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学术诚信
谈谈学术诚信
文/夏振彬
(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人们口诛笔伐,仍然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说,大学校园从纯净的“象牙塔”变成了最肮脏的地方。我们作为高校的一份子,作何感想?很多同学可能一笑而过,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为学术失信、学术不端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你有没有买卖论文?有没有一稿多投?有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没有大段大段地引用又没有注明出处?有没有为了结果好看而更改实验数据?总之,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只要你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想投机取巧,就必然“犯规”,违背学术诚信!
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那究竟什么是学术诚信?根据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的表述,学术诚信是指即使在逆境中也必须对五种基本价值观做出的一种承诺,即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其中,“诚实”是要求真诚地探求真理;“尊重”是指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成绩;“责任”指自觉恪守学术诚信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
刚才已经提过,学术诚信的对立面是学术失信,是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粗制滥造等种种学术不端的丑陋现象,它们往轻了说,会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术声誉、迟滞学术进步,往重了说,还将影响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危害很严重,原因当然也很复杂。既离不开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气候”,又有制度层面的深层原因。抛开这些不说,学术规范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更为贴切和适用。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学术规范意识的淡薄和缺乏首先表现在道德层面。确实有一些学生缺乏对学术研究的使命感和敬畏之心,心浮气躁,对学术失范的危害认识不清,对违规后果估计不足,带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下场当然也很惨。
但大部分还是表现在内容和技术层面。很多学生对学术规范的内容不甚了解,对学术活动的约束规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够清楚,大到理论概念、研究方法的运用,小到引文注释的规范,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而如果我们对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一个规范的学术研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都不清楚,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
我们知道,诚信是道德范畴,遏制学术不端当然需要制度上出重拳,需要全社会“零容忍”,但对我们而言,更需要的是自律。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准和学术规范意识,克服投机取巧、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对自身的基本要求。
同样地,我们作为研究生导师,也应该保证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起榜样。一起努力吧,因为,我们都责无旁贷。
第二篇:学术诚信作业
浅析学术造假的原因和对策
引言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学术造假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长此以往,真正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很难竞争过依靠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的造假者。这无疑会极大地打击那些真正搞科研的人的积极性。而且,学术作假者还会制造出很多不真实的成果。如果有人以他们的成果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必然难以成功。这就带来了科研生产力的浪费。一 学术造假的原因
无论古今中外,学术造假的现象一直存在。学术造假的危害虽不像生产商品那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财产构成直接的损害。但从更深的层次去考虑,学术造假的危害更为严重。那为什么学术造假会在我国如此盛行呢?一些学者认为学术造假的原因有:功利原因(学术造假可轻易获得功名利益)、制度原因(包括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监督制度缺位)和处罚过轻等。从深层次去分析,学术造假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这是学术造假的社会环境。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曾经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否定,代之以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未完善地形成就遭到了“文革”严重冲击和扭曲,文革结束后,我们还未来得及彻底拨乱反正,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改革开放就开始了。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如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影响、纷扰着国人,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道德失范状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背信弃义的道德观念严重侵袭人们的灵魂,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诚信被视为傻帽,造假视为能耐,于是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学术领域亦非净土,因此,学术造假之风也随之盛行。
第二,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上,过分重视“学术成果”,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直接动因。现在社会上一反文革时期的轻知识轻学术的做法(这是社会进步,无可厚非),又过分强调个人的学术成果或研究成果,在绝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甚至一些党政事业单位,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评价、考核的最重要的硬指标,而考核科研成效最看重的是在什么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而其它方面诸如教学业绩、思想政治表现等都是软性指标。高校如此,尚情有可原,高校毕竟担负着学术科研的重任。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是教书育人,却也纷纷效仿高校做法,提升“学术科研”的地位,在教师提拔重用、职称评定上也特别重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将学术科研成果提升到与教育教学业绩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实行学术科研成果一票否决制。这就使得许多中小学教师,他们育人育得很好,书也教得很好,态度勤勤恳恳,工作也扎扎实实,本来就是很合格的教师,但由于没有受过做学术的专门训练、或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或没有兴趣进行学术研究,少有学术成果,他们在评职称、晋级晋升上往往吃亏;于是,只得赶鸭子上树,舍本逐末,也搞科研、也做学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出成果来的,那么,就只有造假了。
第三,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心理,这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社会氛围。做学问,搞科研是一项不仅需要才华与灵感,更需要恒心与耐力,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还需要有献身学术、科学的精神,即要有即使一事无成也无怨无悔的心态与准备。由于当今社会,过分地将学术、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甚至政治权利直接挂钩,导致人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动机异化。在整个社会处于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围下,难免有人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夸大,进行学术造假以骗取功名,获取利益。
第四,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给学术造假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目前,我国学术体制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评价实行僵化的量化评估,重显示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奖励轻实用,诱导人们着力追求立竿见影而不是有创新的研究;二是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评价官本位化、人情化、关系化,甚至出现拉帮结派山头化,使得学术评价失去原本意义,好坏难辩,鱼目混珠,为学术造假洞开方便之门;三是学术监督制度缺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制度及其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学术行为实行有效监督,这给学术造假活动留下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
第五,对学术造假处罚不严厉,造假成本过低,使学术造假者缺乏必要的畏惧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对学术造假进行惩罚的法律,对学术造假处罚相对于一般造假而言简直是微不足道。对相关者的惩处也多以批评、教育或者扣发奖金为主,最严厉的莫过于科技部介入调查,最后也仅仅是造假者撤职收场,这无法对学术造假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学术造假成本低,处理轻,获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二 应对学术造假的对策
学术造假关系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关系到高校和整个学术界的社会声誉,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直接影响到学术研究乃至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性质及其恶劣,若不及时阻遏,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弘扬优良学风,端正学术道德,杜绝学术造假,维护学术尊严,通过各种得力措施有效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对学术造假者严惩不贷,让学术上真正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展示自己的身手,重树研究人员的良好道德风尚,建立解决高校学风问题、杜绝学术造假的长效机制,对改善高校科研氛围、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学术尊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学术打假有法可依。对于学术造假人的侵犯著作权等行为,我国《刑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有所规定,但条款中对侵犯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在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情况下,赔偿数额较低,处罚力度不够,不利于权利人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学术造假人的侵权问题。在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必须以营利为目的,而学术造假人的有些行为并不是直接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间接的获得一些好处,在这些情况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具有一定的漏洞,无法规制约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因此,应当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关于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加大惩罚力度,最大限度的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权利人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在权利被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不再纵容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
第二,改革高校相关体制机制,净化学术风气。归根溯源,学术造假现象的大量存在,仍然是高校现行体制及学术评价制度本身引起的问题,必须解决高校现行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势在必行。在职称评聘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科研成果学术评价机制,要改变当前职称评聘中只看论文所发刊物级别、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学术风气浮躁等现象,建立符合学术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
第三,第三,加强和完善学术评价、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一要改革学术管理机制,改变当今只重形式和数量,不重内涵和质量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与国际学术管理体系接轨的科学的、合理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如对一篇论文或论著的评价着重看其被引用的次数和影响因子。二要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变当前学术评价机构行政化,权力地位重于学术的做法,实行专家评议制度。三要建立学术公示制度和异议制度,使造假的学术受到公众的监督,可大大地减少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建立学术责任制,对放任、或故意造成学术造假的责任人追究责任,这样就可以严格把守学术成果发表、评价、确认关,进一步降低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四要开展学术批评,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那些凭借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捞取学术资本的行为予以批评,确保学术领域的纯净。三 结语
学术打假不仅要靠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还要靠学者自身、科研院校等学术界严格自律,以及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学术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学术诚信横幅宣传范文
横幅
第一条:
坚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造假(签名用)
第二条:
2011年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学术诚信”悬挂时间:12月4日
悬挂地点:化学楼二楼会议室
横幅长度:
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会2010年11月2日联系人:李文良电话:***
流程:交研工部盖章,交南三楼5楼党委宣传部盖章,交后勤集团校园管理中心(瑜珈山山脚下,校医院后面路边)让其代为制作并按时悬挂
第四篇:学术与诚信论文
学术与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如同 失去了道德一样,虽然可以暂时的生存,但是谈到发展,就很难实现了。如果说现代化是一幢摩天大厦,诚信便是它坚强的基石。有它支撑,大厦才会巍然屹立。一旦诚信缺失,人们就会失去安全感,社会就会丧失凝聚力,个人的梦、国家的梦都将遥不可及。做人要有诚信,做学术更要讲科研诚信。“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轨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学术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人们口诛笔伐,仍然愈演愈烈,其中不乏很有威望教授学者。比如: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传国关于“反射弧”造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学术造假,中国井冈山大学讲师李涛和钟华造假70篇SCI论文事件等等。这么多的事件不免让人深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造假行为,我想这其中是跟我们的学术风气和学术监管上有关。就从我个人身边说吧,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就是简单地将别人的论文拼拼凑凑,根本就不想去做,因为他们知道抄过来的也可以通过校里或自己老师的审核,其实我们的老师在面对这样的论文时自己也很明白,是抄袭是学生自己做的有时是很容看出的,可是我们的一些老师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这也反过来进一步纵容了学生学术造假。另外,也就是我们学生自己,缺乏学术诚信,造成学生学术诚信的缺乏,我想跟我们大学里的学风有关,他们对这种学术抄袭变得很迟钝,因为平时的作业、考试对此似乎司空见惯了,日积月久难免对学生个人学术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个人认为学术诚信问题主要根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术研究成为一种潜藏名利诱惑的职业;二是社会给予研究人员的期望和压力过高,同时伴随着不正当竞争、同行压力、扭曲的评估系统等现象;三是缺乏职业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四是对不正当行为的查证和制裁力度不够。我国目前存在的学术诚信问题,不仅反映了学术界诚信意识和诚信机制的薄弱,而且折射出其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浮夸文化土壤。教育部的意见把握住了这些核心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加强学术诚信问题,分别是:重视学术规范教育,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整肃学术不端行为。当然,在学术诚信方面国家也给出了足够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指出“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同时,针对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给我国科技界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问题,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七部门已于近日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加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
作为高校研究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为维护学术诚信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学术上,我们应该遵守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 ;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互相尊重,发扬学术民主;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在科研活动中,我们应当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应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应当秉承专业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应当做到公平和对他人的尊重,承认他人的成果和贡献,应当严谨自律。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多偏向于追求科技的进步和利益的增长而忽略了科学道德这一层面。但是只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才是立人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端正的学风。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国家、造福人类。
第五篇:学术诚信 从我做起
学术诚信 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未来,肩负着繁荣学术、促进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其学术诚信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茁壮成长、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现在研究生学术诚信面临着种种危机。
近年来,关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问题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上,通过最近在学校参加有关的课题讲座,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们不仅要做好科研,更要做到诚信科研,不弄虚作假,诚实笃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没有了诚信的人根本谈不上做好科研。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其实,学术诚信问题之前也有发生,而近几年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给我国的经济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科学工作者很多急功近利,鲜有安心做研究者。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大学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随之相对应的教育队伍却增长缓慢,于是教学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下滑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等诚信造假之风盛行,带动着校园内的老师学生也开始躁动不安,纷纷沾染上社会的这种不良习气。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造成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样的,现阶段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自身的价值观和素养的缺失。这两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诚信的缺失。
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家庭组成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体质和法律体制不健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风盛行,在经济生活中,充斥着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等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成型缺失的现象的误导,同时,随着网络的兴起,为研究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源的同时,也让一批人看到了剽窃和抄袭文章的方便,助长了学术道德缺失者的不道德行为。我国的教育是造成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一直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少数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他们剽窃、抄袭他 人成果并发表,或者采用欺骗的方法处理学生不诚信的行为,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生的不诚信与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许多家长在对子女的诚信教育问题上,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导致子女在诚信特别是学术诚信上出现偏差。还有一些家长的不诚信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对于研究生自身来说,造成学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主要还是源于自身,是由于自身的学术道德理念的淡薄导致行为逐渐出现偏差。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为缺少规范、系统的学术诚意道德教育,致使自身学术道德意识不够强,对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等等一些原因都是导致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
对于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术研究,如果不能尽早树立学术诚信规范意识,那么对将来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加强学术诚信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作为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希望和接班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指向标。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也会促进社会诚信体制的发展。注重研究生诚信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即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的议题。
研究生的科学诚信提高,不仅需要自身诚信的提高,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诚信,是道德的基石,是成才的基础。良好的诚信品质,能够促使研究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方向。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但需要较强的能力,更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诚信品质和诚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当今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学术诚信道德的缺失深深阻碍着研究生素质的发展以及个人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促进研究生自身更好地发展。
首先,需要在学校里就开设学术诚信的相关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校园是研究生接触最多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仅能够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更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研究生的内心,塑造着他们的人格、情操,改造者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情感水平,促进他们人生观、价值现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术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在诚信的校园氛围中成长,促进其诚信品质的升华。
其次,应该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生的诚信教育,主要依赖于大环境的支 持。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的信用体制,不仅能够促进研究生的诚信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因此,加强社会环境改良势在必行。
最后,养成诚信的习惯需要从小抓起。家庭是孩子成长、生活和学习的摇篮,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场所。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要形成纯净的诚信环境,创建良好的诚信机制,家庭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积极构建诚信的家庭教育机制也至关重要。
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刚刚起步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学术诚信要求我们在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以踏实认真的精神对待知识,戒骄戒躁,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学术诚信还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尊重他人学术成果,并对他人的科研能够正确合理的运用;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人格,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的信念、健康的心理、较强的能力以及完善的知识的人。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和提高自己的人格和素养,坚持良好的学术诚信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能够对社会有更多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