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我之学习观
经过这几天的发展对象的培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对学习的认识,颇受启发,获益多多,大学生的我之学习观。
人生就应该多听听这样富含哲理和极有深度地对人生思考的讲座,对个人的成长是多么有帮助。一个问题都有三部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谈学习,我想也不例外。学习是什么?百度知道是这样写的,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我自己觉得,学习就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
那为什么要学习呢?所谓:“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习近平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很多的事我们是不可能亲身去体验的,有很多事我们必须或者想要知道的,有很多事我们遇到了不解决的等等,去翻书,去学习才能得到你满意的答复。温总理也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此足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发言稿《大学生的我之学习观》。关于的读书的名言更是举不胜举。革命家孙中山曾说“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歌德也讲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毛主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
做为一名大学生以及一名发展对象,学习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书海浩瀚,那我们如何选择呢?怎么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呢?我记得李白均书记发言说:“善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他说,一天不读书就落后,眼勤看、耳勤听、腿勤跑、脑勤思、手勤写,读书要多次少量,天才在于勤奋,学习在于积累。“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学习不是全盘吸收,而是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思考;学习不仅仅知道就可以了,而是应该要学以致用;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应该是终身。
处处是学习之所,胡适说过:“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学习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能尽信书,“千万别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脑袋上”,要善于思考,散发思维,创新开拓,努力进取才对。另外,学习应该要持之以恒,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话:“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量变引起质变,新的质又产生新的量,学习是为了发展,人生就是不断变化发展着。书是看不完的,知识是学不会的,那么就应该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目标。我觉得,学习目的与入党是一样的,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支柱,理论力量,信念动力,来不断促进我们更好更快的成长。所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第二篇:反腐倡廉之我观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既是我们有力量反腐败的表现,又是巩固我们反腐败力量的保障,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少数党员的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同志,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这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把反腐倡廉工作抓紧抓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地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地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地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二、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矣,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地警示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地考验.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铲除腐败的根源,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已经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加大,并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由于目前点多面广的发展形式,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通过网络课堂,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青年团员的党纪法规明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使廉政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三、通过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而顺应形式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党的光辉形象要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我之翻译观
我之翻译观
长期以来,“信、达、雅”作为翻译的目标,几乎是没有争议的。信,在于意思表达忠实;达,在乎文章顺达;雅,旨在语言优美。说起来轻轻松松。要做到却不简单。倘若有人不会写中文而要把外文译成中文,等同于无米成炊,所以翻译必须要求译者两种语言的的功底都属上乘。
首先,我们要明白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言形式的翻译。译者的任务是用另外一种文字重新创作,表现出作者的用意,产生同样的效果。作为一种再创作,翻译虽然少了布局构想的部分,但是在表情达意上考量用词和语法要更细致得多,不可谓不艰苦。再创作的过程中,你需要谨慎但也要大胆,比如要敢于增删修改。例:Why should it be made longer than is necessary?按原文语序可翻为“为什么要使它拖得比需要的更长呢?”这样不免拗口,按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译为“为什么拖得太久呢?用不着嘛。”尊重原文却不受一字一词的桎梏正是翻译的艺术。
当然翻译也要看翻译的目的。当要翻译法律文字时,文笔流畅、用词典雅全不必讲究。为了达到法律警示的职能,翻译要求语言精确、界定具体。但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意译比直译更符合要求。例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对朵拉迷恋近乎痴狂,自己都很害怕。狄更斯形容他:got up in a crisis of feeble infatuation,直译为“在无力迷恋的恐慌中起身。”这样忠实的翻译实在有悖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译为“起床了,心里惶恐,浑身无力,都是为情所困”岂不更好?
好的译文一定要打破字的桎梏,用生花妙笔传达出原著作者的所思所想。但我相信,无论多么优秀的译者,都无法用自己的译作表达出原著的所有妙处来,这像是一个极限,仍不断有人朝着它努力,期以无限趋近。这也是翻译的魅力之所在。
第四篇:我之节育观
我之节育观
标签: 路卫兵文化计划生育看到一则新闻:人民网东兴7月23日电(记者张芳、见习记者罗世立)今天,记者接到东兴市网友爆料称,今天(7月23日)早上8点左右,一男子持刀闯入广西东兴市计生局,当场行凶,致2死4伤。目前,伤者已被送往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随后,记者致电东兴市宣传部核实此事,相关人员回应,确有此事件发生,但具体的伤亡情况和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暂不便透露。
目前,该事件起因有两种说法:
1、计生局不给该男子第二个儿子入户;
2、事件缘起计生局强行给男子妻子结扎。
近几年,因为计划生育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类似上述恶性事件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笔者曾从事过多年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先说事件的起因,第一种说法,“计生局不给该男子第二个儿子入户”,这是外行话,不可信。上户口是派出所的事,计生局没有这个权力和职能。按我国户籍法规定,孩子出生,只需持有妇幼保健院或医院开具的出生证明即可——当然还需父母双方的户口本结婚证等其他证件,计生局根本没有阻止其上户口的权力,公安局或派出所也没有义务为计生局做什么,这毕竟是两个部门。
计生主管部门控制超生户上户口的情况,严格说也有过,不过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当时计划生育如火如荼,为了加强执行力度,地方计生部门和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授意下,曾一度搞过合作,即:孩子上户口,必须由计生主管部门开具证明,证明此孩子属计划内出生,否则不予上户口。此举确实效果明显,让一些超生户很挠头,但同时也给国家统计真实的人口数量制造了障碍,出现大量黑户口。随着《计划生育法》的颁布(2002年9月1日实施),此项规定就禁止了。虽然禁止,但有些地方为了开展工作的方便,还是战战兢兢、变换花样和形式地维持了一段时间,到2004年初,便基本没人再敢冒此大不韪了——我们这是这样,不知东兴如何?而且计生用词也发生了变化,计划内出生改称政策内出生;计划外出生,改称政策外出生。温柔了许多。
第二个原因,“计生局强行给男子妻子结扎”。倒是有可能。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一般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进行经济处罚,也就是向其父母征收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再就是采取节育措施。
社会抚养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超生罚款,征收原因是:因为你的孩子不按国家规定和规划出生,会给将来的社会造成了一定负担,加大了消耗社会资源的基数,而你是始作俑者,所以你要为此买单,承担一定费用。
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国家《计划生育法》没有具体规定,只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按照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做出具体的征收标准。这个条例是要经过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并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的,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一般有农村户口和非农户口之分。是农村户口的,按本地上年人均纯收入来计算,以河北为例,是征收夫妇双方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5倍,也
就是5倍,假如上人均纯收入是5000元,那么社会抚养费就是2万5;非农户口,有工资或其他收入的,按夫妇双方工资或实际收入的5%,各征收10年,也就是夫妇总工资或总收入的10%的20倍,如果夫妇二人年工资总收入为4万元,那么社会抚养费就是8万。(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往事不堪回首,记忆或有偏差,具体可参看相关条例)
以上征收标准指的第二胎超生的,如果是第三胎,则要加倍重罚。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张艺谋超生案,生了7个,应该6个属于超生,这种情况我还真没遇见过,如果按他的实际收入罚款,二胎之后按几何倍数递增,罚个几亿应该是正常的,因为他赚得多。
计生主管部门与超生户的矛盾,其实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征收社会抚养费和采取节育措施。先说第一点,征收社会抚养费。这是个令人挠头的问题,非农户口,特别是有工作的,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好处理,可以申请冻结工资,可以给与行政处分,是党员的,还可由纪检部门请去喝茶,给予党内处分,加上其本人入党提干问题萦绕心头,属于被戴着紧箍咒的,好处理些。城镇的商贩,开门脸,开工厂的,也相对容易。注意,是相对容易,不是绝对容易,所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会调动一切社会关系,将对自己的处罚降至最轻。
不好处理的是农村户口,和那些城镇中没有固定职业的人。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就是计生工作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只有做工作的权力,没有强制权,不能打骂,也不许搬东西,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拆房、烧房的情况更不允许。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凭一张嘴,依据一本《条例》,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一般会遇到三种情况:
1、不讲理的。爱咋咋地,反正你不能拿我怎么样;
2、打游击的。你来我走,你走我归,从不给你正面交锋的机会;
3、讲理的。承认超生不对,但对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不满,问你这人均纯收入是怎么来的,说我们没那么高。你只有反复强调“人均”二字了,说别的你自己都不信。
经过一番思想对阵,你会把工作重心放在讲理的那批人那里。会遇到四种情况:
1、她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听你说教,间或给孩子喂奶、把把尿,等你口干舌燥了,给你来一句:我不是不交,我真的没钱;
2、先缓缓,给我点时间准备准备;
3、痛哭流涕,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4、你们就会欺负老实人,谁谁谁你们怎么不敢去找。
为了达到教育效果,也为了社会抚养费征收顺利,你只能降低标准,先罚个几千意思意思,多数地方就是这么干的。但就这几千元的罚款,也会出现三种情况:
1、一次性付清,这个占极少数;
2、须得去他们家里多次,在他们在家的情况下,每次拿个几百或一两千,这个也不错;
3、每次都说给,而且积极想办法,比如去亲戚邻居家借,但每次都空手而归。
4、托关系。这个几乎每个超生户都可以做到。有句话说,只要通过七个人,就能和奥巴马拉上关系,一点不错。他们找来的人你都惹不起,而且人家根本不理你,直接向你的顶头上司施压,最后少交或者不了了之。
或问:你的上司或是你本人,就不可以铁面无私吗?答:世上已无包拯。
在少交或不了了之之前,一般要交代一番,不要向任何人说,但第二天全村人就会知道。因为靠一己之力打败政府,是个值得自豪的事。
最后你要想将社会抚养费征收上来,只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一条路(当然是对那些既不交钱又没托关系的)。在反复做工作未果,且发放缴纳通知书到期之后(这两个时间叠加,最快也要三个月),可以起诉超生户,如果再没有效果,法院便可强制执行。
届时,乡镇计生干部会提前踩好点,摸清行进路线,待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实施突然袭击,将“肇事男”抓回法院,然后交公安机关。这会出现两种情况:
1、交罚款。但不一定是交清,这个很难。
2、仍旧不交。拘留15天。会出现三种情况:
(1)、待足15天释放;
(2)、中途扛不住,交一定的罚款,回家;
(3)、上午进、下午出,你懂的。
也就是说,向法院起诉这条路也不是万能的,许多该收的社会抚养费还是收不上来。有人不禁要问:既然国家不让超生,为啥出现这么多超生户?你们都是吃干饭的?问得好,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矛盾:节育手术。
按理想状况,确实不该出现过多的超生户,因为国家说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而且国家还说了,育龄妇女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后,要积极采取节育措施,也就是避孕。可惜的是,理想代替不了现实。单说避孕,就极不好控制。避孕的方法有三种:
1、药具。也就是避孕套,这个是免费发放的,但用不用自己说了算。
2、上环。就是宫内环。这会出现两个问题:
(1)环自行脱落。这个无须解释。
(2)人为取出。这个也不难,去任何一个私人诊所,都能办到,尽管这个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所以上环也不保险。最保险的是结扎,也就是输卵管结扎术。但结扎会对二次生育有影响,这个一般适用于不允许再生,比如按规定政策已经生有两个孩子的,或那些违反政策的超生户。
做结扎手术,是谁也不愿意的,包括那些超生户。即便是做,也不能强迫,需在超生妇女自愿的情况下,签字画押才行——鬼才自愿。而且结扎有时会出现术后症,虽然比例不大,但不是百分百,不用多,一个县有一例,负面影响就不可估量。
结扎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给男人做输精管结扎术,亦即男扎。这个更没人喜欢,也更不好落实,因为不光是挨一刀的问题,还涉及一个男人的无尚的尊严。
上环、结扎不能落实,自己又不避孕,当然很容易出现“意外”怀孕的情况。有人又问:怀胎需十月,难道不能及时发现吗?没错,对于育龄妇女,是要定期检查的,就是防止意外发生,但
1、十月中,前三个月是看不出来的;
2、谁也不会明目张胆地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
最重要的是:底层情况你根本摸不透。这是因为:
1、人口流动性。外出打工的多,行踪不好掌握。亲戚多,她会在准备生育时,自动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很难把握。
2、人手有限。城镇社区干部只有几个,管计生的也就一个;乡镇一般只有30几名干部,其中有十来个是专职计生干部,算多了吧?但一个乡镇少则十来个村,多则二十几个村,一般有2——5万人不等,一个计生干部要负责两到三个村,要掌握真实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工厂、饭店、旅馆还有流动人口,要负属地管理的责任。另外,乡镇一般只配备1——2名四术员,也就是搞上环、结扎工作的,他们也只长了一个脑袋。
3、此外,你还要应付计划生育检查。计划生育的检查是很频繁的,省市县三级,分半年检查和全年检查,甚至还有季度检查,也就是说最少要六次,有时还要接受国家计生委的抽查。每次检查,都要准备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要准备软件资料,要入户核实,等等。恨不得长三头六臂。
所以只有靠村里,各村虽说也有计生专职人员,有主管计生的副主任,有妇联主任,还有育龄妇女小组长,一般小村(500——2000人)一名,中村(2000——4000人)两名,大村(4000人以上的)四名。每月每人有300元钱的报酬。但是这些人发个传单、催促上站检查可以,你不要指着他向你汇报本村的超生超孕情况,因为都是乡里乡亲,谁也不愿得罪人,而且,她们工作也不是万能的,就是汇报,也不知道孕妇的藏身地点,或者知道也不说。况且,前文说过,上环也不保险不是?难免会有疏漏。而如果孕妇是她们自己家亲戚,大义灭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现在的问题是,超生户既不交社会抚养费,也不做结扎,肿么办?于是,只有铤而走险。
超生分两种,一种是超孕,就是怀孕了,但还没生,须做引产手术,将这个未来要给社会造成负担的婴儿扼杀在摇篮里。但这也有两种情况:
1、引产手术需本人签字,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你杀我的孩子还让我签字,你明白吧?
2、大月份还不敢引产,8、9个月,快生的,技术人员怕出危险。
此外还有恶性抗拒的,比如东兴这名男子。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场面犹如香港黑帮片,因为要给超孕的妇女做引产手术,这家找来黑社会,十几个赤膊纹身的青年,拿着砍刀,在午夜时分包围了计生局,当时我油然而生必死的信心,招呼仅有的几名干部抄家伙对阵,直到等来警察。
已经生了的,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前面已经说过,起诉是最好的办法。
计划生育工作如此难搞,出现这么多问题,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下谈一些浅见:
首先是在标准制定上有问题。没有一碗水端平。需要着重说明一个情况,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但不是绝对的,有几种情况,国家是允许生二胎的,这个各地有各地的规定,这里只举几个普遍的例子,也就是各地均有的情况。比如:
1、第一个子女为病残儿的;
2、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3、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
4、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的;
5、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在本省定居的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
6、从事海洋作业的沿海渔区的渔民的;
7、山区、坝上的农村居民;
8、平原、丘陵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的。
9、农村中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生育二胎,当然要履行一定的手续。
10、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其他特殊情况的。
这其实就是两套标准了,其他不说,就说第7和第8为例,山区、坝上的农村居民,可以生养第二胎,而地处平原的农村,只有第一胎是女孩,才可以生育第二胎。这个极难让人理解,纯山区乡镇或纯平原乡镇还好说,笔者所处的乡镇,正好是个半山区,一半平原一半山区,于是就出现两套标准,于是出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在山区与平原结合部,两个挨着的村,一个可以生二胎,一个不可以,这让那些抱着孩子走村串巷的婶子大娘们情何以堪啊!
以上是农村,非农呢?不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殊情况”有多活络,就说第一条,病残儿,简直成了办二胎准生证的法宝,这个不用细说,相信谁都明白。于是大量欢蹦乱跳的“病残儿童”应运而生,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病残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甚至还有计生局局长家的孙子孙女。
其次,可操作性差。从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和结扎的难度就可看出,计生法或条例,只是规定了超生者的义务,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性很强的措施,所以造成许多矛盾,甚至类似广西东平的流血冲突。
第三,单纯用经济调节人口平衡不可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很难到位,不管是农村的几万还是张艺谋的几亿,都很难如数征收,犹如房地产留下许多烂尾楼和鬼城一样。而且,如今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拉大,一视同仁显然不合适,对于经济宽松的,特别是有隐性财产的,这点钱还不够在去一次饭店的,对于低收入家庭,则是难上加难。最后你会发现,计划生育似乎专门为那些吊丝们制定的。第四,限制不是办法,就像房子限购,越限制越觉得稀缺。关键是让人们自己达到意识,优生优育,当然这个存在差距,在大城市,好多人你鼓励他生他也不生,因为还得去香港买奶粉;农村不行,只要还有2亩地,打的粮食够吃就行,也不用喝奶粉,小米汤就可以养活。
第五,放宽计生政策没有想象的可怕。通过笔者多年的经验,农村现在也不是想生多少生多少,其实和好多非农一样,他们只是想要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毕竟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将来的社会负担也会重。(文/路卫兵)体验新版博客
第五篇:《辛亥革命》之我观
《辛亥革命》之我观
管理系10汽车营销1班刘明辉101303132
今天《形式与政策》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我认为这部电影很真实只是还原历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谱,没有吹嘘,没有功过是非,没有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批判,有的只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的无奈,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