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勇同志在全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郑勇同志在全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2月23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正月初十,如果从前天算起,我们已经开了三天会,这似乎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忙碌的一年。俗话说的好,一年之际在于春,忙好春播春种,才有秋熟秋收,我们期盼着2010年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生机勃勃,收获多多。
昨天上午胡相峰校长代表学校党政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客观地总结了2009年工作,全面地布置了2010年的工作,我完全同意。昨天下午全校以上中层干部还分组讨论了胡校长的报告和准备出台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几个文件,刚才教务处、数科院、教科院、法学院的领导同志又就如何做好新一年的各自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无论是昨天的分组讨论还是今天的大会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大家都能够围绕新一年的工作,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的精神。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根据会议的安排,这里我就如何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以忧患进取的意识面对学校事业发展环境
2009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全校师生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同志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后勤服务和党建德育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工作可圈可点,许多成果具有突破性,带有标志性。对工作成绩,胡校长在报告中已经进行了总结,时间关系,不再赘述。我想,取得这些成绩可喜可贺,取得这些成绩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我们应当很好地加以总结,很好地加以宣传,进一步发扬光大,进一步以发展成果来增强全校上下对发展的自信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校面临发展形成的复杂性、严峻性与多变性,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与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发展一个突破”的奋斗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以一种忧患的意识、进取的意识来面对学校事业发展的环境。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发展迅速、变化深刻、竞争剧烈的时代,严峻的挑战 1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近几年,为了实现学校第三步发展目标,实现硕士授权单位的突破,我们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优化队伍结构,开展学科建设,争取高端科研成果和奖项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学校的知名度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按申报硕士授权单位的要求来看,我们还有不小差距,面临着不少挑战与困难。
其一,申硕的政策性制约仍然存在。江苏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教育部划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二类地区,控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如果这一政策“十二五”期间仍不改变的话,在政策层面上给我们申报工作增加了难度,对我们发展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突破是不利的,对这一点我们全校上下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二,申硕的竞争在加剧。随着时间的推移,够资格申报学校将越来越多,不仅上一轮入围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够资格,在我们之前升本的盐城工学院够资格,连比我们升本还迟的盐城师院、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都将有资格。据了解,2004年升本的常熟理工学院也在积极的准备。家数愈多,变数愈大。与这些家相比,我们有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劣势。
其三,申硕的准备工作仍然不够充分,尤其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叫得响的专业、学科不多。2009年徐师大和徐医在博士点的博奕中未能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就是办学特色问题。徐医有麻醉学学科,全国知名,徐师尽管实力很强但哪个学科在全国很知名就很难说了(去年我和胡校长拜访主管研究生教育的殷翔文厅长,殷厅长讲得几句话很到位,他说学校发展到一定层次并不完全看你有多少教授,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你有什么特色)。
这是从申硕问题来讲。如果从内涵建设的要求来讲,我们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是明显的。大家都知道,目前淮阴师院的办学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整个高等教育在规模大扩展到质量大提升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从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继而向多科性、应用性转变的挑战,这种转型中的双重挑战使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显得更为艰巨。这种转型要求我们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科结构、教学模式等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内涵建设的要求,体现现代大学的功能。但目前,我们专业设置和结构、课程内容和体系、人才素质和规格、教育思想和理念等等与内涵建设的要求,与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尚不能很好适应;脱离实际、封闭办学的“痛疾”尚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做精师范,做强非师范的发展理念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支撑;我们的管
理层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水平还不高,现有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科研工作评价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及其相关的政策导向与内涵建设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特点有关,但更多的还是与我们主观认识、主观努力不够和发展思路、改革措施不到位有关。
面对这些不足,面对这些差距,我们全校上下,尤其是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事业发展上来,努力缩小差距,改进不足,推进跨越式发展。我们说,我们的干部任何时候对发展不能缺失信心,缺失信心看不到前途是十分危险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说,我们任何时候也都不能盲目乐观,盲目乐观头脑不清醒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今天学校的许多老领导都在座,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学校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办学始终有着一种不甘现状,生怕落后的忧患意识,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总是自加压力,拒绝安逸。在专科层次,我们追求全国一流,在9210我们居于全国前列之后,我们又提出在全国率先升格为本科;在97年升本之后,我们又追求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在取得优秀之后,我们又把升硕、建设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我们奋斗目标。所有这些都归功于我们始终有一种忧患进取的意识,所以希望全校上下,尤其是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校之心,恪尽兴校之责,为了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努力进取。
二、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同志们,当前学校事业正处于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在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比如说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彰显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活二级学院的办学智慧与办学活力;比如说,如何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职工利益分配制度;再比如说如何建立一套既与申硕目标相适应,又与教学型为主院校相匹配的科研奖励资助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学校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我们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与矛盾,解决这些困难和矛盾的根本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改革。改革和发展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我们的做法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时,当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时,改革就会发生。改革是对进步的向往,是对现实的完善,是对历史的发展。改革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或者说对过去的背叛,过去只属于过去的那段历史。1997年学校升本以来,为了推动向本科办学的转
变,为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许多切合时宜的政策和制度。今天,我们回首看去,无论是规模的扩大,还是“双百”计划的完成,以及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等,都是那些特定时期的政策和制度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然而学校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我们的办学已经趋于稳定,进入一个提升品质、苦练内功和增加活力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我们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从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出发,来重新审视我们过去沿用的各种政策和制度,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废、改、立”的学习实践要求。所以学校将2010年确定为“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年”。在改革年中,我们要着力推进“三大改革工程”。
第一,要着力推进以调适校院两级责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第二,要推进以修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要推进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包括教学、科研奖励资助制度在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这三项改革都是带有全局性的,都很重要,今天我想借这会的机会突出强调一下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我们学校是从专科升格时间不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学校一级管理为主的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在生数较少、规模较小的建校初期,是能够适应学校管理要求的,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功能的提升,随着内涵建设推进,一级管理为主的学校集权式管理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了。第一,一级为主的集权式管理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限制和压抑了二级学院的办学智慧和办学活力。第二,一级为主的管理模式容易忽略学科、专业以及学院之间的差异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限制和压抑了学科专业以及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第三,目前我们实行的一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个重过程、轻目标,重综合平衡、轻竞争激励的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无论是二级学院还是机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家发展的都差不多,孰优孰劣无从说起。这些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如不加以改革,学校要深入推进内涵建设是很困难的,所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其实凸显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已经是许多老高校成功而又普遍的做法,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也正在积极地启动这项工程。去年下半年,我们考察了苏州科技学院、湖州
师院、常熟理工,这三所院校推进两级管理以后,学校尤其是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在增强。所以希望全校上下充分认识两级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项改革。
当然,这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们的态度是两级管理改革必须推进,态度必须积极,但实施之中又不能急于求成,方法是循序渐进,积极稳妥。
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学校2010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但要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还需要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抓好落实。关于干部作风问题,几乎每次全校干部大会我都要提及,这是因为干部的作风问题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们在座的校院两级干部肩上承载着2万多名师生员工的重担与希望,淮阴师院能否能抓住机遇,能不能创造机遇,能不能应对挑战,能不能加快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我们各自的工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校院两级管理干部要静下心来抓工作,千方百计抓落实。为了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要求广大干部努力做到:
第一,讲学习,做到勤学善思。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号召,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造精神”的要求把学习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我们说做好工作,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行动,我们做工作,尤其是在高校做管理工作,光靠过去的经验不行,光靠个人的力量不行。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开放的胸怀,世界的眼光,使自己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将学习作为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个人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我们不光要学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科学管理知识;不光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不光本校单位、部门之间要相互学习,还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努力做到勤学善思,努力开创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讲责任,做到勇于担当。俗话说得好,责任重于泰山。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就是忘我的工作,就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我们的干部,尤其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树立责任
意识,都要具有责任心,温家宝总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说话,用心做事”,我理解这三个用心,就是指责任心。我们说,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别,责任有大小之分,但忠于执守,勤勉尽责是干部应当恪守的道德。面对困难与矛盾是迎难而上还是顺势而下,表面上看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但深究起来还是一个责任心问题,没有能力,有责任心,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然而没有责任心,即使有能力也是无用之力,今天有,明天后天也可能就会弱化,就会消失。干部能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看是否具有责任心,责任心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水平,责任心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成效。一个领导干部有了责任心,就会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事业当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们,淮阴师院的事业选择了我们,广大师生员工选择了我们,我们应当负起责任,勇于担当,我们的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情,都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出其力;都要把我们的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创业上来,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努力打造我们各自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作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种真抓实干、务实奉献的创业文化,使真抓实干、务实奉献的人受到充分的尊重,使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受到谴责。
第三,讲廉洁,做到防微杜渐。我们的干部不仅要会干事,还要不出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廉洁自律,防微杜渐,永远做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领导干部。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只有如此,才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党委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同志们,开学在即,2010年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全校各级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备加珍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备加珍惜组织对我们的厚爱和重托,备加珍惜师生员工对我们的依赖和期望,进一步树立忧患进取意识,创新创造意识,实干奉献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以卓越的工作成绩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共创学校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第二篇:曹勇同志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曹勇同志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 曹 勇(2010年2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加速淮南崛起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坚定信心,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淮南工业化进程,努力增创工业经济新优势,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刚才,谌伟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李忠同志通报了表彰决定,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责任书,潘集区、淮化集团进行了交流发言。特别是省经信委张德山副主任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力推工业化,必须总结成绩、找准不足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针对年初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增幅下降、企业效益走低的严峻形势,我们在超乎寻常的困难下,实施了“连环策”,打出了“组合拳”,危中寻机、砥砺奋进,取得了“保增长、保企业”的阶段性胜利。
一是工业发展思路不断明晰。我们按照金山书记“扬煤凸企”、三运省长“深煤非煤”和振超书记“坚持产业第一,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指示精神,立足淮南实际,坚持一手抓扬煤凸企、一手抓扬长补短,一手抓深煤、一手抓非煤,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
二是工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顺应“工业集聚、规模集中、用地集约”发展的新趋势,远谋近施,合理布局。在空间结构布局上,规划了以沿淮工业带、合淮工业走廊为主线,以3个省级开发区、煤化工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以县区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T”型工业布局。在产业结构布局上,山南重点建高新区和低碳区,山北至淮河以南重点建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重点建重化工业区。
三是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坚持把搭建平台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想在前、谋在前、做在前。在园区平台上,完成了45平方公里煤化工新区、20平方公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平方公里凤台开发区、5平方公里淮南工业园、7.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批县区工业集聚区规划,完成了百平方公里的合淮工业走廊规划,使园区规划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在融资平台上,组建了产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组建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引进了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全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31.1亿元。在技术平台上,加快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立项建设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共享共用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
四是工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在保增长中表现出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0户,增长4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0.2亿元,增长20.7%,总量居全省第4。28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占78.6%。16种工业产品中有13种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原煤产量7965万吨,增长16.8%,发电464亿千瓦时。
五是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25,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产品产销率100.1,居全省第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实现利税总额79.5亿元,同比增长4.3%。
六是工业发展结构不断改善。制定并实施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美国比塞洛斯煤机、美国乔丹公司、郑州煤机等落户淮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的第四增长极。与中石化合作的煤化工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首期投资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国投新集与皖能集团合作煤制气项目,投资200亿元,煤化工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拼搏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家克难攻坚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的基础还不够好,规模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煤工业发展仍然不足。除煤电之外,其它产业仅实现增加值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6.7%。全市6227户非公企业中,工业企业仅1017户,占16.3%。二是工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全市3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百亿的仅1家,10亿—100亿的仅9家,1亿—10亿元的仅30家。去年新增的10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1亿元,仅占全市的1.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9%。三是县区工业经济偏弱。一县六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44.78亿元(不在地),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5个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园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全市3个省级工业园区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2%。五是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市级工业项目库仅储备项目165个,其中去年新增储备项目79个,总储备规模477.6亿元,难以支撑未来3年的发展。六是环境影响进一步显现。煤炭开采,已造成120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占全市面积的4.6%,且以每生产千万吨原煤沉陷2.2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环境修复的压力增大。能源工业的发展,与环境容量受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矛盾并存。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较低,“中梗阻”和“三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矛盾和问题既影响当前,更影响长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的紧迫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保持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力推工业化,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城市化的“助推器”,是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大推进、大跨越,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大提质、大提速、大提效。对淮南这样一个资源大市、工业大市来讲,工业是主力,工业化是主战略,工业强市是主攻方向。抓工业就是抓重点、抓关键,就是抓抓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的核心。
首先,力推工业化是“两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两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两型城市”。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力推工业化,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淮南实际,把加快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建设“两型城市”的内在要求是吻合的。
其次,力推工业化是“一主两翼”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和省里对淮南的发展定位是,国家“亿吨级”煤电基地、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2009年,淮南三次产业比为8.2∶62.8∶29,工业化率55.8%,城市化率62.8%,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基于这种发展定位和基本市情,在年初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我们把“加快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为主战略、以合淮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侧翼的‘一主两翼’发展”,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战略取向,其中工业化是主战略和核心战略之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没有工业化的推进就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前提是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合淮同城化是对工业化的有效提升和补充,促进合淮工业走廊建设、加快“T”型产业布局是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力推工业化就是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力推工业化就是抓住“一主两翼”发展的重中之重。
再次,力推工业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没有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就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没有城市功能转型,资源型城市也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推工业化,就是着眼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着力解决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等问题。“立足煤”,就是淮南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70%左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淮南还离不开煤,这既是淮南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延伸煤”,就是加大煤炭加工转化力度,拉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增值;“不惟煤”,就是着力推动由煤电产业为主向培育产业均衡、优化发展转变;“超越煤”,就是最终打破“资源诅咒”,跳出煤炭,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淮南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力推工业化拖不得、等不得、慢不得,必须未雨绸缪、晴备雨伞、饱备干粮,为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力推工业化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改善民生需要坚强的财力作基础,更需要工业作支撑。去年全市实施35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7亿元;今年实施42项民生工程,还要加大资金投入。而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工业实现税收5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8%,是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工业还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目前全市工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59.3%。因此,没有工业化的大推进,就没有财政收入的大增长,就没有就业岗位的大供给,更难以推动民生的大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明确要求。去年,我省跨入“万亿俱乐部”,领跑中部工业化。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振超书记在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始终把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为构建‘两型城市’提供基础支撑”。特别是当前,淮南工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新一轮煤电需求为我市煤电两大产业增产增效、增加投资提供了市场空间。二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虽然没名,但是有份。淮南的项目都在里面,奠定了淮南在示范区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建设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已基本明确在淮南开展试点,为“四煤”发展拓展了空间。四是国家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点一园”建设等带来机遇。只要抓好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机遇,坚持工业化主战略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业经济率先发展。
三、力推工业化,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在无中生有上实现突破。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力推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要靠项目,我们推动工业即期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也要靠项目,我们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靠的还是项目。没有项目,抓工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要在立足煤中抓项目储备,高标准策划包装一批煤电大项目,推动煤电联营,提升“亿吨级”煤电水平,为国家能源战略和皖电东送的实施奠定基础。要在延伸煤中抓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大煤-电-化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电-硅-光伏一体化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要在不惟煤中抓项目谋划,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紧谋划一批项目,为优化工业结构奠定基础。要在超越煤中抓项目谋划,结合“两型城市”构建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的推进,抓紧谋划一批项目,为推进城市转型奠定基础。要在培育千亿企业中抓项目谋划,发挥淮南矿业、国投新集、淮化集团等企业在项目谋划中的主体作用,储备一批有利于扩大总量、增强后劲、优化结构的项目,领跑工业化。各级各部门和工业项目谋划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项目编制补助资金的作用,立足特色,抢抓机遇,抓紧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牵动性项目,力争项目储备达到“千亿规模”,为工业发展蓄势、鼓劲和添力。
二是发挥基础优势,在扬煤凸企上实现突破。淮南是资源大市,资源是我们的基础。发展工业离开了资源,就丢掉了优势。当前,煤炭需求旺盛,各大电厂纷纷抢订合同,与往年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煤炭和电力需求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因此,扬煤凸企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住的。围绕打造“亿吨级”煤电基地,着力推进煤电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安全化发展,实现煤电联营、煤电一体;重点抓好朱集西矿、朱集东矿、杨村矿、平电三期、淮沪二期、淮浙二期、潘集电厂、顾桥煤矸石电厂、1000千伏特高压等项目的核准和开工,在此基础上再推进一批。只有把这些项目一个一个地抓到手、抓落地、抓投产,“扬煤”才会有基础,“凸企”才会有希望,最终才会“扬眉吐气”。
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在扬长补短上实现突破。产业集群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演变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非价格因素的竞争,而顺应这种竞争的最好形式就是产业集群。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产业集群不仅规模大,而且很成熟,已形成近400个产业集群;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集中在专业化产业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市所组成的电子信息走廊,电子产品产值占全省四分之三,成为亚洲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力推工业化,就是按照集群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百亿”产业。要抓紧启动百平方公里的合淮工业走廊共建区规划建设,努力把合淮工业走廊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区范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要丰富沿淮产业带。积极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化工基地、毛集工业集聚区等园区升级,逐步壮大省级淮南工业园、凤台开发区、煤机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及高 新技术产业基地规模。要下大力气抓好水、电、气、路网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七通一平”,优化支撑工业发展的硬环境,真正把扬长补短的平台搭建好。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深煤非煤上实现突破。这是淮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结构调整的希望所在。要围绕煤炭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变“粗放式”发展为“集约式”发展,变“原”字头为“品”字头。要把煤化工作为深煤非煤发展的重点,努力把煤化工打造成淮南乃至全省支柱产业。要依托淮南煤气化技术、甲醇制丙烯技术、煤基合成油催化剂制备技术、电汽焦油多联产技术,推进与中石化合作,争取煤化工大项目尽快开工。上周,振超书记和我分别与中石化进行了新一轮谈判。皖能集团与国投新集合作煤制气项目,双方都非常积极,我们将全力支持。要把煤机装备制造作为深煤非煤发展的重点,推进成套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上规模、上水平。此外,还要按 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轻工、纺织等产业规模。
五是大力招商引资,在扩大开放上实现突破。要坚持“一手抓引进来、一手抓走出去”,千方百计利用好中国豆腐文化节、中博会等招商平台,推进项目投资招商“三位一体”突破,统筹外宣、外资、外经贸、外智、外事“五外”工作,强化工业招商的硬约束、硬指标和硬任务。要拓宽招商视野,放眼世界,分析全球产业转移趋势,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要立足各类平台,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把手”带队招商、联络处招商。要注重招商质量和层次,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快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力求招大商、招好商。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协调,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经济交流,加快推进共建园区建设和飞地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与联系,丰富与央企对接成果,努力把对接中的意向性项目转化为协议性项目,把协议性项目转化成合同性项目,把合同性项目转化为开工项目,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工业实力、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层次。
六是打造工业旗舰,在顶天立地上实现突破。企业是力推工业化的主体,大企业更是发展实力的象征。如果美国没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没有90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也都有一批大企业作支撑;省内的合肥、芜湖之所以经济势力比我们强,与他们的大企业实力强休戚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工业集中度不高,是我市工业的基本现状。当务之急是,要下更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重点推动淮南矿业、国投新集两大煤炭企业,平圩、洛河、田家庵、田集和凤台五大电厂,安徽淮化集团、江苏德邦兴华公司等化工企业,比塞洛斯淮南公司、凯盛重工、长壁机械、舜立机械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总部经济。要把大企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上市融资,在兼并吸收和强强联合中壮大规模和实力。要把大企业建设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更多的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淮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七是壮大非公经济,在铺天盖地上实现突破。要抓紧编制亿元企业、百亿元企业发展规划,实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排名制度。要坚持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引导民营和非公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支持民营和非公企业收购、参股国有企业,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民营和非公企业协作配套,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持。要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力争到“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民营企业达到1万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1000户,形成铺天盖地、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八是坚持质量第一,在培育品牌上实现突破。品牌体现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再好,作贴牌生产,只能是为别人打工,自己辛辛苦苦挣来利润被别人合法占有。要把打造淮南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要发挥“市长质量奖”的激励作用,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九是抓好节能减排,在低碳发展上实现突破。这是新型工业化的要义、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力推工业化的突出任务。要围绕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整治,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和治污工程建设。要突出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要积极争取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煤层气、余热余能、矿井水综合利用。要积极争取低碳经济试点,发挥碳汇减排功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力推工业化,必须强化责任、实化举措
加快淮南工业化进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和企业都要承担起各自职责。只有认识统一了,目标清晰了,责任明确了,措施扎实了,才能步调一致,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抓落实求实效的干劲激发起来,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强化领导服务。工业化推进的快与慢,取决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自觉把工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着力解决想抓而不会抓、不善抓的问题,切实提高抓工业的本领和水平。要把力推工业化作为头等大事,抓具体、具体抓,举实招、创新招、出硬招。要结合实际,迅速把今年工业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行业、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头,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
二要强化政策服务。去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224”帮扶工程、税费减免、保险费缓交等政策,有力地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全市经济已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稳固,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民营经济发展“4511”腾飞计划的决定。2月4日,市政府又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力推工业化等“一主两辅三配套”文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文件精神,仔细研究,逐条落实,特别是涉及到的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把政策、信息、科技送上门。要按照“管理有制度、考核有办法、奖惩有依据、操作有细则”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分量、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激励政策,年底要按政策规定,奖励到个人、奖励到企业、奖励到县区和部门一把手、奖励到其他有功人员。在此基础上,市经信委还要考虑制定一些配套性文件和辅助性措施。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把政策给到位,把手续减到位,把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传递到基层、企业和一线。
三要强化创新服务。一个地区没有产业,经济难以发展;没有工业的引领,产业就难以突破;没有技术的支撑,工业就难以实现跨越。要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工业化。一是抓主体。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各级各类企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抓载体。要充分利用煤矿瓦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深部煤炭开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充分利用省煤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基地、煤机装备制造基地等省级平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攻克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市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三是抓一体。要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转化。要依托5所高等院校和一批科研院所,加快高新技术孵化器发展,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高校出成果、出人才、出产业。
四要强化人才服务。一方面,要充分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要注重培养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励企业家放手创业、大胆发展。要加快建立“政府给荣誉,企业给实惠,社会给地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我市工作。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滋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法定义务,又能塑造形象。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支撑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培训,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为力推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劳动力基础。
五要强化金融服务。金融管理部门要发挥联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引进外部金融机构进驻淮南,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金融部门要树立银企共荣共赢的理念,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加大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工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抓紧组建投融资公司,强化对投融资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尽快为工业融资搭建平台。
六要强化政务服务。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要坚持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凡重点工业项目,全部进入“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要严厉查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抢装抢卸等违法犯罪行为,深挖幕后的操纵者、指使人和保护伞,一经发现,坚决查处,毫不手软,努力把淮南建设成优质服务的高地、要素集聚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要自觉把“政务”当“家务”来认真对待,把“客商”当“客人”来热情接待,让投资者放心投资,让创业者安心创业,让企业家舒心发展。
同志们,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加速淮南崛起,工业战线肩负着神圣使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 *同志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县干部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干部调整是我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我们##发展的大局。刚才,荣卿书记对这次干部考核和调整工作进行了讲评,玉亭部长宣读了县委关于科局级干部调整的方案,来福书记重申了我县干部调整工作纪律,他们所讲的内容,都是县委班子集体反复研究的意见,大家必须深刻领会,坚决执行。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根据我县干部队伍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县委把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认真贯彻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遵循《条例》规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拘一格,大胆启用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树立团结、实干、勤奋、创新的用人导向。通过调整调出活力、调出干劲,形成事业造就干部、干部推动事业的良性循环机制,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保证这次干部调整科学、公正,我们在具体操作上是先定原则,后拿方案,严格标准,慎重操作。为此,县委专门召开了两次书记办公会、两次常委会,反复进行讨论研究。按照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县委确定了八项基本原则,刚才荣卿书记讲得已比较具体,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鼓励、三个加强”。“三个鼓励”,一是鼓励务实为民。近段时间以来,我和志安县长在不同场合、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干部的使用上,我们必须树立务实干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提拔重用那些愿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人,让那些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没有市场,让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丢官失位,决不让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并要求我们的干部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靠实干图发展,靠实干出政绩,靠实干求进步,可以说,这次干部调整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用人思想。我们这次就提拔重用了一批踏踏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干事的干部。只要你是实实在在干事的,只要你工作到家了,领导会看见,群众会认可,组织会肯定,不用给谁说好话,自然就会得到提拔重用。平常不干事,临时抱佛脚,光想投机钻营的人,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这次干部调整前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领导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专门更换了手机号码,不给那些借汇报工作之名向组织伸手要官的人以“汇报”的机会。对大家的情况我们已通过考察考核、找有关人员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全面了解,可以说县委对同志们的工作情况了如指掌,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少数人平时不干事,总认为自己省里有“根子”,市里有“靠山”,到干部调整时弄个局长、乡长当当没问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即使你省市有一定关系,但你干不好工作,不符合提拔重用的标准,县委照样不给予提拔重用,谁打招呼也不行。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对待进步问题,过高估价自己,向组织过多地提要求,讲条件,千方百计找关系,走后门,都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有跑官要官行为的干部,我们就是坚决不予提拔重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我们这次干部调整十分注重群众的意见,我们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干部,民主测评反映差、群众口碑差、社会形象差的干部,有多大本事都不予重用。是乡镇干部的,原则上不安排回城工作,经教育不改者就地免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把你放到这个岗位,就是让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所以,务实为民,是干部“德”的最重要内容。“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德是前提,德决定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有德无才的人最多是干不成事,有才无德的人却会坏事,甚至坏大事。如果不讲为民干事,光想自己做官,那么这个人本事越大,危害也就越大。所以我们把务实为民作为使用干部的一个首要原则。二是鼓励创业发展。就是说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创办高效示范园区等重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并且在涉及到年龄界限时可以适当放宽。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政绩平平的干部,坚决从关键岗位上拿下来,腾出位置,让那些开拓进取、能干成事的人去施展才华。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用人导向,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抓经济的工作导向。三是鼓励团结干事。团结才能形成合力,团结才能干好事业。而干好事业是干部成长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团结出干部体现得十分突出。按照领导班子建设标准,对班子团结和谐、工作绩效明显、群众评价较高的乡镇和单位,我们提拔重用干部时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闹不团结、队伍涣散、风气不正、问题较多的班子,少提拔或不提拔干部。“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就是要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
第四篇:雷正西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雷正西同志在2010年
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4月13日)
同志们:
一年的三分之一时间即将过去,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已作详细部署,今天不再重复,希望大家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按惯例我们每年最少要召开一次政府全体(扩大)会,会上都要突出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虽说是个老话题,但常讲常新,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解决思想、思维和作风等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早在1944年,为悼念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以“为人民服务”为题作了一次演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次演讲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深刻的思想,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神圣的使命,一种崇高的境界,曾经激励和振奋了几代人,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党和人民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担负的任务、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宗旨没有变、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变。当前,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它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以这
也将成为泡影。更为让人不安的是,就在前两天出炉的2009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的榜单中,府谷县取代了神木连续保持五年的陕西第一县的头衔。事实就摆在面前,大家要深刻反思,再也不能夜郎自大、盲目乐观了。我们必须向那些自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干部敲响“惊堂木”: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唯有思想上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工作中才能始终做到敢为人先、持续领先。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机遇是最硬的骨头。要发展,就不能满足于走老路、守旧摊,做“太平官”,一切维持现状;要发展,就不能怕冒风险、怕告状、怕得罪人、怕出乱子、怕丢位子,不敢涉及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要发展,就必须拿出敢闯敢冒、舍己忘我、拼抢机遇的勇气,神木的明天才会大有希望。
什么是拼抢机遇?开句玩笑话,就是天黑赶路,天亮进城。别人都在睡梦中,你已经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阔步前行。也就是凡事只有领先一步,最终才能胜人一筹。我们担着一定政治风险推行的干部挂职、兰炭产业的升级改造就是极好的例子。如果等大家都看明白了再动手,那抓到的肯定不是机遇,顶多是个机会,有时甚至连机会都算不上。虽然说想得到的不一定都能办到,但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对有利于神木发展的事,不要等等看,而要大胆办、抢着干,要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如何干,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干。
彻会议”;有的醉心于办公室里遥控指挥,甚至在酒桌、麻将桌上发号施令;有的实功虚做,作风虚浮,尽弄些中看不中用的表面文章忽悠人;有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工作没心思,抓落实没劲头,导致县上的决策部署在有些地方人为“悬空”。凡此种种,都是在执行力这个关键环节上变了形、走了样。
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每要开展一项工作,就要成立机构,要级别、要编制、要经费、要车辆,但机构成立后似乎就宣告这项工作结束了,我没见谁主动汇报过工作开展的情况,也不清楚这些机构成立后都干了哪些工作,当然群众也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现在城区街道“脏、乱、差”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城建监察大队要反思。还有行政效能问题,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松懈,作风散漫,上班时间不专心工作,玩游戏,网上聊天、偷菜,炒股等不良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少数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迟到早退,对办事群众置之不理,对遇到的事情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些企业反映办理一项审批手续,办事部门一会说领导不在,一会说没时间,可以办还是不可以办,打打官腔,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一拖就是几个月,不了了之,甚至“吃、拿、卡、要”后才办事。这种衙门气重、行政效率低、服务意识和质量都不尽人意的“机关病”,由来已久,为祸甚烈,群众不高兴,非常不满意。我们欢迎新闻媒体监督,更欢迎工
督查室等部门都要及时追踪问效,督促进度,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要动真碰硬,决不迁就,严肃追究责任。
给大家提个醒,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县上出台了人员安置激励政策,干工作没劲头、抓落实没声音、搞服务没热情的同志,希望你们认真考虑,如果事业心确实不强,不如去干点其他行当。近期,重庆、太原警界开展了全员竞聘上岗制,从局领导到基层干警,都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重新聘用。深圳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待遇与级别脱钩,全部打破铁饭碗。我们有些部门,一些关键性岗位也可以学着搞,通过竞聘换血,让滥竽充数的“闲人”在政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实现政府系统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提高执行力。
三、读书学习,心头常亮一盏明灯
说到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有必要和大家一起重温毛主席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的一段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段话今天读起来倍感亲切、感触良多。作为领导干部,防止和克服本领恐慌,就一定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充分认识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目的是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理念,经过若干年严格的训练和伏案阅读的习成,在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替之道。同时,为官者通过读书也提升了自身品格,高远者更会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所谓“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造就、成就了官员,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年,毛主席不仅自己善于读书学习,他还经常给部下推荐书目,让许世友精读《红楼梦》被传为美谈。他鄙视成吉思汗,因为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反观我们现在一些干部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不愿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和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学风依然存在。比如,干部的办公室都有一排高大的书柜,有的里边空空如也,有的里边虽有成套的精装典籍,但通过书上的灰尘,可判定书柜和书籍已成了摆设。本领恐慌问题固然值得注意,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已经恐慌而不知道恐慌,依旧悠然自得、感觉良好。知识枯竭、不学无术的干部一旦委以重任,就有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希望大家在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关注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心灵和知识的荒芜。
四、清正廉洁,心上常镶一面明镜
一面镜,可正衣冠,更可正官容。大家不要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在自己的心里镶上一面镜子,常审
就会流失,很难继续兴旺发达。具体到县财政的支出,就是要从严控制,这个原则不能动摇,坏了作风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这是我最关注、最看重的,我不是单纯吝惜钱,我是害怕李自成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唯恐我们自己打垮自己。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预算,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关于财政支出的五个规范性文件,严禁私自调剂资金、乱开口子。要大力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坚决刹住各种请客送礼的不良风气,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二是面对利益诱惑,要“近”而“远”之。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作为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分管着某一部门或某个方面的工作,掌握某一方面的权利,也因此常常面临较大、较多的考验和诱惑。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平常心态,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在各种诱惑面前,自觉做到嘴不馋、耳不塞、心不动、手不伸。对一些特殊对象可以演双簧,讲究点策略。但用权力换钱,那是人性泯灭的标志,有的人在办事的时候送东西,说轻点是小瞧人,说重点是污辱人。要正确把握自己的人格定位,不断加强自身品行修养,始终保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不为私心所扰。我反复强调过,越是在神木这样经济发展快、工作条件好的地方工作,领导干部沾染享乐主义“病毒”的机会就越多,1要汲取历史、现实和身边的经验教训,着力打造风清气正、令行禁止的神木,经济发展最快、干部作风最好的神木。
五、胸怀万家,心底常放一方百姓
我们干部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可以讲都是出身农民或工人等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对老百姓应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出身在贫困家庭,挨冻受饿,至今历历在目,被人歧视的感受,记忆犹新。所以,代表多数人,代表普通百姓,这个“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忘本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原则问题,孰重孰轻,头脑必须明白清醒。打个比方,医学上提倡母乳喂养,不仅考虑到母乳的营养和免疫力,同时可以零距离接触培养母婴感情,干群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百姓心中有杆秤,只有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群众,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做事,群众才会拥护你。相反,如果只琢磨当官,追风赶浪、趋炎附势,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老百姓肯定反对,也是干不长的,这是为官之大忌。因为在中国这种集体主义至上的社会意识中,凡失去民众感情的人,无论什么人,无论有多大能耐,肯定成不了大事。尤其当下,很多社会事务靠感情推动有时要比正常规矩更奏效。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说简单一点谁都知道,那就是凡事都要站到对方立场上想一想,对方如果要是自己其感觉又是如何?而把这句话说得具体一点,就
3边穷地区,关心“底层朋友”的冷暖,听取他们的建议。只有听到群众心窝里的声音,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发展的良好建议,有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讲到这里,我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意见如何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问题。这就要切实搞好来自群众中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办理责任,明确承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广泛接受包括舆论媒体在内的群众监督。要深化政务公开,研究建立专家咨询和民意征集机制,只要关系到重大公共利益,就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听证,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求决策更符合群众意愿,更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更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如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利益受损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坚决纠正因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对违反行政程序损害群众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大查处力度,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尊重群众、信任群众,妥善处理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坚决落实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解决“县长热线”所反映的具体问题,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试想如果连群众的“小事”都不关心,大事还能办了吗?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渠道体民生、察民情、汇民智、顺民心、谋民利,让政策和群众的呼声一致,5出路。
同志们,从政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大小、职务的高低,而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一班人共同把一个地方经营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为政的每一天,都在接受一场无形的考试,历史和神木人民就是我们的评卷老师。我们千万不能不及格,如果能有个好成绩的话,就不枉为人,也不枉为官,希望在座的大家认真思考对待!神木人民脸上的笑容就是本届政府的不懈追求和最大满足!
第五篇:XX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2月5日)
尊敬的XX部长、XX市长,同志们:
刚才,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二处处长XXX同志宣布了市委决定,XX部长、XX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XX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对XX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市委决定我来XX工作,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感谢市委给了我向大家学习、与大家一道为XX人民服务的机会。从现在起,我就要做一个真正对XX各项事业高度负责、一心一意为全县父老乡亲谋利益的XX人。
因为工作关系,我来过XX多次,每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块广袤的土地,曾经创造了悠久的文化,抚育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志士。XX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出了以XXXXXXXX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为保家卫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近两年来,在以XX同志为书记的县委领导下,XX坚持“XXXXXXXX”和“XXXXXXXX”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第二产业首次超过农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稳定。在灾后重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说,XX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我很荣幸能在这样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感谢历届县四大班子、县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要特别感谢XX同志,是他团结和带领带领县委一班人,坚决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和指示,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XX实际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开创了新的局面。近两年来,XX同志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委决定让我主持XX工作,这个岗位责任大、担子重、要求高。我一定要在市委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拼搏,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把XX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