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习指导年度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2012学年大学生学习规划
指导工作
大学是自由的,但不是轻松的。学生可以通过学分制、选课制、学分互认等自由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自由地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但使得不少学生不知所措,找不到北。所以面对自由,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学生学习上指导,如何用好自由发展他们的能力。大学学习的自由性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利用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自由地发展自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情地去努力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学的学习是一种应试的学习方式,这使多数学生在中学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内容和方法从不需要自己去选择,一切由教师和家长设计好了。而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中学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的学习信息量大,教学速度快,许多内容点到为止,面对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大学学习是自由的,但更应该是自主的。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并有明确的计划安排。不能仅靠上课记笔记,下课整理笔记,还应按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去自觉主动的学,还可以挤时间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参加讨论交流,多听学术讲座,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去发现、认识、完善自我。
二、培养发散思维方式
我们要培养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求他们搞才能高素质,开设研讨课、研究小组等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参与热情,用提问、回答、讨论、争辩等方式,来更好的学习知识。调动参加学校或院系开展科普活动(报告会、学术交流等)或科技类学生团体活动。
三、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和博学性
除了学好专业课外,还要培养学生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要涉猎各个知识面,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文科的要懂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学理科的要学一些人文科学的知识,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要有一些体育、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大学生。
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
组织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有宜于学习、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从身心两个方面看自己,从德智体美劳自身素质结构看自己,从智商情商的发展平衡上看自己,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从自身的发展出发
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大学期间完善自己。
五、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组织社会实践,社会考察和社会见习。让他们用自己学到的所有文化知识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试一试,根据社会需要反思自己,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去改善它,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一点点退却,素质在一步步提升。
艺术设计学院
2012年3月10日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小结
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小结
董昭玉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春风吹满祖国大江南北,当今的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它的到来,就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般,使学生蕴藏已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加强新课程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但是这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重视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目前,研究性学习虽然仍处在研究、探索与实践的阶段,但我们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作为教师,应首先对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作用、目标定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指导学生时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经过一年的研究,有的老师对此并未引起重视,致使部分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流于形式,因而对此也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武装大脑,并且在具体指导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使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二、认真备课,帮助学生选好研究课题,并且开好题
生物研究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等各方面,涉及到的研究课题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的,也可以是偏重文献研究或思辨性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内容和研究角度交叉、综合的。因此在选择和设计上要遵循和体现研究性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广域性和综合性。要把研究的内容和课题的选择、设计、从生物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的事件、问题、情境以及自然界的现象等方面。要为学生和教师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个性特长、技能才干的充分发挥准备足够的空间。我指导的研究课题是《另眼看克隆》和《生命的起源》,这两个课题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文献资料汇总和加工,研究讨论为主要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归纳梳理,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科学研究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由于课题较大,经过与各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各分成6个小组,分别拟定主要研究方向,从而缩小研究范围,各小组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组研究。
三、研究的结果固然重要,但研究的过程更重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所以其研究过程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采用在每周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召集各研究小组组长,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点拨、督促。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研究心得中,各小组都有一个相同的体会,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运用计算机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能较好的掌握制作网页技术。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篇: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范文
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发展的迅速推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处于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正逐渐以就业工作兼职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有利条件
首先,辅导员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活的各个细节,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有利条件是其他人员所不具备的。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与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相一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因此,辅导员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动态的前提下,要运用掌握的就业知识、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其次,角色的优势是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问题、走出误区,实现顺利就业。最后,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将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有助于保证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
二、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可顺利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水平。如果辅导员从新生人校伊始到四年后毕业,除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按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开展不同方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便能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全过程。
(一)开展专业情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有些学生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心中理想的大学或专业失之交臂,因此辅导员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培养其良好的专业情结,如邀请学科带头人等知名人士介绍自己对专业的认识,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加快对专业的深人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确定今后就业方向的意识,并树立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二)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开展学科竞赛、到相关专业参观学习等大量与专业内容挂钩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
质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平时沟通中也要培养学生具备
一定的管理能力,事实也证明,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对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总是优
先考虑。辅导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能
力。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换、迅速进人新的角色,具有一定的适应能
力。适应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把握机遇,成为强者。
(三)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二
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呈上升趋势的情形,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需要积极调整思路,转
变认识观念,将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只是少数毕业生或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
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待考研、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想法,同时也逐步摸索出近期学生
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急需要得到的一些指导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指导意
义的讲座,解决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不可能接触和了解到的就业问题,建立易操作、有特色的自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市场,了解市场
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加强素质拓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高校辅导员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
1.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辅导员应该
更加提高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度,引导他们提高求职择业能力。就业不等于扶贫,希望用人单
位降低门槛,给贫困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不现实的。辅导员要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生活等
多方面、系统地对贫困生予以帮助,有侧重地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另外,辅导员应教育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引导学生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边疆和基层去施展
才华,建功立业,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
2.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这里所
说的“差生”是指那些在考试成绩、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或其他某一方面
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的学生。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部分的“差生”面临更大的就
业压力。辅导员应该帮助那些某一方面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的“差生”各尽其才,找到合适的岗
位,顺利就业,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人各有所长,“差生”也许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和特长。
比如:某生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却很有商业经济头脑,这时就应该鼓励他创业。总之,应
该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
位。其次,引导“差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还应该鼓励学生特别
是“差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五)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对于新《劳动合同法》,辅导员应该组织毕业生学习相关内容。如在新《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者的试用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显然有利于保证大学毕业生在试用期
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些相关法律规定,辅导员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相关法律法规,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减少就业说教,给予个性就业指导。
目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些人主张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这
种观念本身已经脱离现实,不符合市场经济“自我择业”的导向。“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在就
业指导的基础上对不同就业需求群体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综合大学生的大学期间的总体表
现和个性特征,辅导员应结合大学生自己的就业去向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同时,对那些不
知道自己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供他们参考。
(二)加强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了解及自身的学习。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但
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以兼职为主,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在对学生进
行就业指导时,会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做好
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应该是加强自身的学习。
(三)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学生就业并不意味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束,辅导员要做好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的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是毕业生就业
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前阶段就业工作的检验,又是指导今后就业工作的依据,因此辅导员要对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的工作。
目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大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文章二
全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二)明确辅导员职责,加强培养,使辅导员掌握系统的就业知识,成为就业指导师
通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与学习,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然而就业指导教育也必须经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这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效保障。高校要保证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就必须遵循三个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与此同时,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各高校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辅导员积极进行继续深造,以便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三)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
树立全程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识,这是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教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内心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做到认真、负责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四)做好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努力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者
辅导员要尽力赢得用人市场,一方面,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档案,维持已有需求单位的用人市场,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同时辅导员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地域需求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开发新的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辅导员通过以上两项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确立就业工作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就业工作的研究者。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工作甚至招生工作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保证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有用人才。
第四篇: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发展的迅速推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处于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正逐渐以就业工作兼职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有利条件
首先,辅导员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活的各个细节,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有利条件是其他人员所不具备的。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与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相一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因此,辅导员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动态的前提下,要运用掌握的就业知识、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其次,角色的优势是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问题、走出误区,实现顺利就业。最后,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将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有助于保证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
二、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可顺利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水平。如果辅导员从新生人校伊始到四年后毕业,除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按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开展不同方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便能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全过程。
(一)开展专业情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有些学生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心中理想的大学或专业失之交臂,因此辅导员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培养其良好的专业情结,如邀请学科带头人等知名人士介绍自己对专业的认识,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加快对专业的深人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确定今后就业方向的意识,并树立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二)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开展学科竞赛、到相关专业参观学习等大量与专业内容挂钩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平时沟通中也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事实也证明,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对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总是优先考虑。辅导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换、迅速进人新的角色,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把握机遇,成为强者。
(三)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二
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呈上升趋势的情形,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需要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认识观念,将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只是少数毕业生或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待考研、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想法,同时也逐步摸索出近期学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急需要得到的一些指导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指导意义的讲座,解决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不可能接触和了解到的就业问题,建立易操作、有特色的自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加强素质拓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四)高校辅导员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
1.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辅导员应该更加提高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度,引导他们提高求职择业能力。就业不等于扶贫,希望用人单位降低门槛,给贫困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不现实的。辅导员要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系统地对贫困生予以帮助,有侧重地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另外,辅导员应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引导学生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
2.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这里所说的“差生”是指那些在考试成绩、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或其他某一方面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的学生。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部分的“差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辅导员应该帮助那些某一方面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的“差生”各尽其才,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就业,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人各有所长,“差生”也许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和特长。比如:某生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却很有商业经济头脑,这时就应该鼓励他创业。总之,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其次,引导“差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还应该鼓励学生特别是“差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五)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对于新《劳动合同法》,辅导员应该组织毕业生学习相关内容。如在新《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者的试用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显然有利于保证大学毕业生在试用期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些相关法律规定,辅导员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减少就业说教,给予个性就业指导。
目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些人主张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这种观念本身已经脱离现实,不符合市场经济“自我择业”的导向。“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在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对不同就业需求群体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综合大学生的大学期间的总体表现和个性特征,辅导员应结合大学生自己的就业去向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同时,对那些不知道自己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供他们参考。
(二)加强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了解及自身的学习。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以兼职为主,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会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应该是加强自身的学习。
(三)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学生就业并不意味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束,辅导员要做好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的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前阶段就业工作的检验,又是指导今后就业工作的依据,因此辅导员要对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的工作。
目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大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文章二
全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二)明确辅导员职责,加强培养,使辅导员掌握系统的就业知识,成为就业指导师
通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与学习,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然而就业指导教育也必须经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这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效保障。高校要保证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就必须遵循三个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与此同时,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各高校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辅导员积极进行继续深造,以便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三)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
树立全程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识,这是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教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内心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做到认真、负责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四)做好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努力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者
辅导员要尽力赢得用人市场,一方面,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档案,维持已有需求单位的用人市场,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同时辅导员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地域需求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开发新的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辅导员通过以上两项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确立就业工作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就业工作的研究者。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工作甚至招生工作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保证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有用人才。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赵任凭
(盐城师范学院 学生处,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全面接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发重要和紧迫。在新时期下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对加快我国加速高等教育改革及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入世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渐接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就业制度已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新模式;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一次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扩招带来的待就业人数的剧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加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压力。面对新的世界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其行政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越发突出,而为毕业生服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因此,为适应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重新理解就业指导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第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开发和利用好人才资源的最基本要求。所谓的“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疑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助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在当今的职业化社会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
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当前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根据社会需要,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的素质准备,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第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和暖床,入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必然通过经济发展作用于人才市场而体现出来,深化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原有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亟待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分配向服务转变,而工作内涵应由分配管理为主向就业指导服务为主转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职能的转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高等学校只有积极转变观念和职能,深化改革,切实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第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封闭式的、传统的办学模式也受到较大冲击,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学校通过毕业生就业这一窗口与社会的联系愈来愈多,而且联系的广度和密切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毕业生是学校向社会输出的“教育产品”,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的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而要使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能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就是高等学校实力、办学质量的综合体现,拥有高素质的毕业生是高校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现阶段,积极对外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高校只有积极支持“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做好中介服务工作,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另外,高校可以通过“供需见面”及时征求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人才培
养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使培养的毕业生更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样,学校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由于出于对教育主权的考虑,基本没有开放教育市场。但入世以来,西方经济对中国市场全面介入,外国教育机构将逐渐深入我国教育市场,各种西方经济、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高等院校,同时会在大学生择业中表现出来。应当看到,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面影响,促使毕业生不断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形成与世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人才观念,同时又有负面影响,它给毕业生带来思想、心理的震荡和困惑,不可否认,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对职业选择所考虑的个人利益过多,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少。因此,如何根据当前形势的特点,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针对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实际,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到能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事业的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
高等学校肩负的重任,对社会而言,是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就学生个人而言,是使其在知识、技能、道德思想、身心健康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毕业生计划分配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相当一部人对就业指导的内涵还缺乏了解,甚至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有的人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单纯的就业政策讲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内容。这些观点片面地理解就业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多种功能,看不到它在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的作用。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本身就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使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认识所学的专业,认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激发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针对性。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教育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就业指导还帮助学生克服择业中的盲目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选择职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求得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现代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教育应该也必须包括就业指导的内容,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急剧变革,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规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得职业选择技能必然成为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身体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思想品质的成熟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对自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我的职业价值观念,从而为实际进入工作岗位作准备。应当看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单纯帮助找个工作的问题,也不只是对毕业生而言,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大学生就业指导应突出它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教育作用,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国外把就业指导形象地称为“生涯设计”、“生涯指导”、“人生定向指导”等,体现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内涵。大学生就业指导已成为现代大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价值观标准,总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面临就业的选择,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不知所措,甚至有惶恐感。表现在职业定位上也是飘忽不定:有时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时把地区放在第一位,有时把出国放在第一位,有时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如此等等。对就业指导来的来说,就是要把世界观、价值观等德育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促进个人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就业指导课应和德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就业指导是
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在德育中融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并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挂钩,这样的德育才充满活力,富于成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这样的就业指导也更加系统、规范、有理论深度。
第四,大学生就业指导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沟通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就业指导就像纽带、桥梁一样,将学校、学生、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像杠杆和指挥棒一样,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是,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先后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并逐步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委也都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传播大学生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通过就业指导,学校向社会介绍所设专业的使用方向,向社会推荐毕业生,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使用情况的反馈,又可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使学校和社会相互了解,有利于克服学校的教育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增强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使之与时代同步。
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认清形势、看准目标、努力拼搏,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