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学习体会(模版)
3月6日-9日,在工作室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在河南郑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会”。通过几天的学习,让我切身感受到教师教育理念必须转变!
一、正确树立高中化学新理念
新课程是要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还要求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初步认识
1.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1、2 →科学素养: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选修→化学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3.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探究活动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探究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4.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⑴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在很多旧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学评价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的,评价要公正、全面,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感受到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和学生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让我们也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第二篇: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学习体会
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学习体会
亳州一中张素娟
细细读完《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掩卷沉思,课堂、课下的一些情形又重新浮现眼前。其中有快乐,感动,惊喜,也有尴尬,无奈与困惑。在教师责任心的驱使下,怀着对英语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我在浩瀚的因特网上搜寻,惊喜地打开了一些著名英语教育人士的博客,(如刘道义,包天仁等)。品读着这些语言教育大师的心声,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新课改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目前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从准备、启动到推进,经过两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关于教学观转变的问题、关于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问题、关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关于把握和钻研教学内容的问题等等。为了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 ,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一线教师中关于新课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怎么老是“新课改”,“新教材”,成天都是“新”?
自从我参加工作2000年到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几乎年年我们都参加“新课程”培训。这几年的论文评选中,论文标题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新课标下”、“新课标理念下”或“新课改下”。这几年改革幅度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使很多一线教师对课改认识不清,对教材分析不透从而导致了教学上的盲目性。为什么老是在改呢?
实际上,建国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8次课改。目前课改正在调整和转变,正处在一个转折点和新的起点上,也可能还会进行下一次课改。这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唯物辩证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原理。如果每次课改都是成功的,那么我们还用课改8次么?改革创新是永恒的,是动态的。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任务,我们以及课改专家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问题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进行培养。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对新课标提出的各级目标的认识尚不足。还有个别教师,甚至个别还算比较年轻的教师,根本不理会新课改的事,而是仍然坚持按照自己的那老一套去教学生,好像新课程与他们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干脆考倚老卖老,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穿新写走老路。尤其是高三的老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为了给学生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经常不得不填鸭式的灌,搞书山题海战术打时间仗。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高一高二轰轰烈烈搞课改。到了高三就完全变了样、新课程改革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是实现新的教学
1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标的基础。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并积极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来。
问题三:极左冒进,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
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 ,教育实践界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 ,现在有的课堂活动看起来花样形式较多,但是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处理显得很生硬,有串联活动之嫌,使用的结果可能冲淡主题,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会使课堂管理失控,给一些顽皮学生提供“玩”的机会。
教学内容与活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动”来达到“学”,是“动”中“学”,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学”而“学”,所以,课堂不应是活动串联起来的游戏,而是内容和的有机结合。
问题四: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有的教师,迫于学校压力或只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不得不应付几篇“论文”。自己在论文中写的什么,有什么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谈不上运用。而有些认真搞科研的教师,科研成果累累,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但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却不多。
新课改中必须注意的几点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所有英语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都必须坚持不懈的更加深入全面的推进新课改。但是,绝对不能盲目。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认清几组关系:
外语教学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诸如: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构与功能,还有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读写与听说、母语与目的语、机械操练与交际性练习、准确性与流利性等等。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我们这些外语教育工作者经常面临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新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它的出台大大地改变了英语的教学,它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似乎与高考要求的“掌握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型),培养基本技能”有一些矛盾。过去,很多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为了应对学生高考的需要,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词汇运法,语法规则,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着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应试技能,以帮助他们应付高考。而现在,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再搞“题海战术”,不少教师和家长都为学生的高考成绩担忧。
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近两年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标的试行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推动,英语高考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进行改革。但是,必须看到,高考的体制和内容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照高中课标所提出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要求来彻底改革,在这种现状下,高三的教师,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中帮助学生为高考作一定的准备,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有益的。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真正掌握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力和基础语法知识)的高中学生,应当是任何类型和内容的考试都不怕,都能考高分。应当看到,“高分低能”的情况已在大大改变,“高分高能”的学生在日益增多。广大教师应当看到,高中英语课改和高考改革是一统一的系统工程,应试能力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坚持高中英语新课程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新课程与考试是不矛盾的,同时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必将伴随着考试体制的日趋合理科学完善。英语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重基础还是重应用。
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买你对的还有知识和能力这一对矛盾。以往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勿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知道英语的知识,而是培养口头和笔头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简而言之,新课改要求重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要“能力”就不要“基础”了吗?
刘道义的恩师,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国家语委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语言学会会长、叶圣陶研究会会长张志公先生曾强调,“考虑英语教学和教材中的任何问题,必须充分重视中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往往不安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单纯模仿,而希望知道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道理。中学英语教学和教材中要教点有关的知识,可是,绝对不应贪多求全、繁琐艰深,学了又用不上。.学习语言是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张老的话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第一,英语学习的本质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训练语言能力。因此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必须有实用价值,以应用为目标。第二,在汉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学生,必须探索“所以然”,也即教师必须讲解教授基本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毕竟,词汇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更是各种语言能力的基础。只不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按张老所说,“所教的语言知识“精要、好懂、管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传统观点与现代理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间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个各有优缺,传统的五步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的积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更注重对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志公先生谈到教学方法时,他强调,不要搞一律化。他说:“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目的,各自需要最适合它的办法。”“对于方法,不要绝对化,某种方法一定好,某种方法一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
很多现代教育理念及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对国外的各种各样的理念、思想、教法、模式等一定要懂得学习和借鉴,不能一律排斥。有的可以拿来就用,但不能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对于我们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够全盘否定。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掉不要,认为传统的就是旧的坏的。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很多国家正在研究中国的教育,包括外语教育。国外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传统的、这种以理解记忆为主和认知为主的教育是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并且认为我们的教法和理念比他们的更加有效,比他们的强调“知识的‘个人主义’”要好。老外尚且认同我们的传统,那我们国人就更应该对其充分利用了。
二 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弹性。新棵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适当的删减或补充教材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的顺序。教师应该明确,以前的教学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我把知识给你,你来学,来接受,后者
是教师想出一些尽可能适合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反映在教材的处理上,前者给了你纲,给了你教学全部内容,你可以将教材用够,剥烂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后者给你的教材仅是一个适应于教学的一般性材料,教师需要精细加工。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在诸如教育资源,学生生源、师资水平,英语教育现状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强求一律,各校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选定后根据各种因素增添和删减某些材料。一句话,弹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就使教材具有了开放性,而不是原来的封闭形式了。
另外,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灵活,给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
总之,新教材给教师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活动空间,它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
三 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灵活多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风靡一时。殊不知,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的局限。
比如,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语言形式,追求任务的真实情境,急于实现功能。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公开课上,为了展现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创造性的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授语言点,取消了呈现语言(词汇、句型等)的步骤,似乎学生不教不学便会了。其实,这里有虚假的成分,可能前一节课处理过语言,甚至是事先上过的课。否则,便可发现课上的活动开展困难,或许有少数尖子学生撑门面,或许热闹,但语言质量较差,错误甚多。而且,教师对学生小组活动中的问题不加批评;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错误不予纠正,听之任之。这样,因为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敢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自然出现了语言准确性差、基础不扎实等问题。
再比如,有些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了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有些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一些易见问题。学生围坐一起,言论纷纷,场面看似热闹,可交流时却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还有一种情况,教材上的讨论材料有的太晦涩,范围太大,有些老师不加选择就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抓耳挠腮,“智穷力竭”,场面尴尬,浪费时间。此外,还有分组欠科学,时机不当,时间不足。评价不全面等问题。
还有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但绝对不能滥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同的课型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传统的如“五步教学法”“四位一体法”等和现代的),并对它们进行有机组合。只有这样,英语课堂效率才会达到最高。
四 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标目标要求的最重要的主体。二是教师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标目标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只有教师才能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这条路上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时刻准备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具备包括吸收新思想、先进教学理念、先进教法的能力,具有深厚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底蕴为学生这个教学主体走向成功提供各种帮助。如果简单强调学生为主体而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发挥的主要作用,就会出现不利于教学的结果。例如,教师一讲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似乎就不好体现,课不敢讲了,进而是大量无目的的活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是必要的,但学生的活
动不能是无序、无目的的活动。教师驾驭课堂不是不让学生动,而是要让学生在实现课标的各级目标的方案中活动,使他们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学习策略等目标得到实践和增长。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要时时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我们必须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 科研一定要与实践结合“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并充实理论。”这话说了几十年了,但真正身体力行的人不太多。张志公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忽视理论的倾向,也有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专家们坐在研究室里研究理论,教师们站在课堂里教学,„两者不相见,宛如参与商‟。”他希望专家和第一线上的教师通力合作。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在“象牙塔”里凭理论书籍和资料是研究不出成果来的,而 “教师的经验、甘苦是研究问题的最必要的材料。”
我们身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会碰在很多问题,会有很多体验。按理说,一线教师搞科研是最有条件,最有权力,最容易出成果的,因为我们基地,有对象,有实践。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些由于忙于搞科研而教学成绩平平,有些则因为忙于教学而无暇顾及科研,而真正能把科研与教学两者兼顾并有机融合的为数却不多。科研脱离了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实践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呼吁,广大教育同仁们,我们一定要努力,要么做科研型的教学能手,要么做实践性的科研专家。
六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因此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有职业上的危机感:新时代的老师难当,新课改要求之下的老师更难当。新课程改革正如一股巨浪向我们扑来。现在使用英语新教材色彩斑斓,包罗万象,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是“杂志”。这样的教材要求老师们自身具备很高的素质。面对这样的新教材,教师们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首先,我们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比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特别是要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与学生观、调整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教材等,否则,根本就用不好新教材或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其次,教师必须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此外,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英语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是教师的形象和活动对学生的感染和感动。英语教师的艺术修养,如声音笑貌和言行等的表现,都对学生有艺术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对老师们的种种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职业上的危机感,要明确要求、不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否则,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在这次新课改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第三篇: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
近日,单位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春节联欢会。我虽不擅长歌舞,但也想献上一个节目。于是,我把今年春天拍摄的一组花卉图片,制作成小电影《孤岛春光》,再把以前的博文进行了删减和改动,插入“故乡的原风景”乐曲,最终形成了一个配乐朗诵的小节目。
我与医院共成长
1993年我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丽水地区医院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7周年。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丽水共成长,和中心医院同进步。17年来,为了事业,我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劳累,华发初生,感慨颇多,我收获了什么呢?
我收获了成长的喜悦。17年来,在前辈的指导下,我从一个初级医生成为一个高级医生,从练习皮肤缝合开始到现在能主刀各类心胸外科大手术,从被动地跟从到主动地开展,从听老师讲课到给他人授课,我深切体会到职业生涯中成长给人带来的愉悦。
我收获了学习的快乐。我院各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鼓励年轻医师进修学习。就我而言,先后去了杭州、上海、北京等国内知名大医院进修学习,每一次,领导都非常支持。尤其是在北京阜外医院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医院的学习经历更是让我的业务能力和学术视野迈上一个新台阶。北京阜外医 院是亚洲最大的心血管病中心,每年有将近万例的心脏外科手术病例,在那里,我不仅受到了规范严格的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外科服务理念。在德国学习期间,我见识了德国医生的严谨,领略了心脏外科学术前沿的进展,对于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直观的想象空间。
我收获了团队工作的乐趣。众所周知,心胸外科是个team work,单靠一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在我的医疗工作中,无论是同科室的主任、我的助手、护士,还是其他相关科室的同事,都为我整个诊疗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和配合。我曾经感慨,这样的同事关系,朝夕相处,密切程度绝对不在同胞兄弟姐妹之下。
我收获了对医生这份职业的更多热爱和执着。面对劳累和辛苦,以及不可避免的繁琐和无休止的工作时间,我曾经动摇,也曾经谋到看似更风光更潇洒的职业,但经历了和中心医院共同成长的17年,我的信念比以往更加坚定:好好工作,当好医生!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
推开窗户,向外望去,掩映在层翠叠绿中的孤岛医院被金色的阳光洒满。回首过去,她曾经的沧桑和辉煌已经载入历史的画册。展望未来,拂面的春风带来了万物生长的气息,也奏响了一曲经历了风雨和磨砺后茁壮成长、蓬勃发展的乐章。如今成长中的孤岛医院,就像破却了重茧的蝴蝶,就像雨后泛青的草木,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弹指一挥间。不经意我已经在孤岛医院工作成长了二十五年,参与并见证了医院这二十五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乃至今天的成就。我想说:作为孤岛医院人,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和骄傲。这里是我的家,医院的发展也就是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与医院共成长!
记得我是1987年7月到医院报到的,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小护士,内心充满着惶恐与担忧:我能行吗?然而,随着对医院的了解,通过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得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都不足的我慢慢地走向成熟。今天,再次回忆起当初的那种心情,还是像昨天一样清晰,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对医院、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没有了忧虑,只有憧憬;没有了彷徨,只有信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我有能力把工作越做越好!
我工作后的第一个科室是内科。内科是全院最大最忙的科室之一。在这里我工作、学习了五年多的时间,不仅仅学会了临床护理工作,也学会了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明显进步了,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和谐与凝聚力,大家时常加班加点,为了挽救病 人的生命,恢复病人的健康,甚至工作到通宵达旦。
作为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我从不因工作忙嫌苦叫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节假日总是主动值班,让家远的同事回家过节。在科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并热情帮助年轻刚毕业的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同事和睦相处;对病人如亲人,做到了态度和蔼,服务周到,治疗及时,从未与病人发生口角,受到科室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平时我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苦练护理基本功,把学到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熟练掌握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并掌握了如股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等有较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无论白班,还是夜班,我都始终如一,认真负责,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做到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及时处理,几年来,配合医生成功地抢救了许多垂危病人。例如:我科曾收治一名叫贺宗霞的敌敌畏中毒病人,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处于深昏迷状态,并数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当时正值春节,人员紧张,为了抢救这位病人,我主动加班加点,日夜守护在病人身边,5分钟推一次阿托品,10分钟测一次瞳孔、心率,半小时测一次血压,一小时量一次体温,输液、吸氧„„经过几个昼夜的紧张抢救,病人终于达到了阿托品化,神志逐渐清醒,于是减少了阿托品的用量。但是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病人出现了“反跳”先兆,于是立即通知医生,加大阿托品用量,又是一番紧张的抢救工作之后,患者病情终于平稳,最后痊愈出院。出院时,病人父亲送来一块光荣匾,虽然这个春节我没有过好,但是我却觉得过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从死神手里挽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许多„„
92年10月,我被调入儿科。儿科在医学界俗称“哑科”,病员特点是多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病情。我以一颗慈爱之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我院儿科只设17张床,但住院患儿有时高达30多人,经常加床。在病员多、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听到患儿恐惧的哭声,看到家属心疼的泪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一手过硬的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我除了向护士长和老护士请教外,坚持认真总结每次穿刺失败的教训,调整穿刺时紧张的心态。上班时我总是争取帮其他同事打针,下班后就在一块纱布垫上反复练习进针角度和力度,有时还在自己身上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勤学苦练、反复琢磨,我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98年4月,我科收治一位名叫司梦雨,年仅8个月,患室间隔缺损肺炎并发心衰的患儿。患儿住院期间先后5次发生心衰。记得有一天我刚接了夜班不久,巡视病房时发现患儿液体渗出,需要重新穿刺,而此时患儿却出现了心衰,呼吸极度困难,大汗淋漓、口周紫绀,心率200次/分以上,需要立即用药抢救。此时是夜间,光线不好,而患儿的头皮和四肢血管都显露不清,医生和家属非常焦急,患儿正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凭着自己平时练就的穿刺技术,一针见血,一次穿刺成功,使患儿获得了抢救时机。经过吸氧吸痰、强心利尿、镇静等抢救后,患儿病情趋于平稳,心衰得以纠正,患儿的汗水也湿透了衣衫。我提醒家长得及时给孩子换一换衣服,以防感冒。可患儿家长却说由于孩子发病急重,没来得及带换洗衣服。我还了解到患儿自出生后,由于先心病,已先后在几家医院住院抢救,花去医药费近万元,她父母单位在军马场,效益不好,工资很低,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务,真是贫困潦倒、忧心忡忡。于是我耐心地开导他们,告诉他们只有及早手术修补,才能彻底根治。并从家里拿来一些生活日用品和孩子换洗的衣物来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进院如进家的温暖。当我看到患儿病情趋向好转,面色红润,穿着我拿来的干净内衣时,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2000年初,我到了外科。外科是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之一,在这里,我又学到了更多的现代护理知识,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并在短期内就掌握了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护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还参与了《利用护理程序查房》护理研究课题的实施工作。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觉得自己的护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在遇到诸如脑外伤昏迷、失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危重急症病人时,我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做出全面评估,准确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病人的护理诊断,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主动执行护嘱,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这一项目还被我院推荐为社区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在门诊换药室期间,通过听祝主任讲课、查阅医护资料、跟随医生实践等方式,我又熟练掌握了清创缝合、伤口换药、脓肿切开、拔指甲等多项技术。并坚持做到微笑服务,耐心解答病人疑问等,为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虽然,我没有机会见证医院发展的每步历程,但我感受到了强劲的发展气息。新大楼即将落成,现代化病房大楼,布局流程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而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这个优美的环境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也正在努力的争创“三甲”。医院是每一个员工的家,我们因为拥有这么好的家而快乐迅速成长,每一个员工同时也在为总院这个大家庭的发展而默默的无私奉献!医院在成长,伴随一起奋斗的日子,我也学到了,成长了,收获了。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护士,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事业。岗位平凡,但从事的职业不平凡。小草虽小,但一样能铺就绿色无垠的大草原!当初进入医院的那份自豪如今又升级成一种责任,医院是我家,家要继续发展,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任重而道远,我要用满腔的热情,百倍的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补充自我,完美自我,完美人生,与医院继续一起成长,与医院一起走向辉煌!
我与医院共成长
作者/来源:蒋玉蓉 日期:2011-1-17 12:36:31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我们每一个杨中心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家的努力终于换来医院上等级的荣耀,我的欣喜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1986年,年仅18岁的我卫校毕业后被分配进了杨中心外科病房(现在的老年医院),当时的病房条件很差,没有空调,只有办公室有台电扇,夏天做完治疗,我们都热得汗流浃背。没有电梯,手术后的病人只得由工人用担架抬到三楼。做外科护士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很锻炼人。像救治脑外伤病人,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生命体征观察都靠自己一个人(当时没有icu病房),对病人的监护责任使我的脑神经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往往身心疲惫,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感觉自己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还记得90年代初,我院面临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经过全院职工齐心协力,终于我院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全市二甲医院评审中成绩名列前茅。这次我院能成功上等级,是几代杨中心人的共同愿望和期待,更凝聚了我们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风雨曾经坎坷几何,如今的杨中心,历尽沧桑与世事变迁,拥有了今日的春华秋实。现代化病房大楼,布局流程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装修一新的门诊楼,集化验、诊疗、体检、药房于一体,彰显着人性化、亲情化的管理。而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这优美的环境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对杨中心,我有着深厚的感情,60年代末,我在杨中心产科出生,18年后来到这里工作,怎么能说不是一种缘分呢?记得第一天来报到,就听老一辈讲我们的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正式建立,在这62年不平凡的岁月里,我院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发展壮大,一代代杨中心人呕心沥血,共同见证了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的风雨历程。
如今的我青春不再,却自有一份从容和自信。当我沐浴着医院荣誉的光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宿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相信,个人的命运、荣辱始终与医院的兴衰紧紧相连――没有医院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所以这次为了医院能够成功上等级,我们门诊每一位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加班加点,为了练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护理部每个人双休日都放弃休息来医院练习,做到人人过关„„
如果说过去的杨中心只是襁褓中的婴儿,62年后的今天,她已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无论医院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二级甲等还是三级乙等,我想,有一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打造百万杨浦市民信赖的好医院,传承仁、诚、勤、和的医院精神。
衷心祝愿我院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沿着正确的航向,不畏艰难,搏击风浪,奋勇向前!
然而,随着对医院的了解,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担心是多余的,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综合医院,在她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又是年轻人成长的摇篮,我们年轻一代在老专家的带领下,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
“关爱,诚信,求真,探索”是我们医大一院的院训,在这一精神动力的鼓舞下,我看到了希望并怀着期待的心投入了工作。医院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使得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都还不足的我慢慢地走向成熟。今天,再次回忆起当初的那种心情,还是像昨天一样清晰,但我的工作、感受却完全不一样,经过这十年来的历练,我对医院、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没有了忧虑,只有憧憬:医院是我家,我与医院共发展!我相信,我有能力把工作越做越好!
2000年金秋,我被医院聘为影像诊断学讲师、主治医师,随后的三年中我收获了甜美的爱情,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老公也是医大人,我们俩认定医大一院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为她的发展更加努力学习工作!医院和科室领导考虑到怀孕和哺乳的一系列问题,照顾我让我专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领导的关心,同事的照顾,让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5年我获得了本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被聘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我知道这是医院对我付出的肯定,是对我今后发展的勉励!让我衷心感谢的是,医大一院赋予了我成长学习的的环境和机会,又让我亲身体验了医院的骄人成绩。如果说,马晓伟院长使医大一院成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的楷模,那么李继光院长则用六年的时间为医院完成积淀,而以徐克院长为首的年轻化领导核心则带领医院腾飞了!内外科病房大楼的正式使用标志着医院诊疗环境的整体改善;作为辽宁省干部体检中心,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购进先进的诊疗设备,保证患者不出病房大楼就能完成全部检查,病人实行整体陪护,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每年承担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项目保持逐年增长,被SCI收录文章逐年增多,科研总体实力国内名列前茅;医院每年为国家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逐年增多,作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县级骨干医师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医疗骨干;更好的执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使命„„一切的一切,医院的飞速发展,我见证了!医院是我家,医院稳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学习成长的十年。
在医大一院,我学会了思考。在以前的工作中,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完全处在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一直没有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习惯。但是,现在的我变了,领导和同事给了我一个宽阔的舞台,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如何能主动的工作,如何能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完美。
在医大一院,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和谐与凝聚力。医院会定期为员工送上生日祝福;定期为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健康检查,关爱每一位员工的健康;医院每年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院里和科室定期分别组织医疗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并进行横向交流;年年派送优秀员工赴国外学习深造;每年进行的科研奖励„„这些都是医院文化的体现,它不但是关心体贴员工的健康,其实也是在培养员工对待工作和人生的态度,把工作做到人性化,多替病人着想,多替他人着想。在医大一院这个平台上,我觉得自己的业务知识明显进步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协作精神增强了,医院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更是推动医院快速前进的催化剂。
在医大一院,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能够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能感受到医院丰富多彩的文化,你能感受到自由、快乐与激情。给我感触很深的是,从我走入医大一院至今,放射科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永远是徐克教授(以前是科室主任,现在是院长),而其他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楷模呢?因此,一院众多的员工在他们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下,多年来时常加班加点,为了科研,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复病人的健康,甚至工作到通宵达旦。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我也懂得了奉献,发现奉献是一种快乐!医大一院是每一个员工的家,我们因为拥有这么好的家而快乐迅速成长,每一个员工同时也在为一院这个大家庭的发展而默默的无私奉献!
医院在成长,我看到了,伴随一院一起奋斗的日子,我学到了,成长了,收获了。十年前,因为进入医院,我觉得自豪,现在,自豪中又多了一份责任,医院是我家,我家要继续发展,要走在国际舞台的前沿!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任重而道远,我要用满腔的热情,百倍的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补充自己,完美自我,完美人生,与医院继续一起成长,与医院一起走向辉煌!做医大人是我的荣幸和骄傲,也是我 不变的人生,我坚信:医大一院的明天会更好!
我与医院共成长
魏巍
走过收获的秋,寒冷的冬,希望的春,终于迎来期待的夏天,终于等到了实现我梦想的一天„„
就在2009年的那个炎热的夏天,我走进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成为其中的一员。由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蜕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也深深的感受其中。新城市的陌生感,对新文化的认同,对医院的归属感„„在刚来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思想作斗争。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感激。
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我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旅程。挥汗如雨,那是盛夏劳动的果实;与老师们说说笑笑,我了解到另一种生命的体验,看到老师们一张张笑脸,终于明白原来劳动可以如此的自信与光荣。每个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工作中让我感动的一幕一幕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在我记忆中反复播映。工作中一张张纯朴的脸,那是天使的脸庞;他们用双手诉说一段段创业的故事;的确,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耀眼的光环,平时也许不善言辞,不说大话,从不认为自己能做出突出贡献,按时上下班,遵章守纪,努力工作,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员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医院的稳定,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要靠这些人的,他们这些平凡人才是医院真正的中流砥柱。当这些平凡人肩膀上的责任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汇集成了整个医院的责任,使医院的发展顺利,稳定。感动在金字塔的底层,感动在真实中,感动在劳动中。
所谓感激,我想首先感谢医院提供给我工作的机会,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的平台。使我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成长。初来鄂尔多斯市,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住宿问题,因医院扩建,无法提供住宿,我们只能自己找房。鄂尔多斯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租房价很高,这对初步社会的我们来说很困难,得知这些后,科主任首先给我们找了旅店,给我们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住宿,这段期间科里老师们也尽其所能帮我们找最适合我们的房子,我们最终也有了理想的住所。工作期间,各药房组长很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不时叫我们出去吃饭玩耍,这使得我们闲暇之余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也开阔了身心,能更好的投入工作中。工作中很多的事情让人感激,其中一件让我印象最深刻。我们一起来的这批同学,家庭都不是很富裕,大学期间有很多同学都是靠贷款完成学业的,最后毕业学费有些补不上,导致毕业证在学校扣留,来到工作中,有些事情正好要用毕业证,回学校取学校又不给,了解到这些,科主任自己掏腰包,拿出一万元给我们解决燃眉之急,取回毕业证。现在我们转正了,工资也提高了,还有吃饭补贴,老师们说你们现在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要归功于医院的壮大啊,是啊,医院在快速的发展,这要归功于我院领导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啊!没有领导们正确的方针政策,医院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广大员工也就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所以我们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服务患者,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激在同事之间,感激在领导之间,感激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每个角落。
医院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尽管每个人的职位,岗位,工作各有不同,但我想只要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把自己工作干好的基础上,去尽量帮助别人,为医院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最好的报答。
就我而言,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将这个大家庭当成了我生存的基础。大河里有水小渠才不会干涸;医院兴旺,员工才有可能受益。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持久良好的工作,为了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要努力奉献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医院为我提供了生存,工作和学习的土壤,我要用满腔的热情,百倍的精力,不断的探索实践,补充自己,完善自我。我要与医院一起成长,与医院一起走向辉煌!我坚信: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明天会更好!
我与优质护理共成长
发布日期:2012-01-05 来源: 作者: 点击:457--工作三年护士的年终感悟
我是来自急诊外科的程义飞,很荣幸能在下半年出院病人满意度评价中以88票的成绩被病人评为最满意的护士,这让我倍感欣慰又深受鼓舞。
2009年我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护理系,进入省立医院工作,2010年定科于急诊外科,面对科室急、忙、危、重的病人,有时候我真的担心害怕得有点吃不消,但在科室团结协作,积极向上、认真严谨的气氛里,我勤奋好学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向科室优秀护士看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护理这个行业里体现自己价值,用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优质护理开展之前,我的工作局限在打针、发药,大多数都是按医嘱执行,都是分工分活。但新的护理方式让我成熟了,我明白,我就是病人的责任护士,我要去全面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全面护理病人,我要有促进病人康复的能力,用我的专业知识为病人提供安全专业的照顾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没有当责任护士前,病房里遇到造口或疑难病人,我都会依赖高年资护士,但现在我会主动学习尝试去解决问题,并能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在这半年中我已经护理了3例造口病人,为病人更换造口袋的技术能较熟练的掌握,并能给予病人有效的健康指导。我想这样持之不懈,再过2年我也会逐渐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了。
现在我会主动与床位医生进行沟通,主动读片,了解治疗方案,参与病人的诊治,让病人从内心里真正的佩服护士,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医生。我们也许不能把患者当亲人,但我们可以把他当熟人、当朋友,用最真诚的爱去关心他!
有一位出院患者家属在我们的出院满意度调查表上这样写到:我很满意护士的护理工作,他们都很辛苦,每天都在不停地穿梭在病房中,对待病人也是热情周到,但是,我有一方面很不满意:为什么护士要干护工的活?洗脸、刷牙、泡脚给家属做就好了!刚开始很多人都会这么想,把优质护理想象的和刚才的那位家属一样,简单的理解为为患者洗脸、泡脚、擦浴,认为这种护理是把我们大材小用了,内心也有不满与怨愤。上班时间的调整、工作程序的变动、基础护理的加强,也曾一度让我在适应期中迷茫。但是在护理部及护士长的带领下,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对文件精神的不断学习与理解,把文件变成实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从内心里真正认识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起初阶段的紧张情绪慢慢消退,失而复得的自信取而代之。一些最简单的基础护理可以拉近护患的距离,也可以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原来的心态改变了,工作起来就会更深入,我把优质护理作为护士的天职本分,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位患者,付出我的爱,收获来自病房里的感动!
每天早上7:30,我都会面带微笑来到病房,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带来最真挚的问候,整理床单元,有些病人私人物品很多,堆得床上床下、床头柜窗台上满满的,为此我一遍遍地帮助他们整理,保持病房整洁。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会评估病情,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并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病床前,我会亲切的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等让患者倍感亲切。病房里,或开心交谈、或作细心疾病指导、或给予体贴的梳头、修剪指甲、理须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样我和病人、家属之间就多了份亲切和理解。小夜班,我会根据级别护理要求,为卧床病人擦洗、洗头,主动的解决他们所需的护理。大夜班,我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有计划地巡视病房,哪个病人需要时时去关心,哪个病人病情平稳不至于打扰其休息,我心里都一清二楚。虽然疲惫,但从未放松过。
急诊骨科卧床的患者经常会遇到便秘的难题,虽然我们平时给予健康指导,但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 题。有次我们了解到31床李大爷有习惯性便秘后,当即就指导患者做了按摩、饮水等护理工作,可一直三天没有效果,最后孙医生决定,使用开塞露纳肛,灌肠,尽管我按规程操作,但由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还是没能立竿见影解决通便问题。正在我正准备抠便时,家属一时间很不耐烦,马上翻脸说:“你们这些医生护士吃什么的?连大便都搞不好!”这时我并没有反驳,毫不犹豫的戴上手套,帮老人家摆好体位后,开始将大便一点一点的抠出体外。黑色大便伴着恶臭在高温里飘散开、加上家属的催促,不一会我已全身是汗!老大爷看着我面上落下的汗珠,眼睛湿润了,说:“姑娘难为你了!不好意思,太谢谢你了”!旁边的家属也许是因为内疚红着脸离开了病房。
在优质护理开展以来虽然基础护理量增加,但护士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分工更合理,护士能真正的回到患者身边,了解患者,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护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现在在病房里呼叫铃少了,安全隐患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护患沟通的话题多了,患者的康复训练更有效了!初步统计,今年通过鼓励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尽早拔除导尿管、尽早发现肠造口并发症的事例比以往明显增加,并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主任说全年病人投诉比以往大幅度下降,不能不说是优质护理为病人筑起安全之墙、和谐之光!
其实我做的只是一个护士应尽的工作,但我会更加努力,用天使爱的翼去呵护每一位需要我们的人,并将爱化作力量,感染每一个人!我要脚踏实地,把优质护理落实到行动中,做扎实,适合病人所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病人、医生、社会最满意的护士!(文/程义飞)
我与医院发展同成长-------儿科 赵晓伟 日期:2011-3-30 点击率:324
我是一名普通的儿科护士,从事儿科护理岗位已经十多年了。我从初中毕业就想做一名白衣天使,多年来通过自己勤奋努力,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培养,成长为一名儿科骨干护士。儿科专业基础知识与技术得到了很快、很高的提升,也得到了科室同事及患儿家长的高度赞扬。
孩子患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儿科护理专业俗称“哑科”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痛处。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就需要护士细心观察患儿不舒适特征,需要输液技术更加精湛,无论穿刺难度多大的血管都能一针见血,不给患儿增加穿刺痛苦,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平时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大专基础知识,琢磨头皮血管穿刺成功技巧,积累穿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科专业技术水平,用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的最高追求。
参加工作至今,我收到了多封患儿家长送来的感谢信,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促进与提高。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上连班,120送来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接诊时发现患儿因腹泻严重脱水已处于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双眼窝凹陷明显,双眼不能闭合,全身皮肤发花且弹性极差,病情十分危急。孩子只有一位已经哭得泣不成声的奶奶陪同,进入抢救室前,孩子奶奶就跪倒在地,哭喊着哀求道:“大夫,求求你们,快救救我的小孙女吧,他爸妈都不在家,这孩子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跟他父母交代呀„„”老奶奶反复重复着这几句话。我赶忙扶起老奶奶,并告诉她:“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救治孩子。”随后就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孩子的现场当中。患儿脱水时间长,危重,十几个小时没有尿,液体及时输入成了抢救患儿的关键。血管瘪,难找,血管穿刺成了最大的困难,稍不留神就会穿破血管。抢救时间急迫,我来不及多想,选择好一根头皮静脉小心进针,一针见血,穿刺成功,为抢救严重脱水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大夫密切配合下,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全力综合措施抢救,患儿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血压逐渐上升,尿量增多,脱离了生命危险。孩子奶奶找到护办室,说“小同志,谢谢你们,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的孙女就没命了。”几天后患儿父母给科室送来了感谢信,说我们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我听到了这样的话很感欣慰,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护理人员该做的事,却得到患儿家长给我们如此高的评价,使我感受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精神”的神圣,正是这封感谢信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从而练就了自我过硬的专业技术。
记得有一件事,有位住院患儿小,血管极度不好扎,换了三个护士都没能穿刺成功,家长也很急躁。电话打到门诊,让我上病房参与,到了病房,看到患儿那满是针眼的小手背,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定了定 神,系上止血带,认真反复摸了摸血管,凭着多年穿刺血管的感觉,小心的进针,一针成功!家长连连道谢,护士长也称赞我技术熟练。有一天我在家休息,科室打来电话,一个小胖子手背的血管很难扎,而且还发高烧。我二话没说,立刻赶往医院。又被叫到病房扎液,又是顺利的一针。同事们开玩笑说:“行呀,小伟,你都快成‘赵一针’了!”从此我就有了这个“赵一针”的绰号。
作为护士光有穿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视患儿如亲人的态度与爱心。
在儿科病房工作时大夜班上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夜里两点一位11个月的患儿高烧不退,持续在39.5以上,用了各种途径的退烧药效果都不明显,因为患儿本来就是高热惊厥入院,再次发烧家长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情绪也不稳定,孩子妈妈抱着孩子不知所措的哭得像个泪人。我一边安抚家长紧张的情绪,一边为家长讲解小儿高热的护理常识,并找来毛巾和热水,帮助家长给患儿擦全身血管丰富处进行物理降温,并耐心的示范动作、擦式方法,擦式力度不能过大教着家长,还不断的揉搓着患儿冰凉的手脚,增加血液循环,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小时降温,患儿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家长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拉着我的手连声道谢,我忙说:“不用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呀!你们一定记住给孩子多喝白开水。行了,都忙了一夜了,现在孩子体温下来了,你们也该放心的歇会儿了。如果有事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一会儿再来看孩子。”谁知早上刚一上班家长就找到护士长向她说了夜里发生的事,还叮嘱她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我。护士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每年秋冬季都是儿科最忙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每天输液的队伍都是从早上排到晚上,我们就得从早上扎液到晚上,最多时一天一个人要扎一百多个孩子的血管,因为长时间不停重复着扎液这个动作,一个班下来拿针的手指都会发麻,没有时间上厕所,更没有时间吃饭,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回到家,连饭都不想吃。科室人员少,患儿多,几乎每天都不能按时回家,轮到休息时,我还是会主动到科里帮忙,有些人善意的说“你上班还嫌不累呀?就休息这么一天还来加班,你图什么呀?”我笑笑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能让排队的家长少排一会儿队,让生病的孩子早点儿得到治疗?我们做护理工作不就是图个让患儿早日康复吗?”就这样,我的行动也带动了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主动加班的队伍中来。
我有幸能工作在良乡医院儿科这个快速发展的科室中,我热爱这个医院,热爱这个科室,我更热爱儿科这个护理岗位,今天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领导和老师的带领和培养,也离不开同事的信任与支持。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会继续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用实际技能捍卫我“青年岗位技术标兵”的称号。今年是我院争创“三级医院”的关键之年,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追求、去探索,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医院和科室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名优秀良医人的完美答卷。
第四篇:新课程学习体会
新课程学习体会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新的学期,新课程更将在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全面铺开,在此,我把自己学新课程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做出正确判断。
我离新课程有多远——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袭来时,作为年轻的一线教师,我和同事们一起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并积极大胆地实践着。这中间,我由欣喜到迷茫,由信心百倍到不知所措,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名词虽已熟到能脱口而出,但在实践中常常还会因为效果不理想而感到困惑。今年假期的培训,特别是安计芳老师的交流和书中那些案例让我豁然开朗:所谓的迷茫,所谓的不知所措,那都是因为我们离新课程太远,走得不近,所以看得不清。
一、走进新课程,仔细品味,消化吸收。
以往的学习,勾勾画画,听听考考完事,接受的只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一页一页地去读那些读本,听来的一些典型案例也来不及细细品味。实践中,总免不了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假期时间充裕,静下心来边读边做笔记,加上安老师对重点词语的解释、拓展,使我的理解更加深入。
新课程一切是“新”的。
1、教材新。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教材变了,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我们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也要变。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不是不容怀疑的“圣经”,不是冷冰冰的教条,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各种符号的堆砌,还应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
2、教学行为新。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将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地位新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意味着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个学生个性得到解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教改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走近名师,加强研究,注重反思。
书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特别是斯霞、李吉林、支玉恒、窦桂梅等名师对教材巧妙的处理,都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教学功底,他们一处处细致地精心的设计,一步步耐心地引导,一句句真诚地赞赏,都是源于他们深入的研究。他们一节成功的课,读课文不下几十次,查找资料,修改设计十几遍,一遍遍的设计——讲课——反思——修改,再讲,再反思,再修改„„与他们相比,我差的不仅仅是功底,还有功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让新课程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
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其三,“新课程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继 续 教 育 心 得 体 会
2009年8月中旬,在矿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广大教师有计划开展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活动。短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更使得我的心灵再一次的感悟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从而在教学中更坚信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现把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法,懂法,用爱感动学生嫩稚的心。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孩子的爱集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努力体验他们的感受。新课程教师把“爱”的原则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非常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因为有爱,学生不会“厌其师而弃其道”,因为有爱,爱化作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因为有爱,爱便成为了成功的期望和精神的激励。义务教育法的学习促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有一颗无私的心去对每一个学生施以真实的,本能的,平等的,全部的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尊重,接纳,理解,关怀学生,才能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做到关注每个个体的同时,要正确的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允许学生“出错”,但是要及时发现他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表扬学生的点滴,分享他们的快乐,做个有深度的教师。爱的教育无止境,坚信爱的神奇,那么爱的力量一定会回报给每一位教师。
二、立志研究教学技能,用正确的行动理念去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阳光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韩愈曾说“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也。” 似乎教学就是被简单看成了灌输的“倒给”不是思维碰撞,也不是问题生成。有的几乎将教师抽象成了“蜡烛”,而蜡烛光的微弱也只是能照亮小部分的学生。诸多因素束缚着每一位老师,同时也拉远了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也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真正彼此做为人的感受。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显然这样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就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也大声呼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教师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吧!”我深切的感受到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每个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财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会是我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比如对于那些唱歌不准确,音色不美的,课堂表现胆怯,纪律松散的应该给与鼓励和指导,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评价或者置之不理,真正要让他们发展起来,进步起来,使他们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太起头来走路”,做
学习的主人。在此做为教师我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比如要改变自己“一言堂”的做法,以往唱歌总是我来叫学生,这样就少了发现人才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学生学习的“首席执行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只停留在三尺讲台,而是要更加强研究和学习,立足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着眼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转变观念,让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学习,激励着我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
这个学期的继续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别。明白了在现代课堂中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学,彻底改革原来的以“讲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使课堂教学体现新的教学观。比如在教授《朝夕》一课时,通过聆听,表演,鼓励学生说出有关朝夕的诗句,引导学生树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做和时间赛跑的人。同时在思想上也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认识到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共同参与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学评价的所要求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走出权威意识,放下传统意义上的“架子”,真诚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实实在在的沟通和交流,不要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最本质的学生知识,道德、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走到学生和家长中去给学生客观的评价与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理念,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明白转变观念并非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长和学生的义务。为此我希望在今后也要和家长建立联系,不要因为自己的音乐课不是主要考试科目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爱好音乐的爱好者!
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依靠教师的继续教育。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我的确受益非浅。今后我将继续参加好教育学习培训,做好笔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默默奉献,对得起这份良心事业!
第五篇:新课程学习体会
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小学 郭跃华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 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把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
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小学 郭跃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