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8
《儿童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8、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
9、接受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是以现成的、或多或少已经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现。
10.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b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11、发展: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12、遗传:所谓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13、社会化: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14、个性化: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统一的体现。
15、学习准备:它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16、知识的准备:主要是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存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17、成熟:成熟是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在内部的先天原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18、控制点:就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也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
19、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二、单选
(1)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
A.情感 B.心理 C.身体 D.身体和心理
(2)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故事法
(3)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故事法
(4)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称之为()
A.发展 B.遗传 C.成熟 D.个性化
(5)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
A.发展 B.成熟 C.社会化 D.个性化(6)成熟是指个体的()的变化。
A.各种器官 B.心理现象 C.生理过程 D.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7)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观念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8)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之为()。
A.学习B.发展 C.情绪 D.态度
(9)就人类的学习而言,学习从广义到狭义大致可以分为()个层次。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0)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称之为()。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有意义学习(11)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2)用公式S-O-R表示学习的是()。A.联结说 B.工具说 C.认知派 D.人本主义
(13)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的观点。
A.反射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工具说
(14)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好的是()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15)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差的是()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16)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提出的学习规律。A.工具说 B.认知说 C.联结说 D.人本主义
(1)D(2)C(3)A(4)B(5)C(6)D(7)A(8)A
(9)B(10)B(11)B(12)C(13)B(14)D(15)A(16)C
1.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称之为()。
A.学习B.成熟 C.学习准备 D.知识准备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3.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好的是()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4.斯皮尔曼认为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A.智力的G因素 B.智力的S因素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5.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提出的学习规律。A.工具说 B.认知学派 C.联结说 D.人本主义
6.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7.学生对“闪电”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8.感觉记忆中信息的组织方式是()。
A.言语编码 B.视觉编码 C.听觉编码 D.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9.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10.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1.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 2 C.9—20 D.10—15
12.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称之为()。A.自我控制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道德行为 1.C 2.A 3.D 4.A 5.C 6.A 7.C 8.D 9.C 10.D 11.A 12.A
三、多选
(1)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调查法的主要形式有()
A.谈话法 B.活动法 C.问卷法 D.故事法
(2)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其知识体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即()。
A.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 B.教育是发展的动因 C.如何“教” D.如何“学”
(4)自我意识中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A.自我概念 B.控制点 C.自我评价 D.自我体验(5)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
A.运动技能的学习B.认知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D.模仿学习
(6)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要 了
A.认知说 B.工具说 C.联结说 D.精神分析说(7)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
A.社会教化 B.个体内化 C.行为强化 D.行为模仿(8)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是()。A.启蒙性 B.长期性 C.感染性 D.情感性
(9)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 D.教育的权威性
(10)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对学习分类,可把学习分为()A.情感学习B.试误学习C.顿悟学习D.模仿学习(11)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情感律(12)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个子长高了 B.每天跑步 C.不怕见生人了 D.记住英语单词(1)ACD(2)ABCD(3)AB(4)AB(5)ABC(6)BC(7)AB(8)ABCD(9)ABC(10)BCD(11)ABC(12)CD
1.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实现的。
A.社会教化 B.个体内化 C.行为强化 D.行为模仿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教育的()。
A.独立性 B.主动性 C.可控性 D.权威性 3.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
A.运动技能的学习B.认知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D.模仿学习4.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个子长高了 B.每天跑步 C.不怕见生人 D.记住英语单词了 5.知觉产生的条件是()。
A.刺激的直接作用 B.适当的知识经验 C.语言 D.正常的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6.情绪的功能主要有()。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7.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组成的。A.安全的需要 B.认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附属的需8.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有()。
A.知识和领会 B.运用 C.分析和综合 D.评价
1.AB 2.ABC 3.ABC 4.CD 5.ABD 6.ABCD 7.BCD 8.ABCD
四、简答
1.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2、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3、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4、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寻求解答的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5、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
6、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
(1)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7、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满足学生的需要;(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3)教师有效地教学。
8、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9.简述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2)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通过集体舆论对个体的品行作出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励或制止。(3)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
10.小学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7分)(1)知觉有意性的发展;(2分)(2)知觉分析一综合水平的发展;(2分)
(3)知觉策略的发展,包括知觉搜索的目标性增强;利用语言刻画知觉对象;根据期望知觉对象.(3分),11.简述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9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3分)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
息,以便于取用。基本的编码策略有两种,一种叫作精细阐述,另一种叫作组织策略。(3分)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要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3分)
12简述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的关系(8分)
(1)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2)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3)教师的自我意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4)教师的挫折忍受力和焦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13简述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①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②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③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识记的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14简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15从教育的角度谈谈如何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①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是遗传,遗传直接影响儿童个体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由于心理或行为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体质因素,所以遗传间接地成为儿童许多方面的心理发展或行为发展的基础。②说遗传是发展的基础,这包含着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的涵义。③儿童通过遗传而继承到的特征,同这些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
16简述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①遗传因素是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②儿童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③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16简述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
①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②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③家庭、学校及伙伴的影响。
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5试论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课堂教学中促使好奇心实现的策略:具体包括刺激性或情境变化,制造悬念或不确定性,提供反馈等。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新奇的事物、组织多样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产生主观期待而产生兴趣、在提问上下功夫等构造他的课堂,此外,“利用小组进行学习”、“适当表扬”、“让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促进好奇和兴趣的努力是在学生身上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不仅需要信息的通道,也需要学习动机,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变得强而有力。
(3)调节焦虑的策略:降低学生的焦虑可以用以下策略:学习指导;应付评价压力策略,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评价压力的方式营造考试情境;使用档案性评价。
(4)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把握愉快四因素;明确挑战性任务;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掌握目标;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6、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智力发展问题辅导、学习疲劳的辅导、学业不良的辅导等。
7.试论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
(1)学习目标由近景向远景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指向近景,也即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一种指向远景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出现了。
(2)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直接兴趣指向学习形式本身,而间接兴趣指向学习过程的结果。低年级儿童往往是对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把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而到中、高年级学生则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结果感兴趣。
(3)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低年级儿童的成就动机常常受制于附属内驱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分化,特别是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他们的成就动机开始由外部转向内部,开始客观地根据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来追求相应的目标。
8、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为帮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应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有:(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创设有效的练习情境;(3)注意练习任务的同一与变化;(4)安排相应的练习类型;(5)提供必要的重复次数;(6)重视重复与回忆的结合;(7)先求正确,后求迅速;(8)完整、及时地反馈。
第二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期成绩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5)者虽然
是以自己
界的理解
调学习的教学设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解答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二)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2.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三篇:2013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理学习与概念学习有很多共同点,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与原理学习,但由于原理比概念更加复杂,所以原理学习不完全等同于概念学习。
10、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参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作作用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2,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第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 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有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法的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既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化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储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很多,既有情境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个人因素。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话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1)品德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2,应用[道德两难伦]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规模(1)前习俗水平(0----9岁)(2)习俗水平(9----15岁)(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统列位的系统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创造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小学儿童的人格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其创造型人格品质的培养。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多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生产性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的进行练习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第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行为主义或综合性的目标设置都是跟着眼于对已经达到的结果进行考察,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4、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教学的环境。、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1成就目标的含义、2成就目标的内型、3成就目标对认识、情感的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2兴趣、3愉快、4焦虑、、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1把我愉快四因素(任务完成、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挑战),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
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2、教师的移情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1与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A B C 2.A B C D 3.A C D 4.B 5.A B C D
6.A 7.B D 8.C 9.D 10.A B C 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
1.√ 2.√ 3.X 4.X 5.√ 6.X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注意:如果本题改为论述题,则答题一定要联系实际恰当地进行阐述。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师角色适应2师的角色内容3教师的角色期待5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6教师职业生涯中心理适应问题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1学习动机 2动机与目标的关系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四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期成绩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P321
第五篇: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4分)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 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P196
10、元认知策略 P191 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P111 问题解决分为几个阶段?P115——118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六、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