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50分)
一、考试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发展的特点;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6.观察法及其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种类;
2.新生儿条件反射的特点;
3.对“育应从0岁开始”的理解。
(三)婴儿心理的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四)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1.1~3岁儿童手的动作发展;
2.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3.对先学前期儿童“闹独立”的认识和教育。
(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2.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3.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4.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5.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
3.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
4.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
5.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6.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7.“视崖”实验;
8.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9.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10.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1.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12.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3.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4.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
5.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6.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7.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8.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八)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婴儿记忆的表现;
2.客体永久性的定义;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4.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5.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九)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幼儿想象无意性的表现;
2.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3.幼儿创造想象的培养;
4.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十)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和前提;
2.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4.直觉行动思维及其特点;
5.具体形象思维及其特点;
6.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7.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8.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9.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10.自我中心思维的定义
(十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 婴儿发音准备的阶段;
2. 婴儿语音理解的准备;
3. 先学前期口语发展的阶段;
4. 单词句及其特点;
5. 幼儿语音发展的表现;
6. 幼儿词汇发展的表现;
7. 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表现;
8.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9. 幼儿“口吃”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10.“内部言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的定义。
(十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 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3. 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的趋势;
4. 幼儿情感丰富的含义;
5. 幼儿情感深刻化的含义
6. 幼儿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
7. 依恋的定义;
8. 婴儿依恋的特点;
9. 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10. 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 亲子交往及其重要性;
2.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3. 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5. 同伴现场提名法;
6.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7.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8.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9.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因素;
10.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1. 幼儿交往技能及其培养。
(十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 个性的心理结构:
2. 个性开始萌芽的含义;
3. 分析儿童的气质类型;
4.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5.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6.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定义;
7.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8. 对学前儿童智力测验的正确态度;
9. 自我意识的定义;
10.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1.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12. 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 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社会环境的定义;
4.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5.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6.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学前教育学》(150分)
一、考试要求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
6、7岁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基本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和学前概念
1.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年龄的历史演变。
2.1981年召开的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1.学前教育实施的两种形式
2.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3.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3.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4.卢梭的《爱弥儿》
5.欧文的《新社会观》
6.学前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客观条件和最初标志
7.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教育方法
8.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教育方法
9.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0.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与学前教育
1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四)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五)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六)儿童观的变革
1.儿童观的涵义
2.古代的儿童观
3.近代的儿童观
4.现代的儿童观
(七)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八)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2.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3.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目标
4.我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
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九)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构成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十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1.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及分类
2.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3.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4.玩具的种类
5.玩具选择的注意点
6.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
7.结构游戏的含义及其指导
8.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
9.智力游戏的构成及其指导
10.音乐游戏
11.体育游戏
(十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2.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10%
2.填空题:20%
3.名词解释:20%
4.简答题:30%
5.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20%
四、参考用书
《学前教育学》梁志燊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2版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大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大纲
见习目的:
通过见习,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生活流程、活动安排、作息规律以及教学特点等,掌握幼儿生活规律,学习托幼保健知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以便能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见习时间:
一个星期
见习内容:
1.跟班观摩幼儿园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园——早点——间操
——教学活动——午饭——午睡——间餐——日间活动——离园等。
2.分别观摩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作息规律及活动特点、了解护
理知识及带班经验。
3.观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4.观摩各班活动的开展情况。
5.向带班老师学习经验、交流体会。
6.了解幼儿的饮食营养搭配情况。
7.观摩各班教学情况,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文化教育,以及游
戏、间操、唱歌、跳舞、弹琴、绘画和手工教学等等。
8.按要求适度参与必要的活动。
见习方式:
1.5—10人一组,深入到不同的班级跟班观察,全程参与。
2.由园方派出具体的指导教师带队指导。
见习要求:
1.严格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2.尊重幼儿园的老师,虚心请教,爱护幼儿,不大声喧哗,听从幼
儿园老师的安排。
3.服从带队老师的要求。
4.每人保证至少一周的跟班或带班见习经历。
5.确保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无感冒、发烧等症状)参加见习。
6.见习结束前,填写《教育学院教育见习鉴定表》,并交幼儿园方面
填写评语和盖章。
7.见习结束后一周后提交一份1500—2000字的见习总结,同时将填
写好的《教育学院教育见习鉴定表》交给见习带队教师。
见习报告格式:
第一行:标题(四号)
第二行:个人信息——姓名、班级、学号(小四)
正文(小
四、字体、1.5倍行距)
第三篇:年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考试大纲
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考试是由报考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中(中专)合格毕业生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是普通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及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
二、考试科目和考核目的学前教育专业考试科目包括音乐、美术及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音乐(声乐、器乐、舞蹈三选一):考查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及音乐表现力。美术(简笔画、剪纸、手工制作三选一):考查考生的基本绘画能力,剪纸、手工制作能力。
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语言能力考查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性及应变能力;命题作文考查考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行文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
(一)音乐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声乐、器乐、舞蹈三选一)
1.声乐
(1)形式和范围:现场演唱一首自选歌曲(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钢琴与音响,服装与伴奏考生自备。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嗓音条件:15分
音准、节奏: 15分
音乐表现力: 20分
2.器乐
(1)形式和范围:现场演奏一首器乐作品(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钢琴,其它乐器考生自备;要求背谱演奏。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手指条件:10分
音准、节奏: 15分
音乐表现力: 15分
体态、姿势: 10分
3.舞蹈
(1)形式和范围:现场表演成品舞蹈一个(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舞蹈厅及音响,服装道具及伴奏自备。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气质形象:10分
舞姿与风格把握:20分
艺术表现力:20分
(二)美术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简笔画、剪纸、手工制作三选一)
1.简笔画
(1)形式和范围:现场按提供的人物头像画一张简笔画。
(2)考试用具要求:
①试卷纸由考场提供;
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棒、钢笔均可,考生自备;
③不大于4开的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3)考试时间:30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结构和比例:20分
绘画技法:15分
艺术表现力:15分
2.剪纸
(1)形式和范围:现场抽题完成剪纸作品一幅。
(2)考试用具要求:剪刀、纸品(颜色不限)考生自备。
(3)考试时间:30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主题:15分
构图:15分
艺术表现力:20分
3.手工制作
(1)形式和范围:自定主题现场完成手工作品一幅。
(2)考试用具要求:拟作材料考生自备。
(3)考试时间:30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50分,其中:
主题:10分
结构和比例:15分
精致性:10分
艺术表现力:15分
(三)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命题讲故事、命题作文,湖北省考生两项必考,满分为200分;湖北省外考生只考命题讲故事一项,满分为100分)
1.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测试——命题讲故事(满分为100分)
(1)形式和范围:现场抽题,根据命题讲述一个主题故事。
(2)准备时间:3分钟。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普通话水平:30分
故事编排:20分
思维、想象与创造力:15分
艺术感染力:25分
应变能力:10分
(5)试卷样卷:见附录1。
2.命题作文(满分为100分,湖北省外考生不考此项)
(1)形式和范围:考生现场完成命题作文一篇(1000字左右)。
(2)考试时间:90分钟。
(3)成绩评定与权重:
审题立意:25分
篇章结构:30分
语言表达:40分
卷面整洁:5分
(4)试卷样卷:见附录2。
黄冈师范学院
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样卷
一、题目:现场抽题,根据命题讲述一个主题故事。如:5岁孩子的奥运会。
二、形式:即兴讲述。
三、准备时间:3分钟。
四、考试时间:3-5分钟。
五、考试成绩:考试满分为100分。
六、评分标准:
普通话水平:30分
故事编排:20分
思维、想象与创造力:15分
艺术感染力:25分
应变能力:10分
黄冈师范学院
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书面写作能力测试样卷
一、题目:网络与儿童成长
二、形式:书面作文。
三、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四、考试成绩:考试满分为100分。
五、评分标准:
审题立意:25分
篇章结构:30分
语言表达:40分
卷面整洁:5分
第四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研究方法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科学方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当两者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狭义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时间与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特征:
1、客观性
2、预见性
3、准确性 ★教育研究的定义及其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决、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教育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个工作计划
3、收集研究资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形成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特点、原则、类型 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它旨在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与原则:
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3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4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5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6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和课程研究;7实验室研究和生态场域研究;8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和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程和趋势以及每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直觉观察时期(总体的认识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将世界看作一个混沌的整体,重视对整体的观察与研究,偏重综合而忽视分析)
2、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反映人类在认识儿童与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上趋于社会化、系统化)
3、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科时期(对各种科学方法进行吸收和改造,使之符合教育研究的需要)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概况(科学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同的学科在理论内容生相互渗入)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结合自己经验,分析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30 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
1、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2、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3、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学习者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意的要求:
1、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
2、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3、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体现在实际研究活动中的----P 3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P19 教育研究活动是动态的过程(举例分析传统研究设计模式中的研究过程)P12 第二章 基本概论 ★抽样的定义、要求和主要方法 抽样是指从一个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抽样的要求:
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界限的考虑
2、对样本代表性的考虑
3、对样本大小的考虑
4、对抽样方法的考虑 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1单纯随机抽样法2系统抽样法3分层抽样法4多级抽样法5整群抽样法)非概率抽样(1方便样本2目的样本3配额样本)★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随着条件或情景的变化而在质和量的方面起变化的个体的某些特征或方面。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可以进行测量的某些方面或因素。★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按规则给对象或时间赋值,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法则,对一定的时间或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给出具有规定意义的数值的过程。★操作性定义的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洋酒这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时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过程下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作详细说明。操作性定义在本质上就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方法测量变量的描述。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对需要定义的变量的操作或特征确定具体内容。★ 效度、性度、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即其研究结果能够正确揭示研究对象某方面属性的程度。他是研究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说,效度同时包含了两个概念: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围,是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一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这在实验研究中尤为重要,它是实验研究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效度。外在效度:关系到研究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是研究结果能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以及其他总体中去的程度。(它包括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性度: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内在性度与外在性度)怎样减少测量误差P46(应当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测量工具本身就是不明确和不准确的;
2、测量的过程缺乏标准化,缺乏统一的指导语和程序;
3、所选择的个体的测量经验和练习经验不同等等 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P41 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P41 下操作定义有什么要求和作用P48 效度和信度的关系P55(为具体的研究设计下适宜的操作性定义)(在具体研究活动中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确定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
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1、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对研究者自身的价值)
2、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可行的(1、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2、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
3、研究者把握时机适时的提出研究课题)
3、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有创新性的(1、对有关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发展和新突破
2、从研究过的问题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4、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1、确定的问题要有事实依据
2、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上述几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研究者应当全面综合的考虑,以保证确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那些步骤和主要方法 步骤: 1初步选定研究问题:
2、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陈述
4、对选定的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方法:(探索法与文献法)探索的方法:主要是查阅相关的文献、与他人(专家、合作者、实践工作者)进行讨论,甚至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初期预备性的观察和实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确定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
2、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3、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问题来源于那些途径 选定研究问题的途径 ① 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 从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 ③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 文献法是怎样进行的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些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文献法可以分三个等级: 一次文献:包括、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情经过、研究成果的文献,有很高的直接参考价值和借鉴使用价值,但是它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文献。二次文献:它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后,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本包括书目、索引、题录、提要和文献等。它比较简明和全面,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次文献:它是利用二次文献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综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等 怎样进行课题论证
1、该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该课题研究的价值、目的和意义
3、该研究课题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
4、对该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的可行性的分析
5、该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成果形式 以上五点是对课题进行论证的主要内容、研究者应在对前面研究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简洁明了、明确具体的论证报告。各条原则的具体含义P61(在具体研究的问题确定中体现这些原则)第四章 观察法 ★观察法的概念 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3、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4、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及其特点 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直接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观察他们的言行。这种观察情境比较自然。特点:观察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在参与时要保持研究的心理和空间距离避免研究失去应有的客观性。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直接介入被观察这的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与被观察的活动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非参与观察者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冷静客观”的观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特点: ★非结构性观察的现场观察记录的格式
一、制定观察计划;
1、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
2、地点
3、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和次数
4、方式、手段
5、效度
6、伦理道德问题
二、设计观察提纲;1谁
2、什么
3、何时
4、何地
5、如何
6、问什么 ★非结构性观察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类型与特点
1、实况详录法(可以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等的背景资料,并可以长久的保留。而且一次记录可以为多种研究提供资料)
2、日记描述法(是儿童研究的最古老的方法。它方便易行,能记录详细而长期的资料,便于反复利用,并可以与常模对照。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儿童的日常观察,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
3、轶事记录法(可以是典型行为和异常行为。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它不必详尽的描述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只需要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内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点的行为或时间的完整过程。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在自然情境中目标事件一旦出现,便立即进行记录。★等级评定法的定义 等级评定法:是在观察的同时,对目标行为的表现程度作出等级评定。等级评估把目标行为按其表现程度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都定出相应的标准。观察者就根据这些标准对目标行为作出主观评定。观察法的特点 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 在观察中反思的必要性;在观察和观察记录中可能会犯的错误
一、对推论的反省(理论性偏见、角色性偏见、期待性偏见)
二、对叙述角度的反省(会出现视角混淆现象)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各自的特点 p87和p91 观察项目的要求:在确定观察项目时会遇到的问题p100 时间取样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102 事件取样法的范围p104 等级评定法的适用范围p105(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从不同的方面来记录观察项目所列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非结构性观察类型,进行清楚的现场观察记录)(能在观察过程中保持一个反思习惯,作出客观、公正、清楚的现场记录)(能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定不同的具体的外显的、可以被观察到的观察项目)第五章 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的类型
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原因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课分为以下四种(描述性调查、探索性调查、预测性调查、评价性调查)
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问卷题目的类型:
1、选择回答型或封闭型
2、结构开放型或自由答题式题目 调查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用间接的方法去考察
2、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研究设计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灵活简便,收集资料速度较快。缺点:
1、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2、调查的成功决定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
3、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本身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 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常用于发展变化调查和趋势研究 根据抽样次数的不同纵向设计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一种情况是在不同时段、同一总体内多次随机抽样并调查,每一次抽取的样本,可能与上一次不一样,也有的个体可能不止一次被抽为样本,但这些样本都代表同一总体。
2、另一种情况是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调查,即对总体只进行一次抽样,然后对该组样本进行多次调查。横向设计是指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现状调查可以使用横向设计 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1、统一、2、定量
3、节省
4、匿名 缺点:
1、限制和简单化了调查回答的问题
2、会出现一些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的现象
3、篇幅不能过长
4、只是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调查对象。问卷前言和指导语的要求
一、前言要求:
1、介绍调查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
2、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以及特定被调查者被选中的原因;
3、承诺对设计个人内容的调查结果保密;
4、说明被调查者回答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
二、指导语要求:
1、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指导语要简明易懂,使人一看就明白如何填写。
2、对于复杂的内容可以附以样例说明。问卷编题的原则(美国威廉。维尔斯曼的12条原则)
1、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的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
2、题目要清楚、不含糊,使用的术语要使答卷人能明白。
3、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
4、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
5、避免那些会给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也就是让他们感到不满的问题
6、避免问那些个人或微妙的问题
7、所提问题应是答卷人能够提供信息的问题
8、要使答卷人读懂题目
9、宁可用两个或更多的短一些的题目,而不要用一个详细而复杂的题目
10、当收集定量的信息时,要求答出明确的数量而不是平均数
11、题目的选择答案应该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
12、尽可能使用否定性和双重否定性题目 提高回答率和回答质量的方法
1、题目的排列顺序应是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谈话方式的,问题与该题的答案要相对集中,不能分列在两张纸上。
2、编题的时候使题目看起来是中性的,不明显违反社会规范。
3、问卷题目编制好后,最好有一个预测的过程。各种导致回答率及回答质量不高的原因
1、答卷人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与回报不等
2、题目的排列顺序应是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谈话方式的 访谈的优缺点 优点:
1、访谈能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
2、访谈方法,还可以起到共同检测研究结果的作用。缺点:样本较小,访谈稿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代价较高。访谈提纲的作用(访谈提纲的开放性)访谈的提纲只是访谈者列出的应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覆盖的内容范围。只起提示作用,以免遗漏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金科玉津”。访谈的过程应该因人、因具体的情况而定,不必拘泥与提纲预设的语言和顺序提问。访谈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受访者感觉不到过多的限制。访谈问题应该明白易懂,简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受访者在访谈结束时没有提到提纲中列出的重要问题,访谈者可以再询问对方,访谈提纲应该处于随时被修改的状态中,前一次访谈是后一次访谈提纲的依据。访谈中提问、追问和倾听的关系 提问、倾听、回应被认为是访谈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有时,回应的方式就是提问的方式,只是回应更强调与受访者已说内容之间的关联,而提问更多的指向以后的方向。而倾听对提问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为如果我们听不到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就无法对对方的意图作出积极的顺应和进一步的探询。各种倾听的方式:
1、主观判断式的听
2、客观接受式的听
3、意义建构式的听 回应的方式:
1、呼应
2、重复、重组和总结
3、自诉 各种调查研究的实例 对开放型提问与封闭型问题的运用 追问的运用(在教育科研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使用问卷调查法)(尝试将访谈与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使自己的研究结果更全面更科学)(设计合适的访谈提纲,与受访者商量有关事宜)(学习做一个真诚的访谈者,同时会使用访谈技能技巧)第六章 实验法 ★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
2、获得自然条件下遇不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和情境
3、可以重复验证
4、提供研究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实验法的三对基本要素及三对基本要素各自解决的问题
1、自变量与因变量(讨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找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前测和后测(比较前测与或侧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长生的影响)
3、实验组与控制组(通过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对象进行观察的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标准实验和准实验 标准实验:实验设计必须具有一些必备的条件,随机指派实验对象以形成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前测和后测,实验环境的封闭,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这样实验通常被称为标准实验。准实验: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就被称为准实验。★实验研究的基本构成:实验假设、实验被试、实验变量、实验控制、实验步骤、试验结果与结论 ★如何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随机指派:是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实验控制的原则及其三层含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对自变量的操纵
2、控制无关变量
3、控制测量工具 ★实验控制的几种方法
1、随机控制法
2、物理控制法
3、排除控制法
4、纳入控制法
5、配对控制法 教育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提高对实验的控制程度;
2、可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的无关变量 缺点: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实验变量与实验控制的含义 实验变量:就是通过设置、操作、控制一些变量,观察另一些变量的变化,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具体说来,就是操纵自变量,控制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是个体变量保持恒定,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实验控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一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努力将自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以保证实验结果确实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影响内在效度的八大因素
1、历史
2、成熟
3、测验
4、工具
5、统计回归
6、差异的选择
7、受试者的流失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实验控制的必要性及相对性 控制无关变量是实验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这里所说的控制知识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只有程度之分。对人类行为和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的实验研究,要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达到绝对控制而又肯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程度,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育实验研究中要正确理解控制一词,才能正确的解释所得的实验结果。良好的实验设计的作用
1、使实验工作有步骤的进行;实验设计一经确定,何时前测、何时及如何进行实验处理、何时后测等也就确定了,这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良好的实验设计还可以提高对实验的控制程度;许多可能造成的实验误差的无关变量,可以通过设计而消除或减少。单组实验设计和等组实验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模式 单组实验设计:是指被试不设控制组,只对一个实验组施加某一种或书中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单组实验设计模式: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等组实验设计:是以两个组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比较各个组所发生的变化。这是实验中最基本的设计模式。模式一:实验组 随机分组---实验处理---后测 控制组 随机分组---控制,无实验处理----后测 模式二 实验组 随机分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控制组 随机分组---前测—控制,无实验处理----后测 实验法的逻辑(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标准)(设计出简单的单组实验或等组实验设计)(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本章所学的内容尝试做自己的实验,并尝试将多种科研方法结合使用)(在自己的实验中想办法对变量进行控制)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的定义: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
2、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指向性
3、反馈---调整性
4、研究方案的可变性
5、研究过程的民主化
6、研究情境的自然化
7、成果的非普适性 ★根据研究参与成员成分的不同,行动研究的三种类型
1、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可以分为三类:内隐式-行动中的认识;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
2、根据研究参与的成员成分不同,行动研究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
3、按照研究的侧重点,行动研究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改进功能的研究 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行动研究的三种类型 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 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改进功能的研究 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P212(1、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要求
2、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性P213(1、幼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困难
2、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虽然有自己的不足,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行动研究的意义
1、符合国情需要
2、有助于实现多种方式并用
3、可开阔收益面 教育行动研究与园本课程发展的关系
1、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不仅是操作层面的术语,而且有着深刻的背景
2、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有强烈的实践性
3、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坚持现场本位立场
4、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极力主张权利的下放
5、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想程序大致相同
6、两者的出现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教育行动研究对本园课程发展的作用
1、教育行动研究可为本园课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2、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作为本园课程发展的手段(能够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包括研究设计以及撰写研究报告))P216 行动研究法的来源及发展趋势P205 第八章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 ★教育研究报告的含义 教育研究报告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者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分类
1、以教育事实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
2、以教育理论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
3、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成果
二、根据教育研究报告的理论假设分类
1、质的研究报告
2、量的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研究报告的意义
1、可以展示研究成果以取得社会承认
2、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可以提升研究水平
4、可以增进研究者的科研能力 ★研究报告撰写的一般要求
1、处理好求实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处理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借鉴吸收的关系
4、处理好论文规范性、准确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
1、科研目标评价
2、科研过程评价
3、科研结果评价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
一、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一般要求
1、问题提出的合理性
2、研究方法的恰当性与新颖性
3、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讨论与结论的科学性
二、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2、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性
3、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教育研究报告评价的方法
1、研究者自我评价
2、同行专家评价
3、相关行政部门评审 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方法
1、标题(题目)
2、署名
3、摘要(提要)
4、文献综述
5、研究问题
6、研究假设
7、研究方法
8、结果与分析 主要内容:对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思辨、逻辑的或统计的方法,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与结论 写作应注意:
1、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表达准确客观。
9、讨论与建议
10、参考目录资料 为什么要提供参考目录:
1、帮助读者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历史和已有成果,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2、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作者治学的严谨;
3、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在转引他人研究观点时产生误解和不同的理解。教育研究报告评价的作用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作为促进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教育研究起着导向、鉴定、激励、调节和促进作用。(能够撰写简单的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P249—276 第九章 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思潮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
1、学前教育研究中需要一种反思、批判精神
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3、学前教育研究中对定性研究的重新审视
4、学前教育研究应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建立一种对话 ★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主体的平民化
2、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平等化
3、研究情境的自然化
4、研究领域的微观化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当前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
1、学前教育研究中未能处理好“建构理论”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关系
2、学前教育研究片面追求客观化和科学规范化
第五篇:学前教育大纲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
美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是大脑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一个成年人脑重约为1400克,其4岁时约为1000克,8岁时约为1300克。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总之,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