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雨露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陈雨露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1-11-25 01:43:00)
作者:
尊敬的李智勇副部长、尊敬的袁贵仁部长、尊敬的赵凤桐书记、各位领导、尊敬的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前辈、各位同事、各位老师:
今天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接受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的任命。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新一任校长,我将时刻铭记李智勇部长代表中央领导和中组部、袁贵仁部长代表教育部、赵凤桐书记代表北京市委语重心长的指示、如山的信任和重托。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的母校,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三个舞台:追求信仰、投身事业、敬重感情。1983年,我在未满17岁的时候,来到人大货币银行学专业学习,懵懂无知;1984年底,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母校引领我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1989年我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共21年,作为破格晋升的副教授、破格晋升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年龄最轻的二级教授,是母校赐予我最大的激励和最大的关爱。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成长,没有母校就没有一个平民子弟的内心超越。2010年初,当纪宝成校长送我到北外工作时,我满含眼泪和母校默默告别。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学术地位崇高的著名学府,担任人大的校长意味着一份沉重的历史责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大学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生,经过74年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为民族救亡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通史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美国进步时代”,说的是1890-1920年代的30年,美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完成工业革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国家发展的模式,并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故事。我们坚信1990-2020年代,必将成为世界史中的中国进步时代。当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正面临空前困惑之际,中国人民正要完成自己的新型工业革命,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国家发展模式,并成为经济总量第一的国家。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著名学府,人大肩负着为复兴的中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责任,肩负着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大发展的时代使命。受命担任这样一所具有光荣传统、负有重要历史新使命的大学校长,我深深地感到重任在肩。
我将时刻铭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9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时的教导,弘扬光荣传统,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宗旨,努力把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
我将时刻铭记我是高等教育战线一位年轻的管理工作者,是人大这一大家庭中的晚辈,我首先的任务是向大家学习。我要向纪宝成校长求教,他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成就,铸就了人大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发展时期,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都令我深深的敬仰和钦佩。我要感谢人大的各位老领导、老前辈,他们杰出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就为后来者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要再次系统地学习人大建校74年来所造就的优良传统、人文理念和科学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洞悉师生的最大发展愿望,成为各位老师、同学和校友们的朋友。我要积极努力向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领导请教,详细地了解北京市的发展需求,尽快融入到建设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的事业之中。
我将时刻铭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质,坚守党的纪律,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在全体师生的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组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实事求是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升华教师队伍,拓展办学空间,按照“十年基础、十年腾飞”的学校战略规划,科学地展开新时期人大的发展蓝图。
古人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今天我服从组织安排,回到母校工作,我将毫不犹豫、全心全意投入新的岗位,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奋斗,竭尽全力,创新发展,把人大的工作做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上级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对我的巨大信任和殷切希望。恳请全体师生和同志们监督我的所言所行。
谢谢大家!
第二篇:陈德荣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2)
陈德荣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16日)
全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两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破难攻坚、创先争优”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破难攻坚、创先争优”作为今年工作的主载体
去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投入、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政府、社会、经济三大转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1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486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1亿元,增长1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9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43元,增长16%,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752亿元,增长89.2%,投资增速由居全省后列跃升为全省第1位,投资规模从居全省第6、7位跃升为全省第3位。二是统筹城乡扎实推进。按照“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的规划格局,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新一轮乡镇撤扩并,乡镇街道从290个减少到131个,其中乡从140个减少到6个,镇从118个减少到65个,街道从30个增加到60个;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将5406个村整合为856个新社区,当然去年年底仅仅是实现挂牌,还有大量持续工作需要跟上;启动了“三分三改”和农房改造集聚,并在去年11月份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三是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六城联创”、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和“祛疤栽花”行动,市区拆除实体围墙177公里,转而未供土地清理率达92%,拔钉清障300多个,新增绿地408公顷、相当于过去6年的总和,拆除违法建筑1000万平方米。四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政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事业发展体制、地方金融体制等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破除了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障碍,全市上下形成了学赶杭甬全省领先,比追青厦全国一流的浓厚氛围。去年大家工作干得非常辛苦,成绩也很大,在此我代表市四套班子,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温州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11年,温州人均GDP为36732元,仅为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48.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3%,列全省第9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971元,仅为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28.1%,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1.3%。这两项指标能比较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现在温州与杭甬青厦等标杆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即便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也相差甚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虽然去年重点工作纵向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即期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投资仍然是薄弱环节。去年我们把投资作为温州的中心工作来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2.3%,但同期全国的投资率达到64%,我们与全国平均水平仍相差近12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结构非常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投资比较少。在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亿元、增长89.2%的情况下,实体投资只有330亿元,仅增长19.8%,基数低、增速慢,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在全省实体投资中也处于后列。去年的投资增长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51.6%,其中土地购置费增长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贡献度更是超过六成,所以去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是虚数,没有形成有效的实物工作量。二是区域投资不平衡。去年各县(市、区)投资完成情况不错,市级投资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离完成任务相差甚远,是典型的“灯下黑”。投资既保证即期增长,也是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更是各级党委政府执行力的表现和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因为如果政府服务不到位,审批效率不提升,前期工作就抓不上去,投资就落不了地;如果政府是“豆腐”,征地拆迁就推进不了,投资就落不了地;如果环境建设没抓好,外面的投资进不来,投资就上不去。所以,投资是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抓投资就是抓环境,就是倒逼环境改善和政府效能提升。
第二,城市环境建设亟需提高档次。抓投入的关键是抓环境。一个地方只有环境赏心悦目,投资才会过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提升。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好可以使人一见钟情,软环境好才能使人日久生情。硬环境和软环境之间有必然联系,软环境必然会以硬环境表现出来。所以,去年我们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是太差,与人们想象中的温州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温州人均公园绿地6平方米,不到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一半;PM2.5数据不尽如人意,灰霾天气比较多;塘河水基本上仍处于劣V类;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仍然大量存在,城市的“疮疤”烂点还很多,市区仍有200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没拆;交通拥堵问题突出,整个环境状况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去年我们大力度推进乡镇撤扩并、村级组织“转并联”和“三分三改”,这些工作都做得不错,但都还是基础性、体制性的问题。要最终解决城市化和半城市化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依靠农房改造和农民异地搬迁集聚。现在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不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关键是城市房价太高、门槛太高。所以,我们通过允许并鼓励农民跨行政区到中心镇或县城建房,既不多占用建设用地,又能以成本价解决农民进城安居问题。但去年的农房改造集聚只是刚刚起步,很多规划中的项目还没开工,规划不到位、单体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强、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比较普遍,城中村改造也未真正破题。
第四,体制改革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在乡镇和功能区体制、城建管理体制、功能区的街道委托管理体制都还不完善,政府内部的审批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包括“转并联”以后,社区牌子已经挂起来了,但真正能办的事还很少,老百姓还是感觉不方便。
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抓这些工作,以环境改善为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但很多工作才刚刚起步,去年8、9月份就发生了局部金融**,这既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更深层次反映的是温州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由于环境和体制原因,长期以来要素集聚能力不强、投入不足,始终处于低小散和低竞争力的状态,产业空心化就在这次金融**中集中体现出来。同样的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同样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温州在这次金融**中表现得更强烈,涉及面更广,影响时间更长,深层次原因就是实体经济问题,关键就是要素投入不足。一是资金问题。温州不缺资金,但缺乏资金流入的环境。二是人力资源问题。由于缺乏安居环境,特别是房价太高,导致商务成本、生活成本太高,外地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留不住。三是土地问题。全国面临的形势都是一样的,但土地问题在温州表现得尤为突出,关键还是我们工作中的问题。现在全市有10.7万亩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相当于5年的土地指标没有供出去、用起来。另外,土地利用效率太低。从微观上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每亩土地的产值仅为117.6万元,只相当于杭州、宁波的六七成。从宏观上看,现在温州100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平均二三产增加值产出仅为2.8亿元,宁波为3.4亿元,杭州为4.6亿元,仅相当于宁波的八成、杭州的六成。如果温州不新增建设用地,但产出水平能达到杭州的水平,10.7万亩土地也能利用起来,温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能与杭州基本相当。所以,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发展缺乏土地空间要素支撑,另一方面是很多土地没有用起来,很多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这些突出问题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破除的。
由于实体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相应的政府财力非常有限,造成政府为老百姓提供公共品的能力非常弱,难以满足老百姓对公共品的需求。去年年底,统计局对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除物价和房价之外,现在老百姓反映比较多的就是教育、医疗、社保、环保、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这从温州与杭甬青厦四个城市的民生指标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2010年温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81.5%,每千人医疗床位数仅为54.3%,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60.3%,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仅为57.1%,每万人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仅为67.1%,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50%,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仅为58.1%,人均公园绿地仅为43.4%。由于要素和环境保障不足,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下,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也比较低下,老百姓的民生满意度上不去。
刚刚结束的市党代会和市“两会”提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是有相应的指标作为支撑的,这是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如果不解决这些难点重点问题,就不可能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就不可能兑现对老百姓的承诺。人无信则不立,我们也就没有资格坐在台上,没有脸面面对老百姓。所以,破难攻坚是推进今年各项工作抓落实的一个具体载体,是必须为之的事情。
当然讲这些问题不是妄自菲薄,现在有非常好的条件、非常好的机遇,温州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温商网络的比较优势更加显现,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也是全国少有的。同时事物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有调整的过程。机遇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去年我们的工作为今年抢抓这轮机遇奠定了基础,但仅仅是为整个“十二五”打了一个基础,今年的工作才更加关键,因为场子拉开了,项目启动了,如果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动。所以,必须通过破难攻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突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今年的工作是整个发展中的关键之关键,今年的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工作就顺了,必须把破难攻坚作为工作载体,加大力度推进。
二、以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为抓手推进今年各项工作落实
根据去年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的连贯性,年初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梳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今年破难攻坚新七大行动,具体包括土地开发提速、项目建设攻坚、以“亩产论英雄”振兴实体经济、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推进农房改造集聚、拆违美化推进“六城联创”、市区交通畅通工程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七个专项。
七大行动的实施意见、专项工作方案已经印发,责任书今天会上要签。市本级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明确责任,迅速组织开展破难攻坚行动,力争早出成效。其他各县(市)和有关单位也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设计载体,开展“破难攻坚、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全市上下各方联动、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强大声势,扫除一切阻碍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提速。深入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工作,确保年内1999-2010年转而未供土地供地率达到90%,超过规定开工期1年以内、1-2年、2年以上的供而未用土地开工(处置)率分别达到80%、90%、100%,用而未尽土地处置率达到100%。特别要重点解决村级二三产返还地问题,不能闲置浪费土地资源,更不能成为藏污纳垢之所,今年村级二三产返还地都要用起来,有困难的可以帮助解决,也可以与市级国资公司合作开发,否则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坚决收回。充分利用温州的资源优势,争取瓯飞工程一二期同步施工,实质性启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同时要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今年下达给各县(市、区)的5.65万耕地再造任务必须完成,要手心向下、眼睛向内、内部挖潜。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农房改造集聚后连片宅基地复耕,解决农民进城的建设用地需求。只要项目包装好,批准了,就可以预先拨付使用建设用地指标,所以4月底前必须包装2万亩的增减挂钩土地项目,今年必须包装出7万亩增减挂钩土地项目,解决未来3年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指标。温州有160万农房,按户均三分宅基地计算,有近48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如果每年能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包装2-3万亩,就相当于每年省里给温州的土地指标。现在各县(市、区)重视程度还不够,分管县长带队4月底前必须把项目包装出来,这是硬任务。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加快城市平台、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限额以上投资率达到55%,产业性投资占比40%以上,市级政府投资500亿元。今年市级19个国资公司、4个功能区和有关市直部门都有建设项目任务,必须按照规定工期进行考核,有关部门配合情况也要纳入责任范围。现在整个建设速度太慢,很多工程项目8年都没有建成,这是奇耻大辱。必须加大推进力度,深化“拔钉清障”、“除恶治乱”行动,钉子要拔,拦路虎要打,全力扫除影响项目建设的一切障碍。对市级部门项目建设要有明确要求,前年成立的国资公司,今年投资额必须达到10亿元,达不到的就整体降格为二级公司;市级机关部门刚性任务没有完成的,一律取消评先资格。同时,通过去年的乡镇撤扩并,每个中心镇的能力范围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向小城市、大都市功能区转变。但上一轮调整主要是依据文化、地缘、历史沿革,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检验,还有很多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接下去调整的依据就是投入。按照“十二五”投资1万亿元、常住人口914万,人均每年投资额在2万元左右才能完成投资任务,跟上面上的发展水平。对中心镇来说,有些投资是市县投资,所以中心镇的人均投入应该在1万元左右,投资率达到25%,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去年全市51个中心镇,投资率低于25%的有26个,其中有10个甚至连25%的一半都没达到。一种可能是中心镇的领导班子对投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到位,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地方不具备建设中心镇的条件,没有投资需求。今年1-2月,温州有2个中心镇没有投资,有的中心镇只有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投资。如果再不重视投资,就没必要坐在这个位置上,因为你已经成为这个镇发展的拦路虎;如果怎么抓投资都抓不上来,没有投资需求就没有发展前途,这个中心镇就应该调整,因为它不可能发展成为小城市。所以,今年中心镇和功能区要加大投资推进力度,多换脑筋少换人,不换脑筋就换人。
(三)全力提振实体经济。各个平台包括中心镇、功能区、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要加快开发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土地供应。今年力争通过海域使用权直通车等各种方式,使产业供地达到1万亩。同时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借助这次金融体制改革,充分用好这次金融体制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政策,带动整个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最终会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让这次改革试验区的效用最大化。加快对存量土地开发进度,由于对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过紧,现在很多违章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除机场限高、道路河道、公共空间退让之外,工业用地容积率要放开,推进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今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亩产论英雄”,把每亩地都变成“高产田”。根据统计部门的抽样调查,现在全市工业用地平均每亩税费为10万元,高低相差甚至达到上百倍,有的土地根本没有产出。所以,要按照亩产水平划两道线,一道是亩产水平在20万元以上的作为优秀企业,重点予以扶持,土地优先供给,同时要进行特别保护,不得借指导检查之名扰乱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经过批准去指导检查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一次警告,三次就地免职;另一道是亩产水平在5万元以下的作为重点帮扶类企业,强化“三保”倒逼,多去帮扶督查;通过抓两头,好的重点扶持,不好的重点帮扶,促进处于中间的企业加快提升。
(四)全力抓好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农房改造集聚。城中村、城边村是城市脏乱差的源头,城中村不改造,城中村的居民生活难改善,城市也转型发展不了。今年要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并同步推进城郊村、城边村改造。以城中村改造为龙头,推进面上的农房改造集聚,今年各县(市、区)必须完成5%的农房改造集聚任务。同时要加快“三分三改”步伐,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确保全市80%的行政村完成股改任务;组建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年内完成试点县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任务。
(五)全力抓好拆违美化工作来推进“六城联创”。今年除了沿路沿河、侵占公共空间之外的企业违章,主要通过改造提升解决;农民的加层违章,主要通过农房改造集聚解决;剩下的市区违章,年内要确保再拆500万平方米,同时各县(市)要同步推进,完成15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坚持拆绿结合,年内建成城区绿地500公顷,城市绿道306公里500公顷,新增人均公园绿地4平方米,以绿化巩固拆违成果。在今年的绿化过程中,在增量的同时要注重提质,提升绿化档次。推进街景立面改造、橱窗亮化、店招美化和“祛疤栽花”,包括路面破损、人行道建设等都要列入城市改造,全面推进城市美化。同时推进城市的旅游化改造,以游客眼光来审视城市,变过去的景区游为城市游,实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融合,使城市任意一点进行360度环视都看不到不舒服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改善本地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
(六)全力实施市区交通畅通工程。现在温州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衣食住行的行,行路难是重点问题。所以当前的重点任务是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同时坚持远近结合、建管并重,今年要着力推进交通治堵的重点工作,开展“建环线、打卡口、接断头”活动;加快城市绿道建设,让自行车特别是步行成为老百姓上下班、休闲散步的出行方式;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快公交体制改革,推进公交一体化;治乱当用重典,没有严管就不可能有秩序,要强化城市交通管理,提高道路见警率,加大路面巡查执法力度;“四小车”整治以后,老百姓反映短途出行不便,所以3月底前街道社区的小巴士要开通,先试点再逐步推广。
(七)要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层层报难题、级级攻难关的要求,每月上报条块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梳理分解以后,分类处置,综合施策,集中破难,力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到80%以上。
三、破则必胜,确保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取得实效
破难攻坚抓落实,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作风和制度保障,营造浓厚氛围,确保七大行动取得明显实效,以七大行动为突破,推动面上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已经成立由我和陈金彪市长总牵头的破难攻坚大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分管领导牵头的七个专项行动小组和舆论宣传、作风建设与督考、维护稳定三个工作小组。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条块结合,联动推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七大行动的每个专项都有一张任务表,温州日报每个月都要用专版公布七大行动进展情况,公布部门、区块和领导牵头的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到位和任务落实。
(三)强化制度保障。要坚持重心下移,推进权力下放,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责权利相一致,提高办事效率。今年放权的标准就是“四个凡是”,凡是老百姓要办的事都在社区办理,凡是企业要办的事都在功能区(中心镇)办理,凡是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没有权限办理的,全部由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代办,凡是哪一级政府出资的就由哪一级政府审批,今年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检验部门放权有没有到位。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人民群众拥护就是我们最大的执政基础,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就是我们最大执政能力。我们是人民公仆,要对老百姓和企业进行贴身的保姆式服务,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四)强化考绩考核。完善实施考绩法和绩擢法,今年对县(市、区)的考绩主要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三大块;对市直机关部门的考绩分为基本考核和创先争优考核,基本考核包括“三生五感”指标考核、“五型机关”考核和综合评价,创先争优考核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和管理创新项目。健全“六督联查”制度,加强考核督查力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五)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要形成倒逼机制,以工作倒逼工作作风建设,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审批权限下放,提升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
(六)营造浓厚的氛围。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会后要把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特别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好的典型经验要及时在报纸上介绍,不好的要进行曝光。同时要发挥好市民千人监督团的作用,实行老百姓监督与媒体互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志们,加快转型发展,贵在行动,重在落实。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抖擞龙马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各方合力,强化破难攻坚,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 *同志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县干部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干部调整是我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我们##发展的大局。刚才,荣卿书记对这次干部考核和调整工作进行了讲评,玉亭部长宣读了县委关于科局级干部调整的方案,来福书记重申了我县干部调整工作纪律,他们所讲的内容,都是县委班子集体反复研究的意见,大家必须深刻领会,坚决执行。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根据我县干部队伍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县委把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认真贯彻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遵循《条例》规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拘一格,大胆启用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树立团结、实干、勤奋、创新的用人导向。通过调整调出活力、调出干劲,形成事业造就干部、干部推动事业的良性循环机制,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保证这次干部调整科学、公正,我们在具体操作上是先定原则,后拿方案,严格标准,慎重操作。为此,县委专门召开了两次书记办公会、两次常委会,反复进行讨论研究。按照这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县委确定了八项基本原则,刚才荣卿书记讲得已比较具体,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鼓励、三个加强”。“三个鼓励”,一是鼓励务实为民。近段时间以来,我和志安县长在不同场合、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干部的使用上,我们必须树立务实干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提拔重用那些愿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人,让那些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没有市场,让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丢官失位,决不让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并要求我们的干部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靠实干图发展,靠实干出政绩,靠实干求进步,可以说,这次干部调整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用人思想。我们这次就提拔重用了一批踏踏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干事的干部。只要你是实实在在干事的,只要你工作到家了,领导会看见,群众会认可,组织会肯定,不用给谁说好话,自然就会得到提拔重用。平常不干事,临时抱佛脚,光想投机钻营的人,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这次干部调整前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领导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专门更换了手机号码,不给那些借汇报工作之名向组织伸手要官的人以“汇报”的机会。对大家的情况我们已通过考察考核、找有关人员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全面了解,可以说县委对同志们的工作情况了如指掌,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少数人平时不干事,总认为自己省里有“根子”,市里有“靠山”,到干部调整时弄个局长、乡长当当没问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即使你省市有一定关系,但你干不好工作,不符合提拔重用的标准,县委照样不给予提拔重用,谁打招呼也不行。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对待进步问题,过高估价自己,向组织过多地提要求,讲条件,千方百计找关系,走后门,都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有跑官要官行为的干部,我们就是坚决不予提拔重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我们这次干部调整十分注重群众的意见,我们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干部,民主测评反映差、群众口碑差、社会形象差的干部,有多大本事都不予重用。是乡镇干部的,原则上不安排回城工作,经教育不改者就地免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把你放到这个岗位,就是让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所以,务实为民,是干部“德”的最重要内容。“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德是前提,德决定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有德无才的人最多是干不成事,有才无德的人却会坏事,甚至坏大事。如果不讲为民干事,光想自己做官,那么这个人本事越大,危害也就越大。所以我们把务实为民作为使用干部的一个首要原则。二是鼓励创业发展。就是说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创办高效示范园区等重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并且在涉及到年龄界限时可以适当放宽。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政绩平平的干部,坚决从关键岗位上拿下来,腾出位置,让那些开拓进取、能干成事的人去施展才华。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用人导向,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抓经济的工作导向。三是鼓励团结干事。团结才能形成合力,团结才能干好事业。而干好事业是干部成长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团结出干部体现得十分突出。按照领导班子建设标准,对班子团结和谐、工作绩效明显、群众评价较高的乡镇和单位,我们提拔重用干部时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闹不团结、队伍涣散、风气不正、问题较多的班子,少提拔或不提拔干部。“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就是要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
第四篇:陈德荣同志在2011年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陈德荣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市“两会”的总体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切实把强化投入作为推进发展与改善民生的主线、主题和主抓手,迅速掀起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全力推进今年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温州“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
已经过去的2010年,是温州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社会政治局面平安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926亿元,同比增长 11.1%;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9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亿元,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1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16元,增长13%。
在这一年里,我们针对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差距,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精心组织开展“互看互学”和“互学互比”活动,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针对长期投入不足的状况,强化政府主导性投入,狠抓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与重大项目推进,以项目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在全市形成共识。针对投资环境不佳的实际,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切实加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公共制度供给不足的制约,着力深化市区体制、建设体制、国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市区财政体制和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办法,撤消市级指挥部,组建10家投资建设集团公司,大幅缩短政府和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城市化不足、半城市化问题突出的现状,加强中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针对民生满意度不高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着力强化转型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全市上下精神状态更加振奋,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期待,这为推动新一轮发展集聚了能量、增强了动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在此,我代表市四套班子,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温州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一年。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市“两会”描绘了温州“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和路线图,确定了2011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目标催人奋进,任务艰巨繁重。抓好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干好今年、决胜“十二五”,重中之重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投入上下功夫、求突破,要以投入的实际成果促进环境大优化、民生大改善、发展大转型。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强化投入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和主线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只有持续有效的投入,才有持续的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从世界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本的积累、投入、产出、转化的过程。在工业化社会,实物资本投入的扩张造就了一半的总收入增长。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和大国的兴衰看,有效的投入是保持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期,投资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长达两三百年的持续发展过程,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竞争和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巨大时空压缩之中,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完成人家两三百年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实现赶超发展和现代化,就必须强化投入。
从全国各地和省内兄弟城市的发展看,扩大投入是领先全国、争创一流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经济圈的发展,还是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每个区域的大建设大发展都是由大投入支撑的。近十年来,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投资率都在45%左右。2010年全国的投资率是69.9%,天津是71.5%,江苏是56.7%,浙江是45.9%。
从温州的发展情况看,投资率也是决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从启动民间投资起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温州投资率提高幅度比全国全省高5个百分点左右,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比全国、全省分别高8.9和4.6个百分点,居全省11 个地市之首。但自2003年以后,温州投资率从37%下降到2010年的31.8%,而同期全国投资率从40.9%提高到69.9%,全省投资率维持在 43%以上,期间温州经济年均增速仅为12.1%,比全国仅多1.7个百分点,而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GDP增速有28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温州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由全省首位后退到全省末位。2009年全省考核,温州的发展水平指数居全省第10位,发展进程指数居第11位,发展综合指数居第10位。之所以如此,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温州新世纪以来长期投资不足。从人民群众的要求看,增加公共品投入是提高民生满意度的基础。2010年我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讲,老百姓已经基本解决了吃穿住等物质品消费,消费正从私人品消费向公共品消费升级。但由于我们在公共产品领域的投入不足,老百姓的公共品消费满意度非常低,上学难、看病难、安居难、行路难、停车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都很突出,特别是我市现在家用汽车拥有量每百户接近40辆,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等公共品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温州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最突出矛盾。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最终要讲究供需平衡。供给可以创造需求,需求也可以创造供给,没有公共品投入就没有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就不可能有民生的改善。2009年发布的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显示,在全省11个地市中,我市的民生改善水平指数排在第10位,民生调查满意度指数排在第11 位,民生综合指数排在第11位。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政府在公共品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供给短缺。
当前,温州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慢、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强,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因此,市委提出要把强化投入作为推进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主攻方向和重中之重来抓,今后五年要确保每年投资率都达到50%,“十二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亿元。确定这个目标,既是合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从全国看,现在平均投资率达到69.9%,远远超过了50%,从温州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和民生建设欠账太多,无论是加快即期发展,还是弥补历史欠债,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投入力度。否则,错失了机遇,温州就不可能赶上其它地方的发展,就会在资源要素稀缺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新一轮发展中被边缘化,这不是我们温州老百姓之福。
现在一些同志对温州强化投资是不是符合中央精神存有疑虑,认为温州大干快上的氛围与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不相符。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央政策针对的是全国近70%的投资率,而我们温州的投资率只有31.8%,比全国、全省分别低38.1和14.1个百分点,而且已经连续十几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贯彻中央精神必须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实际上,我市很多项目现在都还处在前期,启动都要在今年下半年,真正大干快上要在今后三五年。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在抓投入上,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不能要快的时候比人家慢半拍,慢的时候比人家慢得快半拍。如果现在不谋划好今后的发展盘子、不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乘势而上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不但即期发展会滞后,而且一旦中央政策放开,我们就又会措手不及,远远地被人家甩在后面。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强化投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强化投入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主线,作为改善民生的主阵地,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抓手,作为检验各级干部能力水平的主战场,凝心聚力抓投入,全力以赴抓投入,在全市上下形成抓投入上项目、优环境促转型的生动局面。
二、全面兴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投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推进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必须切实强化政府主导性投入,带动全社会投入。要从强化政府投入入手,推进政府转型;从强化民间投入入手,推进社会转型;从强化产业投入入手,推进经济转型。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大发展。
(一)强化政府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转型。温州投入少,关键是投资环境不佳。而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难以依靠社会和私人投入来供给,所以改善环境必须依靠政府投入。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制造财富,百姓享受生活。要全面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做好政府该做的事,发挥政府投资的先导性作用,为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提供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突出抓好发展平台建设。要全力以赴推进以瓯飞工程为重点的海涂围垦和山坡地开发,整合山海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全力以赴抓好中心城市和“1650”大都市区建设,统筹区域城乡,打造全域发展新平台。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园区与开发区、撤扩并以后的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空间和载体。
(2)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问题不解决,要素集聚就会受到影响。要以温州港、国际机场、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和环保、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一批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和基础设施能级。
(3)突出抓好“六城联创”。按照“洁化、绿化、文化”的要求,切实加大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全民植绿护绿工作,深入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改造,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三体系一名城”建设,全面优化城市形象环境。
(4)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全面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切实加大教育、卫生、体育、养老等公共事业投入,强化基本公共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二)强化民间投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转型。城市化是现阶段社会转型的核心,城市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总体上处于全国和全省领先的水平,但城市化水平不高,半城市化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是城市的布局不合理、建设的档次品位不高,现在温州虽然形成了大都市的雏形,但这艘航空母舰是由小舢板拼凑而成的,整个都市区基本上就是绵延繁乱的村镇带,最好的地方像欧洲,最差的地方像非洲。所谓的农民进城,即使住在城里,也是住在城中村、城边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化为真正的市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提高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水平,除了需要战略思路创新之外,更关键的是要增加投入;除了强化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平台建设之外,更关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进城的积极性,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形成全社会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的合力。
(1)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构建“1650”都市区空间布局结构和相应的体制机制支撑。各县(市、区)要抓紧完成乡镇撤扩并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向大家讲清楚,行政区划调整是切实维护并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途径,是更好地发挥干部队伍作用的有力举措。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推进中心镇发展,既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又在原有乡镇所在地保留办事处,使村民原有的权利不减少、有保障,同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可以更多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广大干部保持级别不下降、待遇不减少、作用有提升,原有的政策延续保留,干事的平台更大,专业化水平更高,更有利于发挥作用。要通过宣传发动、强化纪律、落实措施,切实维护乡镇撤扩并期间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乡镇撤扩并任务。
(2)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按照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一镇一项目”的要求,抓紧着手制定中心镇“1+X”城镇规划,同步制定出台农房集聚改造政策,组建中心镇新市镇建设公司,加快推进农房集聚改造试点项目,积极引导农民进城投资建房安居。
(3)切实加大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房地产投资是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房地产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老百姓居住的需求,房价收入比过高成为制约温州发展的突出因素,也成为群众呼声最强烈的热点。根据温州城市发展实际,每年住宅用地需求在 2000亩以上,但近几年我们的实际供地量都只有几百亩。加快城市发展,增加房地产供给,降低房价收入比,既符合中央精神,又是温州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老百姓的迫切期盼。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土地投放,扩大房地产投资,切实把房价收入比降下来,真正使房地产行业成为利国利民的支柱行业,成为推动温州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强化产业投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经济转型。经济转型关键靠增量投入。要把投入作为保持即期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民资、外资、国资一起上,切实加大产业投入力度,以大投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1)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投入空间很大,要充分发挥温州商业气息浓、营销网络发达、生态条件优越的优势,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在外温州人回归的力度,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济发展,加快金融、物流、商贸、旅游、健康、休闲、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加快构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2)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制造业。制造业投入是主体,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引导企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文化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三保”倒逼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投入,推进企业提升发展。整合利用国内外和世界温州人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市制造业优势向研发和设计等技术优势与品牌和渠道等营销优势提升。#(3)着力提升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投入潜力大,要按照“六次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三、全面落实强化投入的保障措施
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必须切实强化要素保障、体制保障和工作保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的投资任务。
(一)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投入,必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城乡统筹体制、社会事业发展体制等十大体制改革,全面理顺体制机制,为强化投资创造良好条件。当前,尤其要进一步深化国资体制改革,切实推进十大国资公司的清产核资和增资,今年上半年散落在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都要完成整合任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要组建相应的投融资公司,同时要扎实推进县(市、区)国资体制改革和中心镇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市、县、乡镇三级国资运营体系的强化和建设,以国资公司为载体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确保政府投资落实到位。完善审批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要对各项审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认真评估,真正落实到位。
(二)加强要素保障。主要是资金和用地保障问题。在资金保障方面,要克服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习惯思维,确立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的理念。发挥规划是第一财政的作用,强化城市经营和土地开发,加强银企合作,用好现代投融资工具,拓宽民资进入渠道,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聚民资、招央企、引外资,坚持国资、民资、外资三资齐上,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十大国资公司6000 亩存量土地,按1000万元/亩计,就是600亿元,通过金融杠杆的作用可以放大到1800亿元。在用地保障方面,从长远看,温州的空间拓展潜力非常大,通过海涂围垦、山坡地开发利用和农村建设用地置换,解决建设用地应该是没问题的。今年的土地指标问题,要着力抓好近10万亩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落实,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戴帽指标,用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切实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
(三)强化工作抓手。市委市政府已就今年的建设发展设计了系列载体,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抓“三大平台”建设和“三保”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主要抓好“双十工程”,城乡统筹改革试点主要抓好“四个一”,部门工作主要抓好“十大项目”。要坚持一项工作突出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明确一个载体、一个载体落实几项具体措施,认真策划、组织和实施一系列工作载体,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促进投资建设发展细化具体化。
(四)加大考绩力度。今年市委3号文件明确了考绩法,50%的投资率,没有达到的不能评先。考绩要跟干部的使用挂钩,市里在研究绩擢法,就是根据考绩的实际结果来提拔使用领导干部。一是考绩择才。市委将在考绩优秀的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中选拔优秀县处级干部向省委推荐,在考绩优秀的副县处级干部中选拔部分正县处级干部,在考绩优秀的地方和部门单位的中层干部中选拔部分副县处级干部。二是赛场挑才。对乡镇(街道)和功能区,设立几个重点工作竞赛平台,制定一个选拔干部的办法,在考核优秀当中选拔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三是挂牌招才。对一些急难险重、创新性强的重点工作,通过“挂牌招标”来公开竞选副县处级干部。变过去“相马制”为“赛马制”,变过去“考官制”为“考绩制”,以业绩来竞争,真正形成褒能奖优、罚懒治庸的鲜明导向。
(五)营造良好氛围。要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把机关价值追求、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与具体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立即办理、限时办结”的即办制,倡导形成“每日事每日毕”的良好风气,杜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滥竽充数。要着力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公务员精神和良心自律,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全体公务人员的干事准则,提高机关办事质量和效率。扎实抓好中介机构和招投标市场清理规范工作,深入开展“清障除污”行动,净化工程建设环境。全面依法开展“拔钉破难”行动,扫除工程建设的“拦路虎”,做到“基本利益要保障、程序要合法、措施要有力、行动要坚决”,切实为扩大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同志们,新的使命激励我们奋斗,新的目标在召唤我们前进。现在,进军曲已经奏起,动员号已经吹响,开工令已经下达。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全力以赴抓投入,确保夺取“十二五”开局的新胜利,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加快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雷正西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雷正西同志在2010年
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4月13日)
同志们:
一年的三分之一时间即将过去,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已作详细部署,今天不再重复,希望大家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按惯例我们每年最少要召开一次政府全体(扩大)会,会上都要突出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虽说是个老话题,但常讲常新,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解决思想、思维和作风等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早在1944年,为悼念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以“为人民服务”为题作了一次演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次演讲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深刻的思想,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神圣的使命,一种崇高的境界,曾经激励和振奋了几代人,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党和人民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担负的任务、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宗旨没有变、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变。当前,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它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以这
也将成为泡影。更为让人不安的是,就在前两天出炉的2009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的榜单中,府谷县取代了神木连续保持五年的陕西第一县的头衔。事实就摆在面前,大家要深刻反思,再也不能夜郎自大、盲目乐观了。我们必须向那些自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干部敲响“惊堂木”: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唯有思想上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工作中才能始终做到敢为人先、持续领先。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机遇是最硬的骨头。要发展,就不能满足于走老路、守旧摊,做“太平官”,一切维持现状;要发展,就不能怕冒风险、怕告状、怕得罪人、怕出乱子、怕丢位子,不敢涉及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要发展,就必须拿出敢闯敢冒、舍己忘我、拼抢机遇的勇气,神木的明天才会大有希望。
什么是拼抢机遇?开句玩笑话,就是天黑赶路,天亮进城。别人都在睡梦中,你已经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阔步前行。也就是凡事只有领先一步,最终才能胜人一筹。我们担着一定政治风险推行的干部挂职、兰炭产业的升级改造就是极好的例子。如果等大家都看明白了再动手,那抓到的肯定不是机遇,顶多是个机会,有时甚至连机会都算不上。虽然说想得到的不一定都能办到,但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对有利于神木发展的事,不要等等看,而要大胆办、抢着干,要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如何干,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干。
彻会议”;有的醉心于办公室里遥控指挥,甚至在酒桌、麻将桌上发号施令;有的实功虚做,作风虚浮,尽弄些中看不中用的表面文章忽悠人;有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工作没心思,抓落实没劲头,导致县上的决策部署在有些地方人为“悬空”。凡此种种,都是在执行力这个关键环节上变了形、走了样。
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每要开展一项工作,就要成立机构,要级别、要编制、要经费、要车辆,但机构成立后似乎就宣告这项工作结束了,我没见谁主动汇报过工作开展的情况,也不清楚这些机构成立后都干了哪些工作,当然群众也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现在城区街道“脏、乱、差”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城建监察大队要反思。还有行政效能问题,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松懈,作风散漫,上班时间不专心工作,玩游戏,网上聊天、偷菜,炒股等不良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少数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迟到早退,对办事群众置之不理,对遇到的事情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些企业反映办理一项审批手续,办事部门一会说领导不在,一会说没时间,可以办还是不可以办,打打官腔,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一拖就是几个月,不了了之,甚至“吃、拿、卡、要”后才办事。这种衙门气重、行政效率低、服务意识和质量都不尽人意的“机关病”,由来已久,为祸甚烈,群众不高兴,非常不满意。我们欢迎新闻媒体监督,更欢迎工
督查室等部门都要及时追踪问效,督促进度,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要动真碰硬,决不迁就,严肃追究责任。
给大家提个醒,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县上出台了人员安置激励政策,干工作没劲头、抓落实没声音、搞服务没热情的同志,希望你们认真考虑,如果事业心确实不强,不如去干点其他行当。近期,重庆、太原警界开展了全员竞聘上岗制,从局领导到基层干警,都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重新聘用。深圳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待遇与级别脱钩,全部打破铁饭碗。我们有些部门,一些关键性岗位也可以学着搞,通过竞聘换血,让滥竽充数的“闲人”在政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实现政府系统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提高执行力。
三、读书学习,心头常亮一盏明灯
说到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有必要和大家一起重温毛主席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的一段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段话今天读起来倍感亲切、感触良多。作为领导干部,防止和克服本领恐慌,就一定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充分认识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目的是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理念,经过若干年严格的训练和伏案阅读的习成,在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替之道。同时,为官者通过读书也提升了自身品格,高远者更会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所谓“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造就、成就了官员,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年,毛主席不仅自己善于读书学习,他还经常给部下推荐书目,让许世友精读《红楼梦》被传为美谈。他鄙视成吉思汗,因为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反观我们现在一些干部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不愿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和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学风依然存在。比如,干部的办公室都有一排高大的书柜,有的里边空空如也,有的里边虽有成套的精装典籍,但通过书上的灰尘,可判定书柜和书籍已成了摆设。本领恐慌问题固然值得注意,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已经恐慌而不知道恐慌,依旧悠然自得、感觉良好。知识枯竭、不学无术的干部一旦委以重任,就有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希望大家在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关注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心灵和知识的荒芜。
四、清正廉洁,心上常镶一面明镜
一面镜,可正衣冠,更可正官容。大家不要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在自己的心里镶上一面镜子,常审
就会流失,很难继续兴旺发达。具体到县财政的支出,就是要从严控制,这个原则不能动摇,坏了作风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这是我最关注、最看重的,我不是单纯吝惜钱,我是害怕李自成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唯恐我们自己打垮自己。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预算,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关于财政支出的五个规范性文件,严禁私自调剂资金、乱开口子。要大力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坚决刹住各种请客送礼的不良风气,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二是面对利益诱惑,要“近”而“远”之。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作为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分管着某一部门或某个方面的工作,掌握某一方面的权利,也因此常常面临较大、较多的考验和诱惑。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平常心态,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在各种诱惑面前,自觉做到嘴不馋、耳不塞、心不动、手不伸。对一些特殊对象可以演双簧,讲究点策略。但用权力换钱,那是人性泯灭的标志,有的人在办事的时候送东西,说轻点是小瞧人,说重点是污辱人。要正确把握自己的人格定位,不断加强自身品行修养,始终保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不为私心所扰。我反复强调过,越是在神木这样经济发展快、工作条件好的地方工作,领导干部沾染享乐主义“病毒”的机会就越多,1要汲取历史、现实和身边的经验教训,着力打造风清气正、令行禁止的神木,经济发展最快、干部作风最好的神木。
五、胸怀万家,心底常放一方百姓
我们干部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可以讲都是出身农民或工人等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对老百姓应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出身在贫困家庭,挨冻受饿,至今历历在目,被人歧视的感受,记忆犹新。所以,代表多数人,代表普通百姓,这个“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忘本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原则问题,孰重孰轻,头脑必须明白清醒。打个比方,医学上提倡母乳喂养,不仅考虑到母乳的营养和免疫力,同时可以零距离接触培养母婴感情,干群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百姓心中有杆秤,只有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群众,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做事,群众才会拥护你。相反,如果只琢磨当官,追风赶浪、趋炎附势,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老百姓肯定反对,也是干不长的,这是为官之大忌。因为在中国这种集体主义至上的社会意识中,凡失去民众感情的人,无论什么人,无论有多大能耐,肯定成不了大事。尤其当下,很多社会事务靠感情推动有时要比正常规矩更奏效。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说简单一点谁都知道,那就是凡事都要站到对方立场上想一想,对方如果要是自己其感觉又是如何?而把这句话说得具体一点,就
3边穷地区,关心“底层朋友”的冷暖,听取他们的建议。只有听到群众心窝里的声音,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发展的良好建议,有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讲到这里,我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意见如何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问题。这就要切实搞好来自群众中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办理责任,明确承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广泛接受包括舆论媒体在内的群众监督。要深化政务公开,研究建立专家咨询和民意征集机制,只要关系到重大公共利益,就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听证,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求决策更符合群众意愿,更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更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如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利益受损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坚决纠正因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对违反行政程序损害群众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大查处力度,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尊重群众、信任群众,妥善处理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坚决落实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解决“县长热线”所反映的具体问题,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试想如果连群众的“小事”都不关心,大事还能办了吗?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渠道体民生、察民情、汇民智、顺民心、谋民利,让政策和群众的呼声一致,5出路。
同志们,从政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大小、职务的高低,而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一班人共同把一个地方经营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为政的每一天,都在接受一场无形的考试,历史和神木人民就是我们的评卷老师。我们千万不能不及格,如果能有个好成绩的话,就不枉为人,也不枉为官,希望在座的大家认真思考对待!神木人民脸上的笑容就是本届政府的不懈追求和最大满足!