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通览文稿
把教育办成耀眼的窗口让群众享受更大的幸福
贺兰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区域,南与首府银川市融为一体,北与塞上煤城石嘴山市紧紧相连,县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0.4万。目前,贺兰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0所,县级幼儿园1所。共有在校学生28912人,其中高中生4039人,初中生8435人,小学生16438人,教职工1848人。2007年,贺兰县成功创建自治区“教育强县”。2008年,“两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评估验收。2010年,“普高”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政府验收。2010年,贺兰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2011年,贺兰县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贺兰县教育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县委、政府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加强指导,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贺兰县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小学就近、中学集中、分步实施、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实现初中集中到县城办的目标。贺兰县共有4所农村中学,3000余名农村初中学生,4所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数量少,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学 1
校距离县城较远,师生学习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群众择校愿望强烈,2010年,县委、政府投资1.2亿元新建如意湖中学。该校规划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人。2011年8月,如意湖中学投入使用,原贺兰二中、金贵回民中学、南梁回民中学三所农村中学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就读。使农村中学有限的优质师资得到重新组合,教育设备得到有效利用,教育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既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逐步解决“择校”问题。二是加快农村小学改造步伐。2010年,投资2500万元,顺利完成了5所农村小学翻建工程。2011年,政府投资3000万元翻建和迁建兰星小学、光明小学、桂南小学、金星小学、暖泉小学5所村级小学,争取到2012年全面完成所有农村小学改造工程,切实提升农村小学的硬件水平。三是结合县城建设步伐,2011年政府投资1.5亿元在县城新建太阳城中学、太阳城第二小学、贺兰一小西校区,在县城北部规划建设教育园区、新建如意湖小学、如意湖幼儿园。投资1200万元购买长城幼儿园,扩大公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满足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购房置业、创业经商、进城农民等子女入学,切实解决县城中小学、幼儿园大班额突出问题。
二、夯实基础、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近两年,我县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为目标,在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方面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一是将农村教师交通费由每月50元
提高到150元。新建农村小学全部实行办学条件标准化配置,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拥有量、生机比等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农村学校功能室配置、育人环境、学校绿化等方面均达到县城小学水平,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二是努力实现中学教育城市化,小学教育城镇化。利用调整后的农村初中校舍,将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小学搬迁到农村初中校舍,尝试小学集中到乡镇办,探索农村小学高学段寄宿制办学,既加快了农村小学改造步伐,也有效整合了农村小学的师资,缓解我县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村级小学校舍,在农村兴办学前教育,逐步提升农村幼儿入园率。
三、注重内涵、兼顾全面,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一是在教育体育局和各学校推行周工作运行制,将教育教学工作细化分解,做到周一安排,周五总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加快了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步伐。二是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教育行政部门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要求各学校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为目标,在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的基础上,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品味高、特色明,效果好的育人氛围。三是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学校之间交流研讨,送课下乡,外出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日益频繁。县政府投资170
余万元为贺兰一中等13所中小学配置了通勤用车,为学校邀请名师授课、县城学校骨干教师送课下乡、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档案,努力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筹集资金60余万元,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重奖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2011年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为400余名农民工子女发放学习用品、校服等价值10余万元,“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为全县400名贫困儿童发放慰问金每人50元。2011年发放希望工程助学金30余万元,资助应届大学生100余人。为5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扶贫助学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四、突出重点、狠抓质量,全面推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管理理念。一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责任制限时制。以城乡结对帮扶为切入点,将送课下乡、结对帮扶、邀请名师授课等教学教研工作责任到校,细化到人。2011年,教育体育局共组织县城中小学为农村中小学送课107节,邀请区市专家名师到我县授课100节,请全国、区市级名师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专题讲座6场次。城乡学校的教学交流,结对帮扶等工作落到实处,成效显著。二是狠抓中高考备考工作。组织我县高三年级与银川市名校联考,全程摸拟高考程序,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督促学校查找不足,调整备考方案,组织部分校长、骨干教师到甘肃会宁县、民勤县考察学习,每年聘请北京教育专家到我县进行高考指导讲座,为提升中高考备考质量注入了活力。我县高考二本上线率由2008年的13.1%提升到2011年33.9%、中考优秀率逐年提升。三是强化教育教学过程性管理,每学期对毕业年级进行一次学科检测,检测实行监考对调、阅卷集中、分析对比,为学校之间查找不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制订中高考、小学毕业测试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全面提升了学校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四是投资1000余万元,在县城9所中小学建设具有直播功能的实播教室,架设与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之间的光纤传播系统,实现县城学校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在农村学校同步直播,同类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现场直播,建设100个标准化电子教室,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信息化平台。
五、今后工作思路
1、加快县城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步伐,争取到2012年完成太阳城中学、贺兰一小西校区、如意湖小学、如意湖幼儿园等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县城中小学、幼儿园大班额问题。
2、在成功实施中学集中到县城办的基础上、利用撤并的农村中学校舍,尝试小学集中到乡镇办的模式,使农村小学有限的师资得以重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强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创新教师队伍培训体制,强化教科研指导力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功效,提高校
长、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每年安排县城学校教师总数的5%到农村支教,积极争取特岗教师计划,基本解决农村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打造品牌学校,利用5年时间,将贺兰一中打造成与银川一中、二中、九中等名校相媲美的品牌学校,将贺兰四中、贺兰一小等学校打造成市级示范学校,扩大贺兰县品牌学校数量。
第二篇:识字教学改革通览
识字教学改革通览。
1.快速高效是现时代识字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时代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使植根于学校教学实践沃土的识字教学改革必须十分注意快节奏、高效能。我们看到,实验的主持人都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在认真学习、领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目标。教改课题一般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完成大纲对识字教学的要求。①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②在识字量方面: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在小学前三年教完2000个左右汉字,即可完成任务。③在教学中做到 “ 四个结合 ” :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第二,以快速高效为原则,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两年识字2000个。“ 韵语识字 ” 大胆实验,使一年级学生轻松、熟练地认读2500个常用字; “ 字族文识字 ” 连缀字族,编写成文,实现突破。有的实验学校的学生一二年级就能识字2000多个、识词5000多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强,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够阅读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语文课本,并达到理解、概括基本正确。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技书学生也能涉猎读懂,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觉得很难一下子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写一些简短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三,通过实验,总结新的理论成果,以供科学研究和国家决策参考。如:识字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应遵循高频、构词能力强,生活中常用,儿童口语中常出现的原则为常用字定序;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包含3000个左右常用字,低年级以学习2000个左右高频字为宜;在 “ 一纲多本 ” 的原则下,编写体现民族传统、汉语特色、时代精神的小学语文教材。
2.完善体系是新世纪对识字教学的呼唤。识字、写字、听、说、读、写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识字教学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体系。在完成低年级的教学后,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中高年级教材教法,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的不适应症状。表现在:
①教学内容衔接不上。如由于教学体系不同,知识点、训练点安排不同,造成学生知识遗漏;由于练习要求的不同,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②学生 “ 吃不饱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的增加,一般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高于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没有相应的教材,就会导致知识、能力的浪费,耗损教学改革的成果。
③对识字教学评价不科学。如果只局限于某一阶段就下结论,不能说明方法的优或劣。要从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返观识字教学的效果,通俗地说叫 “ 算总帐 ”。主要看两点:第一,语文毕业成绩,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学习兴趣、习惯、情感,言语交流水平。第二,对其它学科如数学的影响。目前,除少数识字教学实验外,还都亟需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验。
3.科学化是识字教学实验的内在需求。科学研究没有止境。小学汉字识字教学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如此。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全国还有许多有志之士热心于这项事业,也还有各种名目的方法在教学中使用。那么,是不是方法越多越好呢?不一定。识字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寻求最适合中国儿童高效率地学习汉字和汉语语文的科学途径,简言之就是识字教育科学化。对现有这些方法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利用其它学科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取出有益的因素,以利于大面积语文教学的吸收,同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三、学习借鉴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上对中小学生识字水平不满意的报道。比如说学生的文字基本功不扎实,字的笔画写不清楚,“ 家庭 ” 的 “ 庭 ” 少了上面一点,把 “ 药水 ” 的 “ 药 ” 写成了 “ 约 ”。读错字音、不明白常用字字义的现象更是普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还得靠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吸收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别人的方法尤为必要。根据自己所用教材的情况,把成批的字适当集中,找出基本字或字族,编成韵语课文,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记忆、巩固的需要,用快速循环识字法、奇特联想识字法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可以从读音、析形、讲义、书写、巩固五个方面入手,做到:①严格控制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量。发挥学生记忆力好的优势,把识字与背诵结合起来。选取适于儿童的诗文名篇,让他们在不断的朗读、揣摩、背诵中提高语感力,不断地强化和积淀大脑中的 “ 语言模式 ”,使学生对诗文词句、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理解。②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③运用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教识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把识字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⑤把识字和辨字、“ 纠错活动 ” 结合起来。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汉字汉语知识素养。比如有的教师写文章说汉语410多个音节就有1600多个声调,是不准确的。普通话并不是每个音节都四声俱备,四个声调都有意义的音节实际只有160多个。如 “ ku ” 的阳平有音无义,“ neng ” 只有阳平。对于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对于汉字的读和写,对于汉字的六书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具备扎扎实实的功底,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文字基本功训练。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整理,越来越强烈的使命感昭示着我们:要提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首先应让小学生一入学便科学地识字,尽早读书,受到普通话、规范字的正规教育,突破汉字的 “ 识字关 ”,奠定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应有的汉语文化基础和学习基础,增强他们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洞察力。教学研究要不断吸收识字教学改革中的新成果,构建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新体系,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扎实地训练。
分享:
0
第三篇:法治教育文稿
快乐假期,牢记守法和安全
---南溪派出所方何副所长给我校师生上的一堂法制课
岁未年初,春节假期将至,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让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详和的假期,学校邀请了南溪派出所方何副所长在散学礼上为同学们做了“快乐假期,牢记守法和安全”为主题的法制及安全教育讲座。
首先,方所长对全体同学进行了网络安全教育,提醒同学们重视网络安全,警惕网络诈骗,警示同学们慎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不加陌生人做好友,不随意点开不明的网络链接,慎用公共wifi,以防泄漏个人信息资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方所长还针对现在流行的网络诈骗形式,特别对网络上隐蔽性很强的网络诈骗进行了分析,包括常见的网购中的诈骗、虚假中奖信息的诈骗、电信诈骗、视频聊天中出现的金钱诈骗等多种形式,生动而具体的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个“此处危险,请小心”的网络安全警示牌。
方所长还提醒和教育同学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要谨慎交友,交友要交三观端正的明白人。同时提醒同学们尽量远离酒吧等娱乐场所,不喝来历不明的饮料,慎防无意中被毒品侵蚀。方所还例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两兄弟因交友不慎不幸染上毒瘾,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可挽回的损失的事例,活生生的案例让同学们增强了对毒品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方所长又用最近大热的电影《芳华》中的主人主说的一句话“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来教育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宽容友爱,心胸豁达,力所能及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心怀感恩,珍惜这大好青春年华结下的友谊,坚决杜绝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在优秀的一中同学中发生。
最后,方所长预祝同学们度过一个安全有序、充实快乐的假期。
相信通过本次法制和安全教育,同学们定能将 “守法、和谐、安全”牢记心中,做个懂法、守法、从善、创美的优秀中学生,时时刻刻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美好祥和的假期。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通览教材
二年级数学通览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在这里我谈一下我试用本册教材的感受与曾经有过的一伙以及处理,说的不对的请多多指教。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同旧教材那样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疑惑一曾经有老师向我提出疑惑:两个知识点都不同,怎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教?可我不是这样认为,除了上面所说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我觉得计算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解决问题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最终目的达到了。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学习比较合适。例如,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
1、例
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又如:第10题是一个利用两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第(2)题是一道有多种答案的题目,第(3)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小。这组题目与生活实际很贴近,具有现实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练习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组练习题。
但实际上是促进学生对100以内加法计算过程及其方法的理性认识,对刚进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通常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一是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和交流,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和帮助,如启发学生思考:在前面的计算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概括出法则。
疑惑二主体图有什么作用?
我觉得主体图是起了导向作用,还可以从主题图中直接引出多个例题类型。如:第二单元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情况,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我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把问题板书,(例1例2的问题)这样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引出了重点。
疑惑三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开放性,那学生想到的解题方法是否全部用上呢?
要合理的使用学习方法,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法不一定照单全收,要进行比较、优化方法。如:教学P18例2,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56-18的笔算,学生汇报以下的方法:
1、个位6-8,6差2就是8,从十位退一,那么10继续减2就是6,个位是6。十位5-1-1=3。
2、个位6-8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先用10-8=2,再2+6=8,个位就是8,十位5-1-1=3。
3、个位6-8,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就是16-8=8,个位就是8,十位5-1-1=3。
我看到学生的汇报,感到很激动,我及时给与了肯定和鼓励,然后我让同学们比较这几种方法,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结果通过讨论同学们都认为第三种最好,都愿意用第3种方法。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内容和素材。安排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一单元中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角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并受到操作空间形式的训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疑惑一如何确定长度单位?
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物体作为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进而得出“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P1图)充分让学生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不同;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可能相同。结合古今中外有关量与计量制度演变的资料,我还讲两个国家的商人在做生意时,因使用的长度单位不一致发生了争执,生意做不成了,等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来审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疑惑二学生对事物长度的估计总是比实际长度差得太远。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让学生通过用尺多量生活中的事物,带他们到室外量一量,到操场上走一走,只要老师不怕麻烦,学生对对事物长度的估计比实际长度不会差得太远。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疑惑认识线段和角的教学尺度应如何把握?
(1)教学线段时,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线段,其主要特征是“直”和“长度可测”就行了,不要把线段与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在这里教学。
(2)角的初步认识,是从对实物的观察的角度来直观地、形象地描述什么是角、什么是直角,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建立起角的初步表象: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故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如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等)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即可。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疑惑如何把握“对称”的教学尺度?
教学中有老师反映这部分内容较难,学生不易掌握。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与对“对称”这一内容的教学尺度的把握有关。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会找出对称轴,体会和欣赏对称美就行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不作探讨。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观察图形上,由直观来判断是否对称,会找出给定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可让学生画一画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但应注意所画图形的线条要简洁明了,并且应在方格纸上进行(如教材第70页第3题)。
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乘、除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在本册教材里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
(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1~例3,在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疑惑:乘法计算中还要强调“几个几”吗?两个因数的地位有何区别吗?
在实验教材里,乘法算式中两个相乘的数都称为“因数”,不作“被乘数”和“乘数”的区分,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乘法在数学上的含义。在数学研究中,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而言,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是“加”和“乘”这两类运算,因为“减”和“除”在本质上仅仅是“加”和“乘”的诱导变形,即:在学生学了负数和倒数后,“减”和“除”就已经被吸纳进“加”和“乘”的运算中了。如:。
在数学上,当一种运算具备“可交换性”(即交换律)时,则各个元素在运算中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孰前孰后无关紧要,故乘法运算中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者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完全对等的,正如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彼此地位相一样。
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强调“几个几”吗?我们认为这与两个因数地位是否相等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理由如下:在描述或说明特定的情景时,是可以而且应该使用“几个几”这样的词语的,但根据“几个几”来列乘法算式时,则两种列法都是正确的。如:
该图用文字描述可为“3个5”,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又如:3+3+3+3+3+3=18,表示6个3相加得18,改写成乘法算式时,3×6和6×3也都对。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材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长、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长度等的练习。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量感与估测策略。如第6、8题。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疑惑: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与笔算和口算相比,估算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可采用的策略也是极为丰富的。例如:教科书第31页的例4,要计算100元钱买3种商品够不够,除已经呈现的2种算法外,还可以先估计买茶杯和水壶大约要50元,剩下50元买茶壶够了等等。
在全班进行交流,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采用,体现了估算的思想,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过多的评判,尤其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确结果为依据来判断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估算热水瓶和水杯一共花多少钱,结果都是50元,但可能有的学生是把28看成30,把24看成20,有的学生是把28、24都看成25,两种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把估算的过程表达出来。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第七单元《统计》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教学中,我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做统计图的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的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2”这一新知的前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景中参与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交流画图的方法,然后再总结归纳出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图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学生进一步提出“1格表示2个单位,则半格就表示1个单位”“数据很大时,还可以用1格表示3个单位、4个单位......”这样一些闪烁思维火花的推断。我们认为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这些推断进行适当分析,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本册实验教材则在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安排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有广泛的应用,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等知识的基础,逻辑推理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教材在这里例1,通过探索用给定的数字卡片可以摆多少个两位数的活动,渗透简单的排列思想;例
2、例3则是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渗透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通览教材
张铎
2010-9-1
第五篇: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
目录
民间文化
1、韩信的传说
2、娃娃井传说
3、大禹锁镇巫支祁的传说
4、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
5、白马湖来历的传说
6、老子山的传说
7、水漫泗州城的传说
8、淮扬菜传说
民间音乐
1、金湖秧歌
2、十番锣鼓
3、南闸民歌
民间美术
1、传统结艺
2、车桥剪纸
民间舞蹈
1、洪泽湖渔鼓
2、泾口高跷
3、马灯舞
4、跳判
戏曲
1、淮海戏
2、淮剧
3、香火戏
4、京剧(荀派艺术)
曲艺
1、工鼓锣
2、淮海琴书
民间手工技艺
1、码头羊肉的烹饪技艺
2、文楼汤包烹饪技艺
3、淮安茶馓制作技艺
4、高沟酒(今世缘酒)酿造技艺
5、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
6、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
7、黄集羊肉烹饪技艺
8、蒋坝酸汤鱼园烹饪技艺
9、平桥豆腐烹饪技艺
10、淮扬菜烹饪技艺
11、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人生礼仪
1、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
民间信仰
1、安淮寺庙会
民间知识
1、吴鞠通与山阳医派
淮海戏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淮海戏属拉魂腔系统,是江苏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连云港、宿迁和盐城、徐州的部分县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
淮海戏起源于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社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声腔,丰富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术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等现代戏。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解放后,流行区域各地专业的淮海戏剧团纷纷成立,并一直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编演新戏,淮海戏逐步发展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淮海戏既演全剧,也演折子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催租》、《骂鸡》等三十二整本、六十四单出。先后编演的现代戏有《大后方》、《小板凳》、《拾稖头》、《春回粮仓》、《十里香》、《生死怨》、《儿女情》、《果园风情》、《小镇有口甜井水》、《草包村长》、《粉祸》、《临时爸爸》、《永恒的彩霞》、《赶集》、《豆腐宴》等。淮海戏唱腔明快、爽朗、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兼唱部分民间小调。男女同弦异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调;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调。此外,女腔还有【二泛子】、【串十字】、【双起腔】、【彩腔】、【八句子】等;男腔还有【金风调】、【龙门调】、【小丑调】、【僮子调】及各种形式的弹唱等。伴奏乐器以板三弦、淮海高胡为主。
土生土长的淮海戏以民间生活小戏为多,是典型的大众化艺术。它的唱、念、做、表,均平实易懂,幽默风趣,载歌载舞的形式尤显热烈生动。形式上的乡风野趣与直接表达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内容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一些生活小戏如传统的《催租》、《骂鸡》等和新创作的《小板凳》、《拾稖头》等,均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民化特质。由于淮海地区处于北方鲁文化和南方吴文化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总体风格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
淮海戏生长在农村,它的语言、表演等都有着浓厚的乡风野趣和爽朗明快、清新生动的美学风格。淮海戏的表演艺术有着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八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京剧大师荀慧生曾经在观看了淮海戏的演出后说:“正因为淮海戏来自农村,所以演出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曲调和表演都非常朴实„„戏演得很生动,哏而不俗,嬉而不谑,蛮有风趣,也极具讽喻。”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
淮海戏历史上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师承为辅,并以此形成了家族性的班社,至今传承已达十代以上。影响较大的班社有“于登元班”、“杨如刚班”、“王大娘班”、“王春宝班”、“王玉帮班”、“吕柱生班”、“葛兆田班”、“霍启台班”等。从抗战时期起,就有了公资开办的训练班进行人才培训,建国后又由培训班发展为戏校教育。特别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淮安市主要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培养和造就了谷广发、杨秀英、杨云发、范珍美、魏佳宁、苗爱华、吴玲、许亚玲、熊化冰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形成了老生谷(广发)派、青衣杨(秀英)派、丑角杨(云发)派和花旦派(珍美)派等不同行当的四大流派。
淮海戏当今代表性人物是由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杨秀英和魏佳宁,其中杨秀英于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价值
淮海戏大量的剧目内容直接来源于平民生活,其中保留着许多当地历史衍变和社会发展的文化信息,对研究淮海地区社会人文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淮海戏的唱词结构与声腔变化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这对于研究探讨中国戏曲唱词与曲调的关系,以及声腔中的情感内涵,有着一定的实证意义。特别是在它的部分声腔中,还保留着五个入声韵类,这对研究中国汉语言的分布和衍变有着特殊的价值。淮海戏的载歌载舞,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本质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国戏曲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保护情况
当前,淮海戏和全国许多地方剧种一样遭遇了生存的困难。为了振兴和保护淮海戏,淮安市建立了淮海戏博物馆,确定了淮海戏传承人,成立了淮海戏研究会,举办了规范化的淮海戏艺术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一方面进一步广泛开展调查工作,录制和整理行将失传的音像资料,最大限度地避免有价值的资料流失;另一方面由江苏省淮海剧团开办了淮海戏《周末剧场》项目,加大演出力度,扩大淮海戏影响力。他们还每年召开一次淮海戏学术研究会,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淮海戏的保护工作。
淮剧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淮剧,又名江淮戏,是江苏省的三大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淮剧起源于苏北盐城西乡(今建湖县);起初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淮海以南的淮阴、盐城、扬州等地区,后流行区域逐步拓展,在沪宁沿线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安徽滁县、浙江长兴等地也渐流行。此外,在合肥、武汉、南昌、杭州等地亦曾留下过演出足迹。
淮剧是民间说唱“门叹词”与苏北“香火戏”相结合,并吸收了里下河“徽班”的艺术精华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门叹词源自农民号子和田歌,初为一人击板而唱,继而为两人对唱,是一门沿门卖唱的说唱形式。香火戏则是当地酬神的民间表演形式。二者联合演出,俗称“三可子”,并逐渐形成“江北小戏”,主要演出一些对子戏、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后有大批徽剧班社进入里下河地区,江北小戏渐与徽班同台演出,谓之“徽夹可”。在与徽班合演时,吸取了徽剧中剧本、器乐曲牌、唱腔、表演等方面的一些艺术成就,逐渐发展成熟,遂称“江北大戏”。1912年左右,艺人何孔德等首次将之带到上海街头演出,并于1914年在闸北太阳庙建立第一个江北戏院,使淮剧正式立足于都市。
1951年7月,淮剧周茂贵班在清江市集训后,改为“京江淮剧团”。1955年5月,京江淮剧团改为清江市淮剧团,此后,涟水、洪泽、淮安、盱眙、金湖等县先后成立了县淮剧团。20世纪80年代以后,淮剧的演出规模有所缩小,目前,淮安市境内的淮剧团尚有淮安市淮剧团、楚州淮剧团和涟水淮剧团。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淮剧由于流传较久,又是江苏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所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传统节目。剧目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对子戏”和“三小戏”:《小打瓦》、《种大麦》、《大补缸》、《磨豆腐》等,只有生、旦、丑两三个角色,多用实词和专有曲调,表演内容简单纯朴、艺术诙谐风趣,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属于说唱范畴的民间生活小戏。二是“九莲”、“十三英”和“七十二记”。“九莲”是:《兰桥会》中的兰玉莲,《刘全进瓜》中的李翠莲,《土牢记》中的秦玉莲,《阴阳河》中的李桂莲,《吴汉三杀》中的王玉莲,《蔡金莲告状》中的蔡金莲,《刘文秀赶考》中的陆金莲,《大赶考》中的窦金莲和《荆钗记》中的钱玉莲。“十三英”是:《陆志春赶考》中的尹凤英,《刘秀走南阳》中的王大英,《玉杯记》中的王二英,《药茶记》中的苏风英,《牙痕记》中的顾风影,《对舌》中的苏迪英,《罗英访贤》中的周桂英,《韩湘子度妻》中的林芦英,《杨天禄招亲》中的穆玉英,《何文秀赶考》中的王鸾英,《刘贵成私访》中的罗凤英,以及《孝灯记》中的陈凤英和王月英。“七十二记”主要有:《土牢记》、《荆钗记》、《玉杯记》、《牙痕记》、《白兔记》、《葵花记》、《红灯记》、《三元记》、《合同记》、《恩仇记》、《药茶记》、《孝灯记》、《骂灯记》、《乌金记》、《断膀记》、《磨房记》、《度妻记》、《朱痧记》、《贩马记》、《大琵琶记》(即《赵五娘》)、《小琵琶记》(即《秦香莲》),等等。三是幕表连台戏。如《杨家将》、《包公案》、《施公案》等,这些剧目,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无固定台词,全凭演员根据幕表即兴创作。四是现代戏。淮剧具有编演现代戏的传统,从抗日战争以来,创演过上千出淮剧现代戏,其中《照减不误》、《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等都盛行一时。成立于1955年的淮安市淮剧团建团五十多年来,先后排演了《白虎堂》、《包公下陈州》、《白蛇传》、《红灯记》、《斩韩信》等百余部传统剧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排演的剧目主要有大型现代戏《情与法》、《未了情》、《高原雪魂——孔繁森》、历史剧《林则徐》、大型新编淮剧《吴承恩》、新编历史剧《韩信》等。
淮剧的舞台语言和音韵是以建湖方言为标准的。淮剧的二十道音韵中将入声字单独列韵,为淮剧所独有。淮剧最初的声腔为【淮调】(又称【老淮调】)。后受徽剧和京剧影响,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早期淮剧的声腔即以【老淮调】和【老徽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此后出现了一批女演员,也开始用二胡伴奏,便出现了【拉调】。著名演员筱文艳又在【拉调】等基础上创出【自由调】。【淮调】、【拉调】、【自由调】遂为淮剧的三大主调。另外还有一些富有个性的其它曲调如【下河调】、【蓝桥调】、【磨房调】、【种大麦】等,以及经常运用的民间小调如【柳叶子调】、【拜年调】、【丁黄氏调】等,加上脍炙人口的“五大宫曲”,据初略统计,淮剧曲调有五六十种之多。
淮剧一方面因其产生于民间,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因此其艺术风格朴实淳厚,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徽班”的熏陶与影响,因而形成行当齐全,文武皆备,“袍带”、“靠把”戏大气盎然,不同于一般地方小戏的特征。淮剧以工见长,一连几十句、上百句,紧扣剧情,出彩不断的即兴演唱,是淮剧声腔的一大特色,能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传承谱系及代表人物
淮剧的传承,原以家族血缘关系传承为主,师徒关系传承为辅。民国年间,在两淮地区活动的班社有刘玉琴班、杨洪文班、周茂贵班等。建国后则以剧团招收学员培养,及学校或训练班招收学生培养为主。
当前代表人物主要有:
周小贵,男,1935年出生,淮剧艺术大家周茂贵之子,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老生、净。其唱腔浑厚、吐字清晰,功底扎实,戏路宽。曾主演过《包公下辰州》、《武松》、《寇准背靴》、《刘老庄战斗》等剧。
乔艳红,女,1944年出生,国家二级演员,师承淮剧名家筱文艳,主工青衣、刀马旦,表演稳重大方,演唱独具一格。近年来她在现代戏中塑造的“杨开慧”、“江姐”,传统戏中塑造的“樊梨花”、“孟丽君”等不同的艺术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荣光辉,男,1948年10月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主工文武小生,西路淮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在《白虎堂》、《红灯记》、《斩韩信》、《充军行》、《吴承恩》等百余部剧目中任主要角色。1996年至2008年,任淮安市淮剧团团长、书记期间,为淮安市淮剧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韩丰萍,女,1954年出生,国家二级演员。主攻青衣、花旦,唱腔婉转自如,韵味隽永。先后在《阿庆嫂》、《倩女奇冤》、《白蛇传》、《为儿为女》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杨小楼,男,1964年出生,国家二级演员,主攻老生、小花脸,音色宏亮粗犷,唱腔淮剧淳厚,富有激情,演技精湛,文舞兼备。先后在《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莲花庵》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在编剧、导演方面也颇有成就,先后编导《摇钱树》、《莲花庵》、《万花船》等剧目。
主要价值
淮剧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江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质朴而不失精致,创新意识强烈,反映当地的民生民情、社会时事十分及时而精到,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特别是淮剧表现悲剧的优势,能充分体现民间的道德观念和民众的精神追求,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如优秀的现代淮剧《打碗记》、《奇婚记》等,都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道德认知价值。另外由于淮剧的历史较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综合性较强,因而淮剧艺术的发展史,对于研究我国地方戏曲的起源及发展具有较高的佐证价值。
目前保护情况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淮剧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淮剧这一文化遗产,淮安市做了大量工作。淮安市淮剧团新招收20名学员,以加强淮剧后备人才的培养。他们还抽调专人,搜集整理西路淮剧的相关影音资料,建立淮剧档案资料馆。他们还通过复排经典传统戏,举办“周周淮剧”演出活动,扩大淮剧的影响。但愿淮剧这朵乡野“奇葩”将常开不败,永远芬芳。
香火戏
“香火会”,也叫“香火神会”,是以鬼神信仰、消灾祈福为基础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
香火神会的渊源是古代的“乡人傩”它是原始巫文化的一部分,是由巫觋扮演鬼神唱歌跳舞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香火神会形成的时间,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大致在宋代以后,明代以前。香火神会的从业人员称“香火”、“童子”。香火童子除了以巫术为人祛病消灾外,同时也参与或主持民间的社会和庙会的祭祀活动。香火童子在香火神会上的各种表演称为“香火戏”。
香火神会旧时广泛流行于江苏省长江北部地区及邻省安徽的天长、来安等县,并随船民、渔民流传到江南太湖流域。现在仅在南通和金湖地区农村尚有活动。
金湖的香火神会名目繁多,但大致可分为村落举办的神会、行业举办的神会、家庭举办的神会和香火童子自办的神会。
村落举办的香火神会有“青苗会”,也叫“土地会”,还有“圩神会”。举办“青苗会”的时间一般在仲春清明前后,麦苗生长之时,或仲夏黄秧还青,适逢要水灌溉的关键时刻,以祈求丰收。夏末秋初暴雨季节,圩头上内涝外洪,为祈求风调雨顺,旱涝保收,则要做“圩神会”。六月初三(阴历)水母娘娘生日,要唱《水母忏》,演《捉水母娘娘》等杂剧。
各个行业也会举办香火神会。渔民秋捕之前要做“大王会”,跳顽神《耿七公》,祈求渔业丰收。瓦木匠要做“鲁班会”,祈求生意兴旺。商人小业主要做“血财会”,以祈求生意兴隆,念《火星忏》,要请赵公明,以示“黑虎招财”。如果上了规格的要念《黄河大摆阵》,以示阔派。算命的“瞎子”要做“三皇会”,要念《眼光忏》。养牛户春上要做“牛栏会”,要念《牛栏老爷》。医生要做“药王会”,要念《药王忏》、《五岳闹皇宫》。
家族做香火神会一般在秋后,或冬闲之时。在续序家谱时,要做“家谱会”,要念《文三忏》。为族长或老人祝寿时,要请来香火念长寿忏——《祝星》、《彭祖寿星忏》等等。砌房造屋,要做“安宅会”,要念《土地忏》等。
香火童子自办的神会为“升纲神会”。
“香火”一般以家庭传承为主,但也有认师带徒的。认师带徒分明带与私(暗)带,明带要做昇纲大会、请领纲司,“上山”领法名,三年后满师,满师后成为领纲童子。
金湖县“香火戏”是民间祭祀和民间戏剧综合体,它综合了表演艺术(说唱、舞蹈、戏弄杂耍等)和造型艺术(剪纸、绘画、民间工艺等)等多种形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活在民间的俗文化。
金湖香火戏存有许多唱词手抄本,其中有古戏遗孑《古藏勾戏》、《古参军戏》、《弄痴剧》、《传习经》等,还有“参军戏”蓝本——《三曹对案》。香火戏中的说唱韵文之内容,为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传》等的研究提供了资料。香火戏中的一些关目,如《消灾》、《转竹招魂》对楚辞的研究,特别是对《天问》、《大招》、《招魂》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香火戏中的说唱韵文对研究民俗也有着重要价值。
目前,金湖县境内尚有50至60名香火在活动,他们大都在县东南农村。为了保护香火城,金湖县文化局加强了对香火戏的调查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建立了香火戏传承人的档案和陈列室,组建了半脱产的香火戏表演队伍,并出版了香火戏的文字和音像资料。
京剧
京剧,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荀派艺术,则是以花旦(及以花旦应工为主的花衫)的妩媚柔美为主要表演特色而在京剧的四大名旦之中独树一帜;宋长荣,乃是正式拜荀慧生先生为师的荀派传人,荀派表演艺术家。
荀慧生生于1900年,七八岁时拜河北梆子名家庞启发学戏,后又从昆曲及京剧等多位名师学艺,并正式拜京剧大师王瑶卿为师学习京剧。1918年,荀慧生即将河北梆子《花田错》移植为京剧演出,在京剧舞台上开创了以“花旦”为主演的新生面。1919年,荀与“三小”到上海演出,《花田错》即誉满申城。再往后影响较大的花旦戏及以花旦应工为主的华山戏有《丹青引》(以此戏得四大名旦之誉)《绣褥记》《金玉奴》《红楼二尤》《勘玉钏》等等,到1936年编演《红娘》时,已将花旦表演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荀派花旦的表演体系业已形成。„„
荀慧生大师一生演出的剧目有数百出,影响较大的就有六大喜剧、六大悲剧、六大武剧、六大传统剧、六大移植剧、六大跌扑剧之说,这里仅就最具荀派特色的花旦戏(包括以花旦应工为主的花衫戏),简述一些基本内容:
一、剧目内容人民性、贫民性
荀派所演的剧目内容多关心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也多为受侮辱、受损害的类型,如红楼二尤、金玉奴、霍小玉、杜十娘、林慧娘、韩玉姐、晴雯等,也包括红娘、春兰等。宋长荣新编演的《桃花酒店》《鸳鸯帕》也是如此。宋长荣所演的荀派原有剧目,大多有所整理和改动,《红娘》一剧大小改动就有数十处,其余几出的整理和改动也多有大师兄荀令香、徐凌云等指导或参与。
二、舞台形象俏媚甜美
四大名旦表演风格不同,所扮演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也多有差异,即使饰演同一剧目中的同一人物,也各表现该人物性格中可能有的不同侧面,如醉酒的贵妃,梅演仍不失典雅庄重,荀演就醉意朦胧、娇媚可人。荀派的剧中人虽多属社会下层,但在舞台上突出表现的是这些女人所特有的柔美、俏媚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三、演唱行腔柔婉甜润
荀派声腔总的格调是柔婉的,但在必要时也有刚强的收放对比。宋长荣的演唱在把握住柔美的基调上,有些地方为突出人物的情感表现,加大了节奏和速度的对比,且根据自己调门不高的实际,曲调多走低回委婉。演唱诸如尤二姐悲苦的段落时,又能运用自己曾学过程派的技能,将气息拖腔、若断若续的韵味融入荀派声腔之中来。
四、念白是京、韵相掺
这也是为了表现下层人物的需要。下层人物如全念韵白就显得拿腔作势不自然,只有艺术化些的京白才更符合下层人物的身份。——这一点也为向现代戏过度提供了便利。
五、表演特讲究出情放彩
戏曲表演的手眼身袖步,在荀派演来都与其他三派有区别,如为表现花旦的俏媚神情,荀派独创有斜身侧颈、垂首晃肩、咬唇衔帕、捐巾横膝等身段程式。在一首赞颂宋的词作中有几句大体描述了这些特点:“台步偏偏,指儿点点,舞袖飞翻曼转摇,更怜爱,那灵灵媚眼,款款蛮腰。”评宋表演的诗句或文章之中还有“古有淮阴侯,今有淮阴腰”;“氍毹多少妖娆女,不及淮阴细腻腰”。——这腰身的灵动,又是宋从筱派特色处化用而来。——评论家评论说:“从手势的优美到眼睛的传神,从腰身的灵活到步履的轻盈,章法讲究,造型优美,内心充实。一抬手一投足,每句唱每句念,确实地道的荀派”。“难的是,他在以唱为主的时刻,能根据唱词的意境,挥洒自如的调整步履、翻弄水袖、指点手势、摆动腰身。而这一切之所以确切、自然、优美、动人,是由于他能把这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动作,用一条色彩浓重的‘情’带,横穿竖引,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
代表性人物
宋长荣,1935年生,江苏沭阳人。著名荀派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班导师,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名誉院长。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申报。
1957年,《新华日报》即以《一颗刚出土的明珠》为题,报道了这位“后起之秀”的“难能可贵的艺术成就”。
1961年正式拜荀慧生先生为师后,即专事荀派表演和研究,在当今有突出成就的荀派传人之中,他又是唯一的乾旦代表。这对于由乾旦开创的荀派艺术来说,则有着独特的美学传承价值。如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花旦形象、形态,相比较起来就最具荀派所特有的妩媚柔美的特质,那真是“比女人还女人”!——“活红娘”之美誉,就是观众对他最鲜明、最精当的评价。
宋长荣在传承恩师艺术的基础上,还遵照恩师的指导,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理解对荀派的表演艺术又有了丰富和发展,评论家称赞他是“青出于蓝,另放光彩”;“形似神更似,形态更出神”!
他能够“从生活中吸取源泉,以丰富舞台上的表演”。如以自己搓麻绳、纳鞋底的体会运用到《花田错》春兰的表演之中;将自己的女儿被打时受委屈的神态运用到尤三姐被褥后的表演之中;将城郊小姑娘拍蝴蝶时的动作、神情运用到红娘的拍蝶舞蹈中,等。
他能够“融他人之长计,增荀艺之光辉”。如将筱派的腰功运用到红娘的表演中;将程派的提气托腔、若断若连的韵味运用到尤二姐的悲痛欲绝的唱段中,等。
他能够“以情为魂出神采,用活原有旧程式”,如红娘的水袖表演中不同情感的处理,几次研磨时不同的速度、动作表演的区分,等。
——这些好的做法都很值得继承和发展所有流派时借鉴!而现在的荀派再传弟子们学演《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花田错》等荀派剧目,都为宋所传授,宗的是宋演的路数。
他还新编演出了荀派风格剧目《桃花酒店》《鸳鸯帕》《紫钗记》等,为荀派传承增添了新载体、新样品。
宋长荣还多次应邀赴台湾、香港,及美国、加拿大等地演出和讲学,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荀派乾旦所能有的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