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7: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

第一篇: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

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

责任使命重如山

杨生华政委在《牢记责任,珍视信任,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质量》讲话中提到“教育,就是要抓好课堂教育和课下教育的结合,大量的经常的教育在课外”,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结合法院工作,我有以下体会

一、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干警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学习型法院的必然要求。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只有理论上的坚定和成熟,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一方面要求干警精通法律法规和自身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提高和优化专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干警熟悉掌握领导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办案和工作效率。此外,还应学习有关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本单位的创业发展等,以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前沿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

尤其是要重点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要学习经济理论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增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和能力;着眼于实施国际化战略,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知识,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程序和运作方式,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学习和掌握外语、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和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现代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干警个体和法院整体的综合协调能力。

四、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去学习

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和全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大力拓展各级领导和全体干警的视野,以宽广的胸怀了解掌握当代经济、政治、军事,科学和社会思潮等最新发展动态,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种变化,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趋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第二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区社会建设研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区社会建设 研究

摘要: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给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而采取的主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我们正在迎接一个人类新的学习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

一、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省委的部署,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大陆地区率先制订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这一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用新的发展思路去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以及纳米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另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正以几何级数递增,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知识老化和更新周期不断加快,那种专业性或一次性学校教育学习已无法适应社会生

产生活的需要,不再能享用终身。这就要求人们为适应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必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国家、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给公民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我们把握机遇、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当前,我国国民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较低,要想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更加重视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推进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和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的科技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道德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事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需要

当前,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制订和实施,福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明确了海峡西岸的概念和福建的定位,体现党中央对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体现党中央对福建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

新跨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把福建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型省份而奋斗。

在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等一系列战略任务。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这一系列战略任务,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是关键。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福建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响应省委的号召,创新终身教育发展观念、开拓终身教育发展思路、破解终身教育发展难题,贯彻落实《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当前,在构建福建省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福建省终身教育事业进程中,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比较适宜从构建学习型社区入手。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组织,也是社区成员的利益共同体。每一个

人除了工作在单位以外,自己的大半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的。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和文明、和谐、健康的社区环境,对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创建学习型社区在我国各地正深入开展,目前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众多的学习型社区蓬勃兴起。我们要研究和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省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办法,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活动,从建设学习型社区抓起,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

(一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首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要满足大众终身学习的需要,就必须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为此,要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建立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及继续教育之间有机联系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相互贯通和相互衔接,构筑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我们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进程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将从入学、课程及学习评估、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为成人学习提供便利和条件。

(二改革学校教育。为适应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需要,必须加速对目前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必须有所转变。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学校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终身学习的观念、习惯、态度、方法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为其离校后持续不断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观点筛选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要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课程教材和教法,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细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必须建立在各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将积极倡导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政府等。

(四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我们要以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社区和谐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根据社区的规模、教育资源和其他有关条件,建立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文化俱乐部等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社区教育。

(五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我们要在全体市民中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普及法律知识和科普教育、文明市民和文明家庭教育、市民文化生活以及老年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传播文明礼貌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文明 的生活方式。使公德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深入人心。

(六加强农村教育。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领域深度开发呼唤大批的知识农民,即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农业生产技能、市场竞争意识的新型农民。而目前我市农民的素质状况还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更新农民的素质与观念,加大农民职业教育中的科技含量,使经过培训后的农民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七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在海西的建设中,外来务工人员在建筑行业、服务行业和其他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关系着海西现代化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外来人口的切身利益。政府将继续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充足的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八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型社会是使每一个成员能够得到发展和教育机会的社会。建立学习型城市,要特别关注、帮助弱势人群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计划通过资格认定和经费帮助,确定免费培训的教育机构或基地,为下岗工人、低收入者、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九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建立覆盖海西城市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我们计划,在全市高校、中学、小学都要建成校园网并均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的网络覆盖全市;全市小学以上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公共教育资源实现全民共享。

(十加快教育文化设施建设与开放。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培训教育机构的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教育设施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体现北京特色的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进一步发挥这些文化设施机构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书明,秦继兰,杜建莉;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J];继续教育;2005年11期

2李亚玲;;试论终身教育与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7年01期 3陈震环;终身教育理论及其与职业教育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2年02期 4张永平;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11期 5冀鼎全;;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第三篇:构筑老干部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入党申请

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中蕴藏着许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为了给老干部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更多的老干部能够继续学习、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一、开办老年学校,建设老干部教育平台。适应老干部教育工作需要,开办了县直机关老年大学,隶属县委老干部局管理。300多名老干部入校学习。为提高教学质量,协调县文体局、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聘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8名同志担任教员。老年大学每周一、三、五开课,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开设了书法、绘画、太极拳、太极剑、养生学、时事政治等课程,满足了老干部就近学习的需要。各乡镇依托乡镇党校相继开办了老年学校,乡镇驻地附近身体条件较好的13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入校学习。他们根据参学人员的兴趣、爱好,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花卉栽培、果树种植、农村政策、国际国内时事等方面的课程,采取“土洋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授课,让懂种植的人讲种植,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的老干部自告奋勇当教员,参加学习的人员既能了解国家大事,又能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激发了老干部的参学热情。

四、依托县委党校,举办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县委一方面注重做好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选拔配备,一方面把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正常的干部培训计划。县委党校针对老干部党支部工作性质,每年举办培训班,专门开设了老年教育专业课,有效的提高了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老干部教育的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应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保证授信任和受信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达成交易,保证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由一系列必不可少的部分或者要素构成: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因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体现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比较低,信用秩序比较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 阻滞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为支撑,其本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失信行为,就可能损害到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对扩大外贸十分不利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赊销现象大量增加,对企业之间的信用度要求更高;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在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的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

怎么办: 1、由中央尽快确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实行“政府启动”。

2、尽快确定国家宏观的信用管理部门,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并对建设进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

3、同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体系建立统一性、规范化。

4、转变政府职能,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不是“运动员”,只是一个“裁判员”,具体的细节的信息建立是企业。

5、组织成立信用行业协会,鼓励支持并引导民间、企业信用机构的成立。

6、政府应着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避免和防止对担保机构的行政干预。

7、要加强“诚信为本”的宣传和道德教育。

8、正确处理信息的共享与保密的问题。或者 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末考试形式:项目考

选取你们所熟悉的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某一方面作具体描述,要求:(1)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且有流程描述;(2)字数:3500以上;(3)纸质;

(4)本学期结课前一周完成并上交。

互相转告。

第五篇: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救助制度经历了救助项目、救助对象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救助政策、救助措施逐步建立和健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但由于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相当一部群众生活还非常困难。以XX为例,现有城市低保对象7万多人,农村特困群众11万多人,五保供养对象1.1万多人,重点优抚对象1.7万多人,每年因灾需救济对象4万多人。还有许多特困学生、失业人员和遭遇重大疾病或特殊困难的家庭,他们在生活、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有效解决城乡救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救助工作的现状

(一)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自90年代中期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城市绝大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纳入了城市低保,解决了城市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XX市目前已累计保障城镇生活困难居民263.8万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亿元;保障标准从启动之初的100元提高到目前的130元,在低保对象中,下岗职工、森工农垦企业职工、失地农民占近60%,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城镇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农村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安身工程”和“灾后重建”。近年来,XX市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为10300余户农村住房困难和受灾群众新建住房4万余间,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二是认真开展“三荒救济”,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救灾制度。建立了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机制,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积极稳妥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将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纳入了农村低保。

(三)优抚对象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在乡老复员军人均实行了定期定量补助;落实了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统筹政策,基本解决了伤残军人治病难的问题;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四)专项救助工作初见成效。开展了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为重点的专项救助工作。XX市要求各县(市、区)按所辖农业人口不低于0.5元安排经费,作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23万元,目前已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对城镇“三无对象”,低保对象,农村贫特困户在上学、就医、住房和用水、电、气、通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困难群众实施综合救助。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些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救助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措施还不够有力,投入还相对不足,片面地认为社会救助工作是民政等少数部门的事,缺乏主动参与的自觉性;有的救助对象“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不靠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个别的甚至认为不拿白不拿,稍有困难就找政府。

(二)资金筹集困难。一是由于财政压力过大,加之又要承担社会救助配套资金兜底工作,所以个别区(县)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存在着列而不支,支而不足的问题。二是社会筹资渠道少,规模小。虽然民政、工会、慈善总会等都筹集了一定扶贫帮困资金,但规模小,救助能力有限。

(三)发展不平衡。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实施多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而由于财力等原因农村低保至今未出台。二是经费投入不平衡。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的经费不断增加,但一些地方不但增加不了,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三是全市11个县(市、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县(市、区)之间也存在着救助投入、救助标准上的差异。

(四)综合救助工作急需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是多方面的,解决温饱问题是最基础的保障,此外,他们还面临着教育难、治病难、住房难等现实问题。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在贫困地区患病应就诊未就诊的贫困群众达70%,应住院未住院的高达89%,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达50%。在XX市贫困人口中有56%是因病致贫的。加之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协调配合,造成有的救助对象重复救助,有的则被遗忘。

(五)农村医疗救助困难多。一是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矛盾相当突出。据调查,XX近几年来,全市农村贫困群众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就达2000余万元。二是由于宣传和理解上的偏差,部分群众和医疗机构错误地认为困难群众治病后就可到民政部门报销医疗费,造成上访的群众增多,基层民政工作的压力大。三是中央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农村开展医疗救助的意见,但没有就救助对象、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作明确的规定,各县(市、区)推行工作难度大。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还会不断出现。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各级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救助工作,关注困难弱势群体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是一项花钱不多但受益颇众的德政工程。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救助工作的责任意识,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增强刚性约束。

(二)增加投入,完善救助资金筹资体系。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离不开经费,仅靠政府下拨的资金救助对贫困群众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必须发动社会力量,拓展救助资金的筹资渠道。一是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地方救助配套资金的到位。二是要挖掘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以经常性救助为基础,临时配套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变单一投入为多元化投入。

(三)部门联手,完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近年来,随着低保、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由于民政部门的救助主要解决特困群众生存所必需的吃饭、穿衣和灾民的住房问题,对特困群众的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则需要多部门联手,各司其责、各尽其能,这样才能构筑社会救助的新平台。一是住房救助。在城镇继续完善廉租房政策,对城镇“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租房实行优惠;在农村由政府和民政部门出资进行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二是医疗救助。在城市要尽快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意识;在农村尽快恢复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制订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治病难问题。三是教育救助。要尽快制定出台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贫特困户子

女就学的减免政策,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四)有机整合,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体系。一是资源整合。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物资、人力、信息由政府牵头综合协调施惠于被救助者,避免施救中重复与遗漏的现象,提高救助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二是制度整合。要形成以低保制度为基础,其它制度相配套的制度群落,提高社会救助的整体效力。三是政策整合。救助政策实行联动,比如,凡持有低保证的居民,可凭证享受子女教育救助、医疗减免,水电、电讯减免等。这样才能形成救助资源供给稳定,救助政策互动,救助工作运作协调高效。

(五)政策扶持,完善救助工作造血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前救助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救助局面,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救助对象在生产和经营中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有条件的救助对象要从文化教育、劳动技能、生产发展、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造血功能,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下载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体会(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和建立学习型社会40问

    认识和简历学习型社会40问 1、 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

    申论论文 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社会

    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社会 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涵养民族气质,影响一国走向。让思想纵横捭阖,使市民实加睿智,它对我们的文化上、心里上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然而,图书馆承担......

    大河乡建立“五大体系”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大河乡建立“五大体系”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在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大河乡按照县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要求,通过建立“五大工作体系”,深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浅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浅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一、前言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功能、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

    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5篇)

    王家镇地处川滇交界的大雪山麓,位于宜宾珙县最南端,海拔高度在780—1670米之间,为保障我镇800多名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了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更有尊严地生活,王家镇党......

    创建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本......

    湖北省关于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

    湖北省关于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现就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廉洁自律社会环境——魏 绪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法律、制度、管理、信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