中,来到大学以后,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2、情绪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负向情绪主要表现为(1)、忧郁。(2)、焦虑。(3)、嫉妒。

3、自我认知问题:大学生中常见的自我认知问题主要有(1)、自卑。(2)、自负。(3)、虚荣。

4、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不适。(2)、社交不良。(3)、心灵封闭。

5、恋爱心理问题:(1)、爱情的困惑。(2)、失恋的困扰。

6、性心理问题:(1)、手淫。(2)、过早性行为。

7、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90”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2)、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七、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红)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搭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2、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教育,还有赖于整个成长环境的优化。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校园气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负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甭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未来、更好地全面成长和发展。

4、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大学生是一个承载这社会、家长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愿望非常强烈,但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而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是每个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总之,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利用和整合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个全方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目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用积极心态对待外务事务,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3、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正确看待压力。

5、合理宣泄情绪。

6、对青春期和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

第四篇:山西高校岗前培训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指个体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从而获得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以发展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即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功能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互相交织;自我调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控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强烈;业化 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1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3.大学生自我教育措施:自我认识:通过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他人对自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习效果的好坏。同时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学习动机。这样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相互促进,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则

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积极

意识:是指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的知识,即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体运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科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校这一特定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信息加工的过程,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监控能力: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学习就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

认知—结构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或认知——结构理论。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与学习材料有关的引导性材料。

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讲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

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形成恶性循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

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转化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发生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评价与调节的策略,包括计划、调节、监途径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24.态度和品德的区别和联系 控策略三种。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语言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加工的策略,是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等方法为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已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组织策略: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于学习和理解的一种策略。问题解决:是由一般情境引起的,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满足,间接转化途径考虑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1.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我们在总结归因时

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中西的想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他们的结构式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区别: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 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只有涉及社会道

尽可能要归因于不稳定、可控制的因素。德规范那部分稳定的内容才能称为品德;1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相似价值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成为个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策略;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的态度时,才能称为定势作用。品德联系: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13.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使习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也使习得的知识、技能和道

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他们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25.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价值观辨析论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关键,以及这些价值观念和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

定势: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4.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现实自我:个体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看法

投射自我: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我的看法 理想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的自我的希望。

2.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 学科特征:反映高等教育专业特色;为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所提供的; 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高等学校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3.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15.大学认知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认知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三个方面:感知发展的特点: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感知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敏锐性、系统性;深刻性和相对稳定性;记忆发展特点: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

高;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2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

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思维发展的特点:处特点:平等意识强、感情色彩浓、富于理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度阶想化、喜欢异性相交。段;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

原则: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主动共情、注重沟通

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5.影响知识记忆的因素:材料的性质和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量;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对材料意义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感觉分析器协同作用;觉醒状态;识记信心

17.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 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的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1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

有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4.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组织,狭义上讲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一般来说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知识领域内的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行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织。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工作的情绪。

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6.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

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习理论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第一、激励法。第二、从失分找原因

第三、从学生的主观态度分析第四、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目标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9.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

首先,稳定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

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教学监控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题解决的主要策略:111111

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

成就动机: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极其重要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问题解决的训练: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

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趋势和愿望。是在的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教学活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教授学生分析问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人得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动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制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评小.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宜而有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考虑影响解决问题功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效的教学方法。的因素;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予以反馈; 姿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

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该领域中典型问题

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

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解决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问题解决时

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训练这些策略时,教

.最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

基本需要有五种,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师应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当氛围,以利于问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占主要地位;题解决。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自我实现。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21.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效能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人们对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形式上: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形(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学习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认调控;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

义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

另一种学习或其他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理自我;自我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知识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第接受和理想自我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2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

第五篇:岗前培训

新员工入职岗前培训流程

对于新聘人员的岗前培训,按工作环境与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1.公司行政部门的培训; 2.直属部门的培训; 3.实地业务训练;

一、行政部短期培训:以企业文化渲染,使新入职人员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提升企业认同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公司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其主要培训内容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企业简介(业务简介、发展历程、企业荣誉);企业文化(愿景、使命、价值观、行为准则);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工作管理、职业心态等周期大约为半天。

1、公司文化介绍公司简介概况以及目标、政策、经营方针;

2、公司组织机构部门职能介绍,参观公司的各部门及其本人未来的工作岗位环境;

3、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培训;

4、公司产品体系介绍;

5、公司学习资料提供,工位安排,电脑提供;

6、与入职部门经理交接。

二、直属部门培训:以胜任岗位应具备任职资格要求为导向,可采用一对一“导师制”的形式,关注新员工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专业知识、业务知识的辅导;

1、直属部门经理负责对新进员工进行产品体系培训,其中包括产品的性能、价格、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各部门的培训负责人必须是新进人员的未来主管。(培训周期半天)

2、新员工入职后第二天由部门经理指定一名专人指导新员工日后的学习,其中学习内容包括:账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新员工入职后人数如果比较集中,由实施服务部经理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为新员工一周内分别讲解账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软件模块。

3、新人入职第2周,重点学习公司内网用法,指定专人讲授营销技巧、从事未来工作的技能及从事工作的方法、业务知识,其中业务方面根据部门的不同分为企业、政府、行业以及时间运筹和时间管理。

4、新人入职第3周,温习以上培训的内容,业务知识,并由部门经理安排每天的日常工作及可能的临时性业务,并由人事部安排对新人进行试讲。

三、实地业务训练

新人入职4周进行实地培训,实地培训由部门经理指派一位专业骨干人员负责实地培训,在上项目(谈客户)的同时让新人熟悉业务流程、学习谈判技巧、尝试从事即将开展的工作。指导者应协助

其完成工作,并随时指出注意事项和应改进的地方。指导者对受培训人员的工作负完全责任。注:

1、新员工进入试用期,销售部门由直属部门经理安排指定的业务人员带领新员工熟悉业务流程,实施服务部由直属部门经理安排技术人员带领新员工上项目,试用期周期根据试用期间新员工个人综合素质评定,试用期为1-3个月,进入试用期后由行政部开始做考勤记录(录指纹);

2、试用期综合考核通过后,新员工正式转正。

下载岗前培训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岗前培训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目的:通过岗前培训,使口腔医院医务人员,各类助理人员达到口腔医院开业和正常工作需要。 内容:1、员工思想素质教育(因医务人员、助理人员来源不同),符合非国有企 业营利性......

    岗前培训材料

    岗前培训材料 1、填写入职申请表,通过部门经理面试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职手续。办理入职手续需交2张1寸免冠相片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2、自入职之日起7天为试工期,7天内......

    岗前培训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学生助理团 ——读书会11级新会员岗前培训 秋天,收获的季节,在黄金的季节里,读书会和大家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读书会新一届会员成立......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有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许晓诺 当我第一天步入医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时,心中充满了憧憬与迷茫,懵懂的跟随着前辈们一起诵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希波克拉底誓......

    岗前培训

    (一)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防范 一、病历书写的现代法律意义? 内部责任分配 、隐私信息、财务管理文书、第三者证据、医疗纠纷证据。 二、《病历书写规范》规范要求的病历书写基本......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 • 思想上进行角色转变 •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掌握 • 专业技能(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座的各位已经完成医学本科教育,医学研究生教育,即将走入医生的岗位,很好的完成......

    岗前培训

    大学生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即职前培训,其宗旨在于使新进人员了解单位概况及介绍单位规章制度,便于新进人员能更快胜任工作。在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创......

    岗前培训

    关于调整建筑业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考试及实名制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杭建工发〔2011〕176号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各建筑施工企业、各有关单位:2010年,我市建筑业作业人员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