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人民日报评论
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
2012年03月26日08:4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引领学习风尚,党委中心组成为组织学习的“发动机”,许多党员干部踊跃到基层学习调研……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日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也深化着新形势下执政者如何加强学习的思考。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特别是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有100个至200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也强调,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中,中央更是一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掌握新知识,摸索新经验,既是新的实践过程,也是新的学习过程。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学习的挑战更为严峻,任务也更为繁重。
当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继续开动脑筋、激发智慧,努力破解“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问题?当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如何把脉中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当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应对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更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学习,需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执政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大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
“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正是从时代发展、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展现了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谋划。各级领导干部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多一些学习思考,少一些事务应酬,努力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促进者、实践者,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夯实基础。
第二篇: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doc
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XX
从X月X日起,本人根据办公室《“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及《学习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任务。通过近一个多月来,十几次的集中学习,本人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学习、及如何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促进工作开展,做了一番深刻的思考,体会如下:
一、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掌握新知识,摸索新经验,既是新的实践过程,也是新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大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甚至难以在这个时
代立足。对我们自身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工作能力、事业发展。
XX市委X书记号召全市领导干部要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在“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自觉接受洗礼。要充分认识XX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在观念理念、经济总量、运行效益、产业结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亟待加强,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有待转变,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XX市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振作精神、提升效能,投身到“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自觉接受洗礼,为XX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要破除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的陈旧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重点解决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保守主义、本位主义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树立起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勇于担当的形象和作风。要拿出敢于突破禁区、大胆实践的豪迈勇气。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造福于民、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就要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去突破现有的各种条条框框。要弘扬干事创业、甘于奉献的执着精神,大力弘扬XX精神和XX精神,立足岗位从一件件事情做起,改变和重塑XX的对外形象,为XX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以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切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工作。
二、如何加强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那么如何加强学习,本人认为:一要转变学习理念。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素质组成的重要内容!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不正确的认识。不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习,要由重文凭向重能力转变。也不是针对性极强的阶段性学习,要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还要将学习视为享受,而不是累赘。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二要把握学习重点。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当前需要的、适合自身的学习重点。这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做为从事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文秘人员,加强服务意识、文字功底以及党性修养是关键,因此在学习中要重点学习领导在各种政务活动中的讲话稿,这一点办公室在本次集体学习中为大家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另外我们也要从平时的互联网、报纸、书本上学习。同时到实践中学,比如在会务活动中向上级党委领导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在下基层中向基层的干部学习。真正做到把学习做为提高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学用结合有效促进工作开展。
市委办是服务枢纽,作为办公室的一员要按领导要求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离不开学习。一要学习“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办公室工作清苦,经常加班加点,既要主动服务,又要被动服务,甚至有时费力不讨好,招人误解和怨恨,甚至有时被当作出气筒,我们都只能以好的心态、好的情绪来面对。在办公室工作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好象一支蜡烛,燃烧自己,成就事业。二要学习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大到辅助决策,小到接听电话,一举一动都体现到办公室的水平,代表着市委办的形象。每一次大型活动,会务还有文字材料都要强化精品意识,举轻若重、精益求精、严谨周密。三要学习业务,业务精通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秘书科工作,从调研接待方案、会务安排、文件拟订及流程把关、日常工作等,每项工作都极其琐碎、烦不甚烦,一定要认真细致,更要有良好情绪,不怕重复;党建科工作,市委办的党建科是市委党建办下属的科室,主要是大党建,着重了解全市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发展动态,注意收集资料,按上级党建办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四要学习规范有序,市委办工作千头万绪,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人人讲究规范程序。五要学习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将近两个月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本人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基础不扎实,学习不深不透,有些方面还是一知半解,存在应付现象;工作方面创新性不强,有时面对琐事,存在不屑情绪;作风方面存在得过且过现象,效率有待加强。对于不足,本人将在下一学习阶段好好查摆,总结经验,认真整改,促进自身工作开展,更好地为市委工作大局服务。
第三篇:刘淇: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刘淇: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被过滤广告
被过滤广告
图片|视频|图表
论坛|博客|WAP
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台 财经 军事 法治 社会 网评 体育 奥运 文娱 传媒 科技 互联网 教育 校园 房产 健康 职场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
第四篇: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
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
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http://2008年01月28日 09:3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进行,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政治保证,需要通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环境保证,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体制保证,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所有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去贯彻、去组织、去实施、去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在领导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各级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在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科学发展观树立得还不够牢固,坚持得还不够自觉,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的问题,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问题,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从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发展理念、发展动机入手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尤其是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责任,就必须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必须加强对和谐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团结,努力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以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带动全党的团结和谐,扩大党内民主,增进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要通过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又要通过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来保持、来发展。当前,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与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一些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少数领导干部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解决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更好地体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
第五篇: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公共事件的多发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因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公共事件处置失当,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政府的执政敲响了警钟。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不仅仅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因此,作为地方基层政府,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制定出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而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转变“官本位”的治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立“公众本位”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满足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打破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