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

时间:2019-05-13 17:0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

第一篇: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

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

2009-10-16 20:41:30 作者:许永 Hits: 197

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在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形式下,将班级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根据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别在各自的小组中学习其内容并掌握某些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检查评价,以确保第一个小组成员掌握该内容。然后,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参加传统方法的测验。

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践及创新。着重开展互相帮助、监督、检查评价的研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讨论及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每一阶段学习后,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参加传统方法的测验,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测验成绩,着重对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整体水平的评价,对小组整体进步显著的给予表彰,从而避免小组成员间产生学习依

赖性。

2、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有着好动、好奇、好胜、喜异、爱新等心理特征。对此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可见,学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按档次比例优化组合,开放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等。均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满足自己在不同时候的优势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也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目标价值看得多大。“期望值”是指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这个理论说明: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起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可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同时提高效值和期望值。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一旦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效值和期望值。由此可见,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

(3)合作学习理论: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4)主体性学习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面推进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决定从2006年

秋季开始,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南京市从2003年秋季起,初中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目前初中化学课程实施新课程已进入第3个年度。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启蒙性的科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我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从目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来看,他们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境况下,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从交流共享学习的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有效唤起学生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状态,培养学习对学习化学的待续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与交流共享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学业水平。

研究者试图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大班额条件下的小组学习的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和人数;

2、如何制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学习目标;

3、如何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4、如何在小组中促培养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查阅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定研究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初测,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按一优、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初步制定小组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评分表。

(2)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按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进行统一测验,结合测验成绩和平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诸方面综合考查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全班中的进步,考查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与平行班级作适当的比较。并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使小组组合达到最优化。定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记录和教学反思。

(3)总结阶段:2008年4月-5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材料。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1)目前我校九年级有13个平行教学班,有广泛的实验基础

(2)我校有两个计算机室,10M光纤上网,有配备较为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硬件基础较好。

(3)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十五年,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本人也参加了第一市个人课题研究,顺利结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非常重视,给予了各方面的大力扶持。

2、预期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量化评分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夏正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STAD型合作学习简介:目标、模式、实施及评价》

何李来2005.4

4.《试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盛群力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以下误区:

1、为合作而合作。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或事先没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结果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表达和倾听的双向互动,然而现今大多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在小组合作时,很多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教学策略准备不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拓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估测,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通过小组学习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自行是解决的?在小组合作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5、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围绕“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原来情景引入,合作提高”的课题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有效的 “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我们的目的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合作模式,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环境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

包括“合作学习”大的课堂环境的建设,“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等。

3、心理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

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品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

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设置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把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善于灵活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实际进行筛选与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爱学、乐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究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1、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2、开展各学科小组学习策略和各学科小组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导学案。

3、探索一课时中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分别有:(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五、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实验老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2、激励性原则。实验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性、主动性和进取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提问,经常用夸奖的言辞,亲切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实践需要,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中。

3、和谐发展性原则。实验老师要通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大集体中健康、活泼发展。

(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具体地贯彻行动的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实验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3、教育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4、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5、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5月)

1、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3、选题,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课题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每位教师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从组织、调控、方法、步骤、评价等方面入手,以科学组建、合理分工、制定合作细则、适时点拨引导、学会倾听交流、利用有效评价、延伸合作于课外等为研究内容,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课题的结题工作,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包括教师的各种体会、经验、总结及案例反思。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七、预期的成果和完成的时间

2013年4月,形成研究方案,成果是研究方案。

2013年4月━━10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内容的研

究,成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内容草案。

2013年6月━━2013年9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管理的研究,成果是有关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的经验论文及注意的问题。

2013年9月━━2014年14月,课题的结题工作,成果是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及应用:本研究最终成果是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主要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2.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八、注意的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理解、掌握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优化学习方式的内涵与方法,科学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操作、说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4、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规范、合作交流、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5、保证学生的合作时间、空间,保证全员参与,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防止小组合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和质量的现象。讨论的课题要有价值。时间要确保,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机会。

第三篇: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小组文化建设是关键。

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学生失去了开始的好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塌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做引导。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

因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一、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合理利用班内墙报(书香栏)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后等待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小组的认同,这种等待可以在评价中实现,还可以在成果展示中展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后续工作不能停滞,要及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成果包括学生得到的喜报、老师的即时性评语、小组内课上课下集体完成的手抄报、艺术作品,特色作业等,展示可以通过班级墙报、板报、班刊即时地展现。

4、黑板文化也是小组合作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将前后黑板分成同等多的部分,对应小组的个数每小组一块。除了板书板演所需的地方外,其它边角都是展示小组文化的阵地。

5、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文化。

二、隐性小组文化建设

6、关于组内制度建设

组内制度也就是小组成员共同通过的组内规范,用来约束小组成员的说、做、行。象《小组长轮流任职制度》。在刚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时,我们分的小组是异质同构,并且把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目的是为了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发展。为此,我们尝试着采用小组长轮流制度,这样锻炼了每一位成员的组织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再象《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对每一个小组在课上和课下的说做行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自然产生的。

7、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动态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每周多次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汇报;带头组织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④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⑥给组长布置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⑦给组长出题权,组长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予奖励等建议。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后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

8、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 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可以说就是亵渎了小组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我们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文化活动、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活动后的奖励也不发给个人,而是给小组集体所有,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文化先行,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第二,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教学中的感触

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论下的学生互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能否帮肋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触:

一、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涵义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符合数学本质的特点,数学问题是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经历辩论、交流的过程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就能在公平竞争、无压力、和谐气氛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合作交流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以小组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二、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

1、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分解因式: 就不必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可运用公式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并能应用,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对于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搭建火柴棒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难易掌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2、选择具有挑战开放型的问题

教材中有一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是较难的,但是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给出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会有强烈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愿望,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教师再适当指导,这样就能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因此适当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分工合作、互动交流,教师恰当引导,最终就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课题。

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体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解决具体问题就能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

三、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策略 仅仅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这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顺利开展,它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1、主导性原则

真正让合作交流学习能互动有效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并进行指导,对各小组的活动要全面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协调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合作交流学习的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交流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它是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性学习,基本点是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总之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承的,不是独立的,它是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形式,配合实施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评估性原则

在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小组活动小结、自我反思,它是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自评是必要的,评价的内容是总结合作交流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技能、学习的成效等方面表现,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制定出本组今后合作交流学习的活动方案,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表扬学习合作交流主动的学困生,进一步推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课更加有效的开展。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6,12,20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合作的方式也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推进课程改革。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的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关系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5)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四、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实践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

4.合作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整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

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推进的前提条件。学校通过强化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等,力促教师形成新时代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习与培训,按课题进展要求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相关条件;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队伍,学校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实验教师倾斜。

4.围绕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引领,并经常组织研究活动辅导和学术研究活动,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

5.指导小组成员每周深入实验班的听课、评课,及时向教研室和年段分管领导反馈实验情况,并在年段会、教研活动会上向所在年段、教研组教师通报实验的现状,广泛收集教师意见,让全体教师为课题的推进出谋划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性研讨会,对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小结与反思,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调控改进研究工作。

6.编辑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实验教师通过学案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并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七、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环

成员:张秀鸾、李爱美、郭继红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员

郑建业、丁文波、韩春燕、刘德营及听评课小组成员和教研组长

八、课题研究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

实验班级:七年(2)班七年(3)班七年(4)班

八年(2)班八年(5)班

实验教师:张秀鸾、李爱美、郭继红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课题研究的前期论证,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1年6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建构一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机制”。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案例、光盘、图片等。

4.课题研究成果集。

5.具操作性的典型案例集。

6.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第一单元成绩把班级36名同学组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4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下载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市推广,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人:常俊霞 发布科室:教导处发布时间:2009-7-8 阅读次数:647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马兴梅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可......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几个教学环节论文

    实施新课程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引入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差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有意识的去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探讨 珠海中心小学 逄坤尧 2012.12 未来社会越来越看中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传统班级授课方式......

    《初中化学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市春晖中学 盛再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强调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

    如何培养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学科主持人5篇

    如何培养自主互助合作小组学习学科主持人 现在各学校都在推行自助互助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实行,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在课堂讨论及复习预习的时......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