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复习笔记G
《心理学》复习笔记
一、选择题2*10;
二、填空题1*10;
三、判断题1*10;
四、简答题6*5;
五、论述题15*2
1、心理学主要流派包括:(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人文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为马斯洛
2、(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心理学,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4、教育、学习、发展三者关系: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教育:教育学;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发展心理学);(2)三者的主体不同(教育:教师;学习、发展:学生)。
5、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威信效应(威信不同的教育者对学生宣讲同样的内容,效果不同);(2)名片效应(“名片”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教育者论述观点之前先亮“名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3)“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成“自己人”,“自己人”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4)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6、教师教学分为三种水平:(1)尝试式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只知道“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基于教育理论的死框框进行常规教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只知道“如何教”而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3)策略式教学(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种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的教”和学生的“会学”、“会创造”)。这种水平的教学应该是每个教师所努力的方向和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内容上,(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上,(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学习的类型:(1)知识的学习(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3)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桑代克通过动物心理实验提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尽管人与动物的学习有所不同,但桑代克一直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
9、学习率:(1)准备率(主要是动机的准备);(2)练习率(学习内容经过练习才能巩固,但联系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3)效果率(过多重复会导致感觉功能的下降)。
10、自然恢复的含义: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
1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的名称:发现学习理论
1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性强的引导性材料,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固定点”,这些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它在学习者已经知道和需要知道的内容之间搭建了一种关系,使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新知识。
13、建构注意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1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1)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由这三种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动机。
15、耶尔克斯和道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的难度与最佳激起水平成反比,即难度越高,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16、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和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17、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乃是在前四种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最高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8、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励;(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9、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1)知识学习的准备;(2)知识的感知;(3)知识的理解;(4)知识的巩固;(5)知识的应用。
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运用感知规律主要有:(1)强度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的感知到,教学中要注意音量、板书、教具、光线等条件的适宜程度);(2)差异率(是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教学中要力求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是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3)活动率(活动的对象更易被感知,要注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4)组合率(感知对象在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板书的布局,便于学生的整体知觉);(5)对比率(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21、正例成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只是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2、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1)识记(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2)保持(对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3)回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包含再认或再现两种水平,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再现则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23、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中不同的系统。(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之间的记忆);(2)短时记忆(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储存信息的容量大约是5—9个组块);(3)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储存信息的容量大约是5万—10万个组块)。
24、将学习成诵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时间的百分比为纵坐标,将遗忘实验中的数据填入,以平滑曲线连接,即得到一条曲线,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
25、遗忘的进程可以简述为“先快后慢”,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26、“衰退说”是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但由于近于常识,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仍被看作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缘故。一旦排除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先学的材料对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后学的材料对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7、学生解题过程包含以下四个环节:(1)审题;(2)题目归类;(3)重现有关知识;(4)找出问题答案。
28、动作技能形成过程:(1)认知阶段(2)动作分解阶段(3)动作联系阶段(4)自动化阶段。
29、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动觉控制的加强;视觉、听觉等外部感觉系统反馈的作用降低了,但动觉控制的作用不断加强了。
30、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或者再认知。(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
3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32、记忆编码策略即记忆或信息加工编码的方式和策略,主要包括:(1)组块(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2)替换(将不宜记忆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 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3)联想;(4)理解;(5)记忆术(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3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4、(1)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2)相同要素说(认为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才产生学习迁移);(5)认知结构说(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①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②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③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35、教学如何促进迁移:(1)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布鲁纳所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2)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6、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低智
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
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性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3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有以下七点:(1)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可以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3)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举例说明P142)
38、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
39、道德发展阶段论: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偶故事法”是在给孩子讲的故事中给出两种相对的情况,让孩子判断哪种情况好,哪种情况需负更多的责任。40、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所设计的每个故事情境中都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的矛盾冲突,要求被试者进行讨论并做出选择。
41、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习论”的教育意义在于:(1)教师自身必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2)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必须是可信、可亲、可敬的;(3)要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4)要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42、道德情感的培养(a.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43、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过矫正(分为两部分:恢复行为环境的原有状况,而且要比以前做得更好;坚持适当的练习,训练与原有不良行为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行为);(2)防范协约(以书面形式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和监督关系,以矫正不良行为);
44、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结构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层次)、自我体验(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自豪感、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层次)和自我调控(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注、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教育层次)三个方面;(2)从内容上分为生理自我(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和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3)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理想自我(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形象,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投射自我(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
45、说服教育(正反面材料):(1)合理的使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a、受听众态度约束b、受听众辨别能力影响,辨别能力低的不要用反面材料c、受教育任务长度,短期—正面,长期—反面d、考虑先后顺序,正—反—正,取得教育效果好(2)合理的使用情绪和理智因素a、考虑听众的文化程度b、考虑教育任务c、考虑两者的组织顺序,情绪—理智—情绪(3)利用“门槛”效应,逐步提高(4)利用“南风”效益,暖风,语气和缓(5)利用名片效应(6)避免超限效应
46、全面认识自我的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47、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
48、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由于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49、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50、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51、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受到以下四种因素的制约:(1)相似吸引;(2)互补吸引;(3)仪表吸引;(4)人格吸引。
52、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往情深”):(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
53、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
5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知、情、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完整”):(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择业求职的心理教育。
56、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和晶体智力(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而变化,随机体衰老而减退,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甚至到70左右也没有明显的衰退。
57、斯滕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58、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中论述了人的七种智力(“语、数、音、体、美”“自然、社会、心理”):(1)逻辑数理智力;(2)语言智力;(3)身体—动觉智力;(4)空间智力;(5)音乐智力;(6)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7)自我内省的智力;后又加入(8)观察自然的智力。这种智力多元结构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的培养各种人才。
59、测验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部分。60、能力发展的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130以上为超常2%,110—129为偏高23%,90—109为中常50%,70—89为偏低23%,69以下为低常2%);61、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62、气质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1)胆汁质(坦白、坦率、精力旺盛、反映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映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3)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有内倾性)。
63、性格的结构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态、智、情、意”):(1)态度特征(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2)理智特征(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情绪特征(指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等);(4)意志特征(一个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第二篇:中学心理学复习笔记
中学心理学复习笔记
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中心。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心理。
2、实验室实验周期短,效果可以用仪器检测。
3、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
4、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兴趣引起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的看法。它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
6、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即气质是一个人的动力特点。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显露程度等方面。
7、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习中的理解作用和提倡发现学习。
9、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其主要成就是在其学习理论中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新概念,故人们称其理论为有意义学习理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0、现代认知学派的认知结构理论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知识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但却不能解释技能、情感、态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单选题:
1、从生理上看,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发展的显著特点。
2、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断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经由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3、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提出来的学习迁移理论。
4、创造思维的系统研究自吉尔福特开始。
多选题:
1、学习就仅指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还包括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性学习、思想品德学习等。
2、国外有人采用“特设教室计划”、“生活空间会谈室”等教学模式。
3、学习动机的功能:启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
4、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按动力来源,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按地位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按需要的种类,可分为成就动机、尊重动机、交往动机等。
5、学习兴趣的意义: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能为学生未来的活动作准备。
6、知识掌握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
7、概念掌握的含义有几个方面:概念属性的认识;例证的区分;分类根据的理解;概念的正确应?
8、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结构包含五种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
9、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活动有三种基本成分:一是元成分;二是操作成分;三是知识获得成分。
10、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个“一”就是指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问答题:
一、为什么说教学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系统?
答:
1、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
2、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
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
二、为使问卷法有效,问卷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答:(1)明确问题,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过多,不要设计复杂与难回答的问题;(3)问题生动有趣、回答须简单,便于统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三、高中学生认识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
1、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
2、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很活跃;
不轻信、不盲从,甚至喜欢持怀疑的态度,这是现代高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3、新的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是如何?
答: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们常常是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
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1、暂时性困难学生:他们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没有偏常,但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
2、能力困难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
3、动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以及坚持性、自我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较突出,不能正确地归因,缺乏学习动力。
4、整体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差,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
一、绪困扰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情绪困扰学生通常具有以下一般行为特点:过分焦虑,非常敏感,机体紧张,行为呆板,孤独自处,不善交际,常常心神不宁。
第二,有时可能表现出反社会或违纪犯法行为。
第三,大多不能自如地作出反应。
第四,他们往往自卑,缺乏自信心,心情不愉快,缺乏学习兴趣,普遍表现出学习成绩差的特点。
六、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答:
1、合理组织学生的发现学习。如: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困惑的情境或有趣的难题;提供适当的材料;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及时提供反馈。
2、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如:每讲完一个新概念、新原理时,要指出它与以前学过的概念和原理的关系。
七、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答:
1、加强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
2、讲授新知识时,要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
3、在检查学习结果时,提倡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4、正确处理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有意义发现学习的关系。
八、影响学习兴趣形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学习兴趣的形成发展依赖于以下的主客观条件:
1、熟悉而有新颖性的刺激;
2、能体验成功,增强胜任感的任务;
3、适合个性的活动。
4、责任感和义务感。
九、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新颖生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3、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动机。
4、及时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5、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使学生自我激励。
十、促进知识理解有哪些教学措施?
答:
1、运用直观教学,丰富感性材料;
2、正确运用变式,显示本质属性;
3、充分进行比较,揭示知识异同;(比较异同)
4、运用归类列表法,力求知识系统化;(归类系统化)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问题与思考)
十一、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技能练习时需要提供什么有效条件?
答:
1、教育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活动;
3、提供动作技能练习的特殊条件。
十二、加里培林把智力活动也就是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答: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十三、影响学习迁移有哪些主要因素?
答: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特点;
4、原学习的理解水平和熟练程度;
5、学生的智力水平。
十四、创造性解决问题分几个阶段?
答:
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论述题:
一、中学教育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
答:实验研究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与确定课题,建立理论假设:(1)发现问题,(2)确立研究该问题的课题,(3)建立理论假设。
2、制定实验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对象。(2)设计实验研究的因素控制。(3)确定实验的技术手段。(4)设立对照组。(5)确立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估手段。(6)确定研究阶段与步骤。
3、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搜集有关研究资料;实验研究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准备;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培训;如果需要,可在小范围内试测。
4、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5、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6、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二、如何促进中学生智能的发展。
答:
(一)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2、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1、精心设疑,启动思维;
2、引导解疑,援以方法;
3、鼓励质疑,教学民主。
(三)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
1、提供学生有关创造的知识理论,进行创造意识和创造方法的启蒙;
2、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
3、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重点记):
过度学习法。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过度学习是相对适度学习而言的,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能够背诵程度就中止了的学习。对于知识保持效果来说,过度学习优于适度学习。但过度学习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当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
命题——例证法
所谓“命题——例证法”是指先由教师向学生直接呈现所要学习的命题,并且通过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该命题的含义,然后再举出若干例证来说明命题的教学方法。
技能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结束时,学生将表现出如下行为特点:精神紧张状态根本消除,注意范围扩大到最大程度,多余动作完全消失,运动感觉对动作的控制调节占了主导地位,学生不仅在正常条件下, 能够熟练自如地完成技能动作,而且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准确地完成技能动作。
第三篇: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和组内人数)2.发展性教学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和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5.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和健全的教育)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8.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9.根据概念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11.构成师幼互动的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1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的能力)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量法)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的基本感情需要是(对爱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对责任感的需要)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其中一个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17.在3-6或7岁的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的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19.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21.构成师幼互动的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2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幼儿特定的反应。这是根据哪种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幼儿园教
育活动的设计思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3.鲍姆林特在研究中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性和父母的教养)
24.幼儿学习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5.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面有(教师-学生关系、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的指导、幼儿园的材料与设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
26.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和社会合作)27.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心智技能)
28.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义)
29.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1.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以下三大领域(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
32.教师在幼儿发现学习中的指导可分为(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指导和幼儿的自我指导)
33.儿童游戏动机系统由以下几种动机构成(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亲合性动机)
34.一般我们把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以摸清幼儿的底细,更好地安排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叫(诊断性评价)35.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7.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技能形成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和动作的熟练)38.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39.游戏的情感特性有(.内在动机、内部控制能力、假装)。4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41.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这就是(学习准备)。42.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
类)。
4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44.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叫动作)45.早期最全面的游戏理论是(剩余精力说)。
46.在学习理论产生时期形成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7.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与领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8.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9.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50.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即(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不合理地扩大了概念)。
5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以(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
学》作为标志)。
52.布卢姆把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3.游戏的认知特性有(自我导向、心理主动性、灵活性)。54.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9.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将教育活动情境分成(认知型、行为型和能力型)。
10.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关键属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2.第一个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剩余能量与游戏关系的学者是(席勒)。
13.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步骤为(目标的筛选确定、确定活动主题、选择与分析教材、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空间和环境的安排、教学策略、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15.提出假设阶段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的创造性体现为(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1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
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个体的心灵与自我是互动的产物;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
17.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操作学习可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和创造性操作学习)。
18.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实践性)。
19.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即(情绪维度和控制维度)。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主要有(联结理论与假设理论)。
2.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3.米德从社会上时时刻刻互动着的个人角度来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 的生成与变迁,这种理论称为(符号互动论)。
4.加涅提出的学习记忆模型由哪三个系统构成?(加工、预期与执行控制)5.心理学上是用哪个术语来说明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的?(发展敏感期)6.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8.在系统观指导下,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学者是(罗米索斯基)。
9.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10.下列选项中描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正确的是(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11.根据冯忠良教授的观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依次经历哪四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与动作的熟练)12.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以下哪两方面而实现的?(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13.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六种,是(观察学习法、强化评价法、体验思考法、语言传递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
14.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16.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发现学习)
17.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的类型包括(信息加工、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与行为训练)。
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包括(呈现模式、行为模式、探究模式)
18.根据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维度,可以把游戏动机理论分为(生活预备说、生长说与“新瓶装旧酒”说)。19.普林格尔在其《儿童的需要》一书中指出儿童有哪四种基本感情需要?(对爱与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与认可的需要及对责任感的需要)20.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的是(.以儿童教育儿童)。
1.布卢姆把认知学习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下列哪种说法,是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4.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两种成分?(认知与情感)5.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可把游戏分为哪两大类?(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
6.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
7.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一个概念可以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
9.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特征说与原型说)
10.柯尔伯格提出了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其中3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
11.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12.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13.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14.从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方法包括(向幼儿传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与提问的方法)
17.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互动性、效用性、特殊性与安全性)
18.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的亲子互动类型的是(拒绝型、支配型、过度保护型、服从型)
2.下列选项中属于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化)。8.关于操作和学习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活动)。
9.在长期幼教实践基础上,我国习惯于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二类,它们是(.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1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膝跳反射)。
11.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教师的示范)。12.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是(联结理论)。
17.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连续体中,下列选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指导性学习、归纳性讲解、训练和练习和自由探索式发现)。
18.个人成绩与同一团体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成绩适当等级的评价属于(相对评价)。
19.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分为外显行为要素和内隐心理要素。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显行为要素的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20.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教养的四种类型是通过二个维度二二组合而获得的。其中纵容的教养类型的组合是(温暖、接纳和放纵、不要求)。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提及的是(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学习、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9.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
12.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3.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的是(动作定向训练、动作模仿训练、动作整合训练、动作技巧训练)
14.下列选项中,关于技能与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技能和知识有区别、知识是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
识的掌握)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幼儿错误概念原因的是(感知错误)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性判别标准的是(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17.柯尔伯格用来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理论的是(道德两难故事)
18.在下列选项中,与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依恋、移情、羞耻感与罪恶感)
11.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12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自我中心、只能片面地看实物、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能做出延迟模仿)
19.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学习“环状结构理论”认为,学习由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和反馈环节)18.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是属于(类创造)18.根据对幼儿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分为(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和隐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知识经验、讲解与示范、练
习)
二、名词解释
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3.学习(广义的理解):学习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就是伏努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仙湖影响。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6、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
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19、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20、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2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2、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
23、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
24、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伴有在内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25、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26、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
27、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
28、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29.相对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统一团体的平均成绩获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称常模参照评价。
30.广义的学习定义: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
3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
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32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之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3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34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35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36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37效果律: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的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38操作条件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39顿误说: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41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42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
43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44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45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
方式。
46迁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48技能:(狭义)指技能的初级阶段获初级水平。(广义)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49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50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51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52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53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题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54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55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56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5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 的单位。
58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59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60守恒法:是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61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62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不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63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4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65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66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67角色扮演:个体通过社会角色,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68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体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9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70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71主观评定性:是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72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73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74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的多种
形式的教育过程。
75生活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的一切活动。76游戏活动:包括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77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78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79递进式:是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80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
81立体式:是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82网络式:是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83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
84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85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86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87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88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谦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试述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
什么是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良性的家庭互动具有的特征。
1、稳定性
2、凝聚性
3、适应性 4支持性
5、滋润性
亲子互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爱的基础”犹如亲子互动的地基。在“爱的基础”上成长,要让子女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又成功地体验,即经常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没有这种体验的孩子,今后就不可能接受“健全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从父母的爱心开始,桌布过渡到父母的“教育心”,并在以后的“教育心”中包含父母的“爱心”,使二者关系平稳、包容地向前发展。试论不良亲子互动关系的类型及其心理辅导。
1、拒绝型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多余子女接触,多听孩子倾诉,少拒绝,多理解;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地加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要求父母设身处地为子女着想,站在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2、支持性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父母不要动辄使用命令行为,而采用温和方法引导孩子;要求父母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要求不要以大人的
尺度衡量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
3、过度保护性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孩子要有让孩子吃苦、长见识的心理准备;要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成都、兴趣、能力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制定和市的发展目标;要求父母把尊重孩子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让子女有余其他同龄孩子交流的机会。
4、服从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母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矩和守则;要求父母一定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能迁就孩子的不当要求和不良行为;要求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
5、矛盾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怒在对子女教育态度、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自相矛盾;要求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安定性,最好在新平气和市教育孩子解决问题;要求父母在夫妻生活上有个和谐的气氛。试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心理健康
2、教养类型
3、亲子关系
4、家庭结构
5、家庭气氛
6、家庭生活情境
幼儿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心理误区,应如何克服?
1、私有性心理
2、情绪性心理
3、主观性心理
4、虚荣性误区 5补偿性心理 6侥幸性心理 独生子女教育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些?
1、“以儿童教育儿童”
2、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
3、个体的心灵与自我三互动的产物。
4、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简析师幼互动行为的构成要素。
1、外显行为因素:包括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性质、主题与结果以及类型等。
2、内隐的心理要素:包括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等。
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欲细致性
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4、教育方法的主体性与示范性
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幼儿教师为什么经常处于应激之中?(简析当代教师的职业压力)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有效互动型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较幼儿园教育过程的三种评价方式。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试述皮特斯根据知识分类思想所提出的教育指导模式。
1、呈现模式: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分为认知、联系或整合、自动化三个阶段。
2、行为模式:强调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
3、探究模式: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如何在幼儿的发现学习中实施教师的指导作用?
1、在一端是系统的教师指导。
2、在中间是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制度。
3、在另一端则是幼儿的自我指导。
你认为威格拉塞关于个性化教学的五种类型中哪一种最适合于幼儿园的个性化教学?P377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4、适合于初始能力的方占和不同学习模式的方法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简述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互动性原则
2、效用性原则
3、特异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简述创设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1、教育活动的时间
2、教育活动的时间
3、教育活动的内容
4、教育活动的材料
5、教育活动形式与气氛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
1、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2、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3、能力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简述游戏的心理结构
1、游戏的认知结构——心理主动性维度。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他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及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幼儿园骄傲与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论观点为基础。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系统的方法。游戏所共同具有的基本心理成分是什么?(心理特征)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什么是意向性活动?作为一种意向性活动,游戏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特征:
1、活动冬季的内源性
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活动主题的积极性 游戏有哪些表现形式?
1、认知行为
2、交往行为
3、宣泄行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是指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主要有
1、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社会学基础
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1、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上。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发展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1、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测量? 1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学习的指导 2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戴维斯学习系统设计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在形成教育活动设计决定前应具体明确教育活动系统的目标和资源。
2、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过程应保证逐渐修正完善
3、教育活动设计过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活动。简述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模式
1、递进式
2、放射式
3、立体式
4、网络式 简述教师应激的个体人格因素。
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急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并且认知风格和对具体教师环境中的应激源过于敏
感也有联系。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简述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1、自然:自然环境、科学现象、数量、形态。
2、社会: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民族文化。
3、语言:语言、儿童文学作品。
4、健康:健康生活指导、体育活动指导。
5、艺术
论述独生子女不良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心理特点:
1、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
2、自我中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3、办事缺乏狠心,坚持性不强;
4、撒娇人性,固执;
5、自私、嫉妒性强,有较强的独占欲;
6、胆怯,不善交往;
7、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爱撒娇。原因:
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
2、家长过度溺爱。
3、家庭教育不一致。
简述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试述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1、综合渗透性原则
2、生活随时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适宜发展性原则
简述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情感的形式发展)的三阶段及相应的年龄。
1、原伦理转台带的情感时期(0岁-1.5或2岁)
2、迁到的情感阶段(1.5或2岁-3岁或4岁)
3、道德情感的他律性阶段(4岁-
6、7岁)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
1、前道德时期或适应性社会行为发展期。
2、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3、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4、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对概念进行分类并作简单的分析。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
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学法时便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像
7、语言理解错误
消除错误概念的方法:
1、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
2、多提供具体本质特征的变式。试举例说明概念与语言的关系。
1、概念与语言都是社会产物,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儿童概念内容的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语言阶段
试述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P213表格 技能学习的特点
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话”双向构建的过程
2、合乎法则的联系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内化
2、过渡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遂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幼儿学习的种类有哪些?
内容分: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方式分: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言语学习、操作学习、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4、幼儿学习思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类型及其指导。
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类型:(学习目的)
1、探究性操作学习
2、形成性操作学习
3、强化性操作学习
4、模仿性操作学习
5、创造性操作学习(互动关系)
1、示范性操作学习
2、指导性操作学习
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
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指导:
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试论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1、奖励和恰如其分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2、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幼儿学习的需要 影响迁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简述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简述布鲁纳提出的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
1、新知识的习得
2、旧知识的转换 3试述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活动主题
3、选择与分析教材
4、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5、制定完成可以的进度表
6、空间和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知识的评价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试举例分析罗杰斯对学习本质的解释p97
简述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构成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p86 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对游戏进行分类,并加以具体的说明。P186
第四篇:心理学笔记
1、心理学科性质:边缘中间学科。皮层四叶:额顶枕颞
2、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心理行为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
3、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4、心理学的实质:心里是人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5、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实质上就是信号反射条件反射系统就是大脑皮层的信号系)①第一信号:现实具体刺激物(如气味、颜色、声音)第一信号系统:现实具体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②第二信号:语言中词汇第二信号系统:由于严重词汇组成刺激所形成条件反射系统如“谈梅生津”。
6、感知觉的异同点: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整体反映。共同点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别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联系: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7、感知觉的种类:【感觉:外部感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知觉:①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的大小、形状)、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延续性顺序性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速度反映)②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
8、感受性变化的规律:①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听味嗅肤觉适应感觉适应(无适应现象)②感觉对比(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③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连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官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到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连觉最常见形式是有颜色引起(红色-兴奋蓝色-镇静④时间与感受性变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性可通过练习提高。
9、知觉的特性及教学意义:【①知觉的选择性(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甲乙优先知觉的特性)。影响因素: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b、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c、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的更容易。教学启示:卡片、动画教学;突出重点、下划线;多媒体教学;对比衬托教学】【②知觉的整体性(对客观的各个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影响因素:a、已有的知识经验;b、知识对象的特点(接近性:想接近的容易被看做一个整体;相似性原则:客观对象具相似性特点时容易被当做整体来看;连续性法则 闭合性原则教学启示: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板书条理清楚,纲目分明;教学语言上层次分明,说话恰当。】【③知觉的理解性。影响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言语提示。教学启示:挖掘学生已有知识丰富经验;用言语提示,颠簸挖掘学生已有知识经验。】【④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面恒常性)】
10、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辨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
11、记忆的种类:【A、按记忆的内容分:①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以表象形式出现。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
时头脑中出现的该事务的形象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作用是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②语词记忆以思想概念等为内容。③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④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B、根据信息保持时间: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特点:信息保持时间短③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特点:信息保持时间长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关系:刺激→瞬时记忆(注意)消失→短时记忆(复述)遗忘→长时记忆
12、区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说证明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所发生干扰作用。
13、遗忘规律组织复习:遗忘是对过去曾经实际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再认或回忆。艾宾浩斯用无音节和节省法绘制出了不同时间间隔记忆节省图为遗忘曲线。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上先快后慢内容上先多后少。复习:①复习时间得当:时间隔循环复习。②复习方法合理。时间分配上 分散集中复习;背诵方法看单纯阅读、将反复阅读尝试回忆结合;内容分配上看整体部分综合复习。③复习次数合宜:低度适度过度学习以150%比例最佳
14、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时空接近)相似联想(形式或性质相似)对比联想(相反特征)因果联想(因果联系)。
15、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间接概括反映。特征具有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和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
16、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活动凭借物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②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17、思维的过程: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
18、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概念:①直观教学。直观形式:实物模像直观、言语直观;②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指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③科学地下定义:准确精炼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水;④形成概念体系;将概念运用于实践。
19、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发现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知识经验②定势由先前的活动中而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③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倾向④动机水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题动机强弱解决问题效率有着密切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⑤知识表征方式⑥个性特点⑦原型启发。
21、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深思维的逻辑性。
22:想像人脑对已有表象做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心理过程
23、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表解的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再造特点。条件: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格。】【创造想象:更具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立性。条件:社会实践的需要与创造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前提);丰富的表象储格(基础);积极的思维活动(关键);原型启发(起点)】
24:注意特征。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指向集中特征指向性选择对象活动范围集中性反映心理活动水平强度
25、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单独存在,是心理活动的共同性,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伴随其始终。
26、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如绝对强度和相对强;);②人的主观状态:人的需要、兴趣、态度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7、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稳定的间接兴趣;合理的组织活动;坚强的意志力。
28、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范围/广度,旨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深入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规律越能构成相互联系整体注意范围越大知觉者经验知觉者活动任务。②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保持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狭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的时间上广义则是保持在同一活动的时间上注意分散叫做分心。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上分量难度种类上的类别形式对活动的态度人积极性更重要。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不同的对象顺利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关系活动性质。④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影响因素原来活动吸引力新活动特点人神经系统活动灵活性。
2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双重的,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排除消极作用。优化教学环境,以防止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自觉性和培养间接兴趣;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给予信号、邻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提出批评。③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实践活动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开。30: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想联系,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想联系;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则比较晚;从表现的形式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变化快,不稳定。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情感、情绪是人的感情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严格区分历史上统称为感情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有调控作用。】
31、区别心境、激情、应激:【心境: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特征:强度小、持久性、弥漫性,区别于其他情绪状态的基本特征。原因是生活上重大事件、事业成败、工作上的顺利获挫折、自我感觉、气候的变化、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激情:一种爆发式、短暂的、强烈的情绪状态。特征:强度大、持续短、突发性、冲动性。原因是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在激情状态下,人会出现意识狭窄,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激:在出乎意料之中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可能会有惊慌失措或急中生智两种表现,中度紧张状态下,应激使人头脑清醒,急中生智;高度紧张状态下,会出现惊慌失措。】
32、区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标
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是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指人在理智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与好奇心、求知欲等相联系的。美感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3、意志行动的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4、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意志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可以调控人的情绪情感】
35、意志行动的过程: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制定行动计划。②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客服内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
36、区分三种不同的动机斗争:①双趋势冲突:当个体具有分别追求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二者抉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②双避式冲突:当个体想分别躲避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在两个目标中择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③趋避式冲突: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躲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做出取舍。
37、区分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标准。①自觉性只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社会意义使自己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②果断性③自制性:指一个人善于控制支配自己行动品质相反任性怯弱。④坚持性:指一个人能百折不挠地贯彻决定并完成既定目标品质相反是顽固执拗见异思迁。
38、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划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到低自我实现尊重爱和归属安全生理需要
40、动机产生的条件: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在环境则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41、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种。①胆汁质典型特征:高兴奋性,低自制力。②多血质典型特征:高灵活性、低坚持性和稳定性③粘液质典型:高稳定性坚持性,低灵活性果断性优柔寡断。④抑郁质情感体验深刻,细腻而持久。
42、高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生理机制气质类型是高神经活动类型心理表现
4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性格主要由后天因素决定而气质由先天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气质比性格具有更强稳定性气质反映一个人自然实质主要指行为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无好坏之分。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质主要指行为的内容反映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改造的速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使性格带上气质的色彩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其职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人具有生物社会性。】
44、性格的结构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地位):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工作和学习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的(自觉性),独立有目的;表现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坚持性),有恒心坚忍不拔在紧急的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沉着稳定、③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动感知型主动观察型概括想象方面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型幻想型现实型思维方面性格特征独立思考。④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特征,热情安宁冷;青学稳定性持久性特征忽冷忽热情绪稳定;主导心情特征乐观悲观。
4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①能力与知识技能有着密切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其中表现出来②知识技能不等同与能力首先三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知识→经验系统,能力→心理品质,技能→动作系统;其次三者在个体上不同步。
46、能力个体差异表现:①能力类型的差异质差别知觉活动分析综合型分析综合型记忆活动混合型视觉型思维与想象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②有能力发展水平差异量差别主要指智力水平高低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量差别少年早慧中年成才30-45岁人的智力发展最佳阶段大器晚成。
第五篇:笔记心理学
笔记心理学
笔相特征依据的共同特点: 1.笔迹轻重决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2.字母大小,如大写字母过大,字体过大或过小,证明个性表现的意图和愿望。滥用弧线,花字尾表明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某种局限性。办事一丝不苟和有条理的人在笔迹中通常有 这些特点——字母清楚完整,标点符号准确。3.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和狡猾人的笔迹。4.字迹有棱有角,说明观点和意图坚定,喜欢加剧冲突; 字迹圆滑表明办事老练,性格随 和。根据上述特征来判断人的性格。首先从下笔的轻重看,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稳重,有自制力,对所喜欢的事情能达到 如醉如痴的程度。笔画不匀称的人则喜欢破坏,脾气暴躁,因琐碎小事就会伤心。笔画很重的人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则自信程度差,喜欢自责。字行也能说明问题。行直说明稳重,起伏不平说明有外交手腕,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越写越往上斜,说明自尊心强;往下斜,说明性情沉郁。字体大表明在极端条件下能够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和举止随便; 字体小则表明克制、会计算、有观察力。字迹紧凑的人吝啬、谨慎。从笔迹看心理 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 “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例如,病人书写时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 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将它作为一项科研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和审讯实践中。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 20 年,他藏有 4 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 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 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 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 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 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 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唱百合,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象征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凡是字体丰润、笔划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忠于职守的人
;而在字 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但又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
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 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行间起伏不平的 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 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字体大小也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 人; 字体写得过小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紧凑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 性格。总之,上述理论从字的笔画轻重、匀称性,字迹的棱角或圆润,写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间架 结构,字体的形状、长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字行的高低,倾斜度等特点的排列 组合起来看人的心理,甚至有的由此预测未来和人生。笔迹与心理健康 从一个人字迹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 落、方正坚硬;而性情软弱的人,则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我国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 说:“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笔迹心理学家还认为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着显著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 度、字体与字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笔迹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 《 《喵~~邵峰: shaofeng.renren.com QQ: 515702330 路过加好友哦。嘻嘻。申请必通过~哈~》 》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尚年轻的学问,但它也是一项有趣而充满活动力的事 业,相信它在不远的将来,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讯息。笔迹与心迹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你向求职单位递上打印得整整齐齐的履历表时,却会被要求必须提供一 份手写的材料。别奇怪,因为专家要对你的笔迹进行分析,以便用人单位能更多地了解你
你的 性格和心理状况。中国古代就有字如其人、识人不如相字的说法。但通过笔迹真能了解一个人吗?前不久,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间教室里,我现场观看了笔迹心理学家徐庆元的演示: 一位女学员在黑板上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行大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徐 庆元观察片刻后说:她的书写速度快,线条流畅,笔触重,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看出 这个人快人快语,单纯而不复杂,即便是坏事,也能用好的眼光去看,很难被污染;喜欢直 言,批评人比较严,属于刀子嘴,菩萨心…… 徐对着笔迹思忖了一会儿,又说: 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男性般独立;也能包容,有热心,爱帮忙,有慈悲心;她喜欢做亲自动手的工作、技师型的工作,比如医生;但她还有艺术方
面的才能,可能要通过业余发展起来……最后,似乎迟疑了一下,徐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文学 两个字。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被徐庆元分析的这个人,正是作家毕淑敏。了解她的人都知 道,她曾在西藏阿里当过军医。毕淑敏说,徐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为什么从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来呢?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写字也是 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投射。我们知道,人的稳定型行为,比如言谈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都表现出人的个性特征。就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笔迹也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爱维认为:手 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 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徐庆元从 14 岁起就开始研究笔迹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写字很慢,进了中学,因为 写字慢,考试时就很吃亏。后来为了把字写快,他练了一年字,结果发现自己的性格开朗了,外向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老师、同学的字和他们性格之间的关系,收集了很多笔迹 进行分析研究。在高考落榜后最苦闷、迷茫的时候,有个同学拿来一张字条,让他分析。他 看后告诉同学,写字的人正处在痛苦压抑之中,情绪十分沮丧绝望,正处于得不到解脱的精 神状态中。同学听后大吃一惊,告诉徐庆元,这个人因为失恋,前天喝敌敌畏自杀了,这张 字条是他自杀前一天写的。这件事给了徐庆元很大刺激和启发,成为他研究笔迹心理学的一个动力。他在研究中发现,书写线条不是视觉而是主动触觉控制的结果,书写时握笔的松紧和行笔的轻重快慢会因人而 异,笔迹线条是人在无意识活动的同时留下的无意识记录。从这里入手,徐庆元创造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