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变革(范文模版)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变革
摘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学习模式,创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农村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改变以往传统古老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启发、诱导探究式学习,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处于农村基层教育的师生能与城市的师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学资源缺乏和师资短缺等众多问题,给我们农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教师成长提高质量主体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它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学习模式,创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在教育起跑线之间的差距。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农村孩子搭建了成材的桥梁,带来了成材的希望,更为农村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变革,使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迈向新的台阶,走上新的历史舞台,创造更多的辉煌。
一、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农村教师成长。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教师要想突破传统的本位学科教学模,扩展知识结构,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紧迫要求,是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教师科学、综合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投身其中,全面掌握其应用技术,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学之中,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才会逐步树立,从而促进教师走向专业型、科研型的道路。
同时,远程教育的应用改变了教师自身学习的方式。地处农村基层的中学教师,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甚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教师除了拥有最基本的教材、参考资料,学习指导等文字材料外,还可以现场聆听著名学者和专家的精彩报告、授课、教育教学理论讲座,优秀课堂实录等。这些声情并茂的网络资源为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乐园。
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要面向广大的农村师生,借助教育设备,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传统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使教与学的经验最大限度贯彻于教育教学之中,获得最佳效果,减轻师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应用研究,不断提升现代教育应用水平,为教学做服务。例如,教师们可根据班级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将网络资源作以适当的调整,突出个性,使课堂
呈现出动静交融、视听结合的教学形态。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下载有关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实现了在学中乐,乐中学的快乐教学。根据实践证明,农村学生现代远程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资源丰富,灵活多样,便于理解,实用性强,符合农村教学实际需要,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易于实施启发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网络资源以其独特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始终是教学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共享,虚拟课堂的出现,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变得无地域界限。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使学生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式讨论、合作式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处于导演地位,主演仍是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有助于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总之,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处于农村教育的师
生能与城市的师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学资源缺乏和师资短缺等问题,给我们农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吴娟编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何克抗主编 《教育教学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祝智庭 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
第二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姜窑小学 王小军
我校位于孝南区祝站镇,是一所完全小学,共7个教学班,学生330名,教师18人。自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支持下,学校全力克服基础薄弱、经费紧张、师资紧缺等困难,把远程教育工程当作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抓,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作法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点,奠定资源利用的基础。
我校是在2005年初装配的B模式。刚开始,我们对远程资源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随着资源的接收下载,通过浏览,觉得资源特别好,于是就想,这么好的资源,如果不用起来,那就太可惜了,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召开了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动员会,让微机教师通过视频手段向大家介绍各学科资源。以后的每一次教师会,我都一次次鼓励教师去查阅资源,尝试着使用资源。逐渐地,到电脑室查阅资源,用资源备课,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多了起来。可以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一个转变,即领导和教师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从主观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远教资源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管理,建立保障资源应用的长效机制。
有了认识和积极性,怎样用好资源,充分发挥设备,资源效益,还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电教员、学科组长组成的远教资源管理和应用领导小组,明确了设备维护,资源接收利用,教师培训,示范引领和日常安全等各项职责,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围绕“管”和“用”,细化管理措施。,我们先后制定了《远教设备使用制度》、《远教资源应用制度》、《教师远教工作常规检查制度》及《远教应用考核细则》等,从制度上规范和激励教师运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印制了《资源下载登记表》、《资源使用登记表》、《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和《远教资源应用检查登记》等各种表册,尽量做到在管理上规范,在应用上落实。
三、加强建设,逐步改善资源应用的条件。
我们克服经费紧张等实际问题,对远教工作加大了投入。先选定一个条件较好的教室为远程教育项目专用教室,并对专用教室重新装饰,门、窗安装防盗设施,随后又添置了电脑桌、课桌凳、演示桌、文件柜等设施。同时学校又接入宽带网,鼓励教师上网搜集资源,弥补远教资源的不足。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有效提高了远教资源的利用效果。
四、加大培训,努力提高资源应用的能力。
远教资源应用的主体在教师,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远教资源的发挥,因此,培训教师是启动资源应用并产生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是全力组织好选派培训。我们选派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让他们做远程教育技术的“领头雁”,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学校,传授给每一个教师。
二是加大力度开展校本培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远程教育工作校本培训计划,在培训时间上明确每周三第二课堂为远程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时间,每次培训实行点名签到,保证了每位教师每周接受一次培训。目前,全校45岁以下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能熟练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45岁以上教师能进行简单操作。
五、明确思路,积极开展资源应用的各项活动。
远教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应用,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优势和效益,于是我们明确了“以活动促提高,以活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组织好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主题活动。
一是日常教学活动。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我们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把教师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纳入了资源应用的考核范畴。现在教师们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远教资源中视频,音频,课件,图片等媒体资源,整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学校拿出硬性管理措施,纳入常规管理,制定远教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表。教师制定个人远教工作计划,并依计划落实,学校做好记载,进行量化考核。如:规定教师每周至少一节在电教室上远程教育课。鼓励教师积极利用项目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等。
二是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检查量化评分活动。把远教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给定量化总分5分。每月检查,按学校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操作进行,分别对教师的远教计划,运用设备上课备课情况,活动出勤,活动记载及远教应用进行量化打分。对常规量化总分低于85分以下的教师,扣当月课时补贴10元;低于80分者,当月不享受课时补助。
三是开展资源应用优质课竞赛活动。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说课竞赛。全校所有科任教师人人登台展示自己运用资源教学的技能。“以竞赛促训练,以训练促提高”,竞赛全面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如二年级语文教师黄爱娥上《丑小鸭》一课时,在课题的导入环节借鉴了远程资源中的情境导入法,播放课件,亲切熟悉的孙悟空、哪咤形象,欢快活泼的旋律,使学生情绪高涨,孙悟空、哪咤的形象在小朋友心中充满智慧,无所不能、高大
英勇,就在此时,引出孤单无助、悲伤弱小的丑小鸭,配以凄凉、哀婉的音乐,巨大的反差,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心灵震撼,课件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迫不及待想要走进课文,用心感受丑小鸭的生活。当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时,教师利用卫星资源,展现一个纯洁、高雅的白天鹅形象,同时配上欢快、跌宕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孩子的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白天鹅,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老师爱上资源应用课,学生爱听资源应用课”的良好态势。广大教师争先恐后下载、运用资源,教育教学得到了全面优化,资源运用学科覆盖率100%,45岁以下教师参与率100%。
六、加强研究,努力提高资源应用的效益。
学校成立远教教研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远教工作。把远教资源充分利用到学校的学科培训,课改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加大远教研究氛围。每位教师每学期要申报一节远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课,由学校集中组织教师听课和评课,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远教资源使用效益和工作效果。
教导处全学期必须落实至少2次专题教研会,积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和学习,推广经验,扩大共识,共同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能拿出一篇以上与远教有关的论文或心得体会。
七、经常反思,不断提升资源应用的水平。
远程教育项目在我校刚刚起步,虽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项目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加强。
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做好硬软件的建设,力争建成校园网。
2、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道德观。
4、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作在我校实施以来,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今后的项目工作中,我们会倍加努力,勤于实践,不断探索项目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把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搞得更好。我们坚信,远程教育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共享远程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清水县秦亭镇秦亭学区李建雄
经过两个月向各位专家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主要内容,使我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和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等内容感触很深,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秦亭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实际和各位学员就“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探讨。秦亭镇秦亭学区现辖完全小学8所,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880人,教职工46人。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学校抓住教育部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契机,于2004年秋建立了秦亭镇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站,创设了“一个中心十个点”的工作模式。2007年秋,又抓住省委省组织市委市组织部启动乡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建设为契机,将原来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发展为集计算机教室,卫星资源应用工作室,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室,光盘播放室于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综合信息中心,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实现了光盘播放点、卫星收视点、农村党员培训点、计算机教室四种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模式。
一、结合镇情校情,形成工作模式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以“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1
延伸周边服务”为目标,把远程教育与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党员培训、“农科教”相结合。针对秦亭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财政收入单一,教育经费难,办学点分散的实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创设了现代远程教育“一个中心十个点”的工作模式(一个中心: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综合信息资源中心,十点:学区下属的十个学校播放点)。远程教育综合信息资源中心接收、下载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中的优质课案、优秀课件、教育信息等优质教育资源和农村科普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农科技资源刻录成光碟,快捷地配发到各播放点,让学生、教师自主播放学习,让农民利用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自主接受培训。
二、完整机构,统一思想
与全省农村中小学一样,长期以来,我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制约着广大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2004—2008年期间,学区抓住二期义教项目,中欧项目,农村学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建设的这些大项目,成立了学区中心小学校长为组长,中小学副校长、信息专干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远程教育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设备的应用管理。完善考评建档机制,形成信息收集、整理、传送、播放与教学同步的应用体系。
三、注重实践,追求实效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功能,让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们提出了“三进一提高”的要求:即设备进教室,教学进课表,使用建记录,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针对三种模式的不同特点,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以模式一应用为重点,结合上级配发的教学光盘和信息中心采集、刻录的光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发挥光盘中实景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播放光盘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具备卫星收视条件的学校,与学校教学时间吻合的课堂实录,组织师生带上教材同步学习,对与教学时间有冲突的优质课堂实录,采集保存在电脑中,刻录成盘,让教师自行收看,帮助其备课;模式二的计算机教室,从小学三年级以上起,按国家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上好信息技术课,按课程知识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校还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党员培训、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接收到的实用种养殖农科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防火知识、疾病预防常识、计划生育知识等卫星资源采集、整理、刻录成光盘,与计生、农科、畜牧、科技、大麻等相结合,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促进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全面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出现了“四个转变”、“四个主动”和“四个提高”。“四个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
“四个主动”:教师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教师主动去制作收集教学信息、教师主动去研究教学、学生主动去合作学习;“四个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许多教师写下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论文,80%教师会上网查找教学资源,能熟练制作、应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义务阶段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与三年级统考成绩名次不断前移。有四名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县奖励,有七名同学获县语数竞赛奖励。
四、感受深刻,反省不足
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我们深深感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农村教育,非常关心农村的孩子,急切改善农民的生活。我们作为农村的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把各级组织配发给我们的各种设备利用好,实施好,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好。
但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一是资金还较缺乏,对农远工程中的投入还很不够,对培养培训专职专业人员还很不足。二是五改六制的过程中学校教室严重不足,即将影响到远程教育的发展。三是由于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许多农民还对农远工程的重要性,适用性认识不明确。
在经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师生培训
夯实师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强化师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
诚聘专家、学者讲座及时收看课堂教学实录;下载和选用优质资源在教学中应用;
播放光盘与实际课堂教学互动学习;
自制或选用课件、教案自主教学。
<二>做好宣传、强化农民认识
利用好家长会,开展农科技术培训,谈心得,写体会; 举办好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培训班;
举办劳动实践与信息技术专题讨论会;
<三>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农远工程工作的投资力度。
第四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肥东一中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材料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肥东一中是首批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4年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注重学科整合,注重应用实效,注重经验推广,进而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相继荣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校园网等荣誉称号。下面就我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如下。
一、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不随波逐流。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能代替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始终保持这样的清醒认识。在我校,评价多媒体课,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重要内容,主要看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方面看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我校是升学预备型学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任何不利学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做法,我们都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我校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2013年7月,我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升级改造工程,对教师进行“华银互动电子白板应用软件”使用培训工作,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我们知道,随着信息化、数学化时
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多改变,必将带来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应在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以营造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造就创新型、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具有宽领域、大容量特征,其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更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科教学的要素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确立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为热点、难点课题。在国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最早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后,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师范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均属于此研究范畴。通过5年多的实验与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
位教改阶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核心为,让全体老师知道如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中小学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硬件建设,轻技术应用;重骨干培养,轻普通群体;重课件参赛,轻日常教学;重教师演示,轻学生参与;重资源储存,轻自主开发。其症结所在,就是信息技术与日常学科教学脱节。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学科召开信息技术研讨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探讨,寻找到解决这些普遍存在问题的方法。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出如下经验。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如束缚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其优势无法替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讲学、讲习,即教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学,跟着习,名师出高徒,这起源于孔子的游学,到后来的书院,渐成模式。其优势为:启发式、感悟式、引导式教学方式,系统性、完整性教学途径,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我们的观点是,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不可取代传统教学的优势性。学生主体性,不可取代教师的主导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体现在教学上,主要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运用数字化,能将传授的知识系统化,运用网络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模拟仿真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教学过程的广泛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的观点是,以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创新之处在于张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强化信息技术的实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校承担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均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题。2005年结题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认识能力。2010年结题课题《探究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互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2011年,我校李长浩老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在生物组进行整合研究。我校进行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目标很明确,就是探索出切合本校实际、信息技术与高中基本学科融为一体的整合规律;就是促进本校广大教师的观念更新,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就是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滚雪球”形式,培养出观念领先、方法科学、技术熟练的信息化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就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验,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
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内容是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探究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融入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优势的学科教学模式,核心内容为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得的变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三次来我校,录制我校宣沫老师多媒体课堂教学光盘,作为教材辅助材料,在全国发行,我校有30多为教师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10年,崔孝斌、李长浩老师获一等奖,2011年,张文业、胡兴刚老师获一等奖,2012年,朱明振老师获一等奖。近年来,我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研究,撰写30多篇研究论文,有的发表,有的获奖,朱明振老师《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获国家级奖。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校将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不断变改教学方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办精品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年6月
第五篇: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条件支持,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到管理体制、课程教材、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1.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向,提高“为农服务”的自觉性
农村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为谁服务?这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教育就不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应牢固确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一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以县为主”主要是指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投入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将农村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予以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时期,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内均衡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
材建设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关注农村并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课程体系中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作用。种植、养殖、园林花卉、农产品加工、温室栽培、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美容理发、烹饪、驾驶、建筑、家政、农业环保、美术摄影、农业经营管理等,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加快培养和造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继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非农业就业必需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转移两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要逐步提升办学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当地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又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分流的需要。总之,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融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一体化。
5.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在广大农村,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但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
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对口支援工作。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努力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