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办法
附件
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
学术成果奖评审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哈尔滨市科学技术事业,进一步鼓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原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为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和“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贡献力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名称定为“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是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领域的最高奖项。
第三条成立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
第四条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前一年度的学术成果。
第五条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评选奖励经费,由哈尔滨市财政局专项核拨。
第二章评审范围与要求
第六条参加评审的学术成果原则上应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学术年会、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对尚未发表的原始创新性学术成果,包括新产品研制、技术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学术成果,可在本行业两位专家出具推荐证明的情况下参评。
第七条学术成果拥有者或主要拥有者之一应是哈尔滨市专业技术人员或科技管理人员;非哈市区域范围内的科技工作者,如其学术成果与哈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也可参评。
第八条参评的学术成果内容包括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类的学术成果,原则上分理论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议三类,学术成果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结论正确。一般性的工作
1总结、考察或实验报告以及译文、资料汇编和科技信息介绍等文章不允许参评。
第三章评审标准
第九条根据学术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对学术成果按论文类、著作类、建议类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四个层次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理论性研究成果
1.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前人尚未阐明和发表过的成果;学术上有重大突破,对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公认,其成果被国内外权威检索工具和同行广泛引用,成果处于国际学术界先进水平和国内学术界领先水平,可以评为一等奖。
2.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学术上有较大突破,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大贡献;得到学术界认同并被引用,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达到先进水平或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可以评为二等奖。
3.在学术上有突破,对本学科或者分支学科发展有促进,并为同行认同和引用,其成果为本市先进水平,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应用性研究成果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国内领先水平,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者省内领先水平,促进相关领域技术进步,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3.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本市领先水平,产生一定经济、社会效益,可评为三等奖。
(三)建议类
1.对国家、省市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政策性强、决策和咨询准确度高的建议,被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领
2导部门全部采纳,并收到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对本省、本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问题,提出政策性较强、决策和咨询准确度较高的建议,被省市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大部分采纳,并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3.对市属部门和本行业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建议,被本市有关部门或本行业决策部门全部或大部分采纳,并获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评为三等奖。
特等奖为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重大突破,在生产领域中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对我市、我省乃至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具有突出指导和实践意义,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
第四章申报规定
第十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术成果由完成者填写市科协统一印制的《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申报评审表》,并附参加评选的学术成果及有关佐证材料,各一式三份,向相关学会申报。
第十一条每项学术成果申报者一般不超过三人,若一项学术成果有多名参与者,则按排名顺序取前三名。
第十二条手续不健全,未按要求填写申报评审表,过期报送或未形成电子文档的学术成果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根据申报类别缴纳学术成果评审费,缴纳数额在每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评选前另行通知。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十四条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程序实行初评、复评、终评三级评选制度。具体为:
1.初评:各市级学会、各基层科协为初评单位,组成初评小组进行遴选,形成初评报告并负责推荐申报工作。
2.复评: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相
3近学科组成若干专家组,按一等奖3%左右、二等奖10%左右、三等奖15%左右的比例进行评审定级,特等奖不设比例,可空缺,并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复评结果。
3.终评:市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评上报的获奖学术成果进行最终审定。
第十五条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接受社会的监督,评审工作实行公示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申报的学术成果奖的内容、完成人等持有异议的,可在公示之日起10日内向市评审办提出。由市评审办负责审查和重新评议,将处理意见报市评审领导小组最后裁定。
第六章评审原则与奖励办法
第十六条三级评选均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坚持百花齐放,提倡百家争鸣。严格掌握评选标准,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投票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由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优秀学术成果完成者相应等级的优秀学术成果证书并颁发奖金,获奖论文名单将在哈尔滨日报上刊登,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晋升职称、业务考核与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
对获奖中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优秀成果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第十八条获奖学术成果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哈尔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与奖励办法》(哈科协字[1999]27号)自行废止。
第二篇:教学成果奖评审办法
教学成果奖评审办法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规范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评奖范围与重点
评奖的范围是:我校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从事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具体包括:
1.1 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课程、教材、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在教书育人、探索教育规律、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1.2 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创新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1.3 其它在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学成果; 2 评奖的类别和等级
2.1 教学成果奖:主要以校级及以上的已结题验收的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的成果为主;
2.2 教材奖:主要以公开出版并已应用了两届以上的教材为主;
2.3 网络课件(程):主要以学校立项并通过验收、已投入使用的网络课件(程)为主;
2.4 电子教案:以校内教师自主制作的电子教案为主。
2.5 教学成果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奖励等级,其中一等奖占获奖总数15%左右,二等奖占获奖总数25%左右,三等奖占获奖总数60%左右。
2.6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校级成果的基础上,将择优向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推荐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申请条件
3.1 遵纪守法,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2 所申请的教学成果要反映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3.3 教师连续两年满教学工作量,教辅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在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3.4 有科学总结或反映成果的论文;
3.5 有校级或省级以上立项并已完成验收; 3.6 每项成果主要申报人不超过5人。3.7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报教学成果奖:
3.7.1 已经申报校级及其以上奖励的成果; 3.7.2 已经获得校级及其以上奖励的成果; 3.7.3 多刊发表的重复性成果;
3.7.4 项目组中近两年有教学事故者。4 申报及评审
4.1 各系部按在编教师总数5%的比例申报教学成果奖的总数(四个类别奖励的具体比例划分各单位自己掌握),排序推荐一、二、三等奖;
4.2 填写《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一份),并提交科学总结、论文及相关材料;
4.3 在深入听取本单位同行评议和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由所在单位领导提出推荐意见。个人或集体也可向本单位自荐,自荐同样需要同行评议和学生评议。
4.4 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初审,经校评审委员会评审后,公示三日,报校长批准公布评审结果。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由校长聘请具有高级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实验人员、高教研究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4.5 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评审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
4.6 获得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学校对获奖者授予获奖证书,并发给一定数额奖金。获得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将按学校有关文件给予配套奖励。
4.7 获奖材料记入获奖者业务档案,作为(任期)考核、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
附件2: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全监管局)设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授予向市安全监管局申报的,且在北京市安全生产技术发明,促进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每2年评审一次。
第四条 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市安全监管局推荐申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成果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第五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申报、推荐、评审、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市安全监管局设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委员由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的专家、学
—1— 者组成。
评委会下设评委会办公室负责评审组织和管理等日常工作。第七条 评委会办公室下设专业评审组,负责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评审结果由评委会办公室报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推荐条件
第八条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课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创新、工程应用以及安全管理软科学研究等);
(二)已通过科技成果验收或评审;
(三)应用于安全生产业务实践一年以上,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在知识产权、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等方面没有争议的。第九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分为四个奖类:
(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在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丰富或拓展了学科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成果。
(二)技术研究开发类:在促进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技术发明,并取得了显著经
—2— 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效果)的成果。
(三)技术推广与应用创新类:在重大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或引进、吸收)中,创新性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促进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通过推广和产业化,在安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四)软科学类:促进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安全管理现代化,并经实施在安全生产理论、战略、政策、管理、评价、标准、信息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技术法规、标准、著作及软科学成果。
第十条 向市安全生产局推荐科技成果奖项目条件:
(一)推荐奖励项目,必须属于安全生产科技领域。
(二)基础与应用基础类成果必须在该领域有创新性发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或国外公认。
(三)技术开发类和技术推广与创新类成果须在近三年内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评审、验收、评审或取得专利授权,并已推广应用一年以上,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软科学类成果必须是国家或部门发布的法规、标准,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著作,有关部门进行评价的软科学成果等,并在推动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已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科技奖励的项目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3—
第三章 推荐单位(个人)和申报要求
第十一条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由下列单位(个人)推荐:
(一)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市政府有关部门;
(三)各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市属企业(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中央在京企业(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设在本市的分公司、子公司);
(四)各类生产经营企业、事业单位;
(五)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可由三名教授或研究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但需分别独立写出推荐意见。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每项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完成单位实行限额管理。申报一等奖不超过15人、10个单位;二等奖不超过10人、7个单位;三等奖不超过5人,3个单位。
第十三条 推荐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填写•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励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并提供必要的相关材料,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完整、真实、可靠。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单位应分类向推荐单位提交申报
—4— 推荐书和以下附件材料:
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1)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论著;
(2)论文(论著)被收录和被他人论文(论著)正面引用证明;
(3)检索报告书。
2.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与应用创新类项目:(1)知识产权证明文件;
(2)技术评价证明(验收报告、科技成果评估报告等);
(3)完整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总结报告;
(4)产品的技术标准;
(5)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6)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审批文件;
(7)缴纳国税、地税的税务证明或推广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证明;
(8)有关用户出具的成果应用证明材料。
3.软科学研究类项目:
(1)软科学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的相关证明;(2)完整的软科学成果研究报告;
(3)实际应用或采纳单位出具的证明。
4.科学技术普及类项目:
(1)图书及电子出版物样本(最新版本);
—5—
(2)由出版社出具的作品发行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
(3)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
(4)科普作品质量的证明;
(5)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项目完成单位将上述材料上报至相关推荐单位。
(三)推荐单位(个人)负责审查候选成果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申报范围和条件,审查候选成果的真实性,并提出推荐理由和奖励等级。
(四)推荐书及有关材料一式四份,装订成册,报送至市安全监管局。
第十四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人)共同完成的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人)与其他完成单位(人)协商后,由第一完成单位(人)组织申报,按贡献大小排列顺序,并经所有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签字盖章。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五条 评奖标准:主要从学术水平、技术创新程度、技术难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广应用效果、创造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对候选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一)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和产品进行改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领
—6— 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成果转化程度高,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的(如在处置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中有特别显著作用),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技术上有创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在较大范围应用,取得较大安全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成果实用性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成果得到转化,可在同行业或多领域中推广应用的,可评为三等奖。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应用软科学奖评审标准:
(一)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理论、观点正确,有独到见解,数据来源可靠,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或在本系统刊物发表,成果采用率高,社会效益显著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理论上有较大创新,理论、观点正确,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在理论上有创新,理论、观点正确,被本部门采用,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五章 评审办法
—7— 第十七条 申报、推荐安全成果一等奖的成果,评审组将进行实地考察。在评审会上,被评项目应派1—2名技术负责人到会进行答辩。
第十八条 评委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委员到会。
第十九条 评委会委员依奖励等级进行三次投票产生评奖结果。获得一等奖项目得票数应超过到会评审委员三分之二(含)以上;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应达到二分之一以上(不含)票数。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申报、推荐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及项目完成人不得作为评审委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委会办公室向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办公会议报告并在30日内将评审结果公示。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有异议的,应当在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材料。单位提出的应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提供个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评委会办公室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并分别按下列情况处理:
—8—
(一)凡涉及获奖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申报书填写不实的异议,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交有关情况证明。逾期视为放弃获奖资格。
评委会办公室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评委会委员及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二)凡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应及时通知所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推荐单位(人),由所有相关单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公告期内,共同协商,提出统一书面意见,并签章同意后报办公室审核。逾期视为对异议的默认。
第二十四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及异议核实情况和处理意见送评委会,集体讨论后由评委会办公室答复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七章 奖励及其它
第二十六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由市安全监管局颁发证书。并根据实际情况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二十七条 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证明材料应记入个人档案,作为立功、晋升考核的依据之一。获奖单位也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成果完成人酌情给予奖励。
—9— 第二十八条 市安全监管局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获奖成果,促进获奖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对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组织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省、部级奖励。
第二十九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审工作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市安全监管局维护其评审的严肃性。剽窃、侵犯他人的发现、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的个人或单位,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证属实,由市安全监管局撤销奖励,追回奖状、证书等,并可以通过媒体公开曝光以示惩戒。
第三十条 评委会、评审组所有成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候选成果的技术内容和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三项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安监政法字„2006‟168号)印发的•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废止。
—10—
—11—
第四篇: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
工 作 指 南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3月
目录
一、成果申报.............................................1
(一)系统操作..........................................1
(二)系统状态注释......................................2
(三)填报内容说明......................................3
(四)书面材料上报......................................4
二、成果推荐.............................................4
(一)系统操作..........................................4
(二)书面材料审查、报送................................5
三、评审专家推荐.........................................6
(一)推荐人选要求......................................6
(二)系统操作..........................................6
(三)系统状态注释......................................8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网址: w.why-e.com.cn/jlnssr),是学术成果奖评委会办公室为提高成果奖申报、推荐、审查、评审工作效率而开发的网上办公平台,具备成果申报、成果推荐、评审专家推荐等功能,可供不同角色用户使用。
一、成果申报
此功能仅供申报人用户使用。
(一)系统操作 1.登录
浏览器中输入网址:w.why-e.com.cn/jlnssr打开系统首页。在首页登录框内,“用户类型”下拉框选择“个人用户”,然后依次输入推荐单位发放的申报人用户名和密码,输入验证码,登录系统。
2.用户信息修改
登录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个人信息”可更改真实姓名和密码(真实姓名非登录用户名,登录仍使用原用户名)。用户名和密码是登录系统的唯一凭证且每位申报人只可申请一组,请及时修改密码并注意保护密码安全。
3.网上填报
(1)登录后点击左侧菜单中的“成果申报”,可进行成果相关信息的网上填报;
(2)请按相关提示逐项填写,带“ * ”项为必填项;(3)填报无需一次完成,每阶段性完成请注意点击“保存”,以免数据丢失;保存的填报信息可到左侧菜单的“成果查看”中进行继续填报;
(4)填写完成后,点击“送审(推荐单位)”,成果即提交至推荐单位,等待推荐单位审查推荐、以及评委会办公室资格审核;
(5)所填报成果可在左侧菜单中的“成果查看”中查看当前状态和进行相应操作;
(6)请定期查看系统的状态显示,及时按照提示完善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申报操作;提示需修改或完善的,点击“修改”进入后,页面最下方“推荐单位修改意见”或“科协修改意见”处,会显示具体的修改意见,请按要求完善后再次提交。
(二)系统状态注释
申报成果所处状态,均在左侧菜单“成果查看”中的“当前状态”栏下显示,具体如下:
申报人开始填报后未完成仅保存,状态显示“草稿”; 申报人填报完成提交后,状态显示“提交成功待推荐”; 推荐单位同意推荐上报后,状态显示“推荐成功待审核”;不同意推荐的,状态显示“推荐未通过请修改”;
评委会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状态显示“审核通过提交书面材料”;审核未通过的,状态显示“审核未通过请完善”;
评审结束,获奖等次录入后,状态显示“已评奖”。
(三)填报内容说明
1.成果名称:单篇论文类、著作类成果,名称遵照原文或原著,不得随意更改;系列论文类成果名称,可根据成果涉及课题或领域另拟,要求题目能够准确、清晰地概括成果;成果名称均以中文填写,外文成果请翻译成中文。
2.联系电话:请尽量填写手机号,方便联系。3.所有报奖人姓名:单篇论文类、著作类成果报奖人姓名及排序请遵照原文或原著,不得随意更改。系列论文类成果所列报奖人必须在成果组成论文中有署名,否则不得列入;第一作者必须在组成成果的全部论文中有署名、2/3以上论文中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第二、三作者必须分别在组成成果的1/2以上论文中有署名;并在报送书面材料时提供有所有报奖人按照报奖排序签名的名单,加盖单位公章。(名单可参照系统首页“下载中心”中的“成果报奖人署名排序声明样式”)
4.成果组成清单(仅论文类):单篇论文类成果请仅填写第一行;系列论文类成果请将成果涉及的每篇论文信息逐项填写,每行需填写完整不得有空,如无数据请填0;若行数不够,点击“增加”可逐行添加,若要删除某一行,将此行中所有内容清空即可。
5.学科及专业:选择框内容依据中国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调整,例如理学—数学—基础数学,请申报人准确选择成果所属 领域。
6.附件:请按系统提示将需上传材料按顺序排入一个文档或者一个压缩包内上传。
(四)书面材料上报
1.生成《评审表》。评委会办公室对单位推荐的成果审核通过后,申报人可在“成果查看”中,点击“操作”栏下的“打印”,生成《评审表》文档打印。《评审表》内容必须通过系统网上填写、申报,经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并下载打印,自行填写的《评审表》无效,评委会办公室不予受理。
2.其他材料准备。申报人点击“操作”下的“需提交材料清单”,按照提示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后,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至推荐单位,即完成个人的申报工作。
二、成果推荐
此功能仅供推荐单位用户使用。
(一)系统操作 1.登录
浏览器中输入网址:w.why-e.com.cn/jlnssr打开系统首页。在首页登录框内,“用户类型”下拉框选择“单位用户”,然后依次输入评委会办公室发放的推荐单位用户名和密码,输入验证码,登录系统。2.用户信息修改
登录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个人信息”可更改真实姓名和密码(真实姓名非登录用户名,登录仍使用原用户名)。用户名和密码是登录系统的唯一凭证,请及时修改密码并注意保护密码安全。
3.人员管理
登录后依次点击左侧菜单中的“人员管理”—“用户维护”,可查看评委会办公室分配给单位的所有申报人用户信息(单位用户也在其中,请注意区分),将每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发放申报人独立使用,请注意保护信息安全。
4.成果推荐
申报人提交的成果,可在左侧菜单的“成果申报管理”—“成果查看”中查看、操作。点击“操作”栏下的“推荐”,进入后可看到成果相关信息。在页面下部“推荐单位意见”栏内输入相应内容(不同意推荐请输入理由及需修改内容,同意推荐请输入推荐意见),点击“需修改(推荐单位)”,则信息反馈至申报人进行修改;点击“送审科协”,成果即推荐至评委会办公室,等待评委会办公室审核。请定期查看平台的状态显示,及时推荐成果,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系统状态释义同“
一、(二)系统状态注释”。
(二)书面材料审查、报送
经评委会办公室审核通过的成果,推荐单位在“成果查看”中,点击“操作”栏下的“需提交材料清单”,按照提示接 受并检查申报人上报的书面材料,填写推荐意见,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送书面材料至评委会办公室,完成申报。
三、评审专家推荐
此功能仅供推荐单位用户使用。
(一)推荐人选要求
请推荐单位积极将各自学科领域的优秀专家推荐至学术成果奖评委会,以充实完善评委会专家库。各推荐单位每个学科的专家原则可推荐3~5名。
专家人选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在各自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和影响力; 3.从事所报学科专业多年,对该领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4.作风严谨,对工作负责,对参与学术成果奖评审具有热情和积极性。
(二)系统操作 1.评审专家推荐
(1)推荐单位用户登录系统后,点击左侧菜单中的“评审专家管理”—“推荐专家添加”,可进行专家相关信息的网上填写;(2)请按相关提示逐项填写,带“ * ”项为必填项;(3)填写无需一次完成,每阶段性完成请注意点击“保存”,以免数据丢失;保存的填报信息可到左侧菜单的“推荐专家维护”中进行继续填报;
(4)填写完成后,点击“送审”,专家信息即提交至评委会办公室,等待评委会办公室审核;
(5)所填报专家信息可在左侧菜单中的“推荐专家维护”中查看当前状态和进行相应操作;
(6)请定期查看系统的状态显示,及时按照提示完善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提示未通过的,点击“修改”进入后,页面最下方“评审委员会意见”处,会显示具体修改意见或未通过理由,请按要求完善后再次提交。
2.专家信息更新维护
审核通过并入库的专家,如个人信息有变更,请及时登录系统进行信息维护,确保信息准确。
(1)点击左侧菜单中的“推荐专家更新”,然后点击“操作”栏下的“更新”,可进行已入库专家信息的变更填写;
(2)修改好变更信息后,点击“送审”,新的专家信息即提交至评委会办公室,等待评委会办公室再次审核;
(3)更新后的专家信息可在左侧菜单中的“推荐专家更新”中查看更新审核状态和进行相应操作;
(4)更新后尚未通过评委会办公室审核的信息,不会被同步到数据库中;更新审核通过后,新信息则自动同步入数据库。
(三)系统状态注释
专家推荐所处状态,在“推荐专家维护”中的“审核状态”栏下显示,具体如下:
开始填报后未完成仅保存,状态显示“草稿”; 填报完成提交后,状态显示“推荐成功待审核”; 评委会办公室对专家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状态显示“审核通过待入库”;审核未通过的,状态显示“审核未通过”;
评委会办公室将专家信息入库后,状态显示“已入库”。
专家信息更新维护所处状态,在“推荐专家更新”中的“更新审核状态”栏下显示,具体如下:
已入库尚未更新,状态显示“已入库”;
更新了专家信息等待评委会办公室再次审核,状态显示“更新待审核”;
评委会办公室对更新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新信息自动同步入库,状态显示“已入库”;审核未通过的,状态显示“更新未通过”。
第五篇: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与奖励办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与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现我校建设一流大学、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的目标,鼓励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建设、改革和研究,总结并推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高等教育教学奖励》(国务院令第151号)和教育部关于奖励教学成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教学成果的范围与形式
第二条 根据《高等教育教学奖励》第二条规定,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在我校全日制本专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以及成人高等教学中,具体包括:
(一)有关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形成的研究报告、论文、改革方案实施的经验总结报告或教材、教学课件等成果。
(二)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形成的管理方案、研究论文、报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等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显著提高教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第三条 学校设“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校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或个人。
第四条 校级教学成果奖每二年评选一次,根据教学成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的效果、校内外推广范围及实效大小,分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项,具体奖励名额视申报情况而定,获奖总数不超过30项。
第五条 学校各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及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校级教学成果奖。
第六条 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组织工作。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机构,负责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
第七条 学校在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基础上,组织上海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工作。
第三章 教学成果的获奖条件
第八条 校级教学成果应为在近二年内完成,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经过二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从实施(或试行)该教育教学方案开始计算,不含方案设计、论证和制订时间。
第九条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重大人才培养效益的,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人才培养效益的,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的,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十条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
(二)直接承担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含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辅助工作),并有连续三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
(三)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第十一条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如我校部门与校外单位合作项目,主要牵头单位应为我校所属单位,且主要合作单位不超过3个。
第十二条 同等条件下,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或教学成果可优先获奖。
第四章 教学成果的申报及评审程序
第十三条 个人(或集体)申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时应由第一主要完成单位提出申请。申请者根据评奖内容和条件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同时提交有关反映该项成果的高水平的科学总结和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若成果为教材的,还须提交样书。
第十四条 学院(系、部)审查。由院长(系、部主任)召开本单位评审会议进行初评,上报之前需将学院(系、部)级初评结果向本单位公示,公示期为一周,若无异议再向学校推荐评奖项目。
第十五条 教务处初审。教务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符合规定条件者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
第十六条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向全校公示,公示期为一周,若无异议确定获奖资格,报校长批准公布。
第十七条 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布的教学成果权属持有异议,须在公示期一周内向教务处提出;异议要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不符合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教务处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密。
异议由教务处负责协调处理。教务处在受理异议后,将通知有关学院(系、部)。学院(系、部)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在公示期后一周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核实情况书面材料送到教务处审核。教务处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异议进行审核。异议自评审结果公布之日两周内仍未处理完毕,则取消有异议成果的获奖资格。
第十八条 对于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教学成果的获奖者,由教务处、监察处会同教学成果推荐单位调查,情况属实者,学校撤销其奖励,收回奖状、证书和奖金,并按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第五章 教学成果的奖励办法
第十九条 学校授予校级教学成果主要完成人证书和奖金。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
第二十条 获得校级特等奖、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学校在成果的推广和实施中给予重点支持,并推荐申报上海市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第二十一条 各级获奖教学成果视为相应的科研成果,记入主要完成人的业务考核档案,具体标准参见《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十二条 同一教学成果相继获得校级、市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成果在职称评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遴选或工作量考核时,以评聘、遴选或工作量考核时公布的最高奖级计,在同次评聘、遴选或考核时,不得累积计算。
第二十三条 对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特等奖的教学成果,学校给予与国家奖励金额等额的配套奖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2000年5月颁布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五条 学校授权教务处对本办法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