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

时间:2019-05-13 18:5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

第一篇: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

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二)

(2013.9—2014.7)

本学年是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办“窗口”特色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为振兴勐省完小教育,实现教育的伟大复兴,重振昔日辉煌,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目标是:

利用三年时间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本学年结束时,学校教学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开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勤工俭学基地(大棚蔬菜),办好学生食堂,提高学生饮食伙食标准;学校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创办“绿色窗口学校”;转变和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做进取型的教育工作者,让好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为重振勐省往昔雄风,再创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学年度工作回顾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抓了一下一些工作:

(1)解决了师生饮水问题;

(2)安装了监控设施;

(3)常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风、班风、校风、师风有所好转;

(4)学校教学质量同上学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年末全乡检测情况:一年级语文、数学排名第一,二年级语文排名第二、数学排名第三,三年级语文、数学排名第三,四年级一班语文排名第五、数学排名第三,四年级二 1

班语文、数学排名第二,五年级语文排名第四、数学排名第二,六年级语文

排名第七、数学排名第一。三个第一,四个第二,三个第三,一个第四,一

个第七,教学质量上升较为突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二年级数学出现了100分,六年级出现了语文、数学、科学三颗总分271分的高分(陈诚),平均分达到90.3分,243分1人(李云),平均分为81分,这是一本的好苗子,三科达到及格分的还有5人,是二本的苗子。六年级这个班级及格的孩子相比较转到民小的孩子而言,原先成绩在班上不算最好的,但是本学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解决了升旗场地问题。

二、本学年学校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件事:

(1)安全首位

学校工作首重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树立安全意识,层层签订安全协议

书,防患于未然,让安全为教学保驾护航。

(2)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加强学校、家长、孩子之间的管理,实施“校安通”工程,提升管理水

平,为教学服务,同时减轻学校管理安全上的压力。“校安通”工程的实施将

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空间。每天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业完成情

况、家庭作业、在校表现通过信息发送给家长,加强教师同家长(监护人)

之间的交流、沟通,强迫监护人关心孩子的成长,强化责任意识,为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监护人可以监控孩子每天到校、离校时

间,防止孩子翻围墙进出校门。

(3)继续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坚持教学质量首位不变,结合学校实际,抓好教

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振兴学校教育质量。转变和更新教师思想

观念,自觉接受、传播“以学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做进取型的人,做终生

学习的人,让好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为重振勐省往昔质量,打下坚实的基

础。本学年将继续执行单元检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此外还将进行期

初考(放暑假时各年级已经安排,期初考内容以学年末全县统测科目为主),检测学生在假期里是否放松了学习。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学校管

理者,除了会上课,还要会管理,必须有经营的理念、服务意识,善于挖掘

学校资源,开发教师、学生潜力,学校工作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质量进行,简

政放权,将权力下放给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听

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合力,增强凝聚力。最近三年,勐

省完小学生考上大学的不断出现,2011年2人,2012年1人,2013年3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未来还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大学生。

(4)加强图书管理,设立管理岗位,使之为教学服务

(5)坚持德育首位,继续加强常规管理,树立良好的师风、班风、学风

和校风。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用“师德八条”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班级管理,树立良好班风,自觉爱护学校公物。

抓好少队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转变学风和校风。

(6)建立激励机制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根据现有的资金财力,设立奖励机制,具体方

案如下:

勐省完小教师评优方案。

科任教师成绩奖励方案。

学生成绩奖励方案。

方案的建立健全将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始终奉行:要想

马儿跑得快,得给马儿添加食料的原则。

(7)发展种植业,改善食堂物质供给

开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勤工俭学基地(大棚蔬菜),办好学生食堂,提高

学生伙食标准,增加班级创收。

办好学校“勤工俭学”服务部,为师生提供便利,为师生服务。

(8)加强学校管理,使之为教学服务

学生午休管理,值周教师同班主任配合。

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设立管理岗位。

设立“勤工俭学”服务部,管理岗位。

(9)创办“绿色窗口学校”

加大绿化投入,与此同时,因地制宜种植花草树木,绿化校园,美化环

境。

(10)优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 学校大门及进校门水泥路面的修建势在必行。

解决施工计量箱用电安全:报贺派供电所解决。

(11)食堂工作亟待改进

由于食堂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加强管理,本学期需要增加食堂后勤工作

人员一人,应对日趋严峻的安全工作,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耿马县四排山乡勐省完小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八日

第二篇: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 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 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 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 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 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 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 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 保障和人才支撑。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 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 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 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 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 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 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 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中等职 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大幅增加培养具有精湛实 践技能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 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公平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 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推进本土化 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 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 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 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注重协同育人,注重 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师范院校主题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教师教 育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 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三、主要措施

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

1、研制出台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和师德修养教师 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2、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 法执教能力。

3、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 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 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

4、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 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5、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教师节后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

6、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阳光美丽、爱 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

1、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 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按照有关程序办法,增加一批教育硕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 对教 师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标予以统筹支持。

2、支持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和教育硕士研 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适当增加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博士招生 规模,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完善教育博士选拔培 养方案

3、办好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幼儿园教 师培养规模。支持师范院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特殊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力度。

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

1、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 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 科教师,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 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需要。

2、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

3、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 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培训内容针对教育教 学实际需要,注重新课标新教材和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培训,赋 予乡村教师更多选择权,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4、推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鼓励引导师范生到乡 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师范生生源改善行动。

1、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 考师范专业。

2、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 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 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

3、积极推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

4、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 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

5、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 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 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

6、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

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

1、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 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2、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 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 享。

3、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引 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 校管理。

4、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 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5、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

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

1、支持建设一批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 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 养培训质量。

2、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3、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 革。

4、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 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5、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高层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 响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

6、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1、综合考虑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师范生招生规模、校内教师 教育资源整合、办学水平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发挥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教 育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

2、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项目充分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特色,在 规划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推动高校有效整合校内资源,鼓励有条 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

3、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 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 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 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4、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优质中小学,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教师跟岗培训和教研教改工作。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

1、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师教育师资国内外访学支持力度。

2、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高校对教师 教育师资的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等评价与管理,应充分体现教师教育 工作特点。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 师实行倾斜政策。

3、推进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师资,允许职业学 校、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 导师特设岗位计划。

4、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企业人员双向交流。高校与中小学、高校 与企业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

5、实施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万名专兼职教师培训者培训能 力提升专项培训。

6、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充分 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高技能人才在师范生培养和在职 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

1、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国家 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情 况,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2、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衔接,强化“三字一话” 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3、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或精选推荐一批主 干课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 导标准》。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

4、鼓励高校针对有从教意愿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 育课程,协助参加必要的教育实践。建设公益性教师教育在线学习中心,提供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供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及社 会人士修习。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

1、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 机制,发布《中国教师教育质量报告》。

2、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 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 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

3、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专业学位认 证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聚焦中小学 教师培养,逐步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建立健全教 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高校教学、学科评估要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的实际,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评估体系,体现激励导向。

四、组织实施

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振兴教师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 指导,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成立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教师教育重 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经费保障。要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 教育保障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以及财力状况,适时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 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央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教师教育 加大支持力度。在相关重大教育发展项目中将教师 培养培训作为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教师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机制。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 况的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实施不到位、敷衍塞责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第三篇: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大幅增加培养具有精湛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推进本土化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注重协同育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研制出台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和师德修养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教师节后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阳光美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二)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按照有关程序办法,增加一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 对教师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标予以统筹支持。支持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适当增加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完善教育博士选拔培养方案。办好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支持师范院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特殊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力度。

(三)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需要。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培训内容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注重新课标新教材和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培训,赋予乡村教师更多选择权,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推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鼓励引导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四)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积极推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享。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引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

(六)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支持建设一批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七)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综合考虑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师范生招生规模、校内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办学水平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发挥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教育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项目充分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特色,在规划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推动高校有效整合校内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优质中小学,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教师跟岗培训和教研教改工作。

(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师教育师资国内外访学支持力度。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高校对教师教育师资的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等评价与管理,应充分体现教师教育工作特点。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倾斜政策。推进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师资,允许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企业人员双向交流。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企业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实施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万名专兼职教师培训者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高技能人才在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

(九)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国家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情况,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衔接,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或精选推荐一批主干课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鼓励高校针对有从教意愿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协助参加必要的教育实践。建设公益性教师教育在线学习中心,提供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供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及社会人士修习。

(十)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发布《中国教师教育质量报告》。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专业学位认证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聚焦中小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高校教学、学科评估要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的实际,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评估体系,体现激励导向。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振兴教师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成立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教师教育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经费保障。要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育保障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以及财力状况,适时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央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教师教育加大支持力度。在相关重大教育发展项目中将教师培养培训作为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三)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教师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机制。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实施不到位、敷衍塞责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将本计划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篇:韦州镇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韦州镇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韦州镇是同心县东部的一个千年古镇,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氛围比较浓郁。为了让这块古老的土地依然能够焕发生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缩小与县城和川区的差距,追求相对均衡的教育,为本地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韦州镇位于同心县东北部90公里处,吴予路、韦同路、纵横交错,俗有“南下环庆通关中,北越吴忠达塞外”之称。全镇总面积430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3万多人,回族占全镇总人口的78%,集镇人口密度为宁夏山区乡镇之首,6平方公里的集镇区,常住人口达到1.8万多人,城市化率达到49%,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工矿企业为支柱,商贸为载体,并逐渐向采矿业、冶炼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型集镇,也是全县的资源大镇,商贸重镇,工业强镇。

全镇现有学校1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9所,初小6所。校舍建筑面积16256平方米,有教职工178人,其中本科63人,占35%,专科73人,占41%,高中(中专)及以下42人,占 24%。特岗教师21名(中学18名,小学3名),县聘教师7名(中学3名,小学4名),有各类支教教师12名(中学5名,小学7名)。全镇现有在校学生4346人,其中初中1376人,小学2970人。

韦州镇中心学校2003年高标准通过了“普初”验收,2005年韦州中学作为同心县第一批接受吴忠市“普九”验收的学校,于2006年通过了区级验收,2008年“两基”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韦州镇的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呈现了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资队伍稳定敬业,办学效益明显彰显。但是由于小学近年来投入不足,造成了办学条件 相对落后,城乡差距大,与县城及川区相比有教育不均衡现象,幼儿教育滞后,教师结构短缺,教育发展受到阻碍。

二、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努力办好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将女小回小合并高起点新建一所完全小学,逐步打造成吴忠市名校,成为我镇的品牌学校,并发挥其品牌辐射带动效应,使本镇各类学校协调持续发展。认真落实“教育强县”工程,促进各类学校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思路:以调整学校布局、打造品牌学校为重点,优化内部管理,多渠道增加办学投入,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做好学前教育,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形成管理科学、布局合理、师资精良、效益显著的韦州镇教育发展新格局。

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根据全县生态移民工程进度和教育强县实施方案,对辖区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今后五年内发展战略,分分学校类别实施振兴行动计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新建学校。

(二)坚持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原则。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为科研兴校夯实基础;以创新教研体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综合管理为抓手,逐步打造品牌学校;以县内名校间交流互动、合作共进为平台,实现质量强校目标。

(三)坚持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力求各类学校全面发展。将中心完小和中学作为韦州镇的品牌学校来打造;将新建的韦州二小作为改善办学条件落后,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小中心小学压力的关键;办好南滩完小将其打造成生态移民 安置区的三所小学的样本学校。实现镇区完小和村级完小、教学点的合作共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振兴目标

(一)总体目标

韦州镇教育振兴行动的总体目标是:精心规划方案,努力改善硬件,严格做好软件。力争在年内整合3所小学,建好移民安置区的南滩小学;两年合并女小回小,高起点新建韦州二小,改造原女子小学为韦州中心幼儿园;三到五年将中心小学和韦州二小打造成吴忠市品牌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几乎是个盲点,本次韦州镇振兴教育计划要改变这种局面,确保适龄幼儿的入学需求。拟将女子小学合并后,把原校址进行改造,建成韦州镇中心幼儿园,并使幼儿的入园率逐年增长。

2、小学教育。要办好曾被授予全县“二十佳”的中心小学,办大办好拟新建的韦州二小,采取镇村互动联手捆绑式一体化发展的办法,促进小学教育整体向前。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努力挖掘潜力,力争使新建的韦州二小和中心小学成为吴忠市品牌学校,并争取使韦州二小进入自治区“百标”行列。办好移民安置区的三所完小,保证移民区的儿童能够享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

3、初中教育。韦州中学是同心县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的学校,中考成绩每年都名列全县前茅,已经成为了自治区“百标”学校。在未来发展中,要按照“百标”学校“三化一高”的目标要求,在管理、教改、质量和社会效益上再上台阶,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力争新建办公楼。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品牌学校

1、学校布局调整

结合全县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跟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年内整合3所小学,另有塘坊、巴庄完小和红沙窝、巴新庄、泉子湾初小等5所学校因为行政区域调整划归太阳山,预计至2012年全镇共有学校数9所。完小6所,初中1所,初小1所,幼儿园1所。

2、有效改善办学条件。争取五年内为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硬化操场,更新课桌凳,添置教师办公桌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硬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校园的人文气息;为南滩完小配备必需的教育教学设备;使新建的韦州二小进入自治区“百标”行列;改善韦州中学的校舍紧张的局面,建办公楼。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所有上岗教师均具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历及上岗要求。学历达标100%,全体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普通话合格证书。中青年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大名师培养力度。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五年内县级学科带头人增加6-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增加2-3人,争取有区级学科带头人;校级教学骨干教师25人,县级骨干教师7—10人,市级骨干教师6—8人,区级骨干教师2—3人;县级优秀班主任15人,市级优秀班主任5—8人,区级优秀班主任2—3人。大部分教师必须具备教得扎实,教有特色的教学能力。

4、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更新图书5000册;添置必要的音体美器材;购置学生用计算机150台;电子备课室4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2个。

5、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采取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和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强化教师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二是加强校长及中层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并不断加强校长业务培训,坚持每学轮训和外出培训。校长要关心和爱护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

三是构建“捆绑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软件支持,县内搭建中心小学与同心二小、韦州中学与同心二中的“捆绑式”一体化同步发展平台。

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制,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冒尖。

6、合并女小回小,新建韦州二小,改建中心幼儿园。回小女小的设置是当时韦州镇以老城作为中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镇区核心的转移,两所小学的服务区已经偏离了人口聚居区,并且服务半径有交叉现象。女小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校园狭小,即使投入改造也难见效益;回小位居古城,建筑在百年废墟之上,5米之内全是灰土,地质结构极为疏松。东南紧邻城墙,而城墙经百年沧桑已布满豁口,校园管理难度极大。更为重要的是,回小的建筑早已显现裂缝,每逢雨天只听水声不见水流,安全隐患非常严重。教文体局和韦州镇政府已为韦州二小选好了校址,争取早日动工兴建。女小撤并后,原校址很适合做韦州中心幼儿园,计划经过改造成为韦州学前教育的基地。

7、彻底解决复式班教学质量差的问题。按照布局规划进行调整以后,韦州镇只有1所初小,初小设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在教学时也将分班级进行单独授 课,彻底消除复式班教学。

(二)解决师资结构短缺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8、采取有效措施,补充教师编制。目前,韦州镇缺教职工64名,学前教育阶段缺教师17人,中学缺编14人,小学音体美、自然、社会与科学和英语等学科师资严重短缺。争取动员长期患病不能上岗的教师提前申请退休,腾出编制补充新人。争取县教文体局为我镇安排特岗教师,在注入新鲜血源、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的同时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三)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如期实现创强目标。

9、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心学校要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 “两基”巩固提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实行流失学生学校周报告制,建立自上而下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控辍、以责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的工作思路,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10、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成立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小组,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创强工作氛围;续建“两基”档案,完善创强文档资料;定期督查指导,加强校园“四化”建设,力争两年再上新台阶;丰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校工作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硬件建设水平,确保2010年实现教育强镇目标。

(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11、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在中心学校范围内实行校长聘任制。通过公开竞争使善于治校办学、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校长职务,聘期三年。做好教师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与考核。全力配合县教文体 局实施“13579”精品师资工程。培养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中层干部。做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考核,扎实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每月一次校长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学校中存在的问题。

12、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质量发展年”活动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教研方法,加强过程监控,细化考核目标,对所辖各校通过镇村联手捆绑发展的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培养骨干教师(含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构建精品教师团队;加强教研活动,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13、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程序,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补充信息技术装备,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14、及时补充计算机,新建多媒体教室。力争两年内使中小学生机比达到:初中12:1,小学18: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业务培训,争取2010年前使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合格率达到90%,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不低于70%。

15、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积极鼓励各校连通宽带,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模式Ⅰ、模式Ⅱ和模式Ⅲ使用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16、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以补课、自习等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严禁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和宴请,对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教师 予以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学校团支部、学生会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树立教育行业良好形象。

(七)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中心小学硬化校园,增加校舍,装备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为韦州中学解决大班额问题,解决操场污染问题;争取资金改造女子小学,建成韦州中心幼儿园;通过与扶贫帮扶对口单位的协作,争取资金新砌河湾小学的围墙,维修和新建教室;争取项目和资金,尽早合并女小回小,使新建的韦州二小起点高、规模大。

18、加大校园“四化”建设力度。今后五年内,韦州镇所辖各学校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思路,合理规划校园“四化”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尤其是移民安置区的三所新建学校和拟建的韦州二小,各学校共需增加绿化面积3800平方米,增加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美化、净化工作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

(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19、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健全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和安全教育制度,建立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事故预案制度、事故报告制度。

(九)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20、充分发挥校本教研作用。通过鼓励外出进修、参加各种培训、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迅速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分奖励骨干教师、学科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弘扬他们的 先进事迹,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实施“捆绑式”一体化发展办法,充分发挥镇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乡村学校的师资、管理水平得到培训提高。

21、逐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同心县中小学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细则》,每年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估。依据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细则,每年对校长效绩考核一次。切实加强对校长的全方位管理,让他们干净干事,依法治校。依据教师教育教学目标考核细则,每学期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第五篇: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想法,提供多思独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我都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Windows画图板作图技巧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生同时上机画出八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比一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学生迅速而认真地画着,屏息凝神地注视着显示器上的图形,生怕不符合要求,尽管学生非常仔细认真,但所画出的三角形还是大小不一,比赛结果是我领先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学生感到很惊讶,这时我告诉学生:我先画好一个三角形,然后运用复制的方法完成了另外七个三角形的绘画工作。于是学生提出了质疑:能不能用移动的方法删除图形呢,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给予了表扬,但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组织学生上机操作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得出了结论:可以运用移动的方法删除图形。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又引导了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启迪创造性思维,孕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孕育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1、创设兴趣情境,激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的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情绪高涨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据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唤起他们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指法时,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进行了一场指法比赛,结果是我远远领先于学生,学生有些不服气,我告诉学生老师事先并没进行练习,而是老师掌握了键盘操作指法,如果你们掌握了键盘操作的指法,打字速度一定比老师快得多,我的话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学生们睁大眼睛,等待新知识的学习。

2、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和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要多给一些关爱,让他们时刻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其次,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们敢说、敢想的一面,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所任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李楠的小女孩,在一次创作中以黑色为背景色画了一个房子,我发现后并没有阻止她,而是看她画下去,接下来她又画了星星和月亮,等她画完了我向她微笑着点点头,并在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她非常高兴,此后每次课上她都大胆创作,进步非常快。第三,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3、营造展示自己的氛围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而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天真活泼,这种欲望更为强烈,特别是在他们自己感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表现的十分突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节课上,我都给学生足够的创作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

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创作后让学生展示作品,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迁移,激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或将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我教学退出画图板窗口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然后从纸牌游戏中退出来,并让学生说说怎样退出纸牌窗口,学生由此得到启发,并从中产生联想和创新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退出纸牌窗口的方法。这种迁移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能够由于迁移而不断的掌握知识,这就为“教为不教”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不觉的被激发出来。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迁移、创造获得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既不限于一种思路,也不局限于既定形式,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同一个问题,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如我在教学图形的删除时,先出示一个画面,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删掉其中的一个图形,怎么办?学生说出了四种答案:①用橡皮擦;②用放大的橡皮擦;③用清除图象的方法删掉;④先将要删除的图形选中,然后单击删除选定区域。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我没有下结论,而是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机操作逐一进行验证,第④答案比较简便,这样使那些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朗了。如果我只是拘泥于一种画法,势必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

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求异,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下载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勐省完小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5篇)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

    文县职业中专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文县职业中专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全面启动实施《文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年)》,根据《文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XX县普通高中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XX县普通高中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党的十九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

    勐撒完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勐撒完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根据《木场乡教办室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大全]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 (基教科) 二、均衡化发展。 (一)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为“推进高均衡发展,打造高品......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具特色、更......

    勐板乡中心完小科学教学计划

    勐板乡中心完小科学教学计划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宣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核心,遵循科学......

    勐汞完小2014年常规管理汇报

    永德县德党镇勐汞完小2014年学校常规管理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欢迎来到德党镇勐汞完小检查指导工作!首先我代表勐汞完小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勐汞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