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18: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

第一篇: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这是先贤千年的哲思睿智的感叹,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历代贤达早就向我们发布的时代最高命令和深情的嘱托。新理念的学习与有理论思考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要深入思索,就会感觉到“教育”、“学校”、“人的发展” 这样的字眼是如此沉甸。她向我们发出号召,“促人主动发展,让人终身学习”,并随着社会发展滚滚向前的步伐时刻鞭策着我们。在提高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象春雷但更象警钟。是的,众多的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该负起怎样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这直观教育价值的命题,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校本化的过程中,生成科学的运行机制让学校“动”起来,生成合理的管理方式让教师“动”起来,生成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三年前我们高兴地播下“新基础教育”的种子,三年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它已生根和发芽。期间我们感受了快乐和担忧,遭遇了挑战和矛盾,这一切源于思想的唤醒、观念的碰撞、实践的摩擦、成功的欢乐。三年来,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中,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师生的眼睛“亮”起来了,思维“活”起来了,手也“动”起来,方法也“多”起来,内容也“趣”起来了。办学获得了不少成绩,得到了社会认可,可谓声誉鹊起。“教育创新”、“与时俱进”,更使我们充满了热情,坚定了信念,大踏步向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迈进。

自 评 概 说

将新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实践,这是“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一贯坚持的原则。学校长时期处于“僵化”、“静止”状态,对于学校的运行比作“老牛拉破车”并不为过。我校是一所有近40年历史的老校,但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办学优势,教育教学质量曾起伏跌荡,一度失去社会信誉和社会关爱。学校薄弱的管理、师资以及生源问题和学校内部隐性的各类矛盾,也一直困扰着学校和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再者,学校科研水平不高,软、硬件落后和“生源决定论”的思维定势等因素使得学校缺乏进取竞争气氛,缺乏改革发展动力。为此,让学校“动”起来已是迫在眉睫。98年以来,学校逐步加强管理的力度,借着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东风,针对薄弱环节,狠下功夫,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随着学校僵化生存状态的激活,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形成,学校开始深入思考并寻求新的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平台,让学校更好地“动”起来,使学校教育更具时代性、先进性。在“动”和“活”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好的教育,让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基础教育”全新的理念深深吸应了我们,学校认识到“新基础教育”是一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系统改革工程,她从生命的高度,关注学校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永久的研究价值。学校不失时机地在99年9月成为新基础教育准实验学校,并于2000年转为实验学校。最初,学校选定起始年级(现为初三年级)为实验年级,成立课题组,展开实验工作。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实验例会上,反复学习、讨论“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紧紧抓住这两个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存的最基本的领域,进行实验改革。学校不断反馈实验信息,并将新基础理论不断向各年级辐射。学校要求各部门,依据“新基础教育”理论调整工作思路、方法。与此同时,学校以区级以上层面的“新基础教育”现场研讨会,和专家的指导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以宣传导学、专家帮学、互动探学、自主悟学四条线展开了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并努力实践探索,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论,由点到面,有序推进,不断将其理论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新基础教育”理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论平台加以确定和宣传。运用新基础教育理念,学校在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积极投入实践研究,现已初步取得成效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基础理论”的综合渗透,使得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及工作思路方法。我们期望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创建充满活力,师生主动发展的新型学校。学校依据“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未来新人的设计、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等全新理论,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调整办学目标,在“严管理、勇开拓、抓质量、创特色、求发展”和“人人合格、学有特长、优有特色”的学校发展起步阶段的办学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塑学生特长,展教师风采、创学校特色”,从过去要求学生“三自”,即“自主、自律、自激励”发展到现在的“五自”,即“自信、自治、自律、自主、自强”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操作模式,并重新在全校师生中掀起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思考和磨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为校训,以“求真、务实、合作、创新”为校风,以“严、实、精、活”为教风,“勤、实、悟、活”为学风,始终把体现生命的活力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依据新基础教育对新型学校创建的指导,学校初步形成共识:努力把学校建成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为校训,以创建学校是师生“学习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功的乐园”为目标,造就能“反思、研究、探索、重建、创造”的新型教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身心健康、学力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的、主动和谐发展的未来新人为主旨的新型学校。

可喜变化

三年“新基础教育”的实践,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源于观念的更新而由“动”所至,教师“动”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学校“动”起来了,他们之间的互动更使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师生精神状态亦给来访的社会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全国共同体会议中,对我校从总体上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课堂状态、学生活动,师生精神面貌都很好,这对于一个条件非常一般的学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校的这种内在活力已走在许多条件较好的学校之前了,学校有进取精神,坚持改革实验,必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学校因“动”而带来的可喜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校本培训和教师学习方式的更新,促使科研水平有了新提高。

过去,学校校本培训较少,教师学习方式单一,主要依靠学历进修和教研组活动。随着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渗透,新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学校拓宽了教师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如专家讲座式的帮带学习;利用各类会议和宣传橱窗进行宣传、引导学习;组织组室内外、部门相互探讨、听课研讨式学习;下发资料,要求教师提交报告的反思式的自主悟学。这些学习对教师发展、观念更新、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的提高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要求教师们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实践花絮和论文,教科研部门对此进行监督,指导管理和评价。目前,对新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已涉及到学校各年级和各个学科,这里仅以50岁以上的教师为例,如生物实验室吴美球老师撰写的《课堂上要关注每学生》,史地生教研组吴正言老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下的地理课堂的思考》,初三年级王素华老师写的《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让给学生》,化学教研组的张行菊老师撰写的《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科研水平的提高体现在:第一,是群众课题研究较过去有突破性进展。去年区级认定课题7项,今年又申报了8项。第二,教师参与区科研成果评比的获奖率逐年提升。2001年获奖有7项,同时在市区级刊物刊发的文章也相应增多。第三,学习使教研气氛变得浓厚,教师开课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研讨意识显着增强,每一轮“新基础教育”研讨课,都有十几名老师报名参加,目前已形成“有课可评,有例可说”的教研环境和“向科研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的教研意识。

二、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更新,促使课堂教学有了新追求。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实践中,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变化,教学方法亦随之丰富起来。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完成知识点学习的认知要求,完成教案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情形以灌、仿、记为特征,以讲述、作业和盯、补为重点。如今,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基础教育”精神感召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普遍得以更新。大多数教师看学生、看课堂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如众多教师曾在体会文章中提到诸如“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正视差异性,正视个性”,“关注生命,关注课堂”之类的思想,并在课堂上皆有所体现。在教学上,让课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思维的主动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新追求。教师们根据由新基础教育理论所演绎的课堂教学的八条原则(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的质疑问难;

3、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

4、关注每一个学生;

5、师生全方位的有效互动;

6、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

7、课堂资源生成与信息的捕捉与判断(回应);

8、教师的反思与创造),开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如情景式、讨论式、提问式、游戏式等,已达到能教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能培养质疑、发散思维;能充满人文关爱,挖掘学生潜力;能使课堂活泼轻松并真正有效。在教学手段上也早以能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板书、讲授式教学,自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技术手段。教师们在教学反思录中写到“……要改变这样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怎能充满活力。在丢失了创造力、活力的人的指导下的学习,被指导者又怎能有创造力、活力?”51岁的唐韬玲老师在“新基础教育”多媒体课后记中写道:“最初我总觉得在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机械而生硬的、会损坏语文的语言性、情感性,弱化思维。虽然此次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家感觉并不成功,但我却有整体性新的认识,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何选择、设计,从前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是畏惧和怕繁情绪的表现,是缺乏研究的表现。”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教师们在教学组织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微笑、鼓励、关怀、肯定”,学生们也活跃多了,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出错,敢于发表意见,愿意提问的学生也多起来。总之,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多了,为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创设了条件。从生命的高度关注课堂已成为共识,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活跃,教育实效相应增强。吴连老师在教后记中写到:“……这样的课堂气氛,这样的一种学习,学生完全把自己的心灵融入作品,他们在作家的情感世界里来回穿梭,他们的灵魂是活的。他们的心灵是被激活了的,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果说我们现在的教学还不能脱离教科书,那它也只能是一种载体,而不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我们要以这种载体为依托,把它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这是第一次包括知识、情感、生命在内的飞跃,而课外阅读好比是一个浩瀚无限的大海,学生在这大海里遨游,虽然暂时达不到彼岸,却也吸取、饱蘸了它的点滴,这已足够来丰富充实课本的内容了,可以说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课堂则是课本内容与课外阅读的撞击点,是两次飞跃的切合点。也唯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找到读书的感觉,才能实现书本与心灵的沟通。”

三、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的更新,促使学生有了更多发展时空。

学校在实验前对学生观状进行了分析,基本状况是:多数学生家庭背景不理想,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皆不强,学习习惯亦差,测试等第在区内排位偏下,甚至沉底。对此,许多老师认为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上课、补课,提升考试分数。当然,学校不是不要考试分数,也要对学生升学负责,但唯分数唯考试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学校坚决杜绝此类不正确的教育思想,以“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为依据,围绕“新基础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努力拓展学生活动空间,搭建展示舞台,借此增加学生体验、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才能,展示学生个性,形成办学特色,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逐步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唤回自信,促其自主发展,我们相信应该有的升学率是不会失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解决思想问题要靠讲道理,要靠学习,更要通过实践。实验年级在经过努力后取得了不少成绩,实验年级的学生活动最多,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最多,冒出了一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生干部工作、竞赛活动、学生活动中,表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为突出。实验年级的合唱队、叶画、舞蹈、运动队、文学兴趣小组均获有区级以上奖项、实验年级的师生“动”起来了,文汇报、东方电视台、闵行报、闵行电视台都曾对实验年级活动作过报道,他们走在前头,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士气。学校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而开展工作,主要做法是:

1、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如召开少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的代表们提交议案;学生在干部的组织下参与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在政教处协调下,学生会、学生团委、少先队大队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日常检查、宣传、监督工作和日常各种活动;开辟校长信箱,学校领导与学生座谈、交流;学生当校长的参谋、助理;实行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制,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制等。

2、创设活动舞台,保证活动时间。

学校每天下午三、四节课为兴趣活动、小组活动,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活动时间。学校现有叶画、泥塑、雕刻、书法、车模、航模、合唱、舞蹈、篮球、口风琴、读书会、辩论队、学生刊物、OM头脑奥林匹克、航空绘画、IT活动等兴趣活动小组,这些小组的建立为学生充分动起来创造了条件。近两年,这些兴趣活动小组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累累,共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其中全国级50多项次,市级70多项次,区级200多项次,如叶画藏书票,航空绘画、机器人,均获有全国级奖项,工作报告《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团体获奖亦多,如信息科技知识与制作竞赛团体一等奖,生物科技论文市一等奖,辩论赛亚军,科普知识团体冠军,可乐杯足球团体冠、亚军,叶画全国团体一等奖等,这些活动的组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促其学力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

3、抓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有好的感受。

以新基础教育关于班级建设模式的理论为指导,落实干部轮换制,岗位责任制,自主活动制,班级活动、班级环境布置(有班级口号、有班级学生特长特色展示栏、有班级检查评比栏、有生物角、有读书角、有黑板报等),主题班会为主阵地,鼓励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杨珍娥老师在工作体会中写到:“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传统教育中,对于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表现不错,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又关注了多少呢?扪心自问,他们几乎成为老师的被遗忘的角落。难道因为他们不突出,因为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更因为他们不主动,我们就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吗?新基础教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班级工作思想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杨老师的班级也曾两次获得区优秀班级称号。郑金洲教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多次,他说:实验班的环境布置都有特色,风格还不一样,有“信息高速公路”、“夸夸我们班”、“精英荟萃”、“老师,我想对你说”、“座右铭”、“诗歌”、“叶画”、“我的小作品”等展示角,这样的教室让人一走进去就感觉不一样,活泼生动,充满文化气息,成长气息,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深的影响。在我校举办的“新基础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上,我校小干部们、小记者团的成员们的表现得到叶澜教授、陈儒俊局长的表扬。叶澜教授为孩子题写了“愿每一片小树叶更绿更亮”。陈儒俊局长也说这是他所看到的闵行二中最自信的一届学生。郑金洲教授还提到:每次走进闵行二中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新的变化,在这样普通的学校普通的班级所取得的经验,才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更多普通学校内推广,以及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真实的意义。

4、找亮点,主动整合信息技术教育。

新基础教育如今正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思考新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架构。我校在实验初就开始思考学校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当时新基础教育还没有专门论述,我们认为:新基础教育是当今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方法。网络和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无论对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也是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工具。新基础教育强调信息的捕捉、判断、应用、表达,强调培养人的选择意识、超前意识,开展新基础教育实践不能让信息技术的整合滞后。学校寻找各方支持,在区内较早地改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环境,装备微机房,成立信息处,引进教师,让全校中预—高三学生,都能同时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与思维品质,并对教师进行了几轮培训,接入宽带网开通校园网,全天候对师生免费开放,强调自律,鼓励师生上网学习,创设应用环境,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如今,多媒体的设备进教室,电子阅览室也建立起来了。学生们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动手动脑能力显着增强,课堂预习的反馈和精彩网页的制作得到了充分表现。学生们在参与OM头脑奥林匹克、机器人等等竞赛中,都能利用电脑技术辅助;学生参与各种电脑活动竞赛,获得的各种奖项统计,在我区学校中也名列前茅。信息技术在新基础教育中的融入,使我校普通中学中许多不起眼的学生也“动”起来了,“闪亮”起来了。如实验年级的IT活动作品,在全市介绍(我校是参与上海市IT活动实验的7所学校之一),学生获得计算机应用操作团体二等奖,获得市第二届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团体三等奖,网页制作的市一、二等奖和不少个人奖并获全国奖三个。为了让教师跟上形势,师生资源共享,更好促成师生互动,我校较早地利用自身力量,开展信息技术及其教学的校本培训,这样就能较好地与新基础教育融合。我们组织了三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和三期Intel未来教育培训,并利用二次暑期学习进行教学讲座与交流,较好地为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服务。目前已有60位教师完成了Intel未来教育培训的全部作业(学习包、课件制作与网页),这为新基础教育架构在信息技术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新理念下发展特色、抓科技创造教育。

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校本化研究,不能丢掉学校的原有特色,而是要在新的理念下做好整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体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学校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以学生兴趣活动如头脑奥林匹克、机器人、车航模、信息技术趣味化学等活动内容为载体,踏实发展科技创造教育。我校学生科技创造兴趣活动特别活跃,取得众多的小小成功,获奖累累,如学生在参与国际OM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与全市重点中学角逐,获有第5名和连续三届进入前12名等的系列好成绩,师生还代表上海市去北京参加比赛,获全国三等奖及创新奖,比赛实况录在中央电视台和科技博览专题节目中播出。新基础教育首先要使师生有自信心,成绩的取得,鼓舞了师生的信心,推动了学校发展。由于学生科技创造活动成绩显着,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区科技特色学校”“市科技特色学校”,并被市中创会授予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这些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基础教育实验。

四、教育理念的更新,促使学校评价和管理更趋合理、更具多元和人文化。

“新基础教育”强调的是以人的主动发展,强调的是变人,是日常的研究和革新。那么学校的评价机制,管理机制的确立和运行就必须以此为价值取向,优化评价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效益;优化管理体制,激发师生的自主自发展意识。

在新基础教育的活动中,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中的所有评价都趋向动态和

多元。课堂教学评价趋向优化、研究型教学过程管理机制逐步确立。说课、评课不再流于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实效,评价涵盖的内容拓宽了,更讲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信息的捕捉判断,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和质疑问难的程度。依据新基础教育未来教师新型形象,教师考核评价也随之立体、多元化,学校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的机制确立,教学质量不再是唯考试成绩论,更注重师德、师生关系、师生的进步尤其是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进步,师生在学校的生命质量、科研探索等的综合评价。依据“新基础教育”学生观,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思路,不再唯成绩论,更关注学生的潜在性、差异性、体验感受、个性特色、发展状况、精神状态等。

学校依据“新基础教育”互动思想,拚弃金字塔式的管理,在保证管理规范的同时不失弹性管理,不失柔性管理,强调校长与教师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并在互动关系上生成互评机制,并加以落实,年级组、教研组的自主权多了,发展空间大了。为了使学校能真正在人的互动中优化管理,我几乎在每天放学后,都会与学校老师、干部或学生谈心、交流、沟通,同时也鼓励大家这样做,学校努力创设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气氛,使得学校能充满人文关爱,把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一个人的心田。

发展思路

学校在新基础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认真学习领会叶澜教授关于创建新型学校的报告、讲话精神和要求,仔细斟酌、修订新型学校发展规划。根据叶澜教授提出的观点,我们对创建新型学校有了基本框架,我们主要作了如下的思考:要把学校建成怎样的学校,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什么?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学校应有何种价值取向?创建新型学校应注重哪些内涵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哪些对象研究?这些对象在人的主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原有教育模式如何突破?等等。另外,新型学校的管理模式应是怎样的?如何不断提高管理效益,使学校教育产出效益、社会效益与教师个人发展效益都能最大化,即在成事成人方面,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达到很好的统一,并能突出地体现基础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的社会效益特征。

基础教育要突出体现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与社会性。这是时代要求新基础人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也正是今日我校孕育新型学校办学方向的基本思想与内在驱动力。

一、· 新基础理念的教育价值观指导办学方向。

实现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校本化操作,以新基础理念为指导创建,具有现代理念的,以人主动发展为本的,具有特色的,社会公认的新型学校。

二、· 用新基础教育“生命性”和“活动观”理念指导校园文化。

校园是师生生存的基地,校园环境,不仅包含着校园的硬件环境建设,而

且还需要校园文化来充实。新基础教育以人为本,形成了一整套以生命性为核心、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校的校园文化目标是:形成具有规范、秩序、和谐、务实、合作、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具有人文关爱、创新理念和成功意识的精神面貌。

三、· 用新基础理念的“动态生成”观指导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目标要以发展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为基点;以全员参与、人人主动发展为主要标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气质修养及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操作技能和育人水平。学校管理者要把帮助每个教师建立主动发展、自我成长的机制作为核心任务,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促使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吸收教育理论养分,不断反思和纠正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和职业精神。学校管理的方式由一元管理走向多元管理,由集权管理走向民主管理,由机械的行政管理走向灵活的全员管理,让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主动发展的空间,获取主动发展的机会,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推动者,学校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摇篮和家园。

学校管理目标:

1、谨记校训“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以培养好的人品、促进智慧发展、追求人的幸福这样的理念,使人人有品味、学校有品牌的目标得以实现。

2、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质量与心态互动、质量与效益互动,自主发展与合作发展互动,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互动,塑学生特长,展教师风采、创学校特色。

3、管理对质量提供的是基础性、根本性的保障,对全员的发展提供的是明确的方向,形成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合作共进局面。

4、对教育教学各项定量指标形成系列完整可操作的标准化质量定量评估体系。

5、对教育教学各项多样性定性指标形成可公认的质量调查评估可控体系。

6、形成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全员管理、情感管理和群商提高的管理体系。

四、· 用新基础理念的学生观指导班级管理。

班级建设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个人对集体的热爱、责任、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阵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和参与学校活动及公益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发展交流合作能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才能的充分发挥,使班级成为学生的成长的精神乐园。

班级管理目标:

1、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2、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3、培养基础与习惯良好、具有特长个性化的人才。

4、形成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文化与管理机制。

五、用新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需要充分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为教师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广阔空间,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发展目标:

逐步形成一支具有关爱自已、热爱学生、扎实基础、先进观念、开拓精神、是非分明、研究型、创造型和智慧型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能不断反思、研究、探索、创造和重建既富有敬业精神、又充满活力。

六、用新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学生主动发展。

新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基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和出色的公民。

学生发展目标:

以新基础教育设计的新人形象为方向,以人的主动发展为本,培养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需求,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主动进取精神、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以“身心健康、学力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为目标的学校培养与学生主动发展模式。

学校大力提倡“自信、自治、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精神,落实学生主动发展和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用新基础理念的活动观指导课堂教学。

新基础教育活动观强调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以及综合渗透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目标:

1、形成“知识+方法+载体”的教学设计模式。

2、形成“主导+主体”、“主动+互动”、“体验+开启心智”的教学过程模式。

3、形成“自主性+综合性+过程性+体验性”的新型课程实施形态和能力培养模式。

4、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具有精彩互动的课程及效果。

6、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应用的融通。

八、用新基础理念的价值观指导教学质量。

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主要涉及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学校的责任在于

为学生的发展、为国家、为民族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学校的生命在于是否能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

教学质量目标取向:

1、学校首先要打破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不高、上级与社会不认可的局面,打破学校处于低水平徘徊的局面,找准突破口,塑特长学生、展教师风采、创学校特色、提高师生的自信心。

2、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但更要看到学生的可塑性,按照学校制定新型学校创建纲要思考中提出的教学质量目标要求,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能力基础,并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体验感受、价值意识、责任感方面明确要求。

3、树学校“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和“扎扎实实抓质量”的质量文化意识,以不断完善学校的师生发展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既为普通贫民百姓、薄弱学生提供良好教育、阳光教育、优质教育,又为高一级学府输送基础合格的高品质、高品味的人才。

4、培养教师的自信意识、创新意识、成功意识和教学热情及共同价值取向。

5、真正、实在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档次和品位。

九、用新基础理念的研究精神指导教育科研。

“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团队合作,共同

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这是我校新基础教育人创造教育奇迹的探索精神。

教育科研目标设计:

1、新基础教育实验在初中和高一全面开展,并取得好成绩。

2、学校有以新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总课题,各教研组有分课题或子课题。

3、申报课题数和获奖论文数逐年增多,课题与论文质量逐步提高。

4、形成新基础教育案例集、论文集、报告集。

5、使教师队伍成为一支科研型工作质量高、价值体验强的队伍。

十、用新基础理念指导学校特色建设。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手段等也要相应地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交互性、内容包容性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体验、夯实学生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学校特色建设目标定向:

1、形成信息科技教育与教学特色,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去整合理念并付诸实践。

2、积极探索将新基础教育架构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能取得实效。

3、实现人文、科学、哲学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各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形成整合资源库,信息技术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师生的习惯。使师生具有信息素养,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现代价值取向及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能力。

4、发展科技创造教育特色并与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合,科学是人文的基础,人文是科学的导向,真正健全我们的教育,两者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以求真与人文的求善、求美融合是我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十一、用新基础理念的社会观指导社区关系。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人成长的沃土,让家庭、社区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给予甘露、营养,给予学生各种机会,增加学生各种体验,让学生成为健全的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有灵气的人。

社区关系目标:

1、有新型的家长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完善的家长、社区与学校的配合机制。

2、校企联合办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育中的各种要求。

3、有识之士参与学校教育和建设,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

4、对社区文化教育作出学校应有的贡献。

实践反思

一、新基础教育强调关注日常生活质量,强调综合渗透,强调日常改进与革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必须与观念更新结合起来。在日常活动中,要使每个人得到尊重与欣赏,鼓励求新、求异、与众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要改变、行为方式要改变,要使这些关系到人的骨子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根本改变,要作脱胎换骨的转变。如果没有我们自己和教师的这种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就很难会有根本改变,因此校长的责任就要推动并促进这种改变,校长除了自己作脱胎换骨的转变以外,更要象牧师那样来唤醒、象将军那样来率领、象导演那样来启迪每一个个体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并要以大师的胸怀、教育家的情怀、父母般的慈爱来为师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

二、要正确认识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师生的生存经常受到本身的观念、习惯、素质与教育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以及各种关系处理的影响。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理性的、是能不断学习的、是能动的并不断自我更新的。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从育人的角度、在文化的意识上审视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情况,是舒舒服服、懒懒散散还是有压力、有动力,张弛有度;是处于被动适应、落后“挨打”,还是处于主动进取、不断更新;是处于低素质、低要求的适应,还是处于高素质、高要求的追求。这使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幸福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个体的感觉与他个人的素质、习惯、追求与境界是完全相关的,一个高质量学校的严要求,对于一个低素质的人来讲制约就要更大些。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机制使学校系统更新、队伍更新,包括师生自身的自我更新,以适应学校、社会的转型是必须的,而这种更新有时可能是痛苦的,有时更可能有一种凤凰涅磐求得再生的感觉。

三、新基础教育关注新型教师的培养,关注教师唤起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教师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如何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情感的交融、智慧的挑战,让自己从事教师工作的质量来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教师的成长有起步期、成长期、高原期、成熟期,成长期的发育是否健全有质量,直接关系到他能否较快地突破高原期,进入炉火纯青的成熟期,关系到他能否真正成为合格的、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这样,学校的师资培养的系统工作就应努力将重点放在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动机要求、境界要求)、基本素养(扎实的功底、较强的能力、求善求美),教师的创新人格(问题意识、求知意识、探究意识、执着追求;独立性、敏锐性、批判性、进取性、合作性、坚韧性、责任心)的塑造上,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研究、反思、探索、重建的能力,成为科研型、艺术创造型的教师,从而进入陶行知先生所言的人人可成为创造之人、天天可成为创造之日,使教育教学工作进入到一种能给人带来欢乐、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由王国之中。

四、新基础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培养。新基础教育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价值,我们要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出发,彻底转变观念,真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在学生生活机制上加以保障。新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突出的表现在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的生机。”学生在学校是耗费生命,还是被营养液滋养着充满勃勃生机的成长的生命,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应该好好设计的。

五、新型学校的创建离不开新的观念(理念)的确立。它包括新的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技术环境、精神环境、人文环境还有社区环境),新的目标重建;新的师资队伍重建;新的学生生活重建;新的管理系统重建;新的评价系统重建;新的校本课程与教材建设;新的风格与特色的形成等等。而这些对于我校这所基础薄弱学校而言,要达到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对新型学校创建的目标期望,没有几年的艰苦努力与基础夯实,没有孜孜不倦的精心打造,是不可能达到叶澜教授所提出的要求,而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才促使我伏倦着这所学校,不断地按照新的理念和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发展方向去进行精心的调整打造。

六、新型学校的创建、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必须承认一个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是有差异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先进的理论感悟并演化为操作实践,而大部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领会,并在具体的操作模式引领下去体验感悟,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是从新的时代背景和比较深刻的教育哲学和教育原理的层面上提出的,这些观念虽然能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行为,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因为从观念到操作模式需要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演绎、开发实践过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具有这些演绎、开发实践能力或精力。因此学校组织力量进行校本研究、开发或借助外脑、外力,引进指导队伍进行逐步开发、建立操作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作为校长与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是期望我们的教师能创造出丰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微格变式,并通过示范、指导和信息传递交流能变成我校教师的共同财富,也变为新基础教育实验队伍的共同财富。

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悟到,尝试是重要的,校本实践更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因此我们不怕失败,不怕挫折,我们会用更清醒的头脑,分析现状,反思得失,踏踏实实地投入研究。我相信通过持之以恒,必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通过不断努力、精心打造,新型学校一定会展示在我们面前。

第二篇:自评报告新

申报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义县铁路小学

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开展了两年,多年来,我们义县铁路小学严格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2]245号)文件要求,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现对照《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基本要求》及评估细则,进行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义县铁路小学位于义县火车站以北400米处铁路线东侧,原名“锦州铁路分局义县铁路职工子弟小学”,隶属沈阳铁路局锦州分局教育中心管理,曾是一所企业办学的小学校。于2004年7月正式划归义县人民政府义县教育局管理,更名为义县铁路小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占地面积12328m2,建筑面积 2224 m2。现有12个教学班级,646名学生,38名教职工。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6人;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人。

几年来,铁路小学立足人本重发展,立足投入重效益,立足务实求创新,立足校本创特色,实现了“合格加规范,提高创特色,发展创示范”的跨跃式发展。在“创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育时代满意的人才”办学理念指导下,铁路小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校园艺术节,各种文体比赛活动,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注重课改实效,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词、伟人诗词,举办校园读书节,打造书香校园。

二、按《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基本要求》自评情况

1、办学思想

①办学理念:创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育时代满意的人才。

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活动经常开展,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③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按规定实行均衡编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因受教室和教师的限制,除二年级外,都属于大班额,此项不合格,扣2分。

2、课程建设

①课程开设: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基本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②校本课程:能够注重校本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选取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内容,制订了实施与管理方案,落实好校本课程。

3、课堂教学改革

①教学设计: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能力和思维特征灵活处理教材;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并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②教学方式:参加课改的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媒体辅助教学。

③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基本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中,能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与同学很好的合作。

④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内完成相应梯度的练习,准确率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⑤课堂教学研究: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有效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的具体办法,有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⑥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有明确要求和考核办法,检查考评到位。

4、校本研修

①教研制度: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并坚持执行,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做到了形式多样,记录详实。

③教研成果及运用:教研教改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基本形成学校校本研修特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中有教学观摩或经验介绍。此项扣1分。

5、课程资源建设

①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与利用:教学功能教室、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网络等设施设备没有达到省有关装备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此项没达

标,扣2分。

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青年教师都能制作电子课件,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建立了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③家庭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家庭教育讲座,平时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样。

④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优美,有固定的文化墙等宣传教育设施。每学年开展运动会、艺术节、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小组并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6、教师队伍建设

①教师配备:根据新课程要求基本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基本合理。

②师德建设:有师德建设具体措施,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并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

③教师培养:有培训专项经费。有培训计划,教师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有切实措施并得到落实。

7、示范导向作用

①示范作用:坚持每学年举行一至两次课改观摩研讨活动,教学质量在本县领先,起到示范导向作用。

②办学特色: 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在全县具有一定的影响。

依据《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试行),我们按各项评估指标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自评与赋分,自评总分95分。

三、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营造氛围,严格管理——课程改革的关键。

1、建立组织,完善制度。为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主要负责课改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切实解决在课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精细化制度管理,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发展。

2、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思想先于行动,行动体现思想。要想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就必须从教师抓起。只有教师的认识到位,观念发生了转变,改革才能发生。当社会上补课风盛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冲击着学校这一方净土时,组织

教师学习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远学最美教师张丽莉,近学乡村教师头道河的王长荣,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开展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借助读书,借助网络学习先进的理念;开展对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主题讨论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为课改奠定了思想基础。

3、加大宣传,规范办学。学校在较园里悬挂标语,利用板报,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召开教师会,家长会,主题班队会等,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校内校外形成人人讲课改,人人说课改,人人参与课改的舆论,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开全科目,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时量,不随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范办学行为,保证课改的有序开展。

(二)课堂改革,教研培训——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高效课堂”是每个为师者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为达到“高效、兴趣、思维活跃”的课堂教学,学校重在通过研训活动,造就一批形象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摸索中,学校初步形成了“三五三”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指导培训,多方学习,鼓舞热情。

课改已深入人心,但高效课堂的理念还没能被大家接受。为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三级教研网的作用,我们从校长,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主任,积极谋划高效课堂实施的各项工作,通过开展论坛、讲座、上示范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校长亲自开设高效课堂讲座,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引领教师明确改革方向。理论学习,充分地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既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深

化“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教务处全力以赴抓研究、抓落实、抓指导,全面担当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经常深入班级,研究学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为推进学科的高效课堂提供有效指导。我们多次召开领导、教师会议,组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讨论,还通过上网查资料、找视频、出点子,忙的不亦乐乎。学校领导班子随时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常态教学,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专家出谋划策,指导点评。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为了积极学习和借鉴成熟经验,使学校的高效课堂实践工作在较高的起点上运行。学校组织领导和骨干教师近到锦州新民小学、葫芦岛世纪小学和渤海小学听课学习;远到抚顺北台小学、民主小学学习,到沈阳鞍山等地参观学习。大家认真学习了外校专家、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开阔视野。回校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真内化反思,撰写心得体会,在教师会上做发言交流,有效地促进全校教师共同提高。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鼓舞了广大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艺术的探索热情。事实证明,创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正沿着务实、有序、科学的轨道运行。

2、课题引领,校本教研,解决问题。

科研发展学校,课题引领课程。学校立足现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并通过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先后通过市级课题的研究“小班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研究”,如今,学校已形成了科研是教师工作的常态。改变了以往科研是骨干教师的事,是课题主持人的事,是需要晋升职称老师的事;改变了科研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每位教师又围绕着学校的大课题确定出自己的研究的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科研促进教研,在各种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围绕“高效、兴趣、思维活跃”高效课堂,开展了多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融入到教研活动中,解决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难题,困惑。我们从面到点,又从点到面地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教研会既解决共性问题,也解决个性问题。既有部分教师参加的,也有全体教师参加的;既有同龄教师参与的,也有打破年龄界限的;既有同学科教研会的,也有不同学科共同举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日常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以“闲聊式”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课间十分钟,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共同研讨,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这种闲聊式的教研切实解决了很多课改中有争议的问题。在闲聊中,展现了教师自觉运用课改思想,积极践行课改行为,分享课改带来的幸福与愉悦。也为形成我校的“自主 高效”课堂起到了辅助作用。

3、走出“瓶颈”,正视困难,研究对策

事物的发展总是利弊共行的,在高效课堂轰轰烈烈实施以来,也随之出现了负面影响。如实验初期师生不适应,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会进行小组学习,老师不情愿、以至于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下滑等现象。课改走入了“瓶颈”,是否能坚持下去,此事是决定课改的关键。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实验的先行者,我们始终坚定新课改的信念,通过各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让“高效课堂”深入人心,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潜心研究,逐一解决,层层落实,最终成功打造出适合本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此,我们首先统一思想认识:高效课堂之路必走无疑,坚定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与信心。必须按照规范,统一行动。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年级、各学科的负责人,要深入课堂,了解学情,不断总结,不断深化、细化和优化,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回到传统课堂老路上去,打造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第三,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级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行政上的管理,还要负责学习上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当务之急是深入地进行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的培训工作。第四,课前充分了解学情,使每个学生都预习充分,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修正问题生成单。第五,写好教学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高效课堂”犹如学校刚刚培育出的一颗幼苗,她是柔弱的,需要我们加倍的呵护,我们要像园丁一样,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她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即使任重道远,我们也要义无反顾。

二、改革课堂,提高学生素质。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把预习的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串金钥匙,让孩子今后能独自去叩问知识的大门。

多年来,学校教师十分重视从小就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如今,在语文教学习过程中,学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主要是识字写字和朗读。可以这样来开展:读读生字表里的会认字会写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放到课文里面去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联系课文插图,多

读几遍。也可采用“一画段儿”(自然段有几个)、二画圈儿(画出会写字)、三画需字认字(可用√)、“四画翘舌音“(可用⊿),”五画疑难处“(可用?),六画好词好句,(~~)。这”六画预习法“的指导非常简单,前四种适合一年级使用,后两种二年级开始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要以课文为单位进行预习,一要明确预习要求。(每次预习除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老师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定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

二、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

三、拼读生字词表;

四、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在书中直接进行圈点批画;五提出疑难问题,完成问题生成单。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查阅资料的预习,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或文中的相关内容,以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预习,有利于在 “自主、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形成“三五三”的教学模式,创建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反复的实践中,在摸索学习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课堂教学要实现“六自主”、达到“四高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三五三”教学模式。

“三五三”教学模式:即三大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五大教学板块(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自主交流讨论、自主归纳总结、自主延伸拓展);三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这样操作: A、课前

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做好准备,按照“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备课框架完成教案书写工作。备课过程中,等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预设、重视预习、教具在这几方面重点做好。

B、课中

自主发现提出问题(时间:建议5分钟左右)。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自主交流讨论(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自主归纳总结(时间:建议5分钟左右)。自主延伸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两类问题,自主延伸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C、课后

课堂教学后教师要静下心来反思,主要反思本节教学是否达到“四高效”。“自主 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为高效课堂得以借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在低年级,教师通过“给”,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如识字法、读课文方法等,指导与帮助学生,一步步一点点落实完成学习方法的指导;到了中年级,教师通过“放”的方法,让学生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高年级教师就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更自主,更高效地学习,使高效课堂的实现得以借力。

三、德育活动,校本课程——课程改革的动力。

1、丰富德育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首先重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细化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开展好文明礼貌教育和文明习惯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行为偏差,使学生真正将一日常规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其次,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十一三”建队日、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规范丰富升旗、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诚实守信、感恩等教育。最后,还要根据学校的传统活动:如每年冬季的三项运动,春季的放风筝比赛,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一次次活动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表演的成功,更多的是能力超越,在比赛中品味成功与失败滋味,在活动感受挫折、体会喜与忧,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2、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以“诗词诵读,走进伟人”、“国学经典诵读”为先导,开发校本教材,纳入到学校课程管理中,既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又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促进学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首先编写了《毛泽东诗词选读》、《伟人诗词选读》两本校本教材,采用追星逐月赶太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语文教师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诗词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学校先后两次成功地举办了全县中小学教学德育诗词诵读现场会。继此后,结合县举办的国

学经典诵读工程,学校举办了以“弟子规”为引领的国学诵读活动。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经典诵读篇目,如《笠翁对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这些内容按学生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分别诵读,每一学期有不同的内容,不同要求,学校专设教师讲解,班主任配合,使之再次成为我校的又一特色。

3、开展竞赛参观活动,形成能力。学校每年都以班以校为单位分别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如 “一专多能展风采,各展才华耀铁小” 为主题系列活动,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语文课本剧表演赛; 说成语,画成语,写成语,演成语等“和成语做朋友”比赛、“儿歌伴我成长”说唱比赛。结合读书活动,进行“诵读之星”、“成语大王”、开展好书推荐卡、书签制作、古诗配画、书法、征文等竞赛评比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

学期末举办基础知识过关活动,如数学的应用题,计算题,口算题竞赛过关项目,语文英语学科举办朗读过关,百字通关赛,单词的拼读比赛、书法竞赛等活动。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促进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结合各科的过关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两次大型的学生作业展览,从而促进全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领导支持,多方参与——课程改革的保障。

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来校督促检查,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亲自深入学校指导课堂教学;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定期请专家组来校做讲座、听课、作指导;对在实施课改过程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社会,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保障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收获与思考

课改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课改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温馨与活力。

(一)课堂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自主 高效”课堂让备课更有实效性,教师课前准备更充分,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课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学会了聆听,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师上课更“轻松”,让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自我学习。

(二)随着课改的深入,不仅课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同时,教学观念、行为、心态、还是工作关系上都在发生着变化。老师们开始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师生间的“代沟”在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交往中化解,他们在合作中分享到喜悦和快乐。

(三)改变了评价方式。学校打破“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出过程评价意识,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观。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注重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积极进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重视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每学期评选表彰“新三好少年”、“文明学生”。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记录,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改变了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困惑:

反思我们走过的课改之路,无论是在实验的组织,还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学校教师人数有限,同学科教师至多两人等因素,集体备课还缺少实效性。

2、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3、合理的整合并有效的利用已经生成的课程资源仍然困扰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4、有些教师总是觉得自己任务重,事务杂觉得无暇进行校本研修。

5、很多工作要贵在坚持,而我们总是以各种原因为借口,使很多活动没有形成系列化,系统性。

思考:

着眼于今后的工作,我们还需做到: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并用之指导今后的课改方向;努力探讨适合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并利用好已经开设的校本课程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进一步健全已有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

回顾几年来的新课改工作,我们深感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实施新课改,依托新课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坚决走好课改的每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必将使课改之花常开不谢,越开越艳。

申报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自评报告

义县铁路小学 2015-4-15

第三篇:学校校长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是教育创强的一件大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综合实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校遵照上级的指示,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做好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各项工作。首先是做好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明确意义、要求和做法。其次是成立由校长负责的自评领导小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查漏补缺。最后是收集整理资料,对照方案指标逐项评议打分,汇总自评结果,做好自评报告。

通过评估量化结果为

分,根据自评量化成绩,我校认为符合“汕尾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把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概况:我校前身为乌坎小学,于2009年9月升级为九年制学校。

1、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

2、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416人,其中初中部有599人,小学部有817人。

3、在校职工86人,其中行政领导4人,中层干部14人专任教师

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占

%,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

人。

成绩与做法

一、办学宗旨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品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理念。以“教书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遵循“尚德励志、崇文明礼”的校训,形成了“厚德、笃行、善学、求真”的校风,“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和“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学风。我们的办学思路是:一年转“三风”,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七年创特色。以“保稳定、促发展、抓提高”为策略,强化“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务实办学、质量立校”的意识,确立了“夯实基础、丰富智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育人目标和“上规模、办特色、创一流”的管理目标。

二、办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先育德”的育人思想,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并长抓不懈。在教学的课堂上、在活动中贯穿品德教育这条主线,在各个不同的环境里展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真实感受,切实受到“小公民”的道德教育。

2、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文化素质逐年提高。在首届升中考试中,成绩喜人,受到上级领导好评,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扬。

3、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我校一直以来坚持“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一课(卫生与健康)”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率达到98%。

4、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我们一直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美术课和音乐课都由专职教师任教,按时开展活动,保证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接受艺术熏陶,发展个性提高审美意识和修养。学校舞蹈队的韵律操“青春魅力”被推选参加2012年陆丰市“庆元旦”文艺汇演。

5、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书面训练,而且注重学生的口语指导训练,鼓励学生做创新实验,发挥各自的潜能。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添知,在实践中添能,在家中能生活自理,在社会能够较好地独立应付各种环境。

三、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

平方米。校园四季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相映成辉,环境十分宜人,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好地方。上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敦促进一步美化校园,现美化、绿化工程还在进行之中。

学校现有教学楼3栋,新建图书馆(三层共800平方米,省校装备)1栋,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学校设有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财务室、团队室、教师办公室(3间)、生、化、物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等。

学校现有操场一个,面积

平方米,设有环形跑道200米,篮球场1个。计划于今年寒假期间铺设塑胶跑道,资金已到位现正在进立项及招投标工作。

另拟建教师周转房64套共5120平方米,资金已到位。已完成选址、报建审批手续、勘测及设计工作,计划于近期动工,2013年5月竣工。

2、设施与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器材设施设备虽欠齐全,但计划投资62万元(其中政府拨款20万元,另42万元正在筹措之中),准备转配23间多媒体教室及1间多功能电教室,计划配全生、化、物实验器材,确保近期内完成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保证保证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和活动的开展。

四、学校管理与班子队伍建设

1、学校管理

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积极有序的推进素质教育。并以教代化为载体,充分教职工的积极性,推进民主建设,落实校务公开,接受师生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民主意识深入民心,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实行四种制度。(1)校长负责制。校长为学校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同时又发扬民主,自觉接受教代会的监督。副校长及主任对校长负责,具体负责分管工作及所辖部门的工作。(2)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凡学校重大决策,重要制度的制定与修订,都必须通过教代会讨论、审议,在表决通过后才于实施,学校工作必须向全体教师报告。同时,我们还坚持公示制度,学校评先择优、项目建设、招生收费等均实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3)规范校产及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校产、学籍档案、教学成绩、图书借阅,实行专人管理。(4)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渗入激励机制,使干与不干,干多干少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制度。

在机构设置方面,学校已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各部门按其职能和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分工协作,保证能同步运转。

2、班子队伍建设

在领导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5个标准,即思想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良、工作勤奋、勇于创新。因此,我校领导队伍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我们具体做到:

(1)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领导队伍,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每个星期第七节课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通过学政治、学师德、学新课程标准、学教育法规等,班子成员理论知识丰富了,管理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2)班子成员能实现工作承诺:团结协作、奋发有为、严格纪律,敢于担当。

(3)班子成员能共同遵守一个工作原则:谁负责,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到底。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有事大家扛,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优化师资队伍,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1、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重点来抓,大力开展“树师魂”工程,以“铸师魂、树正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和爱岗敬业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树行业新风的良好局面,办学声誉明显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2、健全学习制度,让培训落到实处。我校教师大多较为年轻,有冲劲、有活力,但经验欠缺,不够成熟,部分学科缺乏教学骨干。针对我校师资现状,我校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把校本教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范畴。为加强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如函授、进修等。本学期以来,我校把落实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教研活动重点,倡导“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教师的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融入其中,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落实教学常规,为教师的成长护航。我校教学常规工作,以“五查一评”为主线,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制定情况的检查、学案的检查、作业的检查、课堂教学的巡查、第二课堂活动的督查,每月进行常规教学工作量化得分评比,对优秀者给予肯定,对不足者给予引导。教导处对教案检查的重心后移,注重对“课后反思”的检查,以提倡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闪光点,理性反思以及改进措施等。通过对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师的常规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立本校本教研,创建“三个一工程”及“一人一课”活动。“一人一课”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个公开课。“三个一工程”即教师上完一节课都要对授课者提出一个亮点,找出一个不足、提出一条建议。要求教师参加教研要做到“三熟五勤”,“三熟”即熟悉新课标;熟悉各科教材“新”之所在;熟悉学情,使用教材遵循教与学的规律。“五勤”即勤听,每学期听课节数规定为普通教师20节以上,学校行政25节以上;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摆脱过去教学过程中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低层次反复;勤写,把自己的思想、体验写出来,交流共享,共同提高。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近三年期教师获奖的论文共有

篇;勤说,教研说课、评课时,要大胆发言,参与交流;勤评,大胆评价自己与同行的闪光点和不足。

5、以老带新团结互助。学校推选部分教育理念新、教育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带好年轻教师,通过“岗位练兵”、“拜师学艺”活动,相互听课,各自反思,交互评析,教与学两个层面都得到螺旋式上升。这种来自实践又最终指导实践的做法,深受广大老师的喜爱,大多年轻老师的授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均能独当一面,胜任教学工作。我校的肖勇大、肖钢涛、张少林均被市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六、教育工作

我校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贯彻德育纲要,坚持德育首位、育人为本的原则,摆正了德育位置。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我校根据现阶段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教育对象的新特点,从调查入手,确立了学校近期德育工作目标,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不泡网吧”教育。

2、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出台了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德育工程,即一个中心(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二项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种教育(基础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吃苦、学会简朴)、五种习惯(守纪、学习、助人、自理、创新)。这一工程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思想,加强了教师教书育人及学生自我培养的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宣传活动,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每年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清理街道,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组织青年团员到烈士陵园扫墓等。每年九月份,学校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使普通话在校园内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每年元旦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或文艺汇演,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成为真正的主角,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与活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与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4、优化德育效能,探索实施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在德育实践中,我校主要抓好几条渠道:(1)上好思想品德课,架设“晓理”与“导行”的桥梁,利用“寓教于乐”的多种教育方法方式,使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2)学科渗透,坚持“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重视发挥学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探索寓德育教学的规律。(3)劳动教育,我校从实际出发,切实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使之形成制度,做到每次活动有布置、有指导、有督促,充分发挥劳动在德育上的特殊功效,让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正确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4)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经常开展读、背、默写《守则》、《规范》,使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及心理素养得到良好的陶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5)强化班主任工作,使之有效的为德育工作服务。(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定期家访,上法制课,学校的小民警、值日班干部、值日教师上岗执勤,开展“洁身自爱、反对邪教、远离毒品、不泡网吧”的签名宣誓活动,深入健全德育网络。(7)常抓不懈,搞好“达标创优”工作,把各项检查评比制度化、经常化,实行周评、月评、学期总评,使评比制度成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的重要因素。(8)发挥团队作用,发挥其德育功能,经常开展形象生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兼备的活动,把团队的基础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团队活动有声有色,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9)开展后进生帮教活动,杜绝犯罪事件的发生。我校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后进生帮教活动,对问题学生,让帮教老师充分发掘其闪光点,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坚持正面教育,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帮教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帮教效果好,学校无责任事故。

我校通过抓德育工作的综合治理,颇见成效。学生至今没有违反纪律被记过处分,也没有违法犯罪现象,而是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讲文明、懂礼貌,尊师爱校蔚然成风。学生的思想政治及道德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七、教学工作

根据我校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做好课程规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重素质、轻负担、高质量”理念引领下,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长期落实“学导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提升。

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并与基本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建有规范、切实可行的《乌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和教研活动计划。建有学校、年级、科组教学观摩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正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有对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作业内容和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纳入教师考核的管理制度。由于我校对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科学,制度切实可行有效,校本教研及常规工作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大大的优化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均能胜任教学工作。

八、安全常规工作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应急机制。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对食堂、化学药品储存室等重点部位和各项器材、电风扇、开关插座、楼梯等重点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杜绝隐患,有效保证了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重视安全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每逢节假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要教育学生注意交通、游泳、用电、用气等安全。

学校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进行广泛的宣传,对重大疫情和疾病高度重视,寻求科学的预防方法并层层落实责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试,积极帮助学生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防近”工作常抓不懈,学生患近视率明显降低。

九、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设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乐园。

今年以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投资近150万新建图书馆1栋3层800平方米,又按省校装备投资80万进行配套,下学期可供使用。解决了学校一大难题。投资16万左右绿化美化校园,该工程现已进行,届时,我校将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计划投资58万元在寒假期间铺设塑胶跑道及增设体育设施。用20万元装备10间多媒体教室,现已完成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工作,计划在寒假期间完成,下学期可供使用。以拓展学校的教学渠道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我校将多方筹资,力争所有教学班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充实完善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等设施设备,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优化育人环境。

十、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1、上级各级党政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加上我们自身不断改革、创新,全体教职工对未来乌坎学校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

2、学校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有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章程。

4、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5、有科学的短、中期发展目标和远景发展规划。

6、有足够的生源。

7、有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8、已选址130亩,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建学校。

9、有一班团结、合作、拼搏、创新的领导班子。

10、有长江实业公司捐赠的50万奖学基金。存在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我校在学校管理与办学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占地面积不够,校内场地小。

2、教育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园整体环境美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整体优化。

4、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思想冲击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力度和德育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5、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较多,覆盖面达,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难度大,这个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转化。

努力方向

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教育精细管理,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科研力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围绕“育名师、建名校、创名品牌”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新型、优质、规范的示范性九年制学校。

第四篇:初中校长自评报告

XX县第四中学是1969成立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9200m2,有建筑面积6700m2的教学大楼。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03人,教师114人。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微机、语言室各1个,电教室1个。主控室1个,各班级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有藏书15000册的图书室1个。文体器材120件。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方面:荣获省级“诗教工作先进单位”、市级“艺术人才后备基点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两全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XX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市级“十五”期间是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市级“普九”先进单位等荣誉。

教师方面:省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县级教学能手18人,全县名优教师5人,全县十佳教师3人。

学生方面:有35人在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在市级演讲、书画、音乐舞蹈比赛中有26人次获奖。

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标准,努力做到综合分析,科学赋值。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评:

一、自评的准备与工作过程

(一)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县督导评估程序,把工作任务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我校本着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优化学校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自评的目的意义,制定学校自评方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定期学习《方案》和有关教育法规,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全面检查,严格评估,为学校开展自评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在学习《黑龙江省普通初中督导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分层自评,综合分析,最后形成各自的自评报告。在自评过程中广泛收集信息,认真分析总结、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3、总结阶段。学校根据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的评估结果,写出自评报告,然后提交教代会和校务会议认可,认定后上报县督导室。

(二)自评方案和规章制度

1、自评方案: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教师考核评估方案;常规管理工作评价方案;学生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学校自评方案;控辍实施方案;安全保卫工作评价方案等。

2、规章制度:

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校园一日常规;会议制度;楼内七不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

二、学校工作主要做法及收获

(一)端正办学方面,明确工作目标。

我校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力争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质量把学校办成县内名牌中学,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模式。建设三个工程:建“以德育人”工程;建“科研兴校”工程;建“名师”工程。

在明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想,这也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充分展示,学校特色得到了社会和县教育局的认可,我们多次被评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科研先进单位。我们总结的经验《谈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市课改会议上进行交流,经验在全县推广。

(二)强化组织管理

我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被社会认可,得益于一个有管理能力,有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好,勇于开拓进取的校长。能够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驱动力。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以上干部竞聘上岗,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重大决策通过教职工大会。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晋级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是学校首要任务。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课堂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政工青的作用,做到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心里状况的学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对学生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以及良好价值观的确立,都有一定的益处,我们知道德育教育是一项工程,要不断地添砖加瓦,才能建成不惧风雨的高楼大厦。我校实施了德育工作的“24331“工程,即 强化“两个规范“--《中学生守则》的引领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规范;进行“四心教育”--爱心献给祖国,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突出“三个为主”--集体利益为主、他人利益为主、诚实守信为主;狠抓“三个转变”--世界观的转变,人生观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变;践行“一个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定计划、明方向

我校制定出近期及中远期计划。由政教处牵头,校长督办,层层落实。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各施其职,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实施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等,使德育工作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

(2)重学习、提质量

一是通过我校的闭路电视、组织师生学习《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德育工作方面的材料。二是举办报告会,请东风派出所干警来校进行法制教育,珍爱生命教育,请从本校毕业的清华学子陈秋月进行理想教育,学习教育。请五小学退休校长郭守仁到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三是举办主题班会,我校兼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班会的内容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由政教处统一布置班会主题对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多项互动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3)多活动、有实效

我校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的各项活动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系列化的轨道。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兼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两周一次的学生会活动,学生会的值勤流岗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国庆书画比赛、国庆文艺演出、国庆征文、“12.9演讲”,我们还组织成立了“爱心社”,组办“多彩校园广播”。我们还组织成立了“彤心诗社”编辑了校刊《晨笛》。

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我校是如何开展珍爱教育的》、《珍爱教育结硕果》,在省教育学院召开的德育工作研讨会上进行介绍交流,并结集出版。

2、教育工作

(1)强化管理

职能管理。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师都有各自职能,并都能根据职责发挥自己的作用。

计划管理。学校有总计划,各处办有各自的工作计划。

目标管理。学校有总体目标,都是有工作目标,学生有质量提高目标。

责任管理。校建立健全了各类岗位责任制,有校长、主任岗位责任制、教研组长、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管理制度。

(2)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是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我校几年来坚持开设了“英语活动角”。利用上午课前的40分钟“听、说、读、写”英语,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演讲表演,收到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此我们自编了“英语角”活动教材。我们又成立了“近体诗创作班”、“近体学吟唱班”、“近体诗背诵班”、“近体诗绘画班”,并开设诗教活动课,自编了《诗歌304首》一书,同时又开设了“理化生小发明”、“1、2、3”等校本课。

(3)深化课改

第一、提升教育理念。理念提升了就能为启动新一轮课改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具有创新精神,以教务处和科研组牵头,校长亲自抓。制定课改工作方案和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熟悉新课程标准,提升教育理念,学习《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标解读》等书籍,学校还以“教师论坛”的方式解读“两个方式转变”问题。学校在全县首创“创新教学设计”教案,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自己,设计能贯彻落实课改精神的方案。教案大体要体现以下几大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开发、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课后记。翻开现在教师的教案,有了这样几个可喜的变化:由“教”转”学”,由“知识性”转“发展性”,由“施工图纸”转“实施预案”。学校以课改讲座为先导,以公开课为对比,以评说课为主导,以示范课为研究,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逐步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究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二、深化教学研究。为保证课改顺利进行,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提出课堂教学研究的“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袋,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有独立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有自由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有创新思维。通过“五个解放”的强化训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大赛,在全县举办的课改研讨会上,我校五科出课,有三科获一等奖,在全县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大赛中,我校了课的两名教师均获一等奖,在县举办的教学设计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获集体一等奖。二OO四年市级评选的“课改先进领导和先进教师”活动中,全县各有一名指标的情况下,两个先进均被我校获得。

第三,深化教育科研。素质教育要发展,科研是动力。“科研兴校”是我校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教务副主任为组长,各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科研领导小组,狠抓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承担一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快速作文教学与研究》获“十五”期间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承担两项市级科研课题《双主互动教学法研究》、《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研究》现已验收合格,正申报成果奖。承担县级科研课题的《数学教学中的亲历尝试》、《地理探究式教学》、《语文课的发现法研究》等10项正在实验中。我校教师总结教科研经验和体会并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国家级12篇、省级22篇、市级30篇。学校总结的经验《科研兴校》在市教研科研研讨会上介绍交流。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单位。

第四,强化教学手段,为搞好课改创造条件。我校有十分先进的广播电视系统,学校有主控室,各班有闭路电视,学校有先进的电教室,这些资源的利用,对教学手段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型课堂,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手段,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较好办法。我校60%教师能独立使用电教手段教学,50%教师能制作课件,并能达到较高水平。

第五,重视体育健康艺术教育。一是领导重视,学校副校长专抓体育健康艺术教育,将该课逐节落实,按计划落实。二是重视达标。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要求、认真达标,达标率98.3%。三是重视体育、健康、音乐、美术课的质量。每位任课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要求一样,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要求他们要上好“两操”、“两活”,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四是重视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音、体、美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由于我校重视体育健康艺术教育,所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运动会团体总分多年居前列,为上级体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县中学生书画比赛获团体一等奖,书法、绘画获第一名,系统文艺汇演获团体二等奖,独唱、舞蹈获最最佳演唱奖、最佳表演奖,学校被评为市级“艺术人才后备基点校”,县级文体卫生先进单位等。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坚持以德育人、以德立人的办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生,具体做法:

1、注重养成教育。

学校每学期都发给新生《四中学生须知》,里面包括校歌、校风、校训、学风、教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中简介、楼内七不准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坚持经常让每个学生佩戴胸卡,穿校服。对平时学生的言行举止,出操进楼,课间表现等方面及时反馈,每周评出文明班。

2、注重品德提高

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2004年曾在我校召开的“全县中学发展论坛”现场会,其中我校的主题班会“呼唤真情”获得巨大成功,宫局长总结时说“起到了强烈震撼的作用”。参加会议的一百多名各学校领导无不动情流泪,班会实况录像刻成光碟,被全县中小学作为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起以了推广的作用。

3、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年都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长跑,庆“十一”文艺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增加了班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检验了素质教育成果。每年我们都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林枫故居,让学生继承先烈遗忘,铭记龙的信仰。开展了读书报告会,演讲征文比赛活动,坚定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刻苦读书的信念。

4、主要成绩。①中考成绩。近五年来,我校有三次培养出了中考状元,2002年全县中考前10名我校有5名,其中前5名就有4人,名次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几年来我校中考中的优秀率居全县之首,升学率名列前矛。②竞赛成绩。我校在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体美学科竞赛获国家组奖励的有17人,省级有30人,市级35人。③“普九”成果。我校代表县参加国检验收合格,被评为巩固“普九”成果工作先进单位。④“诗教”成果。诗词进校园活动扎扎实实,多次接受国家诗词学会,省市诗词学会检查,为我县创造“诗词之乡”立下汗马功劳。会县诗教开作推进会我校出的现场为全县各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诗教工作起到了带头和推进作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状况:我校一线教师104人,本科学历40人,正在函授本科的教师31人,专科学历51人,达标率95.2%,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5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3人,县级骨干20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县级教学能手18人,县名优教师5人,县十佳教师3人。

2、队伍建设。①树立师德形象。学校根据“三个代表”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出了“奉献于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师德教育活动,从而规范师德创优工作,让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成为自觉行为,树立“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四中教师形象。②强化基本功训练,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老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优质课,新教师展示课的活动,通过学习对比,促进了我校教育教研的快速发展。③开展教学骨干帮青年教师的帮带活动,先确定帮带对象,制定计划,帮带落实,上台展示,评出名次。目的就是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④学校组织学习课标理论知识考试,文化课考试,促进各位教师的上进意识和紧迫感、危机感。

3、教师提高计划。为把我校建成省级一类学校,我们制定了教师提高计划,大胆鼓励教师参加文化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继续教育,各类成人考试。目前有31人参加本科函授学习,90%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考试,学校每年都拿出一些钱,奖励德育、教研、科研突出的教师提高。

(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环境

1、加强诗化校园建设。学校的围墙上有诗牌、楼门有楹联、校园有诗窗,建了230米的诗墙画了五十幅画,画上面写了五十首诗,楼内有303块诗幅,学生处在诗的环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传承了中华文化。

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几年来,我校新建了全县领先的电教室,更新了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双控室,班级安装了闭路电视,另外我校还对理化生实验的仪器、药品进行了配备。学校被评为县级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县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市级改善办学条件工作先进单位。

三、自评结果

综合得分及自评等级

综合得分:993分

自评等级:省级一类学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

1、学校开发社区教育资源贪乏。

改进措施:学校成立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组织,深入社区大挖教育资源,利用教育资源。

2、经费紧张跟不上发展步伐。

改进措施:首先学校要合理利用经费,开源节流,优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其次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社会各方面支持,保证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普遍。

改进措施:首先让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意义。其次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培训、指导、实践等方法,提高能力,普及应用。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查自评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查自评报告

灞桥区三殿中心小学

我们灞桥区三殿中心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五年,在这五年中,广大实验教师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效地推进了课改进程。回首五年来的历程,我们在茫然中探索,在困惑中前进,在思考中升华,由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再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广大实验教师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课改之花,学校在课改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教师在课改中得到专业发展,学生在课改中得到健康成长。现将我校五年来的课改工作自评如下:

一、基础教育概况

我校于2002年秋季正式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在6个年级9个教学班的238名学生全部进入课改实验,学校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本科学历有6人,专科学历16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抓科研促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坚持“教书育人,德教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努力培育“立志、勤奋、求实、团结”的优良校风,教科研气氛浓郁。

二、改革措施与成效

(一)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课改实验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共同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管理制度,落实实验经费,加强领导、研究和指导,确保整个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了《三殿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三殿中心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校本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师资培训,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新课程师生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与管理,提供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后勤保障。

(二)加强与社会联系,营造有利于课改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营造有利于课改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加强环境的宣传,通过橱窗、画廊、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家长会、编印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宣传我校有关课程改革实验的消息和进展。通过宣传,使家长明确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转变只要分数不要能力的观念,从而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在课改活动“教学开放日”中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感受孩子是怎样在课改指导下生动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并听取他们合理化的建议,形成了有利于课改的社会氛围。

(三)精心组织培训,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1、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我校制定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灞桥区三殿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方案与评价体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提出“树终生学习理念,走科研兴校道路”的办学思想,使之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

2、课改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思想观念。为此,我校加大投入,认真做好教师新课改培训工作。为了使全体教师了解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及相关政策,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学校每学期制定并实施《灞桥区三殿中心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根据方案,学校成立新课程师资培训领导小组,制定《校本研训计划》,召开全校动员大会,购买了培训教材《走进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反思》、各科课程标准等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都认清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另外,学校还精心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区级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数特级教师讲座等培训。在校内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录像,开展全员通识培训。

3、我校为促进课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除按教学常规要求,课堂随时对本校教师开放外,每学期举办面向社会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在对外开放期间,校外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另一方面加强校际教研交流,我校现在已和本街道办的常家湾小学、高桥小学、神鹿坊小学、湾子小学、穆将王小学、五星小学等接成手拉手兄弟学校,并成功举行了教学交流活动。

4、学校制定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制度,并与灞桥区教研室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有问题经常咨询有关教研员,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参与课改的教师都要撰写阶段性总结,鼓励教师结合学校校情和学科特点,申报教研课题,教师已形成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改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任何人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集体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开展教研和集体备课就成为课改教研的主要形式。

1、明确科研目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我们把科研目的定位在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发动全体教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搞教育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教学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新课程研讨课”,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和思考。通过不懈的努力,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

2、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为加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专题研究能力,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合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申报市、区级科研课题,做到以课改定课题,以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目前,我校区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践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方式研究》已申报结题,课题研究成果已汇编成册;市级课题《新课程下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行动研究》准备投入研究。

一段时间来,我们还通过“一课两讲众评”活动、“三新”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心教研组教材分析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等,组织有关实验教师就如何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通过集体教研,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发挥龙头示范、辐射作用,扎实深入开展教研,提高教研实效。我校作为红旗街道办中心小学,对本街办其它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起着引领作用。实施课改后,老师们觉着困难很大。为了充分发挥我校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我校面向全街办开展了“市级骨干教师研讨课”活动,教师们听课后进行即时研讨,探索哪些地方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发展,哪些地方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研讨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推动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教研组期初还制定计划,利用教学开放活动,加强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大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索、挖掘,大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由于我校东邻历史文化悠久的白鹿原、西接潺潺的浐河,有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同时,地处灞桥区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环境和人员复杂,学校及师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开设了《可爱的家乡》和《安全》两门校本课程,一是为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二是为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构建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推进课改的全面实施

1、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除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制度措施外,就是抓好教师、学生和考试制度的变革,学校针对课改工作的进程,及时出台了《三殿中心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从考试的成绩论学生的“好”与“坏”、“优”与“差”。考试的方式也要改变以往只采用书面做答的方式,而采用提问、动手实际考查、课堂及时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再进行综合考查,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成绩。

2、课程改革工作的成败与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我校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改革了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前以学生的成绩分数论教师“优劣”的作法,课改评价以全新的方式按新课改的理念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详见《三殿中心小学教师评价制度》)。

3、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课改的有力手段。为体现课改工作中评价方式的重要性,我校及时出台了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托的新课改评价体系,该体系以教师自我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贯穿学校要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成绩评价等七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考试成绩的片面作法,注重及时性评价,在对师生的评价中实行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形式,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4、学校组织学生期末考试严格按区教研室下发的文件精神为准,为让广大教师能“放开手脚”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家长对“升学放心”,我们也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和改革升学考试制度。(七)实施课堂改革,推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了,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教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准则,改变课程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断提高。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学校开展了一个个有文化品位、有教育意义、有生活情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1、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五年的课改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根本改变了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倾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应用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更值得欣喜的是,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这也是新课改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3、管理者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的变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与教材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它也应是教育管理的变革。校本课程的开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培训等等,无不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者来重新规划学校教育。为此,学校出台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管理思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教材研讨等教学管理制度。(八)课改的成效

1、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课堂由往日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探讨的活动场所,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发行为,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课改工作进行的顺利与否,一是看学校管理者,二是看学校教师。我校首先让学校管理者通过培训、参观、学习、写心得体会,吃透新课改的理念与本质,并对如何加强对新课改的有效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通过培训、行政深入课堂听课、开展经常性的思想交流等方式来促其思想的转变。五年多来,我校开展校内教学活动 20余次,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8 次,教师撰写教改心得及论文在各级获奖100余次,在各类教育杂志上发表十余篇,参与各级培训达80人次,到外校听课达上百人次。经过实践、交流,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涌现出了胡变利、张引民、刘绒利、罗伊娜、张小建、李娜、史晓华、景冬梅等许多市级骨干教师。

3、自2002年7月开始,我校就紧紧围绕课改工作进行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对教师进行全员通识培训,制定课改工作计划及措施,建立课改领导组,使学校教师很快就理解了课改工作的重要性,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及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从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作业布置、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到课外探究活动等诸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受到校外同行及学生家长的认可与好评。在灞桥区红旗教育办各小学发挥出了实验、示范、辐射和培训作用。推动了红旗各小学的课改工作。

4、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将不再围绕着有限的书本进行,而是更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扩展到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空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开发、利用一切可用教学资源成了教师的共识。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功能室、电子备课室、专用教室为课改师生开通“绿色通道”,少队部举办的读书竞赛、猜谜、征文、文体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经费紧张,教师直接接受专家培训,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太少,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先进的课改理念还存在一定落差。教师中还存在着新教材、老教法的教学现象,教师的专业素质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

2、新课程标准刚颁布就开始实施,许多配套的课件、教具、学具、挂图、练习、音像资料都无法接轨,实验教师在这方面付出的时间太多,造成实验工作顾及不全面,教学中造成许多不便,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

3、社会群众对课改实验工作认识不同,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评价教学、评价效果、评价学生发展工作很难得到家长的协助。

4、实验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深化、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及新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如何验证、究竟要以什么具体尺度来衡量实验效果,没有把握。有待专家和上级课改机构进行指导。

四、今后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坚持长期、反复、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讨,坚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要让全体教师都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组织他们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改纲要和新教材,让他们明确课改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科观,做课改的推进者。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工作。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校本研训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努力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继续宣传课改理念,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4、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坚定教师课改信念,促进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我校将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我们将重视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上,我们将极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作品展示、口答、听力测试、演讲、竞赛、实际操作等等。

五年来的课改确实给我校、给教师、给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当然同时也存在了许多问题。回首过去,我们有成绩、有欣慰,有困惑、有发现,有收获、有教训,对新课程实施的信心更足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将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继续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争取更好的成绩。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下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自评报告(新)

    个人自评报告 通过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两学一做”,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不......

    新玻璃幕墙自评报告

    武汉路灯管理局实验办公楼展厅 玻璃幕墙工程竣 工 验 收 自 评 报 告编制人: 审核人: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 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武汉路灯管理局实......

    校长自评报告(2012.6)(五篇)

    银河小学校长工作自评报告 随着我县的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这一年中,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和中心校的安排要求,我校教师......

    校长综合汇报(自评报告)

    特色德育筑根基 一心一意谋发展 ——平顶山二高综合督导评估自评工作汇报材料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平顶山市二高是平顶山建市以来建校较早的普通高中之一,现教职工143人,30个......

    2012年校长绩效考核自评报告(本站推荐)

    2014年秋季学期教育常规自评报告 灵山县伯劳中学 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实施的有关精神,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履职尽责,勤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题研究中期自评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自评报告 海原三中马志兰 海原三中申报的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自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历了两年的研究......

    新幼儿园自评报告(精选五篇)

    幼 儿 园 督 导 自 评 报 告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园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为办园理念,以“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为园风,以“健康、自信、诚实、全面......

    09级团总支自评报告(新)

    09级团总支自评报告 09级团总支在2011——2012年中,秉承着“务实创新,集思广益”的工作宗旨,在团委领导以及指导老师李昊珉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